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新區人才工作經驗交流材料(范文推薦),供大家參考。
近年來,**高新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將人才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第一要素”,緊緊圍繞自治區“一心多點”人才工作格局,以人才強市戰略為牽引,聚焦“引育用留”加快打造產業高端人才集聚“洼地”,全力營造尊才、愛才、留才、用才的良好氛圍。
一、黨管人才,吹響人才引領發展“集結號”。高新區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完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運行協調機制,明晰各級各部門職責任務,小組成員單位擴展到13個,構建起黨委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大格局。持續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研究人才一攬子政策,先后出臺《人才引進與管理暫行辦法》《公共服務積分管理辦法》等政策措施,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人才政策體系。多年來,認真落實黨管人才工作責任,每年以黨工委委員會議、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等形式,研究人才工作、聽取人才工作情況匯報,將人才工作落實情況納入年度述職評議和黨建工作考核內容,督促黨員干部認真履行人才工作職責,有效提升“一把手”抓“第一資源”的責任意識。
二、引育結合,打造人才集聚的“強磁場”。高新區堅持引才與育才一體發展,深入挖掘高新區內外人才資源,與***、***等周邊地區互訪交流,建立勞務協作機制。持續開展高學歷引才工作,根據高新區需求設立化學、建筑、機械等專業技術崗,進一步引進高層次人才,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吸引區內外高端人才落地創業。依托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持續采取剛性與柔性引進并重的方式,支持各類人才在高新區就業創業。特別是近三年,采取“人才+產業+項目”模式,成功引進緊缺人才300余人,聘請20位院士專家與區內企業開展科技合作,切實解決了制約園區發展的關鍵技術領域“卡脖子”問題。充分發揮市委黨校高新區分校作用,通過人才研修班、專題輔導、現場教學和研討交流等方式,舉辦黨的創新理論、技能提升等各類培訓,不斷強化對急需人才的學習培育。
三、平臺賦能,為人才引領發展注入“新動能”。高新區下大氣力加速聚集高端人才和創新要素,掛牌成立人才金融物流服務中心,打造“精準化、專業化、規范化”人才服務團隊,縱向搭建“人才就業平臺——人力資源部門——產業園區”三層級服務架構,橫向拓展“人才就業平臺——人才金融物流服務中心——‘兩新’黨組織——高新技術孵化園——院士專家工作站——人才就業工作服務站——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等放射狀服務網絡,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廣領域縱橫交織的服務保障體系。尤其是近幾年,搭建校企合作平臺,企業與國內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共建先進金屬材料中試研發基地等產學研校企合作項目,與中科院北京分院等國家級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與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建“黨的建設與地方治理實驗室” “干部人才培訓創新研究中心”。不斷推進平臺發揮效應,為園區人才引領發展注入“新動能”,邁出“高新”速度。
四、英才計劃,啟動人才發展活力“助推器”。高新區牢固樹立“大人才觀”,創新打出“引、育、用、留”四橫四縱人才品牌組合拳。隨著一個個專家團隊的引進,一個個重大項目的落地,一個個高端平臺的成形,**高新區以高質量人才工作為抓手,用心、用力、用情,做好“引、育、用、留”文章,使人才工作漸入佳境,助推國家級高新區創建。深入實施自治區“草原英才”和“阿拉善英才”工程,持續為園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引才聚才、聚智聚力。創新實施新生代企業家培養“鯤鵬計劃”,重點圍繞“聯誼服務、伴同成長、發展支持、關心關愛”四大工程,加快培育和建設一支新時代高素質企業家隊伍,為國家級高新區創建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
五、創優環境,營造人才發展“生態圈”。高新區著力優化人才發展環境,通過建立黨政領導干部聯系人才制度,定期組織開展聯系走訪、節日慰問、學術休假等活動,人才的歸屬感和幸福感得到持續提升。同時,舉辦園區職工運動會、體育比賽、戶外拓展等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開展“職工健康體檢”,幫助困難職工子女申請助學金,以情聚才,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設立人才發展專項基金,及時兌現重點人才項目資助資金,投入專項資金用于科研孵化、平臺打造。制定容錯糾錯機制、馬上辦追著辦盯著辦等系列文件。此外,不斷優化軟硬件環境,相繼建成投用人才公寓、烏斯太中學等一批民生工程,真正實現讓產業人才安心、安身、安業。
推薦訪問: 高新區人才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高新區 經驗交流 材料***同志,***人,現年**歲。**年**月進入**系統工作近**余年,在工程管理、企管安全、辦公室等管理崗位歷練,工作經歷比較豐富。注重學習,善于思考,嚴謹細致,原則性強。作風務實,沉穩內斂,為人
今年以來,我縣緊緊圍繞移風易俗鄉風文明三年行動計劃要求,針對高價彩禮、厚葬薄養、大操大辦、打牌賭博、封建迷信等突出問題,創新建立“三個三”工作模式,加大移風易俗改革工作力度,大力破除陳規陋習,文明新風
今年以來,*鎮認真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圍繞“生態立鎮、工業強鎮、文化名鎮、旅游活鎮”戰略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創新有為工作總基調,全鎮各項重點工作強
2023年是深入實施“十四五”規劃、加快建設*交通強市的關鍵一年,也是全系統搶抓機遇破難題、逆勢拼搏創佳績的一年。一年來,系統全體干部職工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交通運輸廳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應對國
按照市委開展“三年一爭當”活動的工作部署,根據市生態辦《關于開展好2023年領導班子建設年活動各階段工作的通知》以及縣委辦、縣府辦《關于印發*縣2023年領導班子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縣
近年來,**黨支部以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為著力點,致力打造一支講政治、有公心、敢擔當、作風正的高素質黨員隊伍,以建設特色過硬黨支部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完善機制,創新載體,堅持“**工作走在前列,特色支
此次培訓,五天時間雖然很短,但卻收獲滿滿。課程安排科學合理、內容充實豐富,既有針對性,又有實效性,讓我思想上充了電、精神上補了鈣、工作上加了油。主要有四點體會和三點打算。四點體會:一是對黨的二十大報告
偉大實踐孕育偉大思想,偉大思想引領偉大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新征程上做好經濟工作提供
在XXX公司每天踩著恨天高,上班報到最早,下班打卡最晚,天天加班的小姐姐,她叫XXX。她是領導口中的“鳳姐”,同事口中的“美胖”,她是人力資源戰線上的崗位能手、技術標兵。自2011年入職公司以來,她以
近年來,**縣堅持黨建引領,推動機關單位、社會組織、黨員個體等多元主體協同發力、共同行動、資源共享,創立“經燕紅”社會治理黨建聯盟,通過聯盟共建,亮出黨員先鋒模范形象,建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開辟了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