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游俠列傳讀后感
美哉游俠悲哉俠義
—— 讀《史記·游俠列傳》有感接連讀了《史記》里的幾篇列傳,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游俠列傳》,連續(xù)讀了幾遍還是
愛不釋手。作者先以儒俠對舉,以儒為俠作反襯,稱頌了游俠言必信,行必果,急人之困,
不愛其軀的可貴精神;
然后分別敘述了朱家、劇孟、郭解的生平尚俠事跡,著墨不多,卻寫
得英風颯然。讀完此篇又聯(lián)系到現(xiàn)實生活,不禁由衷發(fā)出感嘆:美哉游俠,悲哉俠義!
美哉游俠!
誠信之美。“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答應(yīng)別人的事,就一定會做到。真可謂
是一諾千金。他們都有很強的責任意識,一旦受人之托則將終人之事,而且為了這千金之諾,
可以輕生死,拋血軀。
果有成功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為人操守之美。朱家“藏活豪士以百數(shù),其余庸人不
可勝言”卻“終不伐其能歆其德”、郭解“振人之命,不矜其功”。他們都辦了好事但卻從不
居功自夸。
急人之難,舍己救人之美。“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士為知己者死” 、“千里誦義,
為死不顧世”。朱家“所藏活豪士以百數(shù),其余庸人不可勝言”、“專趨人之急,甚己之私”。
他們總是把別人的事放在第一位,為了幫助別人,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他們
盡管貧窮,然一旦人有事相求,合于義,必全力以赴。他慷慨的救濟窮人,“振人不贍,先
從貧賤始”而自己卻過著“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過軥牛”的生活。這正是游俠精神力
量的可貴之處,感人之處,他們把救助厄困的社會道德推向了極至。
厚施而薄望之美。朱家“諸所嘗施,唯恐見之”、“既陰脫季布將軍之厄,及布尊貴,終
身不見也”。他們幫助別人,不是出于金錢、權(quán)勢、名利的考慮,完全從心中之義出發(fā)。合
于義,則為之,不計報償;
不合義,則不為,千金難動其心。
退讓顧全大局之美。郭解曾經(jīng)深夜前去調(diào)解一場許多人都沒能調(diào)解的糾紛,當事人佩服
他的為人,聽從了他的意見。郭解又連夜趕回,并告訴當事人讓他們先不要聽他的話,等他
走后,讓洛陽諸公們再來調(diào)停,那時他們再和好。本來是自己做的好事,卻要說成是別人的
功勞。郭解這樣做不但解決了一場糾紛,也維護了洛陽諸公的面子。
明理之美。他不以利害為轉(zhuǎn)移,而依據(jù)是非來判斷事物。在處理自己侄兒被殺這件事上,
當他了解實情后“解曰:‘公殺之固當,吾兒不直。’遂去其賊,罪其姊子”。在知道自己的
親侄兒被人所殺,而殺人者竟然敢逃之夭夭時,想來大多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殺人者未免
也太看不起自己了。更令人氣憤的是自己的姐姐竟然曝尸其子而來羞辱自己,在這種情況下,
大多人會怒發(fā)沖冠立即殺掉那人為侄兒報仇。而解卻沒有貿(mào)然報仇行兇,而是沉著冷靜的暗
中調(diào)查,在找到那個人后還能心平氣和的聽他講完事情的經(jīng)過,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得知實情
后能夠公正的對待,合理的處理,不但沒有責怪殺人者反而對他的行為表示贊同轉(zhuǎn)而責備其
姐姐,要是不是明理之人如何能做到在面臨血緣親情與社會公理矛盾的時候,能夠大義滅親
以維正道?
自省容人以德報怨之美。《勸學(xué)》中曾言“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當有人“箕居視之”表現(xiàn)出無禮之態(tài)時,郭解不先究人過,而先查己過“是吾德不修也”。找到自己的不足,對不尊敬自己的人不加怨恨,反而施之援手,解他人之困以德服人,終于“箕踞者乃肉袒謝罪”有了完美的結(jié)局。
恭敬待人之美。郭解“不敢乘車入其縣廷。之旁郡國,為人請求事,事可出,出之;
不可者,各厭其意,然后乃敢嘗酒食”。窮困時待人恭恭敬敬,一旦得勢就翻臉不認人之徒比比皆是,而能始終如一者則寥寥無幾。當時郭解可以說已經(jīng)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是人們心中的大英雄。然郭解卻能做到不乘車走進衙門,到旁的郡國替人辦事時,能辦到的一定辦到,不能辦到的也盡量使各方面都滿意,然后才肯接受別人的款待著實不易。
墨子《修身篇》說:“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據(jù)財不能以分人者不足與友,守道不篤,遍物不博,辯是非不察者不足與游。本不固者未必幾,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源濁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貴義篇》說:“爭一言以相殺,是貴義于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于義也。”強調(diào)志、信、道、本、義;
儒家《論語·泰伯篇》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為政篇》說:“見義不為,無勇也。”《孟子·公孫丑篇》說:“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
無是,則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告子篇》說:“生亦我所欲,義亦我所欲,兩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也。”他們都是強調(diào)道、仁、氣、義等。而這些都是游俠所具備的精神。
悲哉俠義!俠與義是分不開的,俠就是不顧自己利與害,挺身去做符合道義的事。讀了《游俠列傳》后不禁為游俠們的行為而感動——他們的行為乃是一種藝術(shù),生也美麗,死也美麗,而又轉(zhuǎn)而觀現(xiàn)今社會,不免發(fā)出“哀哉俠義”的感嘆。現(xiàn)代人過于實用化發(fā)展的精神世界和尋求刺激的娛樂傾向,已讓我們無法看清楚以及了解作為一種歷史存在的俠之真面目,更談不上將它作為一種仍然具有綜合價值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而給予尊重。
誠信的衰落。兵法有云:“兵不厭詐。”這似乎給了欺騙人一個最好的借口。當今社會的人,能夠嚴守諾言的寥寥無幾,食言而肥的卻大有人在。假酒、假藥,假化肥到處都是。本來簽好的合同卻會單方面毀約,為了逃避責任甚至想方設(shè)法鉆法律的空子。說過的話轉(zhuǎn)眼間就會失口否認,做錯了事卻拼命的隱藏。在所有社會生活都以個人的利益為中心的前提下,誠信便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本,也就難怪會有這么多不守信的事發(fā)生了!
急人之難義舉的衰落。當今的社會,大多數(shù)人都是抱著“個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態(tài)。做一切事情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無論做什么事情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做這件事對自己會不會有好處,若沒有好處可撈,就很可能不會去做,更不要說損害自己的利益去幫助不認識的人了。在公交車上看見有人偷東西卻默不作聲,在路上看到有人持槍搶劫避之惟恐不及,看到撞傷的老人不敢上前去扶只因怕惹禍上身,看
到殘疾人乞討不愿伸手援助只因怕上當受騙。
見風使舵,看人下菜譜。對待上級領(lǐng)導(dǎo),恭恭敬敬、小心翼翼、曲意逢迎;
對待平級同事,表面和和氣氣,內(nèi)里暗自爭斗;
對待下級群眾卻板起了面孔,端起了架子,擺出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若是有下級群眾求他辦事,必先赴酒席大吃大喝一番,至于事情能不能辦成還另是一說,而倘若那個人不知道要“意思意思”,事情就會立馬告吹。
小肚雞腸,以惡懲惡。動不動就會因為某些小事對他人心生怨恨。現(xiàn)今社會有些人看到對自己不尊敬的人,表面默不作聲,心里卻對他恨之入骨,總會設(shè)法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懲治他。他們奉“有仇不報非君子”為至理名言。只要是曾經(jīng)得罪過自己的人都會銘記在心,總有一天會找那個人報仇。采取正當?shù)氖侄螆蟪鸨疽矡o可厚非,可是若為了報仇而不擇手段,以惡懲惡的做法則著實不可恭維。當人們得意于自己的勝利時,可曾想到這用罪惡來對付罪惡的做法本身就是更大的罪惡?
推卸責任。現(xiàn)在很多人看到不好的事情,總是首先想到這是別人的錯誤,而從不知道反省自己。看自己一切都好,看別人一切都不好,是現(xiàn)代人的通病。比如宿舍沒有評上文明宿舍就會想到是因為誰誰沒有整理好自己的內(nèi)務(wù),而從來不會想到是由于自己沒有去幫她。
合上這部史家絕唱,那“言必信,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俠客形象仍在我心中久久不散。青史獨留的英雄俠義千載之下,人們?nèi)钥梢娖浒潦佬埏L,聞其飄香俠骨!生命是短暫的,再長壽,也不過百年光景,在無限的時空中不過是流星剎那。俠者不是不愛生命,而是希求的更高,這種愛已經(jīng)超越了生物意義上的愛,而是將生命的歷程當做藝術(shù)的過程,是以生命為筆墨,以世界為素練,他們追求的不是簡單的生物意義上的生存,而是生命所能展現(xiàn)的美。為了這種美,甚至不惜犧牲財富,權(quán)貴,乃至性命。現(xiàn)代社會每一種事物都有他的本源,中華傳統(tǒng)文化側(cè)重于義,西方文化側(cè)重于利。重于義的文化才能生長出俠的果實。而今嚴重的問題是,在西方思想的沖擊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正在走下坡路,一切正在向西方文化演變。當人與人之間變得以利益為準繩,以金錢為信仰的時候,當人情味越來越淡薄的時候,在這樣的土壤里,俠義的衰亡不過是個必然的結(jié)局。在此情況下也惟有發(fā)出“美哉游俠,悲哉俠義”的感嘆! 參考資料:
司馬遷著 韓兆琦評注,2004,史記(評注本)。長沙:丘麓書社出版社。
韓兆琦。1996,史記通論。廣西: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韓兆琦。2000,史記題評。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江涌豪。2001,中國游俠史。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
汪涌豪、 陳廣宏。2005,俠的人格和世界。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
陳向春。《史記·游俠列傳》的文化學(xué)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學(xué)刊,2001(4):61-65。
周普生。健全的監(jiān)督體制和健康的國民人格——由漢俠郭解想到的,人大研究,1995(1):39-40。
http://tieba.baidu.com/f?kz=86856979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3660712.html
/review/1087719
/question/3366391.html
http://gz.eywedu.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589 http:///zjjy/Read.asp?Lab=140
http:///renjian/lunyx.htm
http:///renjian/youxia2.htm
篇二:游俠列傳 讀后感
《游俠列傳》分析
《游俠列傳》是《史記》名篇之一,記述了漢代著名俠士朱家、劇孟和郭解的史實。然而在正史之中只有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中有專門的紀傳。
游俠是活躍于春秋戰(zhàn)國和秦漢時期歷史舞臺上的一個特殊階層。這一群體雖然大多身處低層社會, 但其影響卻波及統(tǒng)治階層。
在司馬遷通過對士和游俠相比較, 高度贊揚了游俠“其言必信, 其行必果, 已諾必誠, 不愛其軀, 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高尚情操。
司馬遷實事求是地分析不同類型的俠客,贊揚了朱家,田仲,郭解等英雄好漢的游俠,否定了盜跖莊蹻等“暴豪之徒”。
從“誠使鄉(xiāng)曲之俠,予季次、原憲比權(quán)量力,效功于當世,不同日而論矣。要以功見言信),俠客之義又曷可少哉!”中,司馬遷更加肯定了有仁義的游俠其功過甚大于儒生。
因此,我將分析武士,刺客與游俠的關(guān)系,分析朱家郭解等漢代游俠對當時與后世的影響及其行為做法的合理性。最后簡要分析班固《漢書》中游俠形象與司馬遷游俠形象的差異與形成差異的原因。
篇三:讀《史記 游俠列傳》
讀《史記 游俠列傳》
再讀《史記》,《游俠列傳》讓人感慨頗多。這篇文章太史公最是斟酌用意,以儒俠對舉,以儒為俠作反襯,以朱家、劇孟、郭解等出身草根的游俠為例,稱頌了他們言必信、行必果、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的高貴品格。《游俠列傳》篇全文共2400余字,著墨不多卻字字珠璣,寫得蕩氣回腸,感人至深。
朱家、劇孟、郭解等人,既非改朝換代的帝王,也非封疆裂土的諸侯,更非名垂青史的諸子百家,一介草莽,何得以讓太史公如此垂青,獨成一篇,以極其真摯的筆墨寫進這本“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些人身上,有哪些優(yōu)秀的閃光點讓太史公如此青眼有加呢?通篇來看,有以下幾點值得大家學(xué)習:
誠信之美。“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他們都很守信用,答應(yīng)別人的事,就一定努力做到,為了千金之諾,可以輕生死,拋血軀,付出一切努力也要達成。
薄望之美。朱家曾暗中相助季布擺脫被殺的厄運,等到后來季布官拜河?xùn)|太守成為抵御匈奴的名將時,卻終身不再與季布相見。郭解救了別人的性命,從不沾沾自喜,覺得奇貨可居在人家面前夸耀。他們幫助別人,完全從心中之義出發(fā),從來不指望被幫助之人能報答什么,也沒有想過要以此揚名,厚施而薄望,是一種純粹的不帶功利之心的樂于助人。
慷慨之美。朱家、劇孟、郭解等人,總是把別人的事放在第
一位,為了幫助別人,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他們盡管貧窮,然一旦人有事相求,合于義,必全力以赴。朱家救濟別人的困難,總是從最貧賤的開始,而自己卻過著窮苦的生活,衣服破的連完整的色彩都沒有,每頓飯只吃一樣菜,乘坐的不過是個小牛拉的車子。這些游俠具有強烈的正義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扶危濟困、幫助弱小的社會道德推向了極至。
成人之美。郭解曾經(jīng)深夜前去洛陽調(diào)解一場許多人都沒能調(diào)解的糾紛,當事人佩服他的為人,聽從了他的意見,答應(yīng)何解。郭解又連夜趕回,并告訴當事人讓他們先不要聽他的話,等他走后,讓洛陽諸公們再來調(diào)停,那時他們再和好。本來是自己做的好事,卻要說成是別人的功勞。郭解這樣做不但解決了一場糾紛,也維護了洛陽諸公的面子。
明理之美。郭解名聲顯赫,大將軍衛(wèi)青都非常佩服郭解的為人,鄉(xiāng)里人更是對他非常的尊重和仰慕。郭解姐姐的兒子依仗郭解的聲望,強行灌別人喝酒,對方酒量不濟,實在躲不過盛怒之下拔刀殺死了他,之后逃走了。郭解的姐姐悲憤異常,發(fā)狠說道“以我弟弟的名望,我的兒子被殺兇手卻逃之夭夭”,將兒子的尸體丟棄在道路上任憑雨打風吹,以此來羞辱郭解。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shù)人會覺得兇手未免欺人太甚,怒發(fā)沖冠立即殺掉那人為外甥報仇。郭解卻沒有貿(mào)然報仇行兇,而是沉著冷靜的暗中調(diào)查,在找到那個人后還能心平氣和的聽他講完事情的經(jīng)過,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得知實情后能夠公正的對待,合理的處理,把罪責歸于
自己姐姐的孩子,收尸埋葬了他。以郭解當時的聲望,只要他通報地方官府就能將兇手定罪,仰慕他的少年甚至敢殺掉得罪他的人來向他表示尊敬和崇拜,在如此威勢之下,郭解仍然保持理智,明辨是非,在面臨血緣親情與社會公理時大義滅親維持正道,不仗勢欺人,真是難能可貴。
氣量之美。《勸學(xué)》中曾言“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郭解聲望很高,當有人“箕居視之”表現(xiàn)出無禮之態(tài)時,他不先究人過,而先查己過“是吾德不修也”。找到自己的不足,對不尊敬自己的人不加怨恨,反而施之援手,解他人之困以德服人,終于“箕踞者乃肉袒謝罪”,讓事情有了完美的結(jié)局。
敬畏之美。郭解“不敢乘車入其縣廷。之旁郡國,為人請求事,事可出,出之;
不可者,各厭其意,然后乃敢嘗酒食”。窮困時待人恭恭敬敬,一旦得勢就翻臉不認人之徒比比皆是,而能始終如一者則寥寥無幾。當時郭解可以說已經(jīng)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是人們心中的大英雄。然郭解卻能做到不乘車走進衙門,到旁的郡國替人辦事時,能辦到的一定辦到,不能辦到的也盡量使各方面都滿意,然后才肯接受別人的款待著實不易。
據(jù)司馬遷所說:列傳者,謂列敘人臣事跡,令可傳于后世。游俠既非位極之人臣,何得太史公如此吟唱?在太史公的眼里,朱家、劇孟、郭解雖是社會的底層人物,但是他們的仁義、謙遜、明理、講信用和助人為樂的美好品質(zhì),為老百姓所稱頌,而這些優(yōu)點,是大多數(shù)沉迷于功名利祿的上流社會人士根本不具備的。
與其說這些美好品質(zhì)為人民所稱頌,不如說是司馬遷從心底里贊賞他們,才將他們記載在正史里。
漢武帝時的官場是一個卑鄙自私的骯臟世界,這里沒有正義與人情。竇嬰為田蚡所害,李敢光天化日下被霍去病射死,賓客們甚為無恥,如《平津侯主父列傳》所言:“主父方貴幸時,賓客以千數(shù),及其族死,無一人收者”。廟堂之上袞袞諸公與草根游俠對比如此強烈,太史公有感于此,其對充滿人格魅力的游俠的歌頌,正是對漢代官場、上流社會的這種卑鄙無恥的道德面貌表里不一的赤裸裸的鞭撻。
《史記》對游俠的盛贊,和司馬遷的經(jīng)歷也有關(guān)系。想來司馬遷的為人,也一定是謙虛謹慎,樂于助人的吧。他在書中說,“且緩急,人之所時有也。虞舜窘于井廩,伊尹負于鼎俎,傅說匿于傅險,呂尚困于棘津……”可他們都有人幫助,那些平民百姓有了困難,也有游俠的幫助。而司馬遷呢,因為出言不慎,被判了死罪,家中無錢,無法交錢免死,只得選擇腐刑,以完成未竟的事業(yè)。
公孫弘是漢武帝尊奉起的儒生中的極高代表,其“為人意忌,外寬內(nèi)深”,“諸嘗與弘有郤者,雖詳與善,陰報其禍。”此種人竟能謀得丞相之位。更有甚者,其竟強詞奪理,在漢武帝面前進“莫須有”之言,使郭解這位名滿天下的大俠全族被殺,其殘忍之面目,昭然若揭。在這樣的官場中,司馬遷怎么可能得到同僚的幫助呢?游俠不被統(tǒng)治者所謂的“法律”、“制度”所羈絆,站在道
義的基準面上行事,而他自己,則被封建桎梏所迫害。因此,出于對游俠的俠義行為的贊美和敬畏,以及感傷自己的身世,司馬遷將游俠寫入了列傳當中,文字優(yōu)美,感情激蕩,結(jié)局卻是悲愴的。
漢代雖被稱為盛世,但太史公卻指出了諸多社會問題。漢武帝雖“雄才大略”,但其專制統(tǒng)治亦給人民帶來深重災(zāi)難。為了對匈作戰(zhàn),實行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等經(jīng)濟政策來搜刮民脂;
在治安不穩(wěn)之時,實行對官民殘暴鎮(zhèn)壓的酷吏統(tǒng)治,這些都引起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漢書·刑法志》言及:“孝武即位,外事四夷之功,內(nèi)盛耳目之好,征發(fā)煩數(shù),百姓貧耗,窮民犯法,酷吏擊斷,奸宄不勝。……奸猾巧法,轉(zhuǎn)相比況,禁網(wǎng)寖密。”在此情況下,連三公都可能朝不保夕,“況以中材而涉亂世之末流乎”。另外,漢武帝對臣民的殺戮多出自個人意志,酷吏更是迎合其心理行事,如《酷吏列傳》所載:“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監(jiān)史深禍者;
即上意所欲釋,與監(jiān)史清平者”。在此統(tǒng)治下,人民“其遇害何可勝道哉”。
在這種復(fù)雜的社會背景下,特別是漢朝經(jīng)歷了“吳楚七國叛亂”以后,統(tǒng)治階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quán),對地方割據(jù)勢力及豪強采取嚴厲打壓的政策,本不屬于地方豪強的游俠,因崇高的社會威望和巨大的影響力,也成為漢朝政府防范打擊的對象。文景之后,朝廷不斷屠殺游俠,沒有漢初“漢祖杖劍,武夫勃興……緒余四豪之烈,人懷陵上之心,輕死重氣……任俠之方,成其俗矣”
更多文章關(guān)于史記 列傳 讀后感 游俠 史記游俠列傳賞析 史記中游俠列傳讀后感 游俠列傳讀后感1200 的相關(guān)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和網(wǎng)友約稿,如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小編刪除。
推薦訪問: 史記 列傳 讀后感 游俠下一篇:大姐書記陳超英讀后感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習近平同志先后擔任河北正定縣委副書記、書記。《讓群眾過上好日子——習近平正定足跡》用一個個樸實無華的故事、一幕幕親切感人的場景,真切再現(xiàn)了習近平同志和正定人民“一塊苦、
《望洞庭》讀后感自從我讀了望洞庭以后,覺得作者劉禹錫寫的太好了,尤其是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描寫的洞庭湖的樣子真是太好了,太美妙了。從我8歲的時候
《讓我陪你重返狼群》讀后感假期,我讀了《讓我陪你重返狼群》這本書,這本書讓我了解到狼的生活習慣,性格特點和對待家人的情感。這本書講的是作者李微漪在草原上
《自己》讀后感暑假里,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做最好的自己》,它的作者是李開復(fù),以往的微軟全球副總裁。他的這本《做最好的自己》講述了人生道路上應(yīng)當注意的要點。
《金翅雀》讀后感是什么讓動物臨近滅絕的邊境?是什么剝奪了動物的自由?答:人類!今天,我再一次閱讀了短文《金翅雀》,再一次被深深觸動了:金翅雀去外面覓食,回窩
怪老頭兒讀后感晚上,我合上《怪老頭兒》這本書,不禁感慨萬分。這本書主要講了怪老頭兒年紀這么大,還有一顆年輕的心。他的 趣事有很多。他從汽車上一邁腿就下來了,
指尖的太陽讀后感讀《指尖的太陽》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這本書屬于少年紅色經(jīng)典系列,講的是發(fā)生在紅軍長征即將結(jié)束前的故事。它描述了一支特殊的隊伍和一群特殊的人
《往事》讀后感當代女作家冰心,最佳作品之一《往事》,讓我讀后倍感至深揮筆而言……《往事》之作語荷花,文章不長語句含義深深,句句沁人心扉: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圍
愛迪生的故事讀后感暑假,爸爸給我?guī)Щ貋硪槐尽稅鄣仙贰N沂强吹慕蚪蛴形叮瑦鄄会屖帧鄣仙俏易钕矚g的發(fā)明家之一,他為人類發(fā)明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小時候的愛迪生
初一以簡愛為主題的讀后感《簡愛》一反傳統(tǒng)小說做女主角、以浪漫動人的愛情傳奇為故事的舊格式,而是寫出來了一個出身低微、相貌平平的女子與不公平命運抗爭的故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