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到農民笑
——“三農”科技服務網建設綜述
莫青爭
鼠標一點,農產品供求信息一目了然;電話一通,種養難題便可與專家直接溝通……這一切,得益于“三農”科技服務網的建立。
“三農”科技服務網(簡稱“三農”網)是我區第三輪創新計劃的重點內容之一,由自治區科技廳組織建設。項目自 2005 年實施以來,建立起了“三農”科技服務站、農業科技 110 熱線電話、“農業多媒體信息點播系統”、“農信通”手機短信等系列科技服務體系。
目前“三農”網已覆蓋 14 個市、48 個示范縣、430 個鄉鎮、132 個重點示范村,每日動態性信息量 10 萬條以上,網上發布農業供求信息 74 萬條,累計促進農產品銷售 39 億元,直接經濟效益 2.5 億元,成為科技服務“三農”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創新亮點和新的品牌。
科技 110 顯身手
為民解惑又解愁
金秀瑤族自治縣農業科技 110 三江鄉服務站自 2005 年成立以來,就一直致力于為農民解惑解愁:幫助村民李永安、廖國勝農戶解決芋頭病蟲害防治,使他們種植的芋頭長勢良好無病蟲害;全程指導廖立平、梁本成農戶種植水果,使他們掌握了種植水果的技術;幫助果農潘桂香網上發布水果、苗木銷售信息,促進了產品的銷售;為當地果農推銷水果 400 噸,促進銷售額 300 多萬元……
如今在三江,農業科技 110 越來越受群眾的歡迎。當地群眾在生產中遇到種養技術難題時,會自然想到通過農業科技 110 來求助。這僅僅是我區農民享受農業科技 110 服務的一個縮影。作為農村科技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區于 2005 年開展農業科技 110 建設工作,集成智能分級、智能語音、人工轉接三大功能,并結合農村信息化體系建設,至今已經在全區 14 個市建立了科技 110 服務平臺,并在 48 個縣組織示范推廣,建立了 50 個科技 110服務中心、330 個基層服務站。
科技 110 平臺實現了現場技術指導、生產資料配送、遠程專家咨詢、網絡互動服務相結合的信息服務運行模式,形成了從服務組織,到信息采集、信息處理、信息發布、信息查詢,到服務應答、上門服務,再到信息使用和信息反饋的全流程的、互動式的農業科技信息服務體系。農業科技 110 統一的電話服務熱線 966118,服務覆蓋全區有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網絡和信號覆蓋的所有地區。
兩年多來,通過農業科技 110 信息服務,累計提供電話咨詢 8 萬人次,上門現場技術指導服務 1.3 萬次,服務站農資配送 1900 萬元,培訓農民 30 萬人次,解決 32000 個農業技術問題,引進和推廣新技術新產品(種)900 項(個)。
科技短信助生產
農民增收笑開顏
“待在家里,就可以把葡萄賣出去,這多虧了科技部門為我們提供的’農信通’短信服務。”興安縣溶江鎮黃毛壩村民袁德華笑呵呵地說。原來,他通過“農信通”發布供應短信后,客戶聞訊而來,葡萄銷售一空。
“農信通”是廣西科技廳聯合中國移動廣西分公司針對農村、農業、農民實際情況,圍繞農戶的產供銷、農村政務管理和農民關注的民生問題等信息需求,整合各級涉農信息資源,形成并推出的短信服務。該服務利用移動網絡技術,將科技信息簡易、快捷地傳送到農戶手中,向農民朋友提供種養技術信息、市場信息、勞務信息等服務,為沒有電腦、上網不易的大多數農民構建快捷、方便、實惠的信息渠道。
借助“農信通”,農民朋友們除了掌握科學技術發展生產,了解市場動態擴大農產品的銷路外,還可以將自己的種養經驗等相關信息發往農村信息機,再由信息員將信息整理上傳到“三農”網,被采納的信息將作為“農信通”信息發送到其他用戶手中,達到了信息的交流共享,不僅為農民們提供經驗交流平臺,還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加強了“農信通”與用戶的互動。農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信息大餐”。
手拿遙控請“專家”
足不出戶學技術
在“三農”網的建設中,廣西科技廳還組織有關部門研制開發了電視、電話、電腦“三網”合一的“農業多媒體信息點播系統”,該系統依托“三農”網優勢資源,利用電視網和程控電話網,通過開通“農業科技信息點播臺”頻道,全天 24 小時播出。示范區農戶都可以通過觀看電視,撥打熱線電話,點播系統提供的各種農業科技節目,為農戶實現了足不出戶就可學科技、用科技、利用科技致富的愿望。
農民朋友們通過科技信息的點播,如同把專家請到了家,獲得了技術指導。灌陽縣灌陽鎮三聯村李祖明等通過點播“瘦肉型豬繁育與飼養”、“肉豬肥育技術”,掌握了二元雜母豬及三元雜瘦肉型豬的飼養技術,2006 年豬的出欄率均增加 25%以上,增加收入超過萬元。臨桂縣臨桂鎮大雄村科技示范戶李恩年把從點播頻道中學到的食用菌生產技術用于食用菌生產實踐,他種植的 2000 平方米食用菌總收入達 2.8 萬元,平均每平方米收入達 14 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點播系統的開通,使千家萬戶的農民有了快捷獲取信息的渠道,加速了農業科技成果的應用推廣,為農民朋友的致富路錦上添花。目前,該系統已覆蓋桂林市和柳城、陸川、岑溪、富川共 16 個縣。
信息免費檢索發布
農民吃下“定心丸”
“信息就是財富。” 為保證能及時、有效地為農民朋友傳遞信息,“三農”網組建了以信息服務站和科技信息員為核心的信息服務體系,以縣服務中心、鄉鎮科技信息服務站為支點,網絡信息與網下服務相結合。培訓和發展農村信息員 4450 人,自治區、市、縣專家級服務隊伍 80 人。
目前“三農”網已實現“信息一錄,四網發布”,依靠電話網、移動網、寬帶互聯網、電視網之間的互聯互通和資源交換,提供全方位、多層次、交互式的農業、農事信息服務。
黃秋天是天等縣上映鄉苦丁茶加工專業戶,自今年 5 月份以來,他在“三農”網上免費查詢了有關苦丁茶的管理 、采摘、分級、貯存及加工技術和方法。同時在當地服務站的指導下,完成了加工設備的改造,生產效率大為提高,實現了苦丁茶的生產加工產業化,日加工鮮茶由原來的 250 公斤增加到了現在的 2500 公斤以上。加工出來的產品品質上乘,遠銷全國各地,還打入了越南市場。嘗到甜頭的他,正擬聯合外資投資 500 萬元人民幣,做苦丁茶新資源食品加工。
據統計,目前網站發布農產品有效供求信息和技術需求信息 74 萬條,網站日平均訪問量 2000 多人次。“三農”網信息發布檢索中心頻道,專家在線咨詢服務中心等欄目很受農民用戶歡迎。柳城縣馬山鄉農業服務中心韋美信感觸頗深:“‘三農’網的信息服務,快捷、全方位,暢通了供求渠道,讓農民了解了市場動向,吃下‘定心丸’,促進了農業產業的發展壯大,實現農民增收。”
推薦訪問: 農民 信息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