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產業扶貧政策

| 瀏覽次數:

  全市產業扶貧政策

 一、農業補貼政策

 (一)農業支持保護補貼 自 2016 年起,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將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重點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

 1.加強耕地地力保護。用于耕地地力保護的補貼資金,其補貼對象原則上為全市范圍內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對已作為畜牧養殖場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糧田轉為設施農業的設施用地、非農業征(占)用耕地等已改變用途的耕地,以及長年拋荒地、占補平衡中“補”的面積和質量達不到耕種條件的耕地等不給予社貼。

 2.促進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用于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補貼資金,重點向種糧大戶、家庭(國有)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體現“誰多種糧食,就優先支持誰"。各地要堅持因地制宜、簡便易行、效率與公平兼顧的原則,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農業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鼓勵創新新型經營主體支持方式,采取貸款貼息、重大技術推廣與服務補助、機械化耕種設備補貼等方式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不鼓勵對新型經營主體采取現金直補。

 范文范例

  指導參考

  學習資料整理

 3、補貼依據:在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全面結束前,暫以二輪承包耕地面積為準,確權工作全面結束后,以最終確權耕地面積為準。

 補貼標準:市農業局、市財政局根據下撥的補貼資金總量和二輪承包耕地面積等因素綜合測算,確定 2017 年我市實際農用耕地面積的補貼標準為 51 元/畝。

 補貼用途:堅持綠色生態導向,綜合采取秸稈還田、深松整地、減少化肥農藥用量、種植綠肥、施用有機肥等措施,提高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切實加強農業生態資源保護,提升耕地地力及適度規模經營。

 政策依據:省財政廳、農業廳《關于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陜財辦農〔2016〕75號)和漢中市財政局、 漢中市農業局《關于做好 2017 年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資金發放工作的通知》(漢財辦農〔2017〕39 號)。

 (二)農機購置補貼

  政策依據: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2015-2017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農辦財〔2015〕6 號)。

  補貼對象:補貼對象為省域內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

 補貼標準:原則上按不超過農機具加工 30%的標準進行補貼。單機補貼標準原則上最高不超過 5 萬元。

 手續辦理:攜帶本人二代身份證和惠農補貼“一卡通”賬戶(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需持組織機構代碼證、開戶銀行賬

 戶及法人二代身份證)、購機發票、所購機具(或人機合影照)、農戶編號(新增賬戶需提供)到縣農機購置補貼辦理窗口申請補貼。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方式實行自主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戶)。

 (三)生豬良種補貼 國家為加快生豬品種改良,提高生豬良種化水平,促進我國養豬業持續健康發展,由中央財政設立的專項資金政策。我省從 2007 年在部分地區開始實施這一政策。(漢中市為南鄭縣、洋縣、寧強縣、城固縣)

 政策依據:陜西省農業廳 陜西省財政廳關于下達 2017年第二批省級農業專項資金項目計劃的通知(陜農業計財〔2017〕47 號)。

 補貼對象:項目區使用生豬良種精液開展母豬人工受精的養殖戶(場),包括散養戶和規模養殖大戶(場)。

 補貼標準:為按每頭能繁母豬年繁殖兩胎,每胎配種使用 2 份精液,每份精液補貼 10 元,每頭能繁母豬年補貼 40元。

 補貼方式:由財政部按照農業部核定的母豬數量將補貼資金撥付省級財政部門,省級財政部門將補貼資金撥付市、縣財政部門后,由縣級財政部門按照每胎配種使用精液不多于 2 份,每份精液不多于 10 元,與良種精液供應單位(包括種公豬站和種豬場等生產良種豬精液的單位和組織)結算。生豬良種補貼資金下撥給經省級畜牧主管部門選定或認可的、符合條件的良種豬精液供應單位;供精單位按照補貼

 范文范例

  指導參考

  學習資料整理

 后的優惠價格向養殖者提供精液。

 補貼程序:由各項目縣畜牧(農業)部門會同相關部門招標確定良種精液的供精單位,供精單位按照補貼后的優惠價格向養殖者提供良種精液,開展母豬人工授精工作。供精單位要向養殖者發放經農業(畜牧)部門認可,供精單位蓋章(或簽字)的通知書(或明白卡),注明公豬品種、精液價格、財政補貼金額、人工授精收費內容及標準、服務承諾及聯系方式等內容。項目縣財政部門根據畜牧部門核定的配種情況及供精單位提供的有關憑證,與供精單位結算補貼資金。

 (四)獼猴桃新建園補助 政策依據:漢中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獼猴桃產業發展的意見》(漢政辦發〔2015〕31 號)。

 補貼標準:對獼猴桃產業規劃區內新發展獼猴桃園實施新建園補助。省市兩級專項資金對當年新建獼猴桃園按每畝 5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

 二、職業農民培育

 1、職業農民:是指以農業為職業、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收入為主要來自于農業的現代農業從業者。具有五大特點,即以農業為職業、占有一定的資源、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有一定的資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來自農業。

 2、培育對象:年齡在 16 至 55 歲之間;應具備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收入主要來源于農業;農業職業特征鮮明,主要可分為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新生代型等類型;

 從業穩定,創業激情高。

 3、基本類型:生產經營型:主要包括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專業合作社骨干等;專業技能型:主要包括農業產業工人、農業雇員等;社會服務型:主要包括農村信息員、農產品經紀人、農機手、代耕手、機防手、動物防疫員等;新生代型:主要包括農科大中專畢業生、返鄉青年農民工、復轉軍人等。

 4、職業農民培育的四個環節:

 1.教育培訓:按照《陜西省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大綱》,將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專業類別分為種植類、畜禽養殖類、農業工程類和經濟管理類等門類,每個門類包含若干專業方向。每個專業的教育培訓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技能課、拓展課和實習操作課4 大模塊。課程教學由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組成,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學時比例為 1:2。初級職業農民安排 600 學時,中級職業農民在初級培訓基礎上,安排900 學時,高級職業農民在中級培訓基礎上,安排660 學時。

 2.認定管理:職業農民采取分類、分級認定的方式,按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和新生代型四種類型分類認定。分為初級、中級、高級,實行省、市、縣3 級職業農民資格認定。職業農民資格證實行動態管理,實行資格一年一認定、兩年一復審制度,對審核不符合條件的取消資格證書。

 3.幫扶指導:統籌全省農業科技人力資源,建立職業農民指導教師庫,依托教師團隊進行幫扶指導。

 4.政策扶持:對職業農民實行分類支持,生產經營型職業

 范文范例

  指導參考

  學習資料整理

 農民重點開展土地流轉扶持和農業疊加補貼,專業技能型重點開展學歷和技能提升,社會服務型重點開展教育培訓扶持,新生代型重點開展創業扶持。在土地流轉、產業扶持、出臺政策、金融支持等方面對職業農民進行扶持和傾斜。

 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政策鼓勵:依據省市相關文件,鼓勵有資金、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種養大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土地流轉,按照產業布局規劃,集中連片開發,建立規模化、標準化的產業基地。

 基本原則:堅持依法、自愿、有償,以農民為主體,政府扶持引導,市場配置資源,土地經營權流轉不得違背承包農戶意愿、不得損害農民權益、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破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生態環境。

 農村土地流轉范圍:農村土地包括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及其他用于農業的土地。農戶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土地和經營者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土地均可以流轉。權屬不清或存在爭議的土地不得流轉。

 農村土地流轉方式: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家庭承包的土地,可以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的方式流轉。

 流轉規模:現階段,對土地經營規模相當于當地戶均承包地面積10 至15 倍、務農收入相當于當地二三產業務工收入的,應當給予重點扶持。

 規范農村土地流轉行為:農村土地流轉應由當事人簽訂書面合同。受轉土地再次流轉的,應由原承包農戶在流轉合同上簽字同意并依法備案。

 四、 金融支持政策 :

 根據《關于創新發展扶貧小額信貸的指導意見》(國開辦發〔2014〕78 號)、《關于創新機制加強金融支持貧困戶和小微企業發展生產的意見》(陜扶辦發〔2014〕62 號)文件要求,各縣(市、區)財政要支持設立擔保基金或成立專業的融資性擔保公司或參(控)股現有的擔保公司擔保和運用農業保險基金、創業促就業基金擔保等形式,為貧困地區從事符合國家產、行業政策的小微企業和貧困戶提供貸款擔保,經辦金融機構可按照最高不超過 1:10 的比例放大貸款額度。

 (一)扶貧小額貸款:是專門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獲得發展資金而量身定制的扶貧貸款產品。主要為符合貸款條件的貧困戶提供 5 萬元以下、3 年以內、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放貸、財政貼息、縣級建立風險補償金的信用貸款。

 貸款對象及用途:有貸款意愿、有就業創業潛質、技能素質和一定還款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用于生產發展及特色產業等發展項目的,都有資格申請扶貧小額貸款。貸款所產生的利息由財政資金全額貼息。貸款不能用來蓋房子、娶媳婦、還債以及用于吃喝等與增收脫貧無關的支出。

 貸 款程序:貧困戶依據產業發展所缺資金規模,向所在村委會申請→村委會組織初審→鎮審核、縣扶貧部門復核→承貸金融機構審定貸款。

 (二)小微企業扶貧貼息貸款:主要支持能夠帶動貧困

 范文范例

  指導參考

  學習資料整理

 戶發展的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個體工商戶、村級互助資金協會等小微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擴大規模,發展生產。

 貸款額度:按所吸納貧困戶數、擔保基金額度、風險情況等因素,由縣區扶貧部門與合作金融機構按照實際情況商定貸款額度,貸款期限不超過 3 年。

 補助標準:通過審核后,向金融機構申請小微企業扶貧貼息貸款,財政資金按照每年不超過貸款額度 5%的標準給予貼息。

 (三)貧困村互助資金項目:以財政扶貧資金為引導,村民自愿按一定比例交納的互助金為依托,無任何附加條件的社會捐贈資金為補充,在貧困村建立的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轉使用的生產發展資金。基本原則是:不出村、不吸儲、不分紅;周轉使用、滾動發展;優先支持貧困農戶發展生產或從事增收經營活動;不得從事其他未經許可的金融和經營活動。

 扶持政策:支持貧困村發展互助資金協會,從切塊到縣財政扶貧資金(整合資金)一次性注入不低于 30 萬元;對貧困戶會員借款用財政資金予以全額貼息。

 借款程序 :借款人填寫“借款申請審批表”→互助小組成員內部討論、并簽字擔保→理事會審批借款申請→理事會與借款人簽訂借款協約,發放借款→理事會填制花名冊,公示借款信息。

 政策依據:《陜西省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指導意見》(陜扶辦發〔2009〕3 號)、《關于加強貧困村互助資金項目建設的實施意見》(漢扶辦發〔2016〕22 號)

 范文范例

  指導參考

  學習資料整理

 農機服務扶貧流程圖

 縣級農機部門牽頭

 農機專業合作社與貧困戶雙方洽談,簽訂入社意向書 貧困戶申請并辦理產業扶貧小額貸款資金 向農機合作社入社資金 選擇有意愿有能力的農機專業合作社 在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中選擇有意愿、符合條件的貧困戶 雙方簽訂入社協議 組建農機扶貧作業隊 縣級農機部門對貧困戶進行駕駛和維修培訓,從事駕駛和維修服務,也可吸納貧困戶從事其它務工 開展農業機械深松和耕種收等機械化生產 務工收入 收益分紅 貧困戶脫貧 縣級農機部門牽頭 對入社(作業隊)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免耕種收費用 減少支出

推薦訪問: 扶貧 政策 產業

【產業扶貧政策】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