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全國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案例三篇

| 瀏覽次數:

活動:實現預定目標的行為活動:心理學名詞,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全國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案例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全國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案例3篇

【篇一】全國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案例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規則

(2014年修訂版)

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競賽規則

一、學科分類和學科認定

(一)小學生項目研究領域分類

小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按研究領域分為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技術與設計,行為與社會科學等5個領域。

1.物質科學(MS):研究物質基本結構、運動規律、相互作用及其變化,主要包括物理學、化學和材料科學。如:物質的狀態及變化,力的作用和運動,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轉換,守恒等。

2.生命科學(LS):研究生命現象、生命活動的本質、特征和發生、發展規律,以及各種生物之間和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包括生命的起源、進化、構造、發育、功能、行為、與環境的互動關系等。如:生物的分類和生物多樣性(動物和植物),生命的主要特征(生命活動和生命周期),人體和健康等。

3.地球與空間科學(ES):研究地球系統 (包括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 和宇宙空間的物理、天文、化學和生命活動等自然現象與變化過程及其相互作用規律。包括地理學(含土壤學與遙感)、地質學、礦物學、空間科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生態學等。如:地球與太陽系,自然資源與資源再生,人類與環境的關系,自然環境保護等。

4.技術與設計(TD):直接將科學原理應用于生產和生活實踐,把計劃、規劃、設想通過特定的形式和方法(生存和生產工具、設施、裝備、語言、數字數據、信息記錄等)實現,是科學實踐的重要方面。包括土木、機械、航空、化學、交通運輸、環境、電子、電氣、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等領域的綜合設計與制作,以解決實際問題。

5.行為與社會科學(SO):指通過觀察和實驗來研究人和動物行為與反應,人類社會中的個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的科學,包括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考古學、教育學、動物行為學、人種學、語言學、城市問題等。

(二)中學生研究項目學科分類和學科認定

中學生按研究學科分為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工程學、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醫學與健康學、化學、生物化學、環境科學、行為與社會科學等13個學科。

1.數學(MA):指形式邏輯或各種數字及代數計算的開發,以及這些原理的應用,包括微積分、幾何、抽象代數、數論、統計學、復數分析、概率論等。

2.計算機科學(CS):指計算機硬件和軟件工程設計與開發,包括互聯網技術及通信、計算機制圖技術(包括人性化界面),仿真/虛擬現實技術,計算科學(包括數據結構、加密技術、編碼及信息理論)等。

3.物理學(PH):指能量及其與物質作用的原理、理論和定律,包括固態物理、光學、聲學、粒子、原子物理、原子能、等離子體、超導體、流體和氣體動力學、熱力學、半導體物理學、磁學、量子物理學、力學、生物物理學等。

4.地球與空間科學(ES):包括地質學、礦物學、地貌學、海洋學、氣象學、氣候學、天文學、洞穴學、地震學、地理學等。

5.工程學(EN):指直接將科學原理應用于生產及實際應用的項目,包括土木工程、機械工程、航空工程、化學工程、電氣工程、攝影工程、音響工程、汽車工程、船舶工程、制熱與制冷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環境工程等。

6.動物學(ZO):指對動物的研究,包括動物遺傳學、鳥類學、魚類學、爬蟲學、昆蟲學、動物生態學、古生物學、細胞生理學、生理節律學、畜牧學、細胞學、組織學、動物生理學、無脊椎動物神經生理學、無脊椎動物研究等。

7.植物學(BO):指植物生命的研究,包括農業科學、農業經濟學、園藝學、林學、植物分類學、植物生理學、植物遺傳學、植物溶液培養、海藻等。

8.微生物學(MI):指有關微生物的生物學,包括細菌學、病毒學、原生動物學、真菌學、微生物遺傳學等。

9.醫學與健康學(ME):指對于人類及動物的疾病和健康的研究,包括牙科學、藥理學、病理學、眼科學、營養學、公共衛生學、兒科學、皮膚學、過敏反應、語言與聽力等。

10.化學(CH):指對物質性質和組成以及其所依從的規律的研究,包括物理化學、有機化學(不含生物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材料化學、塑料、燃料化學、殺蟲劑、冶金學、土壤化學等。

11.生物化學(BI):指生命活動進程中的化學,包括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光合作用、血液化學、蛋白質化學、食物化學、激素等。

12.環境科學(EV):指對于空氣、水及土地資源等污染源及其控制的研究、生態學等。

13.行為與社會科學(SO):指通過觀察和實驗來研究人和動物行為與反應,人類社會中的個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的科學,包括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考古學、教育學、動物行為學、人種學、語言學、城市問題等。

學科認定按以下標準:

1.涉及制作和設計的項目:項目的主要內容是設計和制作,項目應屬于工程學;項目雖是設計和制作,但目的是用其收集獲得了數據,并進行了分析,則該項目應屬于所進行分析和研究的學科。

2.涉及動植物生活環境的項目:項目研究的是河流或池塘中的動植物生活環境,則不屬動植物學而應屬環境科學。

3.涉及動植物化石的項目:項目研究的是史前植物化石,應屬植物學;項目研究的是史前動物化石,應屬動物學;項目研究的是地質年代,應屬地球與空間科學;項目研究的是貝殼化石的化學組成,應屬化學。

4.涉及火箭及飛行器的項目:如項目研究的是火箭及飛行器燃料,應屬化學;項目研究的是使用火箭及飛行器作為氣象儀器的運載工具,應屬地球與空間科學;項目研究是計算火箭及飛行器的軌道,應屬物理學;項目研究的是火箭及飛行器加速度對小鼠的影響,應屬醫學與健康學。

5.涉及遺傳學的項目:如項目研究的是DNA,應屬生物化學;項目研究的是植物雜交遺傳,應屬植物學;項目研究的是大腸桿菌的遺傳學,應屬微生物學。

6.涉及維生素的項目:如項目研究的是機體對維生素如何處理,應屬生物化學;項目研究的是有關維生素的分析,應屬化學;項目研究的是維生素缺乏的影響,應屬醫學與健康學。

7.涉及晶體學的項目:如項目研究的是晶體的組成,應屬化學;項目研究的是晶體的對稱性,應屬數學;項目研究的是晶格的結構,應屬物理學。

8.涉及語言和聽力的項目:如項目研究的是閱讀障礙,應屬社會科學;項目研究的是助聽器,應屬工程學;項目研究的是失語癥應屬醫學與健康學;項目研究的是語音,應屬物理學;項目研究的是耳的結構應屬動物學。

9.涉及放射能的項目:項目研究的是使用同位素跟蹤,可以是生物化學、植物學、醫學與健康學以及動物學;項目研究的是對放射能進行測量,可以是地球與空間科學或物理學;項目研究的是放射能監測儀器的設計和制作,應屬工程學。

10.涉及空間科學的項目:很多的項目涉及空間科學但并不歸屬與地球與空間科學。如失重對植物的影響,應屬植物學;失重對人的影響,應屬醫學與健康學;開發一種封閉環境的太空艙系統應屬工程學。

11.涉及計算機的項目:如果計算機只作為工具使用,項目應屬于其研究的學科領域;如使用計算機計算火箭軌道,應屬物理學;計算某一無機化學反應的產熱,應屬化學;作為教學輔助工具使用,應屬行為與社會科學。

二、申報

(一)申報者和申報項目

1.小學生項目申報者應為現就讀于六年制(或五年制)小學的在校學生。中學生項目申報者為現就讀于三年制(或四年制)初中、高中(包括中等師范學校、中等專業學校、職業中學、技工學校等)的學生。

2.學生首先要參加基層的選拔活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按規定名額和要求推薦優秀者參加全國創新大賽。

3.學生可以申報個人項目或集體項目,但是每名學生(包括集體項目的學生)在一屆大賽上,只能申報一項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

4.申報項目必須是從當年7月1日往前推不超過兩年時間內完成的。

5.集體項目要求:

(1)集體項目的申報者不得超過3人,并且必須是同一地區(指同一城市或縣域)、同一學歷段(小學、初中或高中)的學生合作項目。

(2)集體項目不能轉為個人項目,新成員不能在研究及參賽半途中加入到一個集體項目中。每名成員都須全面參與項目,熟悉項目各方面的工作,最終研究成果應該反映出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

(3)每個集體項目應確定一名第一作者,其他為署名作者。在項目申報時,所有成員的信息資料均應在申報表中填寫。

6.連續多年的研究項目,如曾經參加過以往的創新大賽,再次以同一選題申報參賽時,本次參賽的研究工作需持續一年以上,申報材料必須反映最新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

7.不接受申報的項目:

(1)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項目。

(2)涉及食品技術、藥品類的項目。

(3)小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競賽不接收針對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類病毒、朊病毒、發疹傷寒等的病原體、真菌、寄生蟲)、所有的人體或動物離體組織,包括器官、未消毒的牙齒、血液和其他體液進行研究的項目。

(4)不符合申報要求的項目。

8.每個項目最多只能申報三名輔導教師。

(二)申報材料

申報者需提交以下申報材料:

1.申報書:申報書必須是大賽組委會發布的當年的標準申報書,不得與研究報告等其他申報材料裝訂在一起。

2.查新報告:所有參賽項目應提供查新報告。選手必須自行或在輔導教師指導下對類似項目進行檢索,并說明自己的項目與他人的項目相比有哪些創新之處。

3.項目研究報告及附件資料:除填寫申報書外,還應提交完整的項目研究報告,如果需要提交附件材料,復印件即可。

4.證明材料:項目涉及下列內容的還須提供有關部門的證明材料。

(1)醫療保健用品,由省級以上相關醫療科研部門開具臨床使用鑒定。

(2)動物、植物新品種,由省級以上農科部門開具證明,證明確為培育和發現的新品種。

(3)國家保護的動、植物,由省級以上林業部門開具證明,證明項目在研究過程沒有對動、植物造成損害。

(三)申報辦法

以組委會發布的當年申報通知為準。

三、評審

(一)評審原則

按照“三自”和“三性”原則進行評審。

1.自己選題:選題必須是作者本人提出、選擇或發現的。

2.自己設計和研究:設計中的創造性貢獻必須是作者本人構思、完成。主要論點的論據必須是作者通過觀察、考察、實驗等研究手段親自獲得的。

3.自己制作和撰寫:作者本人必須參與作品的制作。項目研究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

4.科學性:包括選題與成果的科學技術意義、技術方案的合理性和研究方法的正確性、科學理論的可靠性。

5.創新性:包括新穎程度、先進程度與技術水平。新穎程度指該項發明或創新技術在申報之日以前沒有同樣的成果公開發表過,沒有公開使用過,該項研究課題及論文的選題有創意;先進程度指該項發明或創新技術同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有顯著的進步;技術水平指課題研究及論文的研究結論所具有的科學價值和學術水平。

6.實用性:指該項發明或創新技術可預見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或效果以及課題研究的影響范圍、應用意義與推廣前景。

小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與中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分開評審,單獨聘請科學教育方面的專家成立評審組對小學項目進行評審。在依據“三自”和“三性”原則的同時,充分考慮小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特點和水平,需要從項目涉及的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度和科學技術對社會的作用四個方面進行評審。重點考查項目的科學探究方法和技能,從科學探究的五個要素進行評審:提出和聚焦問題;設計研究方案;收集和獲取證據;整理信息、分析數據、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

(二)評審程序和辦法

1.資格審查:大賽組委會將對所有申報材料進行形式審查和內容審查。審查合格者將獲得初評資格。

2.初評:大賽組委會將組織來自全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學科專家,對通過資格審查的項目申報材料進行網絡在線評審,選拔50%的小學項目和80%的中學項目入圍參加終評決賽。

3.終評:除審閱材料外,評委要對參賽學生進行項目問辯,結合技能測試和素質測評成績,以及展示交流表現,確定項目所獲獎項。參加終評決賽的學生必須是經初評入圍決賽的項目作者本人,不允許替換。入圍決賽的項目作者如不能參加終評,將視為自動放棄參賽資格,由此產生的名額空缺不予遞補。

4.專項獎評審:專項獎由大賽主辦單位、組委會、高校以及相關企事業單位設立,由設獎單位單獨評選或委托大賽評委會評選,不得與全國比賽的評選原則相悖。

四、終評展示和交流

(一)終評決賽除了項目問辯、技能測試、素質測評等評審活動外,還將舉辦公開展示和學生交流活動。參賽學生有義務參加大賽組織的各項活動。

(二)小學項目終評展示按5個研究領域進行布展,中學項目按13個學科進行布展。

(三)布展要求

終評展示期間,參賽學生負責所需參賽材料的攜帶、布展、保管和維護。組委會負責提供場地、展板、展臺、電源、照明和布展工具,其它用品和必要的防護設備均需選手自帶。

每個參賽項目應制作項目展板一塊。展板尺寸為高120CM、寬90CM。選手必須根據展示的內容和形式,發揮想象和創意,自行設計和現場動手制作展板,禁止整版噴繪或將已經提前做好的展板直接帶進會場進行展示。展示內容中不得出現指導教師姓名、媒體報道、申請專利或已獲專利、專家評價、以往獲獎情況以及其他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的內容等。

有實物的項目,必須將實物作品帶到現場展示。參展物品體積不宜過大,長、寬均不得超過1.5米,高不得超過2米,重量不得超過100公斤。易燃、易爆等危險品不得在展位展出;用電電壓不得超過220伏。

布展完畢需要接受組委會的展位檢查,包括展板設計、展品布置、展示內容,檢查合格才能進入評審程序。

五、表彰和獎勵

獎項分為等次獎和專項獎。

等次獎由大賽組委會組織評審,分為一、二、三等獎。各獎項的獲獎比例約為一等獎15%、二等獎35%、三等獎50%(小學組三等獎在初評中產生)。等次獎由主辦單位進行表彰,頒發證書和獎牌。

專項獎由設獎單位進行表彰,頒發證書并提供一定的獎金、獎品或其它方面的榮譽。

科技輔導員科技創新成果競賽規則

一、項目分類

科技輔導員項目按項目類型分為科技發明類、科教制作類、科技教育方案類。

二、申報

(一)申報者和申報項目

1.科技輔導員項目的申報者為:中小學校科技輔導員(含科學教師),各級教育科學研究所(室)、各級校外科技教育活動場所的專兼職科技教育工作者及從事科技教育工作的社會人士等。

2.每個申報項目只能有一名申報者,不接受集體項目申報。

3.每名申報者在一屆大賽上只能申報一項參賽項目。

4.申報者所申報的科技發明類和科教制作類項目必須是從當年7月1日往前推不超過兩年時間內完成。

5.連續多年的研究項目,如曾經參加過以往的創新大賽,再次以同一選題申報參賽時,必須反映最新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

6.不接受申報的項目

(1)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項目。

(2)涉及食品技術、藥品類的項目。

(3)不符合申報要求的項目。

(二)申報材料

申報者需提交以下申報材料:

1.申報書:申報書必須是大賽組委會提供的當年標準申報書,并且不能與研究報告等其他申報材料裝訂在一起。

2.項目報告:參賽項目應根據項目類別提供項目報告。

科技發明類、科教制作類項目需提交與項目相關的項目原理、用途、改進點等的材料和項目實物照片。

科技教育方案類項目需提交由科技輔導員本人設計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方案。

科技教育方案的基本要素包括:

(1)方案的名稱

(2)方案的背景(需求分析)與目標

(3)方案所涉及的對象、人數

(4)方案的主體部分:

a.活動內容

b.難點、重點、創新點

c.利用的各類科技教育資源(場所、資料、器材等)

d.活動過程和步驟

e.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預案

f.預期效果與呈現方式

g.效果評價標準與方式

h.對青少年“益智、養德”等方面的作用

3. 證明材料:項目涉及下列內容的還須提供有關部門的證明材料。

(1)醫療保健用品,由省級以上相關醫療科研部門開具臨床使用鑒定。

(2)動物、植物新品種,由省級以上農科部門開具證明,證明確為培育和發現的新品種。

(3)國家保護的動、植物,由省級以上林業部門開具證明,證明項目在研究過程沒有對動、植物造成損害。

4. 查新報告:科技發明類項目應提供由專業部門出具的專利查新報告。

(三)申報辦法

以組委會發布的當年申報通知為準。

三、評審

(一)評審原則

1.科技發明類項目評審原則

(1)自己選題:選題必須是作者本人提出、選擇或發現的。

(2)自己設計和研究:發明項目中主要創造性貢獻必須是作者本人構思、完成。項目的主要依據必須是作者通過觀察、考察、實驗等親自獲得。

(3)自己制作:發明的實物或制作的模型,作者本人必須參與力所能及的實際操作。

(4)科學性:項目的科學理論依據可靠、技術方案合理。

(5)創新性:項目在申報日之前,沒有同樣的成果在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沒有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它方式為公眾所知,也沒有同樣的發明由他人申請專利并記載于相應的專利申請文件中;項目與現有的成品、技術相比,有突出、實質性的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6)實用性:指該項發明能夠制造、使用,具有可預見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

2.科教制作類項目評審原則

(1)自己選題:制作選題必須為本人提出、選擇或發現的。

(2)自己設計:實質性的改進部分應由本人設計。

(3)自己制作:本人應參與力所能及的全部制作。

(4)科學性:該項制作克服了現有成品的某些缺陷或不足,比現有成品更趨合理。

(5)先進性:該項制作與現有成品相比,在材料、工藝、手段等方面,有顯著的進步。

(6)實用性:該項制作與現有成品相比,在制造、成本、使用效果等方面,有實質性的改進,在對青少年進行科學教育方面,有顯著進步。

3.科技教育方案類項目評審原則

(1)科學性:方案所述概念和原理具有可靠性,即不違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數學、技術和工程學等所涵蓋的基本規律。

(2)教育性:符合科技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律;青少年有較大的動腦思考、動手實踐的空間,能啟迪青少年主動學習,能經歷科學探究的完整過程;有利于青少年對科學知識的掌握,有利于青少年對科技發展與人類生活、社會發展相互關系的思考,有利于青少年科學思想、科學精神與方法、創新能力的養成。

(3)創新性:內容、過程或方法的設計有創意;整個教學或活動的構思新穎、巧妙;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4)可行性:符合方案設計對象的知識、能力和認知水平;具備方案實施的必備條件;不會超越當地科技、教育、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便于在科技教育教學活動中實施;不增加青少年的負擔。

(5)示范性: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體現當代科技發展方向和教育理念;著重解決青少年所面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便于推廣普及。

(6)完整性:活動過程完整;實施步驟階段清晰、具體,過程連續且有始有終。

(二)評審程序和辦法

1.資格審查

大賽組委會將對所有申報材料進行審查形式審查和內容審查。審查合格者將獲得初評資格。

2.初評

大賽組委會按照項目分類分組,對通過資格審查的項目申報材料進行網絡在線評審,選拔約30%的項目入圍終評決賽。適當照顧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項目。

3.終評

科技輔導員項目終評綜合成績由項目評審成績得分和項目作者紀律得分兩部分組成,其中項目得分占項目總成績的95%(由評委會評定),紀律得分占項目總成績的5 %(由組委會評定)。獲獎等級和名次將根據綜合成績確定。

項目評審包括公開展示、項目問辯等。評審按項目分類(科技發明類、科教制作類、科技教育方案類)分組對項目及作者進行考察和問辯。

入圍決賽的項目作者因故未參加終評決賽,視為自動放棄參賽資格,由此產生的空缺名額不再遞補。

四、表彰和獎勵

獎項按項目類別設一、二、三等獎,各獎項的獲獎比例約為一等獎15%,二等獎35%,三等獎50%。由主辦單位進行表彰,頒發獎牌和證書。

五、“十佳優秀科技輔導員”評選

“十佳優秀科技輔導員”評選是在科技輔導員創新項目評審基礎上,進行的針對科技輔導員綜合能力的評審。

(一)申報條件

1.申報者必須有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參加本次大賽。

2.申報者必須具有指導學生開展科技教育活動的經歷并取得優異成績、具備一定科學教育和科技活動經驗。

3.申報者對青少年科技活動有正確的理念和認識。

(二)申報程序及申報材料

1.項目作者在申報參賽項目的同時,可自愿申請參加“十佳優秀科技輔導員”評選。

2.申報者所在單位應審核申報書中所填內容,確認同意推薦其參加“十佳優秀科技輔導員”評選活動。

3.申報者在申報書中所填本人獲得過的獎勵、發表的論文或著作等個人事跡,應附上獲獎證書復印件、發表論文復印件等證明材料,隨申報書一起報送至大賽組委會。

(三)評選程序

在科技創新競賽項目評審的基礎上,參考科技輔導員的工作業績、綜合問辯、綜合知識測試、動手技能測試等進行綜合評選。

(四)表彰和獎勵

“十佳優秀科技輔導員”評出10名優秀科技輔導員,由主辦單位進行表彰,頒發證書和獎金。

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比賽規則

科學幻想繪畫是指少年兒童通過對未來科學發展的暢想和展望,利用繪畫形式表現出未來的人類生產、生活的情景。

一、申報

(一)申報者

創新大賽舉辦當年7月1日之前,凡年齡為5-14周歲的少年兒童,獨立完成相應科幻畫作品,均可向當地競賽組織機構申報參賽。

(二)參賽作品

1.參賽作品的藝術形式包括:油畫、國畫、水彩畫、水粉畫、鋼筆畫、鉛筆畫、蠟筆畫、版畫、粘貼畫、電腦繪畫。繪畫風格及使用材料不限,但不包括非繪畫類的其它美術品與工藝品。

2.參賽作品一律在規格為4開的紙質或是其它材料上繪制,要求干凈、整潔。

3.所有作品繪制完成后,均需按要求拍攝成電子版照片,并保存好原始作品。

4.參賽作品限個人作品,即由作者本人獨立完成的作品。不接受集體作品參賽。

5.參賽作品不得抄襲他人作品,違者取消參賽資格。

6.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予參賽:

(1)出現科學性錯誤;

(2)畫幅尺寸不符合規定;

(3)把科學和神話混淆;

(4)引入神鬼迷信故事內容。

(三)申報材料

申報者需以下申報材料:

1.申報書:必須是大賽組委會提供的當年的標準申報書。

2.參賽作品:對原始作品拍攝的電子版照片,要求一律為jpg格式,文件大小在1MB-2MB之內,超過2MB將無法進行申報。

(四)申報程序與方法以當年申報通知為準。

二、評審

(一)評審標準

1.想象力:選題、創意和新穎程度。

2.科學性:科學依據、邏輯思維。

3.繪畫水平:畫面設計、色彩處理、繪畫技巧。

(二)所有作品全部實行網上評審,由組委會組織評委對網上申報的電子版作品進行評審,并對郵寄的申報書進行資格審核。

三、表彰和獎勵

獎項分為一、二、三等獎,各獎項的獲獎比例約為一等獎15%,二等獎35%,三等獎50%。獲獎者由大賽組委會進行表彰,頒發獲獎證書。獲得一等獎的作品將在全國創新大賽期間進行展示。


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比賽規則

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是青少年以小組、班級或學校、校外教育機構等組織的名義,圍繞某一主題在課外活動、研究性學習或社會實踐活動中開展的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義的綜合性、群體性科技實踐活動。

一、學科分類

1.物質科學(MS)——研究物質基本結構、運動規律、相互作用及其變化,主要包括物理學、化學和材料科學。如:物質的狀態及變化,力的作用和運動,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轉換,守恒等。

2.生命科學(LS)——研究生命現象、生命活動的本質、特征和發生、發展規律,以及各種生物之間和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包括生命的起源、進化、構造、發育、功能、行為、與環境的互動關系等。如:生物的分類和生物多樣性(動物和植物),生命的主要特征(生命活動和生命周期),人體和健康等。

3.地球與空間科學(ES)——研究地球系統 (包括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 和宇宙空間的物理、天文、化學和生命活動等自然現象與變化過程及其相互作用規律。包括地理學(含土壤學與遙感)、地質學、礦物學、空間科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生態學等。如:地球與太陽系,自然資源與資源再生,人類與環境的關系,自然環境保護等。

4.技術與設計(TD)——直接將科學原理應用于生產和生活實踐,把計劃、規劃、設想通過特定的形式和方法(生存和生產工具、設施、裝備、語言、數字數據、信息記錄等)實現,是科學實踐的重要方面。包括土木、機械、航空、化學、交通運輸、環境、電子、電氣、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等領域的綜合設計與制作,以解決實際問題。

5.行為與社會科學(SO)——指通過觀察和實驗來研究人和動物行為與反應,人類社會中的個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的科學,包括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考古學、教育學、動物行為學、人種學、語言學、城市問題等。

6.其他(OT)——不屬于上述五類學科的其他活動。

二、申報

(一)申報者

參與科技實踐活動的在校小學和中學(包括中等師范學校、專業學校、職業學校、技工學校)的學生群體,形成科技實踐活動成果的學生,均可以實施群體或小組的名義,向當地競賽組織機構申報優秀科技實踐活動。指導老師或指導機構不得以申報者的身份出現。

(二)優秀科技實踐活動必須具備的條件

1.明確的選題目的:所設計的活動,主題應符合當地的客觀條件,具有可行性,有利于推動青少年科技活動的普及;有利于青少年通過活動學習科技知識、科學方法,培養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對當地教育、生產、經濟和科學文化等其中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有一定的意義。

2.完整的實施過程:活動在實施時,有系統完整的活動計劃、進度安排、組織方法、實施步驟和總結評價。

3.完整的活動內容:包括活動計劃、活動記錄(時間、地點、內容、參加人、參加人數)、活動照片、新聞報道等。

4.確切的實施結果:由活動負責人(或主要參與者)以文字的形式,將活動結果敘述清楚。文字應簡練,可根據實際情況輔以必要的圖片加以說明。在上報之前,各地應對該結果的可靠性加以確認。對于學校以上的實施單位,參加活動的學生應占學生總數的30%以上。

5.實際收獲和體會:包括青少年參加活動的體會、活動的宣傳教育覆蓋面,活動體現的社會效益,對今后有關工作的建議等。

(三)申報材料

申報者需提交以下申報材料:

1.申報書:必須是大賽組委會提供的當年的標準申報書。

2.活動報告:50頁以內,大小在2MB以內。

3.其他附件:大小在2MB以內。

(四)申報辦法以當年申報通知為準。

三、評審

大賽組委會組織評委對申報的實踐活動材料進行網絡評審。

評審原則:

1.真實性:活動符合參與者的知識結構和水平,符合當地的客觀條件,有完整的實施過程和活動內容,有真實的活動記錄和客觀的活動總結等。

2.示范性:活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體現當代科技發展方向,圍繞公眾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活動設計和組織形式科學、有新意,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利于推廣普及,能產生較大的社會影響,能為其他地區開展活動提供借鑒和經驗。

3.教育性:活動符合教育規律,能夠對參與者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能力和情感的培養、思想和道德的教育,有利于參與者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

4.完整性:活動已經完成或階段性完成。活動過程清晰,有明確的活動目標、活動計劃、實施步驟和活動結果。

四、表彰和獎勵

獎項分為一、二、三等獎,各獎項的獲獎比例約為一等獎15%,二等獎35%,三等獎50%。同時,從一等獎中評選出10個最優秀的科技實踐活動,即“十佳優秀科技實踐活動”。獲獎者由大賽組委會進行表彰,頒發獲獎證書。獲得一、二等獎的優秀科技實踐活動將在全國創新大賽期間進行展示。

【篇二】全國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案例

第31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比賽獲獎名單

(按獎項和活動編號排序)

序號

活動編號

活動名稱

代表隊

單位

指導教師

獎項

2

ES16049

秋浦河生態調查與保護

安徽省

池州市貴池區池口小學

孫華俊、吳雙啟、謝美杰

十佳科技實踐活動、

一等獎

6

OT16002

極度珍稀物種“雅魚”的考察與保護

四川省

雅安市雨城區第四小學

李斌、郝琚英、謝建明

十佳科技實踐活動、

一等獎

11

ES16002

水韻泗洪,節水衛士在行動

江蘇省

江蘇省泗洪育才實驗小學

王亮、郭程程、張榮

一等獎

12

ES16003

放飛科技夢想 守護美麗城市-----“美麗城市,創新生活”科技實踐活動

江蘇省

昆山市玉山鎮朝陽小學

王建萍

一等獎

14

ES16009

廢品大變身

廣東省

佛山市順德德勝小學

郭麗萍、歐麗燕

一等獎

15

ES16025

走進“血月”奇觀科普實踐活動

江蘇省

蘇州市吳中區長橋中心小學

吳益青、戈建、高全榮

一等獎

16

ES16041

太湖縣新城小學2015“變廢為寶 從我做起”科學調查體驗活動

安徽省

太湖縣新城小學

汪淑霞、查雙林、汪華

一等獎

17

ES16050

探究小石頭、了解大科學 ——湘西德夯大峽谷地質公園巖石科考活動

湖南省

吉首市第二小學

高水平、梁超、王貞群

一等獎

22

LS16027

金家漕小學“金蘑坊”種植實踐活動

浙江省

寧波市鄞州區鐘公廟街道金家漕小學

陳錫江、黃輝、魯益品

一等獎

24

LS16051

人人爭當小稻農、水稻種在富源家

山東省

青島富源路小學

劉曉燕、辛清、陳麗英

一等獎

28

LS16066

稻草種植洋芋 體驗變廢為寶

重慶市

重慶市涪陵區荔枝希望小學校

盧登平

一等獎

30

MS16002

“夢想啟動未來,說說我和紙的故事”科技實踐活動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濱湖路小學

沈毅、俞寧

一等獎

31

MS16013

吃進嘴巴里的“隱患”

江蘇省

東海縣石湖中心小學

周振程、徐金芝、王林場

一等獎

32

MS16014

走進蔬菜王國 探索健康密碼

山東省

濟南市棋盤街小學

王靈、張凌麗、楊麗梅

一等獎

33

MS16020

飲料入侵的危害——探究飲料對兒童牙齒健康的影響科技實踐活動

重慶市

重慶市大渡口區新工小學

王丹、劉霞

一等獎

34

OT16009

小觀察 大發現——白家莊小學2015年變廢為寶科技實踐活動

北京市

北京市朝陽區白家莊小學

王玉玲、朱艷梅、金環

一等獎

36

OT16012

“變廢為寶,綠色行動” 實踐活動報告

北京市

北京市懷柔區第三小學

劉志紅

一等獎

40

OT16037

“西湖藍,我們在行動”——西湖進出水口水質考察活動

浙江省

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

姜丹俐

一等獎

41

OT16045

用眼發現 用心琢磨 變廢為寶 節約能源——2015年“變廢為寶 從我做起” 科學調查體驗活動

遼寧省

大連市旅順口區光榮小學

于華新

一等獎

43

OT16051

種子小實驗,世界大奧秘

江西省

贛州市南康區第四小學

林萬樹、張勇、肖飛

一等獎

45

OT16100

變廢為寶 從我做起

湖南省

婁底市第三完全小學

謝愛華、朱江和、肖燦

一等獎

46

OT16117

舌尖上的早餐

江蘇省

常州市新北區新橋實驗小學

賀素霞、李瑩

一等獎

47

OT16136

走出橋下迷宮,關注市民出行 -合肥市五里墩立交橋擁堵情況調查與創新

安徽省

合肥市安居苑小學

陳咪咪、張彬森、莊春梅

一等獎

50

ES16001

我是小小氣象員 科學體驗樂趣多

四川省

四川省宜賓市高縣碩勛小學校

龍希虹、蘇聯、嚴聰

二等獎

51

ES16005

“變廢為寶,從我做起”——聯盟路小學科學調查體驗實踐活動

河南省

平頂山市新華區聯盟路小學

蘇豪珍、陶景娜、趙俊鴿

二等獎

52

ES16012

新華小學校園氣象觀測實踐活動

河北省

滄州市新華小學

王玉龍、李均峰、王艷麗

二等獎

53

ES16013

“用廚余廢棄物做太空黃瓜的肥料”科技實踐活動

內蒙古自治區

滿洲里市扎賚諾爾民族小學

包雙成、陳剛、郝風生

二等獎

55

ES16017

大河戀

江西省

吉安縣敖城鎮三錫坊前田希望小學

王林華

二等獎

56

ES16018

廢棄物也可演繹唯美的意境

內蒙古自治區

赤峰市松山區第五小學

巴延民、郭榮穎、王明達

二等獎

57

ES16019

變廢為寶,從我做起

江西省

南昌市朝陽小學

楊小仁、吳海燕

二等獎

60

ES16023

“廢舊物品大變身 環保創意無極限”史家小學科技實踐活動

北京市

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胡同小學

楊春娜、王紅、梁彤

二等獎

61

ES16024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珍貴

江西省

南昌市北湖小學

夏漢艷、汪歡、龔明

二等獎

62

ES16026

從霧霾去化影響因子分析杭州市建設城市風道去霾的可行性

浙江省

浙江大學附屬中學

施永忠、吳建

二等獎

63

ES16030

垃圾分類 人人行 時時行

浙江省

溫州市水心小學

游芳偉、邵珺

二等獎

64

ES16032

會“呼吸”山洞的形成原因實踐活動

貴州省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陽溪小學

羅洺、陳義霞、劉每逢

二等獎

67

ES16036

“暢享低碳 世界因你而改變”主題科普活動

上海市

上海市閔行區田園外語實驗小學

趙愛芳、鐘幼麗、張月霞

二等獎

70

ES16042

巧手1.0,環保百分百

上海市

上海市楊浦區開魯新村第二小學

許曉強

二等獎

71

ES16043

"變廢為寶小創意 動手創新大作為"_實踐活動報告

陜西省

寶雞市金臺區神武路小學

田艷霞、宋 楨、楊海東

二等獎

72

ES16044

探索氣象天地 助力學生成長

山東省

青島壽光路小學

辛衛青、張青、詹玥

二等獎

74

ES16046

遠離霧霾 從我做起

天津市

天津濱海新區大港英語實驗小學

石磊、劉旭、尚緒茹

二等獎

77

ES16054

地鐵,讓低碳出行成為一種可能

英特爾英才俱樂部

青島德縣路小學

王春蓮、管儀明

二等獎

78

ES16055

廚余垃圾再利用,循環利用利大家

湖北省

武漢市硚口區行知小學

陳秋萍

二等獎

79

LS16004

童眼看物候

湖北省

武漢市洪山區南望山小學

莊艷、劉紅霞

二等獎

80

LS16005

六堡茶樹在梧州地域種植和生長情況的調查和考察實踐活動

廣西壯族自治區

梧州市新興二路小學

楊媛儀、陸燕、方婷

二等獎

82

LS16010

“培養科學素養,塑造陽光少年”科技實踐活動

北京市

北京市密云區巨各莊鎮中心小學

馬莉莉、張樹軍、羅生波

二等獎

92

LS16026

探究生菜的無土栽培

河北省

承德縣實驗小學

朱丹、田寶蓮、孫玉雙

二等獎

93

LS16028

海城第二小學校園植物大調查及二維碼建立

浙江省

溫州市龍灣區海城第二小學

錢麗芳

二等獎

95

LS16030

增綠添彩 快樂成長

上海市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第二小學

陸中平、陳曄、褚曉莉

二等獎

96

LS16031

少陽無花果探秘

江西省

上饒市廣豐區少陽鄉中心小學

林孝勤、王志云、余瓊

二等獎

98

LS16034

植物孕育生命 我們愛植物

江西省

贛州市南康區第六小學

邱慧晴

二等獎

100

LS16042

解密紫薯

重慶市

重慶市榮昌區盤龍鎮中心小學

文立艷、李南、吳有碧

二等獎

101

LS16044

拯救芙蓉樹,為校園添綠色

山東省

萊州市郭家店鎮仲院小學

張小英、葉永娥、劉志發

二等獎

104

LS16049

體驗太空種植,放飛科學夢想

山東省

萊州市三山島街道過西小學

楊夕超、方曉梅

二等獎

105

LS16050

跟著大雁去遷徙

安徽省

合肥市嘉和苑小學

王士春、王友、焦燕

二等獎

106

LS16053

種植太空黃瓜 體驗航空科技 --煙航優3號太空黃瓜種植實踐活動

河南省

鄭州市中原區桐淮小區小學

張輝麗、肖南、趙劍

二等獎

107

LS16064

菊香溢校園

重慶市

榮昌區仁義鎮中心小學

唐曉艷、郭成忠、但油美

二等獎

112

OT16001

大巴山區家庭腌制食品的調查與研究科技實踐活動

四川省

平昌縣實驗小學

王天寶、吳臻華、吳楠楠

二等獎

114

OT16006

“節約用電我能行”——聯盟路小學節約用電實踐活動

河南省

平頂山市新華區聯盟路小學

張歡歡、杜偉紅、趙紅霞

二等獎

116

OT16008

“變廢為寶”翻新篇

湖北省

武漢市漢口輔仁小學

詹斌華、胡建云、徐貞

二等獎

124

OT16036

果皮菜葉您別扔,我們是“酵父”“酵母”

浙江省

紹興市上虞區豐惠鎮謝橋小學

任涓娣、夏苗鋒

二等獎

125

OT16040

番茄籽食用油在第五師89團使用情況的調查

新疆建設兵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八十九團小學

雷金花、彭春梅

二等獎

126

OT16046

中性筆的使用、回收及利用調查實踐活動

四川省

達川區逸夫小學

岳聯容、張曉芹、羅川

二等獎

127

OT16048

《南京市河西地區PM2.5調查及其分布規律研究》

江蘇省

南京市江東門小學

樊其俊、李春寶、黃文俊

二等獎

132

OT16065

綠我家園齊行動 低碳生活好習慣

上海市

上海市寶山區通河新村第二小學

王雅萍、俞曉君

二等獎

133

OT16066

發耳電廠水泥混凝土路面易損原因調查

貴州省

水城縣發耳鎮發耳中學

楊畢周、段普書、黃明會

二等獎

134

OT16067

干燥劑的初步探索

遼寧省

沈陽市大東區遼沈街第二小學

武佳紅、苑偉琦、趙繼紅

二等獎

135

OT16072

“我了解,我參與,我實踐,我創作”茶文化科技實踐活動

福建省

福建省武夷山實驗小學

丘敏、楊春蘭、黃妹

二等獎

137

OT16080

讓創新點亮精彩童年

湖北省

武漢市光谷第九小學

王建平

二等獎

141

OT16088

校園環保總動員,變廢為寶在行動

福建省

武平縣象洞中心學校

謝金蘭、陳偉光、鐘玉娣

二等獎

142

OT16097

扶梯安全 從我做起 ——重慶市民乘坐自動扶梯安全現狀的調查研究

重慶市

重慶鐵馬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子弟小學

王環彧

二等獎

145

OT16107

玉米地里種出了“土豪金”----制種玉米種植及發展前景調查

新疆建設兵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小學

劉勝利、楊愛菊、王曉燕

二等獎

147

OT16124

殲擊機的發展歷程探索

安徽省

合肥市和平小學

劉華軍、翁世興、王玲

二等獎

148

OT16125

“古韻今風探山門”科技實踐活動

安徽省

安徽省寧國市津南中心小學

賈成剛、何琳、李勝峰

二等獎

149

OT16143

“古城墻”風貌再筑科學實踐活動

上海市

上海市奉賢區海灣小學

王初榮、陳葉

二等獎

151

OT16146

探秘蔬菜成長歷程 解析飲食安全密碼

山東省

臨朐縣南苑小學

馬榮紅、潘福芹、莊鈺

二等獎

152

OT16158

體驗高科技魅力 感受大合肥風采

安徽省

合肥市蚌埠路第五小學

吳燕霞、夏汝林、鄭祥

二等獎

165

ES16028

走近西寧市市花——丁香

青海省

西寧市少年宮

張運昕

三等獎

168

ES16034

探尋伊寧市火龍洞奧秘實踐活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伊寧市第一小學校

楊云、李麟

三等獎

171

ES16048

南陽盆地河溪溝塘水資源狀況調查科技實踐活動

河南省

南陽市油田第五小學

王洪敬、陳紅玉、黨虹

三等獎

176

LS16019

珍惜水資源 呵護生態環境 建設生態文明

湖北省

黃石市團城山小學

金莉

三等獎

180

LS16032

唱響食品安全春之曲雛鷹特別行動

江西省

泰和縣萬合中心小學

袁國斌、匡志強、劉國瑞

三等獎

181

LS16035

校園植物怎樣吸收利用水分

云南省

昆明市盤龍區金康園小學

孫瑞明、何昆燕、尚曉謹

三等獎

182

LS16036

關于豌豆遺傳特性的實踐報告—鹿城小學科技興趣小組豌豆種植實踐體驗活動報告

云南省

楚雄市鹿城小學

董萬育、普鑫華、劉忠富

三等獎

187

LS16043

望謨縣王母河松瓦段水域生態系統考察活動

貴州省

望謨縣王母街道辦事處第四小學

羅興榮、楊鳳蘭、萬昌彥

三等獎

188

LS16054

青銅峽市稻田養蟹模式及生態效益調查的科技實踐活動報告

寧夏回族自治區

青銅峽市第一中學

徐立娟、吳芳、曹莉賢

三等獎

195

LS16067

齊齊哈爾市某醫院職工健康狀況分析研究

黑龍江省

齊齊哈爾市實驗中學

宋少輝

三等獎

196

LS16073

懷化市鶴城城區“心肺復蘇”科技實踐系列活動

湖南省

懷化市第四中學

劉富榮、林順強、羅玉慧

三等獎

197

LS16074

"沁人心脾·果酒佳釀"科技實踐活動

西藏自治區

林芝市第一中學

王二奇、吳廣

三等獎

198

MS16003

學生科技實踐活動——走近巖石

廣東省

珠海市香洲區第十小學

劉小琴

三等獎

【篇三】全國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案例

附件1

第十九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入圍終評項目清單

 

 

共計 343 項

 

編號

省市

作品名稱

申報者

BI01T

實驗學校

中藥牛膝提取物抗腫瘤活性的研究

單 愷 楊 潔 常逸聰

BI02

北京市

小柳-原田綜合征與HLA-DRB1基因啟動子區多態性關系的研究

劉 焱

BI03

鐵路

輻照及貯藏條件對食品Vc含量影響的研究

朱 琳

BI04

遼寧省

利用焦炭產生二氧化炭氣肥的研究

劉 操

BI05

吉林省

用Cbfa1誘導非成骨細胞向成骨細胞分化—骨質疏松有關的分子生物學初步研究

劉劍楠

BI06

廣東省

小白鼠對富硒螺旋藻吸收的研究

仇 龍

BO01T

貴州省

植物抗旱性暨評價方法的初步研究

任 燃 李韻州 任 煬

BO02

重慶市

屋頂綠化耐旱植物栽培的研究報告

陳 茹

BO03

四川省

巴豆等8種有毒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和毒殺柑橘全爪螨試驗

蘭雅茜

BO04

內蒙古

楊柳科植物葉的解剖特征

劉文婷

BO05

廣西

珍貴中藥金線蓮組織培養的初步研究

劉榮平

BO06

上海市

生物抑制劑對鳳眼蓮(水葫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響

陸予奕

BO07T

貴州省

SO2對貴州的幾種綠化及觀賞植物生理因子影響的實驗初探

燕泠霖 熊 聿 徐 露

BO08

河北省

葉底珠野生環境條件下的管理及開發利用價值的探究

李艷玲

BO09T

青海省

達坂山高山草甸生態系統的考察報告

金 鑫 陳啟茂

BO10T

兵團

棉花耕層加壓滲灌與小白龍膜下常壓軟管灌節水增產對比試驗調查

孫德寶 劉 娟 馬黎明

BO11T

福建省

廈門市花三角梅品種遺傳關系及其雜色原因的初探

林伯偉 仇 瑩 王若鵬

BO12

廣西

如何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

李曉芳

BO13

河南省

鐵棍山藥的組織培養及快速繁殖

林 琳

BO14

陜西省

蘆薈試管苗生根壯苗新法研究

江勇睿

BO15

云南省

騰沖熱海高溫藻類調查

張文霞

BO16T

甘肅省

花卉百合體細胞誘導植株的培養基篩選

謝靜格 魏 榕

BO17

浙江省

加拿大一枝黃花分布、繁殖狀況及防除方法的探究

干陳燁

BO18

江西省

野生苧麻的觀察報告

寧 璐

BO19

湖南省

珍稀抗旱植物 — 峎山唇柱苣苔生物學特性觀察試驗研究

卿 翔

BO20

北京市

園林植物扶芳藤低溫脅迫研究

杜 娟

BO21

黑龍江省

“綠色農藥”殺死松毛蟲的實驗

李雨萌

BO22T

廣東省

關于薇甘菊植株激素活性及其應用的研究

柯比倫 禹之鼎 鐘詩穎

CH01T

河北省

低溫-低壓水熱法合成納米TiO2-ZnO復合材料

閆小克 賈 鑫 宇文唯佳

CH02

上海市

廢舊泡沫塑料的兩性離子化及其染料吸附脫色和殺藻作用的研究

鄒晨燕

CH03

上海市

《空心球形納米二氧化鈦高效光催化劑的制備及應用前景》

邵啟喆

CH04

廣西

銅與稀硝酸反應的實驗裝置改進的研究

雷鑫泉

CH05T

四川省

智多星化學棋

丁紅梅 蔣紅艷 肖興兵

CH06T

實驗學校

膠基糖污跡的清除

尹 君 程 琛 賀中瑋

CH07

福建省

固體亞硫酸亞金銨制備的探索

金寧維

CH08

北京市

納米結構Mg-Ni Mg-Co儲氫合金的制備

王 磊

CH09

甘肅省

鍵守恒公式及其應用研究

王 參

CH10T

香港

清泉 – 化學淨水系統

鄧振邦 陳嘉雋 葉沛林

CH11T

香港

天然染料新煮意

盧嘉妍 辛婥琳 鍾汶欣

CH12

廣東省

焰色反應實驗創新

鄭 揚

CS01

上海市

《智能計算器》的開發

王 斌

CS02

上海市

函數課堂教育系統

李欣摩

CS03

山西省

函數圖象板

王小凱

CS04

澳門

SECURITAS Project of Internet Transport Security

周庭希

CS05

湖北省

3G-Soft信息自動采集發布系統

周小舟

CS06

澳門

聲控智能家居系統

黃志權

CS07

實驗學校

Meta-Fisher中文元搜索引擎的設計與實現

葉 古

CS08

四川省

終級上網提速

劉博文

CS09T

湖北省

學生上機管理系統

李雨珊 金奕龍 陳 瑤

CS10

遼寧省

基于OSPF的K短路動態廣播優化協議(KBOP)

姚宏慶

CS11

河南省

MediaTorrent技術

文 鄭

CS12

江蘇省

二維像素坐標尋址彩色圖像高速處理技術及其實現

沈明睿

CS13

浙江省

即想即得式互聯網點歌系統

張震濤

CS14

甘肅省

Xstuman學生管理系統

李白羽

CS15

陜西省

未來計算機的新概念——PC機嵌入式操作系統

袁 方

CS16

湖南省

老師的電子助手

伍 歆

CS17

福建省

CAI智能助手

鄭 誼

CS18

BJ俱樂部

基于MPEG-7描述子的照片圖像分類

嚴 豐

CS19

北京市

分形維數:掌紋識別中一種新的特征參數

張忻軼

CS20T

山東省

對現有計算機鍵盤缺陷的分析和對新型鍵盤的研究

蘇汪洋 韓振峰 高逸默

CS21

鐵路

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多媒體演練程序

吳文彬

CS22

湖南省

學校課外教育互動管理系統

趙姍姍

CS23

黑龍江省

"孿生兄弟"機器人

張 沖

CS24

海南省

"飛揚"多功能媒體播放器

于大明

CS25

黑龍江省

兔子尾巴CD壓縮器3.0

張 煒

CS26

軍隊

虛擬示波器的.NET設計與實現

莊祉昀

CS27T

廣東省

遠程實驗室機器人控制系統

林書禹 周軼夫 潘錦洲

EN01

山西省

一種新型坐便蓋的發明與設計

鐘震宇

EN02T

福建省

智能臥室

吳承昱 韓元龍

EN03

上海市

跳遠踏板犯規檢核器

孫羅冰

EN04

內蒙古

重力加速度自動測定裝置

郭少峰

EN05

河北省

車筐自動減震器

云成龍

EN06

山西省

對山西省部分公路路面情況的研究——“波浪”路面和“坑槽”路面的形成和治理淺析

董 明

EN07

新疆

改進水沖廁所用水的問題

江 斌

EN08T

內蒙古

新式耘鋤

李 芳 周 磊 劉旭然

EN09

安徽省

重力驅動式旱冰鞋

黃 蓉

EN10

安徽省

《車輛限載器》

童文俊

EN11

遼寧省

微電腦自動控制寵物喂食機

張兢兢

EN12

上海市

多功能植物自控澆水施肥器

徐 洪

EN13

安徽省

干法多級分選黃沙資源中氧化鐵礦工業原料的研究

金 笛

EN14T

上海市

封信機器人(創意機器人)

何天起 王魯飛

EN15

上海市

輸液自動監控系統

厲 俊

EN16T

澳門

自動橫向泊車裝置

梁天倫 謝伯浩

EN17

山西省

汽車倒泊防撞報警系統

劉 珺

EN18

湖北省

電熱水器外桶

劉 黎

EN19

福建省

汽車標志燈

宋華夏

EN20T

廣西

智能化盲人廁所

黃 倩 張 柯 王浜琴

EN21

兵團

安全停電器

王 璐

EN22

天津市

晝夜尺

常曉靜

EN23T

廣西

未來人類的新助手——飛翔號

賴增廣 農 彪

EN24

安徽省

全自動菜籽脫殼機

倪 偉

EN25

實驗學校

新型單鍵節拍式密碼輸入裝置

金博仁

EN26

遼寧省

一種新型沙漠車輪結構設計

鄒若冰

EN27

內蒙古

自動視力測試儀

王韻芳

EN28

貴州省

iButton信息紐在車輛管理中的應用

蔣瑾瑜

EN29

廣西

夜光羽毛球運動器材

盧雪玲

EN30

澳門

環保衛生垃圾桶

王瑤珠

EN31

河南省

經典運動學高速圖形化分析平臺

郝 冰

EN32T

湖北省

自行車立體防盜鎖

侯旻熙 駱 晨

EN33

湖北省

無壓痕眼鏡架

胡登煌

EN34T

福建省

人機對弈五子棋

王 愷 戴彥祺

EN35T

福建省

新型單線縫紉機

莊少杰 楊 濤

EN36

重慶市

無線遙控動量火箭 ——一種全新的火箭競賽模型

包浩杉

EN37

江蘇省

紅外線隱身發動機排汽管

趙嘯宇

EN38

四川省

開口銷起拔器

汪貽安

EN39

四川省

電磁車輛驅動系統

李 浩

EN40

SH俱樂部

抗噪固導傳聲器

周家耀

EN41

江蘇省

遙控式快捷抓卸無人吊車

吳仲夏

EN42

河南省

防止機車冒進土擋安全裝置

楊云帆

EN43

北京市

即時戰略游戲引擎的研制

周 赫

EN44

陜西省

多用途圓柱形工件扭轉自鎖緊夾具

顏 菲

EN45

云南省

低風速風力發電機

余 洋

EN46T

河南省

智能鉆采一體機

黃 昕 王躍華 季 佳

EN47T

江西省

仿生機器人爬蟲

彭 姍 莊 璐 黃 曦

EN48

北京市

汽車緊急制動誤踩油門機械智能補救系統

張樂然

EN49

遼寧省

助殘自控閱讀器

林婉旭

EN50

甘肅省

東風場區冬季氣候特征對“神舟”飛船發射的影響與對策

劉 巖

EN51

浙江省

五宮格書法練習寶

周佳敏

EN52

江西省

圓柱曲面絲網印刷臺

楊 探

EN53

湖南省

帶“電子裁判”的競走運動鞋

蘭 瀟

EN54T

廣西

自動換零錢機

錢志勇 韋 波

EN55

江蘇省

智能型多源手機應急充電器

徐婧婧

EN56T

北京市

博弈天行象棋機器人

鮑 喆 王晨谷 鄭 鑫

EN57

天津市

智能打蠟清潔機器人

趙立雙

EN58T

河南省

客車安全行駛狀況智能監控系統

楊 楊 劉賽楠

EN59

湖南省

呼吸道傳染病房氣體收集消毒裝置

彭 靜

EN60

寧夏

多功能點播器

常 江

EN61T

寧夏

多用剪刀

馬 柱 王 超 王 磊

EN62

江西省

火警直報“119”控制臺

徐 翔

EN63T

北京市

仿真人比例雙足直立行走機器人

陳杰熙 劉 毅

EN64T

廣西

免停車活動站臺

黃雨翔 郭月茹

EN65

福建省

利用彈簧儲能與杠桿原理的自動脫鉤器

馬沁沁

EN66T

BJ俱樂部

兩足機器人及其行走機理的研究

楊 歌 白 月 李涵喬

EN67

浙江省

長壽命二步法觸點繼電器系列

盧丁愷

EN68

湖南省

農村管式井抽水安全自控保護裝置

陳 朕

EN69

山東省

100A型真菌液體發酵罐

趙曉琳

EN70

山東省

滴水不費—太陽能熱水器節水裝置

曲新華

EN71

北京市

自動取款機多通道防斷實用報警器

翟羽佳

EN72

吉林省

液體點滴速度監控裝置

曹海博

EN73T

遼寧省

太陽能毛細蒸發海水淡化器

周夢然 葉 理

EN74

遼寧省

左轉快捷式立交橋

路 佳

EN75

山西省

兩節尺----新型多功能規尺

丁瑞云

EN76

陜西省

民族樂器電聲器(之一電子二胡)

王欣怡

EN77

北京市

吸水銀滴管

陳靜琳

EN78T

北京市

《可變焦液體透鏡》

楊 超 袁 芳

EN79T

山東省

道路交通信號應急指揮裝置

商 上 張志謙 孫 琳

EN80

黑龍江省

益智組合器

曹 鵬

EN81

浙江省

立式自動上車擔架

王煜華

EN82

北京市

超級節水型氣動沖水馬桶

楊 光

EN83T

湖南省

磁懸浮式自動水平調節工作臺

鄒 莉 李 銘 夏 陽

EN84

安徽省

無聲喇叭

陶 濤

EN85T

福建省

利用潮汐提升海水潔凈城市水系的設施

陸博茜 謝易霖 吳哲驍

EN86T

香港

水力按摩器

李淑婷 陳嘉儀

EN87

浙江省

《TC3168多功能電話控制器》

陸伊尼

EN88

實驗學校

(藍牙)車載免提裝置語音傳輸過程中回波和噪音消除的探究

翁晶瑩

EN89T

浙江省

高空搬運機器人

鮑鵬飛 趙 胤 韓佳楠

EN90T

江蘇省

智能測水裝置

錢廣釗 申 菁 錢健龍

EN91T

湖南省

便攜式管涌快速搶險器

張 煦 肖 瀟 郭媛媛

EN92

海南省

刷卡電表音樂蜂鳴器

王瀟曉

EN93

廣東省

便攜式可視觀察儀

胡璇璣

EN94

廣東省

智能垃圾箱

湯俊良

EN95

山東省

智能語音導醫機器人

王曉冬

EN96

廣東省

STM掃描探針自動制作儀

莊圳浩

EN97T

廣東省

老人之家

莊凱旋 王銘鈺

ES01

上海市

能自動跟蹤并記錄太陽軌跡的日晷

葉大衛

ES02

福建省

地轉偏向力實驗盤

王 禹

ES03T

內蒙古

人工制做響沙的探討

郭 然 楊 帆

ES04T

安徽省

新歷法的設想

劉依陽 燕 子

ES05

四川省

雅安兩次泥石流災害及其源地起動實驗研究

謝金星

ES06

廣西

前汛期冷鋒對流云團降雨落區短時預報方法研究

胡金婷

ES07

云南省

星光飛揚軟件及星星宇宙網站

梁 晨

ES08T

河南省

太陽黑子與冬季大雪

郭 舒 趙婧敏 楊子顯

ES09T

BJ俱樂部

多時相航天遙感數據用于北京市十年城市化進程分析研究

侯嘉隆 寧 靜

ES10T

新疆

新疆硅化木保護的關鍵問題及對策研究

惠 豐 魏漢杰

EV01

上海市

裝修后室內空氣中VOCs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研究

蔣 全

EV02

四川省

對攀枝花磷化工業發展的研究性思考

楊 釘

EV03T

天津市

尋找現代意識的“桃花源”——解讀華苑 解讀生態居住區

李 津 董曉哿 許 鵬

EV04T

廣西

海洋的“保護神”—紅樹植物白骨壤對赤潮預防作用初探

梁筱露 譚慶寧

EV05T

上海市

常綠植物群落的環境空氣預警作用初探

王世雄 陳 曉 吳林豪

EV06

貴州省

關于在貴陽地區利用淤泥種植草坪的應用研究

彭俊雅

EV07T

湖北省

水質對菹草生理的影響及菹草凈化水質能力的探討

麻莉佳 陳 德 左子霖

EV08

河南省

重金屬Cr(VI) 廉價吸附材料性能的研究

吳 楠

EV09

青海省

生態環境型青藏鐵路建設中的環境保護工作的探討

王秋辰

EV10T

天津市

天津市七里海濕地生態環境及需水量探究

王金璽 劉 玥

EV11T

河南省

高能環保型玉米品種的篩選試驗與研究

張 鵬 王 越 南 楠

EV12

甘肅省

落地式“三通”環保型排煙囪

楊 通

EV13

遼寧省

中央空調抗菌過濾網的研究

楊英慧

EV14

澳門

旱土滲潤灌溉法

陳燊龍

EV15

天津市

讓一切在“環保”中更美麗——四中新校園樓頂花園研究設計

王 琨

EV16

寧夏

紫外線自動消毒電話機

馮婧劼

EV17

重慶市

長塘河水質變化趨勢的調查

邱 鯤

EV18T

江西省

從魚的重金屬污染實驗看我們生活的水環境

張思思 魏 龍

EV19

北京市

對果蔬清洗機破壞蔬果中維生素C的研究

盛 蕾

EV20

鐵路

西安市道路積水引起的思考

王佳妮

EV21

新疆

重金屬土壤污染的研究及植物修復技術

馬梓力

EV22

實驗學校

城市建筑的“綠外套”——墻面垂直綠化新方案

陳 夏

EV23T

BJ俱樂部

砷對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的配子體發育及形態的影響

趙 宇 周 沫 陳 卓

EV24

黑龍江省

生活廢水再利用裝置

徐 萌

EV25

湖南省

濕地植物對污水凈化作用的探索與實踐

劉 洋

EV26T

香港

Wastewater Treatment with Wetland Mud

黃健開 忻嘉捷 文玨威

EV27T

香港

What have diapers got to do with soil?

高慧燕 李綿菁 孔詠澤

EV28T

海南省

小葉桉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的對比——實驗探究及合理建議

于 堯 劉 云

EV29

吉林省

放牧家畜采食行為和采食方式對草地植物的影響

石 宇

EV30T

廣東省

生活污水“黑灰分流”處理與中水再生實驗研究

吳嘉偉 陳浩斌 潘靜宜

EV31T

浙江省

《控制農村面源污染 優化農村生態環境》

陳 東 朱沁梅 徐 嘯

MA01T

上海市

Koch曲線的推廣

袁揚舟 朱欣然

MA02

上海市

一個電子線路引出的數列問題的探索過程

鐘 燕

MA03

福建省

遺傳算法在多目標最小生成樹問題中應用的研究

錢自強

MA04

云南省

KAPREKAR問題的解答——K變換黑洞的結構、計數及定理的完全性

高 珊

MA05T

四川省

一個數學趣味問題的解法及其推廣

龔 勛 鐘 浩

MA06

山東省

折疊技術在大型空間望遠鏡運輸過程中的應用

蔡劍飛

MA07

吉林省

特征根法求齊次線性遞歸數列通項的研究

崔 欣

MA08

北京市

圖像法初探洗衣最佳浸泡時間

張 博

MA09

廣東省

基于數學模型的溫室效應研究

方麗婷

ME01

內蒙古

自制頭胸固定支具

郭晉榕

ME02

上海市

廚房油煙對現代人健康影響的研究

李維華

ME03

實驗學校

不同種質大豆的兩種加工工藝對氨基酸含量的影響分析

張玥穎

ME04

江蘇省

厚樸、丹參膜劑促透材料研究

楊小林

ME05

甘肅省

負離子加濕空氣凈化器

王 旭

ME06

北京市

蛹蟲草(Cordyceps militaris)降低II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研究

黃洞閱

ME07

重慶市

輸液警示器

趙 杭

ME08

實驗學校

吸煙對嗅覺影響的研究

任文穎

MI01

河北省

小麥紋枯病的生物防治--多種生防菌的篩選及應用

謝夏青

MI02

SH俱樂部

豆渣中膳食纖維提取方法的研究

蘇 勇

MI03

天津市

應用熒光假單胞菌進行植物種子引發

王大鵬

MI04

貴州省

納米抗菌紙

謝沛初

MI05

內蒙古

一株具有高效絮凝活性菌種的特性研究

張 蕾

MI06

云南省

一種奇妙的真菌—捕食線蟲真菌

熊 銳

MI07

山東省

幾種化學除草劑對圓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生長的影響

王夢潔

MI08

江蘇省

atzA基因在原位生物修復中的應用

蔡 舒

MI09

云南省

滇池周邊地區印度塊菌(Tuber indicum)的生態調查

李 劼

MI10

北京市

“健之素”消毒劑對土壤微生物區系的影響及其殘留物降解菌株的篩選

崔碩岳

MI11

江西省

幾種蔬菜汁對魚肉保鮮作用的初步研究

劉葉凝

MI12

福建省

致弱法 —— 一種尋找"植物癌癥”克星的新方法

謝鑫淼

MI13

海南省

利用套疊PCR進行有關基因修飾的研究

劉 吉

MI14T

廣東省

Ap、Km和Cm抗性細菌在土壤中差異分布和成因的初步研究

李 蔚 鐘慧斌

PH01

兵團

感應走馬燈

劉 斌

PH02

河北省

呼吸分離器

呂良玉

PH03

山西省

停電后的魚缸充氣泵

代金冉

PH04T

上海市

可回收式“水火箭”研究報告

丁 杰 劉新曄 吳文彬

PH05

內蒙古

折 反 射 定 律 演 示 儀

趙 娜

PH06

安徽省

不同鐵芯材料在螺線管線圈中磁場強度的變化與應用

陳 鴿

PH07

實驗學校

不同類型聲信號的衰減延遲與聽覺回聲閾的計算機仿真研究

全小航

PH08

天津市

冷熱水混合三通

紀晶鈺

PH09T

河南省

用一種新的實驗裝置研究單擺小球間的共振關聯

王 雪 韓 旭 檀艷欣

PH10

甘肅省

對模型火箭飛行高度的探究

楊瀚生

PH11

云南省

靜電分離——生活污水處理的新方法

劉 辰

PH12

甘肅省

高精度電網頻率計

朱思莉

PH13

北京市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性能的優化研究

王一然

PH14

寧夏

水塔自動上水控制器

金少華

PH15

新疆

電動奶袋搖機

巴哈爾古麗

PH16T

吉林省

“姆佩巴”現象的探索研究

姚玥悅 劉文濤 李泰然

PH17

浙江省

感應式安全保護、節能蒸汽電熨斗

徐征宇

PH18

福建省

視覺形成演示儀的設計與制作

陳耀峰

PH19T

香港

安全道路街燈研究報告

陳廷臻 王小奕 林健青

PH20T

遼寧省

“倒立”像特征明顯、觀察方便的裝置

陳 琪 王天明 李子忻

PH21

海南省

反射光顯微鏡

郭 睿

PH22

廣東省

電腦輔助直線運動參數測試法

黃昱俊

PH23

軍隊

電磁感應演示裝置

曾 鎮

PH24

軍隊

立體相紙與立體相片的制作方法

劉廣濤

SO01

內蒙古

廣告中的名人效應

董 哲

SO02T

福建省

盛世中華:人文奧運設計方案

葉思林 王夏薇 林洋帆

SO03

上海市

構建視障者的綠色通道——上海盲道設施的調研和對策的探索

郭 爽

SO04T

SH俱樂部

青少年艾滋病教育模式的探討

莊 稼 葉 蕾 崔曉蕓

SO05T

天津市

關于天津部分重點中學學生考試焦慮情況的調查和思考

王 暉 楊博然

SO06

湖北省

淺議武漢市環狀線網的若干問題

朱建安

SO07

河北省

關于農民對戶籍制度改革的態度與期望的調查

趙 雪

SO08

貴州省

從封閉走向開放——安順屯堡文化特征及發展方式探討

任 杰

SO09T

四川省

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子女教育情況調查

徐 婷 高 睿 高 莉

SO10

安徽省

徽州明清建筑大觀園--------呈坎古村的文物資源探析

羅 瀟

SO11T

山西省

探索武俠文學的現實意義

李 卿 李帛洋 溫晉琦

SO12

河南省

城市大中學生價值取向、部分心理品質及對媒介選擇情況的調查

胡泰戈

SO13T

甘肅省

天水市歷史街區、名人故居保護刻不容緩

米 瑩 蒲文婷 王子婷

SO14

江蘇省

農村醫療衛生現狀的調查及思考

章早立

SO15

山東省

敏感信息的代數化調查方法及應用

劉 向

SO16

黑龍江省

從對布魯氏菌病的認識調查過程中想到的

柏藝銘

SO17

吉林省

“西團山人”飲食結構考證

唐亦楠

SO18

廣東省

對深圳部分初中生性文明教育的調查研究

鄭曉玲

SO19

廣東省

中學生心理障礙問題識別與干預研究

索思卓

ZO01

貴州省

中國直角石完整化石的發現及初步研究

唐志龍

ZO02T

上海市

上海崇明東灘濕地的圍墾對底棲動物多樣性的影響

林 潔 張敏婕

ZO03

貴州省

一種鉆蛀危害中藥材黃柏的害蟲——瘦筒天牛的生物學特性觀察及其防治

徐彥姣

ZO04

湖北省

中華鱘幼鱘的最適投喂率研究

譚晞沫

ZO05

新疆

新疆唯一的特有鳥類 —— 白尾地鴉生存狀況調查及保護對策

苗藝耀

ZO06T

廣西

人工飼養蒼蠅死亡原因研究

張泰明 韋永盛

ZO07T

新疆

新疆北鯢的生存現狀及保護對策的研究

李佳雯 黃汶儒 劉 健

ZO08

實驗學校

蚊蟲的生物防制研究

金玲華

ZO09T

四川省

峨眉林蛙蝌蚪行為與除草劑(阿特拉津)濃度的關系

王 奕 石 翔 段 非

ZO10

天津市

應用紫蒲膏藥治療奶牛隱性乳房炎的探索

吳 瑩

ZO11

河南省

《人類杵狀拇指遺傳的ABCO假說》

杜 澍

ZO12

新疆

極度瀕危物種———野雙峰駝生存現狀及其保護

劉桄岐

ZO13T

北京市

野生白頭葉猴日食量估計方法的探討

杜 月 張博欽

ZO14

福建省

綠竹新害蟲──擬竹鏈蚧生物學特性與防治試驗研究報告

池哲煒

ZO15T

陜西省

寧陜縣白鷺的分布、生活習性及保護措施的考察報告

周麗娟 唐 麗 賈玉曉

ZO16

重慶市

斜紋夜蛾害蟲的發生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湯 婕

ZO17T

云南省

昆明早寒武世生物群中的兩個化石新種

劉 琦 鄭德志 梅江鵬

ZO18

山東省

殼聚糖對觀賞魚體色影響和促生長作用的初步研究

李冠天

ZO19T

湖南省

新發現的中國小鯢的繁殖生態學及其保護研究

劉 茜 周 琳 徐 駿

ZO20T

海南省

治理椰心葉甲蟲的方法研究

吳夏泉 莫歡歡

ZO21T

軍隊

紅脂大小蠹信息素及其在監測防治中的應用

張 翼 胡夢婕 郝金杰

SR01

貴州省

荸薺是否有驅蟲作用

楊 梅

SR02

上海市

胡蘿卜、白蘿卜對提高果蠅抗污能力的實驗研究

馮 昀

SR03

上海市

常春藤和爬山虎共同生長的初探

劉碧瑩

SR04

天津市

幾種市場出售的海洋貝類是否采捕經濟的初步調查報告

李 博

SR05T

重慶市

山那邊的渴望--農村入城民工子女入學及生活現狀調查報告

張 露 孫夢嬋 陳 金

SR06

云南省

蜘蛛—棒絡新婦的生活習性初步觀察

王 航

SR07

湖北省

能孵出小雞的雞蛋選擇方法的探討

肖景文

SR08

河南省

卷煙煙霧對四種小型無脊椎動物生存狀況的影響

鄔璐澤

SR09

北京市

研究犬類糞便在生活中的危害

陳宇婷

SR10

北京市

銀行卡使用現狀及發展的調查與分析

宋子瑜

SR11

香港

同學們的眼睛健康嗎?

黃芷琳

SR12T

鐵路

電子垃圾-人類的又一殺手

劉 暢 郭思遠 王昊翔

SR13

北京市

搶救北京棗——北京棗現狀調查

吳乃欣

SR14

新疆

“一品紅”能滅蠅

徐素素

SR15T

廣東省

警惕隱藏在身邊的新孢子蟲病——對寵物病害的調查研究

張綺玲 吳嘉琳 徐俊禹

TE01

新疆

高靈敏度煤氣泄漏智能斷氣、排氣控制器

李冀龍

TE02

兵團

多功能教學圓規

楊曉帆

TE03

安徽省

《無芯劃圓器》

楊白雨

TE04

上海市

“清道夫”城市管道清潔機器人

潘家威

TE05

澳門

防盜信箱

黃耀龍

TE06T

陜西省

滾動式測距儀

周晗笑 史 童

TE07

天津市

簡易紅外發射接口

劉 鑫

TE08

河北省

三重自動除塵鼠標

李奧娜

TE09

湖北省

蟑螂捕捉器

徐 琬

TE10

四川省

電腦外設電源一點通

袁文杰

TE11

河南省

遙控電子秒表

謝天慈

TE12T

重慶市

臥床小便器

李 翔 程 前 程 坤

TE13T

廣西

道路自動管理系統

莫嘉杰 陳淵博

TE14

四川省

磁性齒輪(磁力傳動輪)

黃星昱

TE15

江蘇省

盲人象棋

季本華

TE16

香港

多用途輪椅

黃兆謙

TE17

浙江省

洗荸薺機

章遠駿

TE18

寧夏

現代化垃圾箱的設計與制作

王曉丹

TE19

山東省

防傷手不彎釘多功能鉗

劉 迪

TE20

江西省

拋秧播種器

謝 宇

TE21

遼寧省

測量不規則物體周長的卡尺

孫天堯

TE22

青海省

雙輪軟管壓力泵

薛力凡

TE23T

香港

環保能源遊樂場

陳逸俊 梁卓祺 黃子殷

TE24

澳門

確易握筷子

張曉怡

TE25T

江蘇省

助殘鼠標控制器

嚴曦騁 陳戈竹菲

TE26

湖南省

滅蛾夾層燈罩

鄒 慧

TE27

海南省

簡易快速播種器

李 戎

TE28

廣東省

無憂花盆

徐梓豪

推薦訪問: 實踐活動 全國青少年 三篇

【全國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案例三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