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工作匯報》.
20**年 1 月以來,我局堅決按照市委、市政府精準扶貧攻堅年的決策部署,主動聯合市產業開發專責小組成員單位,全力以赴抓好產業扶貧工作,積極配合縣市區黨委、政府,推動扶貧攻堅戰役。
1.檢查指導縣市區確定主導產業和產業發展載體。從 20**年 1 月中旬開始,我局牽頭組織農業、水產畜牧獸醫、林業等部門根據精準扶貧要求,確定特色果蔬、中藥材、富硒稻、茶葉、桑蠶、生豬、肉雞、肉鴨、油茶等為主導產業,并組織召開全市產業化龍頭企業與產業扶貧對接會,23 家企業積極響應,計劃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參與政府主導的扶貧攻堅大行動,確保種養得出、銷售得了、加工得好、產品有市場、農民有收益、企業能發展。
2.推進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工作。針對 20**年全市計劃脫貧摘帽***個貧困村1***個屯,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 14***戶 58***人、水田萬畝、旱坡地萬畝、山林地萬畝的特點,組織產業專責小組成員單位反復調查研究和召開聯席會議,擬定了《貴港市 20**年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實施方案(討論稿)》,并轉發縣市區征求意見。
3 月 2 日,我局印發實施《貴港市農業產業脫貧 20**春季大行動工作方案》 (貴農業通(20**113 號),派出組織 5 個工作組分赴縣市區開展精準脫貧幫扶和產業技術指導工作,確保“精準扶貧攻堅年”活動取得實效。
3.組織種苗繁育和產業發展基地建設準備工作。從 2 月初開始,我局組織市蠶種場、桂平市匯鑫百香果專業合作社等單位,圍繞百香果產業扶貧進行繁育種苗達***萬株以上。
同時,1月31日、3月4日先后兩次到掛點聯系鄉鎮平南縣大坡鎮召開貧困村駐村第一書記、村干部座談會,指導幫助貧困村落實主導產業和增收產業,已落實種植水果 1200 多畝、富硒優質稻 1500 多畝。3 月 9 日,組織大坡鎮貧困村駐村第一書記、村支書或村委主任到桂平市安擔村、百香果加工企業和港南區高慶村參觀學習,明晰產業發展思路和堅定產業脫貧致富的信心。
4.指導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建立“扶貧+”、“產業訂單扶貧”模式。組織金沙果蔬專業合作社、深禾豐公司利用自己的產業基地,吸納貧困戶到基地務工、認管和入股等,多形式增加貧困戶入收。3 月 8 日,我局在港北區慶豐鎮深禾豐公司蔬菜基地召開全市蔬菜產業扶貧暨春季大行動推進會,推廣種植高產高效蔬菜,著力解決 20**年計劃脫困群眾收入問題 5,指導貧困村建立覆蓋面廣的專業合作社。為指導后盾單位和駐村第一書記開展產業扶貧工作,我局組織人員編寫《產業扶貧手冊》,重點介紹我市扶貧主導產業、增收產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實體注冊登記和產業扶貧政策等。
推介一批合作社帶動農民增收的典型范例,如港南區八塘鎮高慶屯成立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現金入股和流轉無勞動力(或外出務工)家庭的土地,進行集約化經營,發展蔬菜生產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實現共同富裕。
現將我縣果茶產業扶貧有關工作情況匯報如下:一、果茶產業發展基本情況截止 20**年底,全縣果業總面積萬畝,其中柑橘面積萬畝,臍橙面積萬畝;
水果總產量萬噸,其中臍橙萬噸。建成了四個萬畝標準化臍橙生態示范基地,形成了貢江、梅江兩江流域***萬畝臍橙產業帶。茶葉總面積 9820 畝,年產干茶430 噸。
二、產業扶貧主要措施及成效 1、制定了《縣貧困村 20**-2020 年果業產業扶貧發展規劃》規劃明確了對象范圍,將貧困村中有發展產業意愿且有勞動力的貧困
戶列為重點幫扶對象;明確了目標任務,計劃開發果業扶貧基地 3 萬畝。規劃落實到了具體的鄉(鎮)、村,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格局,建設一批以臍橙、大盒柿為主的產業扶貧基地。細化了工作措施。提出了“統一思想,廣泛動員”、“優惠政策扶持”、“建立幫扶機制”、“統一山地流轉,落實山地經營權”、“確保開發質量,建設生態果園”、“實施標準化生產,強化技術推廣與創新”等六項舉措。
2、開展了入戶調查據入戶調查初步統計,我縣有果茶產業發展意愿的扶貧戶約 6***戶,計劃發展臍橙、大盒柿、茶葉、楊梅、葡萄等果茶產業種植 3-5 萬畝。
3、開展了技術培訓開展了兩期縣級培訓班和 50 余期鄉(鎮)級培訓班,培訓果農及有意向發展臍橙產業的農戶 3000 余人次。
4、制定出臺了具體的扶持政策和幫扶措施一是在推進贛南臍橙產業轉型升級中,優先扶持貧困戶土地流轉、開發種植。二是對在冊貧困戶實行免費供應無病毒柑橘苗木。三是中央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柑橘項目的實施,優先支持從事臍橙種植的貧困戶開展標準果園建設。四是對從事臍橙產業的貧困家庭開展免費種植技術培訓,并加強臍橙種植、防病、防蟲等技術指導。五是從事果業產業開發的貧困戶按照有關辦法專項申請精準扶貧產業幫扶資金,柑橘整地按每畝300元、改善基地道路按每公里2萬元給予補助,架設供電線路按每公里2萬元給予補助,建50立方蓄水池每個補助5000元。六是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果大戶、種果能人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等方式幫助貧困戶發展臍橙產業,吸納貧困戶勞動力到果園務工計酬,保障貧困戶收入。安排一定的精準扶貧產業幫扶資金對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成效顯著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果大戶、種果能人進行帖息扶持,帶動貧困戶加快脫貧致富。七是整合財政惠農信貸通、農行扶貧貸、產業貼息金、扶貧互助金,優先
支持精準扶貧結對幫扶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果大戶、種果能人,優先支持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優先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優先支持開拓國際市場的果業“走出去”項目。
5、打造示范基地,建立產業扶貧典型樣板為全力推進我縣精準扶貧工作,加快貧困戶脫貧致富步伐,20**年在貢江鎮紅峰村、禾豐鎮黃村等地建設扶貧示范基地。基地建設按照統一山地流轉、統一規劃設計、統一苗木供應、統一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分戶經營模式,重點安排貧困戶開發種植。為確保示范基地扶貧效果,縣、鎮、村三級加大扶持力度。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柑橘黃龍病防控形勢還不容樂觀。
2、產業發展資金不足。
3、部分老果園基礎設施條件不完善。
4、柑橘苗木供應能力不足。
四、下一步打算 1、科學規劃,提高建園水平。對新建產業扶貧基地,按照“山、水、園、林、路”綜合配套的原則,合理規劃作業小區,堅持“山頂戴帽、山腰種果、山腳穿裙、山底養殖”立體開發。
2、繼續強化技術培訓,提高果農的技術水平。
3、全力打好柑橘黃龍病防控攻堅戰,確保柑橘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4、深化市場營銷,提高果品知名度和市場份額,保障果農增收。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扶貧辦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搶抓英山被列為全省脫貧奔小康試點縣的有利機遇,在產業扶貧上科學謀劃,精心組織、突出重點,延長鏈條、扶智扶技、很抓落實。20**年共投入資金 1847。5 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萬元,自籌資金 1***萬元,共扶持產業項目***個,使全縣貧困村面貌大變,走出了一條以特色產業扶貧為主,以旅游產業扶貧和打工經濟
扶貧為輔的“一機兩翼”的扶貧格局。圓滿完成了全年扶貧開發年度目標任務,現將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鞏固特色產業著力提高質效(-)構建產業開發模式,建立扶貧長效機制。按照一業為主,多元開發的特色產業扶貧模式,經過多年持續發展,我縣已經形成了以茶為主,桑、藥、栗多元發展的特色產業優勢。今年我們繼續鞏固扶貧成果,一個模式抓到頭,一張藍圖畫到底,新發展特色產業基地 6 萬畝。其中,新建和改造茶園 3 萬畝,新發展桑、藥、栗等特色產業基地 3 萬畝。
全縣特色基地達到 60o8 萬畝,人均 1。5 畝。其中茶葉面積 19。***萬畝,系列產值過***億元,位居全國第四、全省第一,蠶桑面積 7o5 萬畝,藥材面積 20«5萬畝,板栗面積 14。***萬畝。
在產業結構上,我們主攻茶葉產業,建成了 4 個萬畝“茶葉走廊”,5 個重點茶葉鄉鎮、***個千畝茶葉小區、***個茶葉重點專業村和***個百畝茶園基地,種茶農戶 7o8 萬戶,占農業總戶數的 87。8%每年新建苗圃 150 余畝,抨插茶苗 4***萬株以上,茶葉基地規模以 5000 畝至 10000 畝的速度擴張,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良種茶園和茶苗繁育基地。
同時蠶桑、藥材和板栗三園建設也突飛猛進,今年藥材行情看漲,石鎮、草盤、金鋪、楊柳、雷店等8個鄉鎮,***個村都大興藥園,種植戶新增1萬戶,面積1。5 萬畝。全縣茯苓種植達***萬窖,總面積達 11000 余畝,總產潮苓 3000 萬斤,畝平收入4050元。種植蒼術6000畝。陶河鄉以推進道地藥材GAP規范化示范基地建設為重點,推動產業提檔升級。推廣茯苓、蒼術、天麻、桔梗 GAP 高產種植科技項目,茯苓品牌已經通過國家GAP認證,成為全省第一個通過國家GAF認證的中藥品種。孔家坊鄉是全縣的蠶桑大鄉,今年 2600 戶種桑養蠶,帶動周邊 3 個鄉鎮新發展桑園 3000 畝。特色產業規模擴張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二)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努力提高產品質效。縣域經濟僅有量的擴張遠遠不夠,必須向質效的提高轉變。我們鎖定龍頭企業,加大扶持力度,一下牽住了產業扶貧的“牛鼻子”,形成了茶葉、中藥材、綠色食品、紡織絲綢和建筑建材五大新型產業集群。今年我們為志順、綠屏、綠羽等一大批茶葉加工龍頭企業積極申報,爭取扶貧貸款額度 2o***億元,申請扶貧貼息額 300 多萬元。我們的大力扶持,使全縣 10 多家民營茶葉公司、30 多家骨干茶場和 20 多家清潔化茶葉加工廠的加工設備提檔升級,生產加工的科技含量大幅提升。
春茶生產中,名優茶占據 85%的比重,年銷售收入家家過千萬元,其中英山綠屏茶葉有限公司過 6***萬元。有 20 家企業通過了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生產認證,取得 QS 標志,有 3 個企業通過了 IS09001-2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有個企業品牌通過了綠色食品產品認證,有3個企業品牌通過了有機茶產品認證。有2個企業被評為“湖北省茶葉出口重點加工企業”,有 1 個企業被評為“湖北省十佳名優茶加工企業”。雪屏牌、志順牌、團黃牌、野山香牌英山云霧茶榮獲第二屆華中茶葉博覽會產品金獎,雪屏牌英山云霧茶榮獲“湖北十大名茶”o“市場+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加快了廣大茶農脫貧致富的步伐,全縣戶平年特色產業收入由過去的 3000 元上升到 5000 元,農民 64。6%的收入取自特色產業,農民年人均純收也同步增長到 3668 元,比上年增加 312 元,增長 9。3%茶、桑、藥、栗四大產業多元互補,壯大了經濟實力,使廣大群眾快速脫貧致富。
(三)協會搭建產品市場,渠道通達貨暢其流。為了解決市場銷售這個瓶頸問題,我們參與組織指導全縣成立了由經濟能人、科技帶頭人組建的茶葉、蠶桑、藥材等農民專業合作社***個,擁有固定資產 6***萬元,帶動農戶 2。***萬戶,實現銷售收入 7***萬元,農民人均增收近 300 元,形成“百社帶萬戶”的良好局面。草盤鎮宏業中藥材種植協會網絡會員 500 多人,帶動全鎮種植藥材 8000 多畝,
與省外貿公司實行訂單農業,年創外匯 300 多萬元。東沖河村組建生態農業合作社后,以會員入股形式發展掰猴桃 120 畝,協會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規模生產、統一收購包裝銷售,產品供不應求,帶動了黃家灣、東夾鋪等鄰近鄉村貓猴桃基地的發展。
協會引領市場、市場拉動產業,產業帶動脫貧,這種領跑機制促進了農民脫貧致富。
二、發展旅游產業拉長扶貧鏈條我縣通過產業扶貧,開發出***萬畝茶葉、板栗、蠶桑和藥材基地,同時還有桃、杏、李、柿、葡萄和掰猴桃,小果園大基地讓村村添綠,大地鋪秀,加上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列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今年中國黃岡大別山旅游節在這里隆重舉行,“茶鄉放歌”主會場聲勢浩大,影響深遠。
山秀水襯古寺,新村亭閣綴畫圖。
今年以來,烏云山“茶之旅”十分火爆,接待游客 20 多萬人,農民創旅游收入 20**多萬元。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外國友人和商人也慕名而來。他們品茗賞景之余,還喜歡進茶園、到車間,體驗米茶、制茶的勞動樂趣。
(二)鼓勵興建農家樂。我縣堅持把旅游業作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第三產業的龍頭來培育,以創建“湖北旅游強縣”和“AAAA 級旅游景區”為目標,以“一泉(溫泉)兩山(大別山主峰風景區、桃花沖風景區)”為重點,大力實施“旅游活縣”戰略,旅游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這為扶貧開發提供了契機,為了加快發展“農家樂”,推進鄉村旅游發展,扶持農民自主創業拓展產業,我們專門制定了《關于大力發展農家樂旅游促進農民自主創業的實施意見》,強力整合農家樂旅游項目資金,對貧困戶每發展一家農家樂補助一萬元,全縣興起農家樂***戶,我們獎補***萬元。烏云山村依托旅游資源和茶葉優勢,發展農家樂吸
引3萬多人進園觀光旅游,年收入達到300多萬元。溫泉鎮梅巖村是個貧困村,我們指導農民投資***萬元,創辦農家樂 28 家,每戶每天收入 20**至 3000 元,效益可觀,群眾基本脫貧。
(三)大力招商引資。我們搶抓大別山生態旅游公路建設和武英高速通車的機遇,聯合旅游局著力推進“一泉兩山”旅游景區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叫響了“大別山生態旅游名縣”品牌。引進了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作用強的大項目。
使投資 2 億元的盧家灣溫泉開發項目、投資 5***萬元的大別山主峰索道項目等一批重大旅游項目簽約落戶。投資 100 多萬元的大別山高空滑索正式對外營業。投資***萬元的桃花沖漂流項目開業營運。
大旅游帶來大扶貧,今年全縣 1-11 月,全縣共接待游客 90。3 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 2 億元,比去年分別增加 13。6 萬人和 2***萬元。旅游開發惠及農戶,茶葉、山野菜、絲綢制品、貴重藥材銷路大暢,增加了農民收入。
三、落實“雨露計劃”推行打工扶貧培植具備實用技術的產業大軍是扶貧工作的重要社會工程,實踐證明培養一個產業工人,就可以解救一家的貧困,這是扶貧的核心工作。我們圍繞“縣有土專家、鄉有土秀才、村有致富能人、戶有科技明白人”的目標,針對全縣 1 萬多農村富余青壯年,大力推行雨露計劃,狠抓勞動力轉移培訓。
一是打破地區界限,與外地職業院校聯姻。我們依靠黃岡電子信息學校和縣衛東職校為平臺,通過 2+1 的形式聯合辦學,不斷推進職業教育向規模化、集約化、連鎖化方向發展。二是根據社會需要拓展就業市場,堅持“以需定培、以培供需”,推行“扶貧辦+學校+基地+農戶”的辦學模式,建立“寬基礎、活模塊”的教學體系,實行“訂單教育”、“產教結合”大力提高轉移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發達地區缺乏車、刨、鉆、銃、焊、鉗、數控等方面的產業工人,我們
對癥下藥。缺什么補什么,培養了一大批出校門就進廠門的適用人才。三是大力開展靈活多樣的職業培訓。有業前培訓、轉業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等,對農村富余勞動力和農村高初中畢業生進行充電。今年完成了 1o3 萬人的技能培訓工作任務,向農民發放科技書籍 1 萬余冊,使全縣 85• 以上的農戶掌握了 12 門實用技術,培訓轉移就業率達到 95%以上。
打工經濟培植了龐大的產業大軍,他們輸出到全國各大城市就業,成為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體。今年全縣實現勞動力轉移的 1。2 萬人。預計今年全縣打工經濟收入可達***億元,占全縣農業收入的三分之一。據統計,全縣通過雨露計劃培訓后的打工人員中,產生千萬富豪 6 人,擁有百萬資產的***人,從一貧如洗的打工仔到當老板的***人,進入白領階層的 2***人。余陽是石正鎮一個家徒四壁的中學生,經過培訓學熟車工后,借錢搭車到浙江溫州申通閥門廠,由于有一技之長,很快升遷為廠里的工會主席,年薪今年他又獨立門戶辦廠,成了擁有千萬資產的富豪。
同時留守本縣的產業工人也成了工業經濟的主力軍。隨著我縣產業化規模的進一步壯大,質效進一步提升,工業經濟穩步增長,繭絲綢、汽車配件、建筑建材等產業集群涌入工業園區,一期落戶園區的 21 家企業建成投產。我們培訓的農民進入縣工業企業,成了搶手的香饞饞。在農業產業化基地上,全縣轉移培訓的農民成了脫貧致富的帶頭人,有 200 多個貧困農民參訓后成為名優茶制作能手,他們以滾雪球方式在 300 多個茶場傳技,將普通綠茶質量提高了兩個等級,高中檔茶由 50%上升到 92%每畝茶葉平均效益翻了兩番,英山云霧茶榮獲中國國際茶文化博覽會金獎和 100 多次“中茶杯”、“陸羽杯”金獎。
但是,我們的產業扶貧工作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是認識有待加強。由于有的鄉鎮、村組干部對產業扶貧認識上有一定的差
異,重視程度不同,反映到組織實施,項目建設,群眾參與程度上差別大。個別村組班子較弱,組織發動和帶領群眾能力不強,致使群眾積極性不高,這是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工作的成效所在。
二是整合部門資金難度較大。產業扶貧需要整合各部門涉農資金,但各部門存在地方保護主義,可變因素多,需求難以對接,到位率低,到位時間晚。一方面直接影響了各村項目的實施和進度,另一方面造成資金缺口大,項目實施完成后村級背上債務負擔。
三是村與村之間發展不平衡。由于各村自然環境、村情不同,導致各村產業扶貧項目實施進展不平衡,有的村項目進展較快,效果明顯,群眾滿意程度高,有的村項目進展較慢,效果不突出,群眾意見大。
四是產業化龍頭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流動資金非常匱乏,加之部分貨款回籠速度慢資金占用時間長,極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壯大。
五是政策不配套。推進產業化,是農村改革與發展緊密結合的系統工程。現在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產品基地,在財政、信貸、稅收、物資、能源、出口等方面缺乏優惠待遇。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沒有全部落到實處,部門之間和條塊之間存在行業分割、部門封鎖、相互掣肘現象。
回首今年,我們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奮力拼搏,成果豐碩。展望明年,我們精神振奮,迎難而上,信心百倍。新的
推薦訪問: 扶貧 工作匯報 產業上一篇:對于社會實踐報告匯編
下一篇:鄉村社會實踐報告x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