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舊址觀后感
黃埔軍校舊址觀后感最新精選 1 回首上個周末的黃埔軍校之游,還真讓人回味無窮。
事情可記得從頭說起...... 吃完午飯,便踏上預定好的路線,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最終到了軍校的對岸---魚珠碼頭,隨后登上客輪,哈哈哈,好久沒體驗乘風破浪的感覺了,江面上的吹來一股涼爽的風,真是不亦悅乎。恍惚間,船已經到了軍校碼頭了,船一靠岸,我一個箭步踏上碼頭,朝軍校方向飛一般奔去。根據路上的路標我一步一步朝著軍校方向前進,前進,前進進。不多時,就看見路上三三兩兩的人群,看來大家和我的目標一樣。隨后到了軍校的客服中心,從漂亮的客服 MM 手中拿了一張免費的門票,時間正在倒計時,我立刻就會到達傳說中的黃埔軍校,這座以往與美國的西點,蘇聯的伏龍芝,英國的桑赫爾特齊名的軍校以往是如此的輝煌,隨著國民黨的土崩瓦解,如今卻淪為旅游圣地,真是感嘆世事莫測呀。
不多時,穿過一座拱門,大概走了十幾步的樣貌,最終到了我仰慕已久的軍校,正門赫然寫著“陸軍軍官學校”幾個大字,在大門口端詳了好一會兒,然后開始進去里面逐步參觀,先是軍校的校史記錄室,里面主要介紹黃埔軍校的發展史,把孫文,蔣中正,周恩來,廖仲愷等人隆重細說了一番。再往前一點就是黃埔軍校群英譜,里面紀實了黃埔的精英的事跡,里面擺設了很多黃埔學生用過的物品,比如什么
陳明仁的筆硯,戴安瀾的佩劍等等,里面的墻壁上細說了黃埔學生在抗日戰爭的赫赫顯功, 想想這座昔日英雄輩出的軍校,為國共雙方培養了大批的軍事將領,比如,林彪,胡宗南,張靈甫,陳明仁等等,結果卻在內戰中弄得同門師兄弟互相殘殺,真是可悲。可是黃埔軍校所培養的人才注定會在歷史增添隆重的一筆。
黃埔軍校舊址觀后感最新精選 2 本著學習先烈事跡,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宗旨。愛國是核心,守法是重點,誠信是關鍵,知禮是基礎。作為第 33 期黨的基本知識培訓班的一份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經貿學院學生黨建研究會于2011年11月5日組織我們參觀了孫中山先生創辦的革命軍官學校遺址---黃埔軍校(廣州市著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黃埔軍校創辦于 1924 年 5 月,位于廣州市東南 20 公里珠江中的黃埔長洲島上。黃埔軍校是我國現代革命史上第一所新型的革命的軍事的政治學校,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產物,是中共早期進行軍隊建設的一個大的實驗場。黃埔軍校培育了很多的將才,譜寫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經過這次活動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史,尤其是近百年來許多仁人志士為了推翻封建社會和爭取民族解放所做出的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光輝事跡,增強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歷時 40 分鐘的車程,我們到達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在陸軍軍官學校大門前合照后,我們在導游的帶領下開始參觀黃埔軍校。
我們發現,在陸軍軍官學校大門的兩邊外墻上有氣勢磅礴的兩列字:“革命尚未成功,革命仍需努力”,激勵我們為革命事業努力奮斗,也帶領我們回顧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歷史。大門兩邊有兩棵茂盛的大樹,在導游的引導和講解下,我們了解到這兩棵樹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寓意。進入大門,兩邊內墻上分別掛著 4 個牌匾,一邊陳列著黃埔軍校的整體模型建筑。導游又帶著我們到了黃埔軍校校本部,其中間通道也稱大花廳,據說官長政治教育、異常演講、紀念周活動均在此進行。之后,我們走上黃埔軍校第二層樓,導游一一為我們講解經過的房間用途,依次經過教師辦公室、蔣介石校長辦公室、校本部辦公廳、總理室、官長飯廳、校長會客廳(官長集合室)、書報閱覽室、教授部、入伍生總隊部、自習室、學生宿舍。其中,校長會客廳室內懸掛著的“登高望海遠,立馬定中原”對聯是于右任贈蔣中正的。一個回廊的參觀,讓我們大開眼界,也體會到革命時期的嚴格與艱辛。
從第二層樓下來,我們來到黃埔軍校史跡館,沿著參觀路線往里走,我們繼續學習黃埔軍校的歷史,明白了原先黃埔軍校的前身是廣東陸軍小學堂,雖名為小學堂,但其實它不是小學,其命名只是沿襲了當地的地名,也了解到原先黃埔軍校只是招收男學員,隨著其發展,之后才允許女學員入學。大概了解了黃埔軍校的組織結構后,我們觀摩了黃埔軍校學員的畢業證書,從革命前后的兩張證書比較中,我們也認識到歷史的變遷。其中,證書四角的“親愛精誠”的校訓字樣從有到無,蔣介石、孫中山的親筆簽名也從有到無,從這些細節變化中我們也意識到當時歷史的變遷。在導游的繼續帶領和講解下,我們了解
到,在嚴格的軍事教育下,學員們課余還是有自我休閑娛樂的時間,比如 1925 年組織成立的血花劇社,用藝術的形式向師生官兵進行革命宣傳,其中,更加趣味的是,里面的女性主角都是由男性學員反串演繹的。之后,我們又領略了中山裝的風采,了解到中山裝服飾設計的深刻內涵,其中包含三民主義、禮義廉恥、五權主義等。
參觀完校史跡館后,我和同學又繼續參觀群英館、世界著名軍校等舊址,還與偉人合影留念。
經過開展黨團組織活動,引導我們確立遠大志向,樹立正確夢想信念。自中國共產黨誕生之日起,她就肩負起了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莊嚴使命,并始終在不懈地探索和奮斗著。我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完成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新中國成立后,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社會變革,隨后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深刻總結了歷史經驗,找到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十三屆四中全會后,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前進。如今,以黨的十六大為號角,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正向著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穩步邁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始終不渝地忠實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實踐充分證明,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才能不斷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向前進,才能實現和滿足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短短一個午時的參觀結束了,回望黃埔軍校這座古老的陸軍學校,它
讓我們更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經過這次參觀活動,我更加堅定入黨的決心。我們要刻苦學習并努力掌握先進科學文化知識,做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要繼承和發揚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學習和吸收人類禮貌的一切優秀成果,做先進文化的建設者;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人民群眾利益的維護者。短短一個午時的參觀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繼續學習和發揚黃埔精神,打好基礎,學好本領,將來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做貢獻。
黃埔軍校舊址觀后感最新精選 3 黃埔軍校后山頂有一座紀念碑,碑頂便是孫中山先生的銅像。“孫中山紀念碑”四字用以隸書,古樸且硬朗,碑上孫中山先生靠南面北,注視山下,右手前伸,俊才飛揚,仿佛能讓人見到他當年揮軍北上,平定中原的恢宏決心。登在山巔遠眺,應對滾滾珠江,心中便覺豪氣頓生,古有登泰山而小天下,此刻卻覺得心中激蕩之時,無處不是泰山。
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而才從何來,便當努力向學。為此,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與蘇聯的進取支持下在珠江畔的長洲島內一舉創辦了聞名天下的黃埔軍校,打開了中國近代史的新的篇章。“親愛精誠”四字成為了黃埔軍校的校訓,孫中山先生期望經過此舉,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
在郭隊的帶領下,走在校舍的走廊當中,感受當年在戰亂時期年輕的未來將領們為國家的興亡而發奮苦讀的精神。不禁有種淚蒙雙眼的沖動。整個校舍如同一套大型的四合院,盡顯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自
中軸線向兩側鋪開的便是樣式一致的校舍。據資料記載,這套校舍當年曾是一座清陸軍的小學堂的校舍,孫中山將之進行了修繕擴建,便成了孕育近代無數將領的一個搖籃,既加快了修建速度,又節儉了人力與資金。歷史的在那里留下了滄桑的痕跡,八十年前,中國的無數熱血青年棄筆從戎,投入到了革命的大部隊當中。他們來自不一樣的地方,卻懷著相同的目的,盡自我之才為祖國的存亡獻上自我的全部。扶著校舍的門框,便能似握著革命的種子一樣,細細地品味著在心中翻騰的那股熱血。
軍校的大門大大出乎想象。樸素到了極致的漆白門柱,上書“陸軍軍官學校”,讓人實在難以聯想到近一個世紀之前那里竟是無數英烈的騰飛源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這副對聯,便是軍校學員在孫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所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在革命的道路中,需要的不是那些華麗的裝飾,而是一顆對革命堅信不疑的信心和興復祖國的決心。看著門內硬朗挺立的古樹,在這一刻仿佛一切都不用說了。中華民族,正會如這顆古樟一樣,傲然立于國際舞臺之中。
歲月不居,時光飛逝,人非但物是,歷史不能夠被人所拋棄,而應當為人銘記。于校內輾轉參觀,心中的跌宕自不必說,待得出了大門,又覺得心中有些悵然。當國家被戰爭的車輪劃過,才會讓她的人民懂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在國際形勢日趨復雜化的當今社會,便更該銘記這一道理。時刻準備著,為了人民,為了黨而不斷充實自我,堅持憂患意識,提升本事,才能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黃埔軍校舊址觀后感最新精選 4 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上,是 1924 年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忙下創辦的一所新型陸軍軍官學校,是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的產物。它以"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軍校貫徹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進取開展革命宣傳,支援工農運動,進行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斗爭和北伐戰爭,成為國民政府的支柱。在當時是與美國西點軍校、日本士官學校、英國皇家軍官學校、蘇聯伏龍芝紅軍大學齊名的世界著名軍校之一。
黃埔軍校一經建立,就成為當時的革命搖籃。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在中國現代史上占有顯赫的地位。軍校中國共產黨的一批重要干部都曾在那里鍛煉成長,如周恩來、葉劍英、熊雄、惲代英、蕭楚女、聶榮臻、張秋人等。他們在東征、北伐和抗日戰爭中英勇奮戰、流血犧牲,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鐵的紀律,構成了“親愛精誠,團結合作,衛國愛民,不怕犧牲”的黃埔精神。毛澤東同志在抗戰時期曾對黃埔軍校的歷史功績給予高度評價。他說:“昔日之黃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輝映,彼此競美的。” 黃埔軍校師生為了民族的解放、祖國的統一與富強,在中國現代史上譜寫了輝煌的篇章。80 年過去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孫中山先生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輝煌成就。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
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今日的中國,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提高,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富強民主禮貌的社會主義中國正在和平崛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現出燦爛的前景。
這是一堂具有革命教育意義的黨課,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還歷歷在目,他們的精神也將一向鼓舞著我們不斷前行。在新的歷史時期,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我會繼續發揚黃埔精神,繼承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傳統,將我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中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揮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貢獻! 黃埔軍校舊址觀后感最新精選 5 20__年 6 月 7 日午時,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黨支部組織黨員,預備黨員,進取分子去位于黃浦區長洲島的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參觀,共有 31 名黨員,預備黨員,進取分子參加活動。讓我重溫了以前歷史學習過的“黃埔軍校”精神!孫中山先生在黃埔軍校題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需努力!能夠看出孫中山先生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為民族的獨立而奮斗的夢想!今日也爬上了孫中山先生的紀念碑親眼目睹了,小時候奶奶和我說過:“孫先生臨終訓詞:和平,奮斗,救中國!遺憾的是他老人家壯志未酬,卻與世長辭! 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上,走近黃埔軍校,首先映入眼簾
的是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高掛在歐陸式的白色大門上,雖并不華麗,卻簡單中透著莊嚴。此行的目的,我們不僅僅能領略軍校的風采和建筑藝術,更重要的是,能夠了解其輝煌的歷史,感受濃厚的英雄氣息。沿著院落正中的紅磚小路緩步前行,左右兩邊的展廳會依次講述著黃埔軍校的史跡、黃埔群英的故事,描繪著北伐戰爭中黃埔軍人的颯爽英姿和錚錚傲骨。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進取支持和幫忙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黃埔軍校建立后,為國民黨培養了大批軍事將才。從那里,也走出了一批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的中共名將,例如黃埔一期的徐向前、陳庚,黃埔四期的林彪、劉志丹,黃埔五期的許光達、陶鑄等。巾幗英雄趙一曼也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
當年,孫中山先生對軍校關懷備至,多次來那里辦公。孫中山先生革命屢經挫折,痛感革命的失敗在于沒有建立革命的武力。1924 年 1月 28 日,正在國民黨“一大”期間,孫中山先生蘇聯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的支持下,決定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校址就選在原廣東陸軍學校和廣東海軍學校的舊址長洲要塞――黃埔,故簡稱為黃埔軍校。這是我國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干部的學校。孫中山先生任命蔣中正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軍校黨代表、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葉劍英任教授部副主任。
當時黃埔軍校的特色在于實行政治與軍事并重教育方針,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革命精神。黃埔軍校的建制是學習蘇聯紅軍的,設立黨代表
和政治工作制度,之后推行到國民革命軍各級部隊中去,成為區別于過去一切舊軍隊的主要標志。
之后,我登上孫總理紀念碑參觀。登上這山巔遠眺,滾滾珠江,萬頃沃野,林立高樓,無限風光盡收眼底。此刻,才對范仲淹《岳陽樓記》里“銜遠山、吞長江”的氣勢有了些許體味。也遙想 200 多年前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就是從這古黃埔港發祥,一時間商賈云集,船只穿梭,幾多繁華。古時的黃埔云檣便是黃埔十景之一。而今日更是錦上添花。
我們在軍校門口前團體合影,把難忘的瞬間停留下。在“陸軍軍校學校”幾個大字前面留下了我們人生中的一段完美記憶,也讓我們置身感受那莊嚴的氣氛,這也啟示了我們歷史是不可改變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蒼勁有力地題寫在門口兩邊的白色墻壁上,異常醒目,相信它曾激勵著中華子孫一代又一代人向前努力奮斗。走進各個展覽廳,聽著導游有條不紊的詳細講解,霎時使我更加對歷史的了解,歷史的那一幕幕似乎在眼前重現了,仿佛那炮聲,沖殺聲在耳邊回繞著。同時對那些在戰爭中立下了不朽榮功的先烈肅然起敬,佩服他們的勇敢,佩服他們為國犧牲的可貴精神。他們的輝煌戰績在中國史冊上永垂不朽,何以讓人忘懷? 歸途的路上,隨之浮想,不論是國民黨的主帥還是共產黨的將領,都曾是胸懷報國夢想的精英青年,他們曾一同生活、學習、訓練,一同成長,卻又因不一樣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揚鑣,甚至針鋒相對。而歷史已經證明,僅有把個人的夢想和信仰與為多數人謀福址的事業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歷史,讓我們銘記!
經過這次黃埔軍校之旅,增進各黨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了黨員關注國家和黨的發展。讓黨員們更加關注群眾,服務群眾!學習和貫徹十八大精神,兩會前后的時事,尤其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方針和政策。為今后開展更多的黨員學習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黃埔軍校舊址觀后感最新精選
推薦訪問: 黃埔軍校 舊址 觀后感上一篇:心理健康空中課堂觀后感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