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是政府活動計劃的一個反映,它體現了政府及其財政活動的范圍、政府在特定時期所要實現的政策目標和政策手段。預算是對未來一定時期內收支安排的預測、計劃。它作為一種管理工具,在日常生活乃至國家行政管理中被廣泛采用。就財政而言,財政預算就是由政,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財政預算編制會議上的講話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財政預算編制會議上的講話3篇
【篇一】財政預算編制會議上的講話
(一)我國國家預算的編制過程
我國在每年的年中就開始了對下年預算的編制工作,國務院要下達中央預算編制的通知,對編制下年預算提出要求,同時還向地方下達編制地方預算的通知。一般在每年9月底以前,中央各部門需按統一的部門預算編報格式,編制本部門預算報送財政部,項目支出要同時報送《中央部門項目申報文本》和項目排序建議,其中涉及到有預算分配職能部門的,還要提前報送這些相關部門。財政部要在10月底以前,依據中央各部門上報的預算報表及項目排序建議進行審核,會同有預算分配職能的部門提出分配意見,將綜合平衡匯總后的預算方案上報國務院審定。在11月底以前,財政部根據國務院審定的按功能分類的中央支出預算(草案)確定分部門的預算分配方案,并向各部門下達預算控制數。中央各部門根據財政部下達的預算控制數編制正式部門預算,并于12月上中旬報送財政部。財政部審核匯總后編制中央預算(草案),于年底前報國務院審批。擬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中央有關部門的預算也一并上報。
每年1月中上旬,財政部將當年中央預算(草案)送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從工作層面進行預先審查,為初審和審批做準備。每年2月上中旬,財政部將當年中央預算(草案)提交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由財政經濟委員會進行初步審查。每年3月上中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準中央預算草案,法定預算正式產生。財政部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中央預算草案后的30日內批復中央各部門預算。中央各部門在財政部批復本部門預算之日起15 151內,批復所屬各單位的預算。在財政經濟委員會會議進行初步審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進行審查時,財政部要派有關負責人到會,對預算草案作出解釋,回答代表的提問。
中國預算編制程序分為國家預算編制的準備工作和國家預算的正式編制兩個步驟。
準備工作? ①對本年度預算執行情況進行預計和分析。一般地說,下一年度的國家預算,要在本年度的下半年開始編制。財政部門在編制國家預算之前,首先根據經濟發展趨勢并結合歷年預算收支規律,對本年度的預算收支情況進行分析,做出盡可能準確的預計。中國國家預算收支指標的測算方法,多年來主要采用“基數法”加“因素法”,即下一年的預算收支指標主要以本年預計數字為基礎,并參照下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有關指標進行測算。當年預算收支執行情況的分析預算包括:分析當時的實際執行數,例如前幾個月該收的是否都收上來了,該支的是否都支出去了;分析后幾個月的特殊因素,如調整工資、價格,開征新稅種和調整稅率等重大措施出臺對預算收支的影響;分析增收節支措施落實情況,主要是檢查年初預算指標安排的增收節支措施貫徹落實情況和進度,及其對本年度預算收支的影響;分析預測國民經濟發展情況,通過調查研究掌握工農業生產、商品流通、基本建設、市場供應和各項事業計劃的完成情況,及其對當年預算收支計劃的影響。
②擬定下年預算收支控制指標。財政部根據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指標,擬定下一年國家預算收支控制指標,經國務院核定后下達,作為各地區編制總預算的依據。控制指標初步規定了預算收支的規模和增長速度,是中央和地方財政之間年度預算資金籌集和分配的一個基本框架。
③修訂國家預算科目和制定總預算表格。國家預算收支科目是國家預算收支的總分類,是編制各級總預算在收支項目上的規范,每年由財政部修訂頒發。預算表格是國家預算指標體系的表現形式,主要有收支總表、收支明細表和基本數字表三種。財政部每年根據財政預算管理的需要,在上年表格的基礎上進行修訂。
④具體組織部署。每年在國家預算編制之前,國家采取召開會議或發布通知指示等形式,對預算編制工作進行具體組織部署。內容一般包括編制預算的方針和任務,各項主要收入和支出預算編制的要求,各級預算收支的劃分范圍變化和機動財力使用原則、權限,預算編制的基本方法、報送程序和報送期限等。
正式編制? 國家預算分為總預算和單位預算兩部分。單位預算由各主管部門及所屬單位編制;總預算由財政部門在各主管部門單位預算的基礎上匯總編制。為了能夠較好地結合各地區、各部門的具體情況,保證國家預算收支的綜合平衡,國家預算編制一般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中央各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中央下達的預算收支控制指標,按照統一規定的預算表格和編制預算的要求,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經濟發展情況,編制本單位、本地區的年度預算草案,上報財政部審查匯總。財政部經過審核匯總,匯編成國家預算草案,并附以簡要的文字說明,上報國務院。經國務院核準后,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
【篇二】財政預算編制會議上的講話
2018年財政預算編制情況說明
編稿時間: 2018-02-08 10:51 來源: 財政局
?
一、指導思想
2018年財政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落實預算法和中央、省、市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要求,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繼續加強保障重點支出,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強全口徑預算管理,加大年度預算編制與盤活存量資金的統籌力度;加強預算編制與執行銜接,加快支出預算執行;開展中期融資債務規劃編制,加強債務風險防控;健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制度,擴大項目評審范圍,強化項目績效管理;落實支出經濟分類改革,加大財政預算信息公開,不斷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規范性和有效性,加快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現代預算管理制度。
二、編制原則
(一)依法依規,全面完整。堅持依法理財,嚴格落實預算管理、政府采購、厲行節約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堅持應編盡編,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納入預算管理。
(二)統一標準,公平合理。完善預算供給體系,健全基本支出標準,按政策標準保障人員經費和基本運轉經費支出。
(三)注重統籌,政策兼容。規范全口徑預算管理,實行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其他資金收支統一管理、統籌安排,推動項目支出預算安排與上級專項和盤活存量相結合,加大資金統籌使用力度。除上級黨委、政府和上級財政部門有明確規定的重點項目、民生配套等方面支出外,其他上級有專項資金安排的項目市本級原則上不再安排支出。
(四)公開透明,促進規范。逐步建立預算審查前聽取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意見工作機制,深入推進政府、部門及“三公”經費預決算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以公開促規范。
三、編制重點
(一)實施政府支出經濟分類科目改革。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從2018年1月1日起實施政府支出經濟分類科目改革。一是增設政府預算經濟分類,并對現有部門預算經濟分類修訂完善,兩套科目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地應用于預算編制、執行、決算、公開和會計核算各個環節。二是在政府預算經濟分類中,對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個人單獨設置科目,分門別類、各有側重地歸集反映相關支出。三是將現行支出經濟分類科目中的“轉移性支出”“預留”等科目列為政府預算專用科目,部門預算不再使用此類科目。各部門要按照政府預算和部門預算經濟分類同步編制部門預算。編制時,各部門要根據單位性質、資金投向正確選擇相應的經濟分類編制預算。市級預算草案經市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準后,兩套經濟分類科目同步批復到部門。年度執行中,兩套科目并行作為控制預算執行的依據。
(二)開展市縣中期融資債務規劃編制試點工作。按照財政廳統一部署,自2018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我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中期融資債務規劃編制。中期融資債務規劃是指以本級政府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需求為基礎,綜合平衡本級財力和債務風險承受能力,制定的一定時期的財政補助和融資規劃計劃。中期融資規劃“一編三年、逐年滾動”,資金按項目進度跨年度配置,提高融資的前瞻性、針對性。我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中期融資債務規劃編制范圍包括普通公路等交通領域以及水利、保障性住房、文化體育教育、旅游、城市建設、工業園區等領域。編制2018-2020年中期融資債務規劃項目時,嚴格按以下原則審核:一是規劃項目的遴選,以中央、省、市決策為依據,以部門中長期規劃和年度事業發展計劃為參照,除此之外的項目不予安排。二是嚴格界定政府與市場的行為邊界,凡是可以通過市場機制運作的,一律不得舉借政府債務;對于平臺公司自營業務債務,一律不納入融資規劃。三是劃清市級與鄉鎮(含街道辦事處)的事權邊界,市級舉債只限于市級直接承擔的重大項目,以及市級承擔一定補助責任的市與鄉鎮共同事權;鄉鎮區域內的一般性建設項目,由鄉鎮負責籌資。四是對于省政府已明確規定建設資金補助標準的(如國省干線等),嚴格按照既定標準審核投資需求;對于沒有明確建設資金補助標準的,根據省和市批準的項目概算進行審核,需要調整概算的,必須待完成調概手續后再安排。五是對備選項目按照輕重緩急進行排序,優先保障竣工項目清算資金,以及在建項目和省政府已經明確部署的規劃項目建設資金,在規劃期債務可承受范圍內依次遴選,超過債務可承受能力以外的項目,延后實施。
(三)啟用省財政廳統一安排的軟件系統編制2018年部門預算。根據財政廳的統一安排,我市自 2018年起正式啟用省財政廳統一安排的部門預算軟件編制預算。各部門單位要按照編辦、人社局核定的人員編制、工資標準及財政局相關文件要求,在軟件系統上認真填寫單位基本信息,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完整,并及時將相關的基礎數據和資料(項目申報需附紙質資料)報財政局各分管業務股室初審;財政局各業務股室對各部門報來的預算進行審核,沒有附上級文件和會議紀要等政策依據的項目應剔除,并將初審意見報預算股;預算股將各業務股室初審意見匯總后,按相關文件規定,結合當年財力情況,進行審核后,報市政府領導研究決定。軟件具體操作待網絡公司培訓時,以文件下發到各單位。
(四)進一步加強存量資金管理,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力度。根據湖南省財政廳《關于加快2017年預算支出進度的緊急通知》(湘財預[2017]32號)、《關于開展2016年度市縣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工作的通知》(湘財預函[2017]33號)等文件精神要求,繼續加大結轉資金統籌使用力度,真正建立結轉結余資金管理與部門年度預算編制相結合的機制。以年末關帳后國庫集中支付網上及實撥賬戶(含部門單位和財政部門管理的特設專戶)結轉結余資金為依據,一是對上級安排的結轉兩年以上的項目資金或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項目資金,全部收回市財政統籌使用;二是對市本級安排的部門預算基本支出結余資金(含工作經費性質的項目),全部收回財政統籌安排;三是對市本級安排的結轉1年以上(含1 年)的部門項目資金,財政部門將予以收回,統籌安排使用,1年以下確需結轉的,單位于每年12月20日前提出申請,并報財政局相關業務股室核實后,可予保留,沒申請核實或無依據的收回50%。因在建工程、待付政府采購款等原因需要跨年支付的項目資金,單位應先向財政提出申請并由財政局相關業務股室核實后,可予保留。在編制下年度預算時,將以上應收回的資金計算為可用財力統籌使用,并在年度結轉時直接收回預算單位指標。對于結余結轉資金常年居高不下、使用不力的單位,財政部門將相應縮減以后年度財政撥款預算規模。
(五)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完善部門預算定額標準。一是完善人員支出預算管理,提高人員經費保障水平,機關事業單位在職在編人員基本工資、津補貼或績效工資按人社局批復標準據實安排,經費來源按原渠道安排。住房公積金由原來按工資總額的5%安排提高到按工資總額的8%安排,從2018年1月1日起,全市自籌退休人員生活費補貼統一納入社保基金統籌發放,其增加的發放金額原則上通過調整部門預算項目等途徑統籌算賬解決,一般不增加財政實際負擔。二是嚴格控制一般性行政經費(因公出國(境)費、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費、辦公設備購置、會議費、差旅費、培訓費),基本支出公用經費實行綜合定額,按照"分項測算,總額包干,調劑使用"的原則安排和使用,即部門和單位在核定的公用經費綜合定額之內,各個單項公用經費之間可以調劑使用,但不能調劑用于"三公"經費、會議費和培訓費。公用經費定額補助標準:政法單位按上級文級規定標準安排,教育學校繼續按上級文件要求的保障標準配套,四大家(含常委部辦委)按人均2.5萬元安排,行政單位按人均0.8萬元安排,其他事業單位按人均0.6萬元安排,提高定額標準后的公用經費涵蓋了未車改單位及保留車輛運行經費(執法車輛運行經費在單位辦案經費及執法經費等中解決)。三是城鎮居民醫保、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義務教育保障機制、三農等民生領域保障經費按上級文件規定標準足額安排。四是規范項目支出編報,堅持量力而行,量財辦事的原則。進一步清理整合項目支出。清理長期固化的支出項目,改變支出項目“只增不減”的固化格局,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堅持量入為出,量力而行。所有項目支出先按“零基預算”的原則進行清零,由項目需求單位重新申報,申報資料包括上級文件和會議紀要等政策依據、每項專項資金的具體使用去向等,報財政局各分管業務股室審核匯總。30萬元以上項目需報財政局績效評價股進行預算績效評價,需實行政府采購的項目報政府采購辦審核,績效評價和政府采購審核資料一并報財政局相關業務股室,財政局各業務股室匯總所屬單位申報資料后,根據有關文件、會議紀要、財政績效評價、采購辦審核意見等相關依據,結合上年實際安排情況和變動因素進行初審,并將初審意見及單位申報資料匯總報財政局預算股,預算股將各業務股室初審意見匯總后,報市政府領導研究決定。總的安排原則是按照輕重緩急、擇優遴選后,根據財力狀況統籌安排。除上級文件規定的必須安排的民生配套等項目,以及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點中心工作事項外,對單位專項經費預算原則上只減不增。其中住房公積金、一般商品服務定額標準提高增加的部門預算,除部分教育學校及確有困難的單位外,原則上通過優化部門支出結構,在部門既有預算中調整解決。對項目預算較多的單位,如四大家等,結合本次項目調整,合并性質相同或相近的項目,切實減少項目數量,嚴控單位項目數量,原則上不超過3個。
(六)進一步加大部門非稅收入政府統籌管理力度。一是財政非稅局在核定單位非稅收入計劃時,除國家政策調整等因素外,原則上不得低于上年單位實際完成數。二是非稅收入執收部門要嚴格執行上級有關收費項目或收費標準調整的政策文件,按照項目合法合規、內容全面完整、數字真實準確的總體要求,實事求是地編制非稅收入預算,依法足額征收。三是從緊審核非稅收入執收成本,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等執收成本不高于10%;服務性收費執收成本由非稅局嚴格審核把關,報政府最終審定。四是非稅局對全市所有行政事業單位(含學校)的房屋、土地出租產生的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進行清理核實,并全額納入預算管理。五是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和國有資產(資源)處置收入等全面實行收支脫鉤,收入全部繳入國庫,納入預算統籌安排,不再直接返還執收執罰單位和處置單位。六是部門非稅收入剔除執收成本后,優先安排部門基本支出。
(七)進一步提升預算績效管理水平,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按照“用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原則,建立健全支出績效管理機制,拓展績效評價內容,逐步將績效評價重點由項目支出拓展到部門整體支出和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推動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注重績效結果運用,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預算安排和改進預算管理的重要依據,逐步加大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力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在編制2018年市級部門預算時,同步編制預算績效目標,與部門預算“同上報、同審核、同批復”。預算部門編制部門整體支出預算績效目標,填報《部門(單位)整體支出預算績效目標申報表》。所有本級預算單項項目30萬元(含30萬元)以上資金都應編制項目績效目標,填報《項目支出預算績效目標申報表》,未申報的財政預算不予以安排。各部門、單位要積極配合財政部門做好重點領域和項目績效評價工作,進一步完善評價結果反饋機制,督促整改評價中發現的問題,并將相關情況報財政部門備案。同時,市財政局將加大項目績效評審結果應用力度,凡績效評審核減或核銷的項目,如無特殊理由,一律按績效評審核定結果安排項目資金,核減資金不得用于本單位的其他項目,收回財政統籌安排。
(八)進一步推進部門預(決)算信息公開,提高預算透明度。除涉密單位外,所有使用財政撥款的部門均應公開本部門預決算及轉移支付資金。部門預決算全部公開到支出功能分類項級科目、支出經濟分類款級科目。加大三公經費公開力度,所有財政撥款安排的“三公”經費都要詳細公開。強化部門主體責任,所有部門負責公開本部門及所屬單位的部門預決算及“三公”經費預決算。轉移支付資金公開是要依法依規及時公開上級補助、本級安排的資金情況,其中,專項資金(含專項轉移支付)應當實行制度辦法、申報流程、評審結果、分配結果、績效評價等全過程公開;農林水、教育、醫療衛生與計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節能環保、科學技術、文化體育與傳媒等民生資金下達情況應當原文向社會公開。部門預決算及“三公”經費預決算均應在批復后的20個工作日內公開。
(九)細化政府采購預算,強化采購預算約束。2018年政府采購預算與部門預算同步編制,各預算單位要高度重視,辦理政府采購事務時,嚴格按照《預算法》、《政府采購法》及《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658號)的要求,實行“無預算不采購,無采購不支付”。按照“預算-計劃-采購-支付”的工作流程,各預算單位所有使用財政性資金及其配套資金購買集中采購目錄以內或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服務,均應先編制政府采購預算,再根據預算安排申報具體采購計劃,方可實施政府采購,簽訂合同,最后憑相關材料申請支付采購資金,在編制過程中如有疑問,請及時與市財政局(政府采購辦)溝通聯系。未編制政府采購預算的項目,將無法申報政府采購計劃和實施政府采購。
(十)進一步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防控債務風險。一是進一步健全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嚴格執行《預算法》和國發 〔2014〕43號文件規定:地方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以任何方式舉債,確須舉債的一律采取在國務院批準的限額內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二是堅決貫徹落實財政部等六部委“財預[2017]50號、財政部“財預[2017]87號”文件規定,全面清理整改違法違規舉債融資、特別是違法違規擔保問題。對2015年1月1日以后發生的違法違規債務,要按照債務管理規定進行規范和整改,按照誰舉債誰負責清理整改的原則,各借款單位要逐筆清理,按要求收回由政府及職能部門出具的各類擔保函、承諾函件,按照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先暫停、后清理、再規范。三是建立跨部門聯合監督和防控機制,加快推進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
四、公共財政預算收支情況
(一)公共財政收入安排情況
2018年公共財政總收入安排100000萬元,同比增加9792萬元,增長10.9%,其中稅收收入安排80510萬元,同比增加7989萬元,增長11%,稅收比重為80.5%,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分項目情況: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安排58239萬元,同比增加6365萬元,增長12.3%。其中稅收收入38749萬元,同比增加4562萬元,增長13.3%,稅收比重為66.5%,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上劃中央收入安排32873萬元,同比增加2498萬元,增長8.2%。上劃省級收入安排8888萬元,同比增加929萬元,增長11.7%。
分部門情況:國稅局52500萬元,同比增加5260萬元,增長11.1%;地稅局30210萬元,同比增加3000萬元,增長11%;財政局17290萬元,同比增加1532萬元,增長9.7%。
(二)一般公共預算可用財力及平衡情況
當年可用財力情況:地方公共財政收入58239萬元,加上級轉移性收入193756萬元,加上年結余5504萬元,加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9797萬元,加調入資金30000萬元(惠臨公司土地出讓金收入調入20000萬元、部門非稅收入轉列的其他政府性基金調入10000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計317296萬元。減去上解上級支出1591萬元,減去債務還本付息支出12046萬元,當年可安排使用的收入總計303659萬元。
2018年上級轉移性收入193756萬元,具體為:
l?返還性收入6354萬元,其中:消費稅增值稅返還收入2993萬元、所得稅基數返還收入683萬元、成品油稅費改革稅收返還收入965萬元、“營改增”等其他稅收返還1713萬元。
l?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126020萬元,其中:均衡性轉移支付和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等財力性轉移支付收入44857萬元;納入基數結算的轉移支付收入21852萬元(其中明確專項使用用途6345萬元、作財力統籌使用15498萬元);省財政廳提前下達并明確使用用途的一般性轉移支付59311萬元(包括城鄉義務教育、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醫保、民政救助等)。
l?專項轉移支付收入61383萬元,均為省財政提前下達的2018年指標。
財政可支配財力情況:當年可用財力303659萬元,減去非財力收入列支31800萬元(包括工業園稅收體制及落實工業八條等預計列支5000萬元、耕地占用稅契稅列支4000萬元、財政非稅收入列支22800萬元),減去專項轉移支付支出6345萬元,減去省財政提前下達2018年專項轉移支付120694萬元,減去上年結轉安排項目19681萬元,當年實際可支配財力為125139萬元,比2017年預算120966萬元增加4173萬元。
2018年財力變動原因主要有:一是均衡性轉移支付及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增加4517萬元。二是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中財政統籌安排資金增加8721萬元。三是地方公共財政收入財力增加4645萬元。四是惠臨公司收入調入公共財政20000萬元,比上年減少10000萬元。五是債務還本付息支出增加導致財力減少3360萬元。
當年預算平衡情況:地方公共財政收入58239萬元,加上級轉移性收入193756萬元,加上年結余5504萬元,加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9797萬元,加調入資金30000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計317296萬元。當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安排303659萬元,上解上級支出1591萬元,債務還本付息支出12046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計317296萬元,當年預算收支平衡。
(三)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安排情況
2018年支出安排繼續按照“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原則,優先安排“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支出。
當年支出安排303659萬元,其中:上級補助收入安排的專項支出127039萬元;上年結轉繼續安排項目支出19681萬元;本年本級支出156939萬元,用于保工資、保運轉支出126575萬元,占本級支出的80.6%(其中保城市運轉支出8638萬元),保民生支出22384萬元,占本級支出的14.3%。
具體按支出功能分類安排情況是:
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安排38130萬元。
2、國防支出安排280萬元。
3、公共安全支出安排10336萬元。
4、教育支出安排36196萬元。
5、科學技術支出安排3077萬元。
6、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安排2583萬元。
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安排63265萬元。
8、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安排28377萬元。
9、節能環保支出安排3435萬元。
10、城鄉社區支出安排10117萬元。
11、農林水支出安排34443萬元。
12、交通運輸支出安排12146萬元。
13、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安排561萬元。
14、商業服務業等支出安排371萬元。
15、國土海洋氣象等支出安排2748萬元。
16、住房保障支出安排6821萬元。
17、糧油物資儲備支出安排165萬元。
18、預備費支出安排900萬元。
19、其他支出安排49708萬元。
由于今年省財政廳加快提前下達支出進度,及本級部門預算口徑變化等因素影響,今年不能提供各支出項目與上年預算安排數對比情況。
具體按支出經濟分類安排情況是:
1、單位基本支出安排76549萬元,同口徑比上年增加5107萬元。具體項目為:
(1)工資福利支出安排71220萬元,同口徑比上年增加4528萬元。其中:
l?基本工資安排33213萬元,同口徑比上年增加328萬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局下屬事業單位增加全額編制119人。
l?津補貼或績效工資安排19644萬元,同口徑比上年增加1961萬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將津補貼和績效工資提標部分按月人平300元納入2018年預算。
l?社保繳費安排14552萬元,同口徑比上年增加902萬元,主要原因是:工資總額提高導致繳費基數變化。
l?住房公積金安排3811萬元,同口徑比上年增加1337萬元,主要原因是:財政安排住房公積金由工資總額的5%提高到的8%。
(2)一般商品和服務支出安排4584萬元,同口徑比上年增加949萬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部門預算定額標準提高。
(3)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安排745萬元,同口徑比上年減少370萬元。減少的主要原因是:2018年財政將全市自籌退休人員生活補貼統一納入社保基金統籌發放,財政不再安排部門補貼。
2、本級項目資金安排54935萬元,同比減少737萬元。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按照新的部門預算定額標準,將部分項目支出調整安排到部門基本支出。
3、列收列支支出安排31800萬元,比上年增加14200萬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財政收入增長導致非稅收入規模增加;二是為了規范部門預算收支管理,全面客觀反映政府支出,將原轉列政府性基金的部門非稅收入調入公共預算列支。
4、省財政提前下達專項轉移支付支出120694萬元,比上年增加63997萬元。
5、上年結轉繼續安排項目19681萬元,比上年增加6856萬元。
五、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情況
2018年我市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的項目有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3項,實行收支預算統一編制,并按文件要求加大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統籌安排使用。基金預算支出按“以收定支、收支平衡、項目管理、專款專用”的原則安排。
2018年我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52530萬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2000萬元(含國土局土地出讓金700萬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450萬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10080萬元(含墻改基金歷年尾欠80萬元)。
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52530萬元,加上級補助收入1411萬元(省提前下達專項轉移支付收入),加上年結余收入17322萬元,收入總計71263萬元。減去上解支出310萬元,減去調出資金30000萬元,當年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40953萬元,具體安排情況是:
(1) 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支出安排450萬元,其中:安排建設局部門預算支出225萬元,城市公共設施建設225萬元。(2)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支出安排24193萬元,具體支出項目是:①征地和拆遷補償支出9090萬元;②土地開發支出7900萬元;③土地出讓業務費支出2600萬元,其中國土局征收業務費105萬元。④廉租住房支出2100萬元(按土地出讓收入總額的5%計提)。⑤棚戶區改造支出163萬元。⑥其他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支出2340萬元。(3)?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支出安排1081萬元。 (4)其他政府基金支出安排15229萬元,其中:殘疾人事業的彩票公益金支出46萬元,其他社會事業的彩票公益金支出121萬元,其他政府基金支出15062萬元。
六、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情況
2018年納入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項目包括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等6項。社會保險基金上年結余37383萬元,本年收入69226萬元,收入總計106609萬元。本年支出安排67032萬元,收支相抵,年末滾存結余39577萬元。具體分項目情況是:
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基金,本年收入20615萬元(其中財政補助2025萬元),本年支出安排20615萬元,當年收支平衡;失業保險基金,上年結余1408萬元,本年收入354萬元,收入總計1762萬元。本年支出安排198萬元,年末滾存結余1564萬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上年結余5632萬元,本年收入7791萬元(其中財政補助691萬元),收入總計13423萬元。本年支出安排9253萬元,年末滾存結余4170萬元;工傷保險基金,上年結余403萬元,本年收入2108萬元(其中財政補助30萬元),收入總計2511萬元。本年支出安排2492萬元,年末滾存結余19萬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上年結余16316萬元,本年收入9840萬元(其中財政配套528萬元),收入總計26156萬元。本年支出安排7273萬元,年末滾存結余18883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上年結余13624萬元,本年收入28518萬元(其中財政配套2937萬元),收入總計42142萬元。本年支出安排27201萬元,年末滾存結余14941萬元。
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情況
由于我市原國有工商企業均已實施破產關閉改制,目前,除融資平臺公司外,我市不存在市屬國有企業,因此,經市政府研究同意,我市暫不需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八、其他事項
(一) 關于部門預算編制情況說明
1、基本情況
2018年我市部門預算編制基礎信息采集標準時點為2017年10月30日,人員編制、工資標準以市編辦和市人社局核定數為準。2018年 編制部門預算的單位291個,其中:一級預算單位78個(含13個鄉鎮辦事處)、二級預算單位213個。財政核定預算人數11642人,其中:全額人員9285人(行政2520人,事業6765人,含視同全額算賬的差額和自籌696人);差額人員578人(行政1人,事業577人);自籌人員1779人(行政19人,事業1760人)。
2、部門收支情況
當年安排部門預算總收入174049萬元,其中:經費撥款安排131484萬元,納入預算管理的非稅收入及部門其他收入撥款42565萬元。納入預算管理的非稅收入及部門其他收入撥款具體是:納入預算管理的非稅收入撥款14316萬元,納入專戶管理的非稅收入撥款14370萬元,政府性基金撥款378萬元,上級補助收入撥款3574萬元(就業資金1000萬元,國有林場管護資金121萬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藥補助2453萬元),其他收入撥款9927萬元。
需要說明的是,2018年財政核定部門非稅收入及其他收入計劃46804萬元,其中:實際安排部門單位支出42565萬元,財政統籌使用4239萬元。
當年安排部門預算總支出174049萬元,其中:基本支出104640萬元(按預算人數11642人計算,年人均約9萬元),具體包括工資福利支出96540萬元,一般商品和服務支出7347萬元(實行定額標準預算,四大家及常委部辦委年人均2.5萬元、公安及森林公安年人均2.5萬元、司法年人均2.2萬元、一般行政單位年人均0.8萬元、事業單位年人均0.6萬元),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753萬元;項目支出69409萬元。
部門支出按經費來源渠道劃分情況為:
(1)財政安排經費撥款131484萬元,其中:基本支出76549萬元,具體包括工資福利支出71220萬元、一般商品和服務支出4584萬元、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745萬元;本級項目資金安排54935萬元。
(2)納入預算管理的非稅收入及部門其他收入撥款42565萬元, 其中:基本支出安排28091萬元(全額人員經費5352萬元,自籌和差額人員經費22739萬元),具體包括工資福利支出安排25323萬元、一般商品和服務支出安排2774萬元,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9萬元;項目支出安排14474萬元,其中:部門項目10814萬元,征收經費及成本3660萬元。
(二)關于非稅收入說明
根據湘政辦發[2015]109號文(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2015-2017年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的若干意見)精神。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和國有資產(資源)處置收入等全面實行收支脫鉤,收入全部繳入國庫,納入預算統籌安排,不再直接返還執收執罰單位和處置單位。2018年單位行政事業性收費及其他非稅收入實行“收入全部繳入國庫,納入預算統籌安排”的辦法,單位超收收入或財政未核定征收計劃而實現的各項非稅收入,由單位提出申請并報政府領導研究同意后統籌安排,原則上公務員及參公單位、財政全額供養事業單位財政最高安排40%用于彌補單位運轉經費不足及項目經費,經費自籌事業單位財政最高安排50%用于彌補單位運轉經費不足及項目經費(特定單位除外)。非稅收入計劃一經核定,必須嚴格執行。
(三)關于規范財政資金管理
根據臨政辦發[2018]1號文件精神要求,進一步規范資金管理,提高資金效率。一是規范管理本級財政資金,已經預算到單位到項目的本級財政資金,由市財政局局長負責審批;社會保障基金由市人社局商市財政局把關審批。原則上無預算不列支,確因特殊情況需動用預備費和其他機動資金的,申請報告一律送市政府秘書科統一收集登記后報市政府市長組織聯合審批,原則上每月集中審批一次,任何個人不得接收資金申請報告。二是規范管理上級專項資金,國家、省、岳陽市下撥的專項資金,市財政可宏觀調控、整合。已經明確實施項目和單位的,由市財政局按文件要求撥付;已明確行業未明確到具體實施項目的由市財政商項目主管部門單位提出初步方案,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把關后報常務副市長、市長審批;未明確實施單位和項目的,由市財政局拿出方案報常務副市長、市長審批。
(四)關于債務情況說明
一是政府性債務,截止2017年底,我市政府性債務余額38.82億元,其中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16.34億元;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0.62億元;政府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21.86億元(含惠臨公司企業債券13億元),負債率為15.6%(國家控制標準在60%以下),綜合債務率為56.94%(省政府規定80%以下為綠色安全),我市的債務處于綠色安全狀態。二是平臺公司隱性債務,截止2017年底,各融資平臺公司公益性建設項目以政府文件、會議紀要、人大決定和財政承諾等融資舉債金額52.08億元。三是中期融資債務規劃編制情況,2018-2020年全市融資債務總計劃381.28億元,其中:銀行貸款228.75億元、企業債券36.5億元、中期票據11億元、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PPN)15.67億元、公司債券21億元、融資租賃3.26億元、私募(非PPN)35億元、基金融資2億元、PPP項目17.59億元、上級補助收入7.23億元、其他3.28億元。三年支出安排381.28億元,其中:公益性項目安排243.16億元,包括公路建設支出57.38億元、市政建設支出12.25億元、土地儲備支出14.7億元、保障性住房支出40.93億元、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支出19.09億元、教育體育支出9.66億元、文化旅游支出62億元、醫療衛生支出0.1億元、農林水建設支出27.05億元;非公益性項目安排37.68億元;債務還本支出安排100.44億元。以上規劃是根據省財政廳統一部署,由各平臺公司報送的初步方案,具體執行過程中,會根據上級政策變化,結合我市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篇三】財政預算編制會議上的講話
(一)我國國家預算的編制過程
我國在每年的年中就開始了對下年預算的編制工作,國務院要下達中央預算編制的通知,對編制下年預算提出要求,同時還向地方下達編制地方預算的通知。一般在每年9月底以前,中央各部門需按統一的部門預算編報格式,編制本部門預算報送財政部,項目支出要同時報送《中央部門項目申報文本》和項目排序建議,其中涉及到有預算分配職能部門的,還要提前報送這些相關部門。財政部要在10月底以前,依據中央各部門上報的預算報表及項目排序建議進行審核,會同有預算分配職能的部門提出分配意見,將綜合平衡匯總后的預算方案上報國務院審定。在11月底以前,財政部根據國務院審定的按功能分類的中央支出預算(草案)確定分部門的預算分配方案,并向各部門下達預算控制數。中央各部門根據財政部下達的預算控制數編制正式部門預算,并于12月上中旬報送財政部。財政部審核匯總后編制中央預算(草案),于年底前報國務院審批。擬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中央有關部門的預算也一并上報。
每年1月中上旬,財政部將當年中央預算(草案)送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從工作層面進行預先審查,為初審和審批做準備。每年2月上中旬,財政部將當年中央預算(草案)提交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由財政經濟委員會進行初步審查。每年3月上中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準中央預算草案,法定預算正式產生。財政部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中央預算草案后的30日內批復中央各部門預算。中央各部門在財政部批復本部門預算之日起15 151內,批復所屬各單位的預算。在財政經濟委員會會議進行初步審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進行審查時,財政部要派有關負責人到會,對預算草案作出解釋,回答代表的提問。
中國預算編制程序分為國家預算編制的準備工作和國家預算的正式編制兩個步驟。
準備工作? ①對本年度預算執行情況進行預計和分析。一般地說,下一年度的國家預算,要在本年度的下半年開始編制。財政部門在編制國家預算之前,首先根據經濟發展趨勢并結合歷年預算收支規律,對本年度的預算收支情況進行分析,做出盡可能準確的預計。中國國家預算收支指標的測算方法,多年來主要采用“基數法”加“因素法”,即下一年的預算收支指標主要以本年預計數字為基礎,并參照下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有關指標進行測算。當年預算收支執行情況的分析預算包括:分析當時的實際執行數,例如前幾個月該收的是否都收上來了,該支的是否都支出去了;分析后幾個月的特殊因素,如調整工資、價格,開征新稅種和調整稅率等重大措施出臺對預算收支的影響;分析增收節支措施落實情況,主要是檢查年初預算指標安排的增收節支措施貫徹落實情況和進度,及其對本年度預算收支的影響;分析預測國民經濟發展情況,通過調查研究掌握工農業生產、商品流通、基本建設、市場供應和各項事業計劃的完成情況,及其對當年預算收支計劃的影響。
②擬定下年預算收支控制指標。財政部根據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指標,擬定下一年國家預算收支控制指標,經國務院核定后下達,作為各地區編制總預算的依據。控制指標初步規定了預算收支的規模和增長速度,是中央和地方財政之間年度預算資金籌集和分配的一個基本框架。
③修訂國家預算科目和制定總預算表格。國家預算收支科目是國家預算收支的總分類,是編制各級總預算在收支項目上的規范,每年由財政部修訂頒發。預算表格是國家預算指標體系的表現形式,主要有收支總表、收支明細表和基本數字表三種。財政部每年根據財政預算管理的需要,在上年表格的基礎上進行修訂。
④具體組織部署。每年在國家預算編制之前,國家采取召開會議或發布通知指示等形式,對預算編制工作進行具體組織部署。內容一般包括編制預算的方針和任務,各項主要收入和支出預算編制的要求,各級預算收支的劃分范圍變化和機動財力使用原則、權限,預算編制的基本方法、報送程序和報送期限等。
正式編制? 國家預算分為總預算和單位預算兩部分。單位預算由各主管部門及所屬單位編制;總預算由財政部門在各主管部門單位預算的基礎上匯總編制。為了能夠較好地結合各地區、各部門的具體情況,保證國家預算收支的綜合平衡,國家預算編制一般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中央各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中央下達的預算收支控制指標,按照統一規定的預算表格和編制預算的要求,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經濟發展情況,編制本單位、本地區的年度預算草案,上報財政部審查匯總。財政部經過審核匯總,匯編成國家預算草案,并附以簡要的文字說明,上報國務院。經國務院核準后,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
推薦訪問: 三篇 預算編制 財政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