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本義指變革天命,后詞義擴大,泛指重大革新,不限于政治。因古代認為天子受天命,故更替朝代,謂之革命。最早見于《周易·革卦·彖傳》:“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命”原本用于君主制朝代之變革,日本人將之略微擴大語義,亦用,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對辛亥革命的心得感受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對辛亥革命的心得感受4篇
辛亥革命對當代意義
1911年10月10日,一聲槍響在武昌城頭響起,震撼了全中國,敲響了民主的鐘聲,對歷史產生了深遠的意義。
首先,它推翻了統治中國260多年的封建滿清王朝,使中國延續了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得以滅亡,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使人民獲得了民主和自由的權利,從此民主和自由深入人心,在以后的歷史進程中誰還想復辟當皇帝,人民是不會同意,會讓他在人民的反對中迅速垮臺。
其次,它沉重的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自從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帝國主義不得不重新尋找代理人,但卻沒有找到穩定的,能控制全局的統治工具,再也無力在中國建立穩定的統治秩序。
第三,它為民主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使得大批國內的資本家紛紛投資建廠,開設銀行,使國內經濟在短短幾年里出現了顯著的增長。
第四,對近代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深遠和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尼等國家的反殖民主義斗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推動了亞洲各國反帝反封建的的歷史斗爭進程??梢哉f辛亥革命不僅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點,也是亞洲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在辛亥革命的之前,爆發了多次革命黨人為了民主的而爆發的革命,但都無一例外的失敗了,但卻沒有打垮革命黨人的心,他們不斷的拋頭顱,灑熱血,就是為了中國不再受西方列強的壓迫,為了給人民一個民主,自由,富強的國家,最后在辛亥革命中成功了,雖然最后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給竊取了,但是袁世凱也在短短80幾天中就在人民的反對聲中垮臺了,這是辛亥革命中無數的革命先驅用熱血換來的,他們為了國家,為了民主與自由,也是為了自己的理想無悔的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他們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世長存的,是在當代也是有鮮明意義的。
辛亥革命前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這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和最終目標。其中的民族主義,在推翻皇權專制的過程中具有積極意義。尤其其中民族平等這一主張,此主張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民族團結,加速了中華民族意識的覺醒,增強了民族凝聚力,促進了古老的中華民族向近代民族的發展和進步;這彌補了早期民族主義的缺陷,推動了中華民族反壓迫斗爭和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這也在我國的民族關系使上有深遠的意義。到今天,海峽兩岸共求進一步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促進各民族關系,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民族主義仍然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仍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辛亥革命的領導人,“國父”孫中山先生在病逝那年一直在講這樣一句話:“就古今中外的歷史來看,一個國家由貧弱變到富強,由痛苦變成安樂,沒有不是由革命而成的。因為不革命,人民的痛苦便不能解除。人類何以要革命呢?是要求進步。人類的思想,總是希望進步的。要人類進步,便不能不除去反對進步的障礙物,除去障礙物,便是革命。所以我們要人類和國家進步,便不能不革命。”過去是革命先輩為了民主自由拋頭顱灑熱血,現在是革新我們國家的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以及其他各方面體制,在改革中不斷進步,完善各方面的不足。當然,我們更應革新我們自己的思想,讓我們思想在歷史洪流中不斷進步,不斷提高我們的思想道德水平,為建設祖國奉獻一份力量,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辛亥革命挽救了在水深火熱的中國,給中國以后的革命打下了理論和物質基礎,雖然已經過去100年了,但它不僅留下物質文化遺產,更是留下了愛國主義,三民主義,革新思想等豐富精神文化遺產,這些思想在現在有這非常深遠和重大的現實意義。辛亥精神永垂不朽!!!
辛亥革命的失敗,也有深刻的原因:封建主義在軍事實力、政治經驗及社會基礎等方面,都大大超過革命派,這是其失敗的客觀原因;資產階級革命派政治上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則是革命失敗的主觀原因。其具體表現是: 1.革命黨人沒有明確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綱領。同盟會反滿、反君主政體,卻放過了主要敵人,因此在清帝退位后,就失去前進的目標。他們不敢和外國資本主義進行正面斗爭,幻想以妥協和退讓來得到外國資本主義的同情與支持,結果革命卻被外國資本主義所絞殺。他們只關注建立“共和”政權,沒有認識到必須反對封建地主階級,結果讓袁世凱篡奪了革命果實。 2.革命派沒有形成統一的、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同盟會,從成立時起,思想上就缺乏統一信仰,組織上也不夠鞏固。這樣的政黨,不可能領導革命走向勝利。 3.辛亥革命沒有觸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不能充分發動和依靠群眾特別是農民群眾。他們利用會黨、新軍,卻不發動廣大農民,在革命的高潮時期,甚至鎮壓農民的反封建斗爭。 4.革命黨人沒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裝,以推翻舊政府,保衛新政權。他們依靠的是清軍士兵和民間秘密反清會黨。武昌起義后,各地建立的民軍,大部分是由原來的舊軍和會黨改編而成,領導權也掌握在立憲派和舊官僚手里。 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上述弱點,是其階級自身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決定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由于受列強的壓迫和本國封建主義的束縛,有反對外國資本主義、反對封建的革命要求,但他們又同外國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異常軟弱。他們幻想不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而獲得民族獨立,不推翻封建土地制度而建立民主政治,這就決定了辛亥革命必然失敗的命運。
正因為中國資產階級的以上弱點和錯誤,辛亥革命注定不能成功。這也說明,在當時的特定歷史條件下,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在中國是行不通的。雖然滿清覆滅,但同樣強大的帝國主義和封建舊官僚也同樣可以相互勾結,輕易扼殺革命。所以,“先進的中國人需要進行新的探索,為中國謀求新的出路?!?/p>
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及教訓
?
摘要: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次革命不僅推翻了滿清王朝的封建統治,也使在中國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走向滅亡,與此同時,民主共和的觀點開始深入人心,社會風俗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然而,這次革命卻在三個月后以失敗告終。本文將從幾個方面分析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以及闡述這次革命的歷史教訓。
?
關鍵詞:辛亥革命 資產階級 失敗
?
自鴉片戰爭之后,腐朽的清王朝的統治便開始陷入內憂外患中,帝國主義的鐵蹄踏遍了中國的每一寸國土,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與此同時,民間的起義力量此起彼伏,先有太平天國,后有辛亥革命,而后者成功地結束了清朝統治,為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篇章。
然而,僅僅在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三個月后,代表舊勢力的袁世凱極其領導的北洋軍便竊取了革命的果實。在政治上,他恢復帝制;在經濟上,他竭力維護帝國主義、地主階級的利益;在文化上,他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潮。孫中山先生畢生追求的“獨立、民主、共和”一去不復返,辛亥革命宣告失敗。
究其失敗的原因,從主觀方面來說,第一,革命綱領具有模糊性,最終導致革命主體的復雜性。以同盟會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沒有提出明確的反帝口號,甚至幻想換取帝國主義的支持(見《告各友邦書》)。同時,他們將所有矛頭直指滿清王朝,而忽略了力量同樣強大的漢族舊官僚、舊軍官,使他們也混入革命陣營。如武昌首義后革命黨人竟然推舉反對革命黎元洪出任都督,這無異于養虎為患。陽夏之役后,革命黨人與黎元洪之間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逐漸顛倒,后來,黎元洪竊取實權。最終,大權被袁世凱收攬。
其二,此次革命在后期脫離了人民群眾,尤其是廣大的農民群眾。馬克思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而孫中山等革命黨人,恰恰忽略了這一點。正如周錫瑞教授所言:“賦予辛亥革命以生命力的思想觀念,曾經認為,推翻滿清,建立民主共和政府,20世紀中國的一切弊端痼疾就可以迅速治療矯正。這種信念曾創造了對于革命幾乎是普遍的支持。而在1912-1913年的過程中,對于反滿革命和共和政府那種魔術般靈驗的信念,開始淡薄起來了。對于農民,革命除了帶來一個紳士和官僚更緊密聯合、以維護上流階級利益的新政權外,其余一無所有?!雹?/p>
其三,不能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團結一切革命力量。從革命政黨內部來說,成分復雜、派系繁多、矛盾尖銳。如陽夏之役后,江浙聯軍攻克南京,革命中心有東移之勢,此后,南北議和在上海舉行,臨時政府的籌備工作在滬寧一帶展開。而這使得一些自居“首義之功”的湖北黨人大為不滿,孫武等人甚至從此屈從黎元洪。而上海方面光復會的章太炎等人早與同盟會交惡,所以也對黎元洪大加贊助。而這兩個集團卻忽略了共同的敵人——袁世凱。此后,袁世凱得以安全地在一旁坐收漁翁之利。
正因為中國資產階級的以上弱點和錯誤,辛亥革命注定不能成功。這也說明,在當時的特定歷史條件下,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在中國是行不通的。雖然滿清覆滅,但同樣強大的帝國主義和封建舊官僚也同樣可以相互勾結,輕易扼殺革命。所以,“先進的中國人需要進行新的探索,為中國謀求新的出路?!雹?/p>
[學生論文]
由魯迅文章看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權利,民主主義思想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為以后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開辟了道路。但是,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代表封建地主階級利益的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失敗了。魯迅先生作為作為一代偉大的文學家、革命家和思想家,親身經歷了辛亥革命,他用那職業文學家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辛亥革命前后和革命時期的中國社會狀況,有關文章節選在高中語文課本上的有《藥》、《祝?!?、《阿Q正傳》等,同學們非常熟悉。我們不妨站在歷史的角度,分析一下這些文章,從中總結出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
首先,由于辛亥革命時期革命黨人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不原意同帝國主義徹底決裂,也不能徹底地摧毀封建勢力,從而使一部分人投機革命,從內部破壞革命。
如在《祝福》中,首先寫祝福的情景,最后總結性地寫到“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今年自然亦如此?!边@段話顯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國農村并未發生什么新的變化:階級關系照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陳舊。一句話,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再如《阿Q正傳》中《不準革命》部分開頭就這樣寫道:“未莊人日見其安靜了。據傳來的消息知道,革命黨雖然進了城,但還沒有什么大異樣。知縣大老爺還是原官,不過改稱了什么。而且舉人老爺也做了什么——這些名目,未莊的人都說不明白——官、帶兵的人也還是先前的老把總?!边@一段內容,淋漓盡致地說明了辛亥革命并沒有徹底地摧毀封建勢力,許多人搖身一變,由封建官僚變成了革命的有功之臣。類似的還有,如《阿Q正傳》中的“假洋鬼子”,他是地主錢太爺的大兒子,因為留學東洋,回來之后,腦后裝起假辮子,手里拿著“哭喪棒”,人們便視他為“假洋鬼子”,一個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混血兒。他依仗著地主階級的權勢和買辦階級的本領,橫行鄉里,魚肉百姓。當辛亥革命的浪潮波及未莊時,他覺得有機可乘,立即見風使舵,投機革命,居然成了未莊第一號“革命人物”。他與“素不相能”的趙秀才沆瀣一氣,結成反動聯盟,打著“咸與維新”的旗號,到靜修庵去打碎了“皇帝萬歲萬萬歲”的龍牌,隨著搶了觀音娘娘座前的一個宣德爐,便算完成了“革命”的大業,儼然成了真正的革命黨。后來,又到城里拉關系買來自由黨的銀桃子(徽章)。于是撒謊吹牛,甚至厚顏無恥地與黎元洪稱兄道弟,以“革命元老”自居,借此抬高自己,篡奪革命權利。這些事例,一再暴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許多人投機革命,由封建的官僚變成了革命的“有功”之臣。這些人混進革命黨內部,從內部破壞革命,出賣革命,這注定了革命失敗的命運。
其次,資產階級由于其軟弱性和妥協性,始終不敢發動和依靠廣大農民群眾參加斗爭,使自己脫離了廣大人民群眾,在同敵對勢力的斗爭中,處于孤立無援的地位,這是革命失敗的又一重要原因,這一點在魯迅先生的文章中也有很多體現。
魯迅先生在《阿Q正傳》中,描寫了阿Q這樣一個典型的農村人物。他生活在趙太爺、錢太爺、假洋鬼子等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所統治的未莊,生活極為貧苦。由于長期封建思想的毒害,他因襲著許多封建思想意識,以為“革命黨就是造反,造反便是與他為難”,所以“一向深惡痛絕”。在未莊,他經常處于屈辱和失敗當中,由于他階級地位和社會地位的低下,由于他對地主階級和那個黑暗社會的痛恨,所以他有自發的革命要求,希望通過抗爭改變自己的現狀。例如在辛亥革命波及未莊以后,他憑直覺意識到這一場革命對他這樣一無所有的貧苦農民是有利的,不禁心向往之。于是決定“投降”革命黨,勇敢地喊出“造反”的口號,他對革命的解釋:第一是報私仇,第二是拿東西。阿Q的這種革命觀,反映了他對地主階級的仇恨,反映了處于貧困地位的農民的許多合理的要求,說明他是真心實意地歡迎革命向往革命的。但是,由于他對革命一無所知,由于他所受封建思想毒害極深,所以他的革命要求中夾雜著許多落后的意識和營私利已的思想,甚至達到敵我不分的嚴重地步,竟然投靠假洋鬼子去尋求參加革命黨的階梯。
阿Q參加革命的的全部過程,形象地說明了辛亥革命同農民的關系:革命不關心農民,農民不理解革命。像阿Q這樣的農民雖有自發革命的要求,也只能以這種自私落后的思想投機革命,這可以看出革命嚴重脫離了廣大人民特別是農民。革命之前所造的輿論(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及共和國思想),農民階級仍是一無所知。因此,在以后的斗爭中,資產階級得不到農民階級的支持,革命的果實被善于在復雜的斗爭中保存自己實力的地主階級所竊取。
《藥》這篇小說中的主人公夏瑜,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者,他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有明確認識,對革命矢志不渝、毫不動搖。但他的革命主張不為群眾所理解;他的革命行動沒有得到群眾的支持;他的犧牲也沒有贏得群眾的同情。他講革命道理人們感到氣憤;他挨牢頭毒打,人們幸災樂禍;他說“阿義可憐”,人們說他“瘋了”;他被封建王朝殺害,人們“潮一般地”去看熱鬧;甚至他母親對他的英勇獻身,也不以為榮,反而感到“羞愧”。更可悲的是他為革命所噴灑的熱血,竟成了貧農華老栓兒子治病的“良藥”。夏瑜的死是悲涼的、寂寞的,從他身上不難看出辛亥革命脫離群眾的弱點,沒有喚起民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魯迅先生以“藥”為主題,具有深刻的含義:愚昧的群眾享有的革命者的鮮血,不是醫治痛苦的良藥;資產階級脫離群眾的革命,不是療救中國社會的良藥。要醫療群眾的痛苦,療救中國社會,必須啟發群眾覺悟,動員群眾起來革命,才是取得革命勝利的一劑良藥。
總之,辛亥革命是中國資產階級領導的一次很不徹底的革命,其根本原因在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他們不愿意也不可能徹底地推翻帝國主義,更不愿更不可能徹底地推翻封建勢力(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正因為如此,辛亥革命不但沒有建立起強有力的革命政權,而且沒有根本打碎地主階級的國家機器,也沒有觸動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經濟基礎。雖然在他們的綱領中也曾經提出過“平均地權”的主張,但卻沒有滿足農民對土地的要求,也不敢以解決土地問題的手段,去喚起民眾,組織和吸收中國革命的主力軍——農民來參加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的中國農村依然如故,封建勢力不僅沒有受到打擊,反而利用資產階級的妥協性,紛紛投機革命,搶奪和把持了各級政權,反過來鎮壓和屠殺革命者。這必然導致革命的失敗
對辛亥革命的感想
有人說辛亥革命失敗了,有人說辛亥革命成功了. 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是:只有領導人知道辛亥革命是干什么的,而老百姓卻不知道,以為就是把自己需要的東西從別人家拿過來.這次革命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土地制度,沒有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也沒有趕走外國侵略者,廢除不平等條約,革命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并未改變.而且,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篡奪,清朝皇室繼續保留. 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是:清王朝的統治被推翻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建立了,兩千多年的專制統治結束了.與此同時,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一些封建舊俗惡習,社會風氣發生巨大變化,有助于社會生活近代化的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得到發展. 辛亥革命對中國的一些影響. 對生活的影響:“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剪發興,辮子滅;愛國帽興,瓜皮帽滅;天足興,纖足滅;陽歷興,陰歷滅;鞠躬禮興,跪拜禮滅……” 對經濟的影響:從辛亥革命各省獨立響應開始,中國進入長期的分裂混亂之中,除了袁世凱曾在二次革命之后曾短暫大致統一全國之外,其他中華民國的政權都未能直接統治整個中國(如號稱統一的國民政府只能收到五個省的稅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國共產黨使中國大陸再度統一.長期的分裂及戰亂,對于中國的經濟發展及現代化建設造成很大的阻礙. 對思想的影響:從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啟蒙運動.自漢代董仲舒以來的中國思想中,君臣關系是“三綱五?!敝腥V之首,皇帝不僅是政治上的權威,也是文化中諸多價值觀念的重要依據與合法性的來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價值觀和政治思想的同時,也對于中國傳統以儒家為主的諸多價值觀的權威性產生沖擊,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運動中一度出現打倒孔孟、“全盤西化”等民族虛無主義思想.文化權威的消失,也造成這一代知識分子產生前所未有的焦慮感,因此如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三民主義、社會主義(尤以具有明確進程的共產主義)等具有完整系統的新價值體系,成為了大批中國知識分子的新信仰.
二 辛亥革命
一、課標要求
(1)、簡述辛亥革命的過程。
(2)、認識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本課的主要知識有:興中會與同盟會的成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形成;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清帝退位;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的活動;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分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興起的背景和條件,培養學生從政治、經濟、階級等角度完整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
(2)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對三民主義的評價,培養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3)通過講述資產階級在辛亥革命過程中革命性和軟弱性的表現,培養學生學會用階級分析的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學習辛亥革命進行中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使學生認識到、革命成果來之不易,應珍惜時間,勤奮學習。
(2)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打開了中國社會進步的閘門,是20世紀初中國社會的一次巨變。
(3)通過學習孫中山在辛亥革命時期的思想和表現,教育學生為實現祖國騰飛大業而努力學習。
三、重點難點:
1.重點:
資產階級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占據領導地位的表現和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2.難點:
資產階級軟弱性和妥協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現和原因。
四、教法:問題法
五、學法:自主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展示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圖片中的人是誰
嗎?以他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為建立資產階級民主
共和國,作了哪些努力?下面就讓我們來探究資產
階級辛亥革命的過程及意義。
【講授新課】
一、概念:
廣義:指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到1912年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期間,革命者為爭取實現資產階級民主而進行的一系列斗爭。
狹義:指1911年武昌起義。因武昌起義發生于舊歷辛亥年。
二、“山雨欲來風滿樓” —— 武昌起義的背景、條件
閱讀材料:
材料一:甲午戰后中國國勢艱危,日本的勝利極大刺激了西方列強,俄國為在中國東北擴張勢力,糾合德國和法國“干涉還遼”,拉開了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序幕。此后數年,列強競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嚴重破壞中國主權。
——高中歷史必修二(岳麓版)?
材料二:“量中華之物力,結友邦之歡心”,是豈非煌煌上諭之言哉。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也。割我同胞之土地,搶我同胞之財產,以買其一家一姓五百萬家奴一日之安逸,此割臺灣、膠州之本心,所以感發五中矣。咄咄怪事,我同胞看者!我同胞聽者!
——鄒容的《革命軍》
材料三:1895—1913年,資本在10萬元以上的新建工礦企業全國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資本工業發展的 速度為15%。
——高中歷史必修二(人民版)
材料四: 鄒容的《革命軍》大力贊揚和鼓吹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學說,主張用革命手段推翻君主專制,恢復人民應當享有的民主權利?!陡锩姟烦霭婧?,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風行海內外。銷售達一百萬冊,占清末革命書刊的第一位,對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請回答:根據材料,并結合課本,概括辛亥革命發生的背景。
材料一: 甲午戰敗,帝國主義加緊了對中國的控制和掠奪,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材料二:清政府賣國求榮, 《辛丑條約》簽訂后,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國內階級矛盾異常尖銳。
材料三: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進一步發展壯大。
材料四: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學說的傳播,為革命提供思想基礎。
1.社會背景: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清政府反動賣國的本質暴露無疑。
2.經濟基礎: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有了較迅速的發展。
3.階級基礎:民族資產階級隊伍壯大。
4.思想基礎: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
5.組織基礎: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與政黨的建立。
⑴興中會:1894年建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時間:1905年 地點:日本東京
⑵同盟會 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即民族、民權和民生三民主義)
意義:是中國近代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思考:為什么說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是中國近代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為什么說同盟會成立標志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根據政黨的標準,綱領、領袖、組織是基本條件。中國同盟會有明確的綱領,公認的領袖孫中山被推為總理,有全國性的組織系統,完全具備了政黨的條件。
6.軍事基礎:革命黨人發動的一系列武裝起義。如黃花崗起義等。
7.群眾斗爭:保路運動(其中四川的規模最大。)
意義:四川保路運動造成武漢地區兵力空虛,時機成熟。
8.湖北革命黨人宣傳發動組織:文學社和共進會發展革命力量
三、“驚天動地寫春秋”——武昌起義的爆發(1911.10.10)
1.領導:共進會、文學社
2.主力:湖北新軍
3.結果:占領武昌,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黎元洪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
★思考:舊軍官黎元洪被推舉為湖北軍政府的都督,這是為什么?
客觀上:由于事起倉促,武昌沒有革命黨上級領導
主觀上:是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妥協性,這也是根本原因
4.影響:各省紛紛響應起義;清朝統治瓦解。
四、“民國約法創偉業 ”——中華民國的成立及《臨時約法》的頒布
(一)民國的建立:1912.1.1
總統:孫中山 首都:南京 國旗:五色旗 紀元:中華民國
公歷
(二)南京臨時政府
頒布法令和措施:
性質:資產階級革命政權
問題探究:如果我說:南京臨時政府是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府。你同意嗎?理由是什么?
(1)從組成成員而言:實權基本上掌握在同盟會成員手中;
(2)從實施政策而言:南京臨時政府在社會生活上移風易俗,在經濟上保護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在政治上頒布《臨時約法》。
(三)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閱讀材料:
材料一:“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
材料二:“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信仰等自由。
材料三:“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
“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上級官廳之干涉”
材料四:“國務員(指內閣總理和各部部長)輔佐臨時大總統,負其責任”;“國務員于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時,須副署之”
請回答: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
主權在民;自由平等;三權分立;責任內閣制。
1.內容:
主權在民(根本上否定了君主專制;關于國民權利的規定-----體現資產階級民主自由原則);三權分立;責任內閣制度(防止專制獨裁,確立民主共和政體)。
2.性質:近代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
3.目的:限制袁世凱專制獨裁,維護民主共和制度。
4.意義: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意義;
情境:假如你是民國記者,你會如何報道民國建立呢?
(時間、國都、國旗、紀年、性質、措施等)
五、“鐵血共和終成空 ”——袁世凱竊取革命勝利果實
1.原因
第一,帝國主義支持袁世凱,對革命黨人施加了強大壓力;
第二,混入革命政權中的立憲派和舊官僚,也從內部破壞革命,和帝國主義相呼應;
第三,是革命黨人自己的軟弱和妥協,對袁世凱抱有幻想;
第四,是袁世凱本人的軍事實力和兩面派手法。
2.過程
(1)帝制的終結 1912年2月,宣統帝正是下詔退位,標志著清王朝的統治結束。
(2)袁世凱贊成共和,孫中山提出辭職
(3)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4)孫中山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臨時政府遷往北京
六、 “青史憑誰判是非” ——辛亥革命的功績和局限
1.性質:近代中國第一次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思考:如何認識辛亥革命中的反帝性質。
《辛丑條約》簽訂使得清政府徹底成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反封建就意味著反帝。
閱讀材料:
材料一:1915年,袁世凱公開復辟帝制,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軍閥張勛擁戴清朝廢帝溥儀登基,在全國人民的怒斥聲中,12天后復辟丑劇草草收場。
材料2:1912—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企業達470多家,投資近1億元,加上原有擴建新增資本達1.3億元以上,相當于革命前50年的投資總額,中國工廠使用的蒸汽動力,1913年為43 448馬力,1918年為82 750馬力,約增加1倍。
──嚴中平《中國近代經濟史資料》
請回答: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
2.功績:
①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
②思想: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③經濟: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④社會生活習俗:人們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等許多方面發生了變化。
⑤結論:是中國社會近代化進程中顯著的里程碑(20世紀中國歷史進程中第一次巨變)。
3.局限性:
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粵]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4.啟示(認識):資產階級共和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探討學習:“在20世紀初期的中國,要想革命取得成功,要具備哪些必要的條件?”(或者“從辛亥革命的成敗得失中,我們得到什么啟示?” )
得出結論:必須有一個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必須有堅強正確的革命政黨;必須聯合廣大的農民,解決土地問題;必須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軍隊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
[課堂小結]:感悟辛亥革命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
1、以“振興中華”為己任的愛國主義精神;
2、革命者前赴后繼的獻身精神和開拓創新精神;
3、追求“民主”與“自由”的高尚情懷;
4、……
辛亥革命的成敗得失留給我們的仍舊是不盡的思考!中國人民爭取獨立民主的道路依然漫長。孫中山先生所說的同志是誰呢?他們又將為中國的革命作出怎樣的努力呢?讓我們共同期待今后的學習。
【合作探究】
有人說:“辛亥革命勝利了”,也有人說:“辛亥革命失敗了”你怎樣評價辛亥革命,為什么?
[板書設計]
二 辛亥革命
一、概念
二、“山雨欲來風滿樓” —— 武昌起義的背景、條件
三、“驚天動地寫春秋”——武昌起義的爆發
四、“民國約法創偉業 ”——中華民國的成立及《臨時約法》的頒布
五、“鐵血共和終成空 ”——袁世凱竊取革命勝利果實
六、 “青史憑誰判是非” ——辛亥革命的功績和局限
7、教學反思
本節課本著學生為主,教師引導的原則,利用材料,提出問題,設置情景等讓學生通過討論思考來完成本節課的內容的學習,但是,這節課知識點較多,需要教師更合理的安排好時間。
推薦訪問: 辛亥革命 感受 心得下一篇:辛亥革命博物館參觀心得五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