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四川省基層治理示范小區【4篇】

| 瀏覽次數:

小區,是指在城市一定區域內、具有相對獨立居住環境的大片居民住宅,同時是配有成套的生活服務設施,如商業網點、學校(幼兒園)等,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四川省基層治理示范小區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四川省基層治理示范小區4篇

第一篇: 四川省基層治理示范小區

四川省鄉鎮、街道團組織格局創新試點工作方案

一、主要目的

1.探索鄉鎮、街道共青團組織格局的創新模式,合理配置團的鄉鎮、街道團(工)委,增強鄉鎮、街道團(工)委的工作力量。

2.拓寬鄉鎮、街道團(工)委有效聯系青年的渠道、有效服務青年的內容、有效凝聚青年的手段。

3.總結探索鄉鎮、街道團(工)委整合資源的方式方法和有效渠道,并發揮鄉鎮、街道團(工)委在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探索上級團委向鄉鎮、街道團(工)委傾斜工作資源和力量的有效途徑。

二、主要任務

1.每個市(州)團委確定本轄區內3個鄉鎮、2個街道作為工作試點。

2.加強鄉鎮、街道團(工)委領導班子。嚴格按照團中央《關于在第三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過程中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的意見》(中青發〔2009〕11號)文件精神,加強鄉鎮、街道團(工)委領導班子,增配鄉鎮、街道團(工)委副書記、委員。調整鄉鎮、街道團的領導班子結構,要采取編制內與編制外相結合、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方式,要把那些熱愛黨、對共青團和青年工作有熱情、有一定影響力的青年代表特別是青年能人、青年協會帶頭人、青年志愿者、青年創業帶頭人等吸收充實到鄉鎮、街道團的領導班子中來,以達到充分發揮鄉鎮、街道團(工)委作用,更好地聯系凝聚青年、更好地協調整合社會資源的目的。行政編制外副書記要體現代表性,一般為4-5人,原則上不宜超過7人。

調整鄉鎮、街道團委領導班子的工作程序一般應包括政策制定、成立組織機構、宣傳發動、人選推薦、確定正式候選人、民主投票、組織研究、任前考察和公示、正式聘任等環節。按照體現競爭性的原則,各地根據實際確定具體環節。

3.建立鄉鎮、街道團(工)委科學、高效的工作運行機制。

4.找準鄉鎮、街道團(工)委功能定位,設計鄉鎮、街道團(工)委工作內容。特別要探索在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推行“1+X”的新型組織紐帶組織,增強鄉鎮、街道團組織的力量。

三、推進步驟

鄉鎮、街道團組織格局創新試點工作分三個階段推進。

1.準備階段(2009年11月初—11月底)

主要工作是確定試點鄉鎮和街道,制定試點工作方案。11月12日前,以市(州)為單位向團省委組織部、農村青年工作部報試點鄉鎮名單(試點鄉鎮不能安排同一個縣);向團省委組織部、城市青年工作部報試點街道名單(試點街道不能安排同一個城區),以及市(州)團委負責有關試點工作的副書記和部長的名單、手機、QQ號(見附件)。

11月25日之前,按同樣渠道報送由市級團委審核把關后的各試點鄉鎮和試點街道的工作方案。

2.實施階段(2009年12月初—2010年3月初)

主要工作是調整鄉鎮、街道團(工)委領導班子,增配鄉鎮、街道團(工)委副書記、委員;建立鄉鎮、街道團委工作運行機制;設計鄉鎮、街道團(工)委工作內容。鄉鎮、街道團委領導班子調整工作力爭在2009年12月底之前完成。

3.總結階段(2010年3月中旬—4月初)

對試點工作進行全面總結,撰寫試點工作總結報告,形成試點成果。

各試點鄉鎮、街道要根據本地實際,將各個階段的任務和推進安排進一步細化,制定具體、詳細的工作計劃

四、具體措施

1.加強工作調研督導。市州團委要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督促、指導。團省委組織部、農村青年工作部、城市青年工作部將指派部門干部重點聯系若干市州,直接到部分試點鄉鎮、街道調研、督導試點工作。

2.強化工作信息報送。報送內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鄉鎮、街道團組織格局創新試點工作進展情況、創新性措施及遇到的問題;

——農村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試點工作進展情況及八個方面重點試點課題的試點經驗(詳見《農村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試點推進方案》);

——各級團組織在加強農村基層、城市街道團建方面的典型做法。

以上內容以市(州)為單位,于每月月底前同時報送團省委組織部、農村青年工作部、城市青年工作部。在整理綜合各地情況后,團省委組織部、農村青年工作部、城市青年工作部將每月向團省委書記辦公會報送一次各地試點工作工作動態,并向全省通報發布。

3.建立即時通訊平臺。建立由各市(州)級團委負責試點工作的副書記、部長組成的QQ群、飛信群,及時溝通試點動態,反映有關問題,并在“四川共青團網”上交流各地典型做法,供各地學習借鑒。

五、應注意把握的幾個問題

1.堅持黨管干部和上級團委參與相結合。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體現在縣委組織部門、鄉鎮、街道黨(工)委全程主導選配工作,以保證基本政治方向;堅持上級團委有效參與,體現在市州級團委必須對選配工作行使充分的指導權,縣級團委直接參與協調、指導、操作等具體工作。

2.堅持組織領導和團員青年的民主參與相結合。加強組織領導體現在政策制定環節,要對具體崗位、任職條件及來源結構予以規定;組織研究環節,應充分考慮到團工作崗位需要,克服完全以票取人等簡單化傾向。宣傳工作要適度公開,既要保證團員青年參與試點工作的廣泛性,又要避免媒體炒作。要采取適當方式體現競爭性,但不宜簡單采用鄉鎮、街道團員全體直選的方式。

3.堅持調整班子結構與完善工作機制、工作內容設計相結合。班子調整后,應注意加強制度建設,構建鄉鎮、街道團的工作的保障機制,建立健全鄉鎮、街道團(工)委運行機制;明確領導班子職責分工,建立崗位目標責任制、例會制度、公文檔案管理制度;制定鄉鎮、街道團的工作定期研究部署、督促落實及述職考評等制度。著力研究鄉鎮、街道團(工)委的功能定位,明確鄉鎮、街道團(工)委的工作職責,設計鄉鎮、街道團(工)委的具體工作內容,真正激活鄉鎮、街道團(工)委的活力。

4.適時將試點工作與加強村級團組織建設相結合。有條件的試點鄉鎮可以探索采取增配副書記、支委,集中換屆等方式,配齊配強村級團組織工作隊伍,整體推進鄉村兩級團的建設。

團省委組織部

聯系人:辜彬

聯系電話:(028)86639989

電子信箱:sctswzzb@126.com

團省委農村青年工作部

聯系人:凌楠、李奎

聯系電話:(028)86636517 86249191(Fax)

電子信箱:scqnb@163.com

團省委城市青年工作部

聯系人: 譚敏、何效林

聯系電話:(028)86636805 86636804(Fax)

電子信箱:tswqgb222@126.com

附:1、鄉鎮團組織格局創新試點工作基本情況表

2、街道團組織格局創新試點工作基本情況表


附件:

市(州)鄉鎮團組織格局創新試點工作基本情況表

注:11月12日前,以市(州)為單位同時報送團省委組織部、農村青年工作部


市(州)街道團組織格局創新試點工作基本情況表

注:11月12日前,以市(州)為單位同時報送團省委組織部、城市青年工作部

第二篇: 四川省基層治理示范小區

四川省村莊建設(治理)規劃編制試行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村莊規劃、建設、管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根據國務院1993年第116號令《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四川省人大1993年《四川省村鎮建設規劃管理條例》、建設部《關于村莊整治工作的指導意見》(建村[2005]174號)等有關法規和政策文件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村莊建設(治理)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政府組織引導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全省農村地區的村莊建設(治理)規劃編制,應當遵守本辦法規定。

本辦法所稱的村,指城市規劃(建成)區外,按行政建制設立的村、各種規模的農村居民聚居點。

第三條 村莊建設(治理)規劃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編制成果必須經村民大會討論同意通過,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由鄉鎮人民政府予以公布。

規劃實施中,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監督檢查和技術指導。

第四條 因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經村民大會和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同意,鄉、鎮人民政府可對村莊建設(治理)規劃進行局部調整,并報縣級人民政府備案。

涉及村莊性質、規模、發展方向、用地布局等重大變更的,應報縣級人民政府審查批準。

第五條 規劃的人口和用地規模,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規模、標準,應當符合國家、省現行的有關技術標準和規范的要求。

第二章 規劃編制要求

第六條 規劃應按照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堅持一切從農村的實際出發,堅持按照政府引導、群眾自愿的原則,以改善農村最急需、最直接、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為主要內容,逐步完善各類基礎設施。

第七條 規劃要始終堅持以發展生產和促進農民增收為宗旨的原則,圍繞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農業生產力布局統籌規劃村莊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合理安排村莊居民點布局。

第八條 規劃應堅持保護耕地和節約資源的原則,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嚴格控制村莊用地規模和人均建設用地指標。

第九條 規劃應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利用本地的地理優勢和地方建筑材料,注意保護歷史文化和山水田園風貌,塑造自然和諧的新農村建設特色。

第十條 規劃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充分聽取農民的意見和要求,把滿足農民生活、生產和發展需要作為規劃的出發點。

第十一條 開展規劃編制工作時,應逐戶進行調查研究,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充分把握村莊基本情況,其具體要求為:

(一)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現場踏勘、走訪調查和問題探討。

(三)分析村莊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以及人居環境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分析村莊在自然環境、歷史文化、院落布局、建筑空間等方面的特點特色、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

(五)分析村莊及其相鄰地域的水文、地理特征情況。

(六)收集村民關心關注和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提出規劃應解決的重點和難點。

(七)提出規劃原則、主要內容和建設標準。

(八)規劃方案要征求各方意見,供村民自主選擇。

第三章 規劃成果的內容和深度

第十二條 村莊建設(治理)規劃的期限,應與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一致,近期3至5年,遠期10年。

第十三條 村莊近期建設規劃,應根據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民意愿,以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為主要內容,重點安排好近期要開展的“兩建、三清、四改、五通”建設項目(即:建庭院經濟、建沼氣池,清垃圾、清污水、清亂建,改廚、改廁、改圈、改危房,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視),提出建設項目的實施方案和投資概算。

第十四條 規劃成果應當包括規劃文件和圖件兩部分。

規劃文件包括規劃說明書及基礎資料匯編。規劃說明書應對規劃成果進行簡單、翔實的解釋說明。

規劃圖件是規劃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編制前應具備相應比例尺的地形、地質測繪圖。

規劃分為新(遷)建、局部擴建、改建治理三類,不同類型的規劃可對圖件內容和相關指標進行適當的調整:

(一)村域綜合現狀分析圖

比例采用1:500~1:2000,圖中應標明:

1、與所在鎮及周邊村莊的區位關系,交通、經濟聯系(作為附圖)。

2、村域的自然環境、地形地貌、農業生產現狀及產業布局。

3、受洪水、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災害影響的,不適宜修建的地段位置及其范圍。

4、上層次的村鎮體系規劃所確定的,應當拆并、治理、新建的農村居民聚居點。

5、基礎設施、公共設施規模和分布。

(二)村莊綜合現狀圖

比例采用1:500~1:1000,圖中應標明:

1、農戶宅基地范圍、入戶路、庭院綠化、建筑功能(含附屬建筑)、層數、結構和質量。

2、其他建筑物的基地范圍、層數、結構、質量。

3、準確標明溝渠水塘、菜地、果園、閑置地、林地、集中曬壩、公共建筑及公用設施的位置及范圍。

4、主要的道路橋涵、地上地下管線的位置及高程,管線的線徑或斷面形式;現狀沼氣池、取水井分布位置;其他市政設施的位置、規模和用地范圍。

5、受洪水、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災害影響的、不適宜修建的地段位置及其范圍。

6、歷史文化遺存及古樹名木的位置及范圍。

7、附現狀用地及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表。

(三)村莊建設(治理)規劃總平面圖

比例采用1:500~1:1000,圖中應標明:

1、規劃區各類用地的范圍界線、用地性質。

2、擬治理、新建的村莊居民點的位置、范圍及相應的各項建設控制指標,明確農民新建房屋的規劃管理原則和策略,提出建筑的風貌控制、整治要求,山水田園風貌保護要求,并附說明圖。

3、公共服務設施(如村委會、小學、托幼、村民活動中心、便民店、醫療室等)的位置、范圍、規模層數,及公共活動場地的位置和范圍。

4、道路、入戶路、排水溝渠、公共綠地、林地、集中曬壩等的位置和范圍。

5、農房院落的范圍、庭院鋪地與綠化、主體建筑與附屬建筑(如圈舍、柴房、農具房)的位置、范圍和層數。

6、基礎設施(如供水、供電、供氣、排水等)和環衛設施(如公廁、垃圾收集點等)的位置和用地范圍。

7、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范圍及措施。

8、近期擬新建的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服務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治理的用地和項目安排。

8、附規劃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包括建筑密度、容積率、綠地率、建筑層數、人均建設用地、農房拆除率、農房保留率、道路建設面積、改建溝渠長度、畜禽圈舍建設面積等各項建設指標)。

(四)村莊道路、管線及豎向規劃圖

比例采用1:500~1:1000,圖中應標明。

1、道路位置、走向、寬度及主要道路的平面和豎向控制。

2、活動場地、集中曬壩、停車場位置及范圍。

3、道路紅線位置、橫斷面形式、交叉點坐標標高、以及道路鋪裝材料。

4、排水分區和排水管渠的位置、走向、斷面形式、主要控制標高和材料等。

5、各類公用管線(供水、供電、通信、有線電視、寬帶等)的位置、走向。

6、各類管線的敷設方式、埋深、坡度、坡長等。

7、各類市政設施(取水點、水廠位置、集中的污水處理、垃圾收集轉運點、供配電、供氣等)的位置、用地范圍和規模。

8、室外主要公共空間和農戶院落的地坪標高、排水方向等。

9、防洪堤、溢洪道、主要堡坎和護坡等的位置、斷面形式等。

10、附近期建設項目的投資估算、工程量測算和項目實施表。

第四章 附 則

第十五條 中心村的規劃編制按《四川省中心村建設規劃編制技術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 本辦法由四川省建設廳負責解釋。

第十七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試行。

第三篇: 四川省基層治理示范小區

四川省教育廳關于命名第十批四川省校風示范學校的通知

【法規類別】中等教育

【發文字號】川教[2006]107號

【發布部門】四川省教育廳

【發布日期】2006.04.24

【實施日期】2006.04.24

【時效性】現行有效

【效力級別】XP10

四川省教育廳關于命名第十批四川省校風示范學校的通知

(川教[2006]107號)

各市、州教育局:

根據各市、州申報,我廳決定命名成都市石室聯合中學等32所中小學校(含中等職業學校)為第十批四川省校風示范學校(名單見附件)。希望各地和學校進一步強化學校校風建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充分發揮校風示范學校的示范帶頭作用。我廳將加強對已命名學校的督查工作,對發現有嚴重問題的,要堅決取消其四川省校風示范學校稱號。

第四篇: 四川省基層治理示范小區

附件1

四川省陽光體育示范學校評估細則

項目

評估內容

評價指標及權重

評估方法

得分

A1

組織

與管理(50分)

B1.學校成立體育工作領導小組

(20分)

C1(10分).學校教育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體育工作領導小組(5分);有專門管理機構,分工明確,責任落實(5分)。

匯報、查相關資料

C2(10分).校長是體育工作和學生體質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校長和分管校長熟悉并自覺貫徹學校體育政策法規(5分);定期召開學校行政會議研究部署體育工作(5分)。

查相關資料、訪談

B2.學校體育工作制度和機制健全 (10分)

C3(10分).學校制定明確的體育目標(包括學生體質健康目標、體育技能目標)(5分);建立切實可行的實現體育目標的運行機制,保障措施(5分).

聽匯報、查相關資料

B3.制定體育工作中長期規劃(10分)

C4(10分).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中長期發展規劃,階段目標明確,操作性強,有具體工作措施。

查相關資料

B4.體育年度工作計劃、總結(10分)

C5(10分).依據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并按計劃實施(5分),取得具體工作成效且有年度工作總結(5分)。

查相關資料

A2

體育

條件

(130分)

B5.體育師資隊伍建設(70分)

C6(35分).按教育部教體藝〔2008〕5號文件規定:小學1-2年級每5個班配備一名專職體育教師,義務教育階段3-9年級每6個班配備一名專職體育教師,高中每8個班配備一名專職體育教師(25分);體育教師專業學歷達標(10分)。

聽匯報、查相關資料、訪談

C7(25分).重視體育師資隊伍建設,建立獎懲激勵機制(8分);體育教師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與其他學科教師一視同仁(9分);體育教師組織早操、大課間體育活動各按0.5課時,下午課后一小時體育鍛煉按1課時計算工作量(8分)。

查相關資料、訪談

C8(10分).重視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支持體育教師參加各級體育教研培訓活動和教育部門組織的外出觀摩學習。

聽匯報、查相關資料、訪談

B6.體育場地設施器材配備(40分)

C9(30分).體育場地器材配備達到教育部教體藝〔2008〕5號文件規定的要求。

查資料、看現場

C10(10分).建立相應管理制度并有專人負責管理(3分);體育場地、設施及時維護,體育器材(尤其是消耗性器材)及時更新、補充(7分)。

查相關資料、臺賬 、看現場

B7.體育工作經費(20分)

C11(10分).學校年度體育工作經費占學校公用經費的比例不低于10%。

查相關資料 、訪談

C12(10分).每年按當時實際物價水平妥善解決體育教師體育裝備。

A3

體育教學與科研

(110分)

B8.規范體育教學工作(30分)

C13(30分).按照國家規定開足體育課。

查三年教學資料(水平、單元、進度和課時計劃);教研活動計劃、記錄及成果;現場觀看體育課

B9.積極開展體育教研活動,提高體育課質量(50分)

C14(10分).每周一次體育教研活動,有主題、針對性強,活動有詳細記錄。

C15(30分).積極實施新課程改革,按照《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及教學規范上好體育課,提高體育課質量(20分);學生學習積極性高,主動性強,課堂效果好(10分)。

C16(10分).積極開展體育科研,有2個以上校本科研課題(5分);有縣級以上科研課題(5分)。

B10.運動負荷檢測、分析(10分)

C17(10分).體育教研組每學期對所有體育教師體育課進行1次以上運動負荷檢測與分析(5分);運動負荷達到要求(5分)。

查相關資料,現場抽測學生體育技能掌握情況。

B11.教學效果

(20分)

C18(20分).學生體育基本技能掌握達各水平段技能目標。

A4

體育活動、文化建設和示范作用

(130分)

B12.大課間體育活動(30分)

C19(30分).認真貫徹落實《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活動的規定》,每天安排有不低于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活動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內容豐富、定期輪換、組織有序,學生參與積極性高(25分);對身體情況特殊學生的體育鍛煉有組織有安排(5分)。

聽匯報,查看課程安排表、大課間體育活動計劃、課外體育活動計劃和冬季長跑活動計劃及安排,現場觀看活動情況,訪談,查公示牌

B13.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和冬季長跑活動,有社會監督機制(40分)

C20(20分).沒有體育課的當天下午認真組織學生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10分);有計劃有組織,活動內容安排科學合理,學生鍛煉效果好(10分)。

C21(10分).每年堅持開展學生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重視活動的組織動員和宣傳工作(5分);有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5分)。

C22(10分).學校在校門外醒目位置向社會公布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計劃安排和監督電話,自覺接受社會監督(5分);對社會反映的問題及時核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并反饋(5分)。

B14.積極發展學校體育特色項目

(10分)

C23(10分).學校有2—3項體育特色項目或優勢項目,普及與提高相結合(4分);能積極組隊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中小學生運動會及單項體育比賽,并取得較好的成績(3分);每年向高一級學校輸送體育后備人才(3分)。

聽匯報、查相關資料

B15.校內學生體育競賽活動

(20分)

C24(20分).每年召開2次學校運動會,每期開展 2-3次小型體育比賽,學生參與面不低于80%(15分);運動會競賽內容具有易于廣大學生參與的特點,具有較好的健身和教育價值(5分)

聽匯報、查閱運動會規程、成績記錄表

B16.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20分)

C25(20分).重視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注重運動場地周邊美化,在校園內設置體育與健康知識宣傳欄(10分);學校有組織的開展陽光體育先進班級建設,每年評選、表彰陽光體育先進班級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達到優秀級的學生(10分)。

查相關資料、看現場、訪談

B17.示范輻射作用 (10分)

C26(10分)、主動傳播體育管理和教學先進經驗,為當地學校提供教師培訓、教學研究、課程資源等方面的支持,在區域內起到示范輻射作用。

聽匯報、查相關資料

A5

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

(80分)

B18.組織測試數據準確(25分)

C27(25分).每年均認真組織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10分);測試數據準確,評分方法正確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逐年提高(15分)。

查相關資料、抽測、訪談

B19.數據上報情況及分析

(55分)

C28(35分).每年按要求按時將學校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數據上報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網,數據無誤(15);對測試結果進行認真分析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10分);測試結果及時反饋到學生及家長(10分)。

查相關資料、訪談

C29(20分).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優良率達到40% 以上,合格率達到90% 以上。

查相關資料

綜合

評價

總分

評分說明:

一、本《評估細則》有A級指標5項,總分為500分,評估得450分以上為合格。

二、A級指標中有任何一項扣分超過20%的為不合格。

三、組織與管理:依據實際評價評分。

四、A2學校體育條件:

1.未按規定配齊專職體育教師的每缺額1名扣10分;

2.生均體育活動面積不足4㎡的扣5分,未按規定配齊體育器材或使用率不高的扣10分;

3.體育工作經費占公用經費比例不足10%的,每低1%扣2分;

4.其余依據實際評價評分。

五、A3體育教學:

未按規定開足體育課的一票否決。

六、A4校園體育活動:

未認真落實《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定》的一票否決。

七、A5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

未組織《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和上報的一票否決。

附件2

四川省陽光體育示范學校申報表

申報學校(蓋章):

班級數

學生人數

教師總數

現有專業專職體育教師數

全年體育工作經費(萬元)

體育場館

配備情況

田徑場(米)

足球場(個)

籃球場(個)

排球場(個)

室內體育場館(m2)

體育活動場地總面積

及生均活動面積(m2)

連續三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和上報情況

體育工作

主要成績

自評得分

市(州)教育

推薦意見

年 月 日

(蓋 章)

附件3

申報四川省陽光體育示范學校名額分配

單位

名額(所)

單位

名額(所)

單位

名額(所)

成都市

27

自貢市

4

攀枝花

3

瀘州市

7

德陽市

7

綿陽市

8

廣元市

3

遂寧市

5

內江市

4

樂山市

4

南充市

7

宜賓市

4

眉山市

4

廣安市

5

達州市

6

雅安市

3

巴中市

3

資陽市

5

阿壩州

3

甘孜州

3

涼山州

4


四川省教育廳辦公室 2013年10月30日印發

推薦訪問: 基層 治理 示范

【四川省基層治理示范小區【4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