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數學四年級上冊2020至2021年集合5篇

| 瀏覽次數:

年級是一個漢語詞語。含義是:學校中依據學生修業年限分學生為若干級謂之年級。如我國現行學制一般規定小學修業年限為六年,學校中就編為六個年級。學生入學第一學年為一年級,第二學年升入二年級,馀類推。同一年級學生人數多者,再分成若干班,中小學一般分五,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數學四年級上冊2020至2021年5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數學四年級上冊2020至2021年5篇

數學四年級上冊2020至2021年篇1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實錄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實錄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實錄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112~11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生活中簡單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初步體會優化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學會選擇合理、快捷的方法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逐步養成合理安排事情與節約時間的良好習慣。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解決沏茶問題

1.對話導入。

這幾天,番茄娃娃很不開心,他遇到難題了。(課件演示:番茄娃娃傷心流淚的畫面)你們愿意幫助他嗎?今天,我們就來幫助番茄娃娃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沏茶。

[設計意圖:創設幫助番茄娃娃解決問題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幫助番茄娃娃的美好心理,使新知的學習成為學生的需要,為學生的思考提供了良好的、積極的情感氛圍。]

2.沏茶問題。

(1)看圖獲取信息。

先讓學生說說平時沏茶要做哪些事,再出示課件,了解番茄娃娃沏茶所要做的六件事。

(2)操作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怎樣安排才能盡快沏好茶呢?

動手操作:先小組交流,然后用學具卡片在紙條上擺一擺、貼一貼,最后算一算沏好茶至少要花幾分鐘。

(3)交流體驗最優方案。

學生展示擺好的紙條,要求把各種方案按所花時間的長短進行分類,請花時間最少的小組介紹想法,再討論為什么這個方案會節省時間。

(4)抽象數學化的提煉。

介紹箭號圖示法(沏茶的流程圖),感受這種表示法的簡潔、明了。

3.小結。(課件演示:番茄娃娃看了沏茶的箭號圖示法,很高興)

[設計意圖:設計說一說、看一看、擺一擺、貼一貼、分一分等一系列情境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在充足的時間與空間里進行思考和交流,以解決問題。通過動手操作和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思考解決沏茶問題的各種方法,體驗沏茶問題的最優方案,感受合理安排的思想方法。]

二、解決煎蛋問題

師:接著解決第二個問題煎蛋。(課件演示:用平底鍋煎,一次能煎兩個蛋;煎兩面,每面煎兩分鐘)

1.自主解決煎蛋的問題。

師:如果要煎一個蛋,至少需要多少時間?

師:如果要煎兩個蛋,怎樣安排?至少需要多少時間?

2.合作解決煎三個蛋的問題。

師:現在番茄娃娃要煎三個完整而獨立的蛋,至少需要幾分鐘?怎樣安排?

(1)12分鐘方案。(生介紹安排方案,略)

(2)8分鐘方案。(生邊說邊上臺用圓片演示,師配合板書,如下)

第一次 ①正 ②正 2分鐘

第二次 ①反 ②反 2分鐘

第三次 ③正 2分鐘

第四次 ③反 2分鐘

共需8分鐘

(3)6分鐘方案。(小組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尋找更節省時間的安排方案)

學生如果有困難時,師引導:一口鍋一次能煎兩個蛋,第三次和第四次只能安排煎一個蛋,如果每次都安排煎兩個蛋,那不就節省時間了嗎?想想怎樣安排,才能讓鍋每次都煎兩個蛋呢?

匯報展示。(生邊說邊演示,師及時記錄過程,如下)

第一次 ①正 ②正 2分鐘

第二次 ①反 ③正 2分鐘

第三次 ②反 ③反 2分鐘

共需6分鐘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預設了三種不同的解決方案,對于第一種方案,只要讓學生介紹就行了;第二種方案,采用師生共同合作的方式展示安排過程;第三種方案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通過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等活動,讓學生多方面、多層次感受這種安排的思想方法。教學時,教師應根據課堂情況靈活調控,既要注重體驗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又要注重最優策略的引導;既要滲透學法指導,又要培養創新精神。]

3.觀察比較,體驗優化思想的應用。

師:現在,要用哪種方案幫助番茄娃娃?為什么?(指6分鐘方案)節省了多少時間?為什么能節省時間?

4.運用最優方案解決煎多個蛋的問題。

(1)探索煎多個蛋的合理安排方案。

師:假如煎4個蛋,又該怎樣安排最節省時間?需要幾分鐘?(課件演示)

師:假如要煎5個、6個、7個蛋,又該怎樣安排?至少需要幾分鐘?(課件演示)

(2)引導觀察,比較分析,發現規律。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比較、分析、運用等多種活動,讓學生理解、體驗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再運用最優方案解決煎多個蛋的問題。這樣設計,使學生從中體會到優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5.聯系生活,總結提升。

(1)我們身邊也有許多通過合理安排來節省時間的事情,你能舉例說說嗎?

(2)今天,我們幫助番茄娃娃解決了沏茶和煎蛋兩個問題,他可高興了!瞧,他來了。(點擊課件:番茄娃娃伴有畫外音:謝謝大家)你想對他說什么?

(3)小結揭題。

“教書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為熟悉的一種稱呼,從最初的門館、私塾到晚清的學堂,“教書先生”那一行當怎么說也算是讓國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種社會職業。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書,最初出現的“先生”一詞也并非有傳授知識那般的含義。《孟子》中的“先生何為出此言也?”;《論語》中的“有酒食,先生饌”;《國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為父兄或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輩。其實《國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長者,有德之稱”的說法。可見“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師”之意,倒是與當今“先生”的稱呼更接近。看來,“先生”之本源含義在于禮貌和尊稱,并非具學問者的專稱。稱“老師”為“先生”的記載,首見于《禮記?曲禮》,有“從于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其中之“先生”意為“年長、資深之傳授知識者”,與教師、老師之意基本一致。這樣合理安排,就可以節省時間。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數學廣角里的知識。(板書:合理安排)最后,番茄娃娃有一句名言送給大家,愿與大家共勉。(點擊課件:培根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約時間)同學們,我們只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認真合理安排,才能提升辦事效率!

一般說來,“教師”概念之形成經歷了十分漫長的歷史。楊士勛(唐初學者,四門博士)《春秋谷梁傳疏》曰:“師者教人以不及,故謂師為師資也”。這兒的“師資”,其實就是先秦而后歷代對教師的別稱之一。《韓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師長教之弗為變”其“師長”當然也指教師。這兒的“師資”和“師長”可稱為“教師”概念的雛形,但仍說不上是名副其實的“教師”,因為“教師”必須要有明確的傳授知識的對象和本身明確的職責。

要練說,得練看。看與說是統一的,看不準就難以說得好。練看,就是訓練幼兒的觀察能力,擴大幼兒的認知范圍,讓幼兒在觀察事物、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的活動中,積累詞匯、理解詞義、發展語言。在運用觀察法組織活動時,我著眼觀察于觀察對象的選擇,著力于觀察過程的指導,著重于幼兒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設計意圖: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個環節,讓學生感受到合理安排時間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不僅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進一步體會了優化思想。]

數學四年級上冊2020至2021年篇2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烙餅問題》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本課所學內容就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

設計理念:

優化問題是人們經常要遇到的問題,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推理、交流等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不同的方法中選擇最優方案,在解決問題中初步體會數學方法的應用價值,初步體會優化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優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中的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化方案的意識。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4、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本課時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標實驗教材(四上)112-113的例1

教學重點:體會優化思想。

教學難點:探究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三張圓紙片。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談話開始,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同學們家里有廚房嗎?你們進過廚房嗎?進去做什么?廚房里有什么數學問題嗎?

二、情境引入,學習新知

那么我們來看看小麗家廚房里的數學問題。(課件出示例1圖)小麗媽媽正在為全家人做自己的拿手絕活——烙餅。(板書課題:烙餅問題)

1、師:“從圖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學生觀察、理解圖中的內容。

(這一環節是通過創設出生活化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烙餅這一事例,調動學

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處于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最佳狀態。)

教師提問:“媽媽烙一張餅最少需要幾分鐘?”

“如果媽媽要烙2張餅最少需要幾分鐘,怎樣烙?”

小結:我們烙兩張餅時,可以先同時烙餅的正面,用了3分鐘;再同時烙餅的反面,用了3分鐘這樣烙兩張餅就需要6分鐘。

師:“爸爸、媽媽和小麗各吃一張餅,一共要烙幾張餅呢?”

“要烙3張餅,鍋里每次最多只能烙2張餅,那3張餅怎樣烙時間最短呢?”

2、學生操作,探究烙3張餅的方法。

讓學生用發的圓片烙一烙,同桌說說用了幾分鐘,是怎樣烙的。(圓片的正、反面上分別寫著正、反兩字來代表餅的正、反面。)教師參與到小組活動中。

(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學生演示烙餅法。

師:誰愿意把你烙餅的方法介紹給大家。(學生上黑板動手烙,邊烙邊說)

讓大家來比較:“這些烙法,哪一種能讓大家盡快地吃上餅?”

得出結論:9分鐘是烙3張餅所用的時間最短的,我們就把(烙3張餅所需時間最短的)這種方法,叫快速烙餅法。(教師板書快速烙餅法)

教師在黑板上演示烙三張餅的方法并小結:先把餅1、餅2同時放進鍋里,先烙餅1、餅2的正面,3分鐘后,取出餅1,放入餅3,再同時烙餅2的反面和餅3 的正面,3分鐘后,餅2烙好了,取出餅2,再放入餅1,再同時烙餅1和餅3的反面,又過了3分鐘,餅1和餅3烙好了,這樣烙3張餅就用了9分鐘。

師:老師是用什么方法烙的?(也是用快速烙餅法)

師:使用這種方法時,你發現了什么?(1、使用快速烙餅法,鍋里面必須同時放2張餅。2、用的時間短。)

讓學生用烙3張餅的快速烙餅法再烙一次,邊烙邊說給你的同桌聽。

(烙3張餅的最佳方法是解決烙餅問題的關鍵。我讓學生演示烙餅過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嘗試,再進行比較,既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4、拓展延伸:

師:(出示表格,邊說邊點擊表格)剛才烙2張餅時可以2張2張烙,所需時間是6分鐘,烙3張餅時可以用烙3張餅的最佳方法,所需時間是9分鐘。想一想,如果烙4張餅,怎樣烙時間最短?

學生發言。班內交流,并比較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好。

教師小結后提問:“如果要是烙5張餅,怎樣才能讓大家盡快地吃上餅?需幾分鐘”

小組活動,通過小組交流,使學生找到最佳方法。

教師小結后提問:“如果要是烙6張餅,怎樣才能讓大家盡快地吃上餅?需幾分鐘”

學生發言。班內交流,并比較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好。

教師小結后提問“如果要是烙7張餅、8張餅……10張餅最少需幾分鐘?”

(通過以上活動,可以使學生找到最優方法,體會優化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在這樣過程逐步形成課件表格.

5、探究規律。

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格、小組討論交流,說一說自己的發現。(根據情況決定是否給學生啟示:1、仔細觀察烙餅的張數和烙餅所需要的時間,你發現了什么?2、仔細觀察烙餅的張數不同烙餅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學生在充分交流探討的基礎上,得出結論:1、如果要烙的餅的張數是雙數,2張2張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餅的張數是單數,可以先2張2張的烙,最后3張用快速烙餅法最節省時間。

得出結論:每多烙一張餅,時間就增加3分鐘,用餅數乘烙一面餅所用的時間,就是所用的最短時間。(餅數×3=所需最少的時間。)

教師:“誰能很快地說出烙11張餅用多長時間?烙15張餅呢?”

(通過拓展性的設問,既對前面所學知識進行了鞏固,也為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時間和空間。)

三、實踐應用

課件出示114頁做一做第1題。

教師:“現在美味餐廳的廚師也遇到了難題,餐廳里來了三位客人,每人點了兩個菜,而餐

廳里只有兩位廚師,假設兩個廚師做每個菜的時間都相等,怎樣安排炒菜的順序才比較合理呢?”

1、引領理解題意。

2、全班交流

四、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2、師:同學們回家后可以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決。


數學四年級上冊2020至2021年篇3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楊麗嬌

1、億以內數的認識

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認識了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億”以及每相鄰兩個單位間的十進關系。掌握了億以內數的數位順序表,能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出億以內的數。總體感覺學生對億以內數的認識,掌握較好,由于億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對大數的認識和學習。在教學后,我覺得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知識遷移,積極調動學生已有知識經驗。

學生在前面所學的100以內數的認識、1000以內數的認識、10000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等知識和經驗,都可以在這節的學習中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激活學生的相關知識基礎促進知識的遷移,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在學會的同時,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數感,結合生活實際創設現實情境。

數學來源與生活,大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為了讓學生感受日常生活與大數的這種聯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了解我國第五次進行人口普查的數據,并且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過的大數,使學生感受大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2、億以內的數的讀法

教學反思: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已經鞏固了億以內的數的讀法,能熟練地讀出億以內的數。經歷了認讀大數的過程,體驗了認讀大數的方法和技巧,通過現實數據的讀數,感受大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億以內數的讀法”這節課是在學生具備了讀萬以內數的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

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出發,在關鍵環節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讀數的方法。如:在學習例2億以內數的讀法。先學習只有萬級的數,引導學生利用舊知識按個數的讀法來讀,后面加讀一個“萬”字,再學習含有兩級的數,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并突出哪些0該讀,哪些0不該讀這一讀數中的難點。最后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讀數規則。但是個別學生仍然不會,還學要課后輔導。

3、直線、射線和角

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發現大部分學生已經認識了直線、射線和角。理解了直線、射線和線段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經歷了直線、射線、角的認識過程,體驗比較的方法。在學生比較三線的區別與聯系時沒有給予充分的討論時間。雖然在三線的區別上學生能較好的說明,但對于聯系很多學生就感到模糊。基本上學生只能知道三種線都是直的,沒有學生能夠說出線段,射線都是直線的一部分,對于這一點,我預先也估計到,并對如何引導做了兩種預設,后來我采用了從線段---射線---直線的順序進行引導,先畫一條線段,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一條射線,兩端都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直線,從而說明線段和射線都是直線的一部分,但這樣的引導仍然讓學生感到不好接受。課后思考反過來引導效果可能會更好,既先畫直線,然后在直線上取一個點,使直線上出現射線,再在直線上取一個點,兩點之間的那一段就是線段。

4、角的度量

教學反思: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多數學生認識了量角器、角的常用單位“度”和度的符號“°”。掌握了量角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經歷了量角的過程體驗合作學習的方法。但是量角的方法還是一個難點,有些學生還是沒有學會,量角時不夠熟練,以后還需多講多練。從學生的作業反饋情況來看,本課的教學目標基本上得到了落實,但還是有一少部分學生沒有能夠掌握正確使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的方法和技能。經過反思,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準備不充分,本課需要學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數,課前布置學生購買量角器時,沒有強調量角器的質量、規格等要求,課后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規范,這些不規范的量角器對學生測量角的度數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二是考慮不周全,對于少部分學生而言,量角的過程仍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要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同時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卻非易事,內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難。如果步驟改為先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再通過平移使頂點和中心重合,這樣操作過程可能會簡單些,學生也更容易掌握。

5、口算乘法

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位數乘二、三位數進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經歷了口算過程,體驗了觀察、推理的思維方法和計算方法的多樣性。但是在計算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粗心導致出錯。教學口算方法中,我讓學生用自己的知識經驗獨立口算,在交流反饋中,引出學生不同的口算方法,意在通過學生對比不同算法的特點,讓他們選擇合適的算法來運用。轟轟烈烈地課堂,使我非常滿意。但是,本節課也存在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問題,如課前的導入時間太長了,從而導致本節課上的很緊促,小組討論也沒有達到小組討論的效果,本應該有學生總結的口算方法,我自己給說出來了,這樣就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原則。

6、垂直與平行的概念

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理解了垂直與平行這兩種直線的位置關系,認識了平行線和垂線的概念。經歷了對垂直與平行的認識過程,體驗了觀察、比較的學習方法。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意識,激發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發展空間觀念。但是在做題中應用的不太熟練,以后還需多練。

7、口算除法

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意讓學生主動探索口算方法,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過程,獲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說算理的過程中,圖式結合,讓學生更清晰思考的過程。算法的選擇上尊重學生的想法,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技巧,能正確地進行口算和估算,培養了計算能力,經歷了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和估算過程,體驗了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在本節課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的特別開心。

8、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反思:本節課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分析,掌握本節課重點,對信息的處理。在制作復式條形統計圖時,提出一個問題:“如何在一個統計圖里描述上面你們所說的這信信息?”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尋找繪制方法。整個過程使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突出體現了課程標準所提出地“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的新理念。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復式條形統計圖,了解了它的意義和作用,學會了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經歷了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過程和分析統計圖中數據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9、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反思:本節課根據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設置問題情境,打破原有知識結構,促使學生重新思考,自主構建新的知識結構,從而達到新的平衡。本課以主題情境為主線,有意識的根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經歷統計的全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的現實意義。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多數學生都理解并掌握了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另一種繪制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學會從統計圖種獲取信息,了解了統計圖的作用,經歷了橫式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過程,在以后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應該重點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10、烙餅問題、沏茶問題

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能通過簡單的實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還能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培養使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在本節課中,讓我更進一步的理解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好的從生活中的情景出發,讓學生更好的接受知識,也進一步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數學四年級上冊2020至2021年篇4

數學四年級上冊口算題道


小學四年級上冊口算題(200道)

14×6=

240÷15=

64÷16=

840÷21=

540÷60=

380÷19=

39÷3=

180×50=

150×4=

520÷26=

24×2=

800÷50=

88÷8=

420÷21=

32×3=

1900÷20=

720÷80=

80÷16=

48÷16=

200×160=

200×40=

200÷25=

12×8=

870÷30=

90÷6=

500÷25=

27×3=

300×33=

210×30=

400÷25=

56÷14=

3×140=

300×20=

1000÷25=

24÷8=

700÷14=

250÷50=

225÷25=

14×2=

600÷12=

19×50=

750÷25=

83-45=

9600÷80=

270÷90=

140÷20=

560÷8=

140×300=

96÷3=

360÷18=

96÷24=

8800÷40=

18×5=

630÷70=

40+26=

960÷800=

390÷30=

95÷19=

40×30=

750-290=

30×21=

270÷90=

37+26=

5×490=

400-260=

360÷12=

76-39=

760×20=

270÷30=

16×5=

65+59=

7500÷500=

140÷20=

90÷3=

30×23=

370×200=

10×56=

540+90=

12×8=

650÷13=

60×50=

300×50=

27+32=

8600-4200=

420÷60=

52×20=

48+27=

240×4=

540+80=

10×700=

450×20=

640÷80=

480÷8=

41×70=

73+15=

15×10=

130×6=

378÷6=

120×600=

12×11=

630×0=

480-130=

20×360=

160×30=

900÷6=

25×40=

680×400=

220×40=

2400÷60=

900×60=

280+270=

104×5=

4500÷90=

860+240=

4×2500=

4500÷50=

140×70=

16×5=

600÷40=

120×2=

125×80=

90÷3=

5×128=

90÷30=

17×4=

540+90=

310-70=

270÷30=

25×4=

300×50=

400×14=

270×30=

450+47=

52×20=

470+180=

84÷21=

130×7=

10×700=

100÷25=

76÷9=

16×20=

480-130=

160×600=

66÷7=

600×40=

25×40=

20×420=

100-54=

42×5=

900×60=

290×300=

123+15=

320÷8=

860+240=

810÷30=

3600÷400=

140×5=

41×70=

7600÷20=

4000÷50=

12×40=

378÷6=

7600÷40=

530-70=

60×80=

6400÷8=

680+270=

420-90=

14×70=

15×50=

980÷14=

9600÷30=

85÷17=

23×3=

4200÷30=

7×700=

950÷19=

12×2=

6×130=

203+98=

144÷12=

480÷8=

130×50=

1800÷300=

63÷21=

16×5=

200×48=

240+570=

780÷13=

27×3=

930-660=

4800÷400=

630÷21=

90÷15=

530+280=

6×800=

75÷15=

48÷4=

920÷40=

5400÷9=

數學四年級上冊2020至2021年篇5

全優卷 2020年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 易錯題

一、填空。

1.在括號里填合適的數。

7升=( )毫升 10000毫升=( )升 ( )毫升=17升

20升=( )毫升 1周角=( )直角 144小時=( )日

2.在( )里填“>”“<”或“=”。

204÷23( )204÷32 594÷54( )495÷54 8700÷60( )87÷6

746-(64+36)( )746-64+36 480÷30( )480÷5÷6

3. 103-88=15,15×3=45和810÷45 =18合并成一道綜合算式是( )。

4.口袋里有9個黃色小球,4個紅色小球,小球除顏色外完全相同,從中任意摸出1個小球,摸到( )色小球的可能性大。如果要使摸到兩種顏色小球的可能性相等,需要再往袋里放入( )個( )色小球,如果要使摸到紅色小球的可能性大,至少要從袋里拿出( )個( )色小球。

5.一批布料有1920分米,制作一條連衣裙需要5米,最多可以做( )條連衣裙。

6.如果A÷B=6……24,那么(A÷4)÷(B÷4)=( )……( )。

7.張華家有3口人,居住面積是96平方米,王強家有5口人,居住面積是180平方米,( )家的人均居住面積較大,大( )平方米。

8.糧店上午運進225袋大米,下午運進大米的袋數比上午的2倍少60袋。這一天共運進( )袋大米。

9.兩人擲骰子,每人擲一次,計算兩人的點數之和,點數之和是單數算小美贏,點數之和是雙數算小芳贏,但兩人的點數相同需重新拋擲。這個游戲( )(填“公平”或“不公平”)。理由是( )。

二、選擇。

1.冬天吃火鍋最暖和,一火鍋的底料湯汁大約是( )。

A.1升 B.5升 C.15升 D.100升

2.下面的算式中,最后一步算除法的算式是( )。

A. 270-75×4÷2 B.(270-75)×(4÷2)

C. 270-75×(4÷2) D.(270-75×4)÷2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三位數除以兩位數,商是兩位數

B.被除數和除數的末尾同時劃去相同個數的0,商不變

C.1毫升水大約有6滴。

D.四(3)班有49名同學,全班按“1、2、3、1、2、3……”報數,最后一名同學報的數是“2”

4.下列算式中,與算式360÷3÷24的得數不同的是( )。

A.360÷(3×24) B.360÷3×24 C.360÷24÷3 D.360÷72

5.6個羽毛球裝1筒,3筒羽毛球裝1盒。720個羽毛球能裝多少盒?下列算式中,不僅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而且有意義的有( )個。

①720÷18 ②720÷3÷6 ③720÷6÷3 ④720÷(6×3) ⑤720÷6

A.2 B.3 C.4 D.5

6.一個整數去掉個位上的0后,比原來少了333,這個整數是( )。

A.370 B.37 C.33 D.363

7.在算式12÷4=3中,如果被除數加上24,要使商不變,那么除數應該( )。

A.除以2 B.乘2 C.加上24 D.加上8

8.小軍和小芳輪流擲小正方體,約定綠面朝上,算小軍贏1分,藍面朝上,算小芳贏1分,擲到其他顏色均不得分。擲下面( )的正方體是最公平的。

A.1紅1黃1綠3藍 B.4紅1綠1黃

C.1紅2藍2黃1綠 D.2紅1藍1綠2黃

9.有甲、乙兩個書架,甲書架有120本書,乙書架有72本書,每次從甲書架上拿出3本書放到乙書架,拿( )次后甲、乙兩個書架的書同樣多。

A.16 B.12 C.8 D.6

10.用5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一個立體圖形,從上面看到的是,共有( )種不同的擺法。

A.6 B.9 C.12 D.18

三、操作。

1.用畫垂線的方法把下圖畫成一個長方形,并標出點A到對邊的距離。

2.

(1)從前面、右面和上面觀察這個立體圖形,并畫出看到的圖形。

(2)這個立體圖形一共由( )個小正方體組成。至少再添加( )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使這個立體圖形變成一個大正方體。(不移動原有小正方體的位置)

3.按要求作圖。

(1)口子村準備新挖一條灌溉渠,請你為村民設計一條最經濟的引水路線。

(2)口子村和陳家村隔河相望,為了方便村民來往,加強交流,兩村決定共同籌措資金在小河上修一座便民橋。你認為便民橋應該修在哪里?在圖上畫一畫并說明理由。

四、解決實際問題。

1.王爺爺家住在老式居民樓里,四(1)班的假日小隊隊員利用周末的時間去看望王爺爺。每上一層樓需要爬12級臺階。王爺爺家住在幾層?

2.4只燕子一個星期吃952只害蟲,平均每只燕子一個星期吃多少只害蟲?4只燕子平均每天吃多少只害蟲?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多少只害蟲?

3.一瓶止咳糖漿的規格及用法用量如下。

【規格】每瓶30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

7歲以上:每次15~30毫升

3~7歲兒童:每次5~10毫升

這瓶止咳糖漿夠陳爺爺服用一周嗎?

4.一間臥室,用邊長為4分米的方磚鋪地,一共需要50塊。如果改用邊長為5分米的方磚鋪地,那么會比原來少用多少塊方磚?

5.甲、乙兩大超市年中大促。甲超市規定:滿100元減10元,滿200元減20元……以此類推。乙超市規定:購物滿300元可以抽獎1次(抽獎箱如下圖),每次摸1個球,摸到紅球優惠30元,摸到白球優惠50元。媽媽計劃消費320元(購買的商品甲、乙兩大超市均有售),你認為媽媽應該選擇在哪個超市消費?請說明理由。

答案

一、1. 7000 10 17000 20000 4 6

2.> > > < = 3. 810÷[(103-88)×3]=18

4.黃 5 紅 6 黃 5. 38 6.6 6 7.王強 4 8. 615

9.不公平 點數之和是單數有18種情況,點數之和是雙數有12種情況,所以小美贏的可能性大,這個游戲不公平

二、1. B 2. D 3. B 4. B 5. A 6. A 7. D 8. D 9. C 10. A

三、1.

2.(1) (2)8 19

3.(1)(2)

理由: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四、1. 84÷12 +1=8(層)

答:王爺爺家住在8層。

2. 952÷4=238(只) 952÷7=136(只) 952÷4÷7=34(只)

答:平均每只燕子一個星期吃238只害蟲。4只燕子平均每天吃136只害蟲。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34只害蟲。

3.3×7=21(次) 21×15=315(毫升)

315>300

答:這瓶止咳糖漿不夠陳爺爺服用一周。

4.4×4 =16(平方分米)

16×50÷(5×5) =32(塊)

50 - 32 =18(塊)

答:如果改用邊長為5分米的方磚鋪地,那么會比原來少用18塊方磚。

5.甲超市:320 -30=290(元)

乙超市:摸到紅球優惠后是320-30=290(元)

摸到白球優惠后是320-50=270(元)

顯然,在乙超市消費有可能獲得更大的優惠。

答:媽媽應該選擇在乙超市消費。

推薦訪問: 上冊 四年級 集合

【數學四年級上冊2020至2021年集合5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