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會計電算化課程教案范文(精選3篇)

| 瀏覽次數: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會計電算化課程教案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會計電算化課程教案3篇

第1篇: 會計電算化課程教案

江蘇省中等專業學校

《會計電算化》課程標準

一、概述

(一)課程性質

《會計電算化》是中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設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其任務是使學生具備初級會計職稱人員從事會計核算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實際動手能力,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提高綜合素質的基礎,是會計上崗證所必須的考試課程。

(二)課程基本理念

本課程定位為:

一個認知:通過本課程的教學,首先要培養的是學生對于系統初始設置、日常管理、系統維護等方面的能力,重點讓學生具有電算化系統管理員的基本素質與基本技能,掌握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在任意一個通用軟件環境里獨立從事相關專業工作的能力。

兩個基礎:即本課程一方面是會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另一方面是會計上崗職業專業綜合能力的養成課程。

三個基本:即本課程教學內容主體是會計財務軟件操作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能力。

四個目標:本課程應實現認知專業知識;夯實專業基礎;履行崗位技能;具備觀察、理解能力等四個教學目標。

(三)課程設計思路

1、本課程的設計總體要求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技能為主線,以單元(項目)課程為主題,以會計崗位從業資格為主要考核依據,以夯實基礎、適應崗位為目標,盡可能形成模塊化課程體系。

2、本課程以“實現認同職業角色、夯實專業基礎、履行崗位能力、把握初級會計崗位專業技術”等四個基本目標,徹底打破按學科和理論體系設計課程的模式,按照初學者的認知規律,以會計電算化的各個模塊設計學習單元,依據初級會計上崗證的具體要求和各種財務軟件需求來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

3、本課程強調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所以用一半以上的學時讓學生練習所學知識點,課時安排為一堂理論課一堂練習。

二、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學會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的基本原理、電算化會計軟件的初始化設置、總賬系統、報表系統以及核算子系統的操作方法;能熟練操作該課程所供財會軟件的運用方法,達到江蘇省會計人員會計電算化上崗考核要求(初級)。教學中注意滲透思想教育,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和職業道德觀念。

(二)具體目標

1.素質培養目標

(1)初步具有會計信息化的觀念和思維方式。

(2)遵守財會法規和職業道德,具有會計內部控制意識。

(3)具有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具有一定的協調工作的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

2.知識教學目標

(1)認知會計電算化崗位產生的背景、特點和具體要求,產生對會計電算化的興趣;

(2)能掌握會計電算化中各個模塊的具體要求,鞏固之前所學習的各門會計學科相關知識;

(3)能通過會計上崗證中會計電算化的考試,并能熟練運用一種電算化的財務軟件。

3.能力培養目標

(1)能正確判斷經濟業務性質和內容,能準確按照會計的專門方法將各項經濟業務錄入財務軟件處理;

(2)能根據錄入憑證登記賬簿,并能正確編制財務報表;

(3)能跟上時代發展要求,具備電子作賬的各項能力,并能勝任中小企業會計電算化崗位。

三、內容標準???

模塊一:?系統初始化

(一)?項目任務

能夠利用會計軟件的系統管理與初始設置功能建立電算化應用

環境。具體能力要求為:

(1)能利用系統管理功能設置賬套、建立操作員并為操作員授權。

(2)能在管理門戶或系統維護界面錄入、設置系統環境參數與運行要素。

(3)能在賬務處理或總賬模塊中建立會計科目表,錄入初始數據。

(二)學習目標:

了解系統初始化的內容與程序,理解新建賬套、操作員管理與授權的原理與方法,掌握系統環境參數設置與系統運行要素設置的方法,會錄入期初數據與理解試算平衡的原理、程序與技巧。

(三)學習任務:

??模塊二:賬務處理系統

(一)項目任務

能利用軟件相應模塊功能完成對基本會計業務的日常處理。具體能力要求為:

(1)能在賬務處理模塊完成對記賬憑證的錄入與修改操作。

(2)能對已錄入的記賬憑證進行查詢、修改、出納簽字、審核、過賬等操作。

(3)能根據會計規范查詢憑證錯誤,并利用錯賬更正方法更正憑證錯誤。

(4)能正確設置與輸出各類會計賬簿。

(二)學習目標:

了解通用會計軟件處理會計業務的程序與方法,熟悉會計業務的軟件處理與手工處理在思路、程序、方法上的區別,了解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的一般原理,掌握憑證處理與賬簿輸出中各項參數的意義與設置方法。

(三)學習任務:

??模塊三:輔助核算功能與管理

(一)項目任務

能夠利用軟件輔助核算功能正確處理設置輔助屬性參數,完成對輔助項目管理業務的操作。具體能力要求為:

(1)能夠在錄入記賬憑證時正確設置或輸入輔助核算參數。

(2)能夠以出納員的身份進行銀行對賬并輸出對賬結果。

(3)能夠對部門核算、個人核算進行設置并能輸出相應的輔助賬簿。

(4)能夠正確設置自動轉賬憑證,并在期末生成和輸出記賬憑證。

(二)學習目標:

了解輔助核算的原理,了解輔助核算業務的軟件處理與手工處理的差異,掌握對部門、個人、往來業務、銀行業務等進行輔助核算的方法與技巧,掌握輔助業務賬簿查詢與分析的方法。

(三)學習任務:

??模塊四:工資管理?

(一)項目任務

能夠利用相應軟件模塊對工資系統及工資數據進行設置、編輯與處理。具體能力要求為:

(1)能夠正確設置工資項目,并正確設置工資項目計算公式。

(2)能夠對本月工資進行錄入、編輯、匯總等操作。

(3)能夠進行工資的扣零、扣稅設置,并處理扣零、扣稅業務。

(4)能正確設置、生成與傳遞工資結轉憑證。

(二)學習目標:

了解軟件對工資數據及工資費用管理的原理與程序,掌握工資項目設置與運算公式設置的規則與方法,掌握工資費用結轉的原理,學會設置與生成工資費用結轉的記賬憑證。

(三)學習任務:

模塊五:固定資產管理?

(一)項目任務

能夠利用相應軟件模塊對固定資產及其折舊進行設置、編輯與處理。具體能力要求為:

(1)能夠正確設置固定資產類別與卡片項目。

(2)能按核算要求設置與錄入固定資產初始卡片。

(3)能夠依照折舊規范設置并處理固定資產折舊,生成與傳遞折舊憑證。

(4)能夠對固定資產變動數據進行相應的操作處理。

(二)學習目標:

明確固定資產卡片及其管理的主要原理,了解在電算化環境里管理和使用固定資產卡片的優勢,掌握固定資產卡片的建立、變動資料錄入、折舊方法的設置和折舊計提以及固定資產自動憑證的生成等過程的處理規則。

(三)學習任務:

模塊六:期末處理?

(一)項目任務

能利用軟件功能對模擬賬套涉及的相應模塊作期末業務處理。具體能力要求為:

(1)能利用已設置的自動轉賬憑證生成并傳遞記賬憑證。

(2)能對核算資料進行期末對賬處理

(3)能按順序完成多個軟件模塊的期末結賬操作。

(二)學習目標:

了解期末業務的特點與處理順序,了解期末對賬與結賬的原理,掌握利用自動轉賬憑證生成傳遞記賬憑證的方法,掌握期末結賬的操作技術。

(三)學習任務:

模塊七:會計報表的設置和管理

(一)項目任務

能夠在會計報表管理模塊完成對常用會計報表的設置、編制與輸出。具體能力要求為:

(1)能夠利用報表管理功能建立資產負債表,設置取數公式與審核公式,輸出當月報表數據。

(2)能夠利用相應功能建立利潤表,設置利潤指標取數公式,生成輸出利潤表。

(二)學習目標:

了解會計報表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用自定義報表功能定義報表結構的方法,掌握取數規則和指標取數公式的編寫方法,掌握會計報表編制輸出的步驟與方法。

(三)學習任務:

模塊八:電算化與會計軟件?

(一)項目任務

能夠對電算化會計軟件的總體結構、軟件模塊、模塊間關系作一般性分析。具體能力要求為:

(1)能講述電算化會計的大致的發展歷程。

(2)能識別會計軟件的總體結構。

(3)能辨別軟件模塊,表述軟件模塊間的數據傳遞關系。

(4)能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分析電算化會計的發展趨勢。

(二)學習目標:

了解電算化會計以及會計軟件的含義、特點及發展歷程,熟悉從會計信息系統以及會計信息化角度對電算化會計的描述方式,明確電算化會計的內容、運作方式與發展趨勢。理解會計軟件的功能模塊及其基本功能,掌握會計軟件各功能模塊之間的相互關系,明確軟件功能模塊的運用順序。

(三)學習任務:

模塊九:電算化的組織與實施

(一)項目任務

能夠根據企業背景資料設計、策劃電算化會計應用模式。具體能力要求為:

(1)能夠對指定企業的會計軟件選擇、模塊選擇等提出初步方案。

(2)能夠設計指定企業的會計崗位,提出操作員及其權限分配方案。

(3)能夠大致策劃指定企業會計電算化工作的實施內容與步驟。

(二)學習目標:

了解電算化會計工作的規劃、電算化會計系統的建立、電算化會計的日常管理的方法與安全管理的措施,學習規劃與設計電算化會計系統的理論與方法。

(三)學習任務:

模塊十:分組分崗綜合應用

(一)項目任務

掌握主要會計業務的崗位配置以及對軟件各模塊的綜合運用的能力。具體能力要求為:

(1)能夠根據模擬單位實際情況設置崗位并配置操作員。

(2)能夠根據所擁有的權限完成記賬憑證、賬簿、期末處理、報表等環節或業務的處理。

(3)能夠查詢或檢驗其他崗位成員所處理的業務。

(二)學習目標:

通過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對模擬單位進行電算化會計工作的策劃,在策劃基礎上確定分工,在分工基礎上進行各自業務處理的過程。掌握對企業單位的會計業務進行電算化處理的技術,重點訓練團隊合作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

(三)學習任務:

四、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1.參考學時和學分

參考學時:68學時(其中實踐課30學時)

學分:4學分

2.教學方法

(1)以上機操作、項目教學和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教學。采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充分運用多媒體、實踐場地等教學手段。講授會計核算軟件基本知識時,?要結合具體財務會計軟件和典型會計業務;講解操作過程方法時,教師要在計算機上進行實際操作演示,?采用高清晰度大屏幕投影或在計算機網絡教室采用廣播方式進行教學。

(2)強化上機實驗環節是真正學好本課程的關鍵。要求學生在上機之前,?首先準備好實驗資料。上機實驗時,?要按規定步驟進行操作,要充分利用有限的上機時間。

(二)考核評價建議

教學評價采取模塊評價、單元評價和目標評價相結合,知識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結合,平時考核和綜合考核相結合。

(三)教材編寫建議

《會計電算化》是中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設置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其任務是使學生具備從事會計核算和會計事務管理工作所必需基本知識和實際動手能力,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提高綜合素質,增強職業道德觀念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以實現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所以主要有以下幾點要求:

1、教材要符合職業技能教育的特點和要求,明確知識教學體系和能力教學訓練體系。要重點突出、降低起點、重構基礎、反映前沿。

2、盡量形成綜合化或模塊化教學內容結構,要有層次性。

3、從實際需要為切入點,以認知和能力訓練為核心,構建知識體系和能力訓練體系為主線,以體現時代性、立體性和動態性為要求、達到以學生為主體、有創新、有特色的編寫目的。

(四)實驗實訓設備配置建議

(五)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教學案例庫、學習案例庫、考核案例庫)

1、開發用友、金蝶或其他財務會計軟件的各個基本模塊中的案例;

2、開發綜合實訓材料;

3、與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考試科目《初級會計電算化》融和的復習資料。

(六)其他

1、該課程按照定位要求,采取模塊化教學內容體系。

2、本課程所列的總學時、模塊課時為建議課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作適當的增減。建議課時包括課堂教學課時和實訓課時,不包括考核課時。?

3、如果將本課程的考核與會計從業資格考核相結合,可根據從業資格考核綱要調整補充計算機理論知識的教學內容。????

第2篇: 會計電算化課程教案

廈門大學網絡教育2011-2012學年第二學期

《電算化會計》復習題

一、填空題

1. 成本計算文件中的單位產品成本的數據傳遞到 ,作為產成品入庫成本確定的依據。

2. 存貨編碼一般也采用 方式進行設計。

3. 采購與應付子系統業務流程主要包括 、采購入庫、采購入賬、 四個環節。

4. 計算機環境下,成本核算的一般過程可以細分為四個步驟,分別是:對直接費用進行歸集、 、 和成本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

5. 固定資產子系統除了與賬務處理子系統,還和 之間存在著數據傳遞關系。

6. 記賬憑證的審核應該由具有 權限的操作人員進行,審核人和錄入人員不能是同一個人。

7. 系統分析是信息系統開發第一階段的任務。系統分析又分為 和 兩個階段。

8. 目前成本系統的成本計算有兩種模式:“ ”和“ ”。

9. 采購入庫單可以直接錄入,也可以由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產生。

10. 企業可以增加新的工資項目,并設置該工資項目的 、長度、小數位數和 。

11. 賬務處理系統在建賬時,需要設置一名 ,該人員擁有最高的操作權限,可通過權限設置模塊為接觸賬務處理系統的每一位操作人員分配 。

12. 客戶編碼的編碼原則是 。

13. 會計信息系統的物理結構可以分為 和 兩類。

14. 系統的采購結算一般會提供 和 兩種功能來確認采購成本。

15. 職工薪酬日常業務處理包括計件工資統計、工資數據變動、 、扣繳個人所得稅處理、銀行代發處理和 。

16.采購與應付子系統的初始化設置內容包括: 設置、部門檔案設置、職員檔案設置、 設置、付款條件設置、稅率設置以及年初建賬等。

二、判斷題

注:判斷下列各題正誤,正者在括號內打“√”,誤者在括號內打“×”。

1.企業應用銷售與應收子系統之前,應整理所有客戶的詳細資料,制定客戶的編碼方案。( )

2. 在系統分析時,適用的主要方法是結構化分析方法,使用的主要工具是數據流圖和數據詞典。( )

3. 在實際開發一個會計信息系統時,CASE方法可以單獨使用。( )

4.應收賬款處理流程通常包含了按一定條件計提壞賬準備的功能。( )

5.會計報表的組合單元中填寫的數據是報表中具有完整意義的最小信息單位。( )

6.會計報表處理系統中,如果報表審核沒有通過,首先應檢查審核公式是否正確。( )

7. 設置會計科目時,應從一級科目開始逐級設置下級的分類和明細科目。( )

8. 賬務處理子系統中不用賬證、賬賬核對。( )

9. 上月未結賬,則本月不能記賬,但可以填制憑證。( )

10.凡是審核過的入庫單將不能再修改,只能查詢。( )

11.在發生銷售退貨時,用戶可以直接輸入退貨單,而無需調出原銷售發票。( )

12.報表格式定義就是在計算機中設計一張 “空白表格”。( )

13. 運行和維護階段工作完全由購買軟件企業的財務人員承擔。( )

14.會計報表中的數據都可直接用會計科目的余額或發生額填列。( )

15.如果與存貨子系統集成運行,那么應由倉庫管理員審核確認入庫單,否則可以由采購人員審核。( )

16. 會計信息系統中,對會計科目進行編碼的目的在于便于記憶。( )

17.應收賬款核算系統的壞賬處理業務包括壞賬準備計提、壞賬發生處理和壞賬收回處理。( )

18.計算機環境下的成本核算方法與手工方式下的成本核算方法相同。( )

19. 無論是作廢憑證或已標錯的憑證,還是手工憑證或機制憑證都要經過審核程序。( )

20.在計算機賬務處理子系統中沒有必要進行總賬、明細分類賬和日記賬的對賬。( )

21.銷售出庫單可以由銷售與應收子系統生成,也可以由存貨子系統生成。( )

22.如果存貨子系統和成本子系統集成使用,產成品或半成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可以直接通過產成品成本分配表功能從成本子系統取價。( )

23.報表的平衡公式中,每個公式一行,各公式之間必須用“,”隔開。( )

24.銷售與應收子系統在與賬務處理子系統集成運行時,生成的記賬憑證需要人為干預。( )

25.企業應用銷售與應收子系統之前,應整理所有客戶的詳細資料,制定客戶的編碼方案。( )

26.應收賬款核算系統中,每月結賬前應核銷全部收款單據。( )

27.在固定資產子系統中,企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置折舊匯總分配周期。( )

28.在會計報表子系統中,計算各個數據單元格的數值時,系統允許人工手動進行直接修改。( )

29.為了保證數據的安全,銷售子系統每次結賬后用戶都必須對數據進行備份。( )

30. 生命周期法是開發信息系統最好的方法,因此,開發計算機信息系統只能采用生命周期法。( )

31. 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中,計算機自動處理會計數據,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也就不需要了。( )

32. 系統設計就是對會計信息系統進行詳細設計。( )

33.為了管理的需要,計量單位即使在設定并被使用后,仍然允許修改和刪除。( )

34.系統中來自成本核算子系統的計件工資標準不能修改或是刪除,但可以不啟用。( )

35.每月職工薪酬數據處理完畢后均可進行月末結轉,因此所有職工薪酬項目在每月職工薪酬處理時都要將該數據清為0。( )

36.固定資產核算系統中,新錄入系統的固定資產在錄入當月都不提折舊。( )

37. 為了保證賬證相符、賬賬相符,應經常進行對賬,至少一個月一次,一般可在月末結賬前進行。( )

38.職工薪酬數據匯總之前,必須先進行月末結轉。( )

39. 輔助核算必須設置到末級科目上才有效,否則系統不予確認。一個科目只能設置一種輔助核算。( )

40.會計報表函數中的參數除了字符型要加引號外,其他的參數均不加引號。( )

41.固定資產原始卡片中資產開始使用日期的月份小于其錄入系統的月份。( )

42.會計報表的表頭包括標題、報表編制單位、日期、計量單位和報表編號等內容。( )

43.編制報表時,不能包含未記賬憑證。( )

三、簡答題

4. 什么是數據流圖?其中有哪些常用的符號?

2. 簡述賬務處理系統針對不同的錯誤憑證提供的修改方法。

3. 簡述固定資產子系統中不允許結賬的兩種情況。

4. 會計信息系統的目標和特點是什么?

5. 簡述報表處理時通過公式定義取數來源的各種情況。

6. 什么是編碼設計?編碼設計必須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五、業務題

1、某公司職工薪酬子系統的數據處理過程如下:

(1)生產部門、車間科室、人事部門和綜合行政部門輸入有關資料,進行應付職工薪酬、代扣款項、代扣個人所得稅和實發職工薪酬的結算,編制職工薪酬結算單,并作為員工結算工資的依據。

(2)財會部門匯總工資結算單數據,編制工資匯總表,進行應付職工薪酬的分攤,工資匯總表作為職工薪酬現金發放或銀行發放的依據,工資分攤的結果傳送到成本核算子系統,更新成本記錄。

 ?。?)工資發放部門根據應付職工薪酬處理的結果發放工資,可以采用現金發放的方式,也可以委托銀行代理發放。

(4)負責賬務處理的職員根據工資分攤、工資發放的資料,定期過入總分類賬戶。

要求:根據上述交易處理步驟,繪制該系統的業務流程圖。

2、某公司總賬子系統的數據處理過程如下:

(1)由錄入員通過鍵盤輸入憑證,或通過自動轉賬功能生成機制憑證,輸入的憑證經審核無誤后,記入記賬憑證文件;

(2)根據記賬憑證文件更新科目余額文件,以便隨機查詢任意會計科目的當前借方、貸方發生額及期末余額;

(3)根據科目余額文件和記賬憑證文件輸出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以及其他各種明細賬;

(4)根據記賬憑證文件和對賬單文件對銀行業務進行對賬;

(5)根據科目余額文件輸出總賬;

(6)根據科目余額文件和記賬憑證文件生成會計報表;

要求:根據公司數據處理過程繪制相應的數據處理流程圖。

3、某工業企業采購與應付子系統的業務流程如下:

  (1)在初始化設置中,用戶輸入主要供應商的資料,并完成人員、部門、結算方式、付款條件和稅率的基本設置。系統將這些數據保留在基礎信息文件中,以備隨時調用。

(2)請購者將編制購買存貨的請購單,通過錄入模塊輸入計算機。采購部門由專職人員通過審核模塊審核請購單后,形成采購訂單,同時選擇供應商簽訂合同,存于采購訂單文件并保留在計算機中。

  (3)采購合同執行過程中,將收到供應商的發票、物資入庫單、付款申請單等輸入到計算機中,相應形成了入庫單文件、采購發票文件、付款單文件和應付賬款文件。

  (4)系統對采購訂單、入庫單文件、采購發票文件、付款單文件等進行比較與統計分析后,輸出采購訂單,執行統計表和采購明細表。

 ?。?)采購發票和入庫單文件中的數據傳遞到存貨子系統,作為存貨入庫的依據。

 ?。?)系統自動將采購發票文件、入庫單文件和付款單文件中數據加工成機制憑證存在記賬憑證文件,并通過自動轉賬模塊傳遞到賬務處理子系統。

(7)根據用戶的需要,系統通過基礎信息文件、入庫單文件、付款單文件、采購發票文件進行比較分析,輸出各種統計表。

要求:根據上述業務流程的描述畫出該子系統的數據流程圖。

第3篇: 會計電算化課程教案

江蘇省中等專業學校

《會計電算化》課程標準

一、概述

(一)課程性質

《會計電算化》是中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設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其任務是使學生具備初級會計職稱人員從事會計核算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實際動手能力,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提高綜合素質的基礎,是會計上崗證所必須的考試課程。

(二)課程基本理念

本課程定位為:

一個認知:通過本課程的教學,首先要培養的是學生對于系統初始設置、日常管理、系統維護等方面的能力,重點讓學生具有電算化系統管理員的基本素質與基本技能,掌握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在任意一個通用軟件環境里獨立從事相關專業工作的能力。

兩個基礎:即本課程一方面是會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另一方面是會計上崗職業專業綜合能力的養成課程。

三個基本:即本課程教學內容主體是會計財務軟件操作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能力。

四個目標:本課程應實現認知專業知識;夯實專業基礎;履行崗位技能;具備觀察、理解能力等四個教學目標。

(三)課程設計思路

1、本課程的設計總體要求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技能為主線,以單元(項目)課程為主題,以會計崗位從業資格為主要考核依據,以夯實基礎、適應崗位為目標,盡可能形成模塊化課程體系。

2、本課程以“實現認同職業角色、夯實專業基礎、履行崗位能力、把握初級會計崗位專業技術”等四個基本目標,徹底打破按學科和理論體系設計課程的模式,按照初學者的認知規律,以會計電算化的各個模塊設計學習單元,依據初級會計上崗證的具體要求和各種財務軟件需求來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

3、本課程強調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所以用一半以上的學時讓學生練習所學知識點,課時安排為一堂理論課一堂練習。

二、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學會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的基本原理、電算化會計軟件的初始化設置、總賬系統、報表系統以及核算子系統的操作方法;能熟練操作該課程所供財會軟件的運用方法,達到江蘇省會計人員會計電算化上崗考核要求(初級)。教學中注意滲透思想教育,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和職業道德觀念。

(二)具體目標

1.素質培養目標

(1)初步具有會計信息化的觀念和思維方式。

(2)遵守財會法規和職業道德,具有會計內部控制意識。

(3)具有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具有一定的協調工作的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

2.知識教學目標

(1)認知會計電算化崗位產生的背景、特點和具體要求,產生對會計電算化的興趣;

(2)能掌握會計電算化中各個模塊的具體要求,鞏固之前所學習的各門會計學科相關知識;

(3)能通過會計上崗證中會計電算化的考試,并能熟練運用一種電算化的財務軟件。

3.能力培養目標

(1)能正確判斷經濟業務性質和內容,能準確按照會計的專門方法將各項經濟業務錄入財務軟件處理;

(2)能根據錄入憑證登記賬簿,并能正確編制財務報表;

(3)能跟上時代發展要求,具備電子作賬的各項能力,并能勝任中小企業會計電算化崗位。

三、內容標準???

模塊一:?系統初始化

(一)?項目任務

能夠利用會計軟件的系統管理與初始設置功能建立電算化應用

環境。具體能力要求為:

(1)能利用系統管理功能設置賬套、建立操作員并為操作員授權。

(2)能在管理門戶或系統維護界面錄入、設置系統環境參數與運行要素。

(3)能在賬務處理或總賬模塊中建立會計科目表,錄入初始數據。

(二)學習目標:

了解系統初始化的內容與程序,理解新建賬套、操作員管理與授權的原理與方法,掌握系統環境參數設置與系統運行要素設置的方法,會錄入期初數據與理解試算平衡的原理、程序與技巧。

(三)學習任務:

參考學時

6

學習目標

??了解會計電算化的發展過程,賬套的設置、參數的設置,對操作員授權。

重點是賬套啟用的原理與操作方法,對會計軟件的初始環境參數和運行參數在整個系統工作過程中所起作用的理解。

相關知識

基本知識:

(1)賬套的設置與數據備份。

(2)用戶(操作員)管理。

(3)系統環境參數設置與確認。

(4)系統運行要素設置。

(5)會計科目表的建立。

(6)系統模塊啟用。

(7)賬務處理(總賬)賬套期初數據錄入

擴展知識:

???管理門戶或系統維護界面錄入、設置系統環境參數與運行要素

能力訓練

運用多媒體課件對初始設置的整個過程作系統描述和全程演示,也可在教師控制下進行師生交互式的操作實踐。根據學生操作情況隨時作針對性的講解和分析。

考核建議

?對賬套設置和啟用的測試、對期初數據錄入的檢查

??模塊二:賬務處理系統

(一)項目任務

能利用軟件相應模塊功能完成對基本會計業務的日常處理。具體能力要求為:

(1)能在賬務處理模塊完成對記賬憑證的錄入與修改操作。

(2)能對已錄入的記賬憑證進行查詢、修改、出納簽字、審核、過賬等操作。

(3)能根據會計規范查詢憑證錯誤,并利用錯賬更正方法更正憑證錯誤。

(4)能正確設置與輸出各類會計賬簿。

(二)學習目標:

了解通用會計軟件處理會計業務的程序與方法,熟悉會計業務的軟件處理與手工處理在思路、程序、方法上的區別,了解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的一般原理,掌握憑證處理與賬簿輸出中各項參數的意義與設置方法。

(三)學習任務:

參考學時

20

學習目標

??一是會計軟件中憑證賬簿處理的一般規范,數據處理的基本原理等內容;二是在記賬憑證錄入、查詢、審核、過賬以及賬簿查詢等環節的軟件處理方法與手工處理方法的區別。

相關知識

基本知識:

(1)基本會計業務記賬憑證錄入。

(2)記賬憑證的查詢、出納簽字、審核與過賬。

(3)記賬憑證修改與沖銷。

(4)各類會計賬簿查詢輸出

擴展知識:

???會計實務中對于記賬憑證和賬簿的處理

能力訓練

在師生互動中探討手工處理與計算機處理的區別,著重討論兩者對會計憑證處理方法方面的異同;講述中注意引導學生回憶會計學原理中有關賬戶結構、賬務處理程序等原理性內容。

考核建議

?對會計業務記賬憑證錄入和會計賬簿的測試

??模塊三:輔助核算功能與管理

(一)項目任務

能夠利用軟件輔助核算功能正確處理設置輔助屬性參數,完成對輔助項目管理業務的操作。具體能力要求為:

(1)能夠在錄入記賬憑證時正確設置或輸入輔助核算參數。

(2)能夠以出納員的身份進行銀行對賬并輸出對賬結果。

(3)能夠對部門核算、個人核算進行設置并能輸出相應的輔助賬簿。

(4)能夠正確設置自動轉賬憑證,并在期末生成和輸出記賬憑證。

(二)學習目標:

了解輔助核算的原理,了解輔助核算業務的軟件處理與手工處理的差異,掌握對部門、個人、往來業務、銀行業務等進行輔助核算的方法與技巧,掌握輔助業務賬簿查詢與分析的方法。

(三)學習任務:

參考學時

6

學習目標

輔助核算的軟件處理與手工處理差異的分析比較;業務操作中對輔助核算參數的設置與檢驗,銀行對賬與往來銷賬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流程。難點是:對輔助核算原理的理解,以及軟件處理與手工核算方式的比對。

相關知識

基本知識:

(1)往來科目設置、往來對賬與銷賬。

(2)銀行對賬。

(3)部門核算與個人核算。

(4)自動轉賬憑證的設置與生成。

(5)輔助賬簿輸出。

擴展知識:

???會計實務中往來科目設置、往來對賬與銷賬以及銀行對賬

能力訓練

輔助核算內容與前后各模塊知識以及軟件操作技術的聯系比較緊密,一部分設置項以及最終結果輸出可能分布在其他模塊。所以,要注意交待其知識與內容與前后各模塊的聯系,尤其要說明與基本賬務處理模塊的聯系。也可將此模塊與賬務處理系統模塊合并講授,或在操作訓練環節將本模塊內容與賬務處理模塊內容進行合并。

考核建議

?對轉賬憑證生成、輔助賬簿的測試

??模塊四:工資管理?

(一)項目任務

能夠利用相應軟件模塊對工資系統及工資數據進行設置、編輯與處理。具體能力要求為:

(1)能夠正確設置工資項目,并正確設置工資項目計算公式。

(2)能夠對本月工資進行錄入、編輯、匯總等操作。

(3)能夠進行工資的扣零、扣稅設置,并處理扣零、扣稅業務。

(4)能正確設置、生成與傳遞工資結轉憑證。

(二)學習目標:

了解軟件對工資數據及工資費用管理的原理與程序,掌握工資項目設置與運算公式設置的規則與方法,掌握工資費用結轉的原理,學會設置與生成工資費用結轉的記賬憑證。

(三)學習任務:

參考學時

6

學習目標

??工資項目編輯和工資運算公式的設置,是工資管理系統設置中的基本內容,也是重點內容。對工資項目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理解,尤其是諸如代扣個人所得稅項目公式的編輯等內容。

相關知識

基本知識:

(1)工資項目設置與運算公式設置。

(2)工資數據錄入與計算匯總。

(3)工資分攤設置與憑證生成。

(4)工資報表查詢與輸出。

(5)工資模塊結賬與數據備份。

擴展知識:

???成本會計中對于工資的計算

能力訓練

對于工資運算公式的設置這一技術性較強的內容,要結合程序設計語言中標準語句的運用規則來進行講述,可以以代扣個人所得稅為例進行重點講解,要注重對公式編輯中的一些基本技巧的介紹。

考核建議

?對個人工資計算和個人所得稅計算的測試

模塊五:固定資產管理?

(一)項目任務

能夠利用相應軟件模塊對固定資產及其折舊進行設置、編輯與處理。具體能力要求為:

(1)能夠正確設置固定資產類別與卡片項目。

(2)能按核算要求設置與錄入固定資產初始卡片。

(3)能夠依照折舊規范設置并處理固定資產折舊,生成與傳遞折舊憑證。

(4)能夠對固定資產變動數據進行相應的操作處理。

(二)學習目標:

明確固定資產卡片及其管理的主要原理,了解在電算化環境里管理和使用固定資產卡片的優勢,掌握固定資產卡片的建立、變動資料錄入、折舊方法的設置和折舊計提以及固定資產自動憑證的生成等過程的處理規則。

(三)學習任務:

參考學時

6

學習目標

??將對固定資產卡片及其意義的認識,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的選擇與折舊計提,自動憑證的生成等內容作為重點;對固定資產變動資料的理解與操作有一定難度。

相關知識

基本知識:

(1)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工作原理與特點。

(2)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設置與初始卡片錄入。

(3)固定資產變動資料的分析與處理。

(4)固定資產折舊的設置與折舊費用分攤。

(5)固定資產報表輸出。

(6)固定資產核算模塊結賬與數據備份。

擴展知識:

???財務會計中對于固定資產的各項管理

能力訓練

由于在會計原理中未曾實際接觸卡片,學生對固定資產卡片內容可能較生疏。為此要在教學演示時全面展示卡片內容,說明卡片管理方法以及固定資產折舊計提的基本原理,使學生在獨立操作具體業務前對此有一個大概的概念。

考核建議

?對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的各項內容的測試

模塊六:期末處理?

(一)項目任務

能利用軟件功能對模擬賬套涉及的相應模塊作期末業務處理。具體能力要求為:

(1)能利用已設置的自動轉賬憑證生成并傳遞記賬憑證。

(2)能對核算資料進行期末對賬處理

(3)能按順序完成多個軟件模塊的期末結賬操作。

(二)學習目標:

了解期末業務的特點與處理順序,了解期末對賬與結賬的原理,掌握利用自動轉賬憑證生成傳遞記賬憑證的方法,掌握期末結賬的操作技術。

(三)學習任務:

參考學時

2

學習目標

??重點是掌握期末業務處理的操作技術;難點是對期末業務處理順序的理解與把握,防止因順序顛倒而導致賬務處理結果的錯誤。

相關知識

基本知識:

(1)期末結轉憑證的編制。

(2)自動轉憑證的生成與傳遞。

(3)對賬與錯賬更正。

(4)各模塊結賬。

擴展知識:

??基礎會計中對于錯賬的更正

能力訓練

期末處理既涉及賬務處理模塊,又涉及工資、固定資產等專項核算模塊,在處理順序與處理規則上各軟件的規范各不相同。要引導學生理解期末處理在軟件應用程序中所處的環節,學會正確把握處理時機。

考核建議

?對各模塊結賬的測試

模塊七:會計報表的設置和管理

(一)項目任務

能夠在會計報表管理模塊完成對常用會計報表的設置、編制與輸出。具體能力要求為:

(1)能夠利用報表管理功能建立資產負債表,設置取數公式與審核公式,輸出當月報表數據。

(2)能夠利用相應功能建立利潤表,設置利潤指標取數公式,生成輸出利潤表。

(二)學習目標:

了解會計報表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用自定義報表功能定義報表結構的方法,掌握取數規則和指標取數公式的編寫方法,掌握會計報表編制輸出的步驟與方法。

(三)學習任務:

參考學時

8

學習目標

??一是會計報表空表的建立,二是報表取數函數(取數公式)的編寫;在通用會計軟件的運用中,報表的初始處理是最富技術性和革命性的操作,也是電算化實踐中難度最大的操作環節。

相關知識

基本知識:

(1)會計報表系統的工作原理與工作程序。

(2)資產負債表的設置與編制。

(3)利潤表的設置與編制。

擴展知識:??財務會計中對于各種報表的編制

能力訓練

本章是會計軟件運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章,其操作內容集中體現了現代化手段處理經濟業務的優勢。教學中除了講述一些基本原理外,要重點講解所選軟件的報表指標取數公式編寫的規則,并結合常用報表的編制對報表指標數據公式的編輯作適當的練習。

考核建議

?對2張會計報表編制的測試

模塊八:電算化與會計軟件?

(一)項目任務

能夠對電算化會計軟件的總體結構、軟件模塊、模塊間關系作一般性分析。具體能力要求為:

(1)能講述電算化會計的大致的發展歷程。

(2)能識別會計軟件的總體結構。

(3)能辨別軟件模塊,表述軟件模塊間的數據傳遞關系。

(4)能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分析電算化會計的發展趨勢。

(二)學習目標:

了解電算化會計以及會計軟件的含義、特點及發展歷程,熟悉從會計信息系統以及會計信息化角度對電算化會計的描述方式,明確電算化會計的內容、運作方式與發展趨勢。理解會計軟件的功能模塊及其基本功能,掌握會計軟件各功能模塊之間的相互關系,明確軟件功能模塊的運用順序。

(三)學習任務:

參考學時

2

學習目標

??對電算化會計課程與會計和計算機兩學科中各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的把握,以及對會計軟件功能模塊的認識與運用。

相關知識

基本知識:

(1)電算化會計的概念、發展歷程、內容與特點。

(2)會計信息系統與會計信息化的相關概念與內涵。

(3)會計軟件的概念、結構。

(4)會計軟件的模塊及其數據傳遞關系。

(5)電算化會計與會計軟件的發展趨勢。

擴展知識:

??計算機軟件方面知識點

能力訓練

說明本課程知識與技能對會計核算、計算機應用、信息處理技術等課程的依賴性,要求將多學科知識與技術應用到本課程學習以及對本課程的技術訓練中??芍攸c介紹已經使用的或當前流行的軟件及其軟件公司,并說明軟件發展的歷程與趨勢。

考核建議

?對電算化會計的概念、發展歷程、內容與特點的提問

模塊九:電算化的組織與實施

(一)項目任務

能夠根據企業背景資料設計、策劃電算化會計應用模式。具體能力要求為:

(1)能夠對指定企業的會計軟件選擇、模塊選擇等提出初步方案。

(2)能夠設計指定企業的會計崗位,提出操作員及其權限分配方案。

(3)能夠大致策劃指定企業會計電算化工作的實施內容與步驟。

(二)學習目標:

了解電算化會計工作的規劃、電算化會計系統的建立、電算化會計的日常管理的方法與安全管理的措施,學習規劃與設計電算化會計系統的理論與方法。

(三)學習任務:

參考學時

2

學習目標

??重點向學生介紹電算化會計系統的配置,尤其要介紹當今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特點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電算化系統的發展方向,使學生初步形成對電算化會計系統進行管理與維護的意識。

相關知識

基本知識:

(1)電算化會計工作的規劃與組織。

(2)電算化會計系統的建立。

(3)電算化會計的日常管理。

(4)系統維護與病毒防范。

擴展知識:

??計算機軟件方面知識點

能力訓練

教學中要注意從多個角度對電算化會計與手工會計進行對照,使學生在對會計手段和會計思路的再認識中學習掌握電算化會計的基本知識與基本理論,并在潛意識上形成區別于傳統會計思想的電算化會計思維。

考核建議

?對電算化會計系統的建立和電算化會計的日常管理的測試。

模塊十:分組分崗綜合應用

(一)項目任務

掌握主要會計業務的崗位配置以及對軟件各模塊的綜合運用的能力。具體能力要求為:

(1)能夠根據模擬單位實際情況設置崗位并配置操作員。

(2)能夠根據所擁有的權限完成記賬憑證、賬簿、期末處理、報表等環節或業務的處理。

(3)能夠查詢或檢驗其他崗位成員所處理的業務。

(二)學習目標:

通過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對模擬單位進行電算化會計工作的策劃,在策劃基礎上確定分工,在分工基礎上進行各自業務處理的過程。掌握對企業單位的會計業務進行電算化處理的技術,重點訓練團隊合作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

(三)學習任務:

參考學時

10

學習目標

??本模塊屬于對前期所學技能的綜合運用,重點是組織各小組成員以一個企業的會計團隊的方式去工作;由于各組對電算化的組織設計模式可能不同,所以其中難點是對操作過程與操作結果的評價與控制。

相關知識

基本知識:

(1)電算化會計的組織與設計。

(2)崗位設置與操作員分工。

(3)基本業務賬務處理。

(4)憑證后續處理與出納對賬。

(5)會計報表輸出。

擴展知識:

??基礎會計中的相關知識點

能力訓練

訓練過程本身是對之前所學內容與技術的復習與運用,建議采取比較開放的策略,給各組以比較大的發揮自由度,允許各組得出自己特有的結論,哪怕結論中包含部分錯誤。

考核建議

?對基本業務賬務處理、憑證后續處理與出納對賬以及會計報表輸出的測試。

四、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1.參考學時和學分

參考學時:68學時(其中實踐課30學時)

學分:4學分

2.教學方法

(1)以上機操作、項目教學和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教學。采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充分運用多媒體、實踐場地等教學手段。講授會計核算軟件基本知識時,?要結合具體財務會計軟件和典型會計業務;講解操作過程方法時,教師要在計算機上進行實際操作演示,?采用高清晰度大屏幕投影或在計算機網絡教室采用廣播方式進行教學。

(2)強化上機實驗環節是真正學好本課程的關鍵。要求學生在上機之前,?首先準備好實驗資料。上機實驗時,?要按規定步驟進行操作,要充分利用有限的上機時間。

(二)考核評價建議

教學評價采取模塊評價、單元評價和目標評價相結合,知識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結合,平時考核和綜合考核相結合。

(三)教材編寫建議

《會計電算化》是中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設置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其任務是使學生具備從事會計核算和會計事務管理工作所必需基本知識和實際動手能力,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提高綜合素質,增強職業道德觀念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以實現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所以主要有以下幾點要求:

1、教材要符合職業技能教育的特點和要求,明確知識教學體系和能力教學訓練體系。要重點突出、降低起點、重構基礎、反映前沿。

2、盡量形成綜合化或模塊化教學內容結構,要有層次性。

3、從實際需要為切入點,以認知和能力訓練為核心,構建知識體系和能力訓練體系為主線,以體現時代性、立體性和動態性為要求、達到以學生為主體、有創新、有特色的編寫目的。

(四)實驗實訓設備配置建議

設備或軟件名稱

單位

數量

備注

奔騰第四代以上

計算機

50

建網

服務器

1

教學版財務軟件

1~2

常用軟件

(如用友、金蝶等)

數碼投影儀

1

會計電算化工作流程演示圖

1

(五)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教學案例庫、學習案例庫、考核案例庫)

1、開發用友、金蝶或其他財務會計軟件的各個基本模塊中的案例;

2、開發綜合實訓材料;

3、與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考試科目《初級會計電算化》融和的復習資料。

(六)其他

1、該課程按照定位要求,采取模塊化教學內容體系。

2、本課程所列的總學時、模塊課時為建議課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作適當的增減。建議課時包括課堂教學課時和實訓課時,不包括考核課時。?

3、如果將本課程的考核與會計從業資格考核相結合,可根據從業資格考核綱要調整補充計算機理論知識的教學內容。????

推薦訪問: 教案 會計電算化 課程

【會計電算化課程教案范文(精選3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