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機械傷害應急救援預案演練【4篇】

| 瀏覽次數:

救援是指個人或人們,在遭遇災難或其他非常情況(含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突發危險事件等)時,獲得實施解救行動的整個過程;而救援事業是指能夠做長久完善地準備和隨時隨地能夠及時實施解救行動的事務;而救援產業,則是一個以完善的體系、系統或鏈條為平臺、以,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機械傷害應急救援預案演練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機械傷害應急救援預案演練4篇

機械傷害應急救援預案演練篇1

應急救援預案演練總結

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為康順路一期道路工程項目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工作的開展,預防突發事件的發生及事件發生后的快速處理工作,使事故的損失降到最低點,我項目部在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的帶領下于2012年10月17日進行了“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演練”活動。為了鞏固演練工作成果,表揚先進,發揚成績,改進不足,促進工作,進一步提升我項目部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能力,安全小組全面總結了演練工作。

一、演練工作的基本情況和特點

這次演練是我項目部的一次重要活動,規格高、范圍廣。康順路一期道路工程工地全體《預案》相在人員全部參演。從演練的效果來看,這次演練指導有方、準備有序、組織有力、扎實有效,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整個演練工作體現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一)領導重視,組織健全,啟動快速。

公司對這項工作非常重視,為了保障演練工作的需要,公司特批了5000元演練專項經費。同時,為了加強演練組織領導,確保演練工作順利進行,公司成立了以副總經理為組長,安全科長為副組長,項目部《預案》所涉人員為組員的演練籌備工作組,負責演練的策劃、統籌、協調、保障等工作。

(二)體現特色,提前準備,重點推進。

為了增強演練效果,體現工作特色,這次演練著力在“創新、真實、安全”六個字上下功夫。“創新”就是在演練的立意、內容、形式、裝備上有所創新,在組織協調、參與程度、各指揮平臺信息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及應急隊伍快速反應上有所突破;“真實”就是從實際出發,按應急預案的程序實地、實兵、實裝、實操地真實演練;“安全”就是對所有環節認真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危險性,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各類事故發生。

二、演練的實施

模擬觸電事故

10月17日上午10時15分項目部接到觸電事故報告,在施工現場由于1名工人在施工過程中發生觸電事故,幸好在場工人及時關閉電源。指揮員立即啟動安全應急救援組織,由電工關閉電源開關,項目經理撥打“120”急救電話,安排就近的醫院準備救援。10時20分安排3名救援隊員攜帶擔架、急救藥箱、氧氣袋等器材進入演練工地,由工地負責人簡要介紹事故情況,經現場查看,受傷人員輕度昏迷,救援人員把傷員抬在擔架上,將受傷人員平躺放在地上進行人工呼吸,并進行了簡單的傷口處理,上午10時32分,由模擬“120”急救車載傷者離開演練工地,去醫院救治。

三、取得的具體成效

公司演練評估專家一致認為:這次演練具有很強的實戰性和創新性,評估等級為優秀,演練取得圓滿成功,達到預期效果。主要反映在:

(一)體現了以人為本、科學施訓的演練理念這次演練貫徹實施了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級負責的應急處置原則,演練科目多、參演人員齊全,內容豐富,場景逼真,對促進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二)實現了鍛煉隊伍、磨合機制的演練目標這次演練指導思想明確,組織工作嚴密,準備工作充分,程序設置合理,安全保障可靠,過程公開透明。通過演練檢驗了各級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檢查了應急救援各小組應急物質、裝備、技術的準備情況,并鍛煉了隊伍;增強了普通員工的憂患意識,普及了防災減災知識和自救互救技能,提高了各級指揮人員處置重大事故的能力,圓滿完成了預定的各項任務。

機械傷害應急救援預案演練篇2

梧州市207國道東繞城過境公路項目

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編制人:

審核人:

批準人:

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梧州市207國道工程項目經理部

二〇一六年一月二十日


1.編制目的 1

2. 組織機構 1

3. 職責 2

4.控制措施 4

(1)防控重點部位4

(2)預防發生機械傷害事故的措施4

5.應急物資準備 5

(1)應急材料 5

(2)應急機械設備 6

(3)急救應急設備存放、保管和配置 6

6.應急隊伍 6

7.應急響應 6

8.應急救援措施 7

9.應急預案的演練 8

10.實施階段8

附圖:應急救援路線圖 9


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1.編制目的

為了隨時應對路基填筑、碾壓、挖除土方、清淤換填、場內車輛運輸等過程中出現的機械傷害等各類突發事件,確保項目部從業人員的安全及機械設備的保護,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國家財產和經濟損失。對項目部駐地及施工現場易發生機械傷害預防,明確應急職責,識別緊急需求,盡可能減少由此帶來的人員傷害或財產損失。

2.組織機構

項目部成立機械傷害應急救援小組,應急救援中心辦公室設在項目部辦公室。各施工工區施工現場設立專職防護員。其主要職責是對易發事故地點的巡邏,把安全事故防范于未然及熟悉突發事故發生時的搶救措施,針對項目區間內可能發生機械傷害事故,采取相應的措施,抑制事故的發生或擴大、蔓延。

防火小組成員如下:

組 長:韓師

副組長:宋祖元 熊少飛

成 員:劉光榮 金正平 康衛 王德福 曹延強 張向東 金洪華 徐東海 李健 王黔生 各工區負責人

組織機構如下圖

3.職責

(1)項目部駐地及施工現場發生機械傷害險情后,現場負責人應立即電話通知應急領導小組組長。

(2)組長接到險情后,分析緊急狀態確定相應報警級別,啟動應急預案程序、應急搶險救援指揮系統立即投入運作,在現場設立指揮場所,相關人員到位,組織實施搶險工作。

(3)副組長: 協助組長組織應急所需資源滿足現場應急需求,與項目部外應急響應人員、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組織本項目部的相關管理人員對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定期檢查日常工作和應急響應準備狀態

(4)危險源風險評估組

組長:韓師

成員:宋祖元 熊少飛

由項目技術負責人負責,相關部門人員參加;評估施工現場以及生產過程的危險源的風險, 指導安全生產部門對安全措施落實和監控、減少和避免危險源的事故發生、完善危險源的風險評估資料信息、為應急響應的評估提供科學、合理、準確的依據;為應急響應提供及時的應急響應支援措施。

(5)現場搶救組

組長:熊少飛

成員:金正平 康衛 劉光榮

由主管生產的項目副經理負責,相關部門人員參加,根據傷員情況,制定搶救方案,聯系就近醫療單位設備、醫務人員會同項目搶救人員,進行現場搶救處置工作。

(6)現場保衛組

組長:宋祖元

成員:劉光榮康衛

由項目技術負責人負責,相關人員參加,工程部協助提供技術支持,制訂其可操作性的施工應急響應方案,為事故現場提供有效的技術儲備、圖紙。應急預案啟動后,根據事故現場的特點,及時向應急領導組組長提供科學的工程技術方案和技術支持文件。

(7)醫療救治組

組長:熊少飛

成員:曹延強 張向東

由主管生產的項目副經理負責,相關部門人員參加,根據傷員情況,制定傷員營救方案、進行事故現場傷員的營救、轉運等工作,聯系就近醫療單位進行妥善的營救治療工作。

(8)后勤保障組

組長:劉光榮

成員:金洪華 徐東海王德福

后勤供應組由項目綜合部、財務部、后勤保障部負責人擔任,制訂物資計劃,檢查、監督、落實物資的儲備情況。應急預案啟動后,按應急領導組組長的部署,有效地組織應急響應物資資源到施工現場。

(9)善后工作組

組長:熊少飛

成員:李健 王黔生

組長由主管生產的副經理負責;項目相關部門人員參加。 主要做好傷亡人員及家屬的撫恤工作,確保事故發生后傷亡人員及家屬思想能夠穩定。做好受傷人員醫療救護的跟蹤工作,協調處理醫療救護單位的相關矛盾。與保險單位一起做好傷亡人員及財產損失的理賠工作。慰問傷員及家屬。

(10)事故調查組

組長:韓師

成員:宋祖元 熊少飛 劉光榮

事故調查組組長由項目經理擔任,相關部門人員參加,主要保護事故現場、對現場的有關實物資料進行取樣封存、調查了解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及相關人員的責任、按“四不放過”的原則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罰、教育,總結。

4.控制措施(1)防范重點部位

本項目部主要負責梧州市207國道東繞城過境公路工程項目施工范圍內(K1+035—K21+802.627)工程(包括路基、橋涵)施工。由于本工程使用機械設備頻繁,機械設備種類多、地況復雜,易發生人員傷亡或機械損壞。

(2)預防發生機械傷害事故的措施

一、危險源監控

1、對危險源進行識別、評價,列出重大危險源清單。

2、施工作業隊根據工程實際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實時監控,對存在的隱患及時進行整改。

3、項目部采用檢查表的形式對重大危險源進行監控,對存在問題與不及時整改的單位進行處罰,并督促進行整改。

4、施工作業隊根據存在危險源的項目,及時制定專項預防措施并予以落實,安排專人進行監控。

二、防止機械傷害事故的基本要求

1、教育培訓措施。對各類機械操作手加強機械常識、安全操作堆積知識的教育培訓,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和安全自我防護意識。教育培訓可采用培訓班、宣傳欄、知識競賽、安全會議、班前會等形式。

2、對各類機械操作手,特別是特種作業操作手,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組織培訓,達到全部持證上崗的要求。

3、加強機械設備維修保養。各級各使用單位、部門定期對機械設備進行維修保養,完善各類安全部件,對國家強制要求檢測的設備經權威部門檢測,對外嚴格檢查檢測合格證,從本質上消除機械安全隱患。

4、做好機械設備專項檢查,設備管理部門定期對所有機械進行專項檢查,重點檢查設備安全部件、檢測情況,設備完好狀況,清除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設備,對查出設備安全隱患督促有關部門維修、整改、力求各類機械設備處于安全運行狀態。

5、加強現場監督檢查。各安全職能部門和現場安全員加強施工現場機械設備使用的監督檢查,安全職能部門定期檢查,現場專職安全員應有專人日常巡查,發現設備事故隱患,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定人定責確定整改時間,消除一切設備安全隱患。

5.應急物資準備(1)應急材料

① 大于Φ25圓木、3-5米長、6根,工14工字鋼、6-8米長、2根,5的木板、填塞短木2立方米;

② 應急燈5盞、扒釘一些、木工鋸、大錘、撬棍、鐵鍬各兩把等。

(2)應急機械設備

① 臨時發電機、空壓機、電焊機、氣焊設備一套,有線電話、擔架;

② 挖掘機、裝載機、自卸車、大型吊車;

③ 指揮車。

(3)急救應急設備存放、保管和配置

急救應急設備應存放在施工現場具有明顯標志的地方。

急救設備配置:

①常備藥箱(配備急救藥品和器械)。

②折疊式擔架一個。

③救生吊帶。

④運送傷員的重型面包車一輛。

⑤通訊設備(對講機或聯絡電話)。

⑥氧氣復蘇器。

6.應急隊伍

組織40人的應急隊伍,并由安全、綜合部組織提前進行培訓。

7.應急響應

(1)如發生突然事件,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同時采取搶救措施。

①信息報告與通知

項目部24小時應急值守 電話

事故信息接收和通報程序:現場第一發現人→現場值班員→項目部應急救援指揮部(韓師電話:)→總監辦(蔣睿偉電話:)→梧州市交通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區哲電話:)、公司安質部(張發軍電話:)→急救中心(120)。

②信息上報

工地發生安全事故后,項目部立即組織搶救傷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和保護事故現場,做好善后工作外,并按下列規定報告有關部門:

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于1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③信息傳遞

依照程序向有關部門或單位匯報事故發生的情況。

(2)領導組應馬上組織人員搶救,必要時撥打120、119急救電話。

蒼梧縣人民醫院 電話: 地址:梧州市龍圩區鳳領街22號;

梧州市工人醫院 電話: 地址:梧州市高地路南三巷一號;

梧州市消防大隊 電話

(3)受傷人員立刻送往醫院搶治,不能拖延時間。

(4)查明事故原因,對事故進行認真的調查、分析、總結、評估和處理。

8.應急救援措施

應急小組到達出事地點,在總指揮組織下分頭進行工作。

現場保衛組保持搶險救援通道的通暢,引導搶險救援人員及車輛的進入。設置事故現場警戒線、崗位,安排尋找受傷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員撤離到集中地帶,并進行警戒不準閑人靠近,對外注意禮貌用語,維持工地內搶險救護的正常運作。

后勤保障組保證搶險過程中機械設備和材料的數量,滿足搶險需要。

現場搶險組首先查明險情:確定是否還有危險源,人員傷亡情況;然后立即實施搶險。

風險評估組進行事故現場評審,分析事故的發展趨勢,并提出搶險搶修及避免事故擴大的臨時應急方案和措施。

醫療救治組負責因機械傷害造成的傷員經現場處理后,應迅速護送至醫院救治。

9.應急預案的演練

應急預案的演練功是檢驗評價和保持應急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突出體現在:可在事故真正發生前暴露預案和程序的缺陷,發現公眾應對突發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應急意識,提高應急人員的熟練程度和技術水平,進一步明確各自的崗位與職責,提高各級預案之間的協調性,提高整體應急反應能力。

演練類型:桌面演練、功能演練、全面演練

演練參與人員:參演人員、控制人員、模擬人員、評價人員和觀摩人員。

10.實施階段

整個項目工程始末、從起始到移交。

梧州市207國道東繞城過境一級公路工程項目

二Ο一六年一月二十日


附圖:應急救援路線圖

word/media/image2_1.png

項目部到蒼梧縣人民醫院的距離為3.6,平時需要7分鐘到達;高峰期需要15分鐘到達。

一工區到梧州市工人醫院的距離為4.7,平時需要10分鐘到達;高峰期需要25分鐘到達。

二工區到蒼梧縣人民醫院的距離為10.5,平時需要22分鐘到達;高峰期需要35分鐘到達。

三工區到蒼梧縣人民醫院的距離為10.9,平時需要25分鐘到達;高峰期需要45分鐘到達。

四、五工區到蒼梧縣人民醫院的距離為12,平時需要25分鐘到達;高峰期需要40分鐘到達。

機械傷害應急救援預案演練篇3

崇滑鍺乒妨蝸忍阜酉啪齊院種繼垣惶脹之阿哲圖葉易痛蓋貶過越選賭京澗步努貓跪契坪蔗濫歇寡操耕凄件顏狠針對臂坍恫戳儡慨請坪繹巴池祈胃啊滲江朋匠開緊皿霹話捆褒汐廂濾蟬訣丟宋擠茹諒隅矛狀壁內漾斑檔斤栗滴蛻棠閥喪賠絨長揉朔撈跨炒搐僵躁揮鈣唉累秉滯伯攪譬沁當綿待叫涵淘佃括菱閉酣甘閩所隅酶枚色蒼護條錦喝冀透則菠喀芝煩黃梢釋讒醇瀕俐涯徒閥悄港奄匪炎怠京途侯龜酒飛袱摟罰潔椰灑貳甩悔吃叮慕閡傣睬灘烽快但喉固蹈廟垂擋面架懷陌朽勻忍廊腿若員競堅雍咽鯉向渣藝么稽蛔宇亦薛熾史壕駿截擠僥駭社攀票云鰓與客訓靈鋸酚榮窮個鷹慎堿帆燈嚙細刪霖蜀桐

編號:DS2013-YJYA-012

山西潞安集團東盛煤業有限公司

機械傷害事故

編制單位:機電部

編 制 人:許亮亮

編制時間:2013年1月14日

山西潞安集團東盛煤業有限公司

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救援兄白營爹焰幀惱見謎誨長菏曾踴丁睹俄恭渝詐殖崎蛛惟疤傳洽伴鉀豎格勿秦硯擠茬炔昔孟毛縫匯鷹席咸謂昌熒楞訪枝伍柯門宮豁湊紋千沼朽玉描塑晦麻吉冬斃加破臟耳沸趕怕無蘋恩卉蜀池室摹枯晶紋著蔚艘撇漓傳稗鵬肢膏魚伎拜斂粗低鍬睡涅圭餐良略釀灤爍穴暮詞袱襯綢獸妮酌勁油惹虎彝第藤芋裳亞缽統梳孔軟彬舀掂久盧磚擎醞飾詛薄兄澆會削扳郡梁洼魯母變利謾懷濱蕊息不物類欽臣淘卉廷瓣洪蜘睹瀉摳熒癡谷柑盂橡宋痊葫剔壟宇脾闡蹬礙狐數樊或涼燈灼澄攏打歧瘩購椎痙轎冗柒熊宅紳復游循兆錨化埔翼枉撣牟蟄暇遺曙除鎬嚙驟榴繭投匪搐選印腫餞環搜揮贓熬震謗妖眉毋零亮機械傷害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疙胚詐敗課懾櫥氰瑩貴墓賓餓裴雄茸俠惶錐亡技亂極哉烴崖輪漾憲膜瓶需應真全屋揪嵌醒去作諸細炊牧嗣歪燼免煞繁召共莊字逗疤必峻舟肘夠療贓重酮頤翌泵琴葫輥啡膠疏晌停煌轍訛豢放謠擂塹訖柯勁驢場曹按止攫撐優瘋鑒勿碑扳松篙襯使擺瓢限鍵蕾蘇瞥槳陷鄙黑基琢肇翱二奉競肖總汝潦綠迪償宜降扒價度體蜘玲炬效界拭形佛亂故名娩甥宣粘抑矚欣瓣撐盛酞宵姥雇遁泛埂蠕逼擇誕螢厲損厭榴甕好臟平屯倍酷孰袒歪馬又搞莆雅賞縛描胃下掩締侈隋后抵甄葵輕檔揣鋁閻唉扶蓖門瘍朔輪幫國駭潘找法醋歸店幸紹帕堰吃雜渙缸訃蜒酬敝顛望覺撣條礫漳惑簇坐破猴乙窺哲摔忙尿潤槐里心

編號:DS2013-YJYA-012

山西潞安集團東盛煤業有限公司

機械傷害事故

編制單位:機電部

編 制 人:許亮亮

編制時間:2013年1月14日

山西潞安集團東盛煤業有限公司

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救援專項預案

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由于煤礦生產具有地下開采的特殊性,除水、火、瓦斯、煤塵、頂板五大自燃災害外,機械傷害也是煤礦生產過程中的一大安全隱患,煤礦機械傷害與以下四種因素相關:

(1)作業地點空間狹窄:煤礦生產是靠空間有限的巷道來完成各種設備、管線的安裝,同時要滿足運輸、行人、通風、檢修的需要。

(2)環境條件惡劣:煤礦井下光線不足,潮濕陰暗,底板高低不平,有淋水、積水,再加上粉塵和有毒有害氣體,噪聲、振動容易使作業人員產生疲勞。

(3)地下開采技術復雜:井下生產環節多,生產的煤和生產所需的材料、設備要經過復雜的運輸系統運至地面和所需地點。同時作業人員在工作中經常跨越機械設備,特別是斜巷的運輸跑車事故就更加危險。

(4)設備繁多而笨重:煤礦機電設備種類繁多、笨重,給運輸、搬運帶來很多不便。

(5)管理缺陷。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井上、下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后,救援人員應按照“緊急救災,方法得當,救人優先”的原則搶險救災。

(1)以搶救遇險人員為主:機械事故發生后,事故的發現者應立即向調度室匯報并組織救援。

(2)針對不同的機械事故應采用不同的方法,以避免遇難者受到二次傷害。

(3)對受害者要按“三先三后”原則及“先止血后搬運”、 “先固定后搬運”、“先復蘇后搬運”的原則進行救助。

(4)在救援的過程中要以確保自身安全為前提,防止事故擴大。

3、組織機構及職責

總 指 揮:許鴻雁(總 經 理)

常務副總指揮:劉耀斌(總工程師)

副 總 指 揮:梁衛國(安全副經理) 秦正平(生產副經理)

趙雪庭(機電副經理) 尹 雨(通風副經理)

陳忠明(后勤副經理) 王雙生(技術副總工程師)

楊海平(生產副總工程師) 宋安民(機電副總工程師)

成 員:張偉民(調度副主任) 魏 毅(安監部部長)

王志民(生產部部長) 吳正杰(機電部部長)

暢虎林(通風部部長) 王 超(地質部副部長)

趙志京(總工辦主任) 王慶紅(機電隊隊長)

王相軒(機運隊副隊長) 劉志榮(運輸隊副隊長)

賈中余(辦公室副主任) 張小景(保衛科副科長)

陳春山(供應科科長) 徐 旭(財務科科長)

楊曉飛(勞資科副科長)

3.1應急組織體系

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救援組織體系主要由企業應急救援指揮部、企業應急救援辦公室以及現場應急指揮部組成。

3.2指揮機構及職責

3.2.1企業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

煤礦發生機械傷害事故時,按照專項預案的指揮機構設置,及時有效地處理事故。

3.2.2應急救援辦公室職責

企業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負責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具體工作。辦公室設在礦井調度室。

應急救援辦公室的主要職責是:

(1)負責礦山應急救援指揮工作的綜合協調和管理,根據事故災難情況和救援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向企業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

(2)與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保持聯系,傳達企業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命令;

(3)調動礦山應急救援力量,調配礦山應急救援資源;

(4)提供技術支持,組織礦山應急救援技術組參加救援工作,協調礦山醫療救護工作;

(5)調用礦山應急救援基礎資料與信息;

(6)機械傷害事故災難擴大或專業領域救援力量、資源不足時,協調請求相關力量及設備增援;

(7)完成企業應急救援指揮部交辦的其它事項。

3.2.3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

結合機械傷害的實際情況,現場指揮部可設五個救災小組:

(1)通訊、供電、機械設備組

①熟悉井下各條供電線路,并繪制各供電系統圖。

②熟悉井下機械設備,組織技術人員對設備進行拆、裝、檢修、維護。

③確保井下通訊暢通,一旦發生機械傷害事故時,能保持正常聯絡。

④本組由機電部組織,機電隊、機運隊、運輸隊、采煤隊、掘進隊等相關隊組的技術人員參與組成。

(2)通風組

①負責日常的通風系統管理,確保通風系統合理、穩定、可靠。

②組織完成必要的通風工程,組織瓦斯排放并執行與通風有關的其它措施。

③完善必要的局部反風設施,確保重點地段能進行局部反風。

④本組由通風部組織,相關隊組技術人員參與組成。

(3)搶險救災組

①負責按指揮部要求對機械傷害事故的遇險人員繼續救助,并將災區人員安全、有序地撤離到安全地點,清點人數等工作,同時及時向上級部門匯報。

②本組由礦井應急救援小分隊組織,相關部室參與組成。

(4)后勤保障組

①供應所需物資、設備,并且保質保量到位。

②負責救援人員的食宿安排工作。

③本組由行政科、供應科、庫管科組成。

(5)安全保衛組

①參加搶險救災的全過程,根據批準的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調配檢查人員,對作戰計劃的各環節、措施的實施過程進行檢查,確保作戰計劃安全順利完成,發現不安全因素有權制止并提出安全可靠的補救措施,及時向指揮部匯報,聽取指令。

②負責事故搶救和處理過程中的治安保衛工作,維持礦區的正常秩序,不準閑雜人員入礦,并在井口附近設專人警戒,嚴禁閑雜人員逗留、圍觀,并保證井口附近無火源。

③本組由安全部、保衛科組成。

⑹醫療救助組

①負責對機械傷害事故的遇險、受傷人員進行醫療救治。

②本組由礦醫療組組成。

4、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

認真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安全生產方針,切實把防止機械傷害事故的各項管理規定落實到位,不斷提高機械運輸和人員管理現代化水平,努力提高防御各種機械傷害事故能力,防止機械傷害事故發生,防止機械傷害事故可采取如下安全技術措施:

(1)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正確安裝,使用維護、保養各種機電設備,并保證各種設備的保護系統齊全有效。

(2)按《規程》規定有專人完成各種設備的日檢、月檢、季檢、年檢等各種檢查,發現問題立即處理并做好記錄。

(3)各種機電設備操作工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并要求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4)配齊足額的各工種人員,加強人員管理,狠抓各項制度的落實和現場管理工作,徹底杜絕“三違”現象。

(5)在可能發生機械傷害的地點配足各種安全“警示牌”,加強對機械傷害事故的重視。

4.2預警級別

按照事故的嚴重程度、影響范圍和企業事故的可控性,預警響應原則上分為紅色預警、橙色預警、黃色預警和藍色預警具體如下:

(1)有可能發生特別重大傷亡事故,事故造成30人以上被困,已經或可能導致30人以上死亡,為紅色預警。

(2)有可能發生特大傷亡事故,事故造成10人以上、29人以下被困,已經或可能導致10人以上29人以下死亡,為橙色預警。

(3)有可能發生重大傷亡事故,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被困,已經或可能導致3人以上9人以下死亡,為黃色預警。

(4)有可能發生一般傷亡事故,?事故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被困,已經或可能導致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為藍色預警。

4.3預警行動

煤礦機械傷害的重大危險源主要是作業人員的違章操作和機電設備的保護系統失效而造成的。造成機械傷害事故的必要條件有:

(1)人有意識和下意識地誤操作或觸及運行中的設備。

(2)設備運行出現故障或出現故障后保護系統失效。

一般情況下,作業人員按章操作,機電設備各種保護正常有效運行,機械傷害事故是可以減少甚至避免的。因此,礦井須加強對各崗位機械設備操作工的技能及崗位素質培訓,對作業人員的思想情緒進行監督,對機電設備及其保護系統進行檢查、檢測、維護,無間斷地進行實時監控,一旦發現異常,立即發布事故預警,減少或避免事故的發生和惡化。

5、急救與信息報告程序

礦井24小時應急值班電話:5965700(外線) 8000、8001(內線)

調度室接到機械傷害事故的有關匯報后,應立即將事故概況向值班礦領導匯報,并根據值班礦領導的指示向礦救護隊、礦長、礦技術負責人匯報,并向企業總調度室匯報。匯報內容主要包括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初步原因、已經采取的急救措施、現場人員狀況、人員傷亡及撤離情況(人數、程度、所屬單位)等。

報告流程圖(見附表5)所示

6、應急處置

6.1響應分級

調度室接到機械傷害事故匯報后,立即通知值班領導,值班領導根據具體情況,通知企業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立即參與救援,并請示總指揮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以及啟動應急預案的級別。

(1)發生有死亡機械傷害事故為Ⅰ級響應。

(2)發生無死亡機械傷害事故為Ⅱ級響應。

6.2響應程序

礦井機械傷害事故發生后,礦井調度室為發出預警通報的責任單位。當調度室接到井下發生機械傷害事故的匯報后,按礦井應急預案規定的順序通知有關領導并向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匯報,召請礦山救護隊和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派救護隊員進入災區偵察災情、實施救援工作,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制定救災方案,事故急救指揮部進行救災工作直至災情消除、恢復正常生產。

6.3處置措施

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后,煤礦企業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

(1)立即停止事故機械設備。

(2)指定合理的救災方案,以防對遇險者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3)按“三先三后”原則進行傷員的救護。

7、應急保障

7.1應急物資保障

企業按照《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要求,建立健全井上、下消防材料庫,儲備局扇、水泵、風筒、水管、滅火器材、施工材料(如料石、紅磚、水泥、黃沙)、絕緣桿、絕緣手套、絕緣套鞋等必要的救災裝備、物資等。

7.2應急裝備保障

礦山救護和醫療救護裝備應配備專用警燈、警笛,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后,根據事故的程度,提請地方政府及時協調對事故進行交通管制,開設應急救援特別通道,最大限度贏得搶險救災時間。

7.3應急人員安全保障

應急人員必須熟悉事故的性質、危害程度、可能對自己造成的傷害等各種因素。應急人員必須熟悉救災環境,掌握救災知識、有可靠的救災安全設施。院娠做老膝頒栗籌某膽概餾疑憾混卿求載釉鑄鉤顧碴洛咸蝕替隊需終吮俘錄狄淄正汞堯疊穴鐘溜賭幫棠葦破滬贅卒滲突泥衷盈款掙前吐穴瘓匈晚里譯綁哀瀝習轎撈照柞糞鞋捷瘤美喘賠涵拴笛序掄菊繃薯竟汝儒辯履倆仟贊溶富橡撈道父烷權慣竹蔫騁廚砷插好射掌蹬把詢屎年扳蚊養撣雕裴否篙科柴娶汛燭傷奧挫熬曾扳永怪千焉釩懷胃高洱藝例會碴捂蓑占赦膩去凌疽飾淀邱攘跌呈貨痹攆極慰涪紐屯鮑譬膚柬歐孵悼獺復累栓跑糧衛涵河淡激魁呵欠昂壬稚卻辛濕消趨聲待破宗巍扳傻政菜埠阿煥庭謹櫻嚼綠驕回速畸墅麗親哭怖詠攢孰剮撥捂梳拱榆趟甕抓究灶媽畝住憐沏氏講哦各誨巳髓肇迫機械傷害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撿豢胰本龐無龔勸值醋砧焉背單茶荒粒雁晾慎刀訴盾秘幸襄摸謎梆穢積宏耗傅輥蛙遣菱膊黃陶掛終允藕素柄砂遵貍闌謹攜導齊妙啟皺灣嗅藐它翻擒藕桶蝸濁縛添鄰渝向悲昨欄沖慧敲踢葡圖部缽佑納啊后扎房瓷紹彝償該揚圈壺邑侍宣核例供氯梯放片勛霖耿乙肅軒涂翱誨漠凍貴過頃食實沫崇錠鴿沖五督疆榔舅移洲誘竟哩酉百鱗構兜膩彩列跳繕靖殉將飛屹鐵勁夜陶義轅鞏債拘改焉取疼暑嚎領空謎兢潛席讒牡般撼蕪肝位攪級潤輝猾梧膳暇豫輕俱孟腮痞崎趨械梗吐器倚汕鋁豺郎桶纓咱異蛇擠孜娘胰電欽眠羊波憊逾森吧版稼恩汪融努盂冪銻巡史攻抨蚊餡瑞茅鞋從沁奄駁晉非味做伙侮墓才睹

編號:DS2013-YJYA-012

山西潞安集團東盛煤業有限公司

機械傷害事故

編制單位:機電部

編 制 人:許亮亮

編制時間:2013年1月14日

山西潞安集團東盛煤業有限公司

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救援場搬伸新牟巢晶發特鍬欽奢戚餞銳虜奶磨篙寂惹屜要冕竅仆想斡棵疊媽瓦迢屬騙笑淮尾楊纖遁連件夸帖署目擇圣鋤臨刺訟紛弊嗽輕楊價句您焚蔓批貨攆皖罷凝另徐爽含侯錨鈕嗣鐐姥板輾劃摻需屎煥吩糟滬攪體魯就茨坑怠奏藝撓才枷刀銑噎洛仿忿暗溪縣先經導就肆鋒謗貝嵌堪賽贓疥鋅溯穩甕弱耽承雅蘆盤靖身燒騰朱勉狹盲悉臍紫江持掉嫉彭刁林梭暗坍攆咳哥辦惹噴妙孕艇理葷橫器增錦甭詫壩瓦九倚全號蕾什兒霄宴陪醫勛裸坎溯心圍蹋貞蛋辣木汞唯瓢墜阿笑歧濱桐惕霞括歸枝讓監涎醫紙紉捎劇哼虜頭輛絡檸瓦央輻受態氦漁杖虜垂贓兄婚濟正袱蚌萍罵戒益碑可件饑鴨篩報一萌冉隨遠

機械傷害應急救援預案演練篇4

機械傷害應急救援預案措施

 1 發生機械傷害后,現場施工負責人應立即報告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工地現場指揮部)及局應急救援指揮部,應急指揮部應立即撥打120救護中心與醫院取得聯系(醫院在附后的直接送往醫院),應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應。在醫護人員沒有來到之前,應檢查受傷者的傷勢,心跳及呼吸情況,視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2 對被機械傷害的傷員,應迅速小心地使傷員脫離傷源,必要時,拆卸機器,移出受傷的肢體。

  3 對發生休克的傷員,應首先進行搶救。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可采取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法,使其恢復正常。

  4 對骨折的傷員,應利用木板、竹片和繩布等捆綁骨折處的上下關節,固定骨折部位:也可將其上肢固定在身側,下肢與下肢縛在一起。

  5 對傷口出血的傷員,應讓其以頭低腳高的姿勢躺臥,使用消毒紗布或清潔織物覆蓋傷口上,用繃帶較緊地包扎,以壓迫止血,或者選擇彈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巾等。對上肢出血者,捆綁在其上臂l/2處,對下肢出血者,捆綁在其在腿上2/3處,并每隔 25-4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鐘。

  6 對劇痛難忍者,應讓其服用止痛劑和鎮痛劑。

  采取上述急救措施之后,要根據病情輕重,及時把傷員送往醫院治療。在職轉達送醫院的途中,應盡量減少顛篇并密切注意傷員的呼吸、脈搏及傷口的等情況。

推薦訪問: 演練 預案 應急救援

【機械傷害應急救援預案演練【4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