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斷藍橋觀后感
篇一:凄美悲劇《魂斷藍橋》(觀后感)
凄美悲劇《魂斷藍橋》
高若琳
看完這部在幾代人心中的經典影片的時候,我內心有些悵然若失,看慣了中國電影電視劇的圓滿結局,看到女主角自殺后散落的象牙雕吉祥物時淚終于止不住了~這樣凄美的悲劇才真的讓人刻骨銘心啊~
《魂斷藍橋》看到名字便知道一定與“藍橋”有關,藍橋就是有名的滑鐵盧橋。女主角瑪拉的一生都與這里有關:開頭男主角羅伊德回憶,女主角瑪拉與男主角羅伊的相遇,女主角瑪拉下海成為妓女,到最后瑪拉自殺都在這座大橋上發生。藍橋的甜蜜與痛苦相結合的地方,它承載了兩次世界大戰中人們的所有悲與喜。而導致這些悲與喜的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男主角羅伊在影片的開始回憶正是 他在二戰前夕要赴法國戰爭時回憶的,影片采用倒敘的手法,讓人想要探尋和了解后面的故事。而他回憶的恰恰是一戰時期的事情也同樣暗示兩次世界大戰給人們帶來的深重苦難。若不是戰爭,若不是當時有空襲瑪拉的手袋也不會散開,那么瑪拉也不會和羅伊相遇了。羅伊和瑪拉也不會一見鐘情愛上對方了。而正是戰爭讓羅伊沒能和瑪拉結婚,拋下為了見他而放棄芭蕾舞演出的瑪拉,瑪拉為了他一直等待。因戰爭羅伊被誤傳戰死,讓瑪拉最后的支撐也失去了,多么可悲的淪為妓女。戰爭讓瑪拉最后走向了死亡。如果當初就沒有遇見羅伊,瑪拉可能去了美國,成為永遠的芭蕾舞演員,過著受人尊敬的下一個基諾娃夫人的生活。
似乎這樣看來戰爭便是羅伊與瑪拉愛情悲劇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如果僅有這一個簡單的原因的話,那么在羅伊與瑪拉在滑鐵盧車站再次重逢時,羅伊都已經將
瑪拉帶回家里是,準備正式結婚時我都以為是個喜劇的結局。但是這個故事卻硬生生的急轉直下,成為了悲劇。這時就可以看出了是瑪拉本身的性 格使然,善良的瑪拉不愿讓羅伊家族蒙羞,不愿欺騙羅伊,甚至不辭而別,不愿讓羅伊知道自己已經成為不潔的妓女。多么可愛而可悲的女孩啊~為了他們純潔的愛情,放棄了一切。
還記得那些凄美的情話,那樣的動人~
Myra,what do you think we're
going to do today?瑪拉,你認為我們今天該干什麼, Well,I...I...我。。。我。。。
Oh,you won't have time for
that!現在你沒有時間這樣啦~
For what?哪樣,
For hesitating.這樣猶豫~
No more hesitating for you.你不能再猶豫啦~
No?不能嗎,
No.不能。
Well,what am I going to do instead? 那我該干什麼呢,
You're going to get married.去跟我結婚。
Oh,Roy,you must be mad!哦,羅伊,你瘋了吧,
I know it!Marvelous sensation!我知 道我瘋了。這是奇妙的感覺。
Oh,Roy,do be sensible.哦,羅伊,千萬理智些。
Not me!我才不呢~
“Not me!我才不呢~”這句話一下觸動了我的心,瘋狂的二個墜入愛河的人才不要什么理智呢~
But you don't know me!可你還不了解我呀~
Then I'll discover you.Spend
the rest of my life doing it.那我就用我的一生去了解你。
you must spend the whole of your
life in forty-eight hours.你要在 48 小時內活完你整個的一生。
It's you.就是你,沒錯。
It'll never be anyone else.別的人我永遠都不要。
Now listen,darling.好啦,親愛的。
None of your quibbling!你不許再這樣支支吾吾啦~
None of your questioning!不許再問了~
None of your doubts!不許再懷疑了~
This is positive,you see?這是絕對 的,知道嗎,
This is affirmative,you see?這是肯定 的,知道嗎,
This is final,you see?就這樣決定了, 你知道嗎,
You're going to marry me,you see?你必須和我結婚,知道嗎,
I see.我知道了。
Myra Lester: I loved you, I've never loved anyone else. I never shall, that's the truth Roy, I never shall.
瑪拉?萊斯特:我愛過你,就再也
沒有愛過別人。我永遠也不,那是千真 萬確的,羅伊,永遠也不會愛上其他人。
Myra Lester: Every parting from you is like a little eternity.
瑪拉?萊斯特:每一次和你分別都 有些像是永別。
一句句海誓山盟都承諾著海枯石 爛,之前愛情有多甜蜜多純潔,結局似 乎就越凄慘越凄美。瑪拉有多么愛羅伊, 多么在乎他們純潔的愛情,最后的結局 將多么令人嘆惋。
在那樣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這樣的 真愛真的難能可貴,而現如今這樣一個 和平年代,生活富足安康,真愛卻早已消散不見了,剩下的只有金錢和利益。《魂斷藍橋》中的真愛似乎已成為你我內心深處的一個凄美的向往與回憶。就像年老的羅伊站在藍橋上深情而又悲戚的回憶一般,在時光中沉淀,在歲月中發光,在記憶中流淌。
篇二:魂斷藍橋觀后感
無盡的等待
——有感于《魂斷藍橋》
本文摘要:在愛情的世界里,等待是永恒的主題。千百年來,這樣的故事太多了,有的圓滿收場,也有的黯然長嘆。在《魂斷藍橋》中,瑪拉在最后還是離開了洛依,是世俗的偏見嗎,還是她自己的心靈的洗禮。無論她的動機是什么,始終都是一個悲劇。《魂斷藍橋》是一部看后讓我們淚流滿面的電影,一面是女主角迎著
軍車而消逝的生命,一面是男主角“我等著你回來”的深情呼喚,其中的愛情主題永遠讓人銘記。這讓我們看到了愛情的堅貞。
關鍵詞: 魂斷藍橋、等待、真愛、女性
千百年來,在政商各界的舞臺上, 無論是古今中外,都是鮮有女性的出現。這就證明,男人無論什么時候都是世界的主宰。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在西方的一些國家,逐漸興起了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的女權主義。女性主義一詞,最早出現在法國,意味著婦女解放,后傳到英美,逐漸流行起來。在西方,最初是指追求男女平等,首先是爭取選舉權。20 世紀 20,30 年代,西方國家的婦女,基本上都爭取到平等的政治權利,但在社會生活與人們的觀念中,仍與男子不平等。女權主義者開始認識到,這其中有一個性別關系,性別權力的問題,所以女權運動就變為分析男女為何不平等,男女的權力架構,強調性別分析。它對公民的權利以及語言的影響有著深遠的意義。
在《魂斷藍橋》中,洛依與瑪拉的故事令人久久回味,不禁地唏噓,感動了萬千的觀眾。那是在空襲時,洛依偶然幫助了美麗的芭蕾舞演員瑪拉,兩人相談甚歡。影片前半部分洋溢著愛情片慣有的浪漫主義傳奇色彩。洛依看瑪拉演出、之后甜蜜約會、次日即在雨中求婚??不知有多少女孩對這一幕印象深 刻。沉浸在甜蜜中的瑪拉就像是一只害羞的小鹿一樣亂串,看著她既緊張又期待的表情我久久不能忘懷;反觀洛依,他就像是太陽一樣,陽光帥氣,溫文儒雅的貴族氣息,溫柔而霸道的求婚,用今天的話來說,簡直是少女的殺手。他確實讓觀眾和瑪拉都興奮不已。
但是,事與愿違,好事似乎得不到完美的結局。部隊提前出發,兩人還來不及結婚,甚至來不及告別后,整個故事就轉向了悲劇的一面。先是瑪拉被踢出了昔日的芭蕾舞團,一起開除的還有她的好友凱蒂。隨后不久,瑪拉與洛依的母親克勞寧
夫人會面,但在無意之間看到了洛依陣亡的消息,巨大的打擊令她精神恍惚,最后與克勞寧夫人不歡而散。對于瑪拉來說,這個打擊是毀滅性的,這就讓她覺得一切都已經沒有意義了,面對生存的壓力,她和凱蒂雙雙淪為應召女郎。在一次招攬生意的時候,最大的悲劇發生了,陷入骯臟的泥潭后,那個昔日的純潔愛侶,那段純真年代的最佳見證——洛依回來了~
想起他們重逢后瑪拉和洛依彼此的意外,洛依認為是天意和緣份,他卻無 法知曉此刻瑪拉內心的凄苦與無助;他沉浸在幸福之中,雖然他也感覺到了瑪拉快樂表象下隱匿的憂傷;令我不禁想起那段經典的對白:
洛依:幸福嗎?
瑪拉:是的
洛依:幸福極了?
瑪拉:是的
洛依:陶醉了?
瑪拉:是的
洛依:不懷疑了?
瑪拉:不
洛依:不猶豫了?
瑪拉:不!
洛依:不泄氣了?
瑪拉:不
可是劇情并沒有在這個時候結束,因為這注定是一個悲劇。這也令我想起金庸筆下的喬峰和阿朱,喬峰也曾和幸福是那么的接近:過了今晚,便能拋開一切江湖恩怨,同妻子一道在塞外牧馬放羊、逍遙自在。然而,殘酷的現實卻是今晚他親手
將最心愛的女子一掌打死。但在現實的世俗中,瑪拉自己的內心里,始終都過不了那一關。即使她很 愛洛依。他們沒有楊過與小龍女那樣灑脫,視世俗于不顧超然與物外。瑪拉最終選擇了死亡,結局很殘忍,但這未免不是一種解脫,活著對她來說或許只是一種煎熬——當然,也許時間能沖淡一切。只是,即使瑪拉活著,即使洛依找到瑪拉,他們還能象當初一樣么,即使洛依和他母親不介意,他的家族又能接受么,如果洛依為她放棄這些,失去親人祝福的他們會幸福么,也許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但婚姻不是。滑鐵盧橋上的死亡——那是他們最初相遇見證著他們愛情的地方,讓洛依永遠懷念這個他深愛的女子或許是最好的結局。
看了《魂斷藍橋》后,我似乎明白了一樣東西——等待。這是一個恒古不變的東西,盡管你不可能得到或者你曾經擁有過,失去了,你只有等,等待戈多,等待著希望。或許叫戈多的人永遠不會來了,就像洛依用他的一生去等待一個早已魂歸藍橋的瑪拉。或者瑪拉只是一個夢,一個美好的希望,但都與現實無關緊要了,它獨立于一切,只屬于洛依的世界。現在,我總算能明白了,對于女性而言,愛情固然重要,但婚姻 才是它的最終歸宿。19 世紀初期,雖然女性已經取得了一些自由,但是婚姻仍然是女性的唯一出路。婚姻中 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就是門當戶對的經濟基礎,對于男子來說,選擇妻子時雖然把相貌,品行等放在首位,但實際上真正左右他們的仍然是傳統觀念中的門當戶對。所以對于瑪拉來說,失去了愛情的貞潔就是她最大的障礙,而且門當戶對也是她難以逾越的鴻溝。最終,她還是決定離開洛依,留給了洛依一生的“吉祥符”的等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逝去的是瑪拉,卻留下了最真最純最偉大的愛情!更進一步來講,瑪拉是純潔的、羞怯的、美好的、為了保存她美好的形象,她只能浪漫地死去。
這也引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對于失足女性而言,她有追求真愛和婚姻的自由嗎,在我看來,這是肯定的。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看一個人,不能只看到她的過錯,更要看她對于犯錯的態度。在女權主義之聲高漲的今天,我們再也不能用舊的眼光看問題了。洛依與瑪拉的真情之愛,但他們最終沒有走進婚姻的殿堂。婚姻關系應該是感情、物質、 道德和理智的綜合體,缺一不可。洛依和瑪拉缺少的就是理智。但什么樣的婚姻是幸福的呢,什么樣的婚姻是不幸福的呢?為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沒有金錢結婚也是愚蠢的。在當時的社會條件,沒有財產的婦女很難嫁人。但在小說《傲慢與偏見》中,婦女只要頭腦聰明,行為得體,有教養,有耐性,就能夠克服社會障礙,得到理想幸福的婚姻。也就是說,任何人都有追求真愛與婚姻的權利。
婚姻和愛情是永恒的影視主題。《魂斷藍橋》向世人詮釋了傳奇的愛情、閃電愛情,至今列為經典。在女性影視的發展史上,女主角的性格反映了時代的大背景,讓我們明白那時候女性的權利是那么的微薄。就拿瑪拉在芭蕾舞團的私生活都要受到限制來說,當時的社會底層的女性更是毫無權利而言的。它不僅表現了影片的反戰傾向,更是猛烈的評擊了當時的所謂的社會正統觀念。瑪拉既是受戰爭的迫害而沉淪進而自殺,也是這種正統觀念的犧牲品。
這就讓我們不得不去想一個問題,就是西方所說的女權主義到底是什么,婦女權益本來就是一種體制內的話語, 男女平等、婦女解放,這從來都有合法性。但在媒體和學校里,婦
女權益從來都是被當作成就來報道和宣傳,你看到的都是過去不好、現在好;過去沒有、現在有,這讓你在成長中一直為這個制度自豪。這就是婦女權嗎,這只是觀念上的一個問題而已。在中國,西方女權主義思想在 20 世紀的時候遭遇到了尷尬,尤其是對“女權主義”這一外來詞語形成的種種曲解或誤解,造成了眾多女性學者對于“女權主義者”立場的不認同等,而隱于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在于異質
的中西文化。“女權主義”與“女性主義”、“婦女解放”與“解放婦女”的差異不應僅僅被視為詞語的偏正關系的變化,而更有著深刻的內在民族文化心理上的原因。但總的說來中國女權主義是在起步和發展的,首屈一指的仍是女性生存權利和爭取社會平等公正;提高“以人為本”的人道主義和社會文明程度;認識和揭露現實中的女性所面臨著亟待解決的許多危機和嚴重問題。
中國的文化傳統和現實發展階段不同于西方,不能用西方語境中的術語和 理論直接和中國對應,關于女權主義,同樣有一個中國化的問題。在中國語境下,可以有女權,也可以強調尊重女權,但不可以上升為女權主義,因為中國的思維模式中,女權主義是和男權主義對應的,男權主義不對,女權主義同樣不對。真正和諧的男女關系是有區別的平等,有些事情側重于男人更好,有些事情側重于女人更好,根本就不存在絕對的平等,因為男女的確存在區別這是不爭的事實。而在西方的思維中,往往采用矯枉過正的方式,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然后發現問題再糾正問題。
篇三:魂斷藍橋-觀后感
廣東南方電視臺
劉曉鵬
《魂斷藍橋》觀后感
《魂斷藍橋》是一部風靡全球近半個世紀的美國故事片,描寫一段美麗而憂傷的愛情故事,一首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是電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一部蕩氣回腸的愛情經典之作。
《魂斷藍橋》原名《滑鐵盧橋》,“魂斷藍橋”這一電影譯名是香港人的手筆,
比大陸原來的“滑鐵盧橋”的直譯,來得更生動傳神~和片中的女主角不僅把生命留在了這座橋上,還把自己的愛情、信念和靈魂一同埋葬在這座橋上„„這種令人凄美、蕩氣回腸的傷感更為貼切~
《魂斷藍橋》的內容傳奇,文藝氣息濃厚,具有極高的催淚效果。它之所以讓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為硝煙中的愛情使人沉醉,美麗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愛的永恒使人心馳神往„„。它的成功,不僅僅是向人們展示了愛的真諦,更重要的是向人們昭示了和平的寶貴和戰爭的罪惡。兩次戰爭的先后呼應使得這個標準愛情悲劇的背后有著鮮明的反戰信息。如果不是因為戰爭,也許這一切的悲劇都不會發生。“拒絕戰爭,爭取和平”,這是影片暗含的主題。
幾十年來,《魂斷藍橋》一直為廣大觀眾喜愛,原因就在于影片從始至終緊扣愛情主題,在朝不保夕的戰爭環境中相
遇的洛伊和瑪拉相愛了,愛得熾烈奔放,愛得無我忘我。瑪拉可以不顧自己的舞蹈事業,為了見洛伊而誤場;洛 伊對瑪拉一見鐘情,在沒有同家人商量的情況下,馬上決定同她結婚。然而事與愿違,戰爭把他們分開,戰爭使得瑪拉改變命運,當女人公瑪拉在得知心愛的戀人洛依“戰死”的消息,萬念俱灰,為生活所迫淪為妓女„„夫人對兒子的婚姻表示滿意,她說一個母親最大的心愿莫過于給兒子挑個十全十美的人了。但是,瑪拉再也控制不住,她意識到愛情在社會的非難前是無能為力的,自己在上流社會人們的眼中只不過是一個“墮落者”。雖有婆婆的原諒和叔叔的信任,可瑪拉總是自覺形穢,抹不去的等級陰影使得她不能原諒自己,最后為了維護洛伊和他的家族的榮譽,在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時刻,瑪拉選擇了用死亡洗刷自己的恥辱„„
影片沒有氣勢磅礴的場景,沒有撲朔迷離的懸念,有的只是近似回憶般朦朧的視覺享受,有的只是小橋流水般優美的意境,有的只是從劇中人發絲間、明眸間、
手指間一點一滴流露出的對愛情的執著和堅貞的信念。本來是一段纏綿動人的愛情故事,卻如鏡花水月一般以悲劇結尾„此情可待成追憶„這不能 不在廣大觀眾中間產生共鳴。
《魂斷藍橋》做為電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一部蕩氣回腸的愛情經典之作,它之所以讓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為硝煙中的愛情使人沉醉,美麗中的缺憾使人扼
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愛的永恒使人心馳神往„„
影片通過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愛、相分、相聚和永別,把熾烈的愛情、惱人的離情、難以啟齒的隱情和無限惋惜的遺憾共冶一爐,因為戰爭原因而墮入紅塵的瑪拉經過了費雯麗的演繹,其善良、美麗、柔弱、無辜表露無疑。可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沒有理由不去憐愛的女孩子,最終被戰爭逼上了絕路,用死亡結束屈辱,她在滑鐵盧橋上平靜地走向死亡時面容上所閃現出的凄美讓人心痛無比。
影片的人物角色演繹,內心刻畫傳神到位。洛伊在劇院外來回踱步等待瑪拉的回信時那種患得患失,焦急期待的心情都隨著洛伊無意識揮動的小文明棍而流露出來,當他接過劇院雜工帶來的信件時又是那么急不可待的拆信觀看, 見到瑪拉在劇團老板娘逼迫下寫的拒絕內容時,洛伊臉上雀躍的神情瞬間黯淡下來,垂頭喪氣的離開。但當瑪拉的朋友凱蒂追出來告知洛伊真相時,洛伊興奮地揮動小文明棍步履輕快的趕去約會地點“燭光俱樂部”。在約會地點門外,洛伊焦急的等著瑪拉的出現,這種心情通過洛伊的動作表露無遺:幾乎每部馬車來到門前他都搶步接近探視。洛伊這些的焦急、期待、失落、興奮的內心刻畫是那么的直觀傳神~
瑪拉在“燭光俱樂部”接受洛伊的愛意表白后知道洛伊馬上又要上前線了而感到哀傷無奈,心情就像雨天早晨一樣抑郁難舒,她的眼神是那么的無神失落,跟雨天的天幕樣灰
暗~但當她無意中向外張望見到本該遠去前線的洛伊站在宿舍外的街道冒雨守候時,瑪拉的眼神從無神到匯聚,從疑惑到確信,從不敢相信的驚喜到手足無措的狂喜,表現得如水銀瀉地般的流暢~
影片的用光藝術可圈可點~雖然是黑白片,但在影片里通過光影的塑造,營造了劇情發展的特定環境:空襲時滑 鐵盧大橋夜空中晃動的探照燈光影,烘托了恐怖的戰爭環境;洛伊觀看芭蕾舞的場景,光線華麗,影像融和清晰;瑪拉和洛伊愛情表白時,兩主角眼神光的準確到位;在“燭光俱樂部”里瑪拉和洛伊在跳“道別華爾茲”時,隨著悠揚傷感的旋律,瑪拉和洛伊進行他們一生中最后的共舞,隨著樂曲的流淌,樂手逐漸熄滅身前的蠟燭光,舞場逐漸的暗下來,也似乎暗示著瑪拉和洛伊的將來是黯淡的,憂傷的~當瑪拉和洛伊舞到窗前時最后一盞蠟燭也熄滅了,他們就停在那,互相凝視著,這時是一個特寫鏡頭,在窗外光線照映下給瑪拉和洛伊的面部剪影輪廓度上了圈朦朧而圣潔的光暈,兩人在《友誼地久天長》的旋律中,在這如夢如幻的光影中吻在一起了,兩顆相愛的心貼近在一起了。當洛伊和瑪拉分別時,畫面是濃重的黑色塊,渲染了種離別凄楚的氣氛。
影片的表現手
法之簡練也是少見的。瑪拉被迫淪落街頭賣身,她的行為是丑陋的;瑪拉因自卑而自殺,其后果是難看的。然而,不可否認,從本質上講,瑪拉是純潔的、 羞怯
的、美好的,為了保全她的完美形象,影片只拍攝了她在滑鐵盧橋上獨倚欄桿,對著陌生人的勉強一笑及卡車過后地上散落的手提包和吉祥符兩個鏡頭,來暗寓她的淪落和生命的消逝,而對她曾經的賣身生涯和自殺后血肉模糊的慘狀都簡單帶過。
戰爭本身就是痛苦的代名詞。戰爭創造了瑪拉和洛伊的愛情,但也制造了這段愛情的悲劇。洛伊與瑪拉是在戰爭的混亂中相遇,同時也是戰爭摧毀了他們忠貞的愛情。他們的相遇是悲劇的開始,戰爭的持續是悲劇的延續,戰爭的結束是悲劇的升華。
這段愛情之所以“美”令人神往,是因為他們愛情的純潔,堅貞給“戰爭”增添了色彩。洛伊對瑪拉表白:“在死亡空襲的陰影下我能遇到你,比在和平時期到處閑逛,漠視生命,更能強烈感受生命~
悲劇就是把人類美好的事物毀滅給自己看,也許只有毀滅才是美。《魂斷藍橋》的出色之處不僅僅在于其動人的故事,演員們精湛的表現技巧,更多的是 編劇導演匠心獨運的巧妙感人的情節安排。
影片開頭,白發蒼蒼的洛伊來到滑鐵魯橋,手拿護身符憑吊逝去的情人,20 年前的那一幕又如在眼前。其實剛開始,影片就以倒序的手法給觀眾作了傷感的伏筆。
之后,劇情的發展雖不是急轉直下,但卻慢慢從愛情快
推薦訪問: 觀后感 魂斷藍橋 doc上一篇:班主任評語學生評語集錦180條
下一篇:班級簿學生評語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