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風險管控動態評估調查報告

| 瀏覽次數:

  風險管控動態評估報告

  目

 錄

  一、總則............................................................ 1 二、編制法律依據.................................................... 1 三、生產單位基本情況................................................ 2 四、生產經營單位危險有害因素辨識情況................................ 2 五、劃定事故風險等級................................................ 9 六、評估結論....................................................... 10

 1

 風險管控動態評估報告

 一、總則

 針對我公司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和安全生產管理情況,結合可能發生的事故情景,對現有事故風險防控與應急措施在事故救援過程中控制事故危害后果和影響范圍的效果進行分析評估,確定現有控制及應急措施的差距,完善生產安全事故風險防控和應急措施,從而降低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提高我公司在事故救援過程中的應急處置能力,將損失降到最低。

 二、編制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14.12.1 實施)

 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2008 年 10 月 28 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修訂 2009.5.1 實施)

 3、《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8 號) 4、《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2007 年主席令 69 號)

 5、《河北省安全生產風險管控與隱患治理規定》(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8]第 2 號)

 6、《河北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關于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和“雙控”體系建設的通知》(冀安監管四〔2018〕158 號)

 7、《河北省機械行業風險分級與管控指南》(2016 年 6 月)

 8、《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 9、《爆炸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50058-2014

 2

 三、 生產經營單位危險有害因素辨識情況

 1. 危險源 辨識

 在進行危害識別時,依據《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13861)的規定,對潛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進行辨識,充分考慮危害的根源和性質。如,造成火災和爆炸的因素;造成沖擊和撞擊、物體打擊、高處墜落、機械傷害的原因;造成觸電的因素;工作環境的危害因素;人機工程因素;設備腐蝕等。

 危險源辨識圍繞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進行作業活動過程排查,預判本單位可能導致發生的危險源。

 重點分析營運作業活動,將作業活動分解為若干個相連的步驟。(如生產作業可以分為作業前、作業過程中、作業后等步驟)。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類別,包括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觸電、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容器爆炸、其它傷害等。

 危害因素引發的后果,包括人身傷害、傷亡疾病、財產損失、停工、違法、影響商譽、工作環境破壞、環境污染等。

 2. 風險分析

 a)火災、爆炸 在生產過程中,氣瓶的使用、人員違規動火等可能導致火災,空壓機及管道保護裝置、安全閥、壓力表失靈可能導致壓力劇增引起爆炸,或管道內積碳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引起爆炸。

 b)機械傷害

 3

 指機械設備運動(靜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夾擊、碰撞、剪切、卷入、絞、碾、割、刺等傷害。對轉動機械,在檢修和操作中若缺少防護措施,均可對檢修巡查或操作作業人員造成意外傷害。

 c)觸電 觸電有電擊和電傷兩種。電擊是指電流通過人體,使全身受害;僅使人體局部受傷時稱為電傷。電流對人的傷害是:燒傷人體、破壞機體組織、引起血液及其它有機物質的電解和刺激神經系統等。電流對人體的危害程度與通過人體的電流強度、作用時間及人體本身的情況有關。當通過人體的電流在 0.05 安培以上時就要發生危險,0.1安培以上時可使人死亡。在 0.015 安培時,就不易脫離電源。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電器設備不能可靠接地或接零保護,若發生漏電有造成人員觸電的危險。

 d)高溫灼燙 生產過程使用的焊接作業可能接觸高溫部位,防護不當或熱能泄漏可能導致操作人員皮膚灼傷等危險發生。

 e)容器爆炸 空壓機儲氣罐為生產過程提供氣源動力,因空壓機壓力調節裝置失靈或因安全閥失靈、超壓運行可能發生容器爆炸。

 3.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管理情況

 公司設置有安全員,負責公司各項安全工作落實,制定有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公司主要負責人委托安全員取得了安全生產培訓合格證

 4

 書,公司安全管理干部取得安全管理人員資格證書,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其它從業人員經公司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目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良好,安全工作有序進行。

 公司安全部負責組織或者參與擬訂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或者參與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情況,督促落實本單位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措施,組織或者參與本單位應急救援演練,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狀況,及時排查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提出改進安全生產管理的建議,制止和糾正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違反操作規程的行為,督促落實本單位安全生產整改措施。

 4. 現有事故風險防控與應急措施情況

 我公司針對生產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火災爆炸、觸電、機械傷害、灼燙等事故類型,制定有相應的風險防控和應急措施。

 1 4.1 火災爆炸事故預防措施 (1)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制定切實可行的滅火應急救援預案,嚴格組織實施和進行定期演練。

 (2)建立了應急救援組織,并從人員、設備、設施等急救器材上給予了配備,基本滿足事故預防和防止事故擴大的條件。

 (3)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安裝、配置消防設施和滅火器材,防爆場所設置均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的要求,并充分利用好現有的監控設備,做好日常維護、管理、保養工作,確保設備、消防器材時刻處于完好有效狀態,一旦發生火險能夠及時發揮作用。

 5

 (4)加強有關日常安全教育、培訓工作,提高消防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

 (5)加強生產區明火管理,嚴禁無證動火;動火區域制定完善的安全消防措施,確保安全動火。

 2 4.2 觸電事故預防措施:

 (1)保證電氣設備的安裝質量;裝設保護接地裝置;在電氣設備的帶電部位安裝防護罩或將其裝在不易觸及的地點,或者采用聯鎖裝置; (2)加強用電管理,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規程和制度,并嚴格執行; (3)使用、維護、檢修電氣設備,嚴格遵守有關安全規程和操作規程; (4)盡量不進行帶電作業,特別在危險場所(如高溫、潮濕地點),嚴禁帶電工作;必須帶電工作時,應使用各種安全防護工具,如使用絕緣棒、絕緣鉗和必要的儀表,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等,并設專人監護; (5)對各種電氣設備按規定進行定期檢查,如發現絕緣損壞、漏電和其他故障,應及時處理;對不能修復的設備,不可使用其帶“病”進行,應予以更換; (6)根據生產現場情況,在不宜使用 380/220 伏電壓的場所,應使用 12~36 伏的安全電壓; (7)禁止非電工人員亂裝亂拆電氣設備,更不得亂接導線;

 6

 (8)加強技術培訓,普及安全用電知識,開展以預防為主的反事故演習。

 3 4.3 高溫灼燙事 故預防措施:

 (1)操作人員必須進行安全培訓,按要求正確使用安全防護用品,進入作業現場不得違章指揮、違章操作。

 (2)人員進入生產現場必須按規定的安全通道內出入和上下,不得在非規定通道位置行走或接觸高溫部位。

 (3)設備及管道的高溫部位,設置可靠的隔熱保溫措施,并張貼安全警示標識。

 (4)高溫部位的檢維修,必須停機并待溫度降低至 40 度以下方可作業。

  4 4.4 機械傷害事故預防措施:

 (1)嚴格遵守機械設備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2)凡是有可能對人體造成機械傷害的傳動機構的外露部分,如傳動軸、皮帶等,必須設置防護裝置,使之符合《機械設備防護罩安全要求》; (3)機械設備作業前,必須認真檢查工作場地、設備、工具和防護設施,當確認處于安全狀態方可作業; (4)檢修設備應在關閉啟動裝置、切斷動力電源,并等到設備完全停止運轉后進行; (5)設備運轉時,禁止人員對其轉動部分進行檢修,加油和清

 7

 掃; (6)設備在行進過程中,禁止人員上下,有可能危及人員安全的地點,任何人不得停留或通行; (7)設備運行時,嚴禁人員從運動的機件部位橫穿或跨過。

 4.5 容器爆炸事故預防措施:

 (1)壓力容器必須購買有壓力容器制造許可證的產品。

 (2)安全閥、壓力表、液位器、溫度計等安全附件必須齊全完整,定期校驗。

 (3)壓力容器必須取得質檢部門頒發的合格證方可投入運行,并定期進行自檢和強制內外部全面檢測。

  4.7 主要危險因素后果分析

 事故發生可能性及其后果分析

 危險有害因素 火災、爆炸 事故原因 氣瓶使用、違規動火、人員違規吸煙等。

 事故類型 火災、爆炸 事故后果 造成人員傷亡與設備損壞及經濟損失 防范措施 1)氣瓶設置防傾倒措施,加強日常檢查。

 2)加強對危險區域的動火管理,嚴格落實動火工作票制度。

 3)加強員工教育培訓,強化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4)員工正確使用消防器材,能夠應對初期火情。

 5)發現隱患要立即整改,在隱患沒有消除前必須采取可靠的防護措施,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險情,應立即停止作業。

 風險分析結果 采取防范措施后,事故風險可接受。

 8

 危險有害因素 機械傷害 事故原因 1 運轉設備轉動部位無安全防護罩; 2 安全操作規程不健全,人員誤觸轉動設備; 3 設備檢修規程不健全。

 事故類型 可能引發機械傷害事故 事故后果 人員傷亡 防范措施 1.設備轉動部分設置防護罩(如外露軸等),做到有軸必有套、有輪必有罩; 2.工作時注意力要集中,要注意觀察; 3.正確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 4.作業過程中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檢修規程等; 5.機器設備要定期檢查、檢修,保證其完好狀態。

 風險分析結果 采取防范措施后,事故風險可接受。

 危險有害因素 觸電 事故原因 1 無防護設施或失靈,人員接觸漏電設備。

 2.電氣設備漏電、絕緣損壞。

 3.電氣設備金屬外殼接地不良。

 4.電工違章作業或帶電違章操作等。

 事故類型 可能引發人員觸電事故 事故后果 人員傷亡 防范措施 1.電氣絕緣等級要與使用電壓、環境、運行條件相符,并定期檢查、檢測、維護、維修、保持完好狀態; 2.采用遮攔、護罩等防護措施,防止人體接觸帶電體; 3.架空、室內線、所有強電設備及其檢修作業要有安全距離; 4.嚴格按標準要求對電氣設備做好保護接地、重復接地或保護接零; 5.設備絕緣完好、接線不裸露,定期檢測漏電,有監護和應急措施; 6.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電氣安全規章制度和電氣操作規程; 7.對防雷防靜電措施進行定期檢查、檢測、保持完好、可靠狀態; 8.特種電氣設備執行培訓、持證上崗,專人使用制度等。

 風險分析結果 采取防范措施后,事故風險可接受。

 四、 劃定事故風險等級

 采用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來確定事故的風險等級,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評價操作人員在具有危險性環境中作業時的危險性的半定量評價方法,它是用與系統風險有關的三種因素指

 9

 標值之積來評價操作人員傷亡風險大小,這三種因素是: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和 C(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即:D=LEC

 值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分值 L 分數值 10 6 3 1 0.5 0.2 0.1 事故發生的 可能性 完全會被 預料到 相當 可能 可能 但不經常 完全意外 很少可能 可以設想 很不可能 極不 可能 實際上 不可能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值 頻率程度分值 E 分數值 10 6 3 2 1 0.5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率程度 連續 暴露 每天工作 時間內暴露 每周一次 或偶然暴露 每月暴露 一次 每年幾次 暴露 非常罕見地 暴露

  值 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 C 分數值 100 40 15 7 3 1 事故造成的 后果 十人以上 死亡 數人 死亡 一人 死亡 嚴重 傷殘 有 傷殘 輕傷、 需救護 危險性等級劃分標準 值 危險性分值 D ≥320 ≥160~320 ≥70~160 <70 危險程度 A B C D 重大風險 較大風險 一般風險 低風險

 10

 五 、評估結論

 通過對我公司可能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的事故情景、事故發生可能性以及事故危害后果和影響范圍進行分析,劃定了事故風險等級;在采取現有的事故風險防控和應急措施后,對事故風險等級進行重新評估。

 評估結論:我公司可能發生的主要事故類型有火災爆炸、機械傷害、觸電事故等。

 在采取我公司現有控制及應急措施后,各事故類型風險均處于可接受狀態,為 低 風險程度。通過完善生產安全事故風險防控措施和應急措施,在以后的工作中認真落實我公司已有的和制定完善的事故風險防控和應急措施,可以將我公司可能發生的各類型生產安全事故控制在安全范圍之內。

推薦訪問: 調查報告 評估 風險

【風險管控動態評估調查報告】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