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低收入農戶貧困現象
摘掉欠發達縣貧困帽子
------調研報告
近些年來,我縣緊緊圍繞 “ 低收入農戶倍增計劃”這一工作重心,強化措施,精心實施,扎實推進扶貧工作。同時,增加政策和資金投入,加大對低收入農戶和低收入農戶集中村的扶持力度,加大產業培育力度,切切實實加快扶貧重點村經濟發展、帶動低收入農戶增收。消除低收入農戶的貧困現象,摘掉欠發達縣的帽子,不是一觸而就的事情,逐步減弱才是可取之道。
一、基本縣情 平陽縣位于浙江省東南部,瀕臨東海,地處溫州市南翼區域經濟的中心,縣城距溫州市區 50 公里,是革命老根據地縣、沿海經濟開放縣。平陽縣是一個“七山一水兩分田”的山區縣,全縣陸域面積 1051 平方公里,海域面積 1300 平方公里,轄 9 個建制鎮、1 個民族鄉畬鄉,總人口 87.29 萬,全縣行政村 600 個,其中扶貧重點村 153 個,低收入農戶 36247 戶 95526 人。2013 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298.5 億元,同比增長 9.9%;財政總收入 33 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 20.3 億元,分別增長 15.1%和 1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3萬元,分別增長8.7%和10.3%。2013 年全縣低收入農戶人均收入 6528 元,比 2010 年的 5712 元高出了 816 元,增長了14.2%。
二、扶貧情況 2014 年,我縣先后制訂《平陽縣山區經濟五年規劃》(草案)、完成《平陽縣異地搬遷五年規劃》和《平陽縣來料加工三年規劃》等規劃工作,按照《關于平陽縣下山搬遷項目實施辦法的補充通知》(平政辦[2013]162 號),積極消化上一輪異地搬遷滯留資金消化工作,及時有效的做好低收入農戶就業創業、扶貧產業扶持、各級幫扶聯創等六大行動工程,做好 2013 年省、市、縣有關扶貧項目資金的下達及省、市扶貧辦要求的日常工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力扶持來料加工業。加大來料加工業政策扶持力度,鼓勵來料加工企業(點)把來料加工服務網點建設到“扶貧重點村”和異地搬遷小區,重點吸納低收入農戶中富余勞動力從事來料加工業,積極指導平陽縣來料加工專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對來料加工工資實行“第三方代發”機制,努力做好對來料加工業進行信貸支持。據統計,截止到 2014 年 12 月,我縣現有來料加工點 434 個,新增 23 個,支付工資近 1.5 億元,來料加工經紀人數新增 30 人,達到 398 人。
(二)做強做大特色農業產業。積極鼓勵欠發達地區因地制宜地開發綠色、生態等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和旅游休閑基地。現已形成平陽縣全盛兔業有限公司 1 家國家級扶貧龍頭企業,立春茶業專業合作社等 4 家省級扶貧龍頭企業和平陽縣興順畜禽養殖場等 25 家市級扶貧龍頭企業。積極做好 2014 年扶貧產業項目申報工作。截止到 2014 年 12 月,已投入產業發展各級財政扶持資金 484 萬元,
扶持產業項目 320 個;上報省扶貧辦中央補助資金項目 4 個,下達補助資金 40 萬元;落實 2014 年市級村物業項目 5 個,下達補助資金 150 萬元,低收入農戶創業就業示范中心項目 3 個,下達資金 30 萬元。
(三)努力推進社會幫扶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號召下,我縣 160 多家龍頭企業都自愿的與縣域內 153 個扶貧重點村全部進行了結對幫扶,對這些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積極配合省市各級幫扶工作,通過溝通努力和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截止到 2014 年 12 月,我縣共落實各類(省、市、縣)幫扶資金 965.5 萬元,直接受惠的低收入農戶近千戶。
(四)堅持金融支農政策扶持。一是抓好扶貧小額貸款工作。在平陽縣農村信用合作社設立扶貧小額信貸專戶,為低收入農戶發展特色種養業、來料加工業和休閑旅游業提供小額信貸。截止目前,全縣扶貧小額貸款戶數 276 戶 3046 萬元。二是抓好國家扶貧貼息工作。嚴格按照中央和省扶貧辦的要求,積極抓好對省級以上扶貧龍頭和低收入農戶貸款貼息工作。現在正在積極做好國家扶貧貼息資金下達文件。三是抓好村級扶貧資金互助會工作。據統計,截至到 2014 年 12 月,我縣已成立扶貧資金互助會 43 家(其中省級 17 家,市級 26 家),入會農戶達到 2540 戶,總互助金為 1123 萬元,已投入 31家運行。發放借款總額 805 萬元,受惠農戶 536 戶。
(五)加大異地搬遷力度。因地制宜地采取建設異地搬遷小區(點)和實施分散安置等多種形式,抓好異地搬遷工作。據統計,截止到 2014 年 12 月,全縣已搬遷農戶474 戶 1613 人。
三、低收入農戶情況 1、數量比重:本次農村低收入農戶調查對象為農民人均年純收入低于 5500 元的縣屬農村居民。調查資料顯示,全縣共有低收入農戶 35690 戶,95039 人,低收入人口占全縣農村總人口數的 14%。
2、地域分布:低收入農戶分布于全縣各個村,主要集中于北港地區,在順溪鎮和青街鄉、水頭鎮和山門鎮比重較大,分別占 25%、24%、21%和 20%。
3、從業狀況:從事種養業的 22328 人,占 23.46%;加工業 5641 人,占 5.93%;建筑業 1028 人,占 1.08%;工業 2359 人,占 2.48%;第三產業為 9947 人,占 10.45%;無業人員 4531 人,占 4.76%;其它為在校生。
4、家庭收支:低收入農戶中人均純收入 2500 以下的占 29.5%,2500—3500 的占20.45%,3500—4500 的占 26.18%,4500—5500 的占 21.77%,5500—6500 的占 1.43%。大部分農戶生活收入來源于農業生產、外出務工及最低生活保障金,除去基本的生活開支后,大部分家庭收支基本持平,一般只有少量結余,有些甚至入不敷出,無太多的閑余資金用于發展。
5、人口素質:低收入農戶中人口素質不高,大多為中小學畢業,人口偏老齡化,部分低收入農戶家庭中成員體弱多病或常年臥病在床。
6、社會保障:全縣低保戶 4570 戶 9156 人,五保戶 535 戶 772 人。申請教育救助
569 人、醫療救助 872 人、住房救助 675 人和災害求助 428 人。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共參保 83285 人、參保率 87.51%;參與城鄉社會居民社會養老保險 17699 人、參保率為 30.9%;有 1885 戶參與到被征地基本農民生活保障中。農村養老保險參保率 30.9%。
7、家庭住房:家庭住房狀況基本良好,有住房的占 95.7%,大部分以磚混和磚木結構。也存在一些農戶住房困難,及居住在危舊房中,存在安全隱患,全縣除很少部分自然村還是用水困難外,大部分實現自來水全覆蓋,通電、通訊等也基本上達到全鎮覆蓋,燃料多以液化氣及柴草為主。
8、生產資料:除少部分農戶家中擁有農機具外,大部分農戶家中因家庭原因無法擁有。
四、低收入農戶致貧原因和幫扶需求 1、自然條件差,家庭收入來源單一致貧。調查資料顯示,我縣低收入家庭較多的地區屬于田少且離鎮較遠的村落,交通條件差,信息閉塞,村辦工業和民營企業較少,村民收入來源較為單一。
2、健康狀況差、就醫難,因病因殘致貧。在 35690 戶中,生病的有 14232 戶占 39.4%,因缺少勞動力的有 11158 戶占 30.89%,因殘的有 4504 戶占 12.47%。病、殘及缺少勞動力是導致貧困的又一主要原因。調查中發現,有病無錢醫治,等、挨、靠的貧困戶在農村比較常見。目前農民看病就醫保障體系才剛剛起步,農民看病就醫的費用,大部分還是由自己支付,常年看病就醫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如果病情稍微重一點,一般的農民家庭都負擔不起,貧困戶更是承受不起。有的得了大病,只能聽天由命。此外,家庭成員中有殘疾,也需要就醫治療,有的雖不再花錢救治,卻也失去了勞動能力,有的還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有的甚至癱瘓在床,連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
3、老齡、寡居、獨居者比例高,缺勞動力致貧。從全縣農村低收入戶家庭的現狀來看,生產要素的缺乏導致低收入戶長期難以脫貧,而生產要素中又以勞動力最為缺乏。調查中發現,缺乏勞動力的貧困戶中(有病、殘家庭除外),老年人占的比例較大,老年人寡居、獨居,生活環境相對較差。這部分家庭主要是他們的子女大都已單立戶且家庭狀況也不是很好,想幫忙的也沒有條件,只能提供一些糧食來基本解決老人的吃飯問題。也有一部分子女養老意識淡薄,不管不問。這些老人一般都單獨居住,活動極不方便,生活比較困難。
4、天災人禍,家庭意外致貧。低收入戶中由于自然或人為因素家庭成員遭遇各種災禍的較多,原因是這些家庭成員中主要勞動力發生重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意外事故等造成死亡、重傷、以致殘疾,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
五、消除低收入農戶幫扶對策 目前我縣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新的形勢對加強低收入群體扶持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增加農民收入是當前農村工作的主線,農民增收的重點應是低收入戶的增收問題。我縣要構建成和諧新農村,必須加大對農村弱勢群體的支持力度,多渠道增加低收入戶的收入。而要從根本消除低收入農戶貧困的現象,摘掉欠發達縣的帽子,將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推進的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1、精準扶貧,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精準扶貧包括、精準扶持、精準管理,精準識別包括群眾評議、入戶調查、公告公示、抽查檢驗、信息錄入完成,將制定一個低收入農戶人口識別的辦法。我們應該借這次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數據采集和錄入的契機,在前期了解和調查的基礎上,確定低手 4600 元的低收入農戶對象和范圍,并對往年建檔立卡不完善的地方進行修繕,建立起低收入農戶的信息網絡系統,進行動態管理,最好針對貧困人口情況才有可能采取有效的幫扶措施。
2、解決生產資金,落實資金幫扶。農村低收入戶的共性是主要的,但不同的低收入戶又有其不同的特點。在低收入戶中,主要是寡、孤、獨、病、殘等特殊原因造成;但有的是人口多而勞動力少造成的,有的是缺乏文化知識、技術、技能造成的,有的是缺乏生產資料造成的,部分家庭主要是思想觀念落后,惰性造成的等等。因而在促進低收入戶群體的增收過程中應針對不同特點加以區別對待。例如對于因特殊原因喪失勞動能力或基本無勞動力的低收入戶就應將他們納入低保戶,保證他們基本生活的需要。在具體扶貧工作中,對農村低收入戶要定位到村、到戶、以提高促進其增收的效率。
3、進行農業技術、職業技能培訓,加寬就業渠道。高度關注低收入農戶,為低收入農戶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在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擴大就業渠道、拓展就業崗位、加強就業技能培訓等方面要做到城市、農村統籌兼顧,特別是低收入群體要優先照顧,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培育發展農民中介組織,圍繞區域主導產業和產品,積極引導各類農村能人、龍頭企業、鄉村集體經濟組織、技術服務部門以及供銷和糧食等流通組織牽頭,從而保證純農戶、無工作、低保戶和特困戶等原因致貧困戶的就業問題,提高其收入水平。
4、落實龍頭企業或合作社帶動。充分發揮農村能人、大戶、民營企業主的致富示范和幫扶的作用。農村先富起來的能人,對低收入戶的增收具有極大的示范作用,而民營企業應大量吸納當地勞動力進企業使他們得到穩定收入。有條件的企業也應吸納部分殘疾人員,讓他們能自食其力,解決生活問題。
5、解決遇災救助,解決子女上學費用,解決醫療費用。搞好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既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及時有效保障農民特別是低收入農民基本生活權益的迫切需要,也是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客觀要求。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認真解決好農村低保的資金問題,進一步落實農村低保對象的救助優惠政策,切實解決農村低保對象“治病難”、“子女上學難”等突出問題。
6、抓好金融扶貧,強化金融支農政策扶持 。
繼續做好扶貧小額信貸(包括扶貧小額信貸“愛心卡”)和扶貧資金互助會工作,為低收入農戶創業就業、增收創收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
平陽縣扶貧辦
推薦訪問: 例文 扶貧 調研報告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