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專輯】庚子鼠年的端午節 —— 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1.庚子鼠年,我讀懂了端陽(外一首)
2.端陽節獨白,或致屈原 3.我見過屈原 4.端午桐子葉飄香 5.家鄉的端午節 6.那節,那粽,那人 7.記憶中的端午節
1.庚子鼠年,我讀懂了端陽 (外一首)
鄒天順 有的人只記得端午節的粽子 卻不知端午節的期許與靈魂 但我知道 無論粽子的芳香多么耐人尋味 也抵不過屈原憂國憂民的惆悵 有的人只知道龍舟競渡的精彩 卻不知當年汨羅百姓打撈靈魂的辛酸 但我知道 無論蕩舟江河的比拼如何強勁 也比不上人們寄托哀思的悲痛與激蕩
有的人只知道雄黃酒可以殺蟲解毒 卻不知雄黃酒更是驅妖避邪保平安 但我知道
無論菖蒲艾草的保健功能如何高效 也醫治不了人們因哀悼忠魂的悲傷
汨羅江邊覓忠魂 你是在痛苦了良久之后 才艱難地向汨羅江走去的 那瞬間的縱身一躍 成了陰陽兩隔的分界線
從此,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 沒有了無奈的憂愁 從此,一個愛憎分明的民族 卻有了無限的思念
每到夏季五月 天上地下都十分默契地 以淚流成河的方式 招呼一個民族的忠魂
2.端午節獨白,或致屈原
不要再談政治,只寫詩 寫詩,不要見血;不要露出切膚之痛 江山那么美,足夠你窮盡一生。你看—— 月亮白得那么遼闊,星星那么瑣碎 江南可以去,去看一看煙花 去逛一逛煙花里的青樓,喝壺酒
讓如霜姑娘唱上一曲: “此夜不眠兮,明朝不早起”
香草,可采一些。但不要太多 多了,香氣就會變成殺氣 把你纏住。不要把香草披在身上:
那一把把利劍,輕則傷人,重則傷已
不要去河邊,不要脫鞋 看好你心中那團干草:忌水,也忌火 五月初五不要出門,整個五月都不要 端午節實在是太沉重了,我們誰也端不起
3.我見過屈原 是的,我見過屈原 在五月,雨水潤亮的早上
他在濯衣、 采香草 沐芳浴,反復地 且行且吟,赤著腳奔走在江畔 歌聲淹沒了江水,然后 他看到了我 我說,楚國要完,秦人打進來了
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你找錯人了 ……今天,汩羅江真平靜啊 適合滋蘭、適合樹蕙,也適合死亡
我自己的死亡
大約屈原的確死了 是,也不是 因為,我又見到了 文天祥、岳飛、譚嗣同、秋瑾……
可是,我真的 真的,再沒見過屈原 自從那個雨水潤亮的五月的早上后
如果攔住他,是不是 就沒有了端午
4.端午桐子葉飄香
很多地方端午吃粽子,而我們那里則是吃桐子葉餃粑。就是把粘米粉糯米粉混合做成粉團,在粉團中間挖個洞放糖,揉成團團,用桐子葉包好放在鍋里蒸好就可以了。前幾天在校園里,阿姣指給我看一棵樹說是桐子葉樹,而我卻一點都認不出來了。家鄉的桐子樹是長在河邊的,樹干不高,枝丫很梳,葉子很大,我都可以爬上去摘葉。我因為大姐的名字是在桐子樹上起的,所以對桐子樹又格外多了幾分好感。那時的桐子葉應該都是大姐摘的吧。有多久沒吃過桐子葉餃粑了?幾十年了吧,桐子葉飄香只在夢里了。
我們樟木鄉一年里除春節外有兩個節日也很隆重,一個端午節,一個國慶節。兩個節日里,端午節給我的節日感覺更濃厚。整個節日,香飄不斷。
過節的早上總是莫名地興奮,一大早,就和小伙伴成群地去往村莊附近的地里摘艾戴。這種艾有人那么高,香氣濃郁,究竟是誰家的艾,我早已記不清了,反正比較多人家里有種這種艾。我們摘的也不多,只要頭發上別上幾朵就可以了。小小的人兒,也
不知道戴艾有什么作用,但這個過程卻是有趣得很。夏日的早上,菜地里各種蔬菜綠油油的,有玉米地,有黃瓜藤一排排,有辣椒一串串,去的早的話,褲腳還會被露水打濕。那時應該是打赤腳的吧,可是我是最怕赤腳走路的呀,如果我不打赤腳,我會有一雙漂亮的涼鞋穿嗎?不會的,可憐的老四,幾乎沒穿過新衣服。老爸買東西雖然都是批發,但他只給大姐二姐三姐做新衣裳,買新鞋子。在大姐出嫁的那一天我穿了新衣裳,可是在送親的路上,旁邊有人大聲地指出來,看老四的衣服有兩種顏色!還真的是!衣身一個顏色,兩衣袖一個顏色,只是不細看的話是看不出來的。這分明是用姐姐們做剩的布料湊做的新衣服嘛,愛臭美的我當時是多么尷尬啊。不過所有的不開心,只要和文花她們在一起玩,就好了啊。今天是過節嘛,弟弟妹妹不需要我帶,我可以像蝴蝶一樣在花叢綠草里飛翔。小時候對自由的渴望很強烈,誰能理解一個常常要背妹妹弟弟的小女孩的寂寞?所以呀,端午節我整天都是開心的。
當我們戴著還有露水的艾葉回到家時,桐子葉餃粑香味已經四溢了。當母親揭開鍋,白茫茫的蒸氣下面是滿鍋的桐子葉餃粑!幾姊妹,唯恐落后吃虧,心急地很,燙手了!吹幾口氣,一口砸吧下去,哎呦,糖水濺上了衣服!我拿著餃粑跑出家門口和同伴們比誰家的好吃,幾堆人,嘰嘰喳喳,熱鬧得很,節日的氣氛在村莊的上空縈繞。
很快,二姨三姨四姨就帶著各自的桐子葉餃粑來到我家,準備一起去探外公了。這是我們這里的習俗,過節這天,出嫁的女兒都要回到娘家去省親。我家姐妹多,老媽一般早就教育好我們了:人多,不能都去,只能去一二個。弟弟們小,是肯定要帶去的。我就很危險了,這種時候,我常常就很緊張,擔心不許我去。可是事實上,記憶里,我是每次都有去外公家的。可憐的大姐二姐三姐啊,好像很少有機會被媽媽帶去走親戚。如果媽媽她們要在外公家過夜,床鋪是很不夠的。常常在吃過晚飯后,媽媽就會讓大舅他們送我回家。我在媽媽的村莊唐家坊也有一大群好朋友,這個時候,我肯定是在長滿蓮葉的池塘邊,在滿天的星光下,和伙伴們盡情嬉鬧。我哪里舍得離開?那種開心,我現在還記憶猶新。我早就聽到大舅大聲喊老四的聲音。我裝作沒聽見,繼續玩兒。等到夜深回到外公家,媽媽會問,你沒有和你大舅回家嗎?我會說我沒聽到他喊我呀。這些真實的往事告訴我,我平時帶弟弟妹妹,失去了多少和伙伴嬉戲的時光啊。我小時候沒看過《孫子兵法》,但我卻常常被迫有使用各種兵術啊,請原諒那個長得矮小丑樣媽媽
無暇疼愛的小姑娘吧。在用稻草鋪的連鋪上,我擠在一個小小的角落里,甜甜地睡去。
四姨她們還在談論哪家的桐子葉餃粑比較好吃,而我的夢里已經分不清艾香和桐子葉香了!
5.家鄉的端午節
每年的端午節,孩子們總是歡欣雀躍的。在我的鄉下,人們都認為,端午節是夏天正式開始的標志。老人們更是在端午節的時候要求大人們帶孩子到附近的小溪玩一下水,說是洗過龍舟水,日后才會龍精虎猛。
于是,每年的端午節那天,是孩子們最歡喜的,因為他們可以呼朋引伴,名正言順地去玩水。村前的那條小溪,便聚滿了玩水的孩子。在溪邊洗衣服的婦女們就不樂意了,原本清澈的溪水,被這群孩子一陣喧鬧,便變得渾濁不堪。婦女們也不敢大聲呵斥這些孩子,因為溪邊都站著他們的家長。她們只好暫時收好衣服,等這幫小爺們樂完了再繼續洗未洗完的衣服。
我們家的孩子們就沒有那么好的運氣了。大人們對孩子玩水是深惡痛絕的,但他們又不好與這流傳流傳已久的風俗背道而馳,于是就想出了一個他們認為是兩全其美的方法:讓孩子們都站在天井,他們就端著剛從井里打上來的水往孩子的身上潑過去。這樣的潑水運動孩子們都是很不喜歡的,兩個回合之后,孩子們便都要求停下來,大人們也順著要求停了下來。于是,這洗龍舟水的活動便宣告結束了。
這項傳統一直延續下來,大人們是滿意的,可就是苦了孩子們,他們一直到離開家到外邊求學之前都是“旱鴨子”。我記得我自己是一直到上大學時選修了游泳課之后,才在同學們的一片嘲笑聲中勉強學會了游泳。
端午節的另外一個盛事,就是龍舟比賽了。鄉下的龍舟比賽也是簡陋到了極點:比賽用的舟,說是龍舟,其實跟龍一點關系都沒有,既沒有龍頭,也沒有龍尾,就是平常打魚用的小艇,在船頭上插一支小得可憐旗子便成了龍舟。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點并不在這里,而是擺在主席臺上的那只頗具規模的燒豬。如果膽子比較大,臉皮足夠厚,還能摳下一小塊豬皮來吃。
龍舟比賽都僅限于男人,每個村子都派上村中力氣最大的青壯年,為的是拿到第一,把主席臺上的大燒豬據為己有。比賽是很激烈的,但是一點都不精彩:一是連個鼓都沒有,沒有一點氣氛;二是離得比較遠,看得并不分明。一陣喧鬧之后,便是頒獎環節,成績好的,個個喜氣洋洋;成績欠佳的,人人垂頭喪氣。當然比賽是輸了,但是嘴還是比較硬的:今年狀態欠佳而已,明年第一肯定是我們的。
至于端午節的粽子,孩子們都是不怎么吃的,大概是因為吃一個能飽一整天,影響他們吃其他美食的緣故吧。
2020 年 6 月 23 日
6.那節,那粽,那人 ——端午節懷想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又是一年端午時,又一次聽這首兒歌,不知道,面對端午節,你們想到的是什么?而我,一次又一次想起的是那個人——我的爺爺。
在我的記憶中,童年時期,印象最深刻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在那個有點遙遠的年代,我的童年生活蒼白而單調。唯一有點不一樣的就是,端午時節,我的爺爺會帶著我去離家十幾公里的大燕河看賽龍舟。這樣的事情對別人來說可能不值一提,但對我來說,卻是意義重大,我的爺爺有孫子孫女六人,在那個“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的村子,男孩子在家中有許多的特權,作為女孩子的我,不是大女兒,也不是小女兒,更是存在感低,爸媽終年為生計忙碌,怎么會想到要帶我去看賽龍舟呢!而唯一能帶我去看賽龍舟的便是爺爺啦!
每年端午節,爺爺就會出動家里的“大水牛”單車,早早做足準備,帶什么食物,帶哪個孫子孫女去,這都是要考量的。因為路程不近,交通工具又有所限制,每次只能帶兩個孩子去看賽龍舟,仿佛是懂我般,也仿佛是格外的疼愛我,不管另外帶誰,爺爺每次總能找到很好的理由帶上我。
而對我來說,那真的是美好的回憶。坐在爺爺單車后座,興高采烈地往目的地進發,
而爺爺總會提前很多時間出發,先帶我們去鎮上逛逛,給我們買點小零食,再去到河壩上,這個時候,其實離“龍舟賽”開始還早呢!于是,我們就是自由的啦!爺爺會找到自己的“基友”聊天、下棋,吩咐一句:“不要跑遠,注意安全!”便不再管束我們,我可以看大燕河河水奔騰,在河壩上摘野花,或者和小伙伴們就這樣來回地奔跑。總之,不管做什么都是快樂的!
等到龍舟賽結束了,野餐時間也到了,大家席地而坐,把帶來的食物拿出來擺在河壩上,各種形狀的粽子,各種味道的粽子擺了一地,偶爾也有一些小糖果擺出來,這個時候,大家是不必客氣的,你可以自由選擇吃哪一家的粽子,哪個味道的粽子,總之,食物擺在哪就是給大家吃的,然后邊吃邊聊,如果剛剛未能找到絕佳位置看“賽龍舟”的,這個時候你還可以在別人的講述中再回味一遍,仿佛又觀看了一次龍舟賽,等到大家吃飽喝足后,各自回家,這些都是夠一路回味到家。每每這個時候,我就感覺異常幸福。
現在想來,這一段在我看來最美好的回憶,其實真正的美好不是在觀看“賽龍舟”上,而是,在那些單調的歲月里,爺爺的關愛,讓我獲得了存在感,得到了渴望的溫暖,而人們看賽龍舟的熱情和溫情也讓我倍感快樂,可是,時節如流,粽子還在,龍舟賽還在,那人卻不在了。到這個時候,我深深地理解了林覺民烈士在《與妻書》中矛盾寫下: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的心情。
淡淡粽香淡淡酒,淡淡思念淡淡愁。但愿在另一世界的你也能品到節日的氣息。
2020 年 6 月 24 日
7.記憶中的端午節
十歲之前,我一直生活在老家鄉下。年齡小,記性又差,那時候的事情大部分都不記得了。印象中,我與村里的孩子一樣,特別期望過節。當然,當時我們也不知道是什么節日,有什么意義,所有的節日,都跟食物掛鉤。我自己比較喜歡的就是“有魚”節,
湯圓節、月餅節…… 當然少不了“粽子節”。年幼的我根本就不知道“端午節”這個正式名,也不知道屈原是誰,他為什們要跳江,我只知道五月節粽子飄香。老媽曾經講過一句俗語:“未食五月粽,棉胎唔入櫳。”沒有到五月節,吃過粽子,家里的棉被都不敢收放起來。這是因為在五月節前,天氣沒有規律,乍暖還寒。有時白天十分炎熱,但到了晚上氣溫突然下降,如果早早將棉被收放起來,可能就會被凍醒。只有過了五月節這一天,吃了粽子,才算過了春寒,轉入夏天。我不能真正理解倒春寒等節氣特點,我只是很想吃粽子。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我就會討好地對媽媽說:“我們曬棉被吧?”真的不是勤快,我就是天真地以為曬棉被、收棉被,然后就是包粽子了,多愉快的事情啊!
包粽子是一項大工程,對年幼的我而言,對如今年近四十,已為人母的我而言都是如此。我無法詳細地講述包粽子的過程,因為至今我都不會包。大概就是有洗粽葉、浸糯米等工序吧,我覺得很復雜。一直以來,我學習做各種美食都是很快上手的,但包粽子,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我就是學不會。老媽曾經一次又一次手把手地教導,可我七竅中只通了六竅。后來,老媽無奈放棄了,她說:“以后還是我負責吧。”一眨眼三十年過去了,每年的五月節,我都能吃上媽媽包的粽子。這不,兩天前,媽媽已經打電話來了,要包我喜歡吃的咸肉粽。
老爸也打了電話給我,說要給我兒子染紅雞蛋。是的,五月節不僅是“粽子節”,還是“紅雞蛋節”。按照老家的習俗,五月節家家戶戶都要染紅雞蛋。把雞蛋煮熟,然后染上大紅色。染料是媽媽口中的“米米紅”。其實當時我家經濟條件比較好,雞蛋并不是很稀罕的東西,但紅雞蛋卻給我帶來了很多歡樂。每家每戶的家長都會給孩子編織一個網兜,讓孩子掛在脖子上裝紅雞蛋。我媽手巧,用黃綠等鮮艷的顏色搭配著編織了很漂亮的網兜兜,我裝著紅雞蛋在村子里晃一圈,收到很多羨慕的眼光。現在想想,真是辣眼睛,紅黃綠,完美的撞色,我還掛在脖子上炫耀。可見孩子的歡樂世界就是這么多彩。
端午節那天,小孩子們總會湊在祠堂門口的空地上“斗雞蛋”,看看誰的紅雞蛋蛋殼硬。一開始我以為雞蛋的大頭應該比較強,但結果卻是空殼斗輸了。后來也琢磨出了規律,往往用雞蛋的小頭上陣。此時有輸有贏,就看運氣了。記得有兩次我是傷心哭鬧
了好一番。一次是脖子上掛著紅雞蛋趕著去湊堆,結果撲了一跤,紅雞蛋全都爆裂了,未上陣而身先卒,哭!有一次是遇到了強手,網兜里所有的雞蛋都斗裂了,我還是哭!過后才知道,對手小姐姐手中的壓根就不是雞蛋,那是涂成紅色的鵝卵石,怪不得叫“鵝卵石”哩,完全能夠以假亂真。
老媽總說我是個饞貓,確實,兒時記憶中的端午節除了粽子,就是紅雞蛋,別的都沒有了。
2020 年 6 月 24 日
推薦訪問: 端午節 屈原 鼠年上一篇:端午節小報打印范文黑白
下一篇:端午節手抄報內容簡單,小學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