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新任省管領導干部集體廉政談話會議上講話要點

| 瀏覽次數:

 在新任省管領導干部

 集體廉政談話會議上的講話要點

 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尹晉華

  根據省紀委、省委組織部《關于實行領導干部任前廉政談話制度的暫行規定》的要求,今天對新任省管領導干部進行集體廉政談話。這是我來河南工作后參加的第二次較大范圍、較大規模、較高層次的集體廉政談話會。在去年底的廉政談話會上,我著重講了“為官十不”,即:不背棄信仰、不脫離群眾、不貪愛外財、不慕圖虛名、不結交糜俗、不伙投惡黨、不聽信妄言、不記怨私仇、不招攬煩事、不以公謝私。剛才,大家觀看了廉政教育專題片《焦裕祿》、《縣委書記系列違紀違法案件剖析》,省紀委副書記李建社宣讀了《全省“清風中原·廉潔節日”集中教育系列活動意見》。下面,我結合自己的從政經歷,結合紀檢監察機關在查處違紀違法案件中引發的思考,結合新任領導干部即將面臨的考驗,和大家交交心,提提醒,概括起來為領導干部“從政七防”。

 一、防腐朽文化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脫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各種腐朽文化帶有歷史的慣性,不可能隨著社會制度的更替而自然退出歷史舞臺。新中國成立 60 多年來,

 我們在反對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等腐朽文化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但還遠沒有從根本上清除其影響。這種腐朽文化不同程度地反映在我們的現實社會乃至領導干部的頭腦中,陰云不散、腐而不朽、不可小視。如:有的信奉“父尊子顯、夫榮妻貴”的宗法觀念;有的信奉“千里來做官,為了吃和穿”的處世哲學;有的追求“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特權思想;有的效仿“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福蔭觀念;有的迷戀西方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生活方式,等等。這些腐朽思想文化,毒害人的靈魂,玷污人的精神世界,是產生消極腐敗現象的重要的思想根源,阻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健康發展。無論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是西方的外來文化,都有先進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都有可取的一面,也有不可取的一面,關鍵在于拋棄了什么,吸納了什么。關鍵在于能不能本著“揚棄”的原則,剔其糟粕,吸其精華。領導干部 要會鑒別。注意積極思考、善于分析、正確取舍。不能把積極向上的文化看得虛無飄渺,把腐朽的文化奉為人生寶典,切實做到在是與非上不混淆、公與私上不含糊、實與虛上把得準、真與假上分得清,真正在靈魂深處筑起崇尚廉潔、遠離貪腐的“防火墻”,讓先進的思想文化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扎根、發芽、開花、結果。

 要善修身。修身是個人成長的基礎,是治國理政的前提。要像我們的先輩那樣胸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經常想一想參加革

 命為什么,當官應當做什么,將來身后留什么,不斷加強世界觀的改造,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自覺抵制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和侵蝕。

 要有信仰。理想信念,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品,而是一個人生命的動力源。有了它,才能站位高、眼界寬、心胸廣、事業興。領導干部擔負著治理一方的神圣使命,崗位光榮,責任重大,一般人沒有這樣的機會,我們既然在其位,就要謀其政,責隨職走、心隨責走,自覺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無私奉獻。

 二、防官場惡習效仿。堅定不移地反對腐敗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從中央到地方,教育活動不可謂不多,制度建設不可謂不力,監督步伐不可謂不大,懲治腐敗不可謂不嚴,為什么仍有人膽大妄為,以身試法,為什么腐敗現象在一些領域依然易發多發,案件數量仍然居高不下。這是值得在座的各位領導干部深思的問題。當前,跑送、貪占、奢靡之風在干部中滋生蔓延,互相傳染,敗壞了黨的形象,毒化了社會風氣。有的干部熱衷厚黑學、官經,對此不僅不抵制,反而見怪不怪,甚至盲目效仿。

 有的效法跑送之道,跑提升、跑調動,凡事必跑、凡跑必送,小跑小送的有,大跑大送的也有;個人跑送的有,集體跑送的也有。有的被查處的領導干部竟大言不慚地說:“誰送的、送多少我記不清,誰沒送我記得很清。”封丘縣原縣委書記李蔭奎任職 7年期間,全縣 142 名科級以上干部 1575 次向其行賄 1200 余

 萬元,全縣所有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和絕大多數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都給其送過錢。

 有的效法貪占之欲,你貪我也貪,你撈我也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省紀委查處的張勝濤、李森林、周以忠、薛新生等案件都牽涉到幾十、上百甚至數百名干部,影響之壞,毒害之深,出乎一般人所料。

 有的效法奢靡之風,比奢華、比享受、比揮霍,出行講排場,警車開通、前呼后擁;吃喝講高檔,燕翅鮑參、燈紅酒綠;生活擺闊氣,奢侈浪費、揮金如土,慷國家之慨,營一己之私。這種惡俗像毒瘤一樣侵蝕著黨的肌體,敗壞了黨風、損害了政風、帶壞了民風。一個地區,一個單位,這樣的干部多了,必然會“政怠宦成”,失去民心;這樣的人大權獨攬,必然導致吏治腐敗,“人亡政息”。在社會變革和轉型時期,各種矛盾錯綜迭加,各種利益相互交織,各種誘惑如影隨形,如果不知道抵御,隨時就可能翻船,隨時就可能陷入沼澤、墜入深淵。如果不知道自保,就會像溫水煮青蛙,當它在溫水里悠然自得時,不知危險已向其逼近,等它預感禍到臨頭、拼命掙扎時,卻已喪失能力、喪失機會。現在社會上的誘惑很多,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要有超強的抵御能力。任何時候都能夠經得起誘惑,抵得住腐蝕,守得住防線。過去,我們常說共產黨人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戰爭年代,憑著這種特殊材料,無數革命先烈勇往直前、拋頭灑血,表現了無所畏懼、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時至今日,它依然是防護的

 盔甲、抵御的盾牌、沖鋒的投槍。要鍛造這種特殊材料,就要有不懈的追求、高尚的情操、嚴明的紀律、堅強的意志,只有目標如一、長期堅守,才能形成強大的抵御能力,才能在官場惡習面前不跟風、不盲從、不效仿。

  三、防時勢境遇誤判。我們有的干部之所以犯錯誤,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因為頭腦不清、方向不明而誤判時勢境遇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有的人一方面對腐敗現象深惡痛絕,一方面又覺得“不撈吃虧”,甚至存在羨腐心態,導致一些干部不講規矩、不講秩序,違法亂紀、恣意妄為; 有的人誤認為“腐敗越反越多,法不責眾,反腐敗是隔墻撂磚頭,砸到誰誰倒霉”,于是盲目攀比、暗中跟風,權力尋租、鋌而走險; 有的人誤認為“發達國家崇尚自由,官員可以為所欲為”,殊不知,恰恰相反,這些國家的官員沒有任何隱私,是在“玻璃房”中生活和工作。上述種種,均是對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曲解、對紀律的抵觸和對形勢的誤判。能不能正解判斷形勢,是檢驗一個領導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領導干部不同于一般群眾,必須要有大局意識,有敏銳的洞察能力和判斷能力。

 要清醒認識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法治是公權力的“緊箍咒”,可以約束公職人員對經濟活動的任意干預,是市場經濟體制健康有序運行的基本條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職人員應更加講究規矩、更加講究秩序,而不能僭越法律、僭越雷池。

 要清醒認識反對腐敗、打造清廉

 政治是世界潮流,是人心所向。隨著國內反對腐敗力度的持續加大,國際反對腐敗合作的持續加強,我國反對腐敗的成效更加顯著。一位國際反腐專家曾說,中國反腐敗成績是“足以同在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解決溫飽問題、極大地消除貧困相提并論的一個巨大貢獻”。我們要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同時,注重借鑒發達國家好的做法。盡管國際透明組織公布的世界各國廉潔度排名有些偏頗,但一些發達國家尤其是北歐國家一直排名靠前,從某種程度上看,其規則更嚴格、監督更有力,尤其是輿論監督,幾乎到了無孔不入、無所不在的地步,必然有其可取之處。

 要清醒認識反腐敗面臨的形勢,堅持兩分法,不能因為成績顯著,就盲目樂觀,也不能因為腐敗現象易發多發、腐敗案件高發頻發,就喪失反腐敗的信心。要充分認識共產黨與腐敗現象水火不容,各種腐敗行為與黨的純潔性格格不入,無論什么人、無論其職務多高、無論在什么時候,只要觸犯了黨紀國法,都將受到嚴肅追究和嚴厲懲處。同時,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樹立長期作戰的思想,堅定不移地把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否則,黨不答應、人民不答應。

 四、防補償心理作祟。當下,不少領導干部存在的補償心理是導致其走向腐敗的重要誘因。有的認為工作上有一定成績卻仕途受挫或晉升無望,心理失落;有的經歷過貧苦的日子,過怕了苦日子,有機會就想補償一下自己;有的長期

 在基層,工作辛苦,環境艱苦,待遇清苦,認為勞苦功高,感到自己過去的付出、奉獻與報酬不對稱,心理失衡;有的職務是私下交易買來的,投入要產出成果,付出成本要獲得收益,給其內心造成強烈的補償意識,走進買官賣官“死循環”;有的干部參照錯位,和大款比、和老板比,自以為有能耐、有本事,反而不如別人出手闊、氣魄大,產生心理落差;有的臨近退休,認為自己為黨和國家奉獻了一生,趁自己在位,抓住機遇,為晚年留條“后路”,來一個謀私的“最后沖刺”,“59 歲現象”即是很好的證明。補償心理源于心態的失衡,由于補償心理的作祟,思想開始掉頭,行為開始轉向,漸漸產生“政治損失經濟補”、“堤外損失堤內補”、“仕途損失金錢補”以及“冒險一陣子、享受一輩子”的想法,大搞權錢交易,到頭來要么中途栽了跟頭,要么落得晚節不保,由此跌倒的領導干部不在少數,教訓十分深刻。實踐表明,這種補償心理是非常有害的,必須高度警覺。究其原因,是價值觀出了問題。我們的干部結構呈“金字塔”型,上邊小下邊大,能夠到達頂點的畢竟是少數。一個干部的進步和成長從來都是有限的,每名干部都會遭遇仕途上的“天花板”,關鍵是在這個平臺上來施展自己能力的同時,彰顯個人的社會價值、體現社會責任,關鍵是在踏實干事的奉獻中堅守為官的使命。領導干部的人生價值,要體現在能動地、創造性地改造世界的活動中,體現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實踐

 中,體現在為國家的興旺、民族的振興忠誠履職、發奮圖強上。要像孫中山先生所講的那樣,“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當人民的公仆,就不要想著當官做老爺;為人民做事,就不要指望發家致富。只有立足崗位責任,忠誠履職,通過為民服務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才能真正稱得上黨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才能贏在最后。我常講,領導干部不能過分要求提得早、升得快,最關鍵的是要落得穩、贏在后。在體育比賽中,冠軍總是洋洋自得,亞軍總是懊悔不已,季軍總是心滿意足,原因在于亞軍在最后輸給了冠軍,季軍在最后勝過第四名贏得了獎牌。贏在最后、安全著陸,才是一個領導干部聰明的選擇。

 五、防人情關系煩擾。中國有著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決定著由人情社會走向法治社會是一個艱難而又漫長的過程,一個人一旦走上領導崗位,手中握有權力,各路親戚朋友便會蜂擁而來。囿于封建思想的羈絆,有些領導干部把人情看得高于原則,把關系看得重于事業,拉拉扯扯、親親疏疏,吹噓攬事、投桃報李,使一些地方裙帶風、說情風、吃喝風、送禮風盛行,嚴重干擾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社會風氣。這種現象于公于私十分有害,領導干部考慮煩事的時間多了,考慮工作時間就少了;你托別人的事情多了,別人找你的事情也就多了;招攬煩事的次數多了,違背原則的幾率也就高了。人固有七情六欲,正常的親朋往來完全必要,但親情再

 深亦應有度,友情再重亦應有節,決不能超越法律和道德的界線。內鄉縣衙有一塊匾額上有“天理國法人情”六個字,古人尚且知道“人情”要有,但必須在“天理國法”之后,我們更應該把個人感情與黨紀國法分清。當諂媚捧場、拉攏腐蝕向你靠近時,不要自我感覺良好,不要以為別人看重你的能力、魅力,可能更多的是看重你的官位、權力。“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一旦露出馬腳、東窗事發,必然落得“炒豆大家吃,黑鍋一人背”的凄慘下場。所以,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憑親疏辦事、憑交情辦事,不能只講親情友情,不講組織原則。要時刻牢記:不在“情”字上棄守,防止以情害政;不在“傍”字上失陷,防止受制于人;不在“友”字上失度,防止酒肉庸俗;不在“節”字上失范,防止德行失修。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多謀工作的思路,多想工作的安排,多解工作的難題,多抓工作的落實。要把工夫下在為民辦事上,多到人民群眾中去了解情況、傾聽訴求,多到基層一線去集中民智、啟發思路,用為國盡責、為民辦事去排除人情關系的煩擾。

 六、防僥幸念想萌生。綜觀落馬貪官的墮落軌跡,不難發現,因僥幸心理作怪而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淵的,幾乎成為貪官墮落的“定律”。貪官的僥幸心理不是憑空產生的,既有歷史背景,也有現實原因;既有外在條件,也有內在因素。客觀上講,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反腐體系尚不健全,懲

 防并舉的反腐機制尚未成熟,是貪官心存僥幸的外在根源。主觀上看,思想偏頗、心理畸形則是導致一些干部心存僥幸的內存原因。

 有的人玩弄技巧、自恃高明,腐敗手段日趨隱蔽化、智能化、期權化,殊不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有的人自欺欺人、掩耳盜鈴,自認為行賄受賄是單線聯系、私下交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殊不知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有的人有恃無恐、變本加厲,自以為下面有人扛、上面有人保,一次得逞,嘗到“甜頭”,進而“一而再,再而三”,屢錯屢犯,終成痼疾。殊不知風起于青萍、禍積于忽微。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只要有所為,肯定有人知。那些受賄貪占的錢財就是“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引爆的可能,從省紀委查處案件看,十年后出事的大有人在,只要你“伸手”,遲早是要算總賬的。而且一旦案發,立即樹倒猢猻散,沒有幾個說情的,即便有人說情,誰能替你擔著?躲都躲不及!那種抱著僥幸心理越陷越深的人,往往以僥幸開始,以“不幸”告終,最終難逃黨紀國法的嚴懲。僥幸,是產生罪惡的禍根;僥幸,是步入歧途的踏板;僥幸,是貪賄發酵的酵母。在黨紀國法面前,在人民的監督面前,就顯得異常脆弱、幾同虛幻,是萬萬靠不住的。

 克服僥幸心理,就要砥礪品質、加強修養,把人格塑造作為為政之要,立身之本,更加注重在純潔思想道德、培養高尚情操上下工夫,以良好品德修養來遏制人性的貪欲。

 克服僥幸心理,就要見微知著、防微杜

 漸。要清醒認識僥幸心理帶來的潛在禍患,貪小便宜必然吃大虧,身居高位可能被削官革職,家庭美滿可能會妻離子散。因此,領導干部一定要慎始、慎初、慎微、慎獨,自警、自重、自醒、自勵,以求防患于未然。

 克服僥幸心理,就要認清形勢、頭腦清醒。反腐敗沒有退路,黨在任何時候,反腐敗的決心不會改變,反腐敗的意志不會動搖,反腐敗的利劍不會入鞘。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能心存僥幸,要時刻謹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決不能因為不正當利益的索取,斷送黨和國家利益,斷送自己政治生命,斷送家庭幸福美滿,斷送子女似錦前程。前幾天,省法院黨風廉政建設會上,通報了幾起案件,其中,有鄭州中級人民法院民三庭原副庭長李曉昱案件,其曾是全國模范法官,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被“雙開”,獲刑 10 年,本人懺悔說,曾要求自己淡泊名利,克制欲望,但克制并不等于欲望不存在,是僥幸心理打開了她的貪欲之門,是僥幸心理擊碎了她身上所有的光環。

 七、防私心私欲膨脹。“禍難生于邪心,邪心誘于可欲”,私心私欲是黨員領導干部的大敵。我們是唯物主義者,不否認個人的私利的存在,但這種私心私欲必須在一定限度和范圍之內,超越了度,跨出了界,處處以自我為圓心,以私利為半徑,必然會墮入利己主義的泥沼。

 有的人動機不純。喜歡搞不切實際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表面上看轟轟烈烈、氣魄很大,實質是好大喜功、短期行為,全然不顧生態環境

 惡化、資源消耗巨大、群眾義憤強烈,說穿了是為自己的政治前途貼金。

 有的人官欲太強。剛剛提拔,又想進步,屁股沒暖熱,就想動一動;不是把崗位工作當作為民奉獻的平臺,而是當作晉級提升的跳板;不是把工作業績看成自己應盡的責任,而是當作向黨向人民索取的法碼。

 有的人私心太重。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提拔干部,先考慮是不是自己的人;工程建設,先設想對自己有什么好處;招錄人員,先想想和自己是否沾親帶故。雖然他們手中掌管著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但從沒有把為黨分憂,為國建功,為民謀利放在心上;雖然他們手中掌管著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但從沒有把人民群眾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作為人生價值的最高評判標準。有位哲人曾說過:“幾乎所有人都可能忍受逆境,但如果想測試一個人的品格,就給他權力。”私心私欲往往是一個人走向腐敗墮落的起點,一旦惡性膨脹,必然導致罔顧群眾利益、規避合法程序、違反組織原則、觸犯黨紀政紀;必然會導致暗箱操作、魚肉百姓、弄權瀆職、賣官鬻爵。古人云:“居官守職以公正為先,公則不為私所惑,正則不為邪所媚。”領導干部要防止私心私欲膨脹, 就要公私分明。正確處理公與私的關系,是對領導干部政德的基本要求。領導干部的權力是公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只能用在一心為公上。秉公用權為百姓利益盡力,就會造福一方;以權謀私,為個人撈取好處,就會貽害一地。

 就要先

 公后私。古人尚能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共產黨人更應該有這樣的操守。如果一事當前,首先考慮親朋故舊,或者小團體利益,把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凌駕于黨和人民利益之上,就走向了歧途,走向了反面,就會為廣大人民群眾所不恥。

 就要公而忘私。對領導干部來說,用權不謀一己之私,是為政用權的基本準繩。黨員領導干部務必要一心為公、克己奉公,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如果利字當頭、私欲膨脹,就會造成人心渙散、離心離德,事業停滯、國家受損,最終為黨和人民所唾棄,也難逃黨紀國法的制裁。

推薦訪問: 領導干部 要點 談話

【新任省管領導干部集體廉政談話會議上講話要點】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