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關于高標準農田什么資質可以建設(精選范文2篇)

| 瀏覽次數:

高標,漢語詞匯。拼音是ɡāo biāo,有多種釋義,出自《文選·左思<蜀都賦>》,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高標準農田什么資質可以建設2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高標準農田什么資質可以建設2篇

【篇1】高標準農田什么資質可以建設

附 錄 A

(規性附錄)

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體系

表 A.1 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體系表


表 A.1 (續)


表 A.1 (續)


表 A.1 (續)


續 A.1 (續)


附 錄 B

(資料性附錄)

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技術要求

表 B.1 灌溉設計保證率表


附 錄 C

(規性附錄)

高標準農田建設統計表

表 C.1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基本信息表


表 C.1 (續)

表 C.2 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情況表


表 C.3 高標準農田使用情況與效益表

單位負責人: 填報人:

報送時間:

統計時間:







【篇2】高標準農田什么資質可以建設

新疆兵團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

為切實加強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投資目標,達到預期效益,參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結合新疆兵團農業綜合開發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本建設標準。

凡國家立項投資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項目(以下簡稱“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均須按照本建設標準進行規劃設計、施工建設和檢查驗收。

一、綜合標準

(一) 高標準農田應達到田地肥沃、設施配套、道路暢通、林網適宜、生態優良、科技先進、全面節水、旱澇保收,實現農作物優質高產高效的總體目標。

通過項目建設,解除制約項目區農業生產的關鍵障礙因素,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顯著增強。農業特別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項目區產出的糧食和其它農產品達到優質安全、高產穩產標準。

項目區因地制宜推行節水灌溉和其他節本增效技術,灌溉保證率達到90%以上,總體經濟效益增加12%以上,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項目區須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農業科技貢獻率明顯提高,主要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顯著提升,特別是單產達到較高水平(詳見表1),實現團場增效、農工增收,為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屯墾戍邊新型農場奠定堅實的基礎。

表1 高標準農田綜合生產能力 單位:公斤/畝

風蝕風沙危害較輕類型區

評價參數

代表作物

產量標準

南疆

北疆

產出水平

小麥

>400

>420

玉米

>800

>800

甜菜

>5000

>5000

籽棉

>480

>450

風蝕沙化嚴重類型區

產出水平

小麥

>380

>380

玉米

>700

>700

甜菜

>4600

>4600

籽棉

>420

>400

(二)高標準農田建設應遵循統籌規劃、綜合治理、集中連片、規模開發、分步實施的原則。

項目按灌區或流域從源頭上籌劃,整體推進。采取水利、農業、林業和科技等綜合配套措施,進行田水路林山綜合治理。項目區必須集中連片,連片規模應不小于350公頃,使其顯現規模效益,起到示范引領作用。開發治理后,項目區與非項目區有明顯區別,平原地區達到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漬能降;丘陵山區基本實現園田化。

(三)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應通過嚴格篩選。

項目區應具備可持續穩定利用的水資源條件。干、支骨干渠系及相關外部水利設施配套完善;水源水質符合灌溉水質標準;水源水量能夠滿足灌區農作物灌溉需水要求;高標準農田建成后能顯著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設計建設達到國家排澇防洪標準。

項目區應選擇灌排條件較好、土層深厚、增產潛力大的區域,優先選擇現有基本農田,項目建成后能夠保證工程設施至少15年發揮效益,建成后應保持30年內不被轉為非農業用地;交通便利,具備10KV農業電網及其他動力配備條件;農機具配套應滿足農業生產需要。

(四)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標識標牌設置應當統一、規范、實用。

項目標志牌應當是固定的、永久性的。標志牌公示內容應包含項目基本情況、總投資、財政投資、工程建設內容,設計、施工、監理、管護單位,監督舉報電話等基本信息。

二、主要措施標準

(一)水利措施

1、小型水庫。包括新建和擴建加固,應符合國家和水利行業的技術規范規定的設計標準和技術要求。

2、攔河壩。應符合國家和水利行業的技術規范規定的設計標準和技術要求。

3、排灌站。應符合國家和水利行業的技術規范規定的設計標準和技術要求。

4、機電井。井灌工程做到地下水資源合理利用、采補平衡。新打井和修復配套機井應滿足《機井技術規范》SL256-2000要求。機井和泵站水工建筑物、機電設備、輸變電設施配套齊全,綜合裝置效率達到有關行業規范標準。

5、輸變電線路配套。架設配套高壓線路應采用桿上變臺,無遮攔導電部分距地面應不小于3.5m。低壓線路采用低壓電纜,應有標志。地埋線應敷設在凍土層以下,深度不小于0.7m,符合電力行業技術規范。低壓線路進入泵房需穿管通過,管徑應大于線徑的1.5倍。

6、灌排渠系工程或坡面水系。包括開挖疏浚渠道、襯砌渠道、埋設管道、渠系建筑物。

(1)開挖疏浚渠道。

①防洪設計標準應符合行業規范。

②地下水位較高和土壤鹽堿化地區,排水渠道標準應符合《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 50288)的規定。改造鹽堿地要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統,在返鹽(堿)季節前將地下水位降到農作物生長的臨界深度以下。地下水埋深小于2m時,應設農排,埋深小于2.5m時,應設斗排。項目區及灌區的排水(堿)渠應完全連通,按農、斗、支、干排成體系匯流鹽堿水排出項目區。排渠棄土應整平或整修成農用道路。

(2)襯砌渠道。輸水渠系達到管道或混凝土防滲標準,渠道襯砌應堅固耐用,混凝土抗壓標號達到C20,抗凍標號達到F200,預制板厚度達到6-8cm,砂石墊層厚度達到20-30cm,復合土工膜達到350g/m2,塑料薄膜厚度達到0.3mm以上,襯砌渠道頂部采用混凝土壓頂板,渠道襯砌使用年限達到15年以上。

支渠、斗渠進水口必須設計一定長度的測水測流斷面或設置量水設施,滿足測水要求。

在有條件的項目區可采用工廠化生產,機械化施工的砼渠槽整體裝配的渠道防滲形式。

(3)埋設管道。輸水管道采用鋼筋混凝土、玻璃鋼、UPVC及新型管材,應符合國家和水利行業的技術規范。

(4)渠系建筑物。渠系建筑物,主要包括橋、涵洞、閘門、跌水與陡坡、量水等設施,應符合《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50288~1999)的要求。橋、涵、閘等建筑物設施配套齊全,農橋寬度與所連接道路相適應,不超過8m;涵洞根據無壓或有壓要求確定拱形、圓形或矩形橫斷面形式,承壓較大的涵洞洞頂填土不應小于1m,對于襯砌渠道則不應小于0.5m。渠系水利用系數、田間水利用系數和灌溉水利用系數應符合《節水灌溉工程技術規范》(GB/T50363~2006)的要求。

7、噴灌。管道工作壓力達到0.6Mpa以上,應符合GB/T50085-2007《噴灌工程技術規范》。

8、微灌。各項指標應符合GB/T50485-2009《微灌工程技術規范》。地埋管埋設深度在當地凍土層以下,并滿足地面荷載和機耕要求。管道工作壓力達到0.4Mpa,干、支兩級固定管道間距、長度合理設定,且能滿足今后滴灌自動化設計的要求。有條件的地區采用滴灌自動化控制技術。

9、小型蓄排水工程。包括新建和擴建加固。性能與指標達到水利行業規范。

10、其他水利措施。性能與指標達到水利行業規范。

11、泵站。泵站包括水泵、過濾器、啟動設備、變配電設備,泵房,沉沙池。0

(1)揚排水泵站。符合國家水利行業規范。

(2)河水、井水滴灌泵站。水泵:河水灌溉時,采用離心式水泵,底閥防護從池底到水面以上30cm處的范圍內必須進行全面防護設置攔污柵;井水灌溉時,采用潛水泵。水泵配套動力采用外部輸入電力。

過濾器 :采用自動反沖洗過濾器。

啟動設備:采用變頻啟動設備。

泵房:河水滴灌泵房采用磚混墻體、彩鋼夾心(厚度不低于10cm)屋頂,泵房套間設計,面積不低于50m2;

井水滴灌泵房采用磚混結構,泵房套間設計,面積不低于40m2。

沉沙池、蓄水池:采用現澆混凝土結構,長度和橫截面的尺寸根據水質要求規范計算確定,要求鋪設不低于30cm寬的壓頂板,沉沙池必須設防護欄,蓄水池必須設防護網、攔污柵,且需設安全警示牌。各項標準的設定應符合《水利水電工程塵沙池設計規范》(SL269—2001)的要求。

12、施工臨時工程。性能與指標達到水利行業規范。

13、其他工程。性能與指標達到水利行業規范。

(二)農業措施

1、改良土壤。

(1)通過秸稈還田、油渣還田、全程施肥、深松土壤、拉沙改土、增施農家肥及商品有機肥等多種措施,加快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強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使土壤有機質含量在原有基礎上提高0.1個百分點以上。項目區耕地全面進行測土平衡施肥,達到科學施肥。農家肥按22500~30000kg/hm2標準施用,商品有機肥按3000~4500kg/hm2標準施用。土壤有機質提升措施至少應連續實施3年以上,商品有機肥應符合《有機肥料》(NY525~2011)的要求。

(2)改造瘠薄土地,有效土層厚度應達到50cm以上,使耕作層達到25cm以上。改造砂漿黑土或土壤中卵石多的地塊,要清除砂漿卵石并摻合粘土。

2、良種繁育。建立優質良種繁育基地,修建種子晾曬曬場、倉庫,配備必要的種子加工檢測設備。良種繁育能力設計或區域內已具備的繁育能力,能夠滿足項目區優勢農產品的需要,具備優良品種的覆蓋率達到100%的基礎性條件。

項目區原有倉庫、曬場:項目團場倉庫已殘缺破損的,應改建或新建相配套的良種倉庫,面積不低于1000m2;糧食曬場不達標的,每5000畝以上糧食作物種植連隊,應改建或新建曬場面積不低于750m2。性能與指標達到規范標準。

3、購買良種。高標準農田除建立良種繁育基地外,還應引進適合當地條件的優質良種,以滿足項目區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需要。

4、購置設備。購置良種檢驗檢測設備以滿足項目區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性能與指標達到國家規范標準。

5、農業機械。平原地區主要作業環節具備基本實現機械化、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水平在原有基礎上有較大提高的基礎性條件。

表2 高標準農田農業機械作業水平 (規范性標準)單位:%

類型區

作物

機耕率

機(栽植)播率

機收率

綜合

風蝕風沙危害較輕類型區

小麥

>98

>98

>98

>98

玉米

>98

>98

>90

>95

棉花

>98

>98

>80

>92

風蝕風沙危害嚴重類型區

小麥

>98

>98

>98

>98

玉米

>98

>98

>80

>92

棉花

>98

>98

>80

>92

表3 高標準農田主要農機具配置(參考性附錄)

序號

主要農機具

計量

單位

作業指標

1

100馬力以上輪式拖拉機

發動機功率73.5KW以上,最大提升力≧24KN,最大牽引力≧36KN。為動力機械,配套激光平地機、深松機等機具。

2

50~70馬力輪式拖拉機

發動機功率46KW,牽引力12.5KN。為動力機械,配套播種機、秸稈粉碎還田機、植保機械、節水灌溉機具等。

3

履帶式推土機

發動機功率73.5KW,主要用于土地平整。

4

激光平地機

掛接機具。作業幅寬2.5m,需66.2~73.5 KW動力機械,用于土地平整。

5

大型深耕深松犁

大型掛接機具。作業幅寬2.5m,深松深度≧25cm,需≧89 KW動力機械(柴油機)

6

育秧播種機組

掛接機具。生產效率≧350盤/h,需0.18 KW動力機械。

7

大型免耕施肥精量播種機

掛接機具。工作幅寬3.2m,施肥播種一體化,需44.1~58.8 KW動力機械。

8

乘坐式高速插秧機

發動機功率14.7KW,8行,作業效率0.8ha/h。

9

收獲機械

小麥、水稻收獲機,發動機功率66 KW,工作幅寬2.9m。

玉米收獲機械,需61 KW動力機械;3行(割道);生產率≧0.33 ha/h.

10

秸稈粉碎還田機

掛接機具。工作幅寬1.8m;需配套58.9~73.5 KW動力機械。

11

中型免耕播種機

掛接機具。需44.1~51.5 KW動力機械,用于小麥、玉米、大豆免耕播種,作業效率0.27~1ha/h。

12

施肥機械

掛接機具。工作幅寬12~28m,需48 KW動力機械。

13

懸掛式植保機械

掛接機具。工作幅寬18m,需50KW以上動力機械。

(1)購置農用動力機械。為提高高標準農田的生產效率,應合理購置農用動力機械,提高高標準農田的機械化作用水平。

(2)配套農機具。為提高高標準農田的生產效率,應合理購置農用機具,提高高標準農田的機械化作用水平。

(3)購置植保機械。為預防和降低高標準農田病蟲害的發生和防治,應合理購置植保機械,滿足高標準農田的植保要求。

6、其他農業措施。

(1)土地平整要以有林道路或較大溝渠為基準形成格田,以適應農業機械化和田間管理要求,條田大小要考慮灌排、機耕作業、風沙災害等因素,條田方向考慮主風向、地形、地貌條件及作物光照要求,一般以南北向為主。

土地平整包括田塊調整與田面平整。

田塊調整是將大小或形狀不符合標準要求的田塊進行合并或調整,以滿足標準化種植、規模化經營、機械化作業、節水節能等農業科技的應用。

田面平整主要是控制田塊內田面高差保持在一定范圍內,盡可能滿足精耕細作、灌溉與排水的技術要求。

表4 高標準農田田面平整度(規范性標準)

耕地類型

項目

指標

稻作淹灌農田

地表平整度(100m×100m)

≦2.5cm

橫向坡降(500m)

﹤1/2000

縱向坡降(500m)

﹤1/1500

噴滴灌農田

地表平整度(100m×100m)

≦10cm

坡降(500m)

≦1/30

(2)清除耕地白色污染。在耕地土壤內當年使用農膜的殘留量不能超過10%,耕作層土壤還應符合《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2008)的規定,影響作物生長的障礙因素應降到最低限度。

(三)田間道路

田間道路工程指為滿足農業物資運輸、農業耕作和其他農業生產活動需要所采取的措施。田間道路建設分干道、支路兩級,其布局應合理,且順直通暢。田間道路通達度平原區應達到100%,丘陵區不應低于90%。

1、干道。干道要與團場、連隊公路連接,需實現硬質化,路面可采用瀝青、混凝土或砂石等材料硬化,應配套橋、涵和農機下田(地)設施,田間道路路面高出地面30cm~50cm,鋪砂石厚度30-35cm,路基寬度7米以上,路面寬度6米以上,保證雨天暢通,能滿足農產品運輸和大中型農業機械的通行。

2、支路。支路需實現硬質化,路面采用砂石材料硬化,支路路基高于地面20-30cm,鋪砂石厚度25-30cm,路基寬度6米以上,路面寬度5米以上,應配套橋、涵和農機下田(地)設施,便于農機進出田間作業和農產品運輸。

田間道路設施使用年限不少于15年。

(四)林業措施

1、樹種選擇。要因地制宜,以鄉土樹種為主,引進樹種必須經區試鑒定認可后才能使用。南疆采用新疆楊、胡楊、灰楊、沙棗,以新疆楊、胡楊為主栽樹種;北疆采用箭桿楊、俄羅斯楊、新疆白榆、白蠟、沙棗、胡楊,以箭桿楊和俄羅斯楊為主栽樹種。

苗木胸徑到達3cm以上,造林當年成活率達到90%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達到85%以上。

2、林帶結構類型。條田林以2-4行為主,有1個喬木樹種組成。道路林、主干林、防風林以4行及4行以上為主,其中:通風結構林帶為4-6行,有1-2個喬木樹種組成,適于配置在風沙危害較輕的地區和綠洲內部。

疏透結構林帶為8-10行,由2個以上的樹種組成,邊行配置灌木,適于配置于風沙危害嚴重地區或風沙危害較輕地區綠洲邊緣的2-3個條田。

緊密結構林帶多在10行以上,由3個以上喬灌木樹種組成,可作為風沙危害嚴重地區和綠洲邊緣2-3個條田的農田防護林。

3、造林密度。8行以上的林帶,宜采用寬窄行帶狀栽植,窄行株行距為1-1.5×1-2m,寬行株行距為1-1.5×4-6米;4-6行的林帶,株行距采用1.5-2×2-3.5m的株行距;4行以下林帶株行距采用1-1.5×2-3.5m的株行距。

4、林帶走向。農田防護林由主林帶和副林帶組成,主林帶應垂直于主風方向或呈不大于45度的偏角.副林帶應和主林帶相垂直,如遇地形、地物限制,主、副林帶可有一定偏角,可采取林隨水走或林隨路走等方式形成林網。主林帶和副林帶的交叉處,只留一處20米的出口,以利于交通。

5、林網規格和占地比例。風沙危害嚴重地區,主林帶帶間距150-200米,副林帶帶間距為400-600米,農田防護林網格100-200畝。

風沙危害較重地區,主林帶帶間距250-300米,副林帶帶間距為600-800米,農田防護林網格200-350畝。

立地條件相對較好,風沙危害較輕的地區,主林帶帶間距300-400米,副林帶帶間距為800-1000米,農田防護林網格350-600畝。

北疆墾區農田防護林占耕地面積比率不低于8%,南疆墾區不低于10%。

6、苗木栽植。開溝栽植,可根據實際推廣采用深40-50cm一溝一行或一溝兩行進行栽植。

新建林帶或有條件的更新林帶沿噴、滴灌地埋管道方向布置,以便于灌水;不在管道處的林帶,在林帶上游處對應的干、支、斗渠修建放水閘門。

平畦栽植, 畦內全面翻耕,深25-30cm,要求畦面平整。

鹽漬化較重的林床需洗鹽壓堿,再行種植。

原則上要求先施基肥,再種植苗木。

(五)科技推廣措施

1、技術培訓。項目建設期間,加強對項目區受益農戶進行先進適用技術培訓2次以上;扶持團場農技服務體系,重點支持具有技術推廣服務功能的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對基層干部、團場技術員、受益職工和科技示范戶進行4—5次先進適用技術和農業綜合開發政策方面的培訓,使其熟悉有關資金和項目管理方面的要求,更好地完成項目建設任務。每個連隊有3名以上技術骨干,每10戶有2戶科技示范戶,每戶有1人掌握實用技術。

2、儀器設備。儀器設備指植保、良種、土化等設備,必須是正規生產廠家生產或者正規經銷商經銷的產品。

3、示范推廣。在項目建設期間,圍繞地域優勢或主導產業,推廣2項以上先進適用技術,在1萬畝高標準農田中應有不低于1000畝的優良品種和先進實用技術推廣。重點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生產、生態可持續等技術;實施良種良法、模式化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化學除草、節水灌溉等技術;鼓勵采用經濟適用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提高工程建設質量。

推薦訪問: 農田 高標準 資質

【關于高標準農田什么資質可以建設(精選范文2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