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扶貧政策培訓教材

| 瀏覽次數:

 扶貧政策培訓教材

  培訓教材

  一、精準識別政策

  (一)貧困戶識別標準(1+2+3)

  兩道杠:一是嚴格執行農民人均純收入標準。即農民人均純收入以上年度的國家農村扶貧標準為基本依據,對符合條件的農戶整戶識別,我省識別標準 20**年 2736元以下,20**年 2800元以下,20**年 2855元以下,20**年 3026元以下,每年約增長 6%。二是統籌考慮“兩不愁三保障”因素。不愁吃。口糧不愁,主食細糧有保障;不愁穿。年有換季衣服,經常有換洗衣服;義務教育。農戶家庭中有子女上學負擔較重,雖然人均純收入達到識別標準,但也要統籌考慮納入扶貧對象;基本醫療。農戶家庭成員因患大病或長期慢性病,影響家庭成員正常生產生活,需要經常住院治療或長期用藥治療,剛性支出較大,雖然人均純收入達到識別標準,但也要統籌考慮納入扶貧對象;住房安全。農戶居住用房是 C、D 級危險房屋的,雖然人均純收入達到識別標準,也要統籌考慮納入扶貧對象。

  (二)貧困戶識別方法(抓兩頭評中間)

  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推行“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六定”。一進:包村干部、村級組織和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對全村農戶逐家進戶調查走訪,摸清底數;二看:看房子、家具等基本生活設施狀況,擁有家用轎車、大型農機具、高檔家電的,不得識別或慎重識別;三算:按照標準逐戶測算收入和支出,算出人均純收入數、算支出大賬,找致貧原因,對貧富情況有本明白賬;四比:和全村左鄰右舍比生活質量,家庭成員家有財政供養人員、有擔任村干部的,家庭成

 員作為法人或股東在工商部門注冊有企業的,在城鎮擁有門市房、商品房的,不得識別或慎重識別。五議:對照標準,綜合考量,逐戶評議,獲得絕大多數村民認可;六定:正式確定為扶貧對象的,由村“兩委”推薦確定,鄉鎮黨委、政府核定。

  (三)貧困戶識別程序,(兩公示一公告)

  1、初選對象。在農戶本人申請的基礎上,召開民主評議會,擬定初選名單,在村內進行一次公示。

  2、鄉鎮審核。鄉鎮對初選名單進行審核,逐戶核查,確定扶貧對象名單,經村第一書記、包村干部、村支書、村主任、鄉鎮長、鄉鎮書記“六簽字”(20**年 6 月 20 日以后新識別),在各行政村進行第二次公示。

  3、縣級復審。縣扶貧辦復審后在各行政村公告。

  二、精準退出政策

  (一)貧困戶退出

  1、退出標準;

  貧困人口退出以戶為單位,主要衡量標準為該戶有相對穩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和收入來源,年人均純收入超過國家扶貧標準(20**年 2800 元以上,20**年 2855元以上,20**年 3026 元以上)且吃穿不愁;適齡兒童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家庭無因貧輟學學生;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有救助;住房條件有明顯改善,有安全住房。

  2、退出程序

  第一步:民主評議。由村“兩委”組織相關人員召開民主評議會,按照年度貧困戶退出計劃,初步擬定貧困戶退出名單。

  第二步:核實認可。貧困戶退出名單經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

 三人小組核實(沒有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的行政村經村“兩委”核實),并送達脫貧通知單,得到擬退出貧困戶認可。

  第三步:公示公告。退出名單經擬退出貧困戶認可后,在村內公示(附公示名單照片),公示時間不少于 7 天。公示無異議后,公告退出,發放脫貧光榮證,并于次年 1 月前在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銷號,。

  (二)貧困村退出

  1、退出標準

  貧困村退出以行政村為單位,標準為“1+7+2”,“1”,以貧困發生率為主要衡量標準,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降至 2%以下。“7”,基礎設施建設達到有一條通村公路實現硬化,具備條件的村實現通客運班車,農村飲用水符合安全衛生評價指標體系要求,基本滿足生產生活用電需求等標準。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有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有標準化衛生室,有合格鄉村醫生或執業(助理)醫師,基本實現通寬帶等。“2”,統籌考慮產業發展、集體經濟收入等因素。

  2、退出程序

  第一步:調查核實。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相關部門,按照年度貧困村退出計劃,對預退出貧困村進行入村調查、摸底核實,確定符合退出標準的貧困村名單。

  第二步:予以公示。對符合退出標準的貧困村,在鄉(鎮)所在地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 7 天。

  第三步:公告退出。公示無異議后,由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報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審批后公告退出,于次年 1 月前在建檔立卡貧困村中銷號。

  (三)貧困縣退出

 1、退出標準

  貧困縣退出以貧困發生率為主要衡量標準,原則上貧困縣貧困發生率降至 2%以下。貧困縣 90%以上的貧困村通過扶貧實現退出,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教育、文化、衛生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達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2、退出程序

  第一步:縣級申請。貧困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根據貧困發生率下降狀況,結合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主要指標,對照貧困縣退出標準于當年 12 月前提出退出申請,上報省轄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省直管縣(市)直接上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

  第二步:市級初審。省轄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根據貧困縣退出申請,于 1 周內組織相關力量,對照貧困縣退出標準進行初審,初審結果于次年 1 月 10 日前上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

  第三步:省級核查。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根據省轄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初審結果,于 15 日內組織相關力量,對全省擬退出的貧困縣進行專項評估核查。

  第四步:社會公示。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核查確定貧困縣退出名單后,向社會公示征求意見,公示時間不少于 7 天。

  第五步:上報審批。公示無異議后,國定貧困縣退出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向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報告,省定貧困縣退出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向省政府報告。

  第六步:接受檢查。接受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對國定貧困縣退出情況的專項評估檢查。

  第七步:批準退出。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估檢查符合退出標準的國定貧困縣和省扶

 貧開發領導小組核查符合退出標準的省定貧困縣,由省政府正式批準退出。

  三、精準幫扶政策

  (一)醫療政策

  1、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1)普通門診醫療待遇

  按照省政府要求,要全面建立門診統籌制度。我市整合過渡期間實行家庭賬戶(含個人賬戶)加門診統籌模式。家庭賬戶按人均繳費額 40%左右建立,門診統籌基金(含一般診療費)按照人均繳費額 20%左右建立,其余部分納入住院統籌基金。

  1.1 家庭賬戶:家庭賬戶基金由家庭成員共同使用,用于家庭成員門診醫療費用支出,也可用于住院醫療費用的自付部分支出。20**年家庭賬戶標準為每人70 元。

  1.2 門診統籌:門診統籌基金主要用于全縣范圍內符合政策規定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參保人員就醫時,家庭賬戶余額扣減為零后發生的門診費用按 65%比例報銷,每人每年最高支付 120 元。

  (2)門診慢性病醫療待遇

  凡參加我縣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符合規定門診慢性病病種的參保人員,可憑近兩年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住院病歷復印件(含檢查報告單)、社會保障卡、身份證和上年繳費票據,由個人每年 6 月或 12 月提出申請,報當地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對照條件初審,然后將申報材料送專家組逐人審查,將符合條件患者納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管理。患惡性腫瘤、異體器官移植抗排異的參保人員,可憑相關資料,隨時申報。同一參保人員申報的門診慢性病病種不得超過 3 個。門診慢性病參保人員每月定額須當期使用,不可累計使用。發生的符合規定納入

 統籌基金支付的慢性病門診醫療費用,統籌基金支付 70%,發生的規定病種以外的其他病種的治療費用,統籌基金不予支付。

  建檔立貧困戶門診慢性病報銷標準。①提高貧困人口醫保政策規定的 20 種門診慢性病月定額標準,月定額標準是在原定額標準基礎上提高 50%。慢性病保障對象在符合政策報銷費用后,剩余未報銷的醫療費用再由政府財政補助保障資金按提高后的月定額之內的合規費用 100%補充報銷②對確實患有新縣城鄉居民醫保政策規定的 20 種門診慢性病,但因病情指征未達到市基本醫療門診慢性病條件的貧困人口納入政府財政補助保障資金報銷范圍,同時對貧困人口新增

  6 種慢性病納入政府財政補助保障資金報銷范圍(新增 6 種門診慢病即: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風濕性心臟病、5 歲以下小兒腦癱、泌尿系統結石、甲狀腺功能減退、股骨頭壞死)。26 種病種按 90%比例報銷,標準定額為每月 100 元。

  **市基本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病種及定額情況表

  序號

 病

  種

  月定額

  1

  惡性腫瘤放化療

  按比例實報

  2

  異體器官移植抗排異

  1 年內

  4200 元

  1-3 年

 2800 元

  3 年以上

  2300 元

  3

  肝硬化(失代償期)

  260 元

  4

  糖尿病

  260 元

  5

  Ⅱ期以上高血壓

  140 元

  6

  系統性紅斑狼瘡

  140 元

  7

  肺結核

  140 元

  8

  精神病(精神分裂癥、狂躁抑郁癥)

  220 元

  9

  帕金森病綜合癥

 110 元

  10

  類風濕性關節炎

  140 元

  11

  強直性脊柱炎

  140 元

  12

  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

  140 元

  13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非隱匿型者)

  280 元

  14

  急性腦血管疾病后遺癥

  210 元

  15

  癲癇病

  110 元

  16

  地中海貧血

  480 元

  17

 重癥肌無力

  300 元

  18

  伊文氏綜合癥

  300 元

  19

  干燥綜合癥

  300 元

  20

  慢性腎功能不全(非透析)

  700 元

  (3)重特大疾病醫療待遇

  凡參加我縣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所患疾病、診斷及主要治療方法符合規定病種范圍的人員,可享受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障待遇。治療重特大疾病發生的醫療費用不設起付標準。一個參保年度內,重特大疾病住院病種患者同一種疾病限享受一次重特大疾病保障政策(另有規定的除外),再次住院發生的醫藥費用,按統籌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規定支付。

  3.1、住院病種在限價標準內的醫療費用由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按以下比例支付:縣級 80%、市級 70%、省級 65%;其超出限價標準的醫療費用由定點醫療機構承擔。

  住院病種有:①兒童急性白血病(2 個類型)、②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個類型)、③唇裂、④腭裂、⑤乳腺癌、⑥宮頸癌、⑦肺癌、⑧食管癌、⑨胃癌、⑩結腸癌、?直腸癌、?急性心肌梗塞、?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重性精神病、?耐多

 藥肺結核、?雙側重度感音性耳聾、?尿道下裂、?先天性幽門肥厚性狹窄、?發育性髖脫位、?脊髓栓系綜合癥等***個病種。

  3.2、門診***個病種中門診腹膜透析支付比例為 85%,其他支付比例為 80%;統籌基金的支付金額不得超過限額標準。建檔立貧困戶對患有終末期腎病、白血病等 10 種重特大疾病門診病種的保障對象,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醫療救助之后,再由政府財政補助保障資金補充報銷,報銷比例達到醫療總費用的 90%。

  門診病種及限額為:①終末期腎病,血液透析 55000 元/年,腹膜透析 50000元/年;②血友病,小于 6 周歲 40000 元/年,大于 6 周歲 80000 元/年;③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限支付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費用;④Ⅰ型糖尿病,限支付胰島素費用 5000 元/年;⑤甲狀腺機能亢進 2000 元/年;⑥耐多藥肺結核 20000 元/年;⑦再生障礙性貧血15000元/年;⑧苯丙酮尿癥14000元/年;⑨非小細胞肺癌,限支付鹽酸埃克替尼、吉非替尼費用;⑩胃腸間質瘤,限支付甲磺酸伊馬替尼費用。

  (4)住院醫療待遇

 20**年參保居民住院起付標準和報銷比例(以下費用指合規費用)

  類別

  醫院范圍

  起付標準(元)

  報銷比例

  鄉級

  鄉鎮衛生院

  (社區醫療機構)

  200

 200-800 元 70%

  800 元以上 90%

  縣級

  二級或相當規模以下醫院(含二級)

  400

  400-1500 元 63%

  1500 元以上 83%

  市級

  二級或相當規模以下醫院(含二級)

  600

  600-3000 元 55%

  3000 元以上 75%

  三級醫院

  1000

  1000-4000 元 53%

  4000 元以上 72%

  省級

  二級或相當規模以下醫院(含二級)

  600

  600-4000 元 53%

  4000 元以上 72%

  三級醫院

  1500

 1500-7000 元 50%

  7000 元以上 68%

  省外

  1500

  1500-7000 元 50%

  7000 元以上 68%

 20**年度基本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為***萬元。

  2、大病醫療保險待遇

  大病保險資金的支付范圍為參保城鄉居民一個保險年度內住院(含規定的門診慢性病、重特大疾病限價(額)結算的醫療費用)累計發生的超過大病保險起付線以上的合規自付醫療費用。

  大病保險起付線為合規自付費用**.*萬元,起付線以上分段報銷比例為:**.*萬元—5 萬元(含 5 萬元)支付 50%;5 萬元—***萬元(含***萬元)支付 60%;***萬元以上支付 70%。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為實際支付***萬元。

  3、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待遇

  困難群眾患病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經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后一個參保年度內個人累計負擔的合規自付醫療費用,在大病保險起付線以內(含)的部分,直接由大病補充保險按政策報銷;超過大病保險起付線的部分,首先由大病保險報銷,剩余部分由大病補充保險報銷。

  大病補充保險的起付線為合規自付費用 3000 元,起付線以上分段按比例報銷:3000-5000 元(含 5000 元)報銷 30%,5000-1 萬元(含 1 萬元)報銷 40%,1 萬-**.*萬元(含**.*萬元)報銷 50%,**.*萬-5 萬元(含 5 萬元)報銷 80%,5 萬元以上報銷 90%。不設封頂線。

 4、醫療保障政府財政補助政策

  (1)降低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對我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鄉鎮衛生院住院時,免收床位費、一般診療費,報銷起付線降至 50 元,報銷比例提高至 95%;在縣人民醫院和中醫院住院時,減免掛號費、住院診查費,報銷起付線降至 300 元,報銷比例提高至 90%,并實行先診療后結算一站式服務。

  (2)住院報銷標準。貧困人口住院合規自付醫療費用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縣內住院提高補償標準、醫療救助之后,再由政府財政補助保障資金補充報銷,報銷比例達到 100%;合理的自費醫療費用(基層醫療機構、二級醫院、三級醫院超出醫保報銷范圍的醫療費用,分別不得超過醫療總費用的2.5%、10%、20%)按 50%給予報銷;縣內住院的全部實行先診療后付費。

  (二)教育扶貧政策

  全縣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自 20**年秋季起可以享受以下優惠政策:

  1、學前教育。按照年生均600元標準補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3—6歲具有正式學籍兒童學前教育保教費,并按照年生均 400 元的標準發放生活補助。(我縣上學期發放 700 元,下學期發放 300 元,一年共計 1000 元)

  2、義務教育。對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學生,在免除學雜費、教科書費基礎上,按照小學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年1250元標準對寄宿生發放生活補助費。

  3、普通高中教育。免除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高中學生學費、住宿費,并按照每生每年 2000 元的標準發放國家助學金。

  4、中等職業教育。免除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建檔立卡貧困生學費,每生每年按 2000 元的標準發放“雨露計劃”扶貧助學補助,并對一二年級在校生按照每生每年 2000 元的標準發放國家助學金。

 5、高等教育。國家、省對在讀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普通本(專)科學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別按照每生每年 4000 元、6000 元、12000 元標準發放國家助學金。高職高專每生每年還按 2000 元的標準發放“雨露計劃”扶貧助學補助

  6、對考入高校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優先發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貸款標準為本(專)科學生每年 8000 元,研究生每年 12000 元,學生在校期間貸款利息由國家財政貼息。貸款期限為在校時間+10 年,最長不超過 14 年。學生在校及畢業后兩年期間為寬限期,寬限期后由學生和家長按借款合同約定,按年度分期償還貸款本息。新縣新科扶貧基金會在校貧困大學生再借款助學工程,每生每年可免息借款 5000 元。

  7、新縣光彩實驗學校對經確認的孤兒,父母雙方均喪失勞動能力和享受農村低保且家庭特別困難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除享受“兩免一補”等有關優惠政策外,床上用品、校服和吃住全免費。

  (三)住房扶貧政策

  1、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補助標準:

  (1)分散安置(非本組安置)人均不超過 25 平方米,簽訂舊房拆除或收回協議,經驗收合格后按人均**.*萬元發放補助資金。

  (2)集中安置住房按人均 6 萬元(含基礎設施配套資金)統一建設,人均不超過 25 平方米,簽訂舊房拆除或收回協議,經驗收合格后方可入住。

  (3)一戶一宅安置的搬遷戶原宅基地收回不給予補助;多層住宅樓安置的原宅基地收回給予一定補助,集中安置的每平方米補助 30 元,分散安置的每平方米補助 55 元。

  2、危房改造補助標準:

 4 類重點對象改造房屋的建筑面積原則上 1 至 3 人戶控制在 40—60 平方米以內,且 1 人戶不低于 20 平方米、2 人戶不低于 30 平方米、3 人戶不低于 40 平方米;3 人以上戶人均建筑面積不超過 18 平方米,不得低于 13 平方米。

  (1)C 級危房維修補助 10000 元以內。

  (2)非建檔立卡的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 D 級危房改造補助 12000 元—30000 元。

  (3)建檔立卡貧困戶 D 級危房改造補助 14000 元—40000 元。

  (4)需政策兜底解決住房安全的特困戶,按照改造房屋面積下限標準全額保障。

  (四)民政扶貧政策

  1、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本縣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我縣農村低保家庭標準 20**年人均收入 2960 元),且家庭財產狀況符合當地政府規定條件的,有權申請最低生活保障。

  2、20**年農村低保標準 2960 元,分三類補差:A 類每人每月 142 元;B 類每人每月132元;C類每人每月122元。20**年農村低保標準3150元:分三類補差:A 類每人每月 152 元;B 類每人每月 142 元;C 類每人每月 132 元。

  3、20**年五保分散供養每人每年補助 3000 元,五保集中供養每人每年補助5200 元;20**

  年五保分散供養每人每年補助4096元,五保集中供養每人每年補助5200元。

  4、兜底保障的分“鰥、寡、孤、獨、癡、殘”六類人員,每人每月補助 272元。20**年孤兒每月補助 650 元,20**年孤兒每月補助 700 元。

  5、電費補貼五保、低保貧困戶從 20**年始每戶每月補助 10 度電費,每年補貼電費 67.2 元。

 6、殘疾人“兩項補貼”:一、二級殘疾人每月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費 100 元和生活補貼 60 元;三、四級低保殘疾人每人每月享受生活補貼 60 元。

  7 醫療繳費補助: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個人醫療繳費每人每年 40 元補助

  8 醫療救助:對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因患大病,產生大量醫療費導致家庭困難,政府民政部門每年給予貧困家庭2000至4000元醫療救助

  9 臨時救助:對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因病、因殘、因災導致家庭非常困難,政府民政部門給予貧困家庭一種臨時救助措施。

  (五)就業創業扶貧政策

  1、支持外出務工就業

  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外出創業就業給予交通費補貼:提供在省內(不含縣內)連續務工6個月以上,收入達10000元以上的務工證明,給予每人每年500元的往返交通補貼;提供在省外連續務工6個月以上,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務工證明,給予每人每年 1000 元的往返交通補貼。

  2、鼓勵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

  縣域內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聘用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 3 人以上,人月工資在1500 元以上,并與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簽訂一年以上就業合同的,按照每人 1000元的標準對用工單位給予一次性用工培訓補助,從 20**年 1 月 1 日起執行。

  3、鼓勵就業創業

  (1)鼓勵村級組織、企業、新型經營主體或個人到鄉村興辦扶貧產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個人新建車間發展加工業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貧困勞動力不低于用工總人數 30%且經營

  1 年以上的,根據實際使用面積按照 100 元/㎡的標準給予獎補;村級組織新

 建車間發展加工業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貧困勞動力不低于用工總人數 30%且經營 1年以上的,根據實際使用面積按照 500 元/㎡的標準給予獎補;村級組織、企業、新型經營主體或個人利用鄉村閑置資產發展加工業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貧困勞動力不低于用工總人數 30%且經營 1 年以上的,根據實際使用面積按照 50 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從 20**年 1 月 1 日起執行。

  (2)20**年 1 月 1 日起,建檔立卡貧困戶自主創業興辦種植、養殖、加工、旅游服務等產業,經營時間1年以上,用于生產經營的初始固定資產投資在5萬元以上,獎補投資總額的 10%,單戶獎補資金不超過 5 萬元。

  (六)生態扶貧政策

  對全縣符合護林員聘用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優先選聘為護林員,公益林護林員每人每年的勞務報酬 10800 元,生態護林員每人每年的勞務報酬 10000 元。

  (七)勞動力培訓補助

  1、鼓勵中介機構輸送貧困勞動力就業。對在工商質監部門登記注冊,并成功介紹貧困勞動力與當地企業或其他實體簽訂勞動合同(就業協議)且穩定就業一定時間的職業中介機構,落實每介紹1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給予中介機構200元的就業創業服務補貼。每名貧困勞動力每年可享受 1 次。

  2、探索公益性崗位就業扶貧方式。對于無法輸送到企業就業的“4050”貧困勞動力,重點在鄉、村開發一批公路養護、環衛保潔、治安巡邏、山林防護、水庫安全管理、學校安全管理等公益性扶貧崗位,以及開發城鎮環衛、園林、保安等政府公益性崗位,就地就近安置就業。公益性崗位向貧困勞動力優先傾斜,可實行全日制工作、半工半農或勞務承包等工作方式。公益性崗位人員每人每月發放工資 650 元,年收入 7800 元。中原農業保險聘用的保險宣傳員每人每年 1200元,保險協保員每人每年 2400 元。

 3、統籌開展貧困勞動力培訓工作。開展專業技能培訓。依托縣內外具備國家承認培訓資格的技能培訓機構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對取得汽車維修、汽車駕駛(包括吊車、挖掘機等特種車輛)、種植、養殖、焊接、家政、廚藝、縫紉、建筑工、泥瓦工等國家承認的技能培訓資格證書的,按照每人2000-4000 元的標準發放補助金(初級證書發放補助金 2000 元/人,中級證書發放補助金 3000 元/人、高級證書發放補助金 4000 元/人)。

  4、鼓勵院校和企業開展扶貧性就業培訓。依托**涉外職業技術學院,借助其在焊接技術及自動化、模具設計等專業師資力量,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進行免費培訓,對轉移到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從事涉外勞務的,憑學員免費培訓確認書和出國務工相關證明資料,經財政、扶貧部門確定驗收,按照 5000 元/人的標準對培訓和勞務中介機構進行一次性補助;對發展農業產業和轉移到企業就業的貧困農民,開展實用技術或就業技能短期免費培訓(實用技術和就業技能短期培訓不得超過 7 天),按照每人每天發放 100 元的務工補貼。

  (八)貧困戶到戶增收項目補助

  全縣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享受到戶增收項目的補貼標準: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的,按每戶不超過 4000 元標準補貼;按照“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組織實施,貧困戶采取入股、合作等方式的,按每戶不超過 5000 元標準補貼;采取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等幫扶類型組織實施的,可以根據項目建設需求,適當提高項目資金補貼標準;實施到戶增收項目的新型經營主體應當保證將每戶貧困戶到戶增收項目補貼資金 5000 元作為入股資金,收益分配或入股分紅時間原則上為 1個年度,也可以為一個正常生產周期;每戶收益總額(連本加利)不得低于 5000元;屬于年度保底分紅的貧困戶分紅收益資金額不得低于銀行同期年度基準利率。合同到期后企業退還貧困戶本金,或由雙方協商是否再合作。到戶增收帶貧效果

 主要體現“三金”即土地租金、分紅股金、務工薪金

  (九)保險扶貧

  水稻、花生種植保險不同生產期賠償標準的設定應符合生產物化成本的投入規律。水稻返青—分蘗、拔節—抽穗、揚花—成熟生長期的賠償比例分別為 60%、80%、100%;花生種植保險苗期、開花下針期、結夾期、成熟期的賠償比例分別為40%、60%、75%、100%。水稻、花生、油菜、油茶、小麥、玉米、菌類、棉花、果樹、蔬菜、茶葉、中藥材以上作物損失率達到 30%(含)以上開始賠償,投保作物損失率在 80%(含)以上的應視為全部損失。保險大牲畜類、禽類死亡據實賠付,貧困戶在所有產業覆蓋的情況下,賠付金額最高不超過最高限額 15000 元/戶,具體見附表。貧困人口疾病身故的賠 5000 元/人,意外身故的賠 50000 元/人,意外殘疾的賠50000元/人,意外燒傷的賠50000元/人,意外醫療的賠5000元/人。貧困戶農村住房意外倒塌的保額 5 萬元/處;優撫對象人身意外保額按照年齡分段進行設置;10 處美麗鄉村示范點及紅色旅游景點公眾責任險,每人每次賠償限額***萬元,其中財產損失限額 2 萬元。

  (十)金融扶貧

  1、小額貼貸款。扶貧貼息小額貸款發放對象:具有從事商品生產經營能力和有具體生產經營項目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貸款期限原則上不超過***個月,經縣農開扶貧辦和承辦銀行審核同意后可展期1年,特殊情況可展期2年,貸款額度為最高不超過 5 萬元。貧困戶免抵押、免擔保、政府貼息。

  2、“五位一體”金融扶貧。推廣“政府+貧困戶+龍頭企業+銀行+保險公司”五位一體的金融扶貧模式,貧困戶自愿貸款 5 萬元,入股企業,享受“參股分紅”或“參股分紅+勞務收入”。扶貧企業(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每年按貸款金額的8%(4000 元)給貧困戶分紅,每季度分紅一次。農戶貸款按基準利率,由縣政府

 貼息。

  四、進村入戶調查

  (一)基本縣情

  1.新縣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人口數量,貧困發生率?

  答:全縣人口**.*萬人,其中農村人口**.*萬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村***個、貧困人口 12***戶 41***人,20**年以來脫貧 5***戶 20***人,貧困發生率由 14.6%下降到 7.38%。目前,全縣還有貧困村***個,6***戶 20***名貧困群眾,20**年計劃脫貧 20***人。

  2、新縣易地扶貧搬遷情況

  “十三五”期間共規劃搬遷 1***戶 7***人,在 20**-20**兩個年度實施,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 1***戶 7***人,同步搬遷***戶***人。20**年度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戶 2***人,集中安置***戶 1***人,分散安置***戶 1***人。20**年度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1***戶4***人,集中安置1***戶4***人,分散安置***戶***人。

  3、全縣危房改造情況

  20**年全縣共排查農村存量危房 1***戶,其中 4 類重點對象***戶;20**年農村存量危房 2***戶,其中首次申報危改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1***戶、二次危改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戶、非建檔立卡貧困戶中貧困殘疾人家庭、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低保戶三類重點對象***戶。

  (二)基本村情

  1、你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多少戶、多少人,貧困發生率是多少?脫貧了多少戶,多少人?現有貧困戶多少戶、多少人,貧困發生率是多少?主要幫扶措施有哪些?

 2、你村有多少易地搬遷戶?多少危改戶?多少低保戶?多少五保戶?其中貧困戶多少?

  (三)入戶調查

  1、問什么時間當的貧困戶?如何當的?那一年脫貧的?脫貧標準是多少?

  2、貧困戶是否認識第一書記?鄉村干部、幫扶干部都提供了哪些幫助?對政府的幫扶滿意不滿意,有沒有成效?

  第一書記是**,他(她)是**單位的(吃住在村)。結合農戶家中政策明白卡掛圖情況回答。

  3、問貧困戶家庭承包土地、山場情況及經營收入情況(種植、養殖情況)?是否流轉?流轉費用多少?享受了種糧直補、退耕還林等政策的要提供存折或票據?

  4、問政府有沒有技術幫扶,比如技術培訓什么的?

  5、問貧困戶知不知道小額貸款的政策,有沒有人宣傳過?是否享受過?

  6、問手機信號、有無網絡、能否看電視等情況?

  7、問吃、穿、住情況,特別是飲水是否安全?

  8、問醫療保險情況,是不是政府買的;問大病救助情況,平時生病了政府有沒有給錢;醫療報銷這方面問得很細,還要提供單據。

  9、問就業問題,政府引導安排就業沒有?

  10、核對表卡冊的一致性和邏輯性?

  11、問幫扶干部來的頻率(多久來一次),都來家里做了些什么,幫扶干部是否有節日慰問、送禮等;是否開會宣傳了扶貧政策?

  12、問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的時間和資金來源?

  13、問打工的時間和收入情況;涉及外出務工的,要說出時間、地點、工種、

 工資等情況,并要當場打電話核實?問各年度各家庭成員的收入情況?看家庭存折。

  14、問享受低保的時間和金額,人數?

  15、問這幾年村里水、路等基礎設施的變化?

  16、問養老保險情況?

  17、實地查看衣柜、廚房、冰箱、電燈等情況?

  18、問全村特色產業和買賣情況?

  /

推薦訪問: 培訓教材 扶貧 政策

【扶貧政策培訓教材】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