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閱兵觀后感
大閱兵是我們國力的展現,也是對先烈的告慰!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大閱兵觀后感,供大家參閱!
大閱兵觀后感篇 1
9 月 3 日一早,我們全家老老小小都等在電視機前,知道為什么嗎?你可能已經猜到了,我們在準備看抗戰勝利 70 周年閱兵式。體現祖國強大的大閱兵,莊嚴壯觀,是不容錯過的,我們哪能不看呢?終于,國慶大閱兵開始了,我們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
天安門廣場上,那一個個方陣、一個個士兵精神抖擻,一臺臺坦克、一枚枚導彈整整齊齊,展示了我軍精良的裝備,高昂的士氣。三軍儀仗隊莊嚴地走向巍巍聳立的旗桿,國旗手把鮮艷的五星紅旗掛上旗桿,用力一揮,國旗緩緩向上升。嘹亮的國歌響徹云霄。乘坐轎車,駛過一個個方陣,那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問候,如春風般溫暖著全國人民的心。飛機在天空
慶典如此精彩紛呈,不可能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兩年來他們一定付出了許許多多的心血。我們試想一下,為了這次閱兵,當我們在享受空調時,他們在頂酷暑冒烈日;當我們在玩耍休息時,他們在戰狂風抗嚴寒;當我們進入甜美夢鄉時,他們還在刻苦訓練。他們不怕勞累,任憑汗水浸透衣服,任憑風吹雨打。
新中國的成立靠的是先輩們,將來,國家的發展就要靠我們了。可是現在的我們還是溫室中的花朵,金籠里的幼鳥,我們必須從此時此刻做起,要成為懸崖邊的勁松,成為展翅高飛的雄鷹,成為祖國的棟梁。讓東方巨人的身軀昂然屹立,讓東方雄獅的吼聲震驚世界!
大閱兵觀后感篇 2
今天是抗戰勝利 70 周年閱兵,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閱兵慶典活動。幾十萬的士兵和群眾排成整齊的方隊,上千名樂隊官兵列隊等待著儀式的開始。這里同時云集了各國各地各族著名的人物,國家的最高領導人站立在天安門城樓上,那種盛大的現場,可能會有更深切的感受。
10 點鐘,閱兵正式開始。當穿著整齊的新式服裝的三軍儀仗隊邁著整齊
的步伐通過天安門城樓時,當運載著現代化武器的軍車、坦克緩緩通過時,當開空一百多架包括戰斗機、轟炸機、加油機、直升機劃過藍藍開空時,尤其時解說員說道這些武器都是中國自主研發生產時,作為一名中國人,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更讓人感到喜悅的是看到美麗的女兵方隊的出現和拖著五顏六色的彩色軌跡的教練機劃過藍天,武器的現代化程度已經比 20xx 年前有了驚人的進步。有了這樣的軍備,怎能不成為現代化的強國呢。
當抗日老兵坐車大車經過閱兵主區域時,我的眼睛濕潤了。從他們身上,我看過了歷史,感受到了們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
外軍方隊、代表隊參加閱兵,是本次閱兵的一大亮點。這么多外國代表隊參加中國閱兵,顯示出中國的國際地位,也看出我們有著保衛和平的同盟。
"歷史啟示我們,前進道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掌握了自己命運、團結起來的人民必將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創造歷史偉業。"我們深知,未來的發展仍將是機遇與挑戰同在、信心與困難并存;我們堅信,只要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同舟共濟,就一定能夠建設好自己的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大閱兵觀后感篇 3
今年是抗日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 70 周年,在這樣一個重要的重大紀念日面前,我國將舉行盛大的閱兵式,屆時不但會首次有外國首腦出席,閱兵隊伍中首次出現外國軍隊方陣。
按照慣例,除了建國初期因為國際政治軍事形勢緊張比較頻繁的時行閱兵式外,通常 20xx 年才舉行舉行一次。而上一次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閱兵式還是20xx 年,此次閱兵式,我們不僅僅是紀念抗戰勝利,最主要還是宣示了我國現在的軍事實力以及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心。如今想想,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心中都有由衷的感動和自豪。
20xx 年是一個極為特殊且注定將充滿偉大意義的年份,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又值世界反法西斯暨中國抗戰勝利 70 周年。因而今年的閱兵式其意義更為特殊。此次中國的閱兵式,勢必會出現令公眾極為期待的諸多具有世界頂尖水平的戰略戰術級武器,中央對此次閱兵式勢必也將極為重視,會投入很大,其規模和氣勢必能極大鼓舞和振奮全體國人,令世界為之驚嘆,令境內外的敵對勢力膽寒,令腐敗勢力心驚。
其實,世界各國都會在某個特殊日子舉行閱兵式,對于中國人來說,歷次閱兵式旨在讓身為國家主人的人民檢閱,既彰顯國威,又激勵國人斗志奮進。對于飛速發展,快速崛起的中國來說,每一次閱兵式都有新的含義,都彰顯著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蓬勃朝氣。
今年的閱兵式最大的意義在于紀念反法西斯既中國抗戰勝利 70 周年,既為了緬懷在戰爭中死難的同胞和為了和平英勇犧牲的人們,又旨在震懾不肯放棄軍國主義和否認、美化侵略歷史的某些國家和勢力,同時也是在警醒國人,國雖大,忘戰必危。如今的經濟形勢,雖然看著世界和平,但是外有歐美的反華實力,內存國家的領導腐敗。無論內外,我們都沒有休息的時間。在紀念抗戰勝利犧牲的人們的精神的同時,我們還要發揮這樣的精神來進一步建設我們的國家,只有這樣抗戰勝利 70 周年的檢閱式才有意義。
大閱兵觀后感篇 4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勝利 70 周年,半個多世紀前,在那場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人民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時間之長,規模之大,作用之巨,是舉世矚目的,我們可以毫無愧色地說,這是中華民族近百年來蒙受無數屈辱之后,反對外來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勝利。
70 多年前,日本帝國主義發起了慘絕人寰的侵華戰爭,在中華大地上燃遍了戰火,使飽經滄桑的中華民族再次傷痕累累。從 918 事變到七七事變,從813 事變到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從殘忍的細菌戰到對根據地的瘋狂掃蕩。中華大地在侵略者的蹂躪下痛苦呻吟。
時間雖然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我們決不會忘記。他們在中國大地上橫行肆虐,所到之處,城市破壞,村莊被毀,生靈涂炭,血流成河。八年抗戰中,中國軍民死傷人數 3500萬,直接、間接經濟損失達 5600 億美元之巨。這真是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的人類浩劫。
八年抗戰,從祖國的白山黑水之間,到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不愿做亡國奴的炎黃子孫,高唱著"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拋家別子,走向前線,有多少仁人之士抱著"到敵人后方去,把鬼子趕出境"的決心和信心,血灑疆場。他們當中有將軍、有戰士、有文人、有雅士。吉鴻昌將軍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
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成了千古絕唱,光照千秋。楊靖宇、趙一曼、左權、魏振民的英雄壯舉,激勵著千千萬萬個中華兒女的愛國熱忱。
八年抗戰,數不清的海外僑胞毀家紓難,捐錢捐物,源源不斷地把抗戰物資運往國內各戰場。南僑總會還動員由 320xx 名司工,醫護人員組成的救護隊,回國服務。他們提出"抗戰不達最后勝利,支援抗戰的活動決不停止"。為了收復失地,為了光復中華,有多少有情人推遲了婚期;有多少人變賣了自己的家當;又有多少人典當了自己的陪嫁首飾。真是神州大地遍燃抗日烽火,四萬萬人共筑銅墻鐵壁。
中華兒女眾志成城,終于以弱勝強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抗日戰爭勝利的實踐表明: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中國人民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堅不可摧的長城。今年,我們舉國上下,紀念抗日戰爭勝利 70 周年,目的是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開創未來。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紀念活動,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推薦閱讀:2020 大閱兵觀后感范文大閱兵觀后感作文大閱兵觀后感精選作文2020 年大閱兵觀后感大閱兵觀后感 800 字作文大閱兵觀后感
推薦訪問: 觀后感 大閱兵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