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范文(精選3篇)

| 瀏覽次數: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3篇

【篇一】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

附件1

四川省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

(征求意見稿)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鼓勵公眾參與,強化社會監督,嚴厲查處各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信訪條例》《四川省環境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四川省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是指符合條件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通過有關渠道舉報四川省范圍內發生的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經屬地生態環境部門查證屬實并立案查處后,給予舉報人物質獎勵。地方網格員反映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符合本辦法規定的舉報獎勵條件,給予獎勵,其反映途徑、獎金等級、獎金發放的具體辦法由各地自行制定。

對舉報環境違法行為,改善環境質量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實施通報表揚、發放榮譽證書、授予環保榮譽稱號等精神獎勵,實施精神獎勵的辦法由各地自行確定。

第三條 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實行屬地管理,由設區的市級生態環境部門落實獎金發放。省級直接查處和涉及跨行政區劃的舉報,由生態環境違法結果發生地給予獎勵。

第四條 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資金由同級財政保障,設區的市級生態環境部門應當加強獎勵經費的管理,并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二章 獎勵范圍和金額

第五條 納入舉報獎勵范圍的生態環境違法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種類:

(一)建設項目未依法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被責令停止建設,拒不執行的;

(二)未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污染物,被責令停止排污,拒不執行的;

(三)利用暗管、滲井、滲坑、裂隙、溶洞、雨水管道、槽車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的;

(四)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的;

(五)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的;

(六)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3噸以上的;

(七)其他適用于行政拘留或刑事犯罪的生態環境違法行為。

各地可根據生態環境管控目標,結合地方實際,擴展納入舉報獎勵范圍的生態環境違法行為類別。

第六條 各地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根據所舉報違法行為被發現的難易程度、違法行為對生態環境的危害程度、違法行為的社會影響范圍等因素,設定不同檔次的獎勵標準,原則最高不超過10000元。

第七條 對造成重大及以上級別環境污染事件,或涉及環境污染犯罪的案件,辦案機關難以取得有效破案證據的,可以向社會發布懸賞舉報公告,征集破案有效證據,獎勵金額可突破10000元。

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于本辦法獎勵范圍:

(一)生態環境保護系統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管職責的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及其直系親屬,依照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負有監督、報告違法行為義務的人員,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舉報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的;

(二)舉報的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已被立案調查、尚未結案的;

(三)舉報人不配合調查核實相關舉報信息的;

(四)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獎勵情形。

第三章 舉報途徑和獎勵條件

第九條 舉報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舉報生態環境違法行為:

(一)電話舉報:各級政府12345、12369熱線;

(二)來信來訪舉報:生態環境部門信訪接待部門。

(三)新媒體舉報:國家“12369環保舉報”微信公眾號和地方政府確定并公布的微信舉報、微博舉報賬號;

第十條 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舉報內容應客觀真實,不得編造、誣告;

(二)舉報人須提供本人真實姓名、居民身份證號碼和聯系電話,多人聯合舉報同一違法行為的,分別提供個人信息;

(三)舉報人須提供被舉報環境違法行為主體的準確名稱、詳細地址、基本違法事實,能夠清楚說明違法情況的照相攝像資料、書面材料等證據或者重要線索;

(四)對舉報人提供的有效線索,經屬地生態環境部門查證屬實并被行政處罰或移送公安機關。

(五)舉報人提供的證據或線索事先未被生態環境部門掌握或被媒體曝光。

第四章 獎金發放

第十一條 被舉報對象有多項環境違法行為的,對舉報人不累計獎勵,按就高原則對應標準計發獎勵金;同一違法行為被多人(次)舉報的,只對第一有效舉報人給予獎勵(如來電、郵戳或來訪為同一天,則視為共同第一舉報人),共同第一舉報人或聯合舉報的,獎金按人數平均分配;舉報案件被查處、結案后,被舉報對象再次出現環境違法行為的,可繼續舉報并獲取相應獎金。

第十二條 舉報案件辦理完成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負責舉報獎勵的生態環境部門認為符合本辦法規定的獎勵條件的,經審核確認后,通知舉報人領獎。

舉報案件辦理完成之日按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之日、移交公安機關的移送決定書送達之日起算。

第十三條 舉報人應當自接到領獎通知之日起30日內,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到指定地點領取獎勵金。委托他人代領的,受托人需持有授權委托書、舉報人及本人有效身份證明原件。舉報人領取獎勵時,應當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無正當理由逾期未領取的,視為放棄獎勵。

對于金額較小的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各地可靈活采用微信紅包、話費充值等便捷的獎金發放方式。

第五章 監督管理

第十四條 舉報受理、查處和兌獎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對舉報人負有保密義務,不得泄漏舉報人個人信息。

第十五條 負有生態環境監管職責的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故意透露線索給他人舉報以獲取獎勵的,或在舉報受理、查處過程中推諉拖延、通風報信、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泄漏舉報人個人信息的,由紀檢監察部門依法查處;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第十六條 舉報人故意捏造、歪曲事實、虛報、誣陷或者制造事端、惡意舉報,嚴重擾亂環境管理舉報工作程序或者騙取獎勵資金的,提請有關部門依法追究其相應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十七條 對不屬于本辦法獎勵范圍內的生態環境違法舉報,按國家和四川省信訪規定處理。

第十八條 本辦法由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和四川省財政廳負責解釋。

第十九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二】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

生態環境監測復習

      第一章   1.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是指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組成的各種生態系統所構成的整體,主要或完全自然因素形成,并間接地、潛在地、長遠地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影響。生態環境的破壞,最終會導致人類生活環境的惡化。   2.生態環境監測:通過對影響生態環境質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測定,確定環境質量及其變化趨勢的過程。 3.生態環境監測的目的:   根據生態環境質量標準,評價生態環境質量 根據生態系統的情況,決定管理對策   根據污染分布情況,追蹤尋找污染源,為實現監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據   收集本底數據,積累長期監測資料   為保護人類健康、保護環境、合理使用自然資源、制訂環境法規、標準、規劃等服務。   4.環境監測:是指測定代表環境質量的各種標志數據的過程。 即通過物理測定、化學測定、儀器測定和生物監測等手段,有計劃、有目的地對環境質量某些代表值實施測定的過程。 5.環境監測的內容:   物理指標的測定。包括噪聲、振動、電磁波、熱能、放射性等水平的監測。   化學指標的測定。包括各種化學物質在空氣、水體、土壤和生物體內水平的監測。   生態系統的監測。主要監測于人類活動引起的生態系統的變化。如亂砍濫伐森林或草原和過度放牧引起的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二氧化碳和氟氯烴的過量排放引起的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等。 6.環境監測的分類   環境監測按其目的,可以分類以下三類:   ①研究性監測。主要是研究確定從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的遷移變化趨勢和發展規律,以及對人體和其他生物體的影響和危害程度等。     1   ②監視性監測,亦稱常規監測。主要是對在不同功能區內的水、氣等環境要素,進行長期的定點、定期監測,從而了解和掌握環境污染情況,評價治理效果和判斷環境質量的好壞。   ③特定目的的監測。主要是指污染事故的監測和污染糾紛的仲裁監測。前者為污染事故的判斷和處理提供監測服務;后者為解決污染糾紛提供技術依據。   環境監測按其對象,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①環境質量監測。環境監測機構通過對環境中各項要素進行經常性的監測,掌握環境質量狀況及其發展趨勢,并編報各種環境監測報告和環境質量報告。   ②污染監督監測。對污染源的監督管理。   還可按污染物存在的空間分類,分為大氣監測、水質監測 和土壤監測等。   7.環境監測的三項任務:   環境質量監測方面:系統掌握和提供環境質量狀況及發展趨勢。 ①在全國各個地區科學地分布環境監測站點和網絡,按照統一規定的方法和規范,對各個環境要素進行連續地或者定期地監測; ②結合污染源監測,對環境監測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提出全國、地區和特殊環境區域的環境質量變化趨勢,以及改善環境質量和防治污染措施的建議。   污染監督監測方面:為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 ①對污染源進行宏觀調查,建立污染源檔案;   ②對污染源進行現場監測;或者核對排污單位測試的數據; ③對新建、擴建、改建和技術改造工程項目的污染治理裝置進行驗收和監測,為執行各種環境法規、標準,開展環境管理工作提供準確、可靠的監測數據和資料;   ④對污染事故和污染糾紛進行監測,為追究污染者的法律責任以及解決污染糾紛提供技術依據。 環境科研和服務監測方面   ①開展以科研為主要目的的監測,為提高環境監測水平開展研究工  2   作;   ②為社會服務而進行的監測工作等。 第二章   1.森林生態系統生態站監測的指標: 氣象要素指標   ①常規指標:氣溫、濕度、風向、風速、降水量及其分布、蒸發量、土壤溫度梯度,日照和輻射收支。   ②選擇指標:大氣干濕沉降物及其化學組成,林冠徑流量及化學組成,林間CO2氣體濃度及其動態。 水文要素指標   ①常規指標:地表徑流量及其化學組成(N、P、K、Ca、Mg、Na、S、有機質),地下水位。   ②選擇指標:泥沙流失量及其顆粒組成和化學成分(N、P、K、Ca、Mg、Na、S、有機質),附近河水化學成分(同上)。 土壤要素指標   ①常規指標:土壤養分含量及有效態含量(N、P、K、S)pH值,交換性酸及其組成,交換性鹽基及其組成,陽離子交換量,土壤有機質含量,土壤顆粒組成,團粒結構組成,容重、孔隙度、透水率、飽和水量及凋萎水量。   ②選擇指標: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礦質全量,土壤CO2釋放量及季節動態。   植物要素指標   ①常規指標:植物種類及組成,指示植物、指示群落、種群密度、覆蓋度、生物量、生長量、凋落物量、凋落物的化學組成及分解率以及熱量、光能和水分的收支。   ②選擇指標:珍稀植物及其物候特征,森林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和化學組成。   動物要素指標   ①常規指標:動物種類,種群密度,生物量及時空變化,能量和物質的收支,熱值。   3   ②選擇指標:珍稀野生動物的數量及動態,動物灰分、蛋白質、脂肪含量、必需元素。 微生物要素指標   ①常規指標:種類、分布及其密度和季節動態變化,生物量、熱值。 ②選擇指標:土壤酶類型與活性,呼吸強度,元素含量與總量,固氮菌生物量及其固氮量。   2.自然生態系統生物監測內容 (1)植被類型、面積與分布   通過對該指標的觀測,可以從區域尺度了解植被分布的變化,并借以了解環境和土地利用的變化。于荒漠和沼澤生態系統對環境的敏感性,該指標對荒漠和沼澤生態系統尤其重要。 (2)生境要素   用以了解生物生長環境的必要信息,如土壤狀況、水分狀況、群落類型等,為解釋植物生長狀況提供必要信息。 (3)植物群落種類組成與分層特征(包括生物量)   植物作為生態系統的生產者,其種類組成與生物量是反映整個生態系統的種類組成、結構與功能特征的關鍵指標。 (4)凋落物的季節動態與現存量 可用于了解生態系統的物質分配狀況。 (5)葉面積指數 (6)各層優勢植物和凋落物的元素含量與熱值 用于了解生態系統的元素與能量儲存狀況。 (7)群落動態與樹種更新   用以了解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特征和演替趨勢。 (8)荒漠植物種子產量與土壤有效種子庫   是了解荒漠生態系統動態與演替趨勢的重要指標。 (9)短命植物生活周期   短命植物是荒漠生態系統的重要植物類群之一,可以反映荒漠生態系統的存在狀況以及環境的變化。   4   (10)物候   用于了解植物生長發育期與環境的關系,可以反映環境的變化。 (11)植物空間分布格局變化   即生態系統內部的植物空間分布信息。于荒漠和沼澤生態系統對環境的敏感性,該指標對荒漠和沼澤生態系統尤其重要。   (12)動物種類與數量(包括昆蟲、嚙齒動物、鳥類、大型野生動物、沼澤底棲動物、家畜等)   動物作為生態系統的消費者,其種類組成也是反映整個生態系統的種類組成、結構與功能特征的關鍵指標。對沼澤生態系統而言,遷徙鳥類常常作為沼澤生態系統保護狀況的參照。因此,沼澤生態系統重點觀測遷徙鳥類。家畜主要在草地生態系統和荒漠生態系統觀測。 (13)大型土壤動物種類與數量   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可反映生態系統功能狀況。 (14)大型真菌種類與數量   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可反映生態系統功能狀況。 (15)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作為生態系統的分解者是反映生態系統功能特征的關鍵指標。 3.葉面積指數:又叫葉面積系數,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植物葉片總面積占土地面積的倍數。即:葉面積指數=葉片總面積/土地面積。 在田間試驗中,葉面積指數是反映植物群體生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其大小直接與最終產量高低密切相關。 4.農田生態系統生物監測內容   (1)農田環境要素。用以了解作物生長環境,為解釋作物生長狀況提供必要信息。   (2)農田耕作制度。包括作物種類組成、復種指數與作物輪作體系、肥料與農藥投入情況、灌溉制度等。是解釋作物生長狀況和農田長期動態的必要信息。   (3)主要作物生育動態。作物生育動態可解釋作物生長發育與氣候、耕作管理的關系,也是氣候變化的反映參數。   5

      (4)主要作物葉面積指數與地上生物量動態。反映作物生長狀況的關鍵參數,與地下部分聯合,有助于解釋作物的物質分配、營養吸收、產量形成機制等。   (5)主要作物根生物量與根系分布。反映作物生長狀況的關鍵參數,與地上二部分聯合,有助于解釋作物的物質分配、營養吸收、產量形成機制等。   (6)主要作物收獲期植株性狀。性狀調查可以用于解釋作物的物質分配、產量形成機制等。   (7)作物產量與產值。作物產量與產值是農田生態系統的關鍵信息之一。   (8)主要作物元素含量與熱值。用于了解作物品質和生態系統的元素與能量儲存狀況。   (9) 土壤微生物。反映農田肥力和農田狀況。 (10)病蟲害記錄。   5.生物要素:生物有機體不是孤立生存的,在其生存環境中甚至其體內都有其他生物的存在,這些生物便構成了生物因子。 主要因子   生長指標——生長量、生物量   植被結構——郁閉度、樹冠結構、蓋度、透風系數、葉面積指數 生產力——地上各層生物量 根系   6.初級生產量: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始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對太陽能的固定,這是生態系統中第一次能量固定。植物所固定的太陽能或所制造的有機物質稱為初級生產量或第一性生產量。 7.生產量和生產力的區分   生產量通常用每年每平方米所生產的有機物質干重[g/(m2·a)]或每年每平方米所固定的能量值[J/(m2·a)]表示。所以初級生產量也可稱為初級生產力,它們的計算單位是完全一樣的,但在強調率的概念時,應當使用生產力。   生產力含有速率的概念,是指單位時間單位面積上的有機物質生  6   產量。   生物量是指在某一定時刻調查時單位面積上積存的有機物質量,單位是干重 g/m2或 J/m2。 8.生物量的測定方法 喬木層生物量測定 ①收獲量測定法   可用于陸地生態系統。定期收割植被,干燥到重量不變,然后以每年每平方米的干物質重量表示。取樣測定干物質的熱當量,并將生物量換算為J/(m2·a)。為了使結果更精確,要在整個生長季中多次取樣,并測定各個物種所占的比重。   森林生產量的測定主要用測樹學的方法:皆伐實測法、標準木法、隨機抽樣法、隨機抽樣法、相關曲線法。   ②間接收獲法:維度分析法 林木根系觀測: 作物根量測定:   ①取樣法:作物采用根鉆法分層取樣,清洗土壤雜質,挑選死根和活根,分別測定干重。   ②交叉法,求活根根長或用直尺測定根長,再除以土樣體積,可得根長密度。   灌木層生物量:普遍采用維度分析法,而較少采用收獲法。 草本層生物量:采用收割法。   凋落物觀測:按樣方取回樣品,分器官烘干稱重即可。 凋落物是指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主動或被動地凋落于地面的葉片、枝條、果實等。森林凋落物的收集與測定是研究森林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凋落物量又分為現存量和回收量。   7   9.確定觀測場地位置原則: 區域代表性   即場地的生態系統類型在區域上具有代表性; 相對均質性   為了方便場內的取樣設計與數據的年際比較,場地應該盡可能選擇在植被和土壤相對均質的地段; 面積足夠大   保證在長期研究計劃的時間尺度內不重復取樣。 10.場地背景信息調查   通過取樣對土壤進行一次機械組成、物理、化學等特性的全面取樣測定;   對植被進行一次詳細的種群和群落學調查;   寫出土壤與植被核查和土地利用歷史和現狀的調查報告; 了解觀測場的其他背景信息。 11.主觀測場和輔觀測場定義及目的   主觀測場要求設置在研究站所在地區內最具代表性的生態系統類型的典型地段。 設置主觀測場的目的:是觀測生態研究站所在區域典型生態系統的變化,并通過對環境因素的綜合分析揭示生態系統變化過程及其機理。   輔觀測場指在生態研究站本部附近對主觀測場以外其他重要群落類型實施長期固定觀測的場所。設置輔觀測場的目的是為了拓寬觀測類型的代表性,或開展對比研究,或完成某些單項調查,或提高主觀測場數據的可靠性。 12.站區調查點的定義和目的   站區調查點指生態研究站用于了解其所代表區域中主觀測場和輔觀測場所代表類型之外的其他重要群落類型、周圍居民正常利用方式或完成某些區域調查項目的固定觀測場所。   設置站區調查點的目的是進一步拓寬觀測類型的區域代表性,或  8   者完成某些調查項目,從而獲得生態研究站所代表區域的整體變化信息。   13.觀測場的取樣原則 保證每次取樣的代表性;   為了提高數據在時間序列上比較的精細度,應該盡可能滿足觀測和采樣位點布局在整個長期觀測期間的相對穩定; 方便統計檢驗;   盡可能避免各次取樣之間在空間的相互干擾; 盡可能保護樣地,使破壞降到最小。 14.觀測方法選擇原則 標準性原則   為了方法的統一、數據的可比,應盡可能選擇國標或普遍 采用的方法。不成熟的、處于實驗階段的方法不宜采用。 可操作性原則   考慮到技術人員素質的參差不齊,應盡可能選擇簡單、可靠、可操作性強的方法。過于復雜或者需要昂貴經費支持的方法不宜采用。 樣地保護原則   于長期觀測往往需要在有限的場地開展多項和很長時間的觀測任務,因此,應該盡可能選擇對樣地破壞性小的方法,以保證樣地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先進性原則   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也要盡可能采用新的、可靠的方法。 15.群落的最小面積:是指基本上能表現出群落特征的最小面積。   16.群落優勢種的確定方法:根據植物的數量特征及其在群落中所起的作用來確定的。一般通過計算每種植物的優勢度或重要值,進行大小排序后,根據排在前幾名的優勢度值的差異確定優勢種和亞優勢種。如果排在前幾名的植物種優勢度相差很小,即可共同作為優勢種,如果相差較多,只可選擇最前面的植物種作為優勢種,其他作為亞優勢種。   9   第三章   1.長期采樣地設置的基本原則: 典型性和代表性   在對生態試驗站或觀測站所在地區農業生產情況進行調查的基礎上,選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農田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類型和輪作制度。   典型性是指符合本地區的生物氣候帶特征。 代表性是指分布面積占主導地位。 長期試驗設計中的重復問題(重復次數和位置)是決定長期生態學試驗成功與否的關鍵。   經典的試驗設計: 包括完全隨機設計、隨機區組設計和裂區試驗設計。   好的試驗設計需要將處理因子的每個水平隨機分配到各個試驗單元并采用試驗處理重復。   試驗區組能容納環境異質性,所有處理的每個水平都被隨機地分配到每個區組的不同小區內。   在隨機區組設計中,每個區組內環境條件相對均一,不同的區組組成試驗的重復,這種設計將誤差分為試驗誤差和環境作用。   3.長期采樣地的設置: 長期采樣地的設置的位置:   主要長期采樣地設置在主觀測場內。目的是長期觀測當地的氣候環境  10

      變化條件下,農田主要管理方式對農田生態系統及土壤質量的影響。 要求:   ①主要長期采樣地應選擇本地區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土壤類型和輪作等管理制度,其中土壤類型的代表性最為重要。   ②施肥、灌溉和耕作制度一般采用本地區農民廣泛使用的措施。 4.長期采樣地的管理   實施典型代表性的種植制度、方式和農田管理制度   施用肥料、農藥的品種與所在區域的主要品種一致,施肥量和灌溉量與所在區域的平均水平一致。   長期采樣地的管理方式確定后,不得隨意改變。   生態試驗站新設置的長期觀測采樣地和輔助長期觀測采樣地,均應按照上述要求進行。 5.采樣的基本原則   首先采集土壤樣品要保證所采樣品的隨機性。 其次,采集土壤樣品要有效地控制采樣中的各種誤差。 “等量性”是決定樣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條件。 必須針對不同的土壤類型分別取樣。 6.土壤樣品采集類型 剖面樣   采樣頻度: 土壤長期觀測指標中的剖面土壤性質(如剖面土壤微量元素和礦質元素等),是5~10年采集和測定1次。   采樣的層次:農田生態系統中土壤采樣的目的是觀測耕作和施肥等管理措施對土壤質量(養分狀況、pH、微量元素和物理參數)的長期影響,采樣常常涉及主要根系區而不準確地區分發生層)。 采樣方法:土鉆法采集剖面樣。 表層混合樣   在農田生態系統的長期采樣區甚至一個田塊,為了得到代表性的土樣并減少分析工作量,常常采集多點混合樣。其前提條件是采樣區(田塊)地形地貌一致、利用歷史相同、土壤性質比較均一。混合樣適合于生物和化學分析的需要。   11   7.土壤采樣點的配置方法 簡單隨機法   將觀測單元(如長期采樣地)分成網格,每個網格編上號碼,在計算確定采樣點數后,在所有的號碼中隨機抽取規定的樣點數的號碼,其號碼對應的網格號,即為采樣點所在的位置。隨機數的獲得可以利用擲骰子、抽簽、查隨機數表的方法。 分區隨機法   適用條件:在對觀測場的長期采樣地土壤進行調查后,如果發現長期采樣地的地形地貌變化較大、土壤性質有顯著的空間變異時。 方法:應按地形條件和土壤條件:(如土壤類型、土壤顏色等)的差異確定分區的界線,進行分區,在每個分區內保證地形和土壤條件均勻性,然后在分區中進行隨機布點采樣。 系統布點法   方法:把所觀測的區域分成大小相等的方格,網格線的交叉點為采樣點。在每個采樣點的1m直徑范圍內采集8~10個土壤樣品構成混合土樣。   非系統布點法   非系統布點法是按W、N和X形的線段布置采樣點(圖3-6),然后混合組成土壤混合樣。 8.土壤采樣目的:   研究土壤的基本質量和性質:通常用來測定土壤肥力性質。 采樣大多限于耕作層。   編制土壤圖:按土壤類型和剖面的發生層次采取。   安全性評價或仲裁的需要:采樣點較多。一般只分析特定項目。 9.土壤樣品的類型及原則 類型:   根據是否保持土壤的原有結構,分為:擾動型樣品、原狀土樣品   根據采樣點數,分為:單點樣品、混合樣品 原則:代表性、典型性 、對應性 、適時性 、防止污染。     12   10.土樣制備的目的 剔除非土壤成分。   適當磨細,充分混勻,減少稱樣誤差。   全量分析項目,樣品需要盡可能磨細,以使分解樣品的反應能夠完全和徹底。   防止霉變,使樣品可以長期保存。 第四章   1.野外觀測場地的空間分級和屬性分類:   第一級:典型區域:有代表性生態系統典型區域、完整的水循環區域、其他生態系統類型區域。   第二級:觀測場;小流域、地理單元、其他典型地段。 第三級:觀測采樣地:主觀測場、輔觀測場、其它類型觀測樣地。   2.質量含水量:指土壤中水分的質量與干土質量的比值。   容積含水量:指土壤總容積中水所占的容積分數,又稱容積濕度、土壤水的容積分數。     13   相對含水量:指土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百分數。 土壤水貯量:指一定面積和厚度土壤中含水的絕對數量。   水深:指在一定厚度和一定面積土壤中所含水量相當于同面積水層的厚度。   絕對水體積:指一定面積一定厚度土壤所含水量的體積,量綱為L/m3。   水勢:在標準大氣壓下,從水池中把極少量的純水從基準面上等溫的、可逆的移動到土壤中某一吸水點,使之成為土壤水所必需做的功。 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況下所處的能態。 土壤水分特征曲線:土壤水的基質勢或土壤水吸力是隨土壤含水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它們之間的關系曲線稱為土壤水分特征曲線。 水面蒸發率:水體自表面的水分子液態轉化為氣態逸出水面的過程。水面蒸發可分為汽化和擴散兩個過程。單位時間從水面蒸發的水量稱水面蒸發率。 3.蒸散測定方法   蒸散的量化方法常見的分類為: 水文學法、微氣象學法、植物生理學法、遙感方法以及SPAC綜合模擬法、經驗公式法等6大類別。 實測法有: 水文學法、風調室法、氣孔計法、快速稱重法、渦動相關法、熱脈沖法、同位素示蹤、能量平衡法等。   估算法有: 波文比法、能量平衡-空氣動力學綜合法、SPAC 法、經驗公式法、遙感方法等。 4.環境水質監測目的   對環境水體實施經常性監測,掌握水質現狀及發展趨勢。 對各類廢水進行監視性監測,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費提供依據。   對水環境污染事故進行應急監測。 為環境管理提供有關數據和資料。   為評價、預測預報及科研提供基礎數據和手段。 5.地表水質監測方案   基礎資料的收集:水體的水文、氣候、地質和地貌資料;水體  14   沿岸城市分布、工業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況、城市給排水情況等;水體沿岸的資源現狀和水資源的用途,飲用水源分布和重點水源保護區:水體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計劃等。 ?歷年的水質資料等。   監測斷面的設置:有大量廢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區、工業區的上游和下游;湖泊、水庫、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飲用水源區、水資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風景游覽區、水上娛樂及重大水力設施所在地;較大支流匯合口上游和匯合后與干流充分混合處;入海河流的河口處、受潮汐影響的河段和嚴重水土流失區;國際河流出入國境線的出入口處;盡可能與水文測量斷面重合。 采樣點的設置   斷面上垂線的布置   垂線上采樣點的布設   15

【篇三】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

(川價函【2007】6號)

四川省環境監測服務收費標準

一、現場采樣及測試收費標準

金額單位:元

序號

類 別

采樣項目名稱

采樣測試方法

計量單位

收費標準

備 注

(一)

大氣、廢氣、室內空氣現場采樣及測試

大氣采樣

大氣采樣

動力采樣法

點.次.項

25

1.大流量24小時連續采樣按150元/點.次.項收費。

2.需要采樣1小時以上進行富集的項目按75元/點.次.項收費。

3.采樣點位、頻次、項目按《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大氣部分執行。

4.空氣自動監測儀器按100元/點.小時均值.項收費。

5.放射、劇毒、“三致”物按每個.項300元收費。

無動力采樣法

點.次.項

90

簡易采樣法

點.次.項

15

風速、風向、

氣壓、氣溫、

濕度

儀器法

點.次.項

15

排氣筒(或煙道)

廢氣采樣測試

煙(粉)塵、

廢氣、排氣

參數

廢氣采樣

測試方法

點.次

100

1.當煙道氣或工藝尾氣溫度>150OC,加收20%費用。

2.高空作業,距地面5米加收10%費用。(以后每增加5米加

10%的費用)。

3.單獨測林格曼黑度時才收費,否則已包括在鍋爐測試中。

4.在生產廢氣監測中,對放射、有毒、有害工藝尾氣,加收50%

費用。

5.開設監測孔、管道內的點位設置、監測頻次和項目按《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廢氣

部分執行。

林格曼黑度

望遠鏡法

15

(二)

固體物品采樣

1

工藝原料、建筑材

料、裝飾材料采樣

個.項

45

1.放射、劇毒、“三致”物按每個.項300元收費。

2

土壤采樣品集

表層(深度≤0.15米)

個.項

30

3

中層(0.15米0.5米)

個.項

60

5

固體廢棄物采集

個.項

40

(三)

水質采樣

1

河流、湖體、深水水庫等底質樣品采集

表層(深度≤1米)

個.項

20

1.采樣點位、頻次、項目按《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地表水和廢水部分執行。

2.夜間采樣加收50%。

3.地下水采樣費不包括打井費用。

4.放射、劇毒、“三致”物按每個.項300元收費。

2

中層(1米1.5米)

個.項

45

4

地表水

表層(距水面≤0.5米)

瞬時樣

點.次.項

10

5

中下層(距水面>0.5米)

瞬時樣

點.次.項

12

6

地下水

瞬時樣

點.次.項

10

7

河流、湖體、深水

水庫等復雜水體

表層(距水面≤0.5米)

瞬時樣

點.次.項

13

8

中下層(距水面>0.5米)

瞬時樣

點.次.項

20

9

工業廢水

瞬時樣

點.次.項

13

10

流量

污染源

流速儀

次.斷面

60

1.>30米寬的工業廢水的流量測試加倍收費。

2.夜間測量加收20%。

11

河流(≤50米)

多譜勒測流儀

次.斷面

260

12

流量

河流(50-150

米)

多譜勒測流儀

次.斷面

450

1.>30米寬的工業廢水的流量測試加倍收費。

2.夜間測量加收20%。

13

河流(≥150米)

次.斷面

650

14

水深

瞬時樣

點.次

16

(四)

生物采樣

1

陸水、水生生物采樣

瞬時采樣

點.次.項

50

(五)

焚燒廢氣采樣

二惡英類

等速采樣

孔.次.項

4500

委托單位要求到現場采樣或監測分析時,工作人員到現場所需交通工具,開孔、搭架等輔助工作條件,由委托單位解決;委托單位需使用監測車、船可酌情收費。

二、樣品前處理收費標準

金額單位:元

序 號

項 目

計量單位

收費標準

備 注

1

萃取、吸收、離心分離、蒸餾、回流、溶劑稀釋、酸堿洗滌、干熱滅菌等前處理

樣.項

20

1、復雜基體、痕量分析按上述標準200%收費。

2、放射、劇毒、“三致”物按上述標準200%收費。

2

干(濕)式消解、高壓滅菌、索氏提取、KD濃縮、層析分離、干擾掩蔽等前處理

樣.項

30

3

頂空富集、吹脫—捕集、熱解析、低溫濃縮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微波消解、高溫高壓消解、微波萃取、超聲波提取、加速溶劑萃取、超臨界萃取、旋轉蒸發、氮吹濃縮、凝膠滲透色譜、高效液相色譜等前處理

樣.項

40

4

固體廢棄物浸出毒性前處理

樣.項

50

5

生物、動植物及底質、土壤樣品制備

60

所分析項目若需樣品分析前處理和使用色質聯譜、高頻等離子發射光譜、氣、液相色譜、原子吸收、熒光分光光度計等大型儀器(表)分析項目、可適當收取樣品預處理費和開機費。

三、監測分析收費標準

金額單位:元

(一)理化監測

p

< cla>

序號

檢驗方法

計量單位

收費標準(元/個數據)

備 注

p

< cla>

1

感觀指標

每個數據

3

1.按《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的規定進行水、氣、土壤、底質等理化檢驗。

2.分析需使用原子吸收、離子色譜、原子熒光、測汞儀、離子發射光譜儀、氣相色

譜、色—質聯機、液相色譜、高分辨氣相色譜/質譜法等大型儀器的,樣品總數少于

(不含)10個時加收30%,樣品總數50個樣(不含50個)以上時,按收費標準的70%收取,樣品總數100個樣(不

含100個)以上時,按收費標準的50%收取。

3.未知樣品的定性分析和鑒定協商收費。

4.放射、劇毒、“三致”物按上述標準200%收費。

p

< cla>

2

溫度計

每個數據

3

p

< cla>

3

稀釋、對比法

每個數據

10

p

< cla>

4

pH計、電導儀、溶氧儀

每個數據

10

p

< cla>

5

酸堿滴定法

每個數據

25

p

< cla>

6

絡合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

每個數據

45

p

< cla>

7

電極法、極譜法

每個數據

50

p

< cla>

8

分光光度法

每個數據

50

p

< cla>

9

重量法

每個數據

50(有機溶劑蒸發100元)

p

< cla>

10

微庫侖法

每個數據

60

p

< cla>

11

離子色譜法

每個數據

80

p

< cla>

12

紫外、紅外、熒光、火焰光度法

每個數據

60

p

< cla>

13

冷原子吸收法、冷原子熒光法

每個數據

60

p

< cla>

14

五日培養法

每個數據

80

p

< cla>

15

燃燒、氧化—紅外法

每個數據

160

p

< cla>

16

流動注射分析法

每個數據

100

p

< cla>

17

原子吸收法

每個數據每個數據

80

p

< cla>

18

氣相色譜法

每個數據

80

p

< cla>

19

高壓液相色譜法

每個數據

120

p

< cla>

20

氣—質聯機

每個數據

250

p

< cla>

21

液—質聯機

每個數據

350

p

< cla>

22

傅立葉紅外光度法

每個數據

200

p

< cla>

23

氣—紅聯機

每個數據

350

p

< cla>

24

三點比較法(惡臭)

每個數據

400

p

< cla>

25

氣體專用分析儀

每個數據

80(不另收采樣費)

p

< cla>

26

等離子發射光譜法(ICP)

每個數據

200

p

< cla>

27

等離子發射質譜法(ICP—MS)

每個數據

400

p

< cla>

28

高分辨氣相色譜/質譜法

一般有毒有害

每個數據

800

p

< cla>

劇毒

每個數據

2500

p

< cla>

“三致”

每個數據

4000

(一)???????? 理化監測

序號

項 目

分析方法

計量單位

收費標準

備 注

1

浮游動、植物

定性

45

1.按《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執行。

2.樣品數少于5個時,按5個樣收費。

3.毒性試驗收費不包含試驗用生物材料獲取費用。

定量

80

生物量

50

2

著生生物

定性

35

定量

80

生物量

100

3

底棲動物

定性

50

定量

80

生物量

70

4

葉綠素α

分光光度比色法

每個數據

60

5

生物發光菌

每個數據

35

6

細菌總數

培養法

每個數據

40

7

大腸菌群

發酵法(四管法)

每個數據

60

發酵法(十五管法)

每個數據

80

8

沙門氏菌

標準法

每個數據

60

9

紫露草微核技術

標準法

每個數據

220

10

豆根尖微核技術

標準法

每個數據

200

11

大型蚤類的毒性試驗

急性

每個數據

200

慢性

每個數據

雙方協商

12

魚類的毒性試驗

急性

每個數據

300

慢性

每個數據

雙方協商

13

藻類毒性試驗

急性

每個數據

300

慢性

每個數據

雙方協商

14

魚外周血微核試驗

標準法

每個數據

600

15

鼠骨髓微核試驗

標準法

每個數據

1400

16

SCGE測定DNA損傷

標準法

每個數據

3000

17

Ames試驗

標準法

每個數據

3000

18

SCE測定染色體

標準法

每個數據

5000

四、現場物理監測收費標準

金額單位:元

序 號

類 別

項目名稱

監測、測試方法

計量單位

收費標準

備 注

1

噪聲

廠界、建筑施工場界、交通噪聲

儀器法

點.次

夜間監測加收20%

4

環境噪聲

儀器法

點.次

5

鐵路邊界噪聲

儀器法

點.次

6

機場噪聲

儀器法

點.次

7

聲源噪聲(不帶頻譜)

儀器法

點.次

8

聲源噪聲(帶頻譜)

儀器法

點.次

9

振動

穩態振動

振動測試儀

每個數據

11

非穩態振動

振動測試儀

每個數據

12

振動強度

振動測試儀

每個數據

五、放射性和電磁輻射收費標準

(一)???????? 現場測量

編 號

測量項目

方 法

記價單位

單價(元)

2

電離

輻射

電磁

輻射

χ、γ輻射劑量(率)

儀器法

每個數據

50

2

χ、γ累積劑量

儀器法

每個數據

80

3

α/β表面污染

儀器法

每個數據

70

5

222Rn濃度測量

儀器法

每個數據

250

6

地下氡析出率

儀器法

每個數據

80

7

倒裝放射源監測

儀器法

每個容器.次

Ⅰ類源:2000 Ⅱ類源:1500

Ⅲ類源:1000 Ⅳ類源:800

Ⅴ類源以下:500

8

查找放射源

儀器法

人.天

Ⅰ類源:1000 Ⅱ類源:800

Ⅲ類源:500 Ⅳ類源:400

Ⅴ類源以下:300

9

核素甄別

儀器法

每個核素

400

10

中子源防護監測

儀器法

每個數據

400

11

事故劑量測定

儀器法

人.次

500

12

工頻電、磁場分量

儀器法

每個數據

200

13

射頻綜合電場

儀器法

每個數據

200

14

射頻綜合磁場

儀器法

每個數據

300

15

無線電干擾個頻場強

儀器法

每個數據

300

16

射頻單頻場強

儀器法

每個數據

400

17

特高頻綜合電場

儀器法

每個數據

500

(二)???????? 放射性監測

序號

項 目

分析方法

計量單位

收費標準

備 注

1

固體樣品總α/總β放射性活度分析

放射化學法

200

2

水體樣品總α/總β放射性活度分析

放射化學法

250

3

氣溶膠樣品總α/總β放射性活度分析

放射化學法

200

4

水體樣品γ放射性核素活度分析

譜儀法

核素.測量小時

25

5

固體樣品γ放射性核素活度分析

譜儀法

核素.測量小時

25

6

生物樣品γ放射性核素活度分析

譜儀法

核素.測量小時

25

7

低能β放射性核素活度分析

液體閃爍法

300

8

137Cs核素活度分析

放射化學法

300

環境監測專業服務收費說明:

1、監測現場所需交通工具,開孔、搭架等輔助工作條件,由委托人協助解決。受委托單位提供監測車、船可酌情向委托人收費。

2、環境監測機構派出人員(不含輔助人員)到委托人指定現場調查、作業按每人每天130元向委托單位收取人工費(按到達和離開作業現場計算)。對個人委托的室內環境監測服務,不收人工費。

3、凡注明夜間采樣、監測、測量可以加收,時間從22:00—6:00計算。使用不需人工值守的自動儀器的,夜間采樣、監測、測量不得加收。

4、外單位索取環境監測數據按所需用數據監測收費總和的10%收費,當年監測數據按所需用數據監測收費總和的15%收取。

5、需提供環境監測報告的,環境監測報告編制費按采樣費、分析費之和加收。具體加收標準為:數據型環境監測報告加收10—15%,評價環境監測報告加收15—20%。

6、編制快報、月報、季報、年報等環境質量報告的編制費按該報告所涉及的監測數據的監測收費總和的10%取;多媒體聲像報告在收取編制費的同時需另加收20%的報告制作費;各類環境質量報告的印制費按實際印制費收取。

7、委托人要求監測單位在國家法定節日進行現場采樣和現場物理監測、理化監測、生物監測、放射性監測的,在收費標準基礎上加收一倍。

8、污染事故、糾紛仲裁、技術成果鑒定、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加收50%。

9、收費標準中有關計算單位含義:“點”——監測點,“項”——監測項目,“個”——樣品個數,“次”——監測次數,“斷面”——監測斷面,“每個數據”——每個有效監測數據。監測點、監測斷面、樣品個數、監測次數、監測項目均按照國家發布的國家標準和監測技術規范的規定確定。

推薦訪問: 環境監測 總站 生態

【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范文(精選3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