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關于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案例【六篇】

| 瀏覽次數:

家庭是指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基礎上產生的,以情感為紐帶,親屬之間所構成的社會生活單位。家庭是幸福生活的一種存在。家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是指兩人結婚構成的社會單元;廣義的則泛指人類進化的不同階段上的各種家庭利益集團即家族。從社會設置,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案例6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案例6篇

第1篇: 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案例

一、家庭教育與家庭教育指導

1、家庭教育

我國學者對家庭教育的理解主要分為狹義的家庭教育與廣義的家庭教育。狹義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單純指家長(家庭中較年長的人多指父母)對其子女的教育行為和受到的影響。廣義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員之間的一種相互式教育,這里涵概這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及教育和子女對父母的影響,廣義上的家庭教育是雙向的,彼此互相影響的教育,并且是帶有目的性的去施加影響的家庭教育。所以,本人認為,家庭教育是指在人類社會的家庭中,家庭成員之間的有目的性的教育和影響,這種教育是成員之間自覺或非自覺、有形或無形之間的影響。家庭教育的的主體受影響包括社會背景、家庭生活環境、家庭生活方式以及成員之間的生活習慣等等。針對幼兒教育階段的家庭教育,是家長構成的對幼兒的持續不斷的影響與教育。

2、 家庭教育指導

美國心理學家a?adler等提出過“parent education”的相關概念,其實,翻譯成中文就可以理解為父母教育。對父母教育言外之意也就是家庭教育指導,在現當代社會,幼兒階段,家長即為父母,幼兒的家庭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將父母教育的質量提高層次。就家庭教育指導而言,中國目前可以大體概括為一下三種方式,即父母教育、家長教育和親職教育。

所謂父母教育就是指社會和學校對父母進行教育,主體是社會和學校,受教育者是家庭的父母雙方,目的在于培養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識,指導父母正確的教育子女,扮演好新時代父母角色。

家長教育,是指家長提供給未成年人良好的學習環境、科學知識和既能,培養他們正確對待教育的觀念,使其了解自身職能,并且存進家庭關系的和諧,提高家庭幸福指數。

親職教育,首先親職教育多適用于臺灣地區,包含了對父母的教育和父母對自己教育兩個方面,其核心是指對家長自身素養的培養,與家長教育的內涵相似。

二、 改善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建議

1、 針對兒童的差異性,開展有區別的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

從幼兒的身心發展階段看,幼兒的身高、體重、神經以及運動技巧等方面是在幼兒階段獲得長進的關鍵階段,幼兒的認知水平處于初級階段;語言方面能夠迅速增加詞匯量,對語言的認知達到一個上升的階段;其個性方面也開始對喜怒哀樂等有所表現,并且開始有選擇性的跟喜歡的同伴一起玩耍。但是,不同的嬰幼兒因為其處的社會環境與家庭環境導致其認識水平和身體運動等方式也存在著不同的差異。

從社會角度看待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問題,社會對性別的不同期待也有所不同。男孩,通常被認為是要有大量的體力消耗的角色,而女孩則相反,需要的做的是一些較為安靜、細致的工作。往往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也潛移默化的將這樣的信息傳遞給子女。社會方面的因素也就導致了本來差異很小的區別被擴大化。

因此,對于幼兒教育家長應該給予重視,因為幼兒教育的偏差會導致其成年之后與他人更大的差距。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就變得越來越重要,要讓家長考慮到男女幼兒的不同差別與社會賦予的不同職責,準確把握差異性教育是家庭教育知道的關鍵所在。

2、 根據家長的需求,豐富家庭教育指導形式

家庭教育知道主要分為幼兒園統一指導和幼兒教師個別知道兩種形式,主要是通過文字、圖片、影像資料等進行同意的授課指導。但是,就目前的社會形式來看,傳統的親子活動、家長會和幼兒園開放日等活動是無法充分實現家庭教育指導的。可是家長對這樣的集體的家庭教育指導方式是比較親睞的,同時也希望能夠參與更多的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講座、討論以及家長之間的交流活動等等。因為這些活動能夠轉變家長的固有觀念,能夠發揮家長的主體作用,使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幼兒園方面應該考慮家長的需求,不定期的采納家長的建議開展更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

在接受家長的意見之后,幼兒園方面從從指導的頻次上,可以將傳統的每個月的一次集體指導改變成每一周或兩周的集體指導。或者根據幼兒園的規模以及當地的固有因素,幼兒園要適當考慮調整集體指導的頻次。針對部分家長需要的個別指導,幼兒園應該將個別指導的形式變的靈活多樣,傳統的電話溝通、短信通知以及家庭聯絡手冊都是屬于間接性的指導方式,因此,幼兒園應該盡量多開展面對面的交流方式,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幼兒個體提出有針對性的見解。家長也能夠在面對面過程中學到更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因此,家庭教育指導的個別指導,應該放在日后幼兒園工作的首要,將其指導的內容和手段進一步提高。

3、 重視指導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幼兒園指導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是開展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的關鍵所在,擁有一支專業的幼兒教師指導團隊,是目前形勢下改善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的有力保障。首先要加大對家庭教育指導教師職業的宣傳,讓更多的家長知道家庭教育指導的重要性。其次,要制定家庭教育指導教師資格認證,只有更專業的隊伍,才能夠讓幼兒園家庭教育知道更持續的發展下去。最后,加大對家庭教育指導資格的監管力度。家庭教育指導的管理是其工作迅速穩定發展的關鍵所在。

第2篇: 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案例

幼兒園家庭教育工作指導計劃 

小班科學:

小貓喵喵 小班科學:

小貓喵喵 活動目標:

1.認識貓,初步了解貓的生活習性。

2.樂意玩扮演小貓的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老鼠的圖片或手偶若干,小貓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激趣引題。

師模仿貓的叫聲,問:

誰來了? 是小貓的叫聲,你們和小貓打打招呼吧。

二、引導幼兒觀察小貓,并用語言和動作表達對小貓的認識。

提問:

小貓的全身長滿了什么?她的毛是什么顏色的?摸上去有什么感以有 15 年以上教齡的教師居多。

多位 虺 教師被評為市、區園丁獎、 嘛 區骨干教師,并有多篇論文 彀 在全國、市以及區級比賽中 井 獲獎。

二、幼兒園家庭教 朵 育指導現狀分析 (一)家 苗 長家庭教育特點及原因分析 ビ 從總體情況來看,本園園 赫 所、班級內各家庭之間經濟 枉 收入、文化教育水平等綜合 蹣 素質的層次差異較大。

一方 心 面,本 園地處中心城區,隸 惠 屬興業教育小區,幼兒家庭 忪 物質條件比較好。

這些幼兒 義 家長普遍自身文化層次比較 高,綜合素質較好,重視家 號 庭教育。

另一方面,隨著城 堤 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本園 匏 有 30%的幼兒來自外來務 泔 工人員的家庭。

這些幼兒家 幫 長整體的文化水平比較低, 蓓 家庭教育意識薄弱,家庭教 逢 育的能力亟待提高。

但是, 壹 不同的家長群體在子女的教 巖 育期望等方面也存在著某些 些 相似。

表 1 中概括了不同的 u 家長群體在家長教育方面的 肛 異同點。

表 1 綜合素質差 罐 異的家長家庭教育特點異同 綜合素質較高的家長 綜合 摯 素質較低的家長 差異 綜 劁 合素質 文化層次高、經濟 收入高、工作環境好。

文 憧 化層次低、經濟收入低、工 湞 作條件不好或者沒有工作。

剴 教育觀念 明確家庭教育 勃 的重要性;接受新的理念的 奄 能力強。

將教育幼兒的責 攖 任轉移給教師;對二期課改 瑋 的理念不了解也不容易接受 箍 。

教育行為 遇到家庭教 育方面的問題會向書籍、網 〓 絡等尋求幫助,也會積極地 袂 與教師溝通尋求解決方法。

沒有意識到家長在家庭教育 ﹂ 方面的責任與義務,放任幼 煦兒;教養子女的能力不強。

﹀ 指導需求 科學、有效的 甩 家庭教育方法。

更新育兒 剄 理念、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 紉 。

相同 教育期望 家長 套 對幼兒的教育期望都很高, 并且都存在重智輕德現 ≮ 象,比較重視幼兒智力的開 連 發,忽視幼兒道德品行的培 襠 養、自理能力的鍛煉以及良 沛 好習慣的養成。

時間分配 家長的工作壓力都很大,沒 有時間也沒有精力教育幼兒 。

優勢:

(1)家長都 重視幼兒的發展,開始意識 床 到對幼兒進行家庭教育的重 圃 要性,也有了接受家庭教育 澆 指導的需求。

(2)家長 的傳統教育觀念比較強,認 丟 為教師是育兒方面的專家 牿 ,愿意接受教師的指導, 為家庭教育指導順利開展奠 襻 定基礎。

(3)綜合素質 滕 比較高的家長自身的文化水 櫥 平和職業等都是可供利用的 諶 教育資源,為促進家園合作 境 創造機會。

劣勢:

(1 )家長工作繁忙,平時約 6 怊 0%的幼兒由祖輩接送,教 尿 師與家長面對面溝通交流幼 兒發展情況的機會很少。

祖 輩重養輕教,對幼 兒比較溺愛,不利于幼兒社 舸 會性的發展、自理能力的提 榛 高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2)外來務工者很多都只 那 有中學文化,普遍存在一種 繃 補償心理,把自己沒實現的 鏗 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對孩 た 子的期望值很高。

但是他們 玷 存在一種誤區,認為對孩子 縵 進行的早期教育家長的責任 黷 就是找一個好幼兒園挑一個 絳 好老師,其余就是老師的事 嵋 情。

家庭教育責任意識不強 籌 ,不利于教師與家長溝通交 流以及問題的解決。

(二 )教師家庭教育指導現狀分 芻 析 我園教師以有十五年及 紐 以上教齡的教師占多數,近 表 年通過招聘應屆畢業生補充 壙 新鮮血液。

年長教師有豐富 釵 的家長工作經驗但是缺乏家 砧 庭教育指導的理論功底;年 對 輕教師對教育工作的熱情很 涉 高、接受新信息新理念的能 喙 力比較強但是缺乏與家長進 憧 行溝通交流的底氣與技巧。

苷 通過對家長家庭教育特點的 分析也可以發現,家長群體 蜉 的自身素質的不同,教育理 往念、教育行為等方面存在的 孥 差異導致了他們對家庭教育 舒 指導方面的不一致性。

對我 園教師來說,使家庭教育指 鯽 導真正落到實效是一個很大 鋮 的挑戰。

優勢:

(1) 彤 成熟教師比較多,有豐富的 憫 家長工作的經驗,營 造了比 翹 較和諧的家園互動的氛圍。

(2)年輕教師比較有想 煅 法,學習能力和接觸新事物 猴 的能力比較強,可以通過網 嫖 絡和書籍不斷地補充新的家 侑 庭教育知識和指導的方法與 楹 策略。

(3)通過家長會 、家長開放日、家訪等常規 的家園溝通方式開展了多種 護 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 紋 積累了相關經驗。

通過組建 い 家長委員會,傾聽家長的心 綦 聲,從家長的需求出發提供 拽 指導。

(4)已經充分運 貫 用園所墻面與宣傳欄進行園 蔻 所活動以及教育理念與方法 偶 的介紹,通過這種方法正在 辰 逐步改變家長的教育理念。

悵 劣勢:

(1)幼兒園家 庭教育指導制度不夠完善, 輯 相對應的培訓、考核與評價 蘞 制度缺乏,家訪手冊的規范 靄 運用有待提高。

(2)教 鬻 師對家庭教育指導的內涵與 匝 意義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對 ∵ 家長的指導僅僅憑借已有經 捋 驗,缺乏理論的支撐。

針對 突發事件對家長進行溝通與 塤 指導的情況較多,但是持續 迸性不強,尚未將家庭教育指 鏇 導看作一項長期性的工作。

維 (3)對不同層次,不同 憝 需求的家長的指導針對性不 蔡 強,指導內容欠豐富,指導 篆 的方式不夠多元,指導效果 不夠明顯。

(4)教師的 叻 服務意識不強,往往是從幼 衫 兒園地教育目標出發,希望 骺 家長進行配合,向家長提出 濞 要求,而與家長進 行合作 逛 的意識薄弱,忽略了家長 的內在需求。

(5)教師 頸 對家長的指導缺乏連續性、 銓 系統性,偏重對孩子行為表 虼 現產生的異常問題進行指導 ě ,缺乏對家長因文化層析、 蓀 年齡、指導方式的不同,注 瘦 重解決表面問題,而沒有認 檁 真思考家庭教育深層次的因 轆 素,家教指導浮于泛泛的層 貯面。

三、幼兒園家庭教育 鑫 指導工作回顧 《幼兒園教 挖 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 炔 出:

幼兒園應與家庭、社 區密切合作,與小學銜接, 煥 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 儔 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 削 條件。

我園以綱要的精神 狷 為指導,在科研的引領下, 晗 以提升家長的教育能力和提 瑕 高教師的指導水平兩部分內 容為主線不斷探索和總結, 隗 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方法。

同 怠 時,我園也與社區密切合作 寓 ,不僅利用社區資源為幼兒 硪 發展服務,還發揮了幼兒園 胚 教育機構的輻射作用,定期 舉辦早教中心活動提高散居 幼兒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

牙 (一)以提升家長教育能 ╇ 力為主線 1、召開家長會 慨 ,暢通家園溝通渠道 家長 亥 會作為一項常規工作,對于 瘼 暢通家園溝通的渠道至關重 蓽 要。

我園各班級每學期按照 顰 計劃進行 1~2 次的家長會 ╊ ,向家長宣傳辦學思想、教 藜 育理念與課程特色等信息。

漯 同時,讓家長了解家庭教育 裟 以及家園合作的重要性,強 瀛 化家長的法 制意識,規范家 爆 長自身的教育行為,為促進 具 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打下基 礎。

家長會是全面了解家長 殂 需求,形成良好的集體氛圍 童 的時機。

2、家長開放日 琺 ,宣傳與教育并行 我園主 逮 要通過教師展示和親子活動 梢 的方式向家長開放。

通過觀 摩教師的展示活動,家長更 娥 加了解幼兒園的教學理念和 蟯 教師的教學能力,更重要的 菇 是能夠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發 曄 展情況以及在集體中所處的 回 階段。

在親子活動中,教師 撟 對家長如何與幼兒溝通和游 燕 戲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使家 長的收獲延伸到家庭中,更 好地開展家庭教育。

3、 悄 家教指導專欄,提升家教能 楗 力 幼兒園門口以及各個班 翳 級門口的墻面都是可供利用 的環境資源。

我園通過在園 喵 門口設置家教指導專欄,從 爰 教師的經驗出發,將家長可 能存在的一些普遍性的家庭 教育誤區進行提醒和指導。

馕 各個班級門口設置有家長園 煤 地,將本年齡段幼兒發展的 階段特征以及教育的要點對 這 家長進行友情提示,使 袍 家長心中有數。

同時,教師 啕 通過自己敏銳的觀察能力發 現自己班級中家長教育存在 侯 的一些疑問,通過在家長園 橥地上進行巧妙地解答,提升 鋮 了他們的教育能力。

4、 溟 參與社區共建,發揮輻射功 璇 能 作為社區的一部分,幼 夜 兒園積極參與社區共建,履 搐 行了應盡的責任。

我園組建 ㄌ 03 親子指導志愿者隊 棟 伍,定期開 展對散居嬰幼兒 醌 家教指導活動,將教育資源 礅 向社區開放,通過請進來 崴 和走出去兩種形式, 對社區 0~3 的散居幼兒與 顱 家長進行早教指導,力求家 鋌 教指導功能最大化。

一年四 脊次將社區散居嬰幼兒及其家 礎 長請進來進行親子活動 以及有關嬰幼兒發展、家庭 褚 教育等方面的專題咨詢和講 鶉 座。

每月第三周的周四,我 臥 園教師走出去,到淮海 圩 街道社區活動中心,通過親 子活動中指導的方式對散居 祓 嬰幼兒的家長進行家教指導 漾 。

兩種形式雙管齊下,使散 氛 居嬰幼兒家長也能在活動中 躊 學習與嬰幼兒互動的技巧以 睦 及家庭教育的方法。

5、 藶 360聽課評課,拓展家 拓 教指導模式 請家長與社區 人員觀摩幼兒園的活動,對 幼兒的表現于發展情況多角 擗 度地進行評價即所謂的 36 輿 0聽課評課是我園的一個 酬 特色活動。

在這個過程中, 喊 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家長對幼 勇 兒進行正確地觀察和合理地 嗯 評價,引導家長講視線落在 蕆 幼兒的多種智能上,而不是 棍 將僅僅局限在認知方面。

通 儇 過參與式的評價,不僅使家 恕 長更全面地了解幼兒,也讓 罩 家長明確如何觀察、評價幼 兒。

6、家長手冊,順利 序 度過入園適應期 為了保證 沐 幼兒能夠順利度過入園適應 淚 期,幫助家長知道寶寶入園 要做什么準備工作,我園在 迪 對已錄取幼兒開展提前入園 呶 教育活動的同時對這些家長 藪 也進行相應的指導。

自編的 萵《家長手冊》,簡潔明了地 癤 向家長介紹幼兒入園前后這 韻 段過 度時期幼兒可能有的表 灬 現以及家長應該擔負起的教 謔 育任務。

對家長進行開放, 綃 讓家長提前熟悉教師,鼓勵 謚 家長遇到問題及時向教師咨 眸 詢,解決了他們后顧之憂。

(二)以提升教師指導水 廴 平為主線 1、外出參加基 瀕 地培訓 我園選送教師外出 Ы 參加家庭教育指導基地的培 嘻 訓,請培訓教師回園以后將 沏 所學的有關家庭教育指導方 儀 面的先進的理念、有效地方 法以及其他知識與整個園地 地 教師共同分享。

通過教師之 錟 間開展討論,轉變已有的一 閃 些錯誤觀念,深化對先進理 抑 念的理解,并且指導行為。

2、定期交流家教指導策略 教師的專業發展手冊中設置 尕 了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策略 葬 這一專欄,主要用于記錄 藐 和收集教師在家庭教育指導 綁 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 笪 策略。

以月為周期教師進行 惺 交流,使這些策略成為全園 灘 教師可以利用的技巧,提升 羿 全園教師的指導能力。

3 弧 、依托科研提升家教指導質 蟲 量 我園申報了上海市家庭 澩 教育研究十一五規劃課 獲 題《家長參與幼兒發展評價 駐 的實踐研究》,通過將家長 鸕 引入作為評價主體,通過分 嶠 析家庭及社會關系對兒童的 ⑼ 影響,引導家長通過日常生 課 活觀察、評價幼兒、搜集評 蕓 價信息;不僅要以評價為依 摳 據改善幼兒園的教育過程, 劌 同時要即時與家長反饋評 價 嵐 結果,幫助家長認識自身對 兒童發展的影響,并自覺改 熾 善家庭教育。

我園教師的《 愉 大班幼兒健康生活習慣養成 遄 的家園合作研究》被確立為 泓 區一般課題。

另外,教師積 極參加新上海人家庭教育 ゴ 創意設計優秀方案征集大賽 個 ,希望以比賽為契機,探 髀 索家教指導的更多更好的途 嗵 徑。

四、幼兒園家庭教育 浦 指導工作展望 (一)指導 侮 思想 深入學習、貫徹落實 琶 《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導大綱 饜 》,以全面促進幼兒發展為 響 重要工作任務,結合幼兒園 告 所處的社區文化背景和家長 對幼兒教育的需求,幫助家 嘴 長形成幼兒教育的正確觀念 鯫 ,提高家長科學育兒水平, 堿 指導家長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ⅹ ,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 觫 使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真 滕 正融為一體。

(二)工作 目標 1、健全和完善家教 淼 指導管理制度。

2、轉變 哎 家長教育觀念,提高家長教 酥 育水平。

3、發揮家長在 鰹 家庭教育指導中的主體性作 隔 用。

4、提升教師家庭教 盆 育理論水平,深化服務意識 。

5、提高教師家庭教育 寸 指導能力,發揮科研作用。

更 (三)工作策略 1、健 熾 全和完善家教指導管理制度 柩 l 健全和完善家教指導工 桷 作例會制度、專項經費使用 喜 制 度、檔案管理制度、家教 扇 指導隊伍培訓制度、家教指 掂 導工作考核制度; l 健全 馨 和完善家園聯系制度、家委 杭 會章程、為家長服務承諾、 彡 家長意見反饋制度;優秀家 魚 庭教育評選制度。

l 完善 刎 落實家教指導隊伍建設制度 習 。

組建由園長任組長,各年 手 級組長和家長代表任組員的 戳 家庭教育指導隊伍。

指定專 剪人負責家教指導工作的計劃 增 、組織、實施與評估,明確 笞 職責分工,落實各自責任。

2、轉變家長教育觀念,提 高家長教育水平 l 開展深 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了 恕 解家長的價值觀、教養態度 璨 、文化修養、性格特點和家 教行為方式,了解家長對指 吾 導工作的需求。

在此基礎上 〓 對不同的家長群體進行分類 桕分層指導,以期切實轉變家 臧 長重智輕德教育觀念, ┼ 提高家長科學育兒的水平。

黼 l 聘請有資質的學前教育 囤 專家舉辦家長學校,改變以 蓍 往的家教指導活動家長聽講 諦 座或聽輔導的形式,家長可 閂 以根據幼兒園事先制定好的 尻 一學期的家教主題菜單及講 潯 座時間,根據自己的需求進 檸 行選擇。

家長學校的指導而 裝 形式也由單一的講座變為家 毀 長之間、家長與教師、家長 祭 與專家之間參與式的討論; 題 l 創辦家園小報,定期向 家長傳遞科學育兒的方法。

貯 將幼兒各年齡的發展特點、 度 生長發育指標、保育與喂養 庚 要求以 及親子游戲等信息在 姥 家園小報上向家長進行書面 收 的指導。

開辟答疑專欄,由 ㄑ 教師或者專家來解答家長在 耜 家庭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葫 。

收集典型的家教實例,鼓 祭 勵家長一起參加討論,并將 非 家長提供的家教金點子在家 緒 園小報上進行公布于表彰。

⑵ l 深入挖掘社區資源,使 家教指導更專業化。

我園利 用與交通大學醫學院毗陵的 喈 優勢,請交大醫學院的志愿 艾 者為我園的保育員與家長進 行有關保育與喂養方面的講 耥 座與指導,是我園與社區合 作共育的特色活動。

在此基 蝙 礎上,本園計劃請交大醫學 輟 院的志愿者發揮他們的專業 趑 優勢,為我園家長做有關幼 忒 兒意外傷害的防護技能知識 仰 (出鼻血、脫臼、擦傷、割 佧 傷、異物入鼻、口、耳等) 的講座,豐富家長的醫學知 碓 識,提高他們的教養能力。

3、發揮家長在家庭教育指 車 導中的主體性作用 l 充分 蹀 發揮家委會的宣傳與監督作 犀 用。

在原有園級家委會的基 溝 礎上招募班級家委會,按照 霉 家委會章程,做到有計劃、 斤有落實、有總結,充分發揮 酒 家委會的參與和監督作用。

漉 根據各班家長情況挑選合適 滅 的家委會的人選,使家委會 臁 成員真正能夠融入學校的家 雄 教指導工作中,并且將幼兒 ⑸ 園的家教工作在其他家長中 椏 進行宣傳與解釋,發揮溝通 飲 幼兒園與家長的橋梁作用。

螯 l 對本園家長指導需求情 狨 況進行調查,通過家長意見 攜 箱、接送幼兒時的家長談話 埠 、開放日、不定期的開展宣 傳櫥窗、 家長問卷、意見書 賠 等各種方式虛心聽取家長的 意見,了解家長需求。

在仔 ┿ 細了解了家長需求的基礎上 縻 ,豐富家教指導的內容,使 蘧 家教指導的方式多元化,更 掃 有針對性地對家長進行指導 忘 。

l 建家庭小組,依靠集 遵 體的氛圍凝聚家長。

為了充 涵 分發揮幼兒園對家庭教育的 壟 宣傳教育功能,并且加大對 家庭教育知識的宣傳力度, 蛟 傳播幼兒園的教育理念,盡 快凝聚我們的家長,我園根 逢 據不同的家庭類型以及不同 Г 的家長需求,在家長中倡議 組建各種形式的家庭小組, 禾 周末聚會家庭小組; 睹 爸爸助理家庭小組;祖 敦 輩育兒家庭小組等,為開 阻 展家庭教育創設良好的環境 杜 。

通過開展小組活動鼓勵家 長之間交流家教的經驗與方 擢 法,全園家長共同提高家庭 沈 教育水平。

4、提升教師 锍 家庭教育理論水平,深化服 艦 務意識 l 組織全園教師認 盹 真學習《上海市家庭教育指 讕 導大綱》和《上海市 01 仫 8 歲家庭教育指導內容大綱 芘 》,以學習理論為抓手,形 詠 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鼓勵教 銓 師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 串 學習理論的同時,挖掘并深 省 入剖析自身在家教指導活動 中存在的問題,運用理論與 崩 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研究新的 芟 家庭教育指導方法,力求使 鄶 家教指導具有實用性、實效 性、長期性,使教師在家教 躑 指導水平上得到循序漸進的 提高。

l 推出各班為家長 │ 服務承諾,提高為家長服務 唏 的意識。

在了解分析家長的 珂 心理及需求的基礎上,我園 冼 七個將班分別推出了有針對 雀 性地為家長服務承諾,進一 刳 步確立了為幼兒為家長服務 的意識。

做到關注每一個幼 潦 兒、關注每一件小事、關注 每一個活動,全面提高為家 長服務的質量。

5、提高 薹 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發 嫠 揮科研作用 l 加強對教師 ソ 家教指導能力的園本化的培 訓,開展家教指導教研活動 柰 ,通過教研促進教師整理、 總結并反思各自的家教成果 髦 ,相互交流、研討以豐富園 瘕 所家教指導策略。

請成熟型 謐 教師與新手教師結對子,互 剌 幫互助,使新手教師掌握與 罌家長溝通的技巧,成熟教師 平 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新老 漤 教師共同提高家教指導的能 ゾ 力與水平。

l 繼續推薦個 俏 別教師參加市、區組織的各 堊 種類型的家教指導班的學習 與進修,將全新的家教指導 蒈 理念與策略在全園傳遞學習 ヌ 。

鼓勵教師自培與園培相結 蚍 合,提高家教指導能力,培 養家教指導骨干。

l 鼓勵 奩 教師申報各級家教指導課題 眸 ,開展有關家教指導方面的 佩 研究工作,以科研提升家教 指導者的研究能力,促進家 疽 教指導工作質量的提高。

第3篇: 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案例

本文由workcw貢獻

pdf文檔可能在WAP端瀏覽體驗不佳。建議您優先選擇TXT,或下載源文件到本機查看。

DANGDAI XUEQIAN JIAOYU ?家長學校

他對兒童教育的一大奉獻。他的 學說實質是從兒童心理的范疇超 越到教育的范疇, 這也是格塞爾學 說的社會意義。在現實生活中, 成 人對兒童的教導過于急功近利, 望 子成龍、 望女成鳳的心情迫切, 不 停地讓兒童參加各種課外輔導班, 以至于使孩子無暇享受童年這一 美好的人生階段。 當然, 格塞爾的成熟論也較為 絕對化。 在闡述心理與發展、 遺傳 與環境這樣重大的問題時, 他采用 非此即彼的思想方法過于簡單, 認 為生理遺傳 (成熟) 決定了兒童的 發展。在教育學和心理學蓬勃發 展的今天, 我們已知: 成熟只是影 響人的發展,但不能決定人的發 展。 參考文獻: [1]威廉.C.格萊因.兒童心理發 展的理論[M].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 社, 1983 [2]王振宇.兒童心理發展理論 [M].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 [3]、 李平漚譯, 愛彌兒?論教 育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

家庭教育該如何 與幼兒園教育 實現互補

■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穆彥青

【摘要】 家庭與幼兒園是 幼兒生活的兩個最重要的環境,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有其不 同的特點, 兩者都有其優勢也有 其缺失。本文主要從家庭教育 的角度出發, 論述家庭教育應該 從三個方面來實現與幼兒園教 育的結合互補: 第一是家庭教育 應該為幼兒園教育做好準備; 第 二是家庭教育應該對幼兒園的 教育內容進行延伸和鞏固; 第三 是家庭教育應該補充幼兒園教 育的缺失。只有實現家庭教育 與幼兒園教育的結合互補方能 使幼兒獲得更科學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 家庭教育 幼兒園教育 互補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是 幼兒面對的兩大教育方式, 對幼 兒而言二者缺一不可。幼兒進 入幼兒園接受教育并不意味著 家庭教育可以放松甚至淡出幼 兒的生活, 幼兒與家庭成員的血 緣關系以及家庭成員對幼兒無 微不至的愛護使得家庭教育在 幼兒成長過程中扮演著一種特 殊的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但 是隨著幼兒園教育開始影響幼 兒的成長發展, 家庭教育有必要 做出一些調整, 以實現與幼兒園 教育的結合互補, 使幼兒能得到 最完美的教育, 實現最長遠的發 展。目前家園合作的理念已經 被廣大家庭與幼兒園所接受, 越 來越多的家園合作方式也相繼

2010 年第三期? 家長學 校

出現。但目前的家園合作普遍較 注重幼兒園的主動性,從而使家 庭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那么要 想使兩者實現互補結合,家庭到 底應該做些什么呢?家庭教育至 少要有三方面的內容:第一是為 幼兒園教育做好準備;第二是對 幼兒園教育的成果進行延伸和鞏 固;第三是對幼兒園教育的某些 缺失進行必要的補充。 一、家庭教育如何為幼兒園 教育做好準備 幼兒園教育盡管以游戲為 主,但畢竟與家庭環境有了很大 的差別,幼兒面對驟然陌生的環 境大多會產生抗拒心理,有的幼 兒甚至因為無法適應幼兒園生活 而變得沉默寡言,脆弱敏感。如 家庭教育能提前為幼兒入園教育 做一些準備,會大大減少幼兒的 入園焦慮,縮短幼兒入園后的適 應時間,對很多知識的學習也可 以更快地掌握,讓幼兒在園生活 更加愉快自信。 家長在幼兒入園前一段時間 內可以多給幼兒講一些涉及幼兒 園的故事,讓幼兒對幼兒園產生 興趣;還可以多讓幼兒與社區內 已經上幼兒園的小朋友玩耍,并 鼓勵這些哥哥姐姐表演在幼兒園 學到的兒歌、 舞蹈等, 讓幼兒產生 羨慕向往的情感;有條件的家長 可以抽時間帶幼兒提前到幼兒園 參觀一下環境,接觸一下幼兒教 師, 讓幼兒對幼兒園多一些了解, 減少入園時的陌生感。 幼兒入園后會有正式的上課 環節,需要幼兒保持一定時間的 注意力,對此家長可以提前一段 時間有意識地培養幼兒這方面的

能力。比如讓幼兒安靜畫畫,聽 較長時間的故事等。另外入園后 幼兒需要記得自己的小杯子、小 毛巾,對此家長可以通過合理的 引導讓幼兒對自己的名字產生興 趣, 比如在幼兒的床頭、 小杯子、 小碗上都貼上幼兒的名字,在幼 兒的小毛巾上縫上幼兒的名字, 經過一段時間幼兒就可以對自己 的名字十分熟悉。平時家長可以 讓幼兒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放、 取物品, 比如把書放到書架, 把杯 子放進櫥柜等,這不僅可以培養 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有利于 促進幼兒空間知覺能力的發展。 幼兒期語言發展的基本規律 是聽在先, 說在后, 傾聽是第一位 的, 閱讀是第二位的, 對幼兒語言 訓練可以遵循這條規律。[1] 比如 給幼兒講睡前故事,幼兒十分喜 歡重復聽一個故事,等幼兒慢慢 熟悉了故事可以試著讓幼兒參與 其中, 家長講一半讓幼兒補充。 這 有利于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也 有利于親子關系的促進。如今隨 著電視、 電腦的普及, 幼兒可能較 喜歡這種更形象具體、更具趣味 性的休閑方式, 但電視、 電腦畢竟 有其缺點,不可能替代講故事的 作用。家長要注意控制幼兒看電 視的時間,比如每天固定時間段 來看幼兒節目,不可圖省事讓幼 兒無限制地沉溺于電視、 電腦。 二、家庭教育如何對幼兒園 的教育內容進行延伸和鞏固 (一) 家庭環境的布置要符合 幼兒年齡特點 從物質環境來說,應該參考 幼兒園的環境布置。幼兒的房間 裝飾應該充分體現幼兒的年齡特

點,不可太過成人化。墻面色彩 柔和鮮明、 多樣化, 多放置幼兒喜 歡的卡通圖案、 玩具等, 給幼兒充 分的視覺和觸覺刺激。幼兒的玩 具不一定非要是昂貴的,從商場 買來的東西, 廢舊的塑料瓶、 包裝 盒等稍加修飾就可以成為不錯的 玩具。在房間的角落為幼兒設置 圖書角和區域活動角來放置幼兒 的圖書和玩具,并經常變換房間 布置,與幼兒一起創設一個自由 活動的 “小天地” [2] 。 (二)在家庭作息時間安排、 生活習慣、 學習活動的要求上, 盡 可能向幼兒園靠攏 有些幼兒在幼兒園乖巧懂 事、 勤勞能干, 但在家卻像變了一 個人, 蠻橫任性、 沒有禮貌、 衣來 伸手飯來張口;還有的幼兒在幼 兒園飲食習慣很好,但在家卻偏 食挑食, 喜歡邊吃邊玩, 吃飯過慢 [3] 等。 這大多是家庭教育與幼兒 園教育不一致造成的。 有的家長覺得平時沒有時間 陪伴孩子,所以當孩子有所要求 時,出于補償心理會無條件地滿 足和縱容孩子;有的家長因為過 分溺愛孩子, 生活中大包大攬, 不 舍得讓孩子動手,生活中總怕孩 子受到傷害而不讓孩子放手去玩 耍。而幼兒園教育較提倡幼兒的 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教 育和幼兒園教育的矛盾就很容易 造成幼兒在家庭和幼兒園的表現 大相徑庭,容易使幼兒生活自理 的獨立性、堅持性和自我控制能 力差, 生活習慣的依賴性強, 日久 天長, 幼兒懶惰、 依賴、 自私、 任 性、 怯弱、 沒禮貌等壞習慣就會養 成。

DANGDAI XUEQIAN JIAOYU ?家長學校

幼兒園比較注重規則教育, 沒有規則的自由是放任的,沒有 自由的規則是不近情理的,適當 的規則要求對塑造幼兒的性格十 分必要。家庭教育也應該注意給 幼兒設立一定的規則,讓幼兒明確 哪些是他應該遵守的。 比如帶

[4]

故事等。這不僅能發展幼兒的語 言表達能力,而且對于幼兒記憶 力的發展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能夠及時鞏固并延伸幼兒所學的 知識。 總之幼兒園教育并不能代替 家庭教育, 只有家園合作, 一致要 求, 才能達到教育同步, 促進幼兒 最全面的發展。 三、家庭教育如何補充幼兒 園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有其 不同的特點,家庭教育針對幼兒 個體, 情感性和隨意性較強, 而幼 兒園的教育專業性更強,更具計 劃性。兩者都有其優點也有其缺 失, 只有兩者配合互補, 幼兒才能 實現健康成長。 (一) 家庭環境的熏陶對幼兒 品格的形成舉足輕重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 周圍世 “ 界的美感, 能陶冶學生情操, 使他 們變得高尚文雅, 富有同情心, 愛 憎分明。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 師, 是孩子行為的指導者。平等、 和諧的家庭關系和寬松、民主的 家庭氛圍對于形成幼兒健康的心 理和良好的性格有著無可替代的 作用。幼兒園教育大多以課堂講 授和游戲的方式進行,而家庭環 境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幼兒 園教育所無法實現的。家長首先 要注意作為孩子行為的楷模,比 如看紅綠燈過馬路, 樂于助人、 待 人禮貌等,切不可在孩子面前言 行不一。孩子與家庭的特殊情感 關系使得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于 事物的態度觀點和待人接物、為 人處事的原則都會給幼兒帶來難 以磨滅的印象。比如孩子第一次

玩毛毛蟲,如果家長看到后露出 驚恐的表情并呵斥幼兒,那么幼 兒很可能從此以后會害怕和排斥 毛毛蟲;如果家長每次帶幼兒坐 公車時看到需要幫助的人都會讓 位,那么幼兒也會覺得給人讓位 是理所應當的。 (二) 家庭教育應該注重豐富 幼兒的生活經驗,在生活中滲透 教育 盡管幼兒園在教育內容上追 求盡量接近幼兒生活,但畢竟局 限于幼兒園之內,能夠呈現給幼 兒的通常只有圖片和視頻而已, 與幼兒的生活仍然有一定的距 離。比如教學中常常提到公園里 五顏六色的花朵、有客人在家時 的禮貌用語、各種動物的形象和 習性等等, 由于幼兒數量眾多, 安 全隱患等問題,幼兒園無法把幼 兒帶入真實的情景之中,而家庭 教育卻可以彌補這個缺憾。 幼兒最初的美感,就是從對 日常生活和周圍事物的感知中獲 得的。家長可以抽出時間來陪伴 幼兒到大自然中去,認真的觀察 花朵的顏色、 樹葉的形狀; 仔細聆 聽小鳥的歌唱、 蟲兒的鳴叫; 感受 四季的更替、天氣的變幻……家 長還可以引導幼兒數數花草的數 量, 描述一個昆蟲的模樣等, 幼兒 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下不僅陶冶了 情操而且學習了數學、科學、語 言、 藝術等多個領域的知識, 大自 然的美妙和社會環境的人文氣息 是幼兒最好的教師。[5] 家長還有必要依托家庭的社 區環境來培育幼兒的理財能力。 比如帶孩子進動物園、展覽館時 讓孩子注意觀察購票的過程,買

孩子逛商場時要求幼兒有所取 舍,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答應他 們的無理要求,讓他從內心體驗 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讓他們在規則中自由成長,這樣的 幼兒才會既守規則又有創新精 神。 家長應該經常與幼兒教師溝 通,了解幼兒園在各種生活習慣 上的要求以及幼兒在園的表現。 比如幼兒園要求幼兒不能挑食、 偏食, 吃飯時雙腳并攏不亂動, 不 能大聲吵鬧, 吃飯后擦嘴巴等, 家 長可以借鑒學習,鞏固幼兒好的 生活習慣。 在學習方面家長應該及時了 解幼兒園在近段時間內的計劃安 排,從而配合和鞏固幼兒的學習 成果。比如幼兒園本周的主要內 容是對顏色的學習,家長就可以 在與幼兒的談話或者游戲中多涉 及顏色的練習。 (三) 抓住時機鍛煉幼兒各方 面能力 每天離園后家長可圍繞孩子 在幼兒園里的學習與生活,談一 些符合他們語言特點的比較感興 趣的話題, “你們今天做什么游 如: 戲了?開不開心?” “有沒有聽故 事 啊?” “今 天 上 課 講 了 什 么 啊?” 等等, 鼓勵幼兒復述當天在 幼兒園發生的事情,復習學習的 知識,比如學到的兒歌和聽到的

2010 年第三期? 家長學 校

好票后讓孩子把票遞上去;帶孩 子到銀行去走一走, 看一看, 指導 孩子觀察分析存款與取款的異 同,了解取款機的用途和執行程 序;到超市買東西時可站在旁邊 讓孩子付錢,并及時教導孩子父 母掙錢的不易,沒有能力買所有 的東西,促進孩子養成合理消費 的習慣。 如今幼兒所處的家庭很多是 擴大家庭, 與核心家庭相比, 家庭 人際關系更復雜,事實上如能處 理得當, 擴大家庭對幼兒、 特別是 獨生子女的成長來講還是利多弊 少的。[6] 家庭人際關系隨著家庭 人口數量的增多,而變得復雜多 樣起來, 對幼兒交往范圍的擴大、 交往能力的增強和社會化進程的 加速都有著積極的作用。但在家 庭教育中應該堅持教育的一致 性, 并且堅持祖輩、 孫輩互動的雙 向性, 祖輩寵愛孫輩, 孫輩尊敬祖 輩,從而創設一種溫馨和諧的家 庭關系。 (三) 家庭教育要明確孩子的 學習特點、 特長, 因勢利導 學前教育專家莫里遜指出,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特點和 最佳學習方式,家長只有予以重 視, 因勢利導, 才能實現教育的最 優化。幼兒園教育由于面對幼兒 眾多,教師無法顧及到每一個孩 子,因此對于幼兒的學習特點和 特長可能掌握不周,這就需要家 長做個有心人,及時與幼兒教師 溝通,并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注 意觀察孩子,不能一味地要求孩 子跟別人一樣學會什么,而要在 準確了解幼兒的性格和情緒特 點、 興趣愛好等的基礎上, 結合孩

子自身優勢進行教育。 比如一個小班的幼兒對自己 的名字不太敏感,總是忘記哪個 是自己的杯子,但當老師告訴他 杯子是在第幾排倒數第幾個的時 候他卻能很快地找到,可見這個 孩子對數字異常敏感。有的孩子 在周歲便能全神貫注地聆聽樂 曲, 并對音樂的情感有所感覺, 就 表明這個孩子有音樂天賦;有的 孩子節奏感強、 身體靈活, 喜歡隨 著音樂跳動,那么這個孩子很可 能有舞蹈的特長……當孩子表現 出了某方面的天賦或者對某個領 域特別的喜愛,家長就要因勢利 導, 為孩子提供合適的發展平臺, 以便于孩子能在正確的領域取得 較大的成就。 (四) 家庭教育中游戲的參與 十分必要 幼兒園教育比較重視游戲, 但親子游戲卻是需要家庭教育來 完成。這就需要家長認識到游戲 在幼兒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積極 主動的組織游戲,并給予幼兒正 確的指導和干預。 幼兒園由于要考慮到環境的 整潔和孩子的安全,有時無法讓 孩子玩盡興。家庭教育中需要注 意讓所有玩具物盡其用,允許孩 子自由存放。家長盡量成為孩子 游戲的玩伴,教給孩子玩具的正 確使用方法,并及時了解孩子的 想法,讓孩子對玩具保持濃厚的 興趣, 鼓勵孩子開動腦筋, 創新思 維, 一件玩具想出多種玩法。 與孩子一起游戲不僅可以促 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 而且可以幫助孩子豐富社會經 驗, 使孩子更加自信和快樂, 在游

戲中家長可以洞察到孩子的內心 世界和感受,使父母更加了解孩 子。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 學校、 社會三方面的教育和影響, 而學前兒童不能離開成人單獨接 觸社會,所以與學前兒童關系最 親密的莫過于家長與教師了。家 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結合互補 需要家庭與幼兒園雙方面的努 力,家庭方面要積極主動地配合 幼兒園教育,并對幼兒園教育的 缺失進行補充,才能實現幼兒最 科學、 最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秀艷. 家庭教育中如何 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中國科 教創新導刊, 2008,24 [2] 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家 “ 長教育的研究” 課題組. 3~6 歲幼 兒家庭教育指導專題內容要點. 家庭教育(幼兒家長), 2008,1 [3] 秦君. 家庭教育中的幼兒 行為習慣教育. 文教資料,2005,2 [4] 王海鳳. 家庭中幼兒規則 教育的幾種誤區. 教育導刊, 2008,1 [5] 蔣藝藝. 如何開展家庭式 幼兒美術啟蒙教育. 文教資料, 2008,7 [6] 李生蘭. 利用家庭環境資 源促進幼兒能力發展——上海幼 兒家庭教育環境的調查與思考. 山東教育, 2001,5本文由workcw貢獻

pdf文檔可能在WAP端瀏覽體驗不佳。建議您優先選擇TXT,或下載源文件到本機查看。

DANGDAI XUEQIAN JIAOYU ?家長學校

他對兒童教育的一大奉獻。他的 學說實質是從兒童心理的范疇超 越到教育的范疇, 這也是格塞爾學 說的社會意義。在現實生活中, 成 人對兒童的教導過于急功近利, 望 子成龍、 望女成鳳的心情迫切, 不 停地讓兒童參加各種課外輔導班, 以至于使孩子無暇享受童年這一 美好的人生階段。 當然, 格塞爾的成熟論也較為 絕對化。 在闡述心理與發展、 遺傳 與環境這樣重大的問題時, 他采用 非此即彼的思想方法過于簡單, 認 為生理遺傳 (成熟) 決定了兒童的 發展。在教育學和心理學蓬勃發 展的今天, 我們已知: 成熟只是影 響人的發展,但不能決定人的發 展。 參考文獻: [1]威廉.C.格萊因.兒童心理發 展的理論[M].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 社, 1983 [2]王振宇.兒童心理發展理論 [M].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 [3]、 李平漚譯, 愛彌兒?論教 育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

家庭教育該如何 與幼兒園教育 實現互補

■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穆彥青

【摘要】 家庭與幼兒園是 幼兒生活的兩個最重要的環境,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有其不 同的特點, 兩者都有其優勢也有 其缺失。本文主要從家庭教育 的角度出發, 論述家庭教育應該 從三個方面來實現與幼兒園教 育的結合互補: 第一是家庭教育 應該為幼兒園教育做好準備; 第 二是家庭教育應該對幼兒園的 教育內容進行延伸和鞏固; 第三 是家庭教育應該補充幼兒園教 育的缺失。只有實現家庭教育 與幼兒園教育的結合互補方能 使幼兒獲得更科學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 家庭教育 幼兒園教育 互補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是 幼兒面對的兩大教育方式, 對幼 兒而言二者缺一不可。幼兒進 入幼兒園接受教育并不意味著 家庭教育可以放松甚至淡出幼 兒的生活, 幼兒與家庭成員的血 緣關系以及家庭成員對幼兒無 微不至的愛護使得家庭教育在 幼兒成長過程中扮演著一種特 殊的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但 是隨著幼兒園教育開始影響幼 兒的成長發展, 家庭教育有必要 做出一些調整, 以實現與幼兒園 教育的結合互補, 使幼兒能得到 最完美的教育, 實現最長遠的發 展。目前家園合作的理念已經 被廣大家庭與幼兒園所接受, 越 來越多的家園合作方式也相繼

2010 年第三期? 家長學 校

出現。但目前的家園合作普遍較 注重幼兒園的主動性,從而使家 庭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那么要 想使兩者實現互補結合,家庭到 底應該做些什么呢?家庭教育至 少要有三方面的內容:第一是為 幼兒園教育做好準備;第二是對 幼兒園教育的成果進行延伸和鞏 固;第三是對幼兒園教育的某些 缺失進行必要的補充。 一、家庭教育如何為幼兒園 教育做好準備 幼兒園教育盡管以游戲為 主,但畢竟與家庭環境有了很大 的差別,幼兒面對驟然陌生的環 境大多會產生抗拒心理,有的幼 兒甚至因為無法適應幼兒園生活 而變得沉默寡言,脆弱敏感。如 家庭教育能提前為幼兒入園教育 做一些準備,會大大減少幼兒的 入園焦慮,縮短幼兒入園后的適 應時間,對很多知識的學習也可 以更快地掌握,讓幼兒在園生活 更加愉快自信。 家長在幼兒入園前一段時間 內可以多給幼兒講一些涉及幼兒 園的故事,讓幼兒對幼兒園產生 興趣;還可以多讓幼兒與社區內 已經上幼兒園的小朋友玩耍,并 鼓勵這些哥哥姐姐表演在幼兒園 學到的兒歌、 舞蹈等, 讓幼兒產生 羨慕向往的情感;有條件的家長 可以抽時間帶幼兒提前到幼兒園 參觀一下環境,接觸一下幼兒教 師, 讓幼兒對幼兒園多一些了解, 減少入園時的陌生感。 幼兒入園后會有正式的上課 環節,需要幼兒保持一定時間的 注意力,對此家長可以提前一段 時間有意識地培養幼兒這方面的

能力。比如讓幼兒安靜畫畫,聽 較長時間的故事等。另外入園后 幼兒需要記得自己的小杯子、小 毛巾,對此家長可以通過合理的 引導讓幼兒對自己的名字產生興 趣, 比如在幼兒的床頭、 小杯子、 小碗上都貼上幼兒的名字,在幼 兒的小毛巾上縫上幼兒的名字, 經過一段時間幼兒就可以對自己 的名字十分熟悉。平時家長可以 讓幼兒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放、 取物品, 比如把書放到書架, 把杯 子放進櫥柜等,這不僅可以培養 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有利于 促進幼兒空間知覺能力的發展。 幼兒期語言發展的基本規律 是聽在先, 說在后, 傾聽是第一位 的, 閱讀是第二位的, 對幼兒語言 訓練可以遵循這條規律。[1] 比如 給幼兒講睡前故事,幼兒十分喜 歡重復聽一個故事,等幼兒慢慢 熟悉了故事可以試著讓幼兒參與 其中, 家長講一半讓幼兒補充。 這 有利于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也 有利于親子關系的促進。如今隨 著電視、 電腦的普及, 幼兒可能較 喜歡這種更形象具體、更具趣味 性的休閑方式, 但電視、 電腦畢竟 有其缺點,不可能替代講故事的 作用。家長要注意控制幼兒看電 視的時間,比如每天固定時間段 來看幼兒節目,不可圖省事讓幼 兒無限制地沉溺于電視、 電腦。 二、家庭教育如何對幼兒園 的教育內容進行延伸和鞏固 (一) 家庭環境的布置要符合 幼兒年齡特點 從物質環境來說,應該參考 幼兒園的環境布置。幼兒的房間 裝飾應該充分體現幼兒的年齡特

點,不可太過成人化。墻面色彩 柔和鮮明、 多樣化, 多放置幼兒喜 歡的卡通圖案、 玩具等, 給幼兒充 分的視覺和觸覺刺激。幼兒的玩 具不一定非要是昂貴的,從商場 買來的東西, 廢舊的塑料瓶、 包裝 盒等稍加修飾就可以成為不錯的 玩具。在房間的角落為幼兒設置 圖書角和區域活動角來放置幼兒 的圖書和玩具,并經常變換房間 布置,與幼兒一起創設一個自由 活動的 “小天地” [2] 。 (二)在家庭作息時間安排、 生活習慣、 學習活動的要求上, 盡 可能向幼兒園靠攏 有些幼兒在幼兒園乖巧懂 事、 勤勞能干, 但在家卻像變了一 個人, 蠻橫任性、 沒有禮貌、 衣來 伸手飯來張口;還有的幼兒在幼 兒園飲食習慣很好,但在家卻偏 食挑食, 喜歡邊吃邊玩, 吃飯過慢 [3] 等。 這大多是家庭教育與幼兒 園教育不一致造成的。 有的家長覺得平時沒有時間 陪伴孩子,所以當孩子有所要求 時,出于補償心理會無條件地滿 足和縱容孩子;有的家長因為過 分溺愛孩子, 生活中大包大攬, 不 舍得讓孩子動手,生活中總怕孩 子受到傷害而不讓孩子放手去玩 耍。而幼兒園教育較提倡幼兒的 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教 育和幼兒園教育的矛盾就很容易 造成幼兒在家庭和幼兒園的表現 大相徑庭,容易使幼兒生活自理 的獨立性、堅持性和自我控制能 力差, 生活習慣的依賴性強, 日久 天長, 幼兒懶惰、 依賴、 自私、 任 性、 怯弱、 沒禮貌等壞習慣就會養 成。

DANGDAI XUEQIAN JIAOYU ?家長學校

幼兒園比較注重規則教育, 沒有規則的自由是放任的,沒有 自由的規則是不近情理的,適當 的規則要求對塑造幼兒的性格十 分必要。家庭教育也應該注意給 幼兒設立一定的規則,讓幼兒明確 哪些是他應該遵守的。 比如帶

[4]

故事等。這不僅能發展幼兒的語 言表達能力,而且對于幼兒記憶 力的發展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能夠及時鞏固并延伸幼兒所學的 知識。 總之幼兒園教育并不能代替 家庭教育, 只有家園合作, 一致要 求, 才能達到教育同步, 促進幼兒 最全面的發展。 三、家庭教育如何補充幼兒 園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有其 不同的特點,家庭教育針對幼兒 個體, 情感性和隨意性較強, 而幼 兒園的教育專業性更強,更具計 劃性。兩者都有其優點也有其缺 失, 只有兩者配合互補, 幼兒才能 實現健康成長。 (一) 家庭環境的熏陶對幼兒 品格的形成舉足輕重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 周圍世 “ 界的美感, 能陶冶學生情操, 使他 們變得高尚文雅, 富有同情心, 愛 憎分明。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 師, 是孩子行為的指導者。平等、 和諧的家庭關系和寬松、民主的 家庭氛圍對于形成幼兒健康的心 理和良好的性格有著無可替代的 作用。幼兒園教育大多以課堂講 授和游戲的方式進行,而家庭環 境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幼兒 園教育所無法實現的。家長首先 要注意作為孩子行為的楷模,比 如看紅綠燈過馬路, 樂于助人、 待 人禮貌等,切不可在孩子面前言 行不一。孩子與家庭的特殊情感 關系使得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于 事物的態度觀點和待人接物、為 人處事的原則都會給幼兒帶來難 以磨滅的印象。比如孩子第一次

玩毛毛蟲,如果家長看到后露出 驚恐的表情并呵斥幼兒,那么幼 兒很可能從此以后會害怕和排斥 毛毛蟲;如果家長每次帶幼兒坐 公車時看到需要幫助的人都會讓 位,那么幼兒也會覺得給人讓位 是理所應當的。 (二) 家庭教育應該注重豐富 幼兒的生活經驗,在生活中滲透 教育 盡管幼兒園在教育內容上追 求盡量接近幼兒生活,但畢竟局 限于幼兒園之內,能夠呈現給幼 兒的通常只有圖片和視頻而已, 與幼兒的生活仍然有一定的距 離。比如教學中常常提到公園里 五顏六色的花朵、有客人在家時 的禮貌用語、各種動物的形象和 習性等等, 由于幼兒數量眾多, 安 全隱患等問題,幼兒園無法把幼 兒帶入真實的情景之中,而家庭 教育卻可以彌補這個缺憾。 幼兒最初的美感,就是從對 日常生活和周圍事物的感知中獲 得的。家長可以抽出時間來陪伴 幼兒到大自然中去,認真的觀察 花朵的顏色、 樹葉的形狀; 仔細聆 聽小鳥的歌唱、 蟲兒的鳴叫; 感受 四季的更替、天氣的變幻……家 長還可以引導幼兒數數花草的數 量, 描述一個昆蟲的模樣等, 幼兒 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下不僅陶冶了 情操而且學習了數學、科學、語 言、 藝術等多個領域的知識, 大自 然的美妙和社會環境的人文氣息 是幼兒最好的教師。[5] 家長還有必要依托家庭的社 區環境來培育幼兒的理財能力。 比如帶孩子進動物園、展覽館時 讓孩子注意觀察購票的過程,買

孩子逛商場時要求幼兒有所取 舍,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答應他 們的無理要求,讓他從內心體驗 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讓他們在規則中自由成長,這樣的 幼兒才會既守規則又有創新精 神。 家長應該經常與幼兒教師溝 通,了解幼兒園在各種生活習慣 上的要求以及幼兒在園的表現。 比如幼兒園要求幼兒不能挑食、 偏食, 吃飯時雙腳并攏不亂動, 不 能大聲吵鬧, 吃飯后擦嘴巴等, 家 長可以借鑒學習,鞏固幼兒好的 生活習慣。 在學習方面家長應該及時了 解幼兒園在近段時間內的計劃安 排,從而配合和鞏固幼兒的學習 成果。比如幼兒園本周的主要內 容是對顏色的學習,家長就可以 在與幼兒的談話或者游戲中多涉 及顏色的練習。 (三) 抓住時機鍛煉幼兒各方 面能力 每天離園后家長可圍繞孩子 在幼兒園里的學習與生活,談一 些符合他們語言特點的比較感興 趣的話題, “你們今天做什么游 如: 戲了?開不開心?” “有沒有聽故 事 啊?” “今 天 上 課 講 了 什 么 啊?” 等等, 鼓勵幼兒復述當天在 幼兒園發生的事情,復習學習的 知識,比如學到的兒歌和聽到的

2010 年第三期? 家長學 校

好票后讓孩子把票遞上去;帶孩 子到銀行去走一走, 看一看, 指導 孩子觀察分析存款與取款的異 同,了解取款機的用途和執行程 序;到超市買東西時可站在旁邊 讓孩子付錢,并及時教導孩子父 母掙錢的不易,沒有能力買所有 的東西,促進孩子養成合理消費 的習慣。 如今幼兒所處的家庭很多是 擴大家庭, 與核心家庭相比, 家庭 人際關系更復雜,事實上如能處 理得當, 擴大家庭對幼兒、 特別是 獨生子女的成長來講還是利多弊 少的。[6] 家庭人際關系隨著家庭 人口數量的增多,而變得復雜多 樣起來, 對幼兒交往范圍的擴大、 交往能力的增強和社會化進程的 加速都有著積極的作用。但在家 庭教育中應該堅持教育的一致 性, 并且堅持祖輩、 孫輩互動的雙 向性, 祖輩寵愛孫輩, 孫輩尊敬祖 輩,從而創設一種溫馨和諧的家 庭關系。 (三) 家庭教育要明確孩子的 學習特點、 特長, 因勢利導 學前教育專家莫里遜指出,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特點和 最佳學習方式,家長只有予以重 視, 因勢利導, 才能實現教育的最 優化。幼兒園教育由于面對幼兒 眾多,教師無法顧及到每一個孩 子,因此對于幼兒的學習特點和 特長可能掌握不周,這就需要家 長做個有心人,及時與幼兒教師 溝通,并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注 意觀察孩子,不能一味地要求孩 子跟別人一樣學會什么,而要在 準確了解幼兒的性格和情緒特 點、 興趣愛好等的基礎上, 結合孩

子自身優勢進行教育。 比如一個小班的幼兒對自己 的名字不太敏感,總是忘記哪個 是自己的杯子,但當老師告訴他 杯子是在第幾排倒數第幾個的時 候他卻能很快地找到,可見這個 孩子對數字異常敏感。有的孩子 在周歲便能全神貫注地聆聽樂 曲, 并對音樂的情感有所感覺, 就 表明這個孩子有音樂天賦;有的 孩子節奏感強、 身體靈活, 喜歡隨 著音樂跳動,那么這個孩子很可 能有舞蹈的特長……當孩子表現 出了某方面的天賦或者對某個領 域特別的喜愛,家長就要因勢利 導, 為孩子提供合適的發展平臺, 以便于孩子能在正確的領域取得 較大的成就。 (四) 家庭教育中游戲的參與 十分必要 幼兒園教育比較重視游戲, 但親子游戲卻是需要家庭教育來 完成。這就需要家長認識到游戲 在幼兒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積極 主動的組織游戲,并給予幼兒正 確的指導和干預。 幼兒園由于要考慮到環境的 整潔和孩子的安全,有時無法讓 孩子玩盡興。家庭教育中需要注 意讓所有玩具物盡其用,允許孩 子自由存放。家長盡量成為孩子 游戲的玩伴,教給孩子玩具的正 確使用方法,并及時了解孩子的 想法,讓孩子對玩具保持濃厚的 興趣, 鼓勵孩子開動腦筋, 創新思 維, 一件玩具想出多種玩法。 與孩子一起游戲不僅可以促 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 而且可以幫助孩子豐富社會經 驗, 使孩子更加自信和快樂, 在游

戲中家長可以洞察到孩子的內心 世界和感受,使父母更加了解孩 子。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 學校、 社會三方面的教育和影響, 而學前兒童不能離開成人單獨接 觸社會,所以與學前兒童關系最 親密的莫過于家長與教師了。家 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結合互補 需要家庭與幼兒園雙方面的努 力,家庭方面要積極主動地配合 幼兒園教育,并對幼兒園教育的 缺失進行補充,才能實現幼兒最 科學、 最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秀艷. 家庭教育中如何 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中國科 教創新導刊, 2008,24 [2] 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家 “ 長教育的研究” 課題組. 3~6 歲幼 兒家庭教育指導專題內容要點. 家庭教育(幼兒家長), 2008,1 [3] 秦君. 家庭教育中的幼兒 行為習慣教育. 文教資料,2005,2 [4] 王海鳳. 家庭中幼兒規則 教育的幾種誤區. 教育導刊, 2008,1 [5] 蔣藝藝. 如何開展家庭式 幼兒美術啟蒙教育. 文教資料, 2008,7 [6] 李生蘭. 利用家庭環境資 源促進幼兒能力發展——上海幼 兒家庭教育環境的調查與思考. 山東教育, 2001,5

第4篇: 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案例

一、家庭教育與家庭教育指導

1、家庭教育

我國學者對家庭教育的理解主要分為狹義的家庭教育與廣義的家庭教育。狹義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單純指家長(家庭中較年長的人多指父母)對其子女的教育行為和受到的影響。廣義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員之間的一種相互式教育,這里涵概這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及教育和子女對父母的影響,廣義上的家庭教育是雙向的,彼此互相影響的教育,并且是帶有目的性的去施加影響的家庭教育。所以,本人認為,家庭教育是指在人類社會的家庭中,家庭成員之間的有目的性的教育和影響,這種教育是成員之間自覺或非自覺、有形或無形之間的影響。家庭教育的的主體受影響包括社會背景、家庭生活環境、家庭生活方式以及成員之間的生活習慣等等。針對幼兒教育階段的家庭教育,是家長構成的對幼兒的持續不斷的影響與教育。

2、家庭教育指導

美國心理學家a?adler等提出過“parent education”的相關概念,其實,翻譯成中文就可以理解為父母教育。對父母教育言外之意也就是家庭教育指導,在現當代社會,幼兒階段,家長即為父母,幼兒的家庭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將父母教育的質量提高層次。就家庭教育指導而言,中國目前可以大體概括為一下三種方式,即父母教育、家長教育和親職教育。

所謂父母教育就是指社會和學校對父母進行教育,主體是社會和學校,受教育者是家庭的父母雙方,目的在于培養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識,指導父母正確的教育子女,扮演好新時代父母角色。

家長教育,是指家長提供給未成年人良好的學習環境、科學知識和既能,培養他們正確對待教育的觀念,使其了解自身職能,并且存進家庭關系的和諧,提高家庭幸福指數。

親職教育,首先親職教育多適用于臺灣地區,包含了對父母的教育和父母對自己教育兩個方面,其核心是指對家長自身素養的培養,與家長教育的內涵相似。

二、改善xx家庭教育指導建議

1、針對兒童的差異性,開展有區別的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

從幼兒的身心發展階段看,幼兒的身高、體重、神經以及運動技巧等方面是在幼兒階段獲得長進的關鍵階段,幼兒的認知水平處于初級階段;語言方面能夠迅速增加詞匯量,對語言的認知達到一個上升的階段;其個性方面也開始對喜怒哀樂等有所表現,并且開始有選擇性的跟喜歡的同伴一起玩耍。但是,不同的嬰幼兒因為其處的社會環境與家庭環境導致其認識水平和身體運動等方式也存在著不同的差異。

從社會角度看待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問題,社會對性別的不同期待也有所不同。男孩,通常被認為是要有大量的體力消耗的角色,而女孩則相反,需要的做的是一些較為安靜、細致的工作。

往往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也潛移默化的將這樣的信息傳遞給子女。社會方面的因素也就導致了本來差異很小的區別被擴大化。

因此,對于幼兒教育家長應該給予重視,因為幼兒教育的偏差會導致其成年之后與他人更大的差距。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就變得越來越重要,要讓家長考慮到男女幼兒的不同差別與社會賦予的不同職責,準確把握差異性教育是家庭教育知道的關鍵所在。

2、根據家長的需求,豐富家庭教育指導形式

家庭教育知道主要分為幼兒園統一指導和幼兒教師個別知道兩種形式,主要是通過文字、圖片、影像資料等進行同意的授課指導。但是,就目前的社會形式來看,傳統的親子活動、家長會和幼兒園開放日等活動是無法充分實現家庭教育指導的。可是家長對這樣的集體的家庭教育指導方式是比較親睞的,同時也希望能夠參與更多的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講座、討論以及家長之間的交流活動等等。因為這些活動能夠轉變家長的固有觀念,能夠發揮家長的主體作用,使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幼兒園方面應該考慮家長的需求,不定期的采納家長的建議開展更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

在接受家長的意見之后,幼兒園方面從從指導的頻次上,可以將傳統的每個月的一次集體指導改變成每一周或兩周的集體指導。或者根據幼兒園的規模以及當地的固有因素,幼兒園要適當考慮調整集體指導的頻次。針對部分家長需要的個別指導,幼兒園應該將個別指導的形式變的靈活多樣,傳統的電話溝通、短信通知以及家庭聯絡手冊都是屬于間接性的指導方式,因此,幼兒園應該盡量多開展面對面的交流方式,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幼兒個體提出有針對性的見解。

家長也能夠在面對面過程中學到更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因此,家庭教育指導的個別指導,應該放在日后幼兒園工作的首要,將其指導的內容和手段進一步提高。

3、重視指導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幼兒園指導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是開展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的關鍵所在,擁有一支專業的幼兒教師指導團隊,是目前形勢下改善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的有力保障。首先要加大對家庭教育指導教師職業的宣傳,讓更多的家長知道家庭教育指導的重要性。其次,要制定家庭教育指導教師資格認證,只有更專業的隊伍,才能夠讓幼兒園家庭教育知道更持續的發展下去。最后,加大對家庭教育指導資格的監管力度。家庭教育指導的管理是其工作迅速穩定發展的關鍵所在。

第5篇: 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案例

幼兒園家庭教育案例

?一、案例背景

  隨著獨生子女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最為明顯的是家長對子女的百般溺愛和過多保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想方設法給以滿足。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一種理應被包容、被關愛、被保護的依賴型人格,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比如稍有不順心的事就亂發脾氣,即“任性”的習慣。

  二、案例描述

  又到吃飯的時間,我們一家人正吃飯。鄰居家的小孩叫我家兒子出去玩。兒子聽見了就要和他走。我說“你快吃,吃完飯再去玩。”兒子一下就賭氣了,說“: 你不讓我出去,我就不吃飯了。”我聽了就很生氣,訓了他幾句。兒子不但沒聽我的,反而哭著跑了出去。我媽媽見了就把兒子連哄帶誘拉了回來。而且還當著兒子的面說我什么什么不好,兒子才不哭了繼續吃飯。我與兒子的“較量”又以兒子的獲勝而告終。

  三、案例分析

  面對現代家庭中這樣常見的事例,我不免思索: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孩子的任性是兒童的心理思維特點所決定的。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兒童在2 至7歲時思維具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義。所謂不可逆性就是指兒童無法改變思維的方向,使之重新回到起點,從另一面去思考問題。所謂自我中心主義就是這一階段的兒童在面對問題時,只會從自己的觀點著眼,不會考慮別人的不同看法。正因有這樣的特點,兒童一旦有了什么想法,就很難改變。

  其次,孩子的任性還是父母長輩的思想觀念所決定的。如今的家庭中,除了孩子的父母親,還有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等,都圍著孩子轉。孩子想要什么,他們就給什么。孩子是他們手心里的寶,只許愛護,不許傷害。況且他們還認為現在經濟條件好了,給孩子吃好點、穿好點、玩好點是應該的。盡管孩子有什么不對的地方,他們也認為孩子還很小不懂事而不去糾錯,反而去遷就孩子。正因為父母長輩的百般寵愛,我們的獨生子女們才更加會“撒嬌”。

  四、案例指導

  分析了原因后,我認為要改善現代家庭獨生子女“任性”這一普遍問題,應從下面幾方面著手:

  1、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統一。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有分歧和不同意見是正常的。但家長在孩子面前應保持一致,否則不僅要求無法實現,降低教育效果,而且會產生不良的作用,讓孩子更任性。因為他有“靠山”。

  2、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對子女的要求要符合兒童發展水平和特點,尤其要從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出發,不能“別人就是這樣做的”、“我們是為你好”等這樣簡單地說教。從而不加分析不加區別地將某種要求強加在孩子身上。

  3、家長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理解和尊重是溝通家長和子女感情的橋梁,也是實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家長要善于觀察、發現子女的變化發展,對他們的合理要求表示理解,并通過恰當的方式給以滿足。對于不合理的要求,家長切忌獨斷專行,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即使說的不對,也要道理說服。

  當然家長本身的為人處世和以身作則是最為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也行”等古訓同樣是不變的道理。

第6篇: 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案例

幼兒園優秀家庭教育案例范文幼兒家庭教育案例分析開頭寫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中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小辰是個聰明的孩子,頭腦靈活,思維活躍而且模樣長的也非常討人喜歡。雖然剛進學校上一年級,但他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特別強,學習成績始終是在班里名列前茅,甚至在年級中也數一數二。照道理這么聰明又活潑的孩子老師應該是非常喜歡,同學也很愿意跟他做朋友的,事實卻恰恰相反。在校的老師無不見他直搖頭,同學只要見到他就立馬躲得遠遠的,就想老鼠見到貓似得害怕。原來,小辰有個壞毛病,喜歡欺負其他同學,經常是看到班中的同學被他打,因此同學們都非常害怕他。另外,小辰有多動的毛病,無論是上課還是其他活動,他始終沒有辦法讓自己安靜下來,造成老師經常為了他而停下來沒辦法正常上課。教學進度沒法完成,他的特殊行為也影響到班里其他同學的聽課、學習情況,就這點也讓老師非常頭大。

在這個案例中,孩子的表現的確讓我們很擔憂,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行為,等他長大了,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后果不堪設想。那么,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讓孩子變成了這樣的呢?

一.個案基本情況:

小辰,男,民族:漢族,出生年月:2000.10.2

二.個案背景

父親是長途客運司機,長期在外工作,家中只剩母親和他兩人。母親負責照顧料理他的生活以及對他學習進行輔導和督促。母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沒有工作在,家庭經濟收入一般。由于父親很少在家,因此小辰跟父親的溝通和交流很少,他根本不了解父親其實是怎樣一個人。小辰的父親文化程度也較低,平時只要小辰犯錯誤或有什么不順心的事就會用粗暴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把孩子打一頓來解決問題。父母親常常因為教育孩子的問題而產生矛盾,可以說小辰生活在一個不夠安定、和睦的家庭環境中。

三.個案分析

事實上,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多半是源自對父親行為的模仿。家庭環境中父母的行為方式是幼兒模仿的主要對象,父母有愛動手的習慣,孩子就也很快地表現出這樣的行為特點。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將一些不好的東西傳遞給了可愛的孩子。希望孩子好,就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這是一方面的提示。

仔細分析案例還可以發現,當孩子表現出錯誤傾向時,家長沒有去尋找孩子出現問題的緣因,而是將孩子痛打一頓以解決問題,這樣的辦法并不有效。原因在于父親沒有讓孩子“心服口服”。以暴力解決問題時,由暴力產生的不滿情緒就會儲積下來,它像洪水猛獸,必須找到發泄的途徑,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正確的疏導,就會造成孩子心靈的扭曲,最終產生過激行為。正如我們在物理中學過的經典力學原理,你用多大的力,就會產生多大的反作用力。“你打我,我打貓”是孩子潛意識中典型的反作用力心態。該怎么辦呢?我想起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據傳說,禹的父親鯀花了9年時間治水,沒有把洪水治服。因為他是水來土掩,造堤筑壩,采取的是“堵”的辦法。結果洪水沖塌了堤壩,水災反而鬧得更兇了。而大禹總結經驗,采用了疏導的方法,開渠排水,疏**道,使滔天洪水“決九川,距四海”,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結果治服了洪水。當孩子表現出錯誤傾向時,重要的是尋找問題產生的根源,并能像大禹治水那樣,從源頭上給予“疏導”和正確的引導,使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我們的指導,改正自己的錯誤。

四.個案指導

(一).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了解其內心需求,并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于發現和贊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其關鍵在于“定位”。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二).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么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不過,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五.個案指導成果

小孩這樣的性格不是一兩天養成的,讓她在短期內完全改變,那是不可能的。目前,她的情緒穩定多了,臉上的那仇視的表情已經不見了,笑容也漸漸地增多了,和一部分同學的關系也還不錯,我想,這是學校家庭合力的結果

六.結論與反思

通過個案,我意識到家庭內不正確的教育手段必然促使孩子對愛的情感的“饜足”,對愛的情感的麻木不仁,亦抑制了其對周圍人產生愛,容易滋長狂妄自大、唯我獨尊的心理,加劇對孩子心靈的傷害。小辰家庭教育的惡性循環,加重了孩子仇視學校、老師、同學的心理。家庭因孩子的問題失去了往日的歡樂,從溺愛到打罵,對一個心智還不成熟,分辨能力不強的孩子來說,心理的不適應是顯而易見的,導致孩子問題的產生也就不足為奇了,于是只能通過不恰當的方法宣泄內心的不滿。兒童青少年學習不良、 ___行為、違法犯罪行為與家庭教育氣氛、父母教育方式及心理環境等密切相關,任何一個學生的心理偏差以至于最終的行為偏差都可能從家庭的教養方式和家庭人際關系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間接的根源。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重視和解決,不僅會對學生的學業產生負面的影響,嚴重的還會制約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因此,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把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作為一種責任,以此讓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機整合,共同雕塑具有完美人格的一代新人。

為貫徹 ___及省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精神,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讓科學育兒知識進入千家萬戶,提高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質量,根據省教育廳《xx年廣東省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省教育研究院定于xx年秋季學期開展“科學育兒”家庭教育優秀案例評選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參與對象

全省所有幼兒園及在園幼兒家長。

二、活動時間

案例稿件與組織獎申報表上交截止日期為xx年12月15日。

三、案例征集方式與數量

(一)征集方式。本次活動采取“家長自愿參與,幼兒園收集、篩選,地級以上市、縣(市、區) ___門推薦,省教育研究院組織專家評選”的方式開展。

聆聽了本次講座,您有什么收獲

給你幾個思路:主要抓主家庭教育為主, 1.做家長的在家中 該為孩子做些什么(比如, 給孩子講一些成語故事之類的) 2.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 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給孩子做榜樣。 3.對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時 給予鼓勵, 成績優秀時適當給予孩子獎勵(如 小紅花 獎狀 課外書籍 做為獎勵) 4.對孩子采取科學教育,盡量不要打罵孩子,造成幼小心靈的傷害。 希望這些思路 對您有所幫助, 如果滿意 請給分值。

教師如何撰寫論文和案例

教育情報中心 倪曉萍

(內部資料,根據3.25真北講座錄音,僅供教師修改撰寫文章參考)

一、 什么是教育案例

1、 教育案例的定義

關于教育案例的含義,許多專家學者有過不同的表述。但如果概括為一個定義,即: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這個故事的同時,作者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

2、教學案例與論文的區別

論文是以議論為主的; 案例則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 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來說明道理。

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上來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區別: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而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3 、教學案例與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實錄的區別

教案和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準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過程的反映。 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后;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4、案例與教學實錄的區別:

體例比較相近,同樣是對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是有所選擇的。至于怎樣選擇,就要看案例撰寫的目的來確定了

二、案例的結構要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么背景情況下上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是經過準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

2 、主題

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么問題,動筆前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的角度切入,選擇并確立主題。

3、細節

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就要把學生怎么從“不會”到“會學”的轉變細節寫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紹了一番,說到"掌握"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

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的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

5、評析

對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評析可以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以啟發。

三、如何收集案例素材.

1、典型。

教學案例的素材要能反映事件發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能隱含普遍存在、大家關心、比較重要的問題,能體現問題的深刻性,有實用的價值。

2、生動。

教學案例應該是一個能夠很好地反映某個隱含觀點的教育故事,要具體、生動

3、寓意明確。

教學案例能夠啟發大家思考,能夠讓教師看出“故事”揭示的某些規律和本質,對教育工作有指導作用。

四、收集素材的途徑.

1、在教學實踐中收集。

比如,可以是自己的課堂教學,可以是從聽課、評課的記錄思考中,從教師、學生交談的某些內容中,從教師教學、學生學習中收集素材。

2、在教學音像中尋覓。

可以從電視、磁帶、光盤的課堂教學錄像、教學經驗介紹的觀看、收聽中收集素材。

3、在教育書刊中查找。

可以從備課教案、說課講稿、教學實錄、教學經驗等材料的閱讀中收集素材。

五、案例記敘要求

1、目的要明確。

教師撰寫的每一個教學案例都要能反映某一個問題。不能隨心所欲,與主題無關的刪去。

2、內容要真實.

案例素材要反映活生生的教學實際。因此,撰寫的教學案例必須是真實情景,不能虛構,不能杜撰。對于事件原貌,不可進行夸張,更不能歪曲。但為了保護隱私權,可以虛構地名和人名(但要在文末注明虛構的部分)。

3、情景要完整.

教學案例要寫出事件發生的背景,即寫出特定的時間、地點和條件,如:教師、學生的基本情況、教學條件、教學環境等。要寫出全過程,要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故事要具體,要真實感人。

4、取舍要恰當。

教學案例通常篇幅較短。要求文字簡練。因此,情景介紹的主次要分明,在寫作時要恰當取舍。要盡量寫好主要事件,盡量精簡那些與主題關系不大的內容。

5、敘述要客觀。

寫作教學案例的教師,對于所寫的教學案例,必然有自己的觀點。但是,在案例寫作中。只能客觀地介紹典型事例。要讓讀者仔細品味,悟出其中的道理。

六、案例分析的要求

1、理論實際緊密結合.

撰寫案例分析時,要就事論理。對案例中描述的事實,提出的問題,要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原理,進行科學分析,力求提出解決具體問題的較好的措施。分析自始至終要緊扣案例,不能脫離案例本身去講教育理論。

2、體現先進教育思想.

案例分析的立意要新,要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作指導,要跟得上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步伐。比如在當前,案例分析就要貫穿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及二期課改精神。

3、分析務必實事求是.

案例分析要有求實精神,不夸大,不縮小。分析要實在,要有針對性。 不要熱衷于抄錄教育理論的條條,要將教育理論的觀點自然地融會于分析之中。

4、論述需要突出重點。

對于已寫成的教學案例,要反復閱讀,找出案例的主要問題,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細致地進行分析,論述時要畫龍點睛,把問題點明,把道理說清,把主題揭示出來

5、觀點要有充分依據.

分析者要找出充分的論據,來支持自己提出的觀點和建議。案例的選擇要能充分體現觀點。而不能案例和觀點不統一。

六、提煉案例主題 的要求

1、主題緊扣案例.

提煉主題必須以案例為基礎,不能脫離案例隨意確定。

2、定題具有新意.

提煉主題要有創新精神,確定主題的角度要新穎。

3、順應時代發展.

要與時俱進,要有利于解決當前課改中急需解決的難點、熱點問題,要適合課程改革的需要。

4、符合教育規律.

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論水平,要符合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的基本原則。 (5)具有指導意義.能引起大家對課堂教學中某些帶傾向性的問題的關注,并能促使這些問題得到解決.不能局限于個別情境或特殊問題。選擇的案例可以是一件小事,但要能以小見大。

七、教育科學論文的撰寫

1、教學論文的概念

所謂教學論文,指的是教師用來表述研究成果和闡述學術觀點的論說性文章。

2、為什么要撰寫教學論文

(1)留下工作軌跡(2)促進工作提升(3)體現個人價值

八、教學論文一般可以分為三類

1、否定某一學科領域中的一些陳舊的觀點,提出新見解。2、收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統化,用新觀點、新方法加以論證,得出新結論。3、在某一學科領域中,經過自己悉心研究、觀察和實踐,有所發現和創造,陳述新見解。

九、教學論文的選題

1、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2、選擇自己有濃厚興趣的題目;3、選擇能夠發揮自己業務特長的題目;4、選擇自己占有資料較為充分的題目

十、撰寫教學論文的原則

1、創新性;2、理論性;3、規范性;4、針對性

十一、 教學論文的構成

1、題目; 2、緒論(提出問題); 3、本論(分析問題); 4、結論(解決問題)

十二、 教學論文的撰寫

教學論文要回答以下四個問題:

1、要研究的問題是什么?2、如何研究這個問題的?3、研究的結果是什么?4、這些結果有什么意義?

十三、題目要求:簡潔、鮮明,一般不超過12個字。

1、揭示論點:例如:在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論點);2、揭示論題:談語文課堂教學(論題)

十四、 論文的摘要,應該怎么寫才好呢?

1、論文的摘要,應該是在論文寫好、寫定之后,才去寫它。

2、摘要應是文章的主要內容、觀點、精華、結論,是精簡提煉的、直接了當的、直接陳述的、不帶自評的。

3、論文的摘要,其主要的成分、句子,應在論文中出現過的,挑選出來、連接一下即可。

4、論文的摘要也應講究意思完整、語言流暢,做到有頭有尾、有條有理,讓人看得清楚明白。

十五 關鍵詞應在論文標題、摘要、正文中選取,關鍵詞應是單詞或術語.

1、要帶關鍵性;2、要反映論文的主題;3、要能作為檢索的"入口詞",要從有助于讀者理解論文的主題內容,有利于讀者查閱、檢索文獻出發

十六、怎樣寫論文開頭?簡明扼要 有吸引力

1、開門見山 提出問題; 2、介紹背景; 3、提示要點 概括全文

十七、怎樣進行論證?

1、論點(明確具體);2、論據(豐富充足);3、論證(符合邏輯);4、主題(統帥靈魂);5、材料(血肉豐滿)

十八、論證方法

1、例證法:用典型事例論證論點;2、引證法:用教育科學理論,名人名言論明論點;3、類比論證:通過幾種情況進行比較來證明論點;4,因果論證:由前因推斷出結果,去證明論點

十九、論證部分的序碼

為了使文章條理清楚,需要用序碼。常用的有四種序碼:

第一是:一、二、三、四------

第二是:(一)(二)(三)(四)

第三是 1 、2、3、4------

第四是:(1)(2)(3)(4)

(注意大小標題互相呼應;字數相等、對稱)

二十、論證結構

1、并列式; 2、遞進式; 3、對照式

二十一、本論部分的語言要求

1、要準確。 2、要簡潔。

二十二、結論:編筐編簍,全在收口。干凈利落 ,不拖泥帶水 結論方法:

1、總結式:總結概括全文

2、探討式:針對問題提出研究 的可能性

3、設想式:提出看法或建議。

4、對策式 :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5、展望式:闡述研究問題的意義和前景。

二十三、 修改論文

1、控制篇幅(3000字以內)

2、修正論點(論點正確、科學)

3、調整結構(條理清晰、邏輯性強)

4、增刪材料(材料是否充足或多余)

5、推敲語言(通順、生動)

二十四、 如何提高寫作技巧?

抓準經驗 篩選材料 提煉主題

深入剖析 探因尋果 揭示規律

選好題目 抓住熱點 總結新意

抓好典型 敘議結合 反映本質

邏輯嚴密 結構嚴謹 形式多樣

提煉語言 講求文采 增強實效

二十五、 教學論文常見問題分析

1、題目與內容不吻合

2、題目空、大

3、緒論空話、廢話太多

4、小標題提煉不準確、與大標題不呼應

5、論文無論點或多論點

6、論文有理論無實踐

7、論文有實踐無理論

8、論據與論點不吻合

9、論文邏輯混亂

10、論文有頭無尾沒結論

二十六 語病幾種類型:

1、語序不當:“我希望自己的教學水平將來能得到不斷提高”

2、搭配不當:“我們在舉行教學活動時”,舉行與活動搭配不當。

3、成份殘缺:“通過教育理論,教師們的教育教學行為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4、成份多余:“教學能力的提高要一步一步的、循序漸進。”

5、結構混亂:是在一種句式中套用另一種句式,硬把兩個句子結構揉在一起,造成結構不清。如: “誰也沒想到,她當了三年語文教師出身。”這應是兩個句子:她當了三年語文教師或她是語文教師出身。

6、不合邏輯:即自相矛盾。如: “在作文中我要求學生的字數不得超過300字左右。”

剛工作的時候,一次到一中班臨時代班,正是餐后活動時間,小朋友正自由而又有序地玩著區域角,有的小朋友在益智區下象棋,有的小朋友在圖書角看圖書,有的小朋友在建筑區搭積木……小床邊的一個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

只見他圍著小床在打轉,一會兒摸床腳,一會兒摸床檔,一會兒鉆進床底。我問班上小朋友他叫什么名字,小朋友告訴我他叫林誠(化名)。我說:“林誠,到老師這兒好嗎?”他一點沒反應,依舊神情專注地摸小床。我走過去坐在他身邊,親切地把他抱起,正視他的眼問:“請問你是林誠嗎?”他沒有正視我,眼睛瞟向小床,并勁力推開我。我再一句,他甩給我一句:“你是林誠嗎?”回到了小床邊。我對他進行了有意觀察,整整十分鐘,他只摸小床,沒有看我一眼,也沒有看邊上小朋友一眼,也沒有一個小朋友去和他說話。我心理不由得咯噔一下,林誠是否有自閉癥傾向。

事后我向班級老師了解林誠的情況,老師反映是不和群,愛一個人玩,不主動說話,認字很多,1份報紙差不多能讀下來。我問老師有沒有和家長聯系過,老師說林誠入園第一個星期,就感覺他好像哪里有點不對,和家長聯系,但家長好像在回避什么,我們也就沒有深入了解了。我問老師有沒有對林誠實施個別教育,老師說試過,但作用不明顯。

由于林誠的表現比較特殊,我建議班級老師為林誠建立心理檔案,進行有計劃的觀察、記錄,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同時盡量取得家長的配合,把林誠在園的實際情況反映給家長。經過多方的努力,家長向老師反應了情況。原來林誠父母都受過高等教育,又是單位里的業務骨干,在林誠早期生活時,很少照顧他,要照顧也只是用書本去刺激他。林誠在很小的時候就認識很多字,家長也因此高興。但同時他們也發現,林誠生活不會自理,不會與小朋友正常地交流,親子關系冷漠,常常答非所問,冒出怪僻單詞,家長因此不知所處,也感到難過。

不久,在老師的建議下,林誠家長帶林誠到省城醫院的一位有名望的心理醫生處就診,初步診斷為自閉癥兒童。經過一年多心理醫生的專業治療,特別是幼兒園、家庭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林誠自閉世界的窗口開啟了。現在的林誠已能初步的與人交往了,語言表達也較好。

一次偶然的機會,使我對只玩小床的林誠進行了關注,并進一步了解,特別是在各方面的配合下,取得較為滿意的結果,使林誠走出自閉的世界。但是我們看到,班級老師,包括林誠家長當初并未為林誠的情況引起重視和采取積極的措施。其實不僅僅這班級老師,許多保教第一線的幼兒教師,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并未引起高度重視。對幼兒表現出的種種心理現象無法正確把握,對幼兒入園時表現出的一些不適應,亂扣心理障礙帽子,而對個別發展過程中存在障礙的幼兒卻不采取積極措施,使得孩子錯過了許多教育治療的良機。而且,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普遍比較低,無法對幼兒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正確的觀察、分析和指導評價。分析原因,主要是幼兒教師接受的心理學知識較少,對教師的培訓過程中也只是重彈、唱、跳、讀、畫、寫六項基本功的訓練,忽視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師要關注幼兒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種發展潛能和不同發展障礙,與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心理學家蘭肯也指出優秀教師有六條要求,其中一條就是能鑒定有嚴重問題的學生,并知道在什么地方及如何使他們得到幫助。新《綱要》對幼兒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新世紀的幼兒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擁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要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貫徹新《綱要》的一項重要任務來完成,要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有機低滲透在整個保教過程中。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以直觀形象的教育手段,向幼兒傳授一些基本、簡單的心理常識和心理自我調節技能,增強幼兒自我心理保健能力。根據幼兒需要,有針對性開展心理訓練活動,如鏡子技巧法、情景體驗法等。積極創造條件,建立健全幼兒心理檔案,建立心理輔導室,開設家庭教育信箱等。

要把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作為幼教師資培養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通過培訓、自學等多種途徑,使幼兒教師掌握一定的心理衛生、心理輔導等知識,擁有較高的觀察、分析、指導評價水平,樹立科學的健康觀,關注每一個幼兒的需要,能敏感地發現幼兒需要的動力,準確觀察評價幼兒的發展水平及存在的問題。教師自己也要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要以自己的健康因素感染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

撰寫教育敘事研究應該說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應該是百花齊放,千姿百態,給人以啟迪和回味。以下幾點我認為要考慮的:

1、“教育敘事”必須基于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對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可以做某種技術性調整或修補,但不能虛構。

2、每個“教育敘事”必須蘊涵一個或幾個教學事件,即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某一個有意義的“教學問題”或發生的某一種意外的”教學沖突”。

3、由于它是對具體的教學事件的敘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節性和可讀性。它不同于教學之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學之后的“教學實錄”(或”課堂實錄”)。

4、每個“教育敘事”所敘述的教學事件必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蘊含一定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5、“教育敘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學事件之后獲得的某種教學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師忽視了教學事件之后導致的某種教學遺憾。

6、“教育敘事”的寫作方式以“敘述”為主。這種”敘述”可以是上課的教師本人在反思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以第一人稱的語氣撰寫的”教學事件”。要盡可能地”描寫”教師自己在教學事件發生時的“心理”狀態,常常用”我想……”、“我當時想……”、”事后想起來……”、”我估計……”、”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類似的事件,我會……”等等句子。此類心理描寫實際上是將教師的個人教育理念、個人教育思想滲透在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上,體現了教師在“反思”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時顯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個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敘事“必須有一個照亮整個文章的”主題”。這個“主題”常常是一個教學理論中已經在談起、討論的問題,這個”主題”是所敘述的教學事件中產生、蘊含著的,而不是將某個理論問題作為一個”帽子”,然后選擇幾個教學案例作為例證。

附教育優秀敘事一例:

教師要善于及時發現課堂中生成的問題

今天我聽了一節練習講評課,練習講評課到底該如何上這里暫且不說,我要說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善于發現問題實在是太重要了。

講的是閱讀初一下《未選擇的路》完成課文練習:

第二個問題是“請你說說關于路的一些名人名言?”

學生1: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

學生2: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路安在?-----李白

學生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應該說學生回答得都很不錯,初一的學生能作這樣的回答,可見課外是作了精心準備。

接著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追求真理的路,本是人類共同的(理想)……(沒聽清楚)。老師一聽,覺得很陌生,于是就問:“是誰說的?”這個學生一時答不上來,下面是一片哄笑聲。

我感到非常遺憾!

遺憾之一:是這一位學生沒有說:“是我說的”。我們的學生進入幼兒園起就灌輸要當聽話的好孩子,強調的是整齊劃一。這使我想起《讀者》xx年第4期上有一篇文章叫《保護好你孩子的天賦》,文章通過對1979年中美小學教育的考察,做了以下比較,得出了一些簡單的結論:

美國:

1.每個學生無論成績好壞,能力優劣,都趾高氣揚,躊躇滿志……

2.小學二年紀的學生加減乘除還在掰手指頭,就整天鬧著要創造發明,想著把地球調個頭……

3.美國小學重視音體美,輕數學……

4.小學課堂幾乎處于失控狀態……

中國:

1.中國小學生課堂上把手放在胸前或背后,老師發問才舉起右手……

2.中國有一種作業叫“家庭作業”……

3.中國把考試分數最高的學生稱為最優秀的學生,并頒發證書,而其他人沒有……

4.中國小學生起得很早,7點鐘的時候,大街上最多的是學生……

文章最后的結論是:中國小孩是世界上最勤奮的學生,也是起得最早的,他們的分數是世界上任何學生都比不上的。但,20年過去了,美國培養了幾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的科學文化遠遠走在中國的前面。

我們的學生就是不敢說“是我說的!”,缺的正是美國孩子那種自以為是的自信和躊躇滿志的敢說敢想;也許這位學生有這樣的想法,但就是不敢說出口。難怪上海師范大學現代教學技術系研究生導師黎加厚老師經常說一句話:我們中國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在幼兒園的時候就被消滅掉了!

遺憾之二:是這位老師沒有鼓勵他說出來,更沒有阻止學生的哄笑,或者對學生的哄笑加以引導和討論。

教師沒有這種意識,一種鼓勵學生敢于發表不同意見的意識,這位學生的回答顯然與眾不同,即使不敢肯定是自創的,但與眾不同是可以肯定的,教師就要鼓勵他說出來是誰說的,如果說“是我說的!”,那就更了不起,保不準我們班里將來會出一個或者幾個名人?誰敢說我們這位同學將來一定不是名人呢?我們從小就應該有這種自信,應該為這種自信鼓掌!這是一個多么有發揮價值的問題。

教師也沒有對學生的哄笑加以引導和討論,學生的哄笑是明顯地傷害了學生,打擊了學生的自信,我們學生之所以不積極參與活動,不敢發表獨立的見解,很重要的原因不盡是怕教師批評,而是怕講錯了被同學恥笑,講對了是英雄,講錯了就成了被恥笑的對象,因此寧肯不說。即使從保護學生的自信與發言的積極性出發,教師也應該設法阻止學生的哄笑,或者加以引導討論,讓哄笑者明白這位學生的可貴之處以及自已的不是。

可惜我們這位教師沒有這一種意識,由此看來,教師最可貴的是要善于及時發現課堂中生成的問題。記得一位偉人說過: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案例1】小名是個3歲3個月的孩子,十分活潑可愛 父母很喜歡他 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名無論做什么事情之前從不愛多思考 比如 完插塑時 讓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卻是拿起插塑就開始隨便地插 插出什么樣 就說插的是什么 在繪畫或要解決別的問題時也是這樣 夫妻倆認為這樣不好,便總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動,可小名卻常常做不到。小名父母時常為此而煩惱。試問小名父母的態度和行動對嗎?請從兒童思維發展的角度分析小名的這一類行為,并為小名的父母提出科學的教育建議。

【分析1】3歲3個月的孩子處于直覺行動性思維階段。

這時候幼兒的語言能力還很低,所以他們進行的思維總是與對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動分不開的。也就是說他們的思維是在動作中進行的,離開所接觸的事物,離開動作就沒有了思維,所以稱之為直覺行動性思維。如孩子畫畫時,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畫什么,而是拿起筆就畫,畫出來像什么他就說是什么。

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 “玩插塑時 讓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卻是拿起插塑就開始隨便地插 插出什么樣 就說插的是什么”

小名的家長很關注孩子的發展,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維要借助于詞來實現,與語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時發展孩子思維能力的關鍵是幼兒語言水平的培養,通過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可以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平時父母要多教、多和孩子說話,說話時大人要使用正規的語言,要豐富孩子的詞匯,多提供一些概括性的詞匯,如動物、家俱、交通工具等,多講故事。游戲是孩子喜歡的一種活動,在游戲中父母可以用自問自答的形式來給孩子講解一些有比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也可以讓孩子在游戲中找出相同的東西,借以培養孩子善于區別事物不同點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立即去幫助解決,而要留點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例如東西拿不到怎么辦?皮球滾到哪里去呢?培養孩子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一些玩具給孩子,如積木、拼圖、組裝玩具等,讓他自己擺弄玩具,可以使他在玩中去認識一些事物之間的聯系,積累豐富的經驗,這些都是提高小名思維水平的重要基礎。

【案例2】

早上來幼兒園時,冰冰很傷心的抱著奶奶哭不肯進入室內。在老師和奶奶的共同努力下,冰冰進入了室內,但是冰冰仍然無法停止哭泣。這時孩子都在吃飯,老師就把冰冰叫到睡眠室,拉著冰冰的手,同時看著他的眼睛,“冰冰,我們單獨聊聊吧。”冰冰這時的情緒已經有所緩和,雖然仍在抽泣,但已經努力在控制自己的情緒。“冰冰,幼兒園這么多小朋友都很喜歡你,他們都等你來吃飯呢,而且老師也很喜歡冰冰。”看冰冰的情緒有所緩和,老師說“那我們拉個勾吧,一會兒好好吃飯”。冰冰很爽快的和老師拉了勾然后自己去洗手,然后又很安靜的開始吃飯。冰冰快吃完飯時,“冰冰,我們明天開開心心的來幼兒園好嗎?”冰冰只是看著老師,老師又用緩和的語氣說“你這樣哭奶奶會傷心的,而且眼睛會痛的…”沒等老師說完,冰冰用一只手捂著眼睛,另一只小手擺動著“別說了,別說了”。

【分析2】

1、 情緒在學前兒童心理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學前兒童不同于年長兒童的突出特點。學前兒童的行為充滿情緒色彩。在日常生活中,情緒對學前兒童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動機作用非常明顯。情緒直接指導著學前兒童的行為,愉快的情緒往往使他們愿意學習,不愉快則導致各種消極行為。學前前期兒童的情緒反應主要是和他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有關,但還有大量與社會性需要有關的事情。

2、 針對冰冰早上入園的哭泣,她的情緒反應應該完全是與社會性需要有關。一方面可能是孩子對家人很依戀,所以每天早上要和奶奶分別的時刻對他都是一種很大的痛苦,可能她自己也很苦惱,也不想用這種哭的方式和奶奶告別,但他畢竟是孩子,情緒調節能力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從案例中的后半部分可以看出,冰冰的哭泣不完全是鬧人。另一方面,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從冰冰的語言發展來看,她已經能夠很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哭泣的現象應該是減少的,而且自我控制和掩飾內心不愉快的情緒也在逐漸形成。

3、 建議家長在孩子入園時,盡量給孩子時間調整情緒。早上入園前盡量用言語鼓勵孩子。如“冰冰,今天奶奶希望你表現很棒,而且爸爸媽媽會在視頻上看見你的;我們拉勾今天不哭了,奶奶把你送進幼兒園并不是不愛你了,我會想你的。”和孩子說話的時候,盡量用充滿愛的眼神看著她,讓她明白雖然把她送進幼兒園,但是對她的愛是不會變的。

幼兒園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是復雜多樣的,但其間接原因不外乎與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嚴、教職工的責任心差及幼兒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等三方面有關。34個案例中,兼有兩種以上間接原因即一果多因的有15起,是事故總數的44.1%。

1、 間接原因之一: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嚴。

34個案例中,高達79.4%的事故與此原因相關,說明幼兒園大部分的安全事故都與管理不善有關,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

分析:有的幼兒園沒有合理地建章立制,沒有完善的門衛、幼兒接送等安全制度,因無法可依、無章可循,致使管理出現漏洞;有的幼兒園雖然有較完備的規章制度,但未能嚴格執行,形同虛設,造成嚴重后果。

對策:

《幼兒園管理條例》規定,"幼兒園應當建立安全防護制度”、"幼兒園應當建立房屋、設備、消防、交通等安全防護和檢查制度……防止發生各種意外事故”;《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園長的職責之一是領導安全保衛工作,負責建立并組織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幼兒園教師、保育員的職責之一是嚴格執行幼兒園安全制度”。

對于制度執行不力的,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普通教職工,應互相監督可根據定期的考核情況進行獎懲,對于造成較嚴重后果的,要追究其責任。

2、間接原因之二:教職工 ___、責任心差。

有47%的事故與教工缺乏責任心有關,說明教工 ___的現象比比皆是,安全意識工作責任心亟待加強。

分析:教職工在實施保教過程中,常出現一些事故。如擅離職守、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違背幼兒教育規律,沒有合理安排和選擇教育內容和方法,戶外及園外活動安全措施保障不力而引發事故等。

對策:

提高工作責任心,是防止意外事故發生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幼兒園應對教職工進行師德、幼兒生理、幼兒心理學等方面的培訓學習,使教職工增強對幼兒和幼教事業的熱愛,從而提高工作責任心,組織幼兒活動時做到人到、眼到、心到;另一方面,督促教師按科學合理的課表和作息時間表組織幼兒活動,并與檢查考核相結合。如果事故的發生與教工的責任心差有關,幼兒園應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2、 間接原因之三:幼兒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

有17.6%的事故與幼兒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有關,說明對幼兒進行切實有效的安全教育和技能訓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分析:初生牛犢不怕虎”,由于缺乏生活經驗,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認識不足,判斷能力差,又缺少自我保護技能。因此走失、溺水、打鬧受傷等事故時有發生

對策:

幼兒期是身心成長的奠基期,是教給幼兒安全知識和技能的理想時期,若能在幼兒期建立正確的態度,養成良好的習慣,就會避免許多安全事故的發生。家園合力,經常教育幼兒對可能存在的危險提高警覺,增強安全意識;教師要破除"少活動,少出事”的觀念,讓孩子通過實踐鍛煉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可將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技能的學習滲透到教學和日常活動中,通過創設一些情境(如模擬、演習等),讓幼兒在相應的情境中去感受和體驗,從而學會保護自己的簡單技能。 如:正確使用游戲設備、遵守交通規則和游戲規則、有需要時懂得向教師等成人求助、學會看常見的安全標志、對陌生人的搭訕提高警覺、學會火警發生的應付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用簡單的禁止式方法很可能刺激幼兒的好奇心(如告訴幼兒"不能玩火”等),反而想嘗試一下而釀成事故。應采用正面的教法,要讓幼兒知道并學會正確使用物品的方法,懂得不正確使用的后果。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規定,幼兒受到傷害,幼兒園發現但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后果加重的,幼兒園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幼兒園的教職工都應當認真學習基本的急救知識和技能,如果發生了事故,不論是否為園方的過錯,都應積極救助,極大程度地搶救幼兒的生命。

六:小結

幼兒園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是各種各樣的、錯綜復雜的,其預防對策也應因事而異、應時而異,應人而異。本研究只是僅限于對已收集的具有典型性的、影響較大的案例作粗淺的歸類分析,并列舉了相應的對策,希望通過本研究,能對幼兒園安全工作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參考作用。

由于所收集的案例的出處不盡完善,還有待于進一步拓寬案例采集的渠道,并做進一步深入的分析研究,望專家能不吝指點。

模板,內容僅供參考

推薦訪問: 家庭教育 幼兒園 案例

【關于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案例【六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