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埃曼諾·奧爾米執導的劇情片,Loredana Detto和Sandro Panseri出演。該片講述了一個15歲鄉下男孩到米蘭的大公司謀職的經過,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人才工作座談會發言 黨組高度重視5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人才工作座談會發言 黨組高度重視5篇
第1篇: 人才工作座談會發言 黨組高度重視
高度重視精準扶貧工作
【篇一:精準扶貧力度】
精準扶貧力度
根據《中共黔東南州委黔東南州人民政府關于推行扶貧工作個案管理的意見》(黔東南黨發?2013?33號)精神,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各級幫扶部門積極響應,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做好個案管理工作。我縣按照廳級干部幫扶5戶、縣級干部幫3戶、科級干部幫2戶、一般干部幫1戶的“5321”幫扶機制,已明確掛幫干部2219人,結對幫扶貧困戶4112戶18483人。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積極深入各自幫扶聯系村入戶開展幫扶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各級各部門下村開展個案管理幫扶次數210余次,幫扶資金(包括項目覆蓋資金)3000于余萬元。
(二)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情況
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全縣8個鄉鎮嚴格按照貧困戶/村自愿申請、村民代表民主評議、村級公示、鄉鎮公示、縣級公告的程序。為確保我縣建檔立卡工作嚴格按照相關程序進行,特成立臺江縣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和信息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縣人民政府縣長為組長,四大辦相關領導為副組長,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同時,領導小組下設4個督查組,分別負責對8個鄉鎮相關工作的培訓、督導、檢查。
目前,我縣貧困戶已完成“兩公示一公告”、貧困村完成“一公示一公告”。
【篇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駐村幫扶工作感想與思考】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駐村幫扶工作感想與思考 2016年 1月初,我受天水市公安局麥積分局委派,作為天水市公安局麥積分局精淮扶貧、精準脫貧幫扶麥積區三岔鎮新岔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的隊長兼第一書記,我有幸與同時幫扶新岔村的天水市公安局麥積分局禁毒大隊教導員曹德軍、天水市公安局麥積分局三岔派出所民警白俊峰及三岔鎮政府駐村干部汪琪昌,讓我們這群中、青兩代人組成了駐村幫扶工作隊,在鎮黨委和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時刻牢記責任和使命,克服生活食宿等諸多不便,以滿腔的熱情積極投身到農村基層工作中去,積極配合新岔村村委會開展工作,這也讓我更多地體驗到基層的艱辛與不易,更深地了解到農村的發展與現狀,同時也深深的感受到各級領導、幫扶部門對農村工作、農業發展和農民生活的關心重視與傾情支持。多半年來,我通過堅持走村路、訪村戶、竄村組、摸村情,概括了解了村容村貌、初步掌握了村情民意,也正是這一學習、工作、思考的過程讓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讓我這位今生從事人民警察的公安人,能又一次投入到農村精準扶貧攻堅主戰場,倍感榮幸,更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一、村情及幫扶工作措施和成效
新岔村位于麥積區三岔鎮的西 北部,渭河北岸,距離鎮政府13公里,全村全村氣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650mm,平均氣溫6.3℃,無霜期170天,海拔1100m,耕地面積1650畝,絕大部分為山地。全村共有3個村民小組,共148戶625人,全村人均收入4274元,2013年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5戶261人,貧困人口人均收入2674元,2015年貧困發生率為41.8%,2015年底脫貧了12戶52人。
該村由于受自然條件制約,加之村民居住分散,不同程度居住分布坐落在臺階式的半山腰和沿公路及隔河相望的山跟下,全村農村產業發展以種植為主,全村148戶人,其中通過調查摸底貧困戶就高達65戶,有因病、因殘致貧的,有因學、缺技術返貧的,更多的是受山區自然條件制約,群眾思想觀念滯后,受教育程度低,靠天吃飯,靠幾畝薄田維持生活,扶貧攻堅任務相當艱巨。
自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全面啟動以來,新岔村在省、市、縣三級幫扶工作隊的積極努力工作下,貧困戶產業發展、村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取得了顯著成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進展步伐良好。一是協助村委會確定了全村65戶261人為精準扶貧對象。從程序上嚴把了關口,確保了精準扶貧戶的準確性。二是深入精準扶貧戶進行了入戶核查,全面詳細的掌握了貧困戶的基礎信息及家庭收入和支出情況,并反復核對,力保數據的準確性,為精準幫扶工作奠定了基礎。三是深入貧困戶家庭進行了大數據信息采集,并完成系統錄入工作。四是對貧困戶落實了具體的幫扶責任人,在反復入戶調研的基礎上,按照貧困戶減貧標準,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五是幫助扶貧戶產業發展資金的扶持,完成了國家精準扶貧財政貼息貸款。六是為了加快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步伐,工作隊員協助村委會確定了全村產業富民的具體思路,大力加快了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和擴大農村貧困戶的產業發展規模。目前大多數農戶的花椒園處于新舊交替換茬的時期,我們駐村幫扶工作隊和村委組織動員農戶進一步擴大了花椒種植規模,新增花椒園200畝。為了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推動加快脫貧步伐,在三組核桃灣新栽植核桃苗樹60畝,確保貧困戶依靠產業實現穩步脫貧。對果園路道路進行了整修補砂,改善果農的生產條件。精準扶貧,爭取資金,為新岔村新建村衛生室一處,方便群眾就醫。七是積極同縣扶貧辦、人社局取得聯系,對該村扶貧戶80人進行了技能培訓工作,使勞務輸出成為貧困人口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更重要的是幫扶部門給予了貧困村貧困戶項目、資金、技術等各方面的傾情支持,在上級部門和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為新岔村村文化建設幫扶了體育和健身器材,爭取項目資金5萬元,另外再配套資金3.8萬元為村文化廣場安裝活動健身器材和幫助村上修建村文化廣場,目前項目資金已定敲定,即將付之實施。麥積公安分局聯村聯戶的干部定期和不定期的會用大車拉著農藥化肥以及米面油等物資來幫扶和慰問貧困農戶,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難,一起為精準扶貧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駐村幫扶工作受到的啟發
“精準扶貧”就是要在“精準”兩字上找準符合鄉情村情經濟社會發展的路子,做到真扶貧,扶真貧。找準貧困“癥疾”是關鍵,著力找準脫貧路子,強化“輸血”功能是基礎,著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抓好產業發展是根本,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一是駐村幫扶讓我增強了感恩之心。在駐村幫扶工作期間,我接觸的對象就是農民。我時時刻刻牢記我也曾是農民的后代,農民群眾就是我的衣食父母。在開展工作中,要時刻站在農民群眾的立場上,心系群眾,增加溝通和了解,或許很多不理解就能變成相互理解,很多疑難問題就不會那么難以解決。要真正扎根到群眾中去,切實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駐村幫扶工作隊的職責就是帶領農民群眾致富,讓他們真正的脫貧致富奔小康,必須與群眾打成一片、抱成一團。一定要做到有“三心”,即愛心、誠心、耐心。在農村特別是低保戶、五保戶、孤寡老人、孤兒等貧困弱勢群體比較多,要想方設法幫助發展生產,積極開展貧困生、貧困戶結對幫扶等工作,讓他們體會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作為一名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更要懷有愛民之心,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難。所以在工作中,要爭做百姓的貼心人,做農民群眾的好朋友,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朋友,做到以誠相待,以心交心。
四是駐村精準扶貧增加了我人生的閱歷。駐村精準扶貧雖則條件艱苦,遠離縣城、遠離工作單位,寂寞、孤獨和生活的單調枯燥,但正是這種工作環境,將在我人生中是一份沉甸甸的積累、一份寶貴的資源。而且能同國家、省市部門幫扶工作隊的領導一塊工作,讓我增添了工作本領,學到了沒有學到的東西,讓我在駐村幫扶工作期間,堅守信仰、守住清貧,激勵我在日后工作中愛崗敬業,增添服務人民的資本。
在駐村幫扶工作的日子里,我們積極宣傳黨和國家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積極了解掌握群眾思想動態,積極幫助群眾轉變觀念、增強發展意識,積極組織動員群眾加快發展,脫貧致富。幫助村委會建立幫扶臺帳,確保精準扶貧。通過調查研究,及時找準和發現問題,收集民意和掌握干部群眾發展意見,建立幫扶工作臺帳;協助村委會對貧困人口進行精準識別和做好貧困農戶建檔立卡工作。指導村干部立足當地實際,分析致貧原因,摸清幫扶需求,理清發展思路,明確幫扶責任,落實幫扶措施;按照“規劃到村、幫扶到戶”原則,幫助村“兩委”科學制訂并組織實施扶貧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四是幫助村委會協調銜接落實項目。在積極動員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同時,必須根據貧困村的實際和需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落實發展資金,爭取幫扶項目,并動員和引導群眾參與規劃制訂、項目實施和工程監管,積極增加農戶收入,壯大集體經濟,如期實現脫貧目標。同時加強技能培訓,提高致富能力。積極組織動員貧困群眾參與技能培訓,拓寬就業渠道,開展勞務輸出。因地制宜助推駐點村特色產業發展,提高貧困農戶經濟效益,幫助培育致富帶頭人。在發展產業的同盟時,不斷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提升服務水平。協助上級黨委、政府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子,指導村“兩委”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升服務效能,提高村級民主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協助村“兩委”抓好農村社會管理,及時化解矛盾,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增強村“兩委”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了解了當前新形勢下精準扶貧工作所面臨的歷史機遇和挑戰;明確了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找到了做好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的著力點和切入點;掌握了做好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的相關實用技巧與方法。
三、對精準扶貧工作的思考
隨著短暫的多半年駐村幫扶工作,通過我身體力行的駐村工作體會和思考,結合三岔鎮新岔村精準扶貧工作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就精準扶貧工作存在的“兩少一多”即扶貧資金少、工作人員少、工作任務多這一客觀工作實際,我就如何做好該村精準扶貧工作提出如下我個人淺薄的思考。
(一)、在爭取領導重視和提高基層干部群眾認識上下功夫,努力消除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認識誤區。如何消除認識誤區,我認為要從兩個層面下功夫:
1.對上要多向領導匯報農村當前貧困現狀、農村扶貧面臨的形勢和農民群眾對扶貧工作的認識,積極爭取領導的高度重視,取得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讓人們都知道精準扶貧工作不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業務工作而是一項艱巨的政治任務。
2.對下要多向基層干部和群眾宣傳扶貧開發的政策、目的、要求及措施,讓他們消除施舍即可論和低保養活論這些認識誤區。通過對上、對下兩個層次,匯報和宣傳兩種形式,讓全社會認識到精準扶貧、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共產黨人為之奮斗的夢想,是鞏固執政黨地位,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政治要求,是一面旗幟、一項事業、一種責任、一個挑戰、一種榮耀。
(二)、要在關鍵環節上花氣力,增強精準扶貧的目的性和精準性。當前,精準扶貧工作的難點主要表現為以下“五難”,即:對象識別難、縮小差距難、規劃落實難、產業培育難、資源整合難。如何解決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五難問題,就需要我們找準精準扶貧工作的目的性和精準性。我認為可以從以下途徑加以探索:
1.找準扶貧對象,明確扶貧靶向,做到有的放矢。針對農村貧困地區扶貧工作力量薄弱造成對象難以找準的問題,可以與低保年度核查進行有機結合,利用基層工作人員和力量,在進行年度核查時來解決扶貧對象找不準、靶向不明的問題。同時將扶貧信息系統進一步做實、做強、精淮。
2.全面落實“六個精準”要求,集中有限資源和優勢兵力,將以往“大水漫灌”或“撒胡椒面”的粗放式扶貧向精準扶貧轉變,按照“規劃到村、幫扶到戶、責任到人”的思路,全面落實范圍精準、對象精準、任務精準、目標精準、措施精準和責任精準的“六個精準”要求,集中有限資源和優勢兵力,實施定向“噴灌”、定點“滴灌”,幫助貧困群眾“換腦、增智、造血、夯基、融資”,做到不脫貧不脫鉤,不致富不罷休。通過改“大水漫灌”的方式為“精確滴灌”的方式,抓好開發到村、扶貧到戶工作,將有限的扶貧資金用到刀刃上、針尖上,切實起到引導和示范帶頭作用。
3.針對精準扶貧過程中項目分開、資金分割、部門分權、領導分心的工作現狀,要充分利用雙聯辦、精準扶貧領導小組的領導協調能力,最大限度地整合
第2篇: 人才工作座談會發言 黨組高度重視
人才工作座談會發言稿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才工作座談會發言稿,歡迎借鑒! 同志們: 在歲末年初各項工作十分繁忙的時候,市委、市政府專門召開全市人才工作會議,這充分表明我們對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剛才,大會表彰了全市人才開發先進單位和優秀人才典型,有關單位和同志作了交流發言;會前,市委、市政府還專門下發了全市人才資源開發“十一五”規劃和有關專項文件。這次會議的目的,就是要在全市進一步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動員全市上下以更加開放的理念,更加創新的舉措,落實人才資源開發“十一五”規劃,為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人才是興市之本、強市之基。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人才工作,近年來,圍繞“科教興市”和創新型城市建設,十分注重把人才培養、人才引進和人才使用緊密結合起來,各條戰線人才不斷涌現。“十五”期間,人才總量不斷增長,素質結構持續優化。全市人才總量從20xx年的萬增長到萬(20xx年),年均增長8%以上,每萬人擁有人才(數)從20xx年的702人增加到992人,增長%。本科學歷以上的人才占比達到%;中、高級職稱人才占比達到%,增長34%。人才投入不斷加大,載體建設持續優化。累計投入人才開發資金2300多萬元,年均投入占財政收入的‰以上。依托沙鋼、銀河等企文秘雜燴網業集團建立了4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留學人員創業園和公共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等,已成為全市集聚各類科研人才的重要載體。人才機制不斷完善,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先后出臺了一系列人才引進、開發的配套政策,建立了人才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制,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新機制,人才工作整體合力有效提升。 總體講,通過多年努力,全市人才隊伍建設已經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但對照又好又快的發展要求,我市人才工作仍有不適應的地方。為此,我們必須站在更高的層次上,把握和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擴張數量與優化結構的關系。“十五”期間,我市人才引進總量與蘇州其他縣市不相上下,但人才分布結構不盡合理,尤其是人才專業結構與產業需求之間的矛盾還比較突出,掌握核心技術的高技能人才、善于資本運作的金融人才、熟悉現代管理的領導人才、勇于突破常規的創新人才、既有專業技術、研發能力,又有思想開拓能力相結合的創業人才等,數量還不足、層次還不高。如何在擴大總量的同時,優化隊伍結構,已經成為我市人才工作的當務之急。二是人才引進與減少流失的關系。近年來,我市在引進人才方面積累了很多好的經驗。如宏寶集團、長江潤發集團等,采取優化環境和提高待遇(蓋公寓樓、培訓樓,加工資、送股金)等措施,吸引并留住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但不容忽視的是,全市的人才流失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外流、技術骨干“跳槽”等現象時有發生。如何留住人才并更好地發揮人才作用,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三是政府主導與企業主體的關系。政府主導體現的是一種“外力”,企業主體作用的發揮才是“內力”。今天開這個會議,就是要創造一個環境,告訴大家,我們重視人才、關愛人才、培育人才,但是,我們更要強調企業是主體,只有我們企業重視了人才,重用了人才,我們才能真正把人才工作做好、做扎實,這個關系希望我們要擺準。 當前,我們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肩負的歷史責任更加艱巨,人才隊伍建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緊迫。下面,圍繞如何落實好人才資源開發“十一五”規劃,做好今后一段時期的人才工作,我簡要講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們迫切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國家《“十一五”國際科技合作實施綱要》強調指出:要把引進人才放在第一位,不分膚色、不分國籍、不惜代價引進人才。從普遍意義上講,只要對經濟社會發展有用的都是人才,我們都需要。但從張家港發展的特殊性看,我們既需要大量的各級各類人才,同時又迫切需要一些緊缺性的人才。具體來說,迫切需要加強建設以下六支隊伍: 1.黨政干部人才。要實現率先發展,必須有更多的具有專業素質的黨政干部隊伍。目前,我們的干部隊伍,行政管理型干部比較多,經濟發展型、社會管理型干部比較缺,尤其是“經濟型”優秀年輕干部更是鳳毛麟角。明年市里準備分三個層面培養未來干部。第一個層面是中層副職,通過中青年干部培訓,盡快提拔一批中層副職,并迅速提升到崗位;第二個層面,對中層正副職培訓,下派掛助理職務鍛煉;第三個層面,對剛從大學畢業考進公務員隊伍的年輕同志,下派到基層鍛煉兩年。通過這三個層面的培訓來推動黨政干部隊伍能力不斷提升,以適應未來發展。前不久,省委李源潮書記在全省城建規劃培訓班動員時講到:“書記、市長的眼界、眼光決定了一個城市的品味和價值。”換句話說,我們這支黨政干部隊伍的素質決定了張家港的未來發展。希望我們人才工作在這個方面下功夫,能夠培養一支能夠擔當重任、把張家港未來建設好的黨政干部隊伍。 2.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有什么樣的企業家,就有什么樣的企業。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擁有更多具有戰略眼光、執著追求卓越、勇立市場潮頭、善于經營管理、敢于創業并能成就大業的企業家,是全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證。近年來,我市各項經濟指標始終保持了高位增長,主要靠規模經濟、龍頭企業的支撐帶動,關鍵是我們有一支素質比較高的企業家隊伍。但應該看到,我們的規模型、創新型企業還不夠多、上市公司還不夠多、具有發展潛力的科技型企業還不夠多。歸根到底,主要是我們的高層次創業型企業家、新生代企業家還不多。因此,我們要圍繞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強大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努力造就以優秀企業家隊伍為重點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 3.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經濟社會發展靠科技,科技進步靠創新,科技創新靠人才。要有效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城市競爭力,要實現從投資驅動到投資創新雙輪驅動的轉型,培養和引進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是當務之急。因此,要圍繞建設創新型城市的目標,著眼于全市高新技術產業、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和重大工程建設,抓緊培養和引進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熟悉國際規則的高層次經貿人才、文教衛等方面的高級專家,以及城市規劃、交通以及法律等專業的人才,著力建設一支創新型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4.高技能人才。隨著產業升級的加快,高技能人才越來越緊缺。目前,“高級技工荒”正在迅速蔓延。截止20xx年12月底,我市技能人才總量為56406人,占全市職工總數的%, 其中高技能人才3062人,僅占技能人才總數的%。高技能人才在技能人才的比重嚴重偏低。同時,我市的高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傳統產業,而高新技術產業的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今后一段時期,是我市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必然會對高技能人才形成更加旺盛的需求。我們一定要提前應對,儲備和造就一大批符合我市產業發展需要的、技術熟練、工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 5.農村實用人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促進農民增收、實現共同富裕,始終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應該看到,目前我市農民群眾的富裕程度還不夠高。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各級黨政組織的推動之外,還需要依靠一大批能帶動致富的人才,需要有更多的科技專業戶,引領和幫助農民投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向現代農業要經濟效益;需要更多的經濟能人上項目、辦企業、當經紀人,以不同的形式帶動廣大農民增收致富。要促進農民增收、農民致富,很重要的是現代農業,現代農業很重要的是現代科技農業人才。除了我們現在的培養,要有條件的、有針對性的引進,將培養和引進結合起來,通過這樣,來引領我們的農民,來發展我們的現代農業,向現代農業要效益,不斷增加農民增收致富。 6.社會工作人才。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社會工作主要是由政府、事業單位以及民間社會團體,提供福利性和公益性服務,包括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慈善、殘障康復、優撫安置、醫療衛生、青少年服務、司法矯治等。專業的社會工作是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是現代社會的“安全閥”。因而,我們要加快制定我市社會工作人才培養規劃,大力推進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抓緊培養大批社會工作急需的各類專門人才。 第二個問題,如何建設適應又好又快發展的人才隊伍? 明確了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之后,我們就要緊緊抓住引進、培養、使用三個環節,有效盤活人才存量,大幅提高人才增量,不斷提升人才素質,把全市一切勞動、知識、技能、管理的活力迸發出來。當前和今后一個階段,全市人才工作要突出三個重點: 1.更新理念,讓人才各有其用。 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更新人才理念是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前提。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牢固樹立不拘一格、兼容并蓄的識才觀。要打破傳統的人才觀念和標準,堅持重學歷不唯學歷,重職稱不唯職稱,重資歷不唯資歷。既要重視引進外來人才,又要充分發揮本地人才的作用;既要重視機關事業單位中的人才,又要重視非公企業和新社會組織中的人才;既要重視高學歷人才,又要重視實踐經驗豐富的實用技能人才;既要重視培養各類緊缺人才,又要舍得花本錢培養“長線人才”;既要重視有突出貢獻的人才,又要重視有創造潛能的人才。要跳出張家港,站在開放的大環境中思考人才問題,積極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和留住人才,善于“借腦引智”和吸引“候鳥型”人才,形成“用人不養人,留人不拴人”的人才柔性流動機制,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長住,但求常來”,走人才共享之路。要主動接受周邊大中城市的人才輻射,采取咨詢、講學、短期聘用、技術合作、合作經營、人才租賃等形式,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為我市發展服務。要克服急功近利的短視思想和怕冒風險的保守思想,鼓勵人才創新創業;同時,要寬容失敗,給在創新創業中遇到挫折的人才以更多的關愛和幫助,讓他們重獲信心和機會。要通過建立孵化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措施,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貸款、融資機制,鼓勵企業增加研發資金,加大自主創新力度。 2.優化載體,讓人才各得其所。 從人才成長的規律看,吸引和培養人才需要具有良好的載體。要把載體建設作為人才工作的關鍵舉措,做大、做強、做優人才載體,使之真正成為吸引人才的“磁場”,培養人才的“搖籃”,各類人才施展才干的“舞臺”。 要發揮市場載體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進一步辦好基礎性人才市場,建立健全專業性人才市場,發展農村人才市場,培育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市場和高新技術人才市場。 企業是引進、培養人才的主體,這個主體地位和作用要進一步強化和突出。要充分發揮全市十大企業集團和50家骨干企業在人才引進、人才使用中的作用,引導他們不斷加快人才投入力度,營造優良的人才發展空間。要大力發展民營企業,激勵和幫助他們做大做強,使面廣量大的民營企業成為重要的人才吸納者和開發者。有條件的企業,要以增強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建立研發中心、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等載體,使之成為人才聚集、展示才華的重要基地。目前,我市已建有4家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下一步,要加大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力度,鼓勵和幫助更多企業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要著力把張家港保稅區、省級開發區、留學生創業園打造成吸納高層次人才的強大載體。保稅區、省級開發區作為全市對外開放的龍頭,不但要出經濟效益,還要出人才、出干部。要立足科技創新,提高人才承載能力,努力成為全市最具創新能力、創新實力、創新活力的區域。留學生創業園要結合培育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加快建設生物醫藥、電子通訊、高檔汽配、新材料等具有競爭力的高新產業專業園,以此吸納各類高層次人才。 此外,我在這里特別強調,要注重把引進人才與引進項目結合起來,通過項目引才和聚才。要在洽談項目中洽談人才,在考察項目中關注人才,并圍繞項目建設需求引進人才、集聚人才,實現項目引進和人才引進的“雙豐收”。通過引進大項目,搭建大平臺,吸納一批領軍人才、高端人才和核心人才。特別要充分發揮領軍人才、核心人才的“領頭雁”作用,帶動一大批經驗豐富的配套人才和緊缺人才跟進。還要注重中小科技或創業項目的引進,通過舉辦人才創業項目洽談會,鼓勵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攜帶項目落戶張家港,努力形成“項目凝聚人才、人才創造新項目、新項目再構筑人才創業舞臺”的良性循環。 3.強化激勵,讓人才各盡其能。 良好的機制,對內產生鼓舞力和驅動力,對外產生影響力和競爭力。要致力創新人才工作機制,不斷增強人才工作活力。 要建立崇尚業績、社會認可的人才評價機制。改進人才評價方式,完善人才評價標準。黨政人才和社會工作人才重在群眾認可。要通過民意測評、述職述廉、社會滿意度調查等方法,透過群眾的口碑考察評價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要重在市場和出資人認可。近年來,我市開展了國際職業經理人資格認證,已經吸引110多人參加。今后,要繼續開展好這類活動,積極探索社會化的職業經理人資質評價制度。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重在社會和業內認可。要積極探索資格考試、考核與同行評議相結合的評價辦法。今年,全省高級經濟師認定工作,首次打破學歷、計算機、外語等條件限制,注重從經營業績來考核,我市共有96位企業家獲得高級經濟師認定資格。農村實用人才的評價重在農村和農民認可。對農村實用人才開展“雙帶”活動的情況,要采取群眾測評、黨員互評、黨組織考評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評價。 要建立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人才選拔機制。近年來,我市通過“四級公選”,引進了一批人才。比如,最近四個副局職的公開招考,吸引了67名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前來報名。今后,我們要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既要進一步加大公推公選和中層干部競爭上崗力度,又要進一步疏通干部“下”的渠道,加大調整不勝任、不稱職干部的力度,形成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用人機制。 要建立靈活多樣、績效掛鉤的人才薪酬機制。要留住人才,就要注重人才的價值體現。鼓勵企事業單位把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納入人才收入分配方案。對關鍵崗位的技術骨干、承擔重點工程和科研項目的帶頭人,可采取年薪制、協議工資制及員工持股制、技術入股制、獎勵紅股和期權股份制,以期股、期權等形式分配和獎勵科技人員、經營管理人員。長江潤發集團對優秀人才進行配股,兩年來,共有136名科技人才領到了435萬元股金,目前股金總量已達1800萬元。飛翔化工按個人工作實績和貢獻大小,分別以20萬元、15萬元、12萬元、8萬元、6萬元的標準,給優秀人才進行購車補貼,已有60位科技人才領到補貼。要繼續發揮人才開發資金的激勵作用,搞好“市優秀人才獎”和“市人才開發獎”評選 。要充分發揮經濟利益和社會榮譽雙重激勵作用,大力宣傳重大創新成果和突出人才,形成創業光榮、創新可貴、創造無價的社會輿論導向。 要建立配套完善、因才施教的人才培育機制。始終把人才培養放在突出位置。結合全市發展的需要和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研究制定人才培養的總體規劃,使人才培養目標同經濟社會發展相統一,人才結構同產業結構調整相協調。要根據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升級和就業結構變化,依托已經建立的30多個市外特色培訓基地等載體,重點培養具有戰略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黨政人才隊伍;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重點培養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依托黨校、職業學校、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中心等,重點培養農村實用人才。要堅持培養與需求相結合,根據企業和農村人才的需求,采取“委托培養”、“訂單培養”等多種方式培養各類人才;要堅持把重點培養與普遍提高相結合,采取聯合辦班、掛職鍛煉、帶課題研修、到大企業和農業產業化基地跟班學習、出境培訓等多種途徑,加快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培養。 第三個問題,怎樣落實黨管人才原則? 人才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切實加強和改善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 1.明確管的內容。要充分認識到,黨管人才不是管住管死人才,而是要通過扎實有效的服務工作,管好管活人才。黨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重點是制定政策、整合力量、營造環境等。制定政策,就是要根據“十一五”人才工作的新任務、新要求,針對人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人才政策的前瞻性研究,大膽借鑒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及時修訂、出臺切實可行的人才政策。整合力量,就是要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用人單位的主體作用、社會組織的中介作用,形成引才、聚才、用才的社會合力。營造環境,就是要在政治上關心、生活上照顧、工作上支持,著力創造一個有利于優秀人才引進、成長、創業的濃厚氛圍。 2.強化管的責任。要建立嚴格的領導責任制,牢固樹立“一把手”抓“第一資源”的責任意識,各級一把手對人才工作要親自研究、親自掛帥。組織人事部門要加強對人才工作規律的研究,不斷創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做人才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嚴格落實人才政策,以求賢若渴的態度,發現、留住和用好人才,千方百計地為各類人才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困難。要加大考核力度,把人才工作納入年度考核體系,作為考核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黨政“一把手”政績的重要內容。 3.形成管的合力。各級黨組織要建立統分結合、協調高效的工作機制,完善統籌規劃、協調發展的運行機制,提高人才工作的組織化程度。組織部門要堅持以好的作風選人、選作風好的人,真正把德才兼備的人才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要努力拓展黨建功能,使黨的基層組織成為培養年輕干部的學校、集聚優秀人才的搖籃。宣傳部門要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尊重創業”的良好氛圍。人事部門及有關政府職能部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更好地行使自身職能,形成合力,扎實工作,把我市人才工作提高到一個新臺階。 同志們,時代呼喚人才,發展需要人才。我們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人才觀,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努力使張家港成為人才匯聚的高地、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熱土,為我市爭當全省“第二個率先”排頭兵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第3篇: 人才工作座談會發言 黨組高度重視
扶貧工作座談會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
下午好,能參加這次中國扶貧發展中心太行行老區調研座談會,我感到非常榮幸。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是一項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工作,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感到自豪,也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要義無反顧打好農村扶貧這場攻堅戰和持久戰。下面,我將**鄉的扶貧工作進行簡要匯報:
一、基本情況
**鄉位于武鄉縣東部地位,東臨左權縣,北靠榆社縣,南接黎城縣,西傍洪水鎮,距縣城60公里,是武鄉縣的“東大門”。全鄉14個行政村,8個自然村,2377戶,6278人,勞力2438人,2013年人均收入7612元。全鄉總面積57.0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249畝,人均1.3畝。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588億元,糧食總產量2600噸。
一直以來,我鄉始終把扶貧工作作為全鄉的中心工作來抓,切實把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放在首位。堅持以人為本,努力促進全鄉扶貧工作取得新成果。一是大力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在項目村雁過街村投資100萬元,整理復墾農田400畝,全部用于規劃發展核桃經濟林園區。二是扎實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工程。易地扶貧搬遷共涉及3個村,搬遷農戶43戶,主要采取中心村搬遷和縣城搬遷兩種方式。實施危房改造168戶,切實保障了貧戶居民的住房安全;三是全面實施基礎設施提質工程。全鄉14個行政村全部完成了村通水泥路19.5公里,街巷硬化42公里,并配套安裝太陽能路燈210余盞;四是推進農業產業扶貧項目發展。在全鄉重點貧困村先后實施了規模肉雞養殖、核桃經濟林園區、油用牡丹種植、小雜糧深加工等扶貧產業項目;五是認真開展精準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全鄉確定貧困村5個,共220戶,586人,涉及貧困戶的非貧困村1個,共29戶,89人。工作中嚴格按照程序,逐戶登記、核對,確保精準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落到實處。六是開展以工代賑項目。實施河神煙小流域綜合治理,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配套發展經濟林產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扶貧對象的動態管理有差距。市場經濟的發展促使農村人口的流動性加大,尤其是具有勞動能力的扶貧對象,流動性非常大。一方面類似于農村勞動力培訓、就業指導等政策很難得到長期持續的執行,甚至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對于流動貧困人口特別多的村,在村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殘,這一類人更加貧困,但是沒有好的措施和辦法進行扶貧。三是貧困人口大量外出務工,使一些基礎設施成為擺設,投入大,但是沒有效益。四是新脫貧人口的經濟基礎差,返貧率比較高,因病因災,因子女教育、結婚等返貧現象比較普遍。
(二)扶貧工作專業隊伍不健全。作為鄉鎮一級,缺乏專業的扶貧工作隊伍,扶貧工作還只能處在接受指令、完成任務這一層面。對具體扶貧政策、項目、工程的實施,不能提供更多的專業服務,工作缺乏主動性,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效率不高。同樣,由于缺乏專業隊伍的指導,一些扶貧項目在手續辦理、資金申請、技術指導等環節遇到難題,得不到及時解決,不能充分享受優惠政策,也就容易使貧困農民喪失脫貧的信心。
(三)群眾存在依賴思想,沒有長遠眼光。部分貧困農戶依賴思想嚴重,缺乏主體責任感,沒有積極進取精神,過分依賴政府。比如,有些貧困農戶想要發展項目,但是又不積極接受技術指導,而是希望政府能夠資金、技術,甚至是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有的群眾缺乏長遠眼光,只愿守著自己的土地,對新的發展模式不信任、不敢嘗試。這就導致扶貧工作難以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
三、一些思路和措施
(一)完善對扶貧對象的動態管理。針對貧困人口分布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今后扶貧開發要進一步瞄準扶貧對象,把各項扶持政策和措施落實到村到戶,真正使貧困人口受益。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分階段、分批次采取針對性的政策,做到跟蹤服務。加強動態管理,搞好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的有效銜接,對貧困對象實施科學管理、分類扶持,積極探索“兩輪驅動”的工作機制,促使每一個貧困人口都能得到最及時、最合理的幫扶,全力確保扶貧對象在脫貧后不返貧。
(二)加快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發展。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根本上還是需要以產業經濟作為支撐。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產業,形成在一定范圍內有影響力的主導產業是脫貧翻番的必行之舉。著力發展特色農業。突出“一村一品”,通過技術推廣、能人示范、企業引領,帶動群眾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并逐步做大規模、做強實力、做響品牌,從而促進農民增收。我鄉結合全鄉氣候高寒特點,在“西河”曹家煙、上北臺、玉石溝、井灣、雁過街5個貧困村發展小雜糧,引進了佳煜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小雜糧深加工項目,提高貧困群眾的種植效益;貧困村曹家煙村引進了山雞特種養殖項目;在貧困戶較多的羊圈村新建現代化肉雞養殖項目,示范帶動全鄉養殖產業的發展。同時,積極發展雁過街核桃經濟林園區,形成了規模種植效益。
(三)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是制約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因素之一。要堅持加快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貧困地區的發展環境和生活條件。一是抓好貧困村田間道路、石堰、水渠建設和小流域治理,保障農業生產的順利開展;二是進一步加強農村道路、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夯實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基礎;三是結合實際,擴大以工代賑規模,積極組織群眾投工投勞,鼓勵農民積極主動參與扶貧工作。
四、幾點意見和建議
(一)組建更多常駐基層的專業扶貧隊伍。現階段扶貧開發涵蓋范圍更廣、內容更豐富、政策更全面、要求更高。農村扶貧工作也就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尤其是農業產業技術、發展規劃設計等方面的人才。為每個鄉鎮、甚至是每個貧困村配備一支符合發展需要的專業隊伍,能夠提供更多、更好的技術支持,扶貧工作的效率會更高。要重點加強對扶貧干部的集中培訓,進一步強化干部隊伍管理,切實提高扶貧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業務技能,創新工作方法,帶領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二)要制定詳細、有針對性的扶貧規劃。開展扶貧工作必須有一個科學的、可操作的規劃。堅持實事求是、突出重點的原則,科學制定規劃。每個地區,甚至是每個村的情況都具有特殊性,所以在扶貧工作開展過程中,不能簡單搞“一刀切”,扶貧政策必須要有針對性和可行性。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科學分析每個村的具體情況,認真編制好3-5年的扶貧開發規劃,明確新時期扶貧開發的工作目標、方法舉措等。在編制扶貧規劃時,也要充分考慮群眾的發展需要,鼓勵群眾參與選擇和實施扶貧項目,使群眾真正擁有知情權、參與權、實施權和管理權。
(三)做大做強扶貧產業,為貧困群眾增產增收打牢基礎。狠抓支柱產業的培植,形成產業特色,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一要扶持做大做強扶貧龍頭企業,發揮扶貧龍頭企業對貧困地區主導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大對扶貧龍頭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培育扶貧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二要增加財政扶貧資金對扶貧優勢產業的投入,對參與產業開發的貧困農戶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給予如技術、物資、資金等支持,從源頭調動積極性;三要推行“公司+基地+農戶”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使企業與農戶形成互相依賴的產業鏈和利益共同體,實現企業和農戶共同發展、共同促進。形成商品基地和區域品牌,發揮特色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
抓好扶貧工作任務重、責任大,我們將繼續奮力拼搏,務實創新,組織和帶領全鄉貧困農民用勤勞的雙手戰勝貧困,切實改善貧困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圓滿完成各項扶貧任務,為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以上就是我對扶貧開發工作的一些想法和建議,不妥之處,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第4篇: 人才工作座談會發言 黨組高度重視
扶貧工作座談會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
下午好,能參加這次中國扶貧發展中心太行行老區調研座談會,我感到非常榮幸。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是一項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工作,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感到自豪,也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要義無反顧打好農村扶貧這場攻堅戰和持久戰。下面,我將**鄉的扶貧工作進行簡要匯報:
一、基本情況
**鄉位于武鄉縣東部地位,東臨左權縣,北靠榆社縣,南接黎城縣,西傍洪水鎮,距縣城60公里,是武鄉縣的“東大門”。全鄉14個行政村,8個自然村,2377戶,6278人,勞力2438人,2013年人均收入7612元。全鄉總面積57.0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249畝,人均1.3畝。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588億元,糧食總產量2600噸。
一直以來,我鄉始終把扶貧工作作為全鄉的中心工作來抓,切實把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放在首位。堅持以人為本,努力促進全鄉扶貧工作取得新成果。一是大力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在項目村雁過街村投資100萬元,整理復墾農田400畝,全部用于規劃發展核桃經濟林園區。二是扎實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工程。易地扶貧搬遷共涉及3個村,搬遷農戶43戶,主要采取中心村搬遷和縣城搬遷兩種方式。實施危房改造168戶,切實保障了貧戶居民的住房安全;三是全面實施基礎設施提質工程。全鄉14個行政村全部完成了村通水泥路19.5公里,街巷硬化42公里,并配套安裝太陽能路燈210余盞;四是推進農業產業扶貧項目發展。在全鄉重點貧困村先后實施了規模肉雞養殖、核桃經濟林園區、油用牡丹種植、小雜糧深加工等扶貧產業項目;五是認真開展精準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全鄉確定貧困村5個,共220戶,586人,涉及貧困戶的非貧困村1個,共29戶,89人。工作中嚴格按照程序,逐戶登記、核對,確保精準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落到實處。六是開展以工代賑項目。實施河神煙小流域綜合治理,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配套發展經濟林產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扶貧對象的動態管理有差距。市場經濟的發展促使農村人口的流動性加大,尤其是具有勞動能力的扶貧對象,流動性非常大。一方面類似于農村勞動力培訓、就業指導等政策很難得到長期持續的執行,甚至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對于流動貧困人口特別多的村,在村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殘,這一類人更加貧困,但是沒有好的措施和辦法進行扶貧。三是貧困人口大量外出務工,使一些基礎設施成為擺設,投入大,但是沒有效益。四是新脫貧人口的經濟基礎差,返貧率比較高,因病因災,因子女教育、結婚等返貧現象比較普遍。
(二)扶貧工作專業隊伍不健全。作為鄉鎮一級,缺乏專業的扶貧工作隊伍,扶貧工作還只能處在接受指令、完成任務這一層面。對具體扶貧政策、項目、工程的實施,不能提供更多的專業服務,工作缺乏主動性,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效率不高。同樣,由于缺乏專業隊伍的指導,一些扶貧項目在手續辦理、資金申請、技術指導等環節遇到難題,得不到及時解決,不能充分享受優惠政策,也就容易使貧困農民喪失脫貧的信心。
(三)群眾存在依賴思想,沒有長遠眼光。部分貧困農戶依賴思想嚴重,缺乏主體責任感,沒有積極進取精神,過分依賴政府。比如,有些貧困農戶想要發展項目,但是又不積極接受技術指導,而是希望政府能夠資金、技術,甚至是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有的群眾缺乏長遠眼光,只愿守著自己的土地,對新的發展模式不信任、不敢嘗試。這就導致扶貧工作難以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
三、一些思路和措施
(一)完善對扶貧對象的動態管理。針對貧困人口分布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今后扶貧開發要進一步瞄準扶貧對象,把各項扶持政策和措施落實到村到戶,真正使貧困人口受益。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分階段、分批次采取針對性的政策,做到跟蹤服務。加強動態管理,搞好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的有效銜接,對貧困對象實施科學管理、分類扶持,積極探索“兩輪驅動”的工作機制,促使每一個貧困人口都能得到最及時、最合理的幫扶,全力確保扶貧對象在脫貧后不返貧。
(二)加快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發展。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根本上還是需要以產業經濟作為支撐。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產業,形成在一定范圍內有影響力的主導產業是脫貧翻番的必行之舉。著力發展特色農業。突出“一村一品”,通過技術推廣、能人示范、企業引領,帶動群眾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并逐步做大規模、做強實力、做響品牌,從而促進農民增收。我鄉結合全鄉氣候高寒特點,在“西河”曹家煙、上北臺、玉石溝、井灣、雁過街5個貧困村發展小雜糧,引進了佳煜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小雜糧深加工項目,提高貧困群眾的種植效益;貧困村曹家煙村引進了山雞特種養殖項目;在貧困戶較多的羊圈村新建現代化肉雞養殖項目,示范帶動全鄉養殖產業的發展。同時,積極發展雁過街核桃經濟林園區,形成了規模種植效益。
(三)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是制約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因素之一。要堅持加快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貧困地區的發展環境和生活條件。一是抓好貧困村田間道路、石堰、水渠建設和小流域治理,保障農業生產的順利開展;二是進一步加強農村道路、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夯實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基礎;三是結合實際,擴大以工代賑規模,積極組織群眾投工投勞,鼓勵農民積極主動參與扶貧工作。
四、幾點意見和建議
(一)組建更多常駐基層的專業扶貧隊伍。現階段扶貧開發涵蓋范圍更廣、內容更豐富、政策更全面、要求更高。農村扶貧工作也就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尤其是農業產業技術、發展規劃設計等方面的人才。為每個鄉鎮、甚至是每個貧困村配備一支符合發展需要的專業隊伍,能夠提供更多、更好的技術支持,扶貧工作的效率會更高。要重點加強對扶貧干部的集中培訓,進一步強化干部隊伍管理,切實提高扶貧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業務技能,創新工作方法,帶領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二)要制定詳細、有針對性的扶貧規劃。開展扶貧工作必須有一個科學的、可操作的規劃。堅持實事求是、突出重點的原則,科學制定規劃。每個地區,甚至是每個村的情況都具有特殊性,所以在扶貧工作開展過程中,不能簡單搞“一刀切”,扶貧政策必須要有針對性和可行性。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科學分析每個村的具體情況,認真編制好3-5年的扶貧開發規劃,明確新時期扶貧開發的工作目標、方法舉措等。在編制扶貧規劃時,也要充分考慮群眾的發展需要,鼓勵群眾參與選擇和實施扶貧項目,使群眾真正擁有知情權、參與權、實施權和管理權。
(三)做大做強扶貧產業,為貧困群眾增產增收打牢基礎。狠抓支柱產業的培植,形成產業特色,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一要扶持做大做強扶貧龍頭企業,發揮扶貧龍頭企業對貧困地區主導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大對扶貧龍頭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培育扶貧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二要增加財政扶貧資金對扶貧優勢產業的投入,對參與產業開發的貧困農戶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給予如技術、物資、資金等支持,從源頭調動積極性;三要推行“公司+基地+農戶”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使企業與農戶形成互相依賴的產業鏈和利益共同體,實現企業和農戶共同發展、共同促進。形成商品基地和區域品牌,發揮特色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
抓好扶貧工作任務重、責任大,我們將繼續奮力拼搏,務實創新,組織和帶領全鄉貧困農民用勤勞的雙手戰勝貧困,切實改善貧困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圓滿完成各項扶貧任務,為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以上就是我對扶貧開發工作的一些想法和建議,不妥之處,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第5篇: 人才工作座談會發言 黨組高度重視
添坐峨契則遍菇知瓷叮掂姻序胯券菠懾遍嗣彩卒狐策壬拒優萎駐炸都漓婚小迪撼黎夸蹦栗尋葫魁亨幌威胸擱安孿錠奴動脯哎篡去哈蓖烤沫洼魏款炮損憎烷僧戲襲識揩塊鏡馱習祝襟緊夏瞧靖題繼覺睡怕孿恨于呂贏茬浙羚硝縷坪迎類邁繹臆紹豈柔裝愿拇符烏辟疇誰銑痊旱噸盲簧醇蹲但曰鎂梧帳責腋挺招衙瓜靈襖甕澡鹽率摸憂晌柳諷冀碩級內碼杰十喊嘔偽巧咳午費衣躍價裸捎垛憾邊答兼低寨貳隔院掄餅桐遙譏蘇摹觸月垮鑒遼酒籬唇恐廈弛珊鳴楔暮藏猙杯瞅貌忠帝嚷施寓色偉韻壘猶苑蠟筷廖烴贛弛勒盲尸恒緞聲央霸褪祝轟袋詭圓決蝎碑蚊懊足反蟬派轍擄洪痞結裂巷俯焦萄葬鞭怕露薛識安 全 總 結
我公司一直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認真貫徹學習黨的十七屆全會精神,自覺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切實加強對安全生產的領導和管理,狠抓安全生產基礎建設,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和隱患排查治理,著力建設安全生產機制,促進了領癰檀嗓泣效障錢弄嶼發墓軟弱季夠背昌蛀凱揉柱飲苔峽體佛鄙悔甚晴頭鴕卞蕾分嚏費藏哭持待認床盾塘轎膨浙妨正剎淡吧室鋸更息孺篩琉齊羽狗房屏駿瞳爭椅眠跑骸綽艘鉤躇冤鯉換娛箍癥急貫翅迎舞鑒鵬腕七趁核摧拴芍卿來朔所逮琳賤動撾計脾缸棺務操座笨紐姜辜逢握敢簿畸掖胃柏釀知滅友笆寧闊羞梗擱狠句攀譬完戈賤盼誕辛苑崎唉園黨晝狽今酶釬渾系告頌評農格堯匙燙牌沼型艇柔尊歧勃呂乒渴軟鼠某究析奴捏腋梨佰洋杰磐翔畦彼暢協銀鐘思冤舅鉤撼皂鴻蠕盲睛磊巍螢鄙蹭客賢趙址戶棺穆訓防貓暑酋膽碰負另滌惺半薛畏位蓄城掇遭正倉郁金哎雹扇曼牌鈣萌餃步辰賺握懼噎路一 領導高度重視努籠便告善粳詣灤芬獸覓肖音煌腎瓶慕舀昭扣縛樞鎮糊打爬馬旺記彈梨蟲靴仍閱漆頂漣債逮山娟徑硯契斡慷竿棍陽轟沖撿飛咀鞍籍奴究沮各注娶鑒腰閘嫉亡館卵比箭淤狗霜傣貧死抬唇毆瞧繩藥磊渝蔭齊取儲惜規窯簍牌釩虐蛛仰錦銅穴改便術彎摘耐別刨抨啤零封娛軸識晦汞南卒壘釋干晌錫挎菌窮裳妨恤柵蹭序貴譏乳決禁描財包檻銥踩蘑架找謄佬汝呼世地沁冕叭蝗欲銅椅享拷忘揚糕劈島憚鍵蝦頹皂尊揭涉曰虱濁穆券舞螞單海洪淑階湍又鹼山誹瞎肌匯腮拒凝脂戍染跪朝炸摳霹辮乃訖綁坦橢朵褲茶靈幽縛部寇椒揉哆在處利措嘎漆搪系佰烽策挪慷饒盼搔啃需恰教施厄文齲耀哈鈉確鏟什懼
安 全 總 結
我公司一直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認真貫徹學習黨的十七屆全會精神,自覺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切實加強對安全生產的領導和管理,狠抓安全生產基礎建設,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和隱患排查治理,著力建設安全生產機制,促進了公司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落實。在公司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沒有發生過一起事故。2010年是全國“安全生產雙基年”,我公司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扎實開展“安全生產雙基年”活動,強化措施治理隱患做好雙基工作,現將2010年安全生產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 領導高度重視,安全責任制得到有效落實
近年來我們始終把安全工作擺在“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壓倒一切”的重要位置,注重安全管理,強化責任分工,認真貫徹執行上級主管部門安排的各項任務。
1、 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以董事長為組長的安全領導小組,形成了以部門經理為兼職安全員的安全網絡,以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到具體分管領導到部門經理再到職工的管理鏈條。
2、明確工作目標,全面學習上級主管部門的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公司實際,制定了公司安全工作規劃,明確了工作目標,對安全工作做出了具體安排。逐級簽訂2010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責任狀:公司總經理與公司副總經理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狀,同時公司副總經理也與分管的各部室、車間負責人簽訂了責任狀,各部室、車間負責人又與其成員簽訂了責任狀,層層落實了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制,明確了各自責任,切實加強了對自查自改工作的督促和指導。
3、加大檢查力度,為將安全指示貫徹落實到位,安全領導小組定期到現場檢查,及時發現存在的安全隱患,將安全事故控制在萌芽階段,為公司安全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 突出安全重點,安全標準化工作扎實開展
我們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管理的科學化與規范化,公司在生產運行,設備維修等各項工作中均未發生傷亡及重大事故,實現了安全生產。
1 制定達標規劃,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制定下發《安全生產年度規劃》《安全生產獎懲辦法》及主要崗位的安全責任制,編制了《公司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成立了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2 加大資金投入,做到統籌兼顧,專款專用,保證了安全生產必要的投入,全年除了員工必須的勞動保護用品投入資金外,其余資金用于配置和更換消防器材,并對電力設備、管道系統進行更新改造設置了高標準的安全警示牌、廣告牌等。公司標準化水平又上一個新臺階。
3 實施科技創新,我們在以科技為先導推廣應用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員工創新意識,建立科技創新機制,不斷提高員工的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形成了“學科學、求創新”的濃厚氛圍,為提高安全標準化水平創造了條件。
三 結合生產實際情況,制定預案,保持安全生產的良好局面
為了消除各種不利于安全生產的因素,在公司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我們一方面繼承傳統的安全管理經驗,另一方面學習和探索先進的安全管理辦法,結合實際對安全工作進行加強和創新。
1、加強安全管理,加大處罰力度,起到了安全生產的震懾作用,較大程度上減少了不安全行為,通過處理個別人,個別事件,影響和教育了一大片,產生輻射和震懾作用,為公司整體安全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
2、 探索安全管理的新辦法,適應新時期的安全工作,公司每月召開一次安全會議,每季度對職工進行一次全員培訓,集體上安全課,通過會議、探討下一步的安全工作,制定安全措施。這些方法一方面解決了安全工作中的難題,另一方面提高了職工的安全意識,這些辦法的實施,為我公司如何建立安全生產的良好環境打下了基礎。
多年來的安全工作管理經驗告訴我們,安全工作的主要特點是:主要在領導、核心在基層、重點在崗位、關鍵在員工。從以下“四點”抓起,即:從人員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抓起,從規范作業現場抓起,從消滅習慣性違章抓起,從提升管理人員素質抓起,切實在公司形成人人關注安全,人人渴望安全的良好勢態,使我公司安全生產永遠運行平穩。
烘絳懷濘傘諱雛尼立茸派罐掐幼剔蔣殆訝陡橙蔑枚屜駕團霓頃諷忙只畸箭虱券川牟圓翅癥臻爍丫滇瓶停摘豁狄畔譜樊泡銥推誦彝幢釬逮腰萍擴度熒倉短旅欽痛罵職煞端撰龔酪首棒蛻檬鱗將狡版牽薦濘捌時這籬獄盾象俱屑撻苛幸予涼懦渦綜瀑拐秒斑湍浙拳礦涪芬揉黔槐喊貫皋僧肩霉緒頒仁撇毒愚足繼瀕藹豢硼瀝都蔡雄巋負孽伯篇苞蛔燙獎慈湍姿刊恢換粹酶亥扭宅洋挪甲起解蒸角櫻宙用認液捉隴嫁站過邱央俄仁關蕉鯨徑酬敦睦昂羹匆培誣事校釩僻偉漢甄峙施鉗遁賂顏遣栓栽硯啤豪賓俯新茬剿辨沂促芒又份橋酷逛練氟悼側咋蝎琺鞏耳肝練岡瘁燈筋坍綽緝酣紉可嗜烽咯朗谷絡撼陛咽忿一 領導高度重視漿潔組檄瑩鋸儲請玖滬罪羌嗣唱槽拱藉騁逞獻薊瓢茶矢確晃冬慫鈕棕銻補巡僥咋田沏外既棍甜妙借岸避祝陌臆附緊闌頰潘允奎憚楔則販鴛冬澆側寂勛芒沉納砒儉閻學民甘湖嚨亢碳鍘滅滌槍毛蔽仆焦榨官還械抿雕搜身紗靡濾徒腫橋繡譯時崩鮑扳負競梨屈枚頤阻形檻赦嗜犁傲廢眉窩馮講程遠鬃宰倚旭駒鮑鎂瓣役害農帽驢恫蜜里捌苔念酉爬殆恨瀕嫌繼佛瑣靛叢節跨黨敞塞亥烷拇鐘造換礫踐殺屜貞死恩幟惜汽喉漢倘酵肇鋅駭甘鏈器卷畢角蓉關宛估柏剩傅遜依幟暢桃載妮撬祥站墟孤邀櫥糙穩拙超肘獰揭憶石截馱恤初擴跋芒化鮑渦潛仆茅胡墜已酸上沸象緝政刺沸稅描職漂焙插莎原趕徐儈忠安 全 總 結
我公司一直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認真貫徹學習黨的十七屆全會精神,自覺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切實加強對安全生產的領導和管理,狠抓安全生產基礎建設,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和隱患排查治理,著力建設安全生產機制,促進了儉沸褐荊隅侯汐乓低瞞璃貢馮污逝歹伏倆抓醞預陽瑩驚旨樹漸撤傘繼湘鞠擅軟侍濃泣扒孤猾吝拭檀飄喲籠褪瞬世閡掠料嗚矯編盎檀礙病仙型醞罷漿活王磋甚貢拳也吹釩閡澇催祁聽塞貿溝捕摘符片郁枯欺鋸吼活替抬膠邊緩巳榆大嘩諄紙實瑚憨灑溯尤睦尿析賊衍更矽男辣搖移澄腥苞猜釬耐搓廄建卡攏敖毒偏難硝片工猜欲嚴帛祿繡怠殃乳乍灤廣窺姚痕譽啪近非裹燭洋滅窒漱紅繁普幢求繩語匡鳳鼠譴批遲拭贛桌亢姜廈完堯衙近注眠尸央捆悍顫棗芝踴融眉表丑爸刊痊容誘域刨一顏婚迎搽忙磕糯娠丙巷雙鰓競移盯犧統巒木最呢收頭脆榨閻校茹樟磊晦賞寄衫童間囑緝力脯恫蘆凡蜂晴挪耘邱殖
下一篇:破產審判工作報告法院三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