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是管理學的名詞,通常是指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方式、方案、途徑,可以分為非常措施、應變措施、預防措施、強制措施、安全措施,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人才振興鄉村主要措施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人才振興鄉村主要措施3篇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
■ 施南昌
【期刊名稱】上海農村經濟
【年(卷),期】2018(000)004
【總頁數】1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上海郊區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今年中央又頒發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這說明黨中央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對扎實推進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的這個重大戰略部署,我們必須認真全面落實。
這里我思考的問題是:鄉村振興,誰來振興?為什么提這個問題?我老家崇明農村最強的勞動力就是像我這樣的年輕老人,而這樣的年輕老人也有許多到上海照看孫子、外孫,所以農村空宅很多。盡管房子很漂亮,這樣的狀況,何談鄉村振興?所以我認為,鄉村振興首先要人才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的優先發展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必須充分重視。要把人力資源開發放到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位置。要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真正把黨管人才工作覆蓋到農村,把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納入考核體系,要在制訂鄉村振興規劃時,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到規劃的首要位置。
那么鄉村振興,如何做到人才振興?
一要培養好鎮、村領頭人。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帶頭人作用十分重要。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這已經為實踐證明。
二要吸引走出去的成功人士回歸農村創業。要制訂政策促進人才回流,吸引大學生回鄉創業。給空心的農村注入血液,形成發展的內生動力。要給返鄉的成功人士、大學生創業搭建平臺,通過資金、項目等搭建起產業發展的平臺,讓人才各盡其用,真正把人才留住。
三要鼓勵社會(市場)主體參與到鄉村振興中去。區、鎮、村應盡早制訂規劃實施方案及相應配套措施,并把政策落到實處。要用好、用活、用足現行的國家政策。區、鎮、村要把社會主體引向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如綠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四要培養新鄉賢。鄉村是一個生活共同體,要使文化成為鄉村的凝聚力、生產力、驅動力,需要從生活層面出發,以文化提升生活品質,拓展發展空白,引領文明進步。鄉村人力資源建設,要以聚人氣、能繼承、有后勁為關鍵。鄉村文明是我們民族精神文化的原點,留住鄉愁、振興鄉村是留住我們民族文化的根,在發展中保留我們的特質,使傳統與現代文明交融互補。而現在鄉村精英流失,導致鄉村人的空心化和文化的空心化。所以要加強鄉村文化建設,實施新鄉賢培訓計劃,充實鄉村中堅力量。
作者:張雨東[1,2]
作者機構:[1]民進中央;[2]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
出版物刊名:中國政協
頁碼:31-31頁
年卷期:2018年 第14期
主題詞:人才支撐;西部鄉村;扶貧資金;城鎮化建設;勞動者素質;政策缺位;貧困地區;政府政策
摘要:"人才進退國安危",人才決定我國鄉村未來。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深入推進,由于相關政策缺位,一定程度上造成中西部鄉村凋敝與人才持續"流失",普遍面臨一將難求的難題,這成為制約精準脫貧、鄉村振興的主要瓶頸。在貧困地區調研發現,黨和政府政策好,資金、項目都不缺,但最缺人才。各地扶貧資金、產業項目落地慢、落地難、效果不理想,主要根源就在于缺乏人才支撐。一是存量勞動者素質偏低。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
2020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千秋基業,人才為先,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和基石。加強鄉村人才建設,不僅要盤活農村存量人力資本實施就地取“才”,還要打通人才要素融入鄉村振興建設的渠道實施多方聚才。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這意味著需要引導更多資本、技術、人才要素流向農業農村,打破傳統以家庭為主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進行組織創新,實行規模化種植,發展三產融合等。所以,鄉村振興需要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業產業人才,一批具有開拓精神且懂市場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人才、一批從事農業生產技術指導與推廣的農業科技人才、一批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農民技術骨干和一批專業性很強的農村經紀人隊伍與電商人才。
“鄉村宜居宜業”的實現需要加強農村資源環境保護,維護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為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一批具有綠色發展理念、掌握綠色生產技能、具有環境治理專業知識、善于經營綠色農業產業鏈的綠色農業帶頭人。
“生活富裕”的戰略目標是指要讓老鄉們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擁有更多獲得感。隨著農民收入增加,農民在物質生活方面的水平將逐漸提升,對教育和醫療服務方面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對能夠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教育、醫療健康、物質消費等需求的鄉村教師、鄉村醫生、鄉村物流等服務業領域的專業人才需求也將越來越大。
總之,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人才的數量和素質都有較高的要求,實現鄉村振興需要高素質人才儲備與供給。
城市化進程加快讓農村人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農村勞動力特別是青壯年不斷流向城市,流向非農領域,導致鄉村出現“人才荒”現象。鄉村教育、科技、醫療、文化和管理人才都普遍短缺。新型職業農民雖有所增長,但仍然滿足不了農村發展的需求,既懂現代農業技術又懂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更是匱乏。據《河南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河南省內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的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學歷,占比58.6%。近年來農業勞動力數量呈逐年減少趨勢,農民兼業現象普遍存在,大齡甚至老齡人口成為務農主力、留守女性增加,綜合素質整體偏低,這樣的勞動力素質從思想觀念、技術水平到適應市場的能力都和振興鄉村的要求有較大的差距。
河南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解決鄉村人才短缺問題。那么,適應鄉村振興戰略的人才從哪里來?
首先,要加大對農村人力資本的投入,做好鄉村人才培養工作。一是著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這是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問題的根本途徑。因此,政府需要建立健全農業職業培訓體系,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力度。要把具有較高的農業科技水平、較強的市場經營能力、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和愛農興農情懷作為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目標。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應該就地取“才”,培養造就本土人才是緩解農村人才總量不足的直接路徑。要把具有一定產業基礎的務農農民作為培訓提高的對象,把到農村創業興業的返鄉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員等作為吸引發展的對象。要創新培養機制、探索新的培養模式,切實增強培養效果。培育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農場主、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和集體經濟組織帶頭人,進一步優化新型職業農民人才隊伍。二是要大力挖掘鄉村各類能工巧匠、傳統技藝傳承人,繼續加強培養,不斷提高其技藝水平,還要加強鄉村其他各類實用人才的培養,以適應鄉村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需要。三是要大力發展鄉村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切實全面提升鄉村未來勞動力的素質和能力,為鄉村振興打好堅實的人才基礎。
其次鄉村振興還必須采用多方聚才的方式,鼓勵引導城鎮各界人才投身鄉村。通過各種方式吸引支持企業家、專家學者、醫生教師、建筑師、律師、技能人才等下鄉,特別要注重發揮鄉賢的作用。不僅要以鄉情鄉愁為紐帶用感情留人,更要以事業聚人。各地需因地制宜,從本地資源和區位特點出發,編制適合回鄉人員投資和建設的項目,為人才提供干事創業的舞臺。鼓勵人才領辦創辦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有條件的地區還可推動鄉鎮農業示范園和工業園區建設,吸引返鄉人員進入園區投資興業,調動他們的創業熱情,激發他們的創新活力。
營造良好的人才生存環境。長期以來,我國農村農業的發展環境不利于吸引、培育、發展優秀的“三農”人才。一方面,農村產業發展環境不佳,營商環境不優,就業平臺較低,交通網、能源網、社會服務網建設滯后;另一方面,農村生活環境和文化環境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夠。要讓鄉村能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須營造良好的人才生存環境。一方面各地可以鄉村振興的相關人才制度供給為切入點,逐步建立健全“三農”人才的培養、管理、激勵、保障機制,推動形成鄉村人才振興長效制度體系,為人才干事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另一方面需要建設宜居鄉村,使鄉村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諧的社會環境和良好的生活條件,讓鄉村成為居民享受現代化發展成果的家園,干事創業的基地。這樣的鄉村對人才就會具有吸引力,鄉村就會充滿發展活力。
推薦訪問: 振興 鄉村 通用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