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一部歷史(全2冊)》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的圖書,原著英國勞倫斯·弗里德曼,由王堅、馬娟娟翻譯。全書分起源、武力的戰略、底層的戰略、上層的戰略、戰略理論五個部分。具體內容包括:新戰略科學、偽科學、殲滅戰或消耗戰、頭腦,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長江經濟帶戰略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長江經濟帶戰略3篇
第1篇: 長江經濟帶戰略
長江經濟帶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作者:來源:《中國經貿導刊》2017年第25期
????????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總書記重要講話發表一年多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單位和沿江11省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共同努力、扎實工作,長江經濟帶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建立清晰完善的規劃體系。2016年5月30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明確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定位、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成為當前和今后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的基本遵循。依據《規劃綱要》,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等專項規劃陸續印發實施,沿江省市實施規劃基本編制完成,支持政策體系逐步完善。目前,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中層設計基本完成,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全面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是加快綠色生態廊道建設。積極開展生態環保專項行動。針對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突出問題,通過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著力加以解決,同步研究建立監管長效機制,鞏固專項行動成果。開展“共抓大保護”中突出問題專項檢查,針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不到位、生態治理、環境保護等方面20多個突出問題,進行省市自查、交叉檢查、重點復查,并協同開展整改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先后開展沿江非法碼頭、非法采砂專項整治和“回頭看”工作,經過沿江省市和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非法碼頭得到了初步整治,拆除了近700余座非法碼頭,非法采砂得到了初步監管,長效機制得到了初步構建。開展長江經濟帶化工污染整治專項行動,通過調查摸底、專項治理、加強監管三個步驟,重點整治化工污染問題。啟動長江入河排污口監督檢查、飲用水水源地安全檢查等專項行動,嚴控長江水環境污染的關口,切實保障沿江群眾飲水安全。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設。組織沿江11省市完成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指標市縣兩級分解工作,指導推動長江經濟帶率先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推進跨界水質斷面考核制度,加快推動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重大工程實施。推進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等工程建設,著重抓好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草、濕地保護和石漠化治理,實施貴州草海、云南大理洱海源頭等重要濕地保護和修復工程。組織實施中華鱘、長江江豚拯救行動,時隔兩年之后再次監測到中華鱘自然產卵。引江濟淮等重大水利工程開工建設。
第2篇: 長江經濟帶戰略
●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發揮重慶戰略支點和聯接點的重要作用 ●支持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
●建設重慶至廈門高速鐵路 ●加快建設重慶國際航空樞紐 ●加快建設重慶長江中上游航運中心●加快重慶涪陵頁巖氣勘查開發
內陸開放
支持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
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協同推進戰略互信、投資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
加強內陸沿邊地區口岸和基礎設施建設,開辟跨境多式聯運交通走廊。發展外向型產業集群,形成各有側重的對外開放基地。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升級,提高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水平。提升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對外合作水平。以內陸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為依托,建設內陸開放戰略支撐帶。支持沿海地區全面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發揮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對外開放門戶作用,率先對接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體系,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經濟區。支持寧夏等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支持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推進雙邊國際合作產業園建設。探索建立舟山自由貿易港區。
長江經濟帶
發揮重慶戰略支點和聯接點的重要作用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放在首要位置,推動長江上中下游協同發展、東中西部互動合作,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創新驅動帶、協調發展帶。
推進全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治理,建設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優化港口布局,加快建設武漢、重慶長江中上游航運中心和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
提升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功能,發揮上海“四個中心”引領作用,發揮重慶戰略支點和聯接點的重要作用,構建中心城市帶動、中小城市支撐的網絡化、組團式格局。根據資源環境承載力,引導產業合理布局和有序轉移,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集聚度高、競爭力強、綠色低碳的現代產業走廊。加快建設國際黃金旅游帶。培育特色農業區。
第3篇: 長江經濟帶戰略
2016年6月
第29卷第2期
貴州商學院學報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Commerce
Jun. 2016
VoI.29 No.2
貴州省融人國家“長江經濟帶”戰略研究
吳琛琛 ,緒宗剛2,祁 佳。
(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綜合研究處,貴州貴陽
550004)
摘要:貴州作為西南欠發達地區,在“長江經濟帶開發”戰略背景下,依托自身已有條件與長 江經濟帶各省市良性互動,以實施“突出重點、以點帶面”的舉措,建立“長江龍尾新區”,將貴州
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的經濟增長極。
關鍵詞:長江經濟帶;貴州經濟發展;經濟增長極 中圖分類號:F1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549(2016)02—0001—07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IntergratingGuizhou into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Zone’’
WU—Chenchen ,XU—Zonggang ,QI Ji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Department,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Guizhou,Guiyang 550004)
Abstract:As the undeveloped area in the southwest region.Guizhou province is on the strategic background of“the de— 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Zone”.Guizhoucan interactwith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in“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Zone”with its existing conditions.With the aim of implementing the“prioritize the point SO
as to promote the whole region”initiatives and establishment of“New Yangtze River Tail Zone”.Guizhou province will be constructed as the new economic growth pole of“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Zone”.
Key words: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economydevel0pment of Guizhou;economic growth pole
“長江經濟帶開發”和“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國家重點實
施的三大戰略之一。根據省領導的安排部署,中心對貴州如何融人長江經濟帶進行了認真研究,形成以下 初步成果。
一
、
基本認識
(一)貴州省具備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基礎條件
1.區位可以為構建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創造條件。貴州地處長江經濟帶的龍尾,通過烏江、赤水河、清 水江和長江相連,通過滬昆高鐵、成貴城鐵、渝黔高鐵與中下游地區更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國家戰略布局 中,向北,可經川渝連接亞歐大陸橋,直接融入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向東,可經長沙、南昌連接長三角地區; 向南,可以通過高速鐵路和公路連接兩廣,直接連接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向西,可經過云南連接東 南亞,連接中國、緬甸和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優勢突出。
收稿日期:2016—04—16
基金項目: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2015年度重點課題:《貴州省貴州融入國家“長江經濟帶”
戰略研究》(黔省發研[2015]008號)。
作者簡介:1.吳琛琛(1981一),女,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綜合處處長。研究方向:宏觀經濟
學、國際貿易。
2.緒宗剛(1986一),男,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綜合處主任科員。研究方向:社會 管理。
3.祁佳(1988一),男,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綜合處副主任科員。研究方向:計
量經濟學。
?
1?
貴州商學院學報 2016年6月
2.資源可以為區域經濟發展奠定能源基礎。貴州境內能源豐富,水能及煤炭資源儲量豐富,其中水能 資源儲量名列全國第六,煤炭資源儲量超過南方1 1個省市總量。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已發現礦產總類將 近130種,其中46種儲量名列全國前l0。通過融人“長江經濟帶”,貴州可充分發揮自身能源資源稟賦, 高效對接利用“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份的產業、金融、科技等優勢市場。
3.生態可以為區域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貴州位于長江和珠江的上游區域,其中長江 防護林保護區域覆蓋了69個縣,貴州生態環境的質量對于整個長江和珠江流域至關重要。通過融人“長
江經濟帶”,貴州可以在區域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示范帶頭的作用。
4.開放可以為內陸開放型經濟提供模范引領。貴州已經明確“開放是貴州加快發展的關鍵一招”,把 擴大開放、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作為后發趕超的戰略支撐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依托。融入長江 經濟帶,可以有效利用先進省份的開放發展經驗,將貴州開放型經濟建設工作在更大、更廣、更深的水平推 進,全力打造貴州省內陸開放型經濟示范區。
(二)長江經濟帶建設有利于推動貴州經濟的后發趕超
1.建設長江經濟帶,為我省擴大對外開放提供了廣闊的戰略空間。依托長江,借力中國(上海)自貿 區,縱深引領沿江內陸地區的全面開放,是建設長江經濟帶的重要內容。貴州省位于西南地區交通十字樞 紐,向東可以連接長江沿線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和環渤海城市群,向南可以連接珠三角城市群和東南亞 各國,向西可以連接東盟和印度,向北可以連接成渝城市群。貴州與“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市長期保持 緊密的經濟聯系,有著極為廣泛的合作空間和前景。貴州融人“長江經濟帶”,可以充分發揮貴州省西南 交通十字樞紐的區位優勢,使各種生產要素高效、科學、及時的流動配置,促進長江上游區域一體化發展, 也可以促進兩手引資源、雙向搶機遇,不斷提升對外開放的空間。
2.建設長江經濟帶,為我省打造承接轉移、優化升級的產業發展格局提供了重要的戰略平臺。依托長 江,拓展“長三角”產業轉移空間,推進沿江區域產業的優化布局、互動融合、轉型升級,是建設長江經濟帶 的核心要義。貴州境內自然資源比較優勢明顯,發展基礎平臺日臻完善,城鄉富余勞動力價廉量大,具備 承接長江經濟帶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良好條件。建設長江經濟帶,不僅有利于我省充分發揮現有產業基
礎,進一步承接東部沿海產業的梯度轉移,參與全流域產業分工協作,也有利于借助“長三角”的資金、技
術優勢,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3.建設長江經濟帶,為我省完善通江達海、輻射帶動的交通運輸格局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依托長
江,完善港口疏聚、鐵水聯運、公路輻射的綜合交通體系,發揮對要素流動、產業聚集、城鎮擴張的基礎支撐 作用,是建設長江經濟帶的關鍵環節。貴州內河航運資源豐富,境內河流航道覆蓋全省近70%的地區。 但長期以來,由于航道通航能力差、鐵路公路網結構不完善,航運優勢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發揮。建設長江 經濟帶,有利于我省加快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進一步強化西部交通樞紐地位,并以此推動產業優化布 局、提升對外開放優勢、增強城鎮承載功能,統籌推進經濟協調快速發展。
二、貴州省與長江經濟帶各省市的地緣經濟關系分析
要融人區域經濟,應首先了解區域經濟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而這種關系被稱為地緣經濟關
系。一般而言,地緣經濟關系分為競爭性和互補性兩種。為進一步明晰貴州與長江經濟帶各省份地緣經
濟關系,我們采用歐氏距離模型進行相關測算。具體步驟如下…:
(一)選取相關
評價指標
參考相關文獻 J,我們選用如下五個指標來作為地緣經濟關系的評價指標。
X=地區總投資額/地區國內生產總值 Y=地區職工工資總額/地區國內生產總值 Z=地區一產增加值/地區二產增加值
T=地區當年實際利用外資總額/地區生產總值
-
2.
吳琛琛,緒宗剛,祁佳:貴州省融人國家“長江經濟帶”戰略研究
W=地區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地區生產總值
x指標反映資金余缺,數值越大,資金越寬裕。Y反映勞動力效率,數值越大,勞動效率越高。z反映 產品資源向外地區流動能力,數值越大,農產品外流要求越大,工業品外流要求越小;數值越小,工業品外 流要求越大,農產品外流要求越小。T反映外資利用水平,數值越大,外資利用水平越高。W反映經濟發 展水平。數值越大,經濟發展水平越高。
根據統計年鑒相關數據,計算出每個省份對應的指標值如表1所示:
表1 長江經濟帶各省市經濟關系指標值
X
Y
Z
T
W
上海 0.261 0.263 0.016 0.O48 2.792
江蘇
浙江
0.615
0.553
0.142
O.159
0.125
0.O97
0.035
0.023
1.447
1.916
安徽 江西
0.978 0.896
0.129 O.131
0.226 0.213
0.035 0.032
1.404 1.355
湖北 湖南 重慶
四Jl1
0.783 0.728 0.824
0.774
O.122 0.104 0.155
0.152
0.255 0.269 0.159
0.252
O.017 0.022 0.O51
0.025
1.323 1.097 1.754
1.815
云南
貴州
0.85
0.92
0.152
O.173
0.385
0.317
0.0l3
0.012
1.765
1.657
注:根據《
中國統計年鑒》相關數據計算。
(二)數值標準化
各個指標具有不同計量單位,我們采取如下公式對表1中各項數值進行標準化。
/∑( — )
N
其中,又是x系列數據的平均值;S為x系列數據的標準差;N為各系列數據的樣本個數。Y 、z 、T 、 w 的計算方法與x 相同,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長江經濟帶各省市經濟關系指標值的標準化值
X
Y
Z
T
W
上海 一2.36846 2.66345 一1.85455 1.49349 2.5O246
江蘇
浙江
一0.63l92
一0.93606
—0.26393
0.14736
—0.8145l
—1.O8l67
O.50014
—0.41679
—0.48647
0.55577
安徽 江西
1.14878 0.74653
—0.57844 —0.53005
0.14920 0.02516
0.5oo14 0.27091
—0.58203 一O.69O92
湖北 湖南
重慶 四川
O.19221 一0.07760
0.39333 0.14806
—0.74779 一1.18327
0.05059 —0.02199
0.42590 0.55949
—0.49009 0.39728
—0.87525 —0.49320
1.72272 —0.26397
—0.76203 —1.26426
0.19576 0.33132
云南 貴州
0.52087 O.86426
—0.O2199 0.48606
1.66632 1.01748
—1.18O90 一1.25731
0.22021 —0.01980
?
3?
推薦訪問:
長江
三篇
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