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害,漢語詞匯,拼音shāng hài,是指試圖用冷嘲熱諷去傷害他人,不法損害他人的身心健康。根據中國古代刑法,傷害罪主要分斗傷和賊傷兩種,其他戲、誤或過失傷害人,則分別情況有減等、收贖等規定。出自《韓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惡臭,,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生產車間機械傷害應急預案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生產車間機械傷害應急預案4篇
【篇一】生產車間機械傷害應急預案
機械傷害應急預案
石家莊炳欣冶金爐料有限公司
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簽發人:
4月7日
1.1編制目的
為了正確、有效、快速地應對和處理機械傷害事故發生時造成的人員傷亡、設備、設施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機械傷害事故造成的人員傷害和設備損失,維護生產穩定,保障員工生命和財產安全,結合公司各部門、車間的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家突發公共事故總體應急預案》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
1.3工作原則與方針
1.3.1 預防為主。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加強人身、設備、設施的安全工作,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機械傷害事故發生時造成的人身傷亡、設備損壞。
1.3.2 統一指揮。在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和協調下,組織開展事故處理、事故搶險、設備設施恢復、應急救援、恢復生產等各項應急工作。
1.3.3 分工負責。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要督促相關職能人員及應急救援人員按照統一協調、各負其責的原則建立事故應急處理體系。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公司范圍內發生機械傷害事故時的人員、設備、設施出現意外的預防和應急處理。
2.1領導機構
2.1.1 公司成立應對和處理發生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安全員辦公室。
2.1.2 領導小組組長由公司總經理常瑞欣擔任,副組長由副總吳衛東、安全員竇光濤擔任,小組成員由公司相關職能人員及各班組長(董榮軍、李靖、趙彥林、董民華、陳瑞海、楊超華、孫立平)擔任。
2.2 公司應對和處理發生機械傷害事故領導小組職責
2.2.1領導公司在出現機械傷害事故應急處理、事故搶險、設備設施恢復、應急救援、恢復生產等各項應急工作。
2.2.2組織研究決定重大應急決策和部署。
2.2.3下達應急指令(宣布進入、解除應急狀態)。
2.3 處理機械傷害事故發生所造成的人員傷亡、設備、設施損壞應急指揮小組職責
2.3.1及時掌握觸電事故造成的人員、設備、設施事故情況。
2.3.2落實領導小組下達的應急指令。
2.3.3及時協調解決應急過程中的重大問題。
2.4 應急領導小組成員主要職責
2.4.1公司應急救援指揮小組是機械傷害事故處理的指揮中心,安全員、設備設施管理員是事故處理的指揮員,負責組織和協調人員救治、設備、設施的搶修維護及故障處理。
2.4.2 公司總經理負責指揮公司其余員工做好安全生產等應急工作。
2.4.3 副總、各成員要組織人員、設備、設施搶險人員及時到位,保障在人員救治、設備、設施搶險過程中各種材料、物資運輸的及時準確,要確保公司人員、電力系統、機械設備始終處于可控的安全狀態。
2.5應急報警方式和聯系電話
2.5.1報警方式:采用電話報警。
總經理: 、;
副 總:、 ;
生產部長:、 ;
公司安全員: 、;
2.5.2相關指揮人員的通訊聯絡方式:
李 靖: 趙彥林: 董民華:
陳瑞海: 楊超華: 孫立平:1593 276
按照公司發生機械傷害事故的威脅和嚴重程度,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響應預案等級分II、I兩級標準,分別代表較重、嚴重。
3.1 II級響應等級
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II級預警:
3.1.1公司出現機械傷害事故,但傷者無肌體缺失或傷勢較輕時。
3.1.2公司出現機械傷害事故,但設備設施受損不嚴重,不會對操作人員及周圍人員構成人身安全的威脅時。
3.1.3公司生產設備出現誤動作而可能傷及操作人員和周圍人員,但情況在可控制范圍內時。
3.2 I級響應等級
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I級預警:
3.2.1公司出現機械傷害事故,傷者出現肌體離斷或傷勢較重時。
3.2.2公司出現機械傷害事故,但設備設施受損嚴重,對操作人員及周圍人員構成人身安全的威脅時。
3.2.3公司生產設備出現誤動作而可能傷及操作人員和周圍人員,且情況在不可控制范圍內時。
3.3 I級應急響應為最緊急響應,II級應急響應為較低級應急響應,I級響應行動包含II級響應的所有內容。
4.1 II級應急響應
當發布II級預警時,采取下列相應的應對措施:
4.1.1公司應急救援指揮小組副組長立即趕到事故現場,并在事故現場組織召開緊急會議,就有關應急問題作出決策和部署,并將有關情況向公司總經理匯報,同時宣布啟動II級應急預案。
4.1.2派專人立即切斷事故發生崗位的設備電源并進行可靠監護,同時向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進行及時匯報。
4.1.3在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的領導下,事故處理的指揮員立即組織和協調應急救援人員對傷者進行緊急救治并對傷者受傷部位進行妥善處理。
4.1.4維修人員由安全員、設備員、維修組長帶隊,負責對事故發生崗位的設備進行詳細的檢查,同時要求傷者所在班組做好相應應急處理。
4.1.4 在檢查中發現設備、設施存在安全隱患后,安全員、設備員、維修組長要準確判斷事故性質,封閉事故現場,利用一切手段向應急救援指揮小組匯報,準確講清人員受傷或設備受損實際情況以及匯報人及通信聯絡辦法。
4.1.5公司應急救援指揮小組人員將人員傷情、設備設施受損情況上報領導小組組長,公司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立即組織有關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具體應急救援方案。
4.1.6指揮小組應立即對傷者進行緊急救治并妥善運送傷者前往急救中心,
4.1.7若是設備受損,指揮小組應通知維修組立即準備修復所需的材料,做好設備修復的準備工作。若是工作人員在巡查或作業時受傷,應立即通知搶險人員將傷者送往集團公司急救中心進行搶救治療。
4.1.9 公司必須儲備的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救援備品有:擔架、氧氣瓶、急救箱、應急燈等。
4.1.10 公司應急救援人員必須無條件服從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的統一指揮,實施應急救援工作。
4.2 I級應急響應
當發布I級預警時,采取下列相應的應對措施:
4.2.1公司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組長立即趕到事故現場,并在事故現場組織召開緊急會議,就有關應急問題作出決策和部署,同時宣布啟動I級應急預案。
4.2.2派專人立即切斷事故發生崗位的設備電源并進行可靠監護,同時向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進行及時匯報。
4.2.3在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的領導下,事故處理的指揮員立即組織和協調應急救援人員對傷者進行緊急救治。維修人員由安全員、設備員、維修組長帶隊,負責對事故發生崗位的設備進行詳細的檢查,同時要求傷者所在班組做好相應應急處理。
4.2.4在檢查中發現設備、設施存在安全隱患后,安全員、設備員、維修組長要準確判斷事故性質,封閉事故現場,利用一切手段向應急救援指揮小組匯報,準確講清人員受傷或設備受損實際情況以及匯報人及通信聯絡辦法。
4.2.5公司應急救援指揮小組人員將人員傷情、設備設施受損情況上報領導小組組長,公司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立即組織有關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具體應急救援方案。
4.2.6指揮小組應立即與醫療機構進行溝通,請求派出車輛參與對傷者進行的緊急救治并妥善運送傷者及傷者的離斷肌體前往急救中心。
4.2.7公司應急救援指揮小組人員將險情上報領導小組組長,公司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立即組織有關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具體搶險方案。
4.2.8若是設備受損,指揮小組應通知維修組立即準備修復材料,做好設備修復的準備工作;若是工作人員在巡查或作業時受傷,應立即通知搶險人員將傷者送往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4.2.9公司必須儲備的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救援備品有:擔架、氧氣瓶、急救箱、應急燈等。
4.2.10公司應急救援人員必須無條件服從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的統一指揮,實施應急救援工作。
5.1應急預案啟動后,安全員負責就事故發生過程、救援進度、救援結果等內容進行及時通報,使員工對機械傷害事故下造成的人員傷亡、設備、設施損害情況有客觀的認識和了解。
6.1應急相應級別改變后,原應急響應自動轉入新啟動的應急響應。
6.2根據事故應急救援結果,在接到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的指令后,由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發出通知宣告應急結束。
7.1 公司設備員、電氣工程師、維修組長應積極與采購部門進行溝通、協調,研究在可能出現設備誤動作時而造成人員傷亡的安全重大問題,加大設備、設施保護力度,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制定并落實可能出現設備、設施出現誤動作而造成人員傷亡的預防性措施、緊急控制措施和恢復措施,根據應急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救援裝備。
7.2 公司安全員應積極與上級主管部門溝通、協調,研究、修訂相關設備、設施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加大人員意識的提高,結合實際情況,切實可行的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7.2公司應成立應急指揮機構,保證救援裝備始終處在隨時可正常使用的狀態。指揮小組應掌握公司應急救援裝備的儲備情況。
7.3 公司應急救援指揮小組應完善公司應急機構主要人員名單,并確保名單中所有通訊方式的有效性。各班組也應按照要求完善本班組人員名單表,保障出現機械傷害事故時,本班組人員通訊聯系的準確性。
7.4 公司應加強對設備、設施安全知識的宣傳和教育,采用通俗易
懂的方式宣傳人員、設備、設施發生事故后的正確處理方法和應對辦法,提高公司員工的應對能力。
8.1 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后,由公司安全管理部、裝備供應部牽頭組織有關人員組成事故調查組進行事故調查,公司應積極配合,以保證調查組客觀、公正、準確地對事故原因、發生過程、恢復情況、事故損失、事故責任等問題進行調查評估。
8.2 公司應急救援指揮小組應及時總結和分析應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進一步完善應急救援內容,改進事故搶險與緊急處理措施。???
9.1 本預案由公司應急救援指揮小組負責解釋。
9.2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篇二】生產車間機械傷害應急預案
一、總則
1、編制目的:
為了提高本項目部處置安全生產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本工程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及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保障員工的生命及財產安全,維護企業安全和穩定。
2、編制依據:
⑴《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⑵《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⑶《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⑷《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
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鄰御名邸工程項目中建筑施工中易發生的機械傷害事故。
4、應急工作原則: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依法規范,精心管理;依靠科技,持續改進;快速反應,科學決策;資源整合,協同應對;加強培訓,提高素質的應急工作原則。
5、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 1)施工現場項目部成立應急救援小組,組織機構如下:
6、施工現場生產安全應急救援小組
7、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成員經培訓,掌握并且具備現場救援救護的基本技能,施工現場生產安全應急救援小組必須配備相應的急救器材和設備。小組每年進行1-2次應急救援演習和對急救器材設備的日常維修、保養,從而保證應急救援時正常運轉。
8、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程序:
工地建立安全值班制度,設值班電話并保證24小時輪流值班。
如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立即上報,具體上報程序如下:
現場第一發現人——現場值班人員——現場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向上級部門報告。
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應急救援組織立即啟動如下應急救援程序:
現場發現人:向現場值班人員報告
現場值班人員:控制事態,保護現場,組織搶救,疏導人員。
現場應急救援小組組長:組織組員進行現場急救,組織車輛保證道路暢通,送往最佳醫院。
生產安全應急救援小組:了解事故及傷亡人員各簡況及采取的措施,成立生產安全事故臨時指揮小組,進行善后處理事故調查,預防事故發生措施的落實,并上報上級部門。
9、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構成:
組 長:丁星生---項目經理
副組長:王永貴---生產經理
組 員:
袁元海、戴海林--安全員
楊晟、李亞、鞠衛軍、鞠達生---施工員
劉軍、錢繼東---質檢員
豐友海---材料員
陳新蘭---醫務員
值班電話:186********
10、應急救援小組職責:
⑴組織檢查各施工現場及其它生產部門的安全隱患,落實各項安全生產責任制,貫徹執行各項安全防范措施及各種安全管理制度。
⑵進行教育培訓,使小組成員掌握應急救援的基本常識,同時具備安全生產管理相應的素質水平,小組成員定期對職工進行安全生產教育,提高職工安全生產技能和安全生產素質。
⑶制定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預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并組織實施,確定企業和現場的安全防范和應急救援重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檢查、驗收、監控和危險預測。
二、施工現場的應急處理設備和設施管理
1、應急電話
⑴應急電話的安裝要求
工地應安裝電話。電話可安裝于辦公室、值班室、警衛室內。在室外附近張貼119電話的安全提示標志,以便現場人員都了解,在應急時能快捷地找到電話撥打報警求救。電話一般應放在室內臨現場通道的窗扇附近,電話機旁應張貼常用緊急急用查詢電話和工地主要負責人和上級單位的聯絡電話,以便在節假日、夜間等情況下使用,房間無人上鎖,有緊急情況無法開鎖時,可擊碎窗玻璃,便可以向有關部門、單位、人員撥打電話報警求救。
⑵應急電話的正確使用
為合理安排施工,事先撥打氣象專用電話,了解氣候情況撥打電話121,掌握近期和中長期氣候,以便采取針對性措施組織施工,既有利于生產又有利于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工傷事故現場重病人搶救應撥打120救護電話,請醫療單位急救。火警、火災事故應撥打119火警電話,請消防部門急救。發生搶劫、偷盜、斗毆等情況應撥打報警電話110,向公安部門報警。煤氣管道設備急修,自來水報修、供電報修,以及向上級單位匯報情況爭取支持,都可以通過應急電話達到方便快捷的目的。在施工過程中保證通訊的暢通,以及正確利用好電話通訊工具,可以為現場事故應急處理發揮很大作用。
⑶電話報救須知
撥打電話時要盡量說清楚以下幾件事:
①說明傷情(病情、火情、案情)和已經采取了些什么措施,以便讓救護人員事先做好急救的準備。
②講清楚傷者(事故)發生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幾號、靠近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特征。
③說明報救者單位、姓名(或事故地)的電話或傳呼機或傳呼電話號碼以便救護車(消防車、警車)找不到所報地方時,隨時通過電話通訊聯系。基本打完報救電話后,應問接報人員還有什么問題不清楚,如無問題才能掛斷電話。通完電話后,應派人在現場外等候接應救護車,同時把救護車進工地現場的路上障礙物及時予以清除,以利救護到達后,能及時進行搶救。
2、急救箱
⑴急救箱的配備
急救箱的配備應以簡單和適用為原則,保證現場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據不同情況予以增減,定期檢查補充,確保隨時可供急救使用。
①器械敷料類
消毒注射器(或一次性針筒)、靜脈輔液器、心內注射針頭兩個、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計、氣管切開用具(包括大、小銀制氣管套管)張口器及舌鉗、針灸針、止血帶、止血鉗、(大、小)剪刀、手術刀、氧氣瓶(便攜式)及流量計、無菌橡皮手套、無菌敷料、棉球、棉簽、三角巾、繃帶、膠布、夾板、別針、手電筒(電池)、保險刀、繃帶、鑷子、病史記錄、處方。
②藥物
腎上腺素、異丙基腎上素、阿托品、毒毛旋花子苷水、慢心律、異搏定、硝酸甘油、亞硝酸戊烷、西地蘭、氨茶堿、洛貝林回蘇靈咖啡因、尼可剎米、安定、異戊巴比妥鈉、苯妥英鈉、碳酸氫鈉、乳酸鈉、10%葡萄糖酸鈣、維生素、止血敏、安洛血、10%葡萄糖、25%葡萄糖、生理鹽水、氨水、乙醚、酒精、碘酒、0.1%新吉爾滅酊、高錳酸鉀等。
⑵急救箱使用注意事項
①有專人保管,但不要上鎖。
②定期更換超過消毒期的敷料和過期藥品,每次急救后要及時補充。
③放置在合適的位置,使現場人員都知道。
3、其他應急設備和設施
由于在現場經常會出現一些不安全情況,甚至發生事故,或因采光和照明情況不好,在應急處理時就需配備應急照明,如可充電工作燈、電筒、油燈等設備。
由于現場有危險情況,在應急處理時就需有用于危險區域隔離的警戒帶、各類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標志牌。
有時為了安全逃生、救生需要,還必須配置安全帶、安全繩、擔架等專用應急設備和設施工具。
三、機械傷害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
1、應急準備
⑴組織機構及職責
①項目部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準備和響應領導小組
組長:丁星生
組員:王永貴 袁元海 楊晟 李亞 劉軍 豐友海 陳新蘭
值班電話:186********
②機械傷害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對項目突發機械傷害事故的應急處理。
⑵培訓和演練
①項目部安全員負責主持、組織項目部人員進行一次按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持。
②施工管理部負責對相關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培訓。
⑶應急物資的準備、維護、保養
①應急物資的準備:簡易單架、跌打損傷藥品、包扎紗布。
②各種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
2、應急響應
⑴預防機械傷害事故發生,項目部成立義務小組,由項目經理擔任組長、生產負責人及安全員,各專業工長為組員,主要負責緊急事故發生時有條有理的進行搶救或處理,外包隊管理人員及后勤人員,協助工程師做相關輔助工作。
⑵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后,由項目經理負責現場總指揮,發現事故發生人員首先高聲呼喊,通知現場安全員,由安全員打事故搶救電話“120”,向上級有關部門或醫院打電話搶救,同時通知生產負責人組織緊急應變小組進行可行的應急搶救,如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預先成立的應急小組人員分工,各負其責,重傷人員由水、電工長協助另外搶救工作,門衛在大門口迎接來救護的車輛,有程序的處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
⑶事故后處理工作
①查明事故原因及責任人。
②以書面形式向上級寫出報告,包括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受傷人員姓名、性別、年齡、工種、傷害程度、受傷部位。
③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④組織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⑤向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⑥向所有人員宣讀事故結果,及對責任人的處理意見。
【本文檔內容可以自由復制內容或自由編輯修改內容期待你的好評和關注,我們將會做得更好】
【本文檔內容可以自由復制內容或自由編輯修改內容期待你的好評和關注,我們將會做得更好】
【篇三】生產車間機械傷害應急預案
集團公司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目的
為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工作方針,對施工中可能發生的機械傷害事故進行有效的預先控制,在控制事故擴大、救助組織機構的指揮下,有條不紊的按照所制定的應急預案進行實施。
二、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集團公司工程項目部范圍內的任何機械傷害、起重事故應急、疏散、控制事故擴大的緊急情況的處置。
三、組織機構和職責
(一)成立防機械傷害領導小組
組 長:集團主要負責人 總經理
副組長:集團副經理 副總經理
成員:各部門、項目部負責人
防機械傷害領導小組下設聯絡組、警戒保衛組、義務搶險組、醫療救護組 、事故調查組。
(二)職責
1、組長:對發生的事故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統一領導、指揮,負責為事故處理提供相應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
2、副組長:負責事故應急處理各項具體工作的組織領導。
3、成員:按組長及上級領導的安排,扎實開展各項工作,保證搶險工作的順利進行。
4、聯絡組:在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通知應急領導小組所有成員趕赴現場,并及時向指揮匯報和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在事故的應急處理過程中,隨時協調各小組間搶險、救護及事故調查處理等各項工作,并隨時保持同上級部門、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指揮間的聯系。
5、警戒保衛組:在接到指揮組的命令或事故報告后,立即趕赴現場,對事故現場進行保護,對與事故有關人員進行隔離處理,對進入事故現場的車輛、人員進行疏導,隨時向事故聯絡組及指揮報告工作開展情況。
6、義務搶險組:在接到指揮組搶險命令或事故報告后,立即組織有關人員成立義務搶險組,向搶險人員提供搶險工具,趕赴現場進行搶險。
7、醫療救護組:接到指揮組命令或現場事故報告后,立即組織、救護人員組成醫療救護組,趕赴現場搶救傷員,對于重傷人員必須立即組織送往醫院進行搶救,醫療救護組要在重傷員送達醫院后,安排專人負責傷員的陪護,及時與指揮組聯絡工作,保證指揮組及時了解傷員情況。
8、事故調查組: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對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對現場進行調查取證,或協助上級專業部門、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對事故調查取證,并確定事故責任,形成處理意見,負責指定防止事故重復發生的措施,對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進行復查。
四、機械傷害的預防與控制
A、具體安全隱患如下: 機械工具對操作人員的傷害。(包括鉸、輾、碰、割、戳)等稱為機具傷害。 建筑施工中較常見的易導致傷害的機具有木工機械、鋼筋加工機械、裝飾工程加熱攪拌機以及各種超重運輸機械等。而造成事故的,最常見設備有龍門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機、各類塔式超重機、施工外用電梯以及鏟土運輸機械等。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和建筑機械水平的不斷提高,建筑機具品種和數量還在逐年增加,工程中使用機械率日益廣泛,應該注意到建筑施工現場條件差,露天作業、高空作業自然環境影響大,機械設備容易磨損、銹蝕,而且維護保養不便,造成不安全因素增多,再加上機械的操作和使用人員變化頻繁,常出現不按照安全操作規程和規范正確使用各類機械的情況。從而不僅縮短了機械設備使用的壽命,降低了生產效率,而且容易發生設備事故和人身傷亡事故。具體安全隱患如下:
(一)物料提升安全隱患:
1、吊藍無停靠裝置;
2、吊藍無超高限位裝置;
3、未設置纜風繩;
4、纜風繩不使用鋼絲繩,纜風繩的組數、角度、地錨不符合要求;
5、架體與建筑結構連墻桿的設置不符合要求;
6、鋼絲繩磨損已超過報廢標準;
7、鋼絲繩無過路保護;
8、鋼絲繩拖地;
9、樓層卸料平臺的防護不符合要求;
10、地面進料口無防護棚;
11、吊藍無安全門,違章乘坐吊藍;
12、架體垂直度偏差超過規定;
13、卷筒上無防止鋼絲繩滑脫保險裝置;
14、無聯絡信號;
15、在相鄰建筑物防雷保護范圍以外,無避雷裝置。
(二)塔吊的安全隱患:
1、無力矩限制器,或力矩限制器不靈敏;
2、無超高、變幅、行走限位器或限位器不靈敏;
3、吊鉤無保險裝置;
4、卷揚機滾筒無保險裝置;
5、上下爬梯無護圈或護圈不符合要求;
6、塔吊高度超過規定不安裝扶墻裝置;
7、扶墻裝置不符合說明書規定;
8、無夾軌裝置或有夾軌裝置不用;
9、無安裝及拆卸施工方案;
10、司機或指揮人員無證上崗;
11、路基不豎實,不平整,無排水措施;
12、軌道無極限位置阻擋器;
13、行走塔吊無卷線器或卷線器失靈,高塔基礎不符合設計要求;
14、塔吊與架空線路小于安全距離又無防護措施;
15、道軌無接地、接零或接地、接零不符合要求。
(三)施工機具安全隱患:
1、平刨、圓盤鋸、鋼筋機械、手持電動工具、攪拌機的共同隱患如下:未做保護接零和無漏電保護器,傳動部位無防護罩,護手、手柄等無安全裝置,安裝后均無驗收合格手續;
2、平刨和圓盤鋸共用一臺電機;
3、使用 I 類手持電動工具,不按規定穿戴絕緣用品;
4、電焊機無二次空載降壓保護器或無觸電保護器,一次長度超過規定或不穿管保護,電源不使用自動開關,焊把線接線超過 3 處或絕緣老化,無防雨罩;
5、攪拌機作業臺不平整,不安全,無防雨棚,料斗無保險掛鉤或掛鉤不使用;
6、氣瓶存放不符合要求,氣瓶相互間距和氣瓶與明火間距不符合規定,無防震圈和防護帽;
7、翻斗車自動裝置不靈敏,司機無證駕駛或違章駕駛;
8、潛水泵保護裝置不靈敏,使用不合理。
B:預防原則與控制措施:
1、機械工具所有外露的旋轉部分都必須設置防護裝置,防護裝置必須安裝牢固,并且性能可靠;
2、為防止運行中的機械設備或零部件超過極限位置,應配置可靠的限位裝置;
3、機械設備應設置可靠的制動裝置,以保證接近危險時有效的制動;
4、機械設備的氣、液傳動機構,應設有控制超壓,防止泄漏等裝置;
5、機械設備在高速運轉中容易甩出的部件,應設置防松脫裝置,并配置防護罩或防護網等安全裝置;
6、機械設備應采取防噪聲措施,使機械設備的噪聲低于國家規定噪聲標準;
7、機械設備容易發生危險的部位,必須設置安全標志,安全標識和狀態應保持顏色鮮明、清晰、持久;
8、機械設備中發生高溫、強輻射線等部位,應有保護措施;
9、有電器的機械設備都應有良好的接零接地,以防止觸電,同時注意防靜電;
10、在安裝機械設備的場地應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裝置;
11、制訂機械設備安全操作規程,堅持操作人員持證上崗制度;
12、操作人員必須按規定佩帶防護用品。
(二)機械加工傷害事故的預防
1、設備和工作場地應清潔,現場材料、零件、工具等應堆放整齊,道路暢通無阻;
2、對有毒害的作業場所應保持良好的通風,通風設備應有專人維護,易燃品用后及時送倉庫妥善保管;
3、堅持持證上崗制度,嚴禁違章操作;
4、操作人員上班要穿好工作服,戴好套袖、扎緊袖口;
5、機械加工操作人員,嚴禁帶手套操作;
6、對設備、構件操作機構,導線等經常進行檢查,檢修和保養,使設備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使操作機構靈活好用,各無件聲音正常;
7、設備的防護罩、配電裝置,斷電保護,接地等安全措施齊全可靠。
五、事故應急救援設備與設施
(一)應急電話
為合理安排施工,事先了解氣候情況撥打 121 或 221,掌握近期和中長期氣候,以便采取針對性措施組織施工,既有利于生產,又有利于工程質量和安全。工傷事故現場救援撥打 120 救護電話,請醫療單位急救,火警火災事故救援撥打 119 火警電話,請消防部門急救。發生搶劫、偷、盜、斗歐等情況撥打匪警電話 110,向公安部門報警救助。 撥打“120”和“119”須知: 1、說明傷情和已經采取了什么措施,好讓救護人員事情先做好急救的準備。 2、講明傷者(事故)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幾號,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特征。 3、說明報警者單位,姓名(或事故地)的電話號碼以便救護車(消防車、警車)找不到所報地方時,隨時保持聯系。基本打完報救電話后應問接報人員還有什么問題不清楚,如無問題才能掛斷電話,通完電話后,應派人在現場外等候接應救護車, 同時把救護車進工地現場的路障及時給予消除,以便救護車到達后,能及時進行搶救。
(二)常備藥品
消炎藥、治療冠心病及降血壓藥、止咳平喘藥、解痛及止吐、助消化藥、通便藥、解熱止痛藥、鎮靜藥及脫敏工藥、脫水藥、搶救藥、治療配藥的液體等。
(三)常用物品
體溫計、血壓計、聽診器、冰袋,各種消毒及物品,一次性注射器及輸液裝置。
(四)急救藥品
甘露醇注射液 、水注射液,低分子旋糖酐注射液、代血漿,多巴胺、西地蘭。
(五)消毒用品
酒精、碘酒、過氧化氫(雙氧水)新潔爾滅、鹽水、龍膽紫液、紅汞、滅菌棉球、棉簽、持物鉗。
(六)急救物品
急救包(內含無菌料、繃帶) 縫合包(內含持針器、縫合針、線、止血鉗、剪刀、鑷子、手術刀、敷料等); 氣管切開包(內含氣管套管、手術刀、止血鉗、剪刀、鑷子、持針器、縫合針、線、敷料等)。 各種常用小夾板或石膏繃帶、擔架、止血帶、氧氣袋。
(七)眼科常備藥物及器械
洗眼壺、清刨縫合包、簡單的縫合器械、生理鹽水、硼酸溶液。碳酸氫納溶液,抗生素眼藥水、抗生素眼藥膏、破傷風抗菌素、止血藥、消炎等。
六、組織集結方式
(一)接到施工現場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報警后,根據事故情況,項目部搶救組立即組織小組成員對事故現場進行警戒,控制事故擴大,項目部搶救組組織迅速奔赴事故現場集結。
(二)接到集結命令,行動組的全體人員要按照指揮員的命令調動機械設備、起重機械和攜帶必要的工具,義務急救員攜帶急救箱奔赴處理現場集結,執行指揮員下達的搶險救護任務。
七、行動方案
(一)指揮員在了解事故的初步情況下,向上級部門匯報同時組織行動組人員對事故地點進行有效的控制搶險工作,保證人員安全和財產受損失,盡快排除險情,保護好事故現場。
(二)施工現場發生起重事故,項目部立即組織對傷員的搶救,并及時逐級上報,如發生情況要逐級匯報詳細說明原因情況,現場要積極搶救并及時將傷員送往醫院。
八、培訓和演練
本預案每年應組織搶險組成員培訓,使培訓成員在發生事故后能正確應對。本預案每年至少演練一次。
九、本預案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篇四】生產車間機械傷害應急預案
生產車間機械傷害應急預案
受控狀態:
編 制:
審 批:
生效日期: 年 月 日
文件版本控制表
修 訂
變更章次
變 更 摘 要
修訂者
版次
日 期
章節
頁次
1 目的
采取積極的措施保護受傷員工生命,減輕傷情,減少痛苦,最大限度地減輕所帶來的傷害。
2 適用范圍
本應急預案適用于制造部所有員工,發生機械傷害時采取的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措施。
3 術語與定義
無
4 職責
4.1車間領導負責應急措施預案所形成的文件的編制與管理工作(包括文件的修改工作)。
4.2緊急情況發生時, 車間領導和安全管理員負責急救工作的指揮與調度,落實后勤工作,進行事故處理與調查.?
4.3行政部負責組織對車間相關人員進行機械傷害應急處理培訓工作,確保相關人員清楚應急準備與響應要求方面的作用和職責。
4.4傷害現場發現者應及時向本班班組長或車間領導反映事故情況,以便對傷者組織及時的營救工作。
5 工作程序
5.1 應急物資的準備
a)車間專配機械傷害處理的醫藥箱,以便貯存應急物資。
b)配備必要的跌打損傷藥品,創口貼、云南白藥、包扎紗布等。
5.2 應急措施
5.2.1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后,發現事故人員必須立刻通知現場本班班組長和車間領導。
5.2.2車間領導和安全員帶好應急物資及時趕至事故現場,即刻對傷處進行簡單的處理。
5.2.3簡單的外傷急救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脫離現場—清除污物—止血包扎,骨折時用夾板固定包扎,移動護送時應平躺,防止彎折。
5.2.4如果傷者傷勢嚴重,現場無法處理或不了解傷勢的情況時,車間領導和安全員應立即護送傷者到醫院(必要時撥打120聯系救護車支援),同時通知醫院做好急救準備,并向醫生說明受傷的原因和現在的傷勢,傷者系接觸化學危險物料或氣體時,應提供醫生所需的資料。
5.2.5車間領導應及時向上級反映事故情況。
5.3 應急電話
a)公司內應急聯系電話見通訊錄
b)鎮區醫院:120
5.4事故后處理
5.4.1查明事故原因。
5.4.2以書面形式向上級領導匯報,報告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地點、時間、傷亡人員情況等。
5.4.3制訂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5.4.4公司安委會負責組織會議,根據《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程序》、《工傷事故管理實施細則》要求,按“四不放過”的原則對事故進行分析、處理、統計、上報,必要時通知地方安全、環境保護部門共同處理事故。
5.4.3 安委會寫出《員工安全事故報告表》,提出糾正和預防措施方案,經主管副總審批后執行,并由安全員監督實施。
5.5 安委會每年組織一次應急演習并做好評分及《應急預案實施評審記錄表》。
5.6每年評審本文件,必要時對其進行修訂,特別是當事故或緊急情況發生后。
(學習的目的是增長知識,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努力就一定可以獲得應有的回報)
推薦訪問: 應急預案 生產車間 傷害上一篇:關于幼兒園視力篩查準嗎【五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