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是指鄉村地區人類各種形式的居住場所(即村落或鄉村聚落),鄉村一般風景宜人,空氣清新,較適合人群居住,民風淳樸,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青年鄉村振興的例子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青年鄉村振興的例子4篇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各類人才的作用。要加強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管理人才培養力度,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一、制定計劃回引高校人才
(一)制定“回引”農村基層人才實施辦法。以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游發展為支撐平臺,在政策、資金上給予支持,“回引”一批眼界寬、思路活、資源廣、有一定資本的外出務工致富能人回村任職。
(二)注重培養大學生村官,制定“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注重從大學生村官、村民組長、農村致富青年中發展黨員,培養村級后備干部,每個村保持1—3名后備干部常數。
(三)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向農戶發放小額貸款。聯合各級鄉鎮設立“農村黨員創業帶富”小額貸款項目,鼓勵和支持黨員領辦創辦農民合作社,發展特色產業,努力實現每個村都有1名以上黨員致富帶頭人。
二、給予優惠政策激勵專業人才
(一)鄉村科技人才激勵方面。鼓勵鄉村科技人才創新成果,推廣,應用科研成果。積極推薦國家級、省級“白千萬人才選拔”和“國務院特殊津貼”人選,形成吸引、培養、用好、留住人才和依靠人才推動科學發展的良性互動。要形成“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落實“用感情留人、用事業留人、用待遇留人”的具體措施。提高現有人才的使用效益。
(二)鄉村教育基層教師政策方面。加大鄉村教師榮譽制度,區政府對在鄉村學校從教10年以上的教師頒發榮譽證書;鼓勵優秀教師定期到邊遠農村地區開展支教活動;職稱評聘向鄉村教師斜切,對在鄉村一線教學崗位從教30年以上、任中級專業技術滿10年、能夠完成教學工作任務、且目前仍在教學崗位工作,并取得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的教師可直聘副高級專業技術崗位。
(三)鄉村專業技術人才管理方面。建立縣域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提高農村專業人才服務保障能力。推動人才管理職能部門簡政放權,保障和落實基層用人主體自主權。專業技術崗位聘用向鄉鎮傾斜。
三、加大力度儲備實用人才
(一)建立實用人才“儲備庫”。把農村一些“土專家”、經濟能人、退伍軍人、有一技之長的外出務工人員作為農村實用人才重點培養對象,按照不同類型,分門別類進行登記造冊,建立鄉鎮實用人才動態儲備庫,實行統一管理。將農村實用人才管理作為村級黨組織的一項重要工作,納入對村黨組織的考核,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二)建設實用人才“蓄能站”。利用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網絡、“數碼遠教”等載體,對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進行時事政策、實用技術等理論培訓。通過邀請專家授課、包聯干部開辦“鄉村大課堂”與群眾進行“一對一”交流等方式,幫助群眾轉變觀念,提高實用技能,拓寬致富渠道,增強發展意識。
(三)建立實用人才“后備軍”。鼓勵和引導實用人才發揮自身特長,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產業,成立種植、養殖專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注重優秀創業人才的培養、選拔和使用,把有能力、思路活、眼界寬的優秀人才作為農村后備干部進行重點培養,為新農村建設打造一支強有力的后備力量。扶持到位,打造實用人才“練兵場”。支持和鼓勵農村實用人才發揮個人才能,積極創辦經濟實體,對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項目,給予政策優惠;對特色農業開發和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項目,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向農戶發放小額貸款,幫助農村實用人才把產業做大做強,逐步形成規模,擴大效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農民優先發展。從農村人才看,鄉村振興關鍵看人氣,我們要創造條件讓農村產業留得住人,讓農村環境留得住人,讓農村更有人氣。
鄉村振興的實踐思考
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這是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后,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又一重大戰略部署。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文化振興離不開鄉村全面發展。
以發展農村經濟為支撐,打造“有產業”的新鄉村
文化繁榮離不開經濟繁榮,經濟發展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基礎。當年的徽商走出大山、勇闖天下,積累一定財富后回鄉興文重教、建祠修譜,由此帶動了徽州文化的繁榮興盛;徽州文化又反過來滋養徽商,助推徽商不斷走向強大。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黃山市始終把農村經濟作為重中之重,尤其是注重發揮文化對經濟的助推作用,堅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生態文化旅游優勢疊加,初步走出一條適宜山區實際的特色發展路子。比如黃山積極弘揚茶文化、發展茶產業,茶業綜合產值突破120億元,出口占全國的1/10,帶動茶農人均增收4300多元。比如泉水魚,這是我國首批農業文化遺產,也是農耕文明的重要體現。當前“吃泉水魚”已成為黃山鄉村旅游新亮點,有力帶動了農村經濟和農民增收。文化注入經濟,有利于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經濟發展有利于推動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并為文化振興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可謂農業因文化生輝、文化因農業添彩。
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打造“有顏值”的新鄉村
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徽州人重要的生活理念。歷史上,徽州就有“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的習俗養成,就有“永禁泥沙垃圾入河,違者罰銀三兩”的鄉規民約。近年來,黃山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從“外在綠”與“內在綠”的有機統一入手,始終做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外在綠”就是外在的生態環境。近年來黃山市堅持點面結合、系統保護,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加強黃山、齊云山、太平湖、牯牛降等關鍵景點保護,深入推進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城鄉面貌明顯改觀。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82.9%,地表水水質優良率達100%,空氣質量優良率常年在95%以上,PM2.5年均濃度23微克/立方米,是名副其實的綠色世界、天然氧吧。“內在綠”,就是內在的生態理念。黃山市聚焦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全省率先啟動農藥集中配送、全面推行生物低殘留農藥;在基層創新設立“垃圾兌換超市”,鼓勵村民以撿拾的垃圾就近兌換生活用品,實現了“村民得實惠轉觀念、政府花小錢辦大事”的雙贏。
以徽州文化保護為重點,打造“有鄉愁”的新鄉村
文化傳承是鄉村文化振興的必然要求。作為徽州文化的發祥地,黃山現存8000多處地面文物遺存、4000多種文獻、1300多個非遺項目、超百萬件文書,堪稱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集聚區。這些文化遺存絕大多數分布在鄉村,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很重要的就是讓這些珍貴文化留下來、活起來。近年來,黃山市高度重視文化資源保護,持續推進徽州古建筑保護工程,對空間形態4類116處、單體形態12類3358處古建筑進行全面保護,徽州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持續關注。同時,堅持“利用是最好傳承”的理念,注重發揮文化資源經濟屬性,以散落在廣大鄉村的古建筑、古民居為依托,大力發展具有徽州特色的文化產業,打造了徽州民宿、修學研學、攝影寫生、古道穿越等一批新型業態,初步實現了靜態保護向活態傳承的轉變。堅持有形文化與無形文化協同發力,把弘揚徽州傳統美德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起來,依托閑置的古祠堂、古民居,建設村史館、鄉賢館、好人館,引導群眾致富思源、崇德向善,真正讓民眾成為文化遺產的主人。
以鼓勵創新創業為核心,打造“有活力”的新鄉村
富裕幸福是鄉村文化振興的最終目的。稱雄明清商界數百年的古徽商,不僅創造了“無徽不成鎮”的歷史輝煌,也鑄就了堅忍不拔的創業文化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年來,黃山市依托自然人文資源豐富、能工巧匠眾多的優勢,鼓勵農民群眾踴躍投身特色種養、農產品精深加工、傳統工藝生產、文化創意設計等領域,形成了百姓創家業、能人干事業的濃厚氛圍。尤其是順應大眾旅游新趨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全市690多個村莊70%有游客接待、30%形成旅游熱點,超過10萬農民從事以旅游為主的第三產業,人均年收入超1萬元,鄉村旅游已占全市旅游的2/3以上。廣大鄉村有了“雙創”活力,農民群眾有了“雙創”激情,就必將形成積極進取的新文化、匯聚鄉村發展的正能量,鄉村振興必然前景可期、水到渠成。
鄉村振興
作者:
來源:《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8年第05期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要注意處理好以下關系。一是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的關系,要遵循鄉村建設規律,堅持科學規劃、注重質量、從容建設,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切忌貪大求快、刮風搞運動,防止走彎路、翻燒餅。二是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的關系,黨中央已經明確了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各地要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實施方案,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因村制宜,發揮億萬農民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善于總結基層的實踐創造。三是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關系,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政策支持、市場監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四是增強群眾獲得感和適應發展階段的關系,要圍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快補齊農村發展和民生短板,讓億萬農民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時要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能提脫離實際的目標,更不能搞形式主義和“形象工程”。
????????——2018年9月21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產業振興:鄉村振興的基礎
作者:宋圭武;
作者機構:中共甘肅省委黨校學術委員會;
來源:國家治理
ISSN:2095-8935
年:2018
卷:000
期:006
頁碼:P.44-47
頁數:4
中圖分類:F426.81
正文語種:CHI
關鍵詞:鄉村;產業振興;“三農”發展;河西走廊地區;振興戰略;甘肅省
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三農”發展意義重大。筆者基于在甘肅省河西走廊地區鄉村的調查經驗,對鄉村振興如何振興做了幾點思考。
推薦訪問: 振興 鄉村 例子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