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漢語詞語會議:伊萬·特韋爾多夫斯基執導的電影,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21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會議記錄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2021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會議記錄3篇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_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調查報告
為了進一步了解全市在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的工作進展,掌握基層農民對人居環境工作的期盼和滿意度,發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20XX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農村經濟調查隊通過專訪交流、會議座談、實地參觀、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全市5個鄉鎮的6個村和120個常住戶開展了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常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狀
(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主要做法
1、積極發動,做好輿論宣傳。一是利用常規宣傳陣地造聲勢。充分利用標語橫幅、鄉村畫墻、廣播電視、手機微信群、《致農村群眾的一封信》、“小手牽大手”等形式廣泛宣傳,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調研問卷匯總結果顯示,120位常住被訪者中100%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政策有所知曉和了解,其中了解渠道中有80%是通過鄉村干部政策宣傳,有61%是通過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二是創新宣傳形式,促環保理念入腦入心。各地開展鄉村夜話、百姓大舞臺、地方戲曲、快板民謠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活動,讓清潔衛生、環保文明的理念潛移默化地根植于群眾心中。
2、注重借鑒,創新工作思路。受訪的5個鄉鎮中有3個鄉鎮組織了鄉村干部和群眾代表前往寧鄉、瀏陽、鼎城、漢壽等附近區縣市實地參觀考察,學習交流先進經驗。在相互學習和借鑒過程中,常德市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創建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三項基本原則和農村垃圾的兩個“三化”整治思路(三項原則即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規劃引領,分步實施;
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工作機制的“三化”即社會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常態化監督;
垃圾處理機制的“三化”即減量化產生、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在此基礎上,全市各地立足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探索出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3、優化考評,強化責任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市、縣、鄉、村各級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研究制定嚴格的考核辦法,全面建立了市對縣、縣對鄉、鄉對村、村對戶的逐級考核評比機制,一月一評比,一季一考核,考評結果通報公示,媒體曝光。堅持強化考評結果的運用,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考核結果作為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綜合考核和鄉村振興考核的重要內容。通過一系列舉措,全市形成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得到了扎實有效推進。
(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主要成效
1、農村人居環境大為改善,群眾滿意度較高。20XX年下半年以來,常德市啟動村莊清潔行動,按照“一規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即一規:集鎮、村莊規劃全覆蓋;
一拆:依法依規拆除空心房;
二改:改廁和畜禽標準化圈舍改擴建;
三清: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溝渠塘壩、清理畜禽糞污;
四化:凈化、綠化、美化、亮化)的工作要求,全市上下積極投入對農村人居環境進行整頓治理,經過幾個月的不懈努力,全市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從調研時實地察看情況,農村大面基本實現無暴露垃圾、無污水橫流,墻面清潔無有礙觀瞻的小廣告,小噴繪等;黑臭水體得到基本治理,水面無漂浮物等;農戶房前屋后衛生保潔良好、雜物堆放整齊、道路溝渠除雜基本到位。受訪群眾普遍認為農村人居環境相比以前得到了有效整治,調查問卷中所列“村里變化最大”10項中前四位分別是“生活垃圾可以處理好”、“村里變整齊有序,綠化好,更漂亮了”、“村里道路變好變寬,出行方便了”、“村民使用衛生廁所,臭味基本消除了”,農村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明顯提升。93.3%的被訪群眾對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成果表示“滿意”,5%的表示“較滿意”,無人表示“不滿意”。
2、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逐步完善,模式不斷創新。村級制定相關考核辦法,發揮協會作用,對全村居民按戶打分,通過張榜每月一公布,再利用“村村通”廣播進行通報,獎勤罰懶,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調研所到的6個村都有可回收垃圾收購點,農戶(或村級保潔員)可以進行簡單的分類,將可利用可回收的垃圾交售到固定地點,換取現金或抵扣衛生費用。全市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模式正由過去的“戶分類、村收集、鎮(鄉)轉運、縣處理”的垃圾集中處理模式轉變為“戶集、戶分類、戶處理”的分類減量處理模式,垃圾鄉級中轉運輸則由本地政府購買服務解決。
3、農民主體地位顯現,村民自治能力提升。全市鄉村自發成立村級衛生協會(理事會),發揮其主導職能:一是更充分深入的發動群眾,宣講政策,傳播衛生環保知識,指導垃圾分類處置等等;
二是開展組織農戶開展評比活動,對農村保潔實行自治監督管理;
三是通過協會收取保潔衛生費,籌措人居環境整治資金,彌補資金缺口。所調研的6個村皆成立了由有威望、辦事公道、群眾認可的老黨員、退職村干部、鄉賢、群眾代表等組成的衛生協會(理事會),協會財務賬目獨立且公開。目前,常德市80%以上的村(居、社區)已經組建了成立衛生協會(理事會),通過協會的帶動和引導,全市農村居民的衛生清潔意識有了大幅提升,同時農戶主人翁意識也得到了增強,提高了農戶主動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群眾的主體作用日益顯現,村民自治能力進一步提升。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困難
1、農村環境整治資金投入不足。相關部門普遍反映農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缺乏項目支撐和資金投入,工作推進還有較大難度。問卷調查“你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主要資金來源是”時,所調研的6個村全部來自“鄉級及以上政府”“村集體”“村民自籌”。然而市、縣、鄉各級政府財政收入有限,大部分的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村民自籌資金也只是杯水車薪,相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所需資金來說投入明顯不足。在調查問卷中“你認為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存在的困難”有81.7%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投入不夠,缺錢”。
2、農村勞動力嚴重缺乏。由于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農村集體企業發展不足,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現象較為普遍。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部分需要勞動力投入時(如不適機械作業的溝渠清淤、零散垃圾清理等),適齡勞動力就顯得十分缺乏。在調研過程中,受訪對象皆為村干部隨機通知村部附近的村民,在120個調查樣本中,平均年齡53歲,50歲以上的村民占總樣本的60%,年齡普遍偏大。
3、農村保潔隊伍建設薄弱。一是保潔員數量較少。如果按照每50戶或是每300人配備一名專職保潔員的標準,大部分的村鎮很難達到此標準,保潔員的數量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垃圾處理量。二是保潔員隊伍不穩。所調研的6個村的保潔員平均年工資在5000―12000元之間,過低的工資待遇、繁重的工作任務、超負荷的勞動強度、嚴要求的考核壓力導致保潔員隊伍人心不穩,“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現象時有發生,甚至有些保潔員中途“撂挑子”。三是保潔員年齡偏大,后繼乏人。很大部分的村級保潔員為村里帶有照顧、保障性質的低保、五保、殘疾等弱勢群體,且年齡偏大,保潔隊伍被戲稱為“老弱病殘”。又因工作環境“臟亂差”、部分群眾對保潔工作認識有誤區、工資待遇低等因素導致農村青壯勞動力充實到保潔員隊伍中去有困難。
4、少數群眾對環境衛生認識不高,參與意識不強。部分群眾受不良習慣和落后觀念的影響,隨地亂丟垃圾習以為常,建筑垃圾隨意遺棄。甚至有的個別農戶衛生廁所建成后,基本不使用,還是繼續傳統用廁方式。在調研問卷中“你認為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存在的困難”有35%的受訪者認為“村民衛生意識不夠、習慣不好”。還有少部分群眾認為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是政府的事情,與自己關系不大,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涉及要自己出錢出力的時候,積極性不高,對村衛生協會(理事會)收取費用表示抵觸,不配合。在調研問卷中有2.5%的村民表示“不愿意為清理生活垃圾、打掃公共區域衛生等改善村里環境的措施付費”。
三、建議和意見
1、加大各級財政投入。財力保障應繼續以政府主導、集體補充、村民參與、社會支持的投入機制,保證整治工作的資金需求。積極爭取省級財政專項資金,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和涉農環保資金,統籌安排、形成合力。進一步規范、用活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調動廣大群眾籌資籌勞,通過“以獎代投”、“以獎促治”、“以獎代補”等措施,運用市場機制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2、繼續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一要通過環境整治相關工作的逐步開展,進一步提升鄉村特色、改善村莊環境,激發村民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從而引導群眾珍惜環境整治成果,自覺遵守村規民約,積極參與村民自治。二要積極組織開展農村美麗庭院評選、環境衛生光榮榜等活動,增強農民保護人居環境的榮譽感。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網絡新媒體,廣泛宣傳推廣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三是進一步加強思想教育,針對極少數認識不到位的群眾要做好思想工作,解開思想疙瘩,爭取其主動投身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大潮中來。
3、完善長效管護機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能搞“一陣風”,要堅持建管結合,逐步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農村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常態化開展。要制定村規民約,落實農民主體責任,約束不衛生、不文明、不健康行為,提高農民的環境衛生意識和公共道德意識。積極探索建立農戶付費、村集體補貼、各級財政補助相結合的管護經費保障制度,完善衛生長效保潔制度和垃圾清運監督制度,明確保潔人員職責。要嚴格落實考核獎懲,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成果持續發揮作用
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加快提升村容村貌,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不斷推向深入,根據我鎮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我鎮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為核心,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創建“潔化、序化、美化、綠化”農民生產生活環境為目標,統籌城鄉發展,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科學規劃,廣泛動員,整合資源,強化措施,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進一步改善我鎮農村人居環境,為鄉村振興提供良好開局。
二、幫扶內容
為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包保全覆蓋,市委、市政府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結合我鎮精準扶貧包保工作制度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內容,健全包保制度,統籌人力資源,形成工作合力,進一步完善鎮級領導包村,鎮工作人員包村、屯,村組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員包戶,農戶包保衛生(包括門前街道衛生清掃、包樹木成活、包秩序、包庭院和房前屋后、室內衛生等),推進工作縱向、橫向開展,用大動員推進大整治,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精細化、長效化和常態化,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不斷推向深入,用攜手扶實現共同富,為農民群眾建設一個生態宜居的美好家園。
1、鎮領導干部包村,鎮工作人員包屯,村組干部和黨員包戶,農戶包衛生。鎮領導干部、村工作人員和村組干部負責摸清農戶基本情況,提出工作建議,協調幫扶政策,落實具體工作任務;
村干部要以身作則,帶動親戚、鄰居,養成良好習慣;
引導農戶提高環境意識、文明意識,確保落實到戶到人。農戶包保自家庭院內外衛生,使房前屋后、室內外干凈整潔、規范有序,打掃門前街道衛生,執行門前“三包”制度。
三、組織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是我鎮重點工作,包保領導、包保干部要高度重視,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責任,加強領導,通力協作,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絕不允許推諉扯皮,充分發揮各種優勢,積極主動搞好服務,對各項目標任務進行落實,做好統籌規劃、項目落地、組織實施、資金安排、建立環境治理制度等工作,對實施效果負責,確保行動取得實效。
2、全面推進整治。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形成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強大合力,健全治理標準和法治保障,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標準化、法治化、規范化。鼓勵各類企業積極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農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依法盤活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空閑農房及宅基地等途徑,多渠道籌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引導相關部門、社會組織、個人通過捐資捐物、結對幫扶等形式,支持農村人居環境設施建設和運行管護,倡導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3、加強輿論宣傳。要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輿論宣傳工作,充分發揮登門入戶、廣播、網絡、文化活動等方式進行宣傳,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宣傳推廣先進經驗、先進做法,宣傳一批示范村,激發農民自覺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引導領導強化文明意識,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
相關熱詞搜索人居 鄉鎮 工作方案 環境整治 農村
下一篇:教育類優秀文案集合3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