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以教育為生的職業。這個職業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職業之一。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內,根據學校設施條件和個人職稱專業,安排學生入座、發放學習資料、備課授課、批改作業、引導輔導幫助學生學習、組織聽課練習,組織考試、傳授科學文化,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黨員教師學四史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黨員教師學四史4篇
【篇一】黨員教師學四史
中國“四史”
所謂四史,其實就是廿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記》、《漢書》、《后漢書》和《三國志》。
《史記》
“史記”原本是各國史書的通稱,司馬遷的著述也正是參考戰國時期各國史記所作。但后來因為《太史公書》的影響,大約在東漢時期,就已經成為此書的專名。司馬遷完成《史記》后,知道該書不被當世所容,故預先將副本存之名山,流傳后世。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前86年),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人,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撰寫的《史記》被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因此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
《史記》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鄭樵稱:“六經之后,唯有此作”。魯迅稱譽《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趙翼《廿二史札記》說:“司馬遷參酌古今,發凡起例,創為全史,本紀以序帝王, 世家以記侯國,十表以系時事,八書以詳制度,列傳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賢否得失,總匯于一編之中。自此例一定,歷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圍,信史家之極則也。”
對于司馬遷的死,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使得卒年無法確定,死因也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司馬遷一直到漢昭帝年間善終,有人認為司馬遷完成《史記》之后,便隱居山野,不知所終,故無從查考。
《漢書》
班固繼承父業,撰寫了《漢書》,共一百篇,包括紀十二、表八、志十、傳七十,后人析為一百二十卷,改了史記的體例,廢除世家一體。班固編寫《漢書》時,有人告發其“私修國史”,因而被捕入獄。他的弟弟班超向皇帝說明班固修《漢書》的目的是頌揚漢德,讓后人了解中國歷史,從中獲取經驗教訓,并無毀謗朝廷之意。后來無罪開釋,明帝更給了班家一些金錢,幫助史書寫下去。有一天,漢明帝問班固:“卿弟安在?”班固回答說:“為官寫書,受直以養老母”。
漢明帝頗賞識班固的才能,召為蘭臺令史(中央檔案典籍管理員),秩俸為太守等級的二千石,奉詔與陳宗、伊敏、孟異等撰《世祖本紀》及諸傳記,后轉遷為郎,典校秘書,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等列傳,共成列傳、載記28篇。
《后漢書》
《后漢書》,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東漢一代的歷史。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本紀、列傳部分為范曄撰,志未作完,范被殺。南朝梁劉昭取司馬彪《續漢書》中的“八志”與之配合,北宋時將兩書合刻為一書。本書在內容上“貴德義,抑勢力;進處士,黜奸雄;論儒學則深美康成(鄭玄)。
范曄(公元398—445年)字蔚宗,小字搏。順陽(今河南淅川縣東)人。南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宋左光祿大夫范泰之子。曾任秘書丞、新蔡太守和尚書吏部郎。官場多磨,后因事被殺。《宋書》本傳稱他:“博涉經史,善為文章,能隸書,曉音律。”任宣城太守時,曾博采魏晉以來各家關于東漢史實的著作,刪繁補略,撰成《后漢書》紀傳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為我國史學名著。北宋時,人們把晉司馬彪《續漢書》八志三十卷與之合刊,成今天《后漢書》。范曄所寫紀傳,筆勢縱放,詞句綺麗凝煉,頗具駢文句法,其中一些人物形象也刻畫得真切感人。名篇有《班超傳》、《張衡傳》、《范滂傳》等。尤擅長論贊,如《皇后紀論》、《二十八將傳論》、《宦者傳論》皆為名篇。又于紀傳中收錄大量政論、辭賦、使該書兼具一代文章總集的性質。
《三國志》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現四川省南充縣)人,史學家。蜀漢亡國后,仕于西晉,少舉孝廉,除著作郎,著有《三國志》,評價甚高。
陳壽少時勤學,曾拜譙周為師,研讀《尚書》、《春秋》、《漢書》、《史記》等史書。后來擔任蜀漢的觀閣令史,因不愿曲附權宦黃皓,屢遭譴黜。
公元263年蜀漢為曹魏所亡,265年司馬炎竄魏,改國號為晉。晉之司空張華十分賞識陳壽的才華,舉其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補陽平令。
在此期間,陳壽編撰了《蜀相諸葛亮集》上奏朝廷,因此功而除著作郎,領本郡中正。陳壽之后致力于編寫魏吳蜀的歷史,遂成《三國志》,共六十五篇,在當時即為人稱頌。
陳壽去世后,梁州大中正尚書郎范頵上書給皇帝,稱贊陳壽的《三國志》一書“辭多勸誡,明乎得失,有益風化”,而請求派人采錄,《三國志》因此得而流傳于世。
【篇二】黨員教師學四史
學四史小報
如何學“四史”
習近平總書記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學歷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在建黨10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深入學習“四史”,更加意義非凡。
第一,從文化傳承角度看。
“四史”是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不懈奮斗的歷史,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政治財富與精神瑰寶,我們理應倍加珍惜,認真學習,用心傳承。
第二,從黨的執政事業看。
“四史”是黨治國理政的“百科全書”,揭示了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有助于我們加深對歷史規律性的認識和歷史必然性的把握,增強心有所信的定力和行穩致遠的力量,更好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機遇與挑戰。
第三,從黨的建設角度看。
“四史”揭示了中國共產黨自我建設的成長密碼,有助于我們黨汲取歷史智慧,在不斷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第四,從廣大黨員和領導干部的個人成長看。
學習“四史”,有助于把握歷史走向,增強政治定力,厚植愛黨愛國情懷;有助于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貫徹落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有助于鑒往知來,提升守正創新的工作能力。
【篇三】黨員教師學四史
學四史小報
“黨在我心中”“改革開放”“學四史惜今時,守初心擔使命”……這個暑假,松江區泗涇第三小學的學生們用一幅幅圖畫、小報表達了自己學習“四史”的感悟。記者了解到,為了引導廣大少年兒童進一步打好愛國主義的底色,講好“四史”故事,暑假期間,泗涇三小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了各類學“四史”活動。
圖畫“四史”講述紅色故事
什么是改革?什么是開放?改革開放的意義是什么?改革開放的成就有哪些?泗涇三小馮光挺同學用一張圖進行了“闡述”。而葉芷優同學的《四史小報》,則詳細介紹了錢學森和中國夢。而像他們這樣,用圖來畫“四史”的同學在泗涇三小并不少。
了解“四史”才能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才能知道共產黨為什么“能”,憑什么“行”,才能堅守理想信念,走好新時代長征路。泗涇三小大隊輔導員翁艷介紹說,為了培養青少年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家鄉的樸素情感,引導他們了解黨的奮斗歷程和建設成果,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斷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學校積極組織隊員參加“學四史惜今時 守初心擔使命”為主題的實踐活動。
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
除了線上學習,今年暑期,泗涇三小各中隊還成立了“尋訪紅色足跡”雛鷹假日小隊,在校外輔導員的帶領下,分赴紅色故地,學習中國革命時期的光輝事跡。
三(6)小蜜蜂中隊尋訪了松江烈士陵園,認真聆聽紀念館老師的介紹,了解松江英雄志士為革命事業奮斗的感人故事;四(5)陽光中隊則來到了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通過了解那段遠去的戰爭,懂得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多么來之不易。
上海是一座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積淀,同時又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國際大都市。在探訪紅色故地的同時,學生們還通過“行走”在上海這座紅色之城、光榮之城、魅力之城中,在一個城市地標、一個普通人、一件有意義的物品中尋找每個人愛上海的獨特理由。
尋訪中,隊員們從不同視角感受著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細品著城市發展背后無數人的默默付出。尋訪結束后,大家都為生活在這樣多元開放的城市感到驕傲和自豪,并在心中默默許下心愿,勤奮學習知識,做新時代好少年,為城市的未來建設貢獻力量。
【篇四】黨員教師學四史
教師學習“四史”心得體會
教師學習“四史”心得體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歷史機遇。我們的國家正在走向繁榮富強,我們的民族正在走向偉大復興,我們的人民正在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當代中國青年要有所作為,就必須投身人民的偉大奮斗。”當代青年學生正處于我們國家最好的時代, 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高校開展“四史”教育,就是要引導學生深刻認識自身的歷史使命,更好地把握現在中國發展的大勢,樹立自己的使命意識,自覺地吧自己的志向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貫通起來,實現個人成才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機結合。
加強“四史”教育有助于解決歷史教育為誰服務的價值觀問題,實現和維護無產階級和 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馬克思主義全部理論的立足點,“四史” 教育同樣以這一點立足。 加強“四史”教育有助于解決觀察歷史和分析歷史的世界觀方法論問題,也有助于解決國家 育人育才和增強學生使命擔當問題。
在教學中堅持把“四史”教育同國家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為堅 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增強青年學生的使命擔當,力爭培養出更多具有家國情懷、創新能力、全球視野和引|領時代的一-流人 才。
推薦訪問: 黨員 通用 教師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