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浦東發展30年的變化(通用3篇)

| 瀏覽次數:

變化是漢語詞匯,拼音是biàn huà;意思為事物被另外的事物取代,近義詞為變動。出自《易·乾》:“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換模型講:變化是事物性質的體現,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浦東發展30年的變化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浦東發展30年的變化3篇

第1篇: 浦東發展30年的變化

三十年來我國物價上漲了4倍,人均收入上漲了20至25倍,1980年與2010年相比人工成本低,基本必需品價格低,而電器產品價格高(80年代一臺電視機也要一千多,而工資僅80元左右)而現在為了拉動農民增收必需品價格隨之提高,相應人工成本也在提高,如家庭子女幼年教育支出比以前多了

隨著人工成本提高,我國服務業等第三產業也會隨之新起,最終實現第三產業規模超過第二產業,使我國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第二產業為代表的工業與加工制造業長期依賴出口的窘境將得以緩解)內需逐步擴大替代彌補海外需求不足的情況,用內需消化第二產業產能過剩的現狀(前提就是人均收入提高)

而人均收入的提高必將隨之而來的會是人力成本的提高與必需品價格的提高,這都是必然的(大家可以參考日本的現狀)收入提高了必然導致支出隨之提高,響應的第二產業也會急速發展從業者群體逐步擴大,這種連帶效應是無法規避的,也就是因為出現了這種拐點效應,轉型期是否成功才影響國家前途

如果我國轉型成功,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并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從業人員逐步擴大,中國就是將來的新加坡、日本、美國;如果轉型失敗,我國就可能會走向經濟長期停滯,隨著人口紅利結束走向人口老齡化將出現嚴重的發展瓶頸,自然無法繼續依賴第二產業的發展了,所以第三產業發展才是唯一的出路

第2篇: 浦東發展30年的變化

浦東在我眼中的變化

本文是關于小學作文的浦東在我眼中的變化,感謝您的閱讀!

  星期天的上午,我帶爺爺去金茂大廈游玩。
  當我們站在金茂大廈遠眺時,只看到浦東的一片繁華。上海高樓的“頂”非常特別,它們造型千姿百態,沒有相同的,有的圓形,有的半圓形,有的三角形。有的像利箭直插云霄,還有的掛出一個方框,像是一幅幅雕刻的藝術品。“真美呀!”我情不自禁地贊嘆道。爺爺語重心長地說:“當初,浦東沒動遷時,周圍還是一片農田,一條終年污水黑臭的河橫貫新村內住宅區,即使在春天,當大家還捂著棉被睡覺時,仍能聽到蚊子‘嗡嗡’聲,居民們都身受其害。那時居民的生活真是處處難,小村里沒有路燈,夜間行路難;小區里也沒有公用電話,有急事找人都很難;周圍又沒有醫院,生病就醫打針難;商業設施太少,買個東西都很難……”我連忙打斷了爺爺的話,說:“現在浦東不是開發建設了嗎?浦東是騰飛了嗎?” 爺爺笑瞇瞇地說:“是啊!十年來,浦東的開發建設把每一戶浦東人都帶進了新世界。就拿對面的濰坊新村來說吧,原來缺煤少電,而如今,家家都用上了煤氣。附近的那條令人厭惡的臭水溝,早已綠樹成蔭,有的還建成了小區健身苑,添置了很多休閑娛樂的運動器械。每天清早,人們隨著美妙的樂曲音樂做操、練拳、跳舞。”我連忙應道“浦東的開發建設,不但帶來了高樓的、繁華的街市,也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小區里各種街道敬老院、托兒所、小區服務中心、醫療衛生服務點象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居民的身邊,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當我回到家中,心里非常感慨:今日浦東的大環境,小區的小環境都散發出誘人魅力。一座座大橋、一條條寬暢的道路正吸引著愈來愈多的人;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的小區也不斷涌現。令中外游客留連忘返,更讓我們生活在這里的人感到無比自豪。
  浦東的變化充滿了奇跡,它生機勃勃、每天都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我驚奇與浦東的變化,驚奇于上海的發展┄┄
  
   上南二村小學四(3)班
  
  喬逸凡

第3篇: 浦東發展30年的變化

內容目錄

內容目錄 . - 3 -

圖表目錄.............................................................................................................. - 4 -

一、歷史視角:浦東新區 30 年開發開放回顧..................................................... - 5 -

二、經濟視角:“金融+貿易”為基石,“浦東速度”全國領先............................... - 8 -

2.1 “金融+外貿”為基石,“浦東速度”全國領先............................................. - 8 -

2.2 浦東新區金融優勢突出,并更重自主改革............................................ - 9 -

2.3 高質量發展驅動,浦東新區或向“金融+科技”發力 .............................. - 10 -

三、政策視角:“五大中心”建設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 11 -

3.1 近 5 年浦東新區主要發展政策梳理..................................................... - 11 -

3.2從最新發展規劃政策看 30 周年后浦東新區開發“戰略新空間”............ - 12 -

3.3從深圳特區 40 周年發展方向窺探 30 周年后浦東新區開放方向 ........ - 14 -四、投資建議:................................................................................................. - 16 -五、風險提示:................................................................................................. - 17 -


圖表目錄

圖表 1:浦東新區行政規劃圖 . - 6 -

圖表 2:2013 年以來上海自貿區發展及擴容時間軸........................................... - 7 -

圖表 3:1997-2018 年浦東新區金融業生產值及占比......................................... - 8 -

圖表 4:2005-2018 年浦東新區外來人口和常住人口......................................... - 9 -

圖表 5:1995-2018 年浦東新區房地產生產值.................................................... - 9 -

圖表 6:2000-2018 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資額........................................................ - 9 -

圖表 7:2009-2019 年上海外商直接投資企業.................................................... - 9 -

圖表 8:近五年浦東新區和深圳 GDP 及增速................................................... - 10 -

圖表 9:浦東新區和深圳第二、三產業占比...................................................... - 10 -

圖表 10:2014-2018 年上海與深圳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與總收入........................ - 11 -

圖表 11:2013-2020 年上海和浦東新區主要發展政策梳理.............................. - 12 -

圖表 12:2017-2035 年浦東新區規劃空間格局................................................ - 13 -

圖表 13:2017-2035 年浦東新區城區規劃....................................................... - 13 -

圖表 14:從科技創新、自貿區建設、金融等方向看浦東發展或在各領域的“破局點” ........................- 14 -

圖表 15:深圳特區 40 周年謀定后各領域發展主要要點梳理 ........................... - 15 -

圖表 16:2016-18 年上海與深圳科技型企業研發狀況對比............................... - 15 -

圖表 17:2020 年 1-9 月新注冊企業總資本....................................................... - 16 -

圖表 18:把握浦東新區 30 周年主題的細分投資方向....................................... - 17 -


一、歷史視角:浦東新區 30 年開發開放回顧

1990 年代初,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開發開放浦東的重大決策,以浦東開放破局上海及長三角快速發展。上海在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積極擴大對內開放,不斷推進制度創新、營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浦東新區通過市場與產業基地的開發,積極發揮其對區域及全國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成為中國對外開放及經濟增長的重要標志新區之一。

(1)1990-1995 年:“八五期間”政策先行,浦東步入開發新階段

在“八五”計劃期間,浦東新區的開發獲密集政策推動。1990 年 4 月 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同意上海加快浦東地區開發,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1990年 12 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標志著中國股票市場的初步確立。

9 月 10 日,國務院出臺發布《上海外資金融機構、中外合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等開發開放浦東的九個法規文件,為浦東的初步開放開發定下基調,同時確定允許在第三產業及金融機構引進外資、設立證券交易所、保稅區、擴大審批權等五大政策。

1992 年 1 月,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浦東新區,上海市通過了《浦東新區

總體規劃方案》,浦東開發開放被明確為 90 年代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重點。1995 年 6 月,國務院頒發《關于“九五”期間上海浦東新區開發開放有關政策的通知》,在財政稅收和資金、擴大市場開放度和準入度以及擴大審批權限等方面進一步推動浦東開發開放。

(2)1996-2000 年:基礎設施與功能區開發并進,浦東開發初現雛形 “九五”期間,浦東各項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全面鋪開,同時,重點功能區的開發作為整個浦東開發開放的關鍵“破局點”。1996 年至 2000 年,浦東新區呈現出基礎設施建設與功能區開發齊頭并進的建設格局,通過推進地鐵、港口、機場、能源管道等各項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浦東新區創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對外開放格局,城市形態呈現出根本性變化。

根據上海市政府編制的《浦東新區總體規劃》,功能區開發是浦東開發開放的根本性規劃,涵蓋金融、貿易、加工、科技等各個方面。

?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致力于在金融、貿易、保險等領域發揮規模效應,提升集聚服務能力;

?外高橋保稅區則致力于打造外向型經濟,成為浦東新區的貿易窗口,以國際貿易、保稅倉儲、物流分撥、出口加工等功能為主;

?金橋出口加工區重點發展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工業,成為上海外向型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之一;

?張江高科技園區的重點落在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及開發,成為極具活力的科創窗口。

到 20 世紀末,浦東的開發開放水平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點,吸引了一大批外資企業及資本的進駐,帶動了浦東新區第二及第三產業并向蓬勃


發展。

圖表 1:浦東新區行政規劃圖

來源:浦東新區居委會, 中泰證券研究所

(3)2001-2012 年:綜合配套改革穩步推進,對內開放輻射長三角

21 世紀后,浦東的開發開放實現了從外部驅動到內部驅動的轉變,依托著產業、體制等方面的創新,推行綜合配套改革,逐步提高開放水平,并進一步擴大了向長三角地區、全國地區的輻射與服務能力。2005 年,浦東被國務院確立為全國第一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嘗試突破單項改革的局限性,引導改革往系統性、整體性的框架中發展。上海擬定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3 年行動計劃,明確 6 個方面 60 個具體改革事項,主要包括政府體制、市場體制、企業體制等方面。在綜合配套改革的推動下,浦東的產業集聚效應尤為顯著,以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為主體,浦東新區在信息、物流、航運、總部經濟等上的服務功能相繼拓展,建立其金融機構密集、金融要素市場完備的現代金融市場。

在 2010 年世博會所帶來的歷史機遇下,浦東進一步推動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綜合功能完善,建設以浦東國際機場、外高橋港區、上海信息港為核心的功能性、樞紐型重大工程以及一批市政基礎設施,拓展商務、會展、旅游、文化等綜合功能。

(4)2013 年至今:上海自貿區引領浦東“新一輪對外開放”高地 2013 年 8 月 22 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了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范圍涵蓋外高橋保稅區 4 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2015 年,自貿試驗區從原來的 28 平方公里擴展到 120 平方公里,進一步涵蓋陸家嘴、金橋和張江三個片區。2017 年 3 月,國務院印發了《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自貿試驗區改革進入全新階段。

2018 年 11 月,黨中央再一次出臺重磅舉措:增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臨港新片區。在改革開放 40 周年“新開放”征程,在強制性技術轉讓、


準入前國民待遇、外商投資限制等方面的突破或將成為“新開放”的“破冰點”。而作為“新開放”的試驗田,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的增設料將實施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建設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圖表 2:2013 年以來上海自貿區發展及擴容時間軸

來源:中泰證券研究所

2020 年,《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支持臨港新片區金融先行先試上提出了一系列重磅舉措,推動探索更加靈活的金融政策體系、監管模式和管理體制。在自貿區建設的引領下,浦東進一步發揮其輻射效應。


二、經濟視角:“金融+貿易”為基石,“浦東速度”全國領先2.1“金融+外貿”為基石,“浦東速度”全國領先

浦東新區的定位主要是以金融服務為中心,1997-2018 年間金融業產值增長 9.8 倍,金融業占浦東新區 GDP 總值從 1997 年的 11.39%增加到 2018 年的 22.08%。浦東新區發展 30 年以來,以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為

載體,浦東新區積極推進金融改革和創新,帶動信息、物流、專業服務等行業加快發展,促進航運中心、總部經濟等綜合服務功能的拓展和提升。陸家嘴成為國內金融機構最密集、金融要素市場最完備的地區之一,集聚著證券、期貨、鉆石、產權、石油等 10 多個國家級要素市場,以股票、貨幣、債券、外匯、商品期貨、金融期貨、黃金、產權市場等為主要內容的現代金融市場體系日漸成熟。

圖表 3:1997-2018 年浦東新區金融業生產值及占比

來源:上海經濟年鑒, 中泰證券研究所

2000 年后,浦東新區基礎建設不斷完備,人口流動加劇,勞動力與產業相促經濟增長。2000 年-2012 年還是上海房地產發展的黃金期,前期浦東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國內外知名金融機構已經入駐陸家嘴

金融中心,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才進入浦東,“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棟房”的現象根本性轉變。

截止2018 年浦東新區常住人口數55.02 萬人,外來人口數235.84 萬人,

且 2012 年以后,浦東新區外來人口和常住人口基本穩定。人口基數的增長直接帶動的是上海房地產市場的井噴式發展,2000 年上海房地產生產總值僅 55.36 億元,到 2018 年增長 718%,達到 453 億元。


圖表 4:2005-2018 年浦東新區外來人口和常住人 圖表 5:1995-2018 年浦東新區房地產生產值

來源:同花順 ifind,中泰證券研究所 來源: 同花順 ifind,中泰證券研究所

2010-15 年,自貿區引領浦東新區外商直接投資額快速攀升至 180 億美元,年復合增速 20%。2013 年至今,上海自貿區建設引領浦東發展新起點,上海自貿試驗區作為“中國首例、世界首創”的自由貿易試驗區,

承載著先行先試、將一批先進的經驗理念向全國其他地區復制推廣的重任。2013 年以來,上海自貿區工業產值不斷攀升至 5000 億元左右,外資進出口貿易維持在 1.5 萬億元左右,外資合同及自由貿易賬戶增長迅速。

圖表 6:2000-2018 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資額 圖表 7:2009-2019 年上海外商直接投資企業

來源:上海市統計年鑒,中泰證券研究所 來源: 上海市統計年鑒,中泰證券研究所

2.2浦東新區金融優勢突出,并更重自主改革

對比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騰飛的兩大支柱地區:深圳特區與浦東新區。


相對而言,浦東新區金融優勢明顯,第三產業占比 75.8%。浦東新區三十年發展定位是打造成以第三產業為重點的國際化大都市,戰略定位為

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深圳經濟特區的建設與發展或受頂層政策推動力度較大,資源、要素聚集性有外而內。因為基礎設施和戰略定位差異,浦東新區更在于內部自主改革及區域內部資源的優化與創新。

深圳 2018 年 GDP 總量達 24221.98 億元,同比增長 7.7%;浦東新區 2018 年 GDP 總量達 10461.59 億元,同比增長 8.39%。1997 年以來,浦東新區第三產業占比明顯提升,從 37.22%上市至 75.8%,而深圳第三產業占比僅上升 9.78 個百分點至 58.78%。深圳在 40 年的發展過程中更注重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齊頭并進,產業聯動推進特區經濟發展。從產業結構看,浦東新區已處于工業化中后期,第三產業比重近年來顯著提升,邁向價值鏈中高端。深圳 2018 年第二產業占比為 41.40%,第三產業為 58.80%,現代服務業是其重要支柱,產業結構相對偏均衡。

圖表 8:近五年浦東新區和深圳 GDP 及增速 圖表 9:浦東新區和深圳第二、三產業占比

來源:上海市統計年鑒,中泰證券研究所 來源: 上海市統計年鑒,中泰證券研究所

2.3高質量發展驅動,浦東新區或向“金融+科技”發力

在高質量發展及產業升級趨勢下,浦東新區借助科創板等資本市場制度優勢,以及臨港產業園等功能區,或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整合科技創新要素。在科創板等資本市場制度改革加速的大幕下,各地紛紛鼓勵

和刺激科創企業的發展,但從科技創新含量來說,深圳在 1990 年以來的以高新科技為引領,在電子、通信及計算機行業上發展迅速。

傳統的經濟中心上海依靠傳統貿易服務及金融服務鞏固了地位,但長期來看制約其發展的制造業或成為產業轉型的絆腳石。深圳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多且發展迅速,科技創新動力略強。2018 年深圳高新技術工業產值

2.69 萬億反超上海,2018 年深圳、上海高新技術產值分別為 2.69 萬億、

2.65 萬億。


圖表 10:2014-2018 年上海與深圳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與總收入

上海

深圳

年份

高新技術企業數(個)

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億元)

高新技術企業數(個)

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億元)

2014

5320.00

16669.15

1435.00

4674.39

2015

5969.00

18001.17

5166.00

15316.92

2016

6758.00

20044.95

7737.00

19424.12

2017

7494.00

23374.22

10973.00

23278.72

2018

9023.00

26547.56

14120.00

26912.31

來源:Wind, 中泰證券研究所

三、政策視角:“五大中心”建設助力區域經濟發展3.1近 5 年浦東新區主要發展政策梳理

政策導向下,浦東新區聚焦自貿區、長三角一體化,新增科技中心建設。通過梳理 2013 年以來支持上海和浦東新區發展政策,我們發現浦東新區發展由原來的的“四大中心”建設,新增科技中心建設,近期的政策文

件更加聚焦于上海科技創新發展、自貿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


圖表 11:2013-2020 年上海和浦東新區主要發展政策梳理

時間

文件

主要內容

2020年6月28日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

到2025年,上海“五個中心”核心功能和服務輻射能級顯著增強,上海龍頭帶動作用更好發揮,努力形成長三角共性與個性相得益彰、合作與競爭相互促進、集聚與輻射相輔相成的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格局。到2035年,上海城市核心功能更加凸顯,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

城。

2020年6月18日

《浦東新區促進重點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試行)》

制定了“五大倍增”行動,發布了“10+6+X”倍增行動方案。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力爭把浦東建設成為全球范圍內科技創新資源最集聚、創新轉化機制最靈活、創新創業生態最活躍、科創產業融合最緊密的地區,打造“科創引領,硬核浦東”品牌,率先實現“科創-產業大循環”,實現科技持續支撐經濟創新發展。

2020年4月8日

《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

到2022年末,將上海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領先的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圍繞重點領域打造四

個“100+”,集聚“100+”創新型企業;推出“100+”應用場景;打造“100+”品牌產品;突破“ 100+”關鍵技術。

2020年3月9日

《上海市浦東新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2017-2035)》

目標定位:中國改革開放的示范區;上海建設“五個中心”和國際文化大都市的核心承載區;全球科

技創新的策源地;世界級旅游度假目的地;彰顯卓越全球城市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的標桿區域。

2020年2月14日

《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

積極推進臨港新片區金融先行先試;在更高水平上加快上海金融業對外開放;推進金融機構跨省(市)協作,整體提升長三角金融服務效率和水平;提升金融配套服務水平,促進長三角創新發展;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加強金融政策協調。

2020年1月8日

《加快推進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實

施方案》

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量子計算等領域新興技術研發攻關,支持芯片、算法、云計

算等領域基礎技術理論研究,推動前沿技術開發利用走在世界前列,為驅動金融創新提供不竭動力。

2019年8月6日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

到2025年,建立比較成熟的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體系,打造一批更高開放度的功能型平臺,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企業,區域創造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經濟實力和經濟總量大幅躍升。到2035年,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成果,打造全球高

端資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成為我國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

2019年6月15日

《關于支持浦東新區改革開放再出發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從制度創新、經濟發展、政府治理、綠色生態4個維度提出了著力推進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開拓性創新,著力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全面增強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制度供給能力,通過七年左右努力,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元。

2018年10月29日

《上海市推進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助力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到2020年底,上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基本形成技術先進、模式創新、服務優質、生態完善的總體布局。創建高速智能的信息通信連接網絡(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率先開展商用);創建高效密集的網絡信息交換樞紐;創建存算一體的數據中心資源高地;創建深度感知的新型智慧城市應

用標桿。

2017年12月15日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

立足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展望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夢圓2050年,全面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2017年3月31日

《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

到2020年,率先建立同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把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投資貿易自由、規則開放透明、監管公平高效、營商環境便利的國際高標準自由貿易園區,率先形成法治化、

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

2016年11月30日

《浦東新區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未來五年,在產業空間布局上,浦東則將形成“4+4+X”的格局,并通過金融城、科學城、旅游城、航空城的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具體到產業而言,浦東將做大做強涵蓋相關領域的金融、航運

、貿易、文化、健康、信息、裝備、汽車“八大產業板塊”,大力發展新興金融、電子商務、旅游會展、物聯網和下一代通訊、智能制造、民用航空、總部經濟、高端研發(含科技服務業)、

新能源、新材料“十個重點專項”。

2016年8月30日

《“中國制造2025”上海行動綱要》

到2020年,落實“中國制造2025”取得重大進展,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力爭保持25 左右;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持續深化,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明顯增強;制造業對資源環境友好程度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邁入世界先進水平行列,上海成

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全要素生產率的國際高端智造中心之一。

2016年2月1日

《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

建立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推動設施建設與交叉前沿研究深度融合;推動設施建設與交叉前沿研究深度融合;探索實施重大科技設施組織管理新體制。

2015年10月16日

《上海市鼓勵外資研發中心發展的若干

意見》

支持設立各種形式的外資研發中心;鼓勵外資融入上海創新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支持引進培養

創新人才;加大財稅支持力度

2015年5月25日

《關于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

建設科技創新中心;聚焦科技創新;體現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服務功能。

2014年7月21日

《關于加快上海商業轉型升級提高商業

綜合競爭力的若干意見》

圍繞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目標,把握商業轉型升級提速、競爭能力提升的“雙提”要求,通過培育

新業態,發展新模式,搭建新平臺,拓展新空間,促進國際大都市商業發展。

2013年4月17日

《臨港地區中長期發展規劃》

功能定位: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的重要載體;海洋經濟的示范基地;產城融合、功能多元的濱海新城。

主要目標:基本形成高端新興、集群多元的現代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現代

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形成多領域、多層次的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綠色低碳、生態宜居的城市環境體系。

來源:上海市人民政府、浦東新區居委會, 中泰證券研究所

3.2從最新發展規劃政策看 30 周年后浦東新區開發“戰略新空間”


根據最新發展規劃政策,《上海市浦東新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2017-2035)》規劃形成“一主、一新、一軸、三廊、四圈”的總體空間結構。一主:即主城區,是上海建設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區,以中心城為主體,強化川沙主城片區的支撐;一新:即南匯新城,是上海建設全球城市的戰略新空間,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主城區;一軸:即東西城鎮發展軸,是全市延安路-世紀大道發展軸的組成部分;三廊:即濱江文化商務走廊、南北科技創新走廊和沿海戰略協同走廊;四圈:即南匯新城、祝橋-惠南兩個綜合發展型城鎮圈,浦江-周浦-康橋-航頭、唐鎮-曹路-合慶兩個整合提升型城鎮圈。

圖表 12:2017-2035 年浦東新區規劃空間格局 圖表 13:2017-2035 年浦東新區城區規劃


來源:《上海市浦東新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7-2035)》,中泰證券研究所


來源:《上海市浦東新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7-2035)》,中泰證券研究所


對比來看,浦東發展 30 周年中基本建成了經濟、金融、航運、貿易“四個中心”,未來將聚焦于科技中心建設,形成“五大中心”聯動發展,這一

布局指出了浦東未來規劃的發展方向。我們結合浦東新區現已出臺的相關政策,從科技創新、自貿區建設、金融、區域規劃、長三角一體化等方向分析未來浦東發展或在各領域的“破局點”。


圖表 14:從科技創新、自貿區建設、金融等方向看浦東發展或在各領域的“破局點”

來源:新華網、人民網, 中泰證券研究所

3.3從深圳特區 40 周年發展方向窺探 30 周年后浦東新區開放方向

2020 年是深圳特區建設 40 周年,是深圳特區發展新的起點,2020 年

10 月 10,國家管理層也對深圳經濟特區建立 40 周年后的未來發展做出了重要指示。我們結合《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 年)》對深圳未來建設規劃進行總結


圖表 15:深圳特區 40 周年謀定后各領域發展主要要點梳理

創新

探索完善大科學計劃管理機制;優化科研機構技術轉移機制;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

科技

分類分步放開通信業;推進大數據平臺及相關機制建設;實施高度便利化的境外專業人才執業制度。

人才

推進外籍人才簽證便利化;探索完善外籍高層次人才居留便利和緊缺人才職業清單制度;擴大企業博士后站辦學自主權

金融業

推進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落地,建立新三板掛牌公司轉板上市機制;推出深市股指期貨;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CDR)試點;優化私募基金市場準入環境;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

資信托基金試點。

對外開放

完善涉外商事糾紛訴訟管轄制度;完善國際法律服務和協作機制;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先行先試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機制;擴大港口、航運業務對外開放;深化國際船舶登記制度改革;賦予國際航行船舶保稅加油許可權。

國資國企

(1)支持深圳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賦予更大改革自主權,鼓勵結合實際推行更為靈活、更具創新性的改革舉措;(2)支持完善區別于黨政領導干部、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家成長規律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管理機制,探索與企業市場地位和業績貢獻相匹配、與考核結果緊密掛鉤、增量業績決定增量

激勵的薪酬分配和長效激勵約束機制。

知識產權

1)實施新型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制度,完善互聯網信息等數字知識產權財產權益保護和公平競爭制度;

2)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先行探索依法降低商業秘密侵權行為刑事立案門檻;3)依法降低行政執法打擊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證據要求。

公共服務體制

放寬國際新藥準入;探索完善醫療服務跨境銜接機制。

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

優化生態環境管理機制;探索優化建設項目用地用林用海審批機制; 開展航空資源結構化改革試點

城市治理

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發揮深圳信息產業發展優勢,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

管理理念創新,讓城市運轉更聰明、更智慧。

國內國際雙循環

要優化升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體系,深化對內經濟聯系、增加經濟縱深,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加快推進規則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率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粵港澳大灣區

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促進人員、貨物等各類要素高

效便捷流動,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要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

來源:發展改革委、人民網, 中泰證券研究所

對標深圳,浦東新區或進一步提升區域創新動力。目前深圳已建立起以高交會為主要平臺的高科技交易市場體系,同時建立起以華強北為代表

的為高科技產業服務的產品配套市場體系。完善的市場體系銜接為深圳的科技產業布局及科技創新提供動力。與之相比,上海存在高技術產業在全市工業中比重小,內部指標之間不平衡,部分制造業尚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的特點。浦東新區中臨港產業園、張江高科等科創功能區應深入實施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提升區域創新動力。

圖表 16:2016-18 年上海與深圳科技型企業研發狀況對比

上海

深圳

2016

2017

2018

2016

2017

2018

有R&D企業個數

2344

2441

2556

2117

3507

3489

R&D人員

254800.00

262300.00

271200.00

202684.00

232421.00

289453.00

R&D經費投入情況(億元)

1049.32

1205.21

1359.20

760.03

841.10

968.35

基礎研究

77.63

92.51

105.69

12.51

13.94

10.63

應用研究

131.13

152.32

169.45

72.08

87.72

65.39

試驗發展

840.56

960.38

1084.07

675.44

739.44

892.34

來源:上海、深圳統計局, 中泰證券研究所

浦東新區或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放寬企業準入門檻: 深圳在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基礎上,制定深圳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清單,放寬能源、電信、公用事業、交通運輸、教育等領域市場準入。特別是,


在構建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浦東作為我國的經濟金融中心,要想促進產業平衡、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更應有針對性放寬市場準入限制,繼續適當降低市場準入限制,加大對硬科技產業鏈企業投入大力優惠政策。

圖表 :2020 年 1-9 月新注冊企業數量 圖表 17:2020 年 1-9 月新注冊企業總資本

來源:上海、深圳市場監督管理局,中泰證券研究所 來源: 上海、深圳市場監督管理局,中泰證券研究所

此外,從融資角度看,發展權益市場引導資金及全社會資源向關鍵技術 領域配置以實現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突破。浦東新區金融配置功能強大,以科創板為代表的資本市場制度改革成效好,資本市場融資制度改革與 創新也或是未來發展建設的重頭戲。

四、投資建議:

對于本次浦東新區 30 周年在區域經濟版圖中的戰略定位,以及其金融、科技兩大方向的發展機會。

我們認為:對比深圳 40 周年后的發展方向及區域經濟發展經驗,浦東新區未來的發展重心變化是對現有經濟產業結構的盤整升級。

浦東新區或在于以更加合理的產業結構,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借助科技創新及資本市場制度與創新成為“示范高地”,上海依托強大的貿易服務及金融配置功能,料將是通過發展科技創新企業的優化產業結構見效最快的地區。老經濟中心積累的產業基礎、多元包容及開放性的制度下的科創引領是上海及長三角一體化最重要的推進方向,也必將在新一輪開放落地過程中得到優先發展。

因此,對于浦東新區 30 周年主題的投資方向,我們認為,

1)從估值角度提振看,浦東新區功能區建設、物流、機場,如:外高橋、張江高科、浦東金橋等,受益于政策推進帶來的資產重估預期,或將是每一輪浦東新區主題投資過程中的龍頭。

2)而從基本面角度看,上海龍頭券商、金融科技(金融開放)、創新


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下及高質量發展背后所肩負的“新開放”真正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產業,將伴隨政策推進過程中,行業龍頭公司基本面的逐步改善,或將走出中長期

趨勢。

圖表 18:把握浦東新區 30 周年主題的細分投資方向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市值(億元)

ROE

一級行業

二級行業

上市日期

2019/12/31

2018/12/31

2017/12/31

600009.SH

上海機場

1338.85

16.70

15.85

15.53

交通運輸

機場Ⅱ

1998-02-18

600606.SH

綠地控股

782.41

19.79

17.15

15.22

房地產

房地產開發Ⅱ

1992-03-27

600611.SH

大眾交通

76.37

10.87

9.85

9.42

交通運輸

公交Ⅱ

1992-08-07

600639.SH

浦東金橋

127.21

11.56

10.99

8.39

房地產

園區開發Ⅱ

1993-03-26

600642.SH

申能股份

276.55

8.23

7.10

6.84

公用事業

電力

1993-04-16

600648.SH

外高橋

144.82

8.44

8.25

7.64

房地產

園區開發Ⅱ

1993-05-04

600820.SH

隧道股份

176.70

10.08

10.02

9.82

建筑裝飾

基礎建設

1994-01-28

600822.SH

上海物貿

51.40

9.64

7.58

5.96

商業貿易

貿易Ⅱ

1994-02-04

600827.SH

百聯股份

260.62

5.54

5.29

5.10

商業貿易

一般零售

1994-02-04

600846.SH

同濟科技

57.92

23.91

13.83

12.82

建筑裝飾

房屋建設Ⅱ

1994-03-11

600895.SH

張江高科

301.84

6.45

6.34

5.61

房地產

園區開發Ⅱ

1996-04-22

601229.SH

上海銀行

1191.93

12.01

11.70

11.67

銀行

銀行Ⅱ

2016-11-16

601872.SH

招商輪船

403.73

7.08

6.58

3.94

交通運輸

航運Ⅱ

2006-12-01

603108.SH

潤達醫療

78.87

11.76

10.93

9.95

醫藥生物

醫療服務Ⅱ

2015-05-27

603128.SH

華貿物流

108.16

8.76

8.44

7.66

交通運輸

物流Ⅱ

2012-05-29

603713.SH

密爾克衛

192.77

14.59

13.38

12.46

交通運輸

物流Ⅱ

2018-07-13

603987.SH

康德萊

79.14

11.42

11.30

10.04

醫藥生物

醫療器械Ⅱ

2016-11-21

688085.SH

三友醫療

121.13

25.14

19.74

2.33

醫藥生物

醫療器械Ⅱ

2020-04-09

688330.SH

宏力達

102.18

44.83

26.01

13.78

電氣設備

電氣自動化設備

2020-10-15

688505.SH

復旦張江

176.08

24.25

12.35

8.77

醫藥生物

化學制藥

2020-06-19

來源:Wind, 中泰證券研究所

五、風險提示:

國內大循環、國際雙循環政策落地不及預期,國內宏觀經濟超預期下行,資本市場制度改革力度不及預期。

推薦訪問: 變化 通用 發展

【浦東發展30年的變化(通用3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