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11 課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同步 練習
一、語言基礎(9 分,每小題 3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題。
漂泊在外的游子,若與故鄉不期而遇,歡喜之外又會勾起幾分落寞,這便是鄉愁。在漫長的歷史中,戰亂、動蕩、天災往往是最基本的社會形態,鄉愁也就成了那個時代的普遍情感。難怪在中國的文化史中,鄉愁始終是個龐大的文學命題,由此留下的鄉愁文字浩如煙海。
故鄉是人類建造并尋找的第一個家園,人們在此繁衍生息,幾乎培育了人類的全部文化與歷史。人都是戀家的,故鄉是生命的根。然而有史以來,遷徙卻是人類發展的常態,人們背井離鄉,為開辟新的美麗家園而廢寢忘食,成為社會發展繁榮的強大動力。今天很多人已經在城市住了幾十年,成為道地的城里人,過著富裕的日子,可故鄉的山川草木仍然歷歷在目。更讓人想不通的是,也就是這十來年,在生活的快速發展變化中,(
),鄉游成了有情的旅游,鄉愁氣氛越來越濃。
1.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漫長的歷史中,戰亂、動蕩、天災往往是最基本的社會形態,鄉愁也就成了那個時代的普遍情感。
B.農歷新年有貼春聯,掛年畫,舞龍,放花炮,穿新衣等習俗,神州大地處處呈現祥和、熱鬧的氛圍。
C.閱兵大典就是看精神:橫線、縱線、斜線,線線筆直;槍線、胸線、腳線,線線壯觀。
D.王維的《竹里館》寫人物活動,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
答案 B 解析 “貼春聯,掛年畫,舞龍,放花炮,穿新衣”是“習俗”的定語,應用頓號。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 A.故鄉是人類尋找并建造的第一個家園,人們在此繁衍生息,它幾乎孕育
了人類的全部文化與歷史。
B.故鄉是人類建造并尋找的第一個家園,人們在此繁衍生息,它幾乎孕育了人類的全部文化與歷史。
C.故鄉是人類建造并尋找的第一個家園,人們在此繁衍生息,它幾乎培育了人類的全部文化與歷史。
D.故鄉是人類尋找并建造的第一個家園,人們在此繁衍生息,幾乎培育了人類的全部文化與歷史。
答案 A 解析 審視畫橫線的句子,可發現,“建造并尋找”語序不當,應改為“尋找并建造”;成分殘缺,最后一個分句缺主語,應在“幾乎”前加“它”;“培育……文化與歷史”搭配不當,應將“培育”改為“孕育”。據此排除 B、C、D 三項,故選 A 項。
3.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 A.鄉味成了大眾喜愛的味道,人們的小日子越過越紅火美好 B.人們的小日子越來越紅火美好,鄉味卻成了大眾喜愛的味道 C.人們的小日子是否越來越紅火美好,盡管鄉味已經成了大眾喜愛的味道 D.鄉味成了大眾喜愛的味道,于是人們的小日子越來越紅火美好 答案 B 解析 前文突出“生活的快速發展變化”,后面應接“小日子越來越紅火美好”,排除 A、D 兩項。C 項,“人們的小日子是否越來越紅火美好”表意錯誤。故選 B 項。
二、名篇名句默寫(6 分) 4.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如果想要典雅含蓄地表達自己對有荷葉、荷花等圖案的服裝的喜愛,我們可以借用屈原《離騷》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
(2)蘇軾《赤壁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月亮圓缺增減的辯證關系為例,形象地揭示了世間萬物變化的一般規律。
(3)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述了作者求學時向老師提出疑難、詢問道理、恭敬請教的情形。
答案 (1)制芰荷以為衣兮 集芙蓉以為裳 (2)盈虛者如彼 而卒莫消長
也 (3)援疑質理 俯身傾耳以請 三、文字運用(11 分)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 15 個字。(6 分) 蔡元培先生曾在大學演講時說到人生的三個時期,即預備時期,幼年;工作時 期 , 壯 年 ; 休 息 時 期 , 老 年 。
他 說 , 預 備 時 期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受益于社會,欠下債,債是要還的。工作時期,也是還債時期。②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老年進入休息時期,如果有能力,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便休息,“半息”就可以了,不要“全息”。如果健康狀況允許,又有份事業,是個實業家、教育家、著作家,繼續工作著,不知老之將至,當然更好。
答案 ①也是欠債時期 ②壯年為社會工作 ③還是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解析 ①處根據人生三個時期的不同特點,結合后面“工作時期,也是還債時期”的句式特點,可寫出答案“也是欠債時期”。②處根據前后文的“還債”“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可寫出“壯年為社會工作”等類似答案。③處根據前面的“如果有能力”,后面的“不要‘全息’”,可寫出“還是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類似答案。
6. 閱讀下面某社區“紅色議事廳”工作流程圖,根據要求完成題目。(5分)
【注】
兩代表一委員: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1)用一句話概括“紅色議事廳”工作職能,不超過 15 個字。(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為老百姓辦實事”角度評價“紅色議事廳”工作機制。要求:體現流程圖主要內容,語言簡明、準確,不超過 80 個字。(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聯系相關各方,協商解決難事。
(2)示例:“紅色議事廳”工作很實在:①難事來自民意,很務實;②協調相關部門、人員解決難事,很切實;③既有“兩代表一委員”監督,又有群眾反饋及回訪,能落實。
解析 本題考查圖文轉換及語言表達簡明、準確的能力,考查語言建構與運用的學科素養。解答此題,需要認真觀察此流程圖,明白各層級的關系。第(1)題,要求概括“紅色議事廳”的工作職能,從流程圖可以看出,“紅色議事廳”處于流程圖的中心位置,是整個流程的核心,由此可將答案概括為“聯系與之相關的各方,幫忙協商解決難事”。作答時要注意答案不能超過 15 個字。第(2)題,要求從“‘為老百姓辦實事’角度評價‘紅色議事廳’的工作機制”,由流程圖可以看出,紅色議事廳幫助解決難事,接受群眾反饋及進行滿意度回訪,所以可以從“紅色議事廳”工作很實在方面回答。要求體現流程圖的主要內容,可以從難事來自民意、協調相關部門、接受“兩代表一委員”的監督、能夠落實群眾反饋和回訪等方面回答。注意答案不能超過 80 個字。
能力拓展
勵志小語: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顧憲成 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題。
教 授 胡 適 胡適的教授生涯始于北京大學。1917 年初,《新青年》主編陳獨秀向北京大學新任校長蔡元培力薦胡適,同時動員在哥倫比亞大學師從杜威學習哲學的胡適回國任教。當時正在緊張寫作博士論文的胡適,還沒等博士學位到手便回國了,于當年 9 月 10 日到北大就任教授,這時他剛剛二十六周歲。
初到北大任教的胡適,給哲學系一年級講授“中國古代哲學史”。“中國哲學史”是北大的老課了,在胡適之前由陳漢章講授。陳從伏羲講起,講了一年才講到《尚書》的《洪范》篇。胡適授課卻不管以前的課業,他發給學生的講義一反前例。當時顧頡剛也選了這門課,他后來回憶說,胡適一開頭就用《詩經》作時代的說明,丟開唐、虞、夏、商直接從周宣王以后講起。“這一改把我們一班人充滿著三皇五帝的腦筋驟然做一個重大的打擊,駭得一堂中舌撟而不能下。”在他們學生眼里,這簡直就是一場“思想造反”,有幾個不安分的學生拉著傅斯年,策劃“扳倒”老師——將這個比他們大不了幾歲的年輕的留洋教授趕走。當時傅斯年在北大已赫赫有名,此前他就曾將教授《文心雕龍》的教授、章太炎的門生朱蓬仙成功逐出門外。他將朱的講義一夜讀完,勾出了三十多條錯誤,將了他一軍。校長蔡元培看了,只得將朱辭退。但傅斯年“鑒定”完胡適的課后,得出的結論是:“這個人書雖然讀得不多,但他走的這一條路是對的。你們不能鬧。”就這樣,這件事才得以平息。第二學期,北大哲學系三年級恰好也有一門“中國哲學史”的課,由一位老教授任課。當時馮友蘭正在哲學系讀三年級。據馮友蘭回憶,某次課上,這位老教授手里揮舞著胡適的講義,冷嘲熱諷地對學生說:“我說胡適不通,果然就是不通,只看他的講義的名稱,就知道他不通。哲學史本來就是哲學的大綱,說中國哲學史大綱,豈不成了大綱的大綱了嗎?”好在胡適在學生那里基本站穩了腳跟,加之有校長蔡元培的鼎力相助,他在北大的教授位子也就此坐穩了。
除了在北大任教,胡適還先后擔任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并長期兼任教育部國語講習所兼職講習,至于胡適在國內外大學的演講、講學,那就難以計數了。
胡適的課講得好,這在所有聽過他課的學生那里,基本上是公認的。1917年考入預科的田炯錦回憶說:“諸師長中,我最喜歡聽胡先生的課,他不但有許多新穎的見解,而且擅長表達。”曾就讀于北大的朱海濤回憶說:“適之先生在校中開的課是中國文學史和傳記研究……文學史則是一門極叫座的課。他講《詩經》,講諸子,講《楚辭》,講漢晉古詩,都用現代的話來說明,逸趣橫生,常常弄到哄堂大笑。” 胡適講的課,內容大多比較新穎,他特別注重運用他那套所謂“科學的方法”,尤其是杜威的實驗主義方法,來分析和解釋中國的典籍,有斷制,新見迭出。在教學方法上,胡適推崇研究性教學,在教學中“往往把我不能解決的問題
做題目,叫同學來研究”。胡適說自己并不喜歡上大課,而更喜歡上小型的研討課,因為“班次太大,不能大家互相討論研究”。
胡適的日記、筆記中多有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記載和分析。1931 年 8 月 28 日閱完“中古思想史”試卷后,對 75 位學生按分數排隊,排出“皆有希望成才”“尚有幾分希望”“中人之資”“絕無希望”的,甚至還依次“卜其人的終身”。
常有同事向胡適討教講課的奧秘,他的回答是:“一小時的課,必須有四小時至八小時的準備。”楊亮功說:“胡先生做學問不茍且,教書也是不茍且的。”這也就是胡適自己所說的以“做小學生”的態度去對待教學。對胡適這樣一位“大牌”教授來說,他在教學工作中能夠這樣“不茍且”,難能可貴。
(選自周川《教育家胡適:行動與思想》,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在北大講授中國哲學史的同時,胡適以自己的博士論文為基礎,改寫成《中國哲學史大綱》講義,由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該書由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親自作序,是中國學者第一次用近代學術觀點和方法整理研究中國哲學史的專著,出版后立即風行海內,不到 3 年就再版 7 次,影響空前。
(有刪改) ②1916 年,胡適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適以為今日造國之道,首在樹人;樹人之道,端在教育。故適近來別無奢望,但求歸國后能以一張苦口,一支禿筆,從事于社會教育,以為百年樹人之計,如是而已。” (有刪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胡適研究學問有獨立的思想,因此他講課時沒有沿襲陳漢章講授哲學的方法,一開始讓他的學生很不適應。
B.胡適作為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教授,在北大任教遇到挑戰是難以避免的,學校一位哲學系老教授對他的藐視就是其中之一。
C.胡適說自己以“做小學生”的態度對待教學,就是從頭學起,即楊亮功所說的“胡先生做學問不茍且,教書也是不茍且的”。
D.胡適非常重視教育對改變國民的作用,他一生身體力行,不僅在北大任職,還擔任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進行了大量演講、講學。
答案 C 解析 C 項,“就是從頭學起”理解錯誤。
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年輕時的胡適曾立下從事教育事業以救國的志向,這是他后來聽從陳獨秀的勸告,匆匆回國到北大就任教授的原因之一。
B.胡適授課“駭得一堂中舌撟而不能下”,這與其說是胡適不肯貿然信從前人帶給大家的震驚,不如說是大家對他的敬佩。
C.在北大赫赫有名的傅斯年曾成功“扳倒”章太炎的門生朱蓬仙,但是在聽完胡適的課后,對胡適治學的方法表示了肯定。
D.胡適喜歡上小型的研討課,是因為這樣的課堂學生少,便于老師和學生共同討論研究,足見胡適非常重視研究性教學。
答案 B 解析 B 項,“不如說是大家對他的敬佩”錯,此時,學生們對胡適仍是不接受的態度。
3.胡適的課被學生公認“講得好”。請結合材料,對胡適課“講得好”的原因進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胡適的語言表達能力好。講課語言生動,富有感染力,引人入勝。②胡適的課,內容大多比較新穎。他不但有許多新穎的見解,也有新的方法。③胡適注重研究學生。他注重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分析。④胡適備課認真。他以“做小學生”的態度去對待教學,在教學工作中“不茍且”。
解析 解答此類題目,牢記十六個字:審清題干,明確重心,鎖定區間,概括文意。文章中關于胡適講課講得好的表述,集中在第四段至結尾處,故分析原因時,從中篩選信息進行概括總結即可。
推薦訪問: 北京大學 就任 演說下一篇:楊學山北京創新科技周活動上致辭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