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處,讀作:gòng chǔ。漢字基本釋義是共同存在;指在一項活動或經歷中的相處,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心得體會5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心得體會5篇
心得體會: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黨的十九大取得的一個重大理論成果和歷史性貢獻,是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黨的十九大報告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了系統闡述,特別是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體現了黨中央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為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滿足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提供了強大思想引領、根本遵循和實踐動力。我們要深刻認識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基本方略的重要意義、豐富內涵和重點任務,勇當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排頭兵,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
一、深刻認識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意義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對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的鮮明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在閩浙工作期間,他就大力推進生態省建設,探索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到中央工作以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走到哪里,就把對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關切、叮囑講到哪里,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問題,形成科學系統的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既深刻反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也鮮明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的時代特色、實踐特色和中國特色。
心得體會:堅持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最新)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提出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同時,進一步明確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精神財富,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進入新時代,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發展理念勢在必行。
現代化是傳統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型的過程。西方現代化起步較早,在其發展過程中,為發展中國家積累了很多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但西方的現代化也有其自身的弊端:對自然的不斷征服造成資源的日益短缺和環境的嚴重惡化;物質主義的盛行導致整個社會精神的空虛、道德的淪喪;國家間的以鄰為壑、資源的爭奪和環境問題的國際轉移造成了世界性的國際難民問題和恐怖主義活動等。世界資本主義此起彼伏的經濟社會危機、生態環境危機和全球治理危機啟示我們,中國的現代化道路絕不能照搬西方現代化模式,而只能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現代化建設的實踐遵循。改革開放以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國在工業化進程中和世界上許多國家一樣,經歷了一個向自然界進軍,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歷史過程。我國在快速形成現代化發展物質基礎的同時,也給自然生態系統帶來很大破壞,出現森林消失、土地沙化、濕地退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等生態問題和水、土、空氣遭到污染等環境問題,付出了較大的代價。面對嚴峻的資源和環境形勢,我們黨及時改變發展理念和發展戰略,堅決摒棄損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和做法,選擇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總書記早在地方工作期間,就開始思考我國現代化道路,提出“我們既要GDP,又要綠色GDP”“經濟的發展不代表著全面的發展,更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等觀點,并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目標理念。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順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把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總書記指出:“多年快速發展積累的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十分突出,老百姓意見大、怨言多,生態環境破壞和污染不僅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且對人民群眾健康的影響已經成為一個突出的民生問題。”為此他從“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的戰略高度,強調要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引導人們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既是發展的價值手段,也是發展的價值目的。只有人與自然的關系達到和諧共生的境界,才能為人類自身的和諧發展和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奠定自然的物質和環境基礎。馬克思曾經指出,人的發展需要經歷三個階段:人的依賴關系占有統治地位的階段、以物的依賴關系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階段、人的全面發展的階段。如果我們不能有效約束資本邏輯對自然的破壞,將永遠到達不了“人的全面發展”階段。失去良好自然生態環境的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提質增效就會受到根本性制約。所以,要想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就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在觀念、制度、技術、行為等方面形成合力,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刻揭示了發展與保護的本質關系,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內在統一、相互促進和協調共生的方法論。深入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引導形成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普遍共識。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保護生態的過程作為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的過程,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目前存在的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問題,都與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落實不到位密切相關。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發揮制度和法治的引導、規制功能,讓保護者受益、讓損害者受罰。需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并確保嚴格執行、有效落實。尤其是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功能區規劃和相應的配套政策,在嚴守生態紅線的基礎上,建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態環境需要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大力推進環保科技創新。這是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措施。馬克思曾經這樣闡述物質變換思想,即“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于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這種物質變換”。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通過科技創新來發展生態經濟,實現綠色發展。一方面,大力發展生態科技產業,為發展生態經濟奠定技術基礎;另一方面,幫助非生態科技產業完成轉型升級成為綠色環保產業,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真正有機統一。總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需要通過環保科技創新,保證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環境保護的同向同行。
倡導引領綠色生活方式。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推動形成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充分認識生態環境的天然公共性,在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多方投入的基礎上,引導和督促企業、城鄉社區等生態環境責任主體共同參與生態環境治理。創新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建立完善生態倫理教育體系,加強全民生態科學知識教育,強化民眾的生態意識、低碳意識、節約意識、環保意識,使生態文明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節約、綠色、低碳、環保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作文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自然的過分溺愛,已使人類變得自妄自大,居然得意忘形地認為人與自然不和諧也是美。 ――題記 我的名字叫人,大自然是我的母親,自我出生以來,母親就一直囑咐我要善等其他的兄弟姐妹。 我叫大自然。自地球誕生以來,我就存在這個世界上了。我擁有很多孩子,綠油油的小草、成蔭的樹木,鮮艷的花兒、翱翔的雄鷹、奔騰的駿馬、啼鳴的翠鳥……包括人類都生活在我的懷抱里。這些孩子都多么純真,多么可愛。 我非常喜歡跟我的兄弟姐妹玩耍。“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花兒盛開,駿馬伴我同行,小鳥伴我唱歌。好溫馨!我非常喜歡這種感覺,希望這樣的快樂時光可以繼續延續下去。 看到人與其他動物、植物相處得那樣融洽,作為母親,我很高興,之前的憂慮也沒了,而是把更多的疼愛獻給了人。 母親仿佛更加疼愛我了,我是一個懂事的孩子,為了報答母親的恩情,我要更加努力地生活下去,創造出更大的財富,繼而讓母親安享晚年。 人真的是太懂事了,我由原來的欣慰轉為樂不可支,現在就算是要把我的一切都獻給人,我都心甘情愿。 慢慢地,我發現我與其他的兄弟姐妹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我具有無窮的智慧與巨大的創造力,這都是無形的財富。而其他兄弟姐妹卻沒有,它們只是一味地辛勤工作及每一天都重復著這些繁瑣而毫無趣味可言的工作。我很煩惱,這是為什么呢? 這陣子,人好像很煩惱的樣子。我曾幾次找過他,問他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可他只是微笑著說:“沒事。”這令我很擔心。 我終于想通了!原來我是那樣地高級,那樣地至尊無上,而動物、植物只是一些低賤的生物而已,我不必對它們那么尊重。從那以后,我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對待動植物的態度由謙虛轉而輕蔑。 最近,人的態度有點兒不對勁,之前的謙虛全沒了,取而代之的是傲慢與輕蔑。他開始欺負其他的動植物了。但我真的是太疼愛他了,不想他生氣或不高興,所以一直置之不理。 我最近很喜歡打獵。或拿著一把槍瞄準一只小鳥,體驗打槍的樂趣;或用一些毒藥涂在長矛上,以準獅子或老虎用力投過去,感受一番做野人的.滋味。這樣既可以收獲樂趣,也可以收獲食物,得到珍貴的皮毛。 (矛以不理睬的態度,仍然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相信人能浪子回頭。) 好奇怪!對于我的行為,母親居然不聞也不問。為什么呢?呵呵!也許是母親也支持我這樣做吧! (沉默……) 應該是了,我是自然界的主宰者,世界任我擺布。母親也不應該例外。哈哈哈!我是最至高無上的! 沒想到我的不理睬不僅不能讓人改過自新,而是變得更加自妄自大。我真是悔不當初啊!為了不讓人繼續錯下去,我一定要站出來教訓人一頓。 母親終于開口了,她教訓了我一頓。但對于我來說,一切已經無用。我不耐煩,便也毀掉了她那美麗的容顏。 面對人,我真的是很累了,我再也無力反抗,便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人繼續破壞下去。 擺脫了母親的限制,我才發現,原來人與大自然和和諧也是一種美。大自然根本就沒有資格當我的母親,它就只管奉獻好了,為了我的前途,為了我的發展。 我很痛心。人居然這樣傲慢,認為人與自然不和諧也是一種美!我真想忠告他一句:你再這樣子下去,不僅我會滅亡,你也會銷聲匿跡的。
人與自然心得體會
???昨天因事有感,突然有了這樣的體會。不知對錯,但應該是有些意思的。
自然與人的關系,長期以來是一種互融互斥,偏于曖昧的、說不清的關系。人,尤其是現代人,越來越扮演破壞者的身份,而自然,則成了受害者,然后再變成報復者。
我們與我們生存的環境是息息相關,不可分割的。我們是應盡所有的能力去保護它,其實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但是,我們不應該刻意的去為了什么而去什么。自然和我們人類是一樣的,它也有生死經歷。就像一個人,即使從出生開始就一直修身養性,本著圣賢的標準去做。他最終也還是會老去,直至死亡。地球如此,宇宙也如此。
因為人受內心的反映,同樣也在受著所有外力的作用。而自然也一樣,它包羅萬象,一切生物盡在其中。有喜水的,有耐熱的,有好動的,有好靜的……所有這一切,秉性均不同。也就產生了那些相生相克的,種種錯綜復雜的關系。而這些關系因為沒有太多個性體的思維和情感宣泄,所以看上去很殘忍的獅子吃羊,就變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情。
而比其他生物更聰明的,更富情感的,萬物之靈的人類也產生出來了。做個假設,可能人是自然最驕傲的孩子,因為他不斷的好學,向上,不斷的發明著,突破著一個個極限。但是最終這個孩子可能從得天獨厚變成得意忘形了……但是我覺得還好,現在這個孩子已經慢慢的開始悔悟了。
不知道人類是否能這樣與自然一起相攜白頭,但是生命的軌跡應該是相同的。自然孕育了萬物,它必然也受萬物的反作用力。
就好像,自然把一切生物能生存的條件都無私的進行給予的同時,也展現著它特有的如地震、海嘯、火山等等的考驗。
不過即使到了天荒地老的時候,也可能又會是一次新的開始,呵呵。
推薦訪問: 共處 心得體會 人與上一篇:復工復產工作方案集合4篇
下一篇:工作方案解讀講話稿(通用3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