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無錫市基礎測繪規劃

| 瀏覽次數:

 無錫市基礎測繪規劃

 第一章 總 則

  第 l 條 基礎測繪是為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基礎地理信息的基礎性、公益性事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為適應我國加快信息化、城鎮化、現代化建設進程的需要,結合無錫市基礎測繪實際情況與實現“兩個率先”的要求,按照保障急需、突出重點的原則,編制《無錫市基礎測繪規劃》(2005-2020 年)。

  第 2 條 規劃依據

  l.《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事業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

  3.《江蘇省基礎測繪管理辦法》

  4.《江蘇省測繪事業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

  6.《測繪生產成本費用定額》(財政部、國家測繪局,2000.1)

  7.《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使用許可管理規定》

  8.《無錫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

  第 3 條 基礎測繪的基本原則是:統一監管、合理分工;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統一標準、資源共享。本規劃在地域空間上分為無錫市區、江陰市、宜興市三個部分,覆蓋全市域。

  第 4 條 本規劃所稱無錫市基礎測繪項目,是指下列內容:

  l、建立和復測經省測繪局委托管理和組織實施的本行政區域內的 D 級 GPS 控制網、四等水準網。

  2、測繪、制作和更新無錫市行政區域 1:500-1:5000 基本比例尺地圖及數字產品。

  3、建立和更新無錫市行政區域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數據庫。

  第 5 條 規劃期限:

  近期:2005-2010 年

  中期:2011-2015 年

  遠期:2016-2020 年

  第 6 條 本規劃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并報省測繪局備案后,是我市今后一段時期編制基礎測繪年度計劃及具體組織實施的依據。

  第二章 指導思想及發展目標

  第 7 條 2005 年至 2020 年,我市基礎測繪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加強無錫市基礎測繪工作,構筑”數字無錫”地理空間基礎框架,加速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為推進我市實現“兩個率先”的目標提供可靠、及時的地理空間基礎信息服務。

  第 8 條 2005 年至 2020 年我市基礎測繪事業發展的目標是:

  l、建立市、縣級市基礎測繪分級管理體制,創建基礎測繪政府投入及組織實施機制,形成基礎測繪定期更新制度,更新周期 3-4 年。

  2、測設覆蓋市區及各縣級市城區、各建制鎮統一的 D 級 GPS 網與四等水準網,其中 GPS控制面積 4669Km2,四等水準控制面積 900Km。

  3、測制、更新 1:500-l:5000 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及其數字化產品,新測地形圖 4669Km2。

  4、形成我市”3S”技術產業,大力發展”4D”產品,完成”數字無錫”基礎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建立無錫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及相應應用子系統,提高我市信息化水平。

  第三章 基礎測繪現狀

  第 9 條 基礎測繪主要進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建立了無錫地方坐標系統,確立了基礎測繪分級管理機構,形成了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發展壯大了測繪隊伍,提高了測繪保障能力和技術服務水平,在全省

 處于領先地位。

  第 10 條 基礎測繪管理機制

  縣級市管理機制離《測繪法》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基礎測繪規劃編制未按《測繪法》的規定及時實施,基礎測繪沒能納入政府年度計劃及財政預算;政府各部門為管理任務迫切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專業測繪,多頭投入、多部門管理、重復測繪、資金浪費及技術標準、產品質量不一致。

  第 11 條 基本比例尺用圖

  l、市域范圍內 1:500-1:10000 系列地形圖尚不完整,各種比例尺地形圖仍存在有現勢性差等不足,基本比例尺地圖還未完全實現由紙質模擬產品向數字化產品、GIS 建庫轉變,且數字產品模式單一,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未建立,不能滿足建庫要求。政府各部門等信息系統缺少有效的地理空間定位數據源。

  第 12 條 基礎測繪政府投入少,市場收費難,政府沒有列出基礎測繪專項經費,基礎測繪的投入、產出、組織實施及成果管理、利用等均未納入統一歸口管理。

  第 13 條 測繪高程基準、平面坐標系統、圖幅分幅及技術標準、資料管理基本統一。

  第 14 條 市級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起步晚,僅完成了已有地形圖的數字化工作,縣級市的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剛剛起步。

  第四章 基礎測繪項目規劃

  第一節 規劃實施策略

  第 15 條 依照”基礎測繪實行分級管理”的原則,市基礎測繪項目由市國土資源局統一歸口管理,市、縣級市分級組織實施。

  第 16 條 基礎測繪項目按等級分期實施,施測地域與范圍遵循急需用圖地域優先施測原則,施測內容堅持先等級控制、后基本比例尺地圖測圖,再建數據庫的原則。基礎測繪最終目標是建立 GIS,為實現“兩個率先”提供空間地理信息服務。

  第 17 條 基礎測繪項目規劃編制策略

  首先制定無錫市行政區基礎測繪項目總體規劃,后根據基礎測繪項目總體規劃制訂市區及各縣級市項目規劃;縣級市項目規劃由各縣級市詳細制定,本規劃只做指導性規定。

  第二節 基礎測繪項目總體規劃

  第 18 條 用 3-5 年時間,完成市區及各建制鎮 D 級 GPS 網及四等水準測量,將所有平面控制系統、高程控制系統與國家坐標系統、高程基準聯測,建立全市 GPS 控制網及四等水準成果庫。

  上述等級控制優先安排,重點實施,確保成果精度及數據安全。

  第 19 條 測繪、制作和更新 1:500-1:10000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及數字產品。規劃期內,確保全市范圍內至少有一種比例尺的全新的數字化地形圖,到 2015 年后實現全動態修測、更新, 更新周期定為四年。

  第 20 條 建立和更新無錫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及數據庫,確定系統軟件平臺及數據標準,在江蘇省 C 級 GPS 控制網的基礎上,建立全市統一的 D 級 GPS 控制網,建立全市范圍內厘米級精度的市級似大地水準面,建立全市統一的平面高程坐標系統,在省級建立的 9個 GPS 差分基準站基礎上,擬建立 7 個 GPS 實時差分站,精度達到厘米級要求。

  第三節 市區基礎測繪項目近期規劃

  第 21 條 2005-2010 年為近期規劃期,市區基礎測繪的主要任務是:

  l、改造覆蓋無錫市 650Km2、江陰市 100Km2、宜興市 100Km2 的 D 級 GPS 網及四等水準網,建設 GPS 網及水準網成果庫。

  2、在全市范圍內,建立 7 個 GPS 實時差分站。

  3、建設無錫市高精度的似大地水準面(厘米級)。

 4、完成無錫市中心區 250Km21:500 地形、地籍圖修補測和測繪;江陰市 60Km2、宜興市 60Km2 的地形、地籍圖修補測。地籍測繪執行江蘇省地籍調查規程。

  5、江陰市 980Km21:1000 地形測繪和地籍調查。

  6、覆蓋無錫市 1650Km2、江陰市 980Km2、宜興市 2039Km2 的 1:2000 地形圖的測繪和修補測以及 1:5000 地形圖的編繪。

  7、宜興市 2039Km2 的 1:5000 地籍調查。

  8、啟動 GIS 建設。

  第 22 條 在國家已有等級平面控制點及一等水準路線基礎上, 增設 D 級 GPS 點 400個,測設市區四等水準 450Km。

  建成無錫市 GPS 測量成果及水準測量成果數據庫,統一全市基礎測繪、各專業測繪及各空間定位需求部門必需的、唯一的坐標系統和高程基準。

  GPS 測量和四等水準測量分別執行建設部《全球定位系統 GPS 測量規范》(GB/T18314-200l 和《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l2898-91)。

  第 23 條 為滿足城市建設的需要,2005-2010 年間,完成近期規劃地形圖的測繪,地形測量執行《城市測量規范》(CJJ8-9)及《數字測繪產品質量要求》(GB/T1794.1-2000)

 第 24 條 由于城市道路的擴展及舊城改造步伐加快,地面地物發生很大變化,必須對無錫市區中心、江陰市區、宜興市區已有 1:500 地形圖進行修測。修測利用已有數字化地形圖進行,采用全野外數字化測量。

  第 25 條 在 1:500、1:1000 地形圖修測的基礎上,進行 l:2000-10000 系列地形圖縮編工作,滿足不同客戶、不同工程對比例尺多樣性的要求。采用數字化縮編技術,保證產品既滿足模擬用圖需要,又符合 GIS 建庫要求。

  第 26 條 啟動無錫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

  GIS 建設是”數字無錫”、無錫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2010 年間,啟動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開發建設。

  第四節 基礎測繪項目中期規劃

  第 27 條 2011-2015 年為中期規劃期,在近期規劃完成的基礎上,積極穩步推進我市的基礎測繪事業。

  中期規劃的主要任務是:1:500 比例尺地圖覆蓋全市各建制鎮,完成現有地形圖新一輪修測;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庫并投入應用。

  第 28 條 1:500 測圖分為三大片:市區片、江陰片、宜興片。

  市區片位于無錫市市區和各建制鎮;江陰片位于江陰市區和各鄉鎮;宜興片位于宜興市區和各鄉鎮。

  第 29 條 在第 25 條的基礎上,完成 1:500 地形圖修測,并確定更新范圍。

  第 30 條 在第 25 條 1:2000-1:10000 系列地形圖縮編基礎上,繼續應用 1:500 地形圖進行修測更新。

  第31條 在第26條啟動無錫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及完成相應修測與縮編工作的基礎上,著手生產 4D 產品,建立 GIS 數據庫。

  l、數字線劃圖入庫,對已有 1:500-1:10000 數字線劃圖進行數據加工,進入 GIS 數據平臺,實現無縫、海量的多比例尺的數據管理。

  2、數字高程模型生產,在地圖縮編的基礎上,采集高程數據進行編輯處理,內插 DEM,進行入庫檢查。

  3、l:2000 的數字正射影像圖制作。范圍覆蓋無錫市區 1650 Km2、江陰市區 980 Km2、宜興市區 2039 Km2。

  4、為滿足 GIS 需要,建設地名數據庫。地名庫內含村、路、街道、法人企事業單位名

 稱等。

  第五節 基礎測繪項目遠期規劃

  第 32 條 2016 年至 2020 年為遠期規劃期,實現市區數字化動態修測;完成 1650 Km2l:20OO 地形圖縮編;生成 1650Km2 的數字高程模型;生成 4D 復合產品;實現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動態更新維護。

  第 33 條 在 1:500 地形圖覆蓋全市及所有建制鎮、動態更新修測、竣工測量形成制度的基礎上,2016 年至 2020 年間,對原有地形圖實施全面更新。

  第 34 條 縮編工作以已有地形圖為基礎,將 1:2000 縮編地形圖覆蓋全市,形成 1:2000的 DLG、DRG、DEM、DOM 產品系列及其復合產品。

  第 35 條 基礎測繪規劃與本地區地籍測繪的關系。做好我市基礎測繪規劃,形成多尺度、多分辯率、多時空的地理空間數據設施體系,為國土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國土資源動態變化監測與國土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土地利用圖制作、地籍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等提供數字基礎,同時也為城鎮地籍測量、農村地籍調查提供信息定位基礎。

 第六節 市(縣)基礎測繪規劃

  第 36 條 市(縣)國土資源局應依據本規劃會同同級政府其他有關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基礎測繪規劃以及近期、中期、遠期實施規劃與年度計劃。

  第 37 條 市(縣)基礎測繪的主要任務是:

  l、協助完成各建制鎮 D 級 GPS 網及四等水準網任務預測、技術設計及組織實施工作。

  2、測繪、制作和更新各市(縣)1:500-1:5000 基本比例尺地圖及數字產品。

  3、建立和更新縣級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及數據庫。

  第 38 條 市(縣)可有選擇、有步驟地推進各建制鎮的基礎測繪。參照無錫市城市總體規劃中城市體系結構規劃對建制鎮規模等級的分級,基礎測繪實施次序分為中心城市、中心鎮、一般鎮三個等級。

  第五章 投入機制與效益

  第一節 基礎測繪投資規劃

  第 39 條 基礎測繪是由政府投入的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事業,與國家的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及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基礎測繪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財政預算。我市基礎測繪投資主體是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各部門、各用戶。投資收益主要包括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第 40 條 由市國土資源局統一組織實施的全市平面、高程控制網建設,大面積新區測量,批量修測,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等工程的投資主體是市人民政府。

  小面積、小地塊的新測及動態修測,投資主體是各用戶。

  第 41 條 投資項目及工程量根據總體規劃及分期規劃確定,投資成本價格按《測繪生產成本費用定額》Ⅱ類地形標準的 85%計算。2005 至 2020 年,預計全市總投資額為 57923.2萬元,其中無錫市區投資額為 28630.1 萬元,江陰市投資額為 13995.3 萬元,宜興市投資額為 15297.8 萬元。

  第 42 條 政府投資項目每年底按實結算,各用戶投資項目若范圍與內容同政府投入項目重疊,政府不重復投入。

  第 43 條 政府投入由市財政局會同市國土資源局歸口管理,政府投入不足部分給予適當政策,允許部分走向市場,獲得一定收益;基礎測繪收益納入專用賬戶,用于基礎測繪再投入。

  第 44 條 實行竣工測量有償服務及地形圖有條件有償使用制度。基礎測繪成果除用于國家機關決策和社會公益性事業外,依法收取基礎測繪成果使用費。竣工測量費及基礎測繪成果使用費均列入基礎測繪專項費用,用于基礎測繪成果的更新和維護。

 第二節 基礎測繪投資效益

  第 45 條 基礎測繪的投入,將促進”數字無錫”建設,推進全社會的信息化和現代化建設步伐,提高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水平。我市的信息化工作在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基礎上將上一個新臺階,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各職能部門應用系統等 80%以上與基礎地理空間位置相關的信息系統工程將更具地理空間屬性,各類信息將更加圖形化、更加直觀、真實,更加科學、可靠。

  第 46 條 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將縮短建設工程工期,提高政府在實現“兩個率先”中的決策效率及水平。

  第 47 條 適宜的基礎測繪成果,使城市建設、城市管理有據可依,讓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更有科學保證。

  第 48 條 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除用于公益性事業外,實行依法有償使用,有償使用收費標準以國家、省測繪主管部門和物價部門核定為標準。

  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用于國家機關決策及防災、減災、國防建設等公益性事業,應當無償或優惠提供。使用財政資金的測繪項目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建設工程測繪項目,有適宜基礎測繪成果的,應充分利用已有的測繪成果,實現信息共享,減少重復投入。

  適宜的基礎測繪成果能減少政府職能部門相關項目的投資,土地征用、城市規劃、地下管線普查、地籍調查、房地產開發等項目有了基礎地形圖,可節約大量的測量工作與經費投入。

  第六章 規劃實施措施

  第 49 條 建立基礎測繪組織實施協調機制,基礎測繪是一項不可缺的政府職能,涉及其他政府職能部門。基礎測繪規劃實施策略是,在市政府領導下,由市國土資源局牽頭,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財政局等相關部門參與,建立基礎測繪投入和實施、更新和維護、共享和協調機制。

  第 50 條 市級基礎測繪規劃、縣級市基礎測繪規劃及市級基礎測繪年度計劃、縣級市基礎測繪年度計劃等是一個完整的規劃體系,應由相應部門分別制定;基礎測繪年度計劃根據本規劃及實際年度需求情況制定,縣級市基礎測繪年度計劃根據其基礎測繪規劃制定。

  第 51 條 將基礎測繪規劃及年度計劃納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體系,納入市信息化發展規劃。

  第 52 條 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基礎測繪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及財政預算”的規定,市財政在本級財力允許情況下,根據 《無錫市基礎測繪規劃》及年度計劃的實施和審核情況,適當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基礎測繪工作。應防止政府各職能部門多頭投入,變分散投入為政府統一投入,減少重復投入。

  第 53 條 各職能部門職責

  l、市國土資源局會同本級政府發展和改革、財政、建設、規劃、水利、交通等部門根據上一級人民政府的基礎測繪規劃和本行政區域實際情況,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基礎測繪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并報上一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各案后組織實施。市國土資源局負責確定基礎測繪項目承擔單位,負責基礎測繪項目管理。

  2、市發展和改革部門會同同級國土資源局,根據政府批準的基礎測繪規劃,每年底編制下一年度基礎測繪計劃,并分別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

  3、市財政部門根據市政府批準的基礎測繪年度實施計劃,負責編審年度基礎測繪經費預算,安排基礎測繪專項經費,并會同同級國土資源局檢查、監督基礎測繪經費的管理和使用情況。

  4、基礎測繪項目承擔單位負責編報所實施項目的經費預算和決算,接受有關部門的財務監督和檢查,負責編制項目的技術設計,負責項目具體實施,編制技術總結報告,接受有

 關部門的監督管理和產品質量監督檢驗。

  第 54 條 加強基礎測繪的項目管理

  l、基礎測繪實行項目論證制。市發展和改革部門會同同級國土資源部門在編制基礎測繪年度計劃時,對編入年度計劃的基礎測繪項目進行論證。

  2、為節約政府投入,體現公正、公平競爭原則,在條件允許范圍內,實行項目招投標制。

  3、建立財政資金審計制度。根據 《基礎測繪經費管理辦法》和 《測繪生產成本費用定額》,要加強經費開支與成本核算,實行年終核算。財政、審計、國土等部門應及時對基礎測繪項目經費進行監督、檢查。

  4、加強基礎測繪項日常監督。項目委托實施前,市國土資源局應對測繪隊伍進行資質審查,對技術設計方案、技術標準及質量保證措施進行評審。實施過程中,對實施進度及作業人員資格進行評估監控。項目竣工后,應及時組織相應政府職能部門、質量管理機構對測繪成果進行檢查驗收。

  第 55 條 實行基礎測繪成果使用許可制度

  基礎測繪成果產權屬本級政府所有,由基礎測繪成果維護、保管單位向社會提供。使用基礎測繪成果的單位和個人,應當辦理申請手續,供圖單位根據用圖性質及使用許可分類管理制度,確定有償使用或無償使用。無論何種載體的基礎測繪成果均必須加蓋基礎測繪成果專用章或簽訂用圖協議后,方可使用。

  第 56 條 本規劃由《規劃文本》和與之相配套的《說明書》兩部分組成,其解釋權屬市國土資源局。本規劃自市人民政府批準之日起生效。

推薦訪問: 無錫市 測繪 規劃

【無錫市基礎測繪規劃】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