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升師生核心素養應該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入手,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促進其實現自我發展。在新課改視閾下,學校應著力于進行校本研修、課例研究、課程建設,從而有效達到幫助學生快樂成長,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促進學校內涵式快速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課改;學科化;核心素養;成長與發展
作者簡介:韓剛,陜西省西安高新第三中學教師,中學高級語文教師,西安市骨干教師、高中課改先進個人,全國創新名師。研究方向為課堂教學設計、高中語文有效教學、高效課堂、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陜西 西安 710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分會“十三五”教育科研規劃總課題“教師核心素養與校本培訓的實踐研究”的子課題“課改學科化下的有效提升教師核心素養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15B02-10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01-0086-03
核心素養就是人在成長、發展過程中,為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的指向為“培養什么樣的人”,這個教育的根本問題與我們目前提倡的“立德樹人”是完全一致的。“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體現了教育的本質功能和真正價值,指明了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和方向。那么,對教師而言,教育要“立什么德、樹什么人”,亦即培養學生成為怎樣的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問題。而教師素養的高低決定了培養的方向和效果,因此,提升教師的學科素養是基礎。只有教師具有仁愛之心、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淵博的學識、扎實的學科教學基本功和深厚的學科素養,才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幫助其健全、完善人格,從而促使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全面發展。
當前,由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教授牽頭研究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發布,提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正式框架,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具體體現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本文基于以上三個方面,就師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進行深入的分析。
一、基于文化基礎,著重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
人文底蘊的培養重點是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科學精神主要是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和勇于探究。
第一,結合課堂教學,按照學科特點設計學生活動。在具體的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接觸社會,真正使理念變成行動,通過行動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第二,以課堂教學及課程改革為契機,課程設置及安排以菜單化、個性化呈現,突出發展性和選擇性。在課堂上,教師應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討論、探究質疑,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導他們感悟和認知學科思想,從而實現審美情趣和科學精神的有效發展。
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學會學習要求做到樂學善學、勤于反思、具備信息意識。健康生活是指珍愛生命、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
第一,在“互聯網+”時代,經濟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社會信息化,海量的信息和資源為提升教師的學科素養和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供了強大平臺和有利條件。因此,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無紙化辦公、備課。首先,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微信、自媒體等信息平臺中蘊含的課程資源,進行自覺、有效的獲取、評估、鑒別、使用。其次,要培養學生的數字化生存能力,使之主動適應“互聯網+”、自媒體、教育信息化和智慧課堂、數字化校園等發展趨勢。再次,培養學生的網絡倫理道德,提高其信息安全意識。此外,還應著力提升教師融合學科與信息技術的能力,熟練使用包括多媒體、一體機、白板等在內的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打造信息化的高效課堂,使教育現代化和校園信息化內涵更豐富,增強學生尤其是教師的信息意識和能力。
第二,不僅樂學,更要善學。樂學是學習態度、過程和效果,善學是方法、思路的總結,以及思維品質的提升,顯示學習的深度和寬度,引導學生探索深度學習,其價值和意義更大。由此,觸動深度課改,達到深化和提升師生核心素養的目的。在教與學中,教師應以學法為主,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勤于反思,提高糾錯糾偏能力,最終達到提升師生專業素養的目的。
第三,健全學生人格,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完善。新高考伴隨走班制,學生會根據自身的情況選科、選課、選師,因此,教師應完善自身人格和修養,提升內涵和氣質,提高學科學術水平和品位。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之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自我完善。自我完善之后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首先是學生個體的有效自我管理,其次是學習小組、班級、年級學生的自主管理,在此過程中,規范、嚴格并持之以恒、嚴而有序是關鍵。實踐證明,以學生會為主力組建學生自主管理團隊,同時利用晨會、班會、升旗儀式等班級、年級和學校集體活動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夠顯著提高自主管理效能。
三、強化學生的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促進學生的社會參與
責任擔當,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具體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基本要點。實踐創新就是在面對日常生活及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時,進行大膽創新,尋求新路徑和新方法,以有效解決問題。
第一,利用學科性質,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意識。在語文、歷史、思想品德、道德與法治等學科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成才成人,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健全、合格的建設者、接班人。教師應該自覺而且必須在課堂上傳遞正能量,引導學生健康成長,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也是落實核心素養內涵——“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必經途徑。
第二,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提高動手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結合課堂活動及學科實驗,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思考并動手解決問題,可通過合作探究尋找新思路,以拓展課程學習的內容和空間。在此過程中,教師可適當運用多媒體、VR等,使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音樂等課程更形象、生動地再現場景、情境。此外,還可積極開展機器人投籃、創客教育、航模等活動,利用各種平臺,增添和豐富課程資源,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
四、基于學校的課改現狀,采用以“四步12法”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
按照學科特點,各教研組研討、落實學科素養,以課例研究和研討課為抓手,提升教師的核心素養,提高教研組的學術水平,以建設和打造學科素養深厚的教師團隊。
第一,教研組結合課堂教學實踐,研討學科素養的內涵,依據課標,研討學科性質與功能,具體闡釋學科“是什么”“為什么”“學什么”“怎么教”。
第二,備課組研討、打磨研討課,歸納課型、教法與學法,研討一節課的“是什么”“為什么”“學什么”“怎么教”,并在編寫和修改導學案時予以體現。
第三,以核心素養理念重新觀照教科書和課程標準,科學設計、編寫導學案;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重新觀照、設計課堂及教學流程,思考、研討高效課堂的終極目標、標準和課程及教學如何助力學生的發展、成長;以教師的學科素養和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詮釋學科的課程性質與育人功能,豐富課改學科化的內涵,促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升教學境界,提升核心素養。
第四,以教師校本研修三年規劃和教師個人校本研修學年度計劃為基礎,結合教研組校本研修活動,搭建每學期校本研修(課改)課題,國家、省市級教育科研規劃課題,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規劃年度小課題研究平臺,使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實際同步,并及時收集成果,推進課題研究,積極推廣研究成果,使其及時有效地轉化為教學效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按照學科特點,結合相關教學學段,進行因材施教,以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研討、落實和培養本學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從而提升教師的學科素養。在備課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運用美國教育學者舒爾曼提出的“學科教學知識”理念——學科教學目標、關于學生理解的知識、課程知識和教學策略與教學表征,是學科知識、關于學生的知識和教學法知識的融合,即學科知識教學化,提升教師課堂教學境界、拓展教師教學視閾、學生學習空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善教師教學行為。
此外,課堂上,教師還應觀照學生的核心素養,關注生命成長,提高和豐富教學質量及其內涵,使教育、教學和教研三位一體協同作業。應努力堅守課改理念,并將之自覺變成教育教學行動和課堂行為,從而積極實踐、探索和打造核心素養下的智慧化、生命化高效課堂,引領教師強練內功,完善自我,以強大的內驅力和團隊精神,自覺、主動地提升學科素養,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使學校教育質量整體穩步提高,課改學科化擲地有聲,開花結果。
第五,根據學校的學情和發展愿景,我們設計、提出并在全校實施的以“四步12法”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為核心的高效課堂實踐與探索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四步為:自主學習、引領探究、訓練檢測、總結升華;核心理念是:先學后導、以學為主、適時升華、當堂訓練。在課堂上,突出學生主體,突出學生的學,充分發揮導學案的功能、作用及價值;在課堂操作及流程中,呈現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態、層次和靈活多樣的學法;在討論交流、合作探究中,體現學習小組的價值和意義,隨著課堂進程,建設并完善學習小組和課堂文化。教師作為引導者和組織者,要及時有效、適當地點撥、評價、指導,師生互動,打造高效課堂,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以課堂為主陣地,有效推進課改學科化。
當然,支撐后課改時代的課改深化和落實核心素養的關鍵是學校的課程建設,學校的課程規劃、校本課程建設、校本教材的研發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筆者認為,學校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邀請省、市教科所、教育學會等科研院所專家,具體指導、規劃和完善學校課程體系建設及校本教材的研發、編寫。使學校領導團隊,尤其是教研室、教務處主任具備課程領導力;使學校教師團隊,尤其是教研組長、備課(學科)組長具備課程研發和校本教材開發、編寫能力。有了完善而健全的課程體系,有了規模化的校本課程和強大的教材研發能力,課改才有深度和厚度,學生的核心素養才會達到相應的高度,教師的學科素養也才會達到相應的高度,從而促使教師團隊教學、教研力量不斷強大,促進學生積極成長、主動發展,實現學校內涵式快速發展。
第六,以學校課改領導小組和教研室為基礎,結合課改學科化推進及高效課堂的實踐,以教研組為依托,以課題研究為平臺,研究、探索高效課堂的標準、目的和總體及階段性的以育人為主的課改目標。由此,使學校以“四步12法”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為核心的高效課堂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果;使課改理念與教師課堂教學更加渾然一體;使高效課堂的操作更加規范、有序;使立德樹人有章可循;使提升師生核心素養成為一種必然選擇和最終結果。
我們相信,在課改新視閾下,借助課例、課題研究和各教研組、各學科課例研究、課型研討課,一定能有效推進和深化課改學科化,使教師認識并且細化各學科核心素養的標準及內容,以便在課堂上有效操作,融合課改理念,打造高效課堂。因此,在以“四步12法”課堂有效教學模式為核心的高效課堂取得成功的后課改時代一定能有效提升師生的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快樂成長,著力提升師生的核心素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完善和內化學校課程體系,最終有力促進學校的內涵式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李瓊.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識基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96.
[3] 李衛東.從學科知識到學科教學知識:一個教學改進的案例[J].中學語文教學,2016,(5):17.
[4] 顧之川.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中學語文教學,2016,(3):16.
[5] 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 范艷玲
推薦訪問: 素養 課改 師生 學科 提升上一篇:思想品德課多媒體教學的調適
下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課和諧課堂的構建
XX委高度重視黨校的建設和發展,出臺《創建全省一流州市黨校(行政學院)實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養政策,為黨校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州委黨校在省委黨校的悉心指導下、州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
為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常態化,樹牢“清新簡約、務本責實、實干興洛”作風導向,打造忠誠干凈擔當、敢于善于斗爭的執紀執法鐵軍,經縣紀委常委會會議研究,決定在全縣紀檢監察系統開展“轉變作風工作
為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強村級發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全面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四個工作計劃的通知》要求,工作隊與村“兩委”結合本村實際,共同研究謀劃xx村
今年來,我區圍繞“產城融合美麗XX”總體目標,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連,林水相依”以及“城鄉一體、景城一體、園城一體”的建設思路,強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改造、房地產開發和城市風貌塑
同志們:新冠疫情發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時間。三年來,在廣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堅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集團公司范圍內未發生一起確診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當前國際疫情仍在擴散蔓延,國內疫情多
我是畢業于XX大學的定向選調生,當初懷著奉獻家鄉、服務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關心關愛下,獲得了這個與青年為友的寶貴歷練機會。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對黨忠誠,做政治堅定的擎旗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
同志們:今天召開這個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強總理批示要求,認真落實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和全省、全市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研究我縣安全生產和安全隱患大
2022年市委政研室機關黨的建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XXX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XX屆X中X會和省、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自覺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深
同志們: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市直機關基層黨建示范點工作會議,一方面是對各示范點單位進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過這種會議交流的方式,給大家提供一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平臺和機會。市直工委歷來把創建基層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學校黨委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嚴格執行×××部、×××廳關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認真落實駐地防疫部門的工作舉措,繼承發揚優良傳統,以最高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