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文本圖片集
摘 要:為了培養智能時代適應社會發展的卓越創新人才,以智能時代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從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實踐方法等方面入手,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例,深入研究智能時代卓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第一,牢固樹立師生終生學習的教育觀念;第二,以培養學生“深厚的人文素質與強烈的創新意識”為目標,再造通識教育;第三,重構智能時代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第四,深化智能時代教學內容和模式改革;第五,積極探索“互聯網+ ”模式的多種教學手段;第六,構建智能時代創新人才評價體系。最后,對方案的合理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智能時代;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757X(2019)10-0020-03
Abstract:In order to cultivate outstanding and innovative talents adapting to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age of intelligence, this paper takes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the age of intelligence as the orientation and deeply studies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se tal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 and teaching practice methods, by taking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It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contents. Firstly, we firmly establish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Secondly, we reconstruct gener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ofound humanistic quality and strong sense of innovation. Thirdly, we reconstruct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system in the era of intelligence. Fourthly, we deepe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mode. Fifthly, we actively explore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of "Internet +" mode. Sixthly, we build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innovative talents. Finall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cheme is analyzed.
Key words:Intelligent age;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進入到以“智能”作為社會特征的新階段———智能時代。智能改變人類社會生活和工作,改變世界。今天,人才紅利、智能紅利來了,創新驅動發展成為時代發展的最強音,智能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教育成為人才紅利中的最大紅利[1-3]。
人工智能對社會的沖擊是全方位的,但對行業的沖擊首當其沖的是教育。人們歷來認為教育等于知識的積累,教育就是傳授知識,掌握知識和考查知識。如今這一點受到質疑,人類社會一年的知識增量可能要超過過去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積累,并且知識是不斷演化著的,知識是學不完的[3]。
因此,智能時代教育不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智能時代教育評價指標也不僅僅是知識的考核。智能時代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受教育者的三個能力:隨時隨地獲取知識的能力、特定問題的決策能力、解決現實問題的創新能力。智能時代的教育是交互認知和交互認知的方法學,人工智能帶給教育的沖擊就是不斷改變[3,4]。
然而,目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距離國家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還具有較大差距,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人才評價不能有效地為培養智能時代卓越創新人才服務。普遍而言,國內地方高校人才培養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5-7]。
(1)教育觀念滯后,認識不清,不能很好地做到與時俱進,缺乏對教育本質的認識,不能跟隨時代步伐適時修改人才培養模式,教育缺乏對學生深厚的人文素質與強烈的創新意識的培養[2,8]。
(2)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脫節,二者不能實現有效融合。創新創業教育缺乏專業知識的支撐,創新創業教育也不能很好地為專業教育的教學提供方法指導和思維訓練。
(3)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陳舊。大部分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仍舊以知識的教授為主,教學方法仍舊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仍舊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缺乏對學生自己獲取知識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8]。
(4)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仍需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進一步培養。
(5)傳統的人才考核機制仍舊以知識的考核為主,缺乏全方位綜合能力的考核。
(6)教師的綜合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
針對這些問題,本文以智能時代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從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實踐方法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智能時代卓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包括:第一,牢固樹立師生終生學習的教育觀念;第二,以培養學生“深厚的人文素質與強烈的創新意識”為目標,再造通識教育;第三,重構智能時代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第四,深化智能時代教學內容和模式改革;第五,積極探索“互聯網+ ”模式的多種教學手段;第六,構建智能時代創新人才評價體系。最后,對方案的合理性進行分析。
2 智能時代卓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1)牢固樹立師生終生學習的教育觀念
在以人工智能為代表技術的智能時代,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知識的增長呈幾何倍數。新技術、新業態、新方法、新觀念不斷涌現,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很快就會淘汰,要適應智能時代社會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每個人都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觀念和技能。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高等教育院校師生更應該牢固樹立終生學習的教育觀念。
同時,隨著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發展,移動式學習已很普及。當教師的教學與智能設備通過搜索和檢驗得出的觀點產生矛盾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權威可能受到挑戰,這也對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職業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對于教師,一方面要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通過培訓、學歷進修、訪學、交流、繼續教育和網絡學習等各種手段接受新知識,為教書育人打好基礎;一方面要不斷接新的教學觀念、學習并熟練掌握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增強教學效果。
對于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更著重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和信息獲取的能力。對于動手能力要求較高、知識更新更快的計算機相關專業,學生更應該有意識的通過程序設計與開發,提高自己的編程能力,培養自己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應該抓住在校學習期間各種學習和實踐訓練的機會,比如上機課程、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學科競賽、創新創業訓練、暑假實習、企業實習等各種機會,積極參與項目設計、開發和測試。以項目為依托,以程序開發為手段,不斷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專業素質和動手實踐能力。
(2)以培養學生“深厚的人文素質與強烈的創新意識”為目標,再造通識教育
伴隨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社會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尤其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與日增加,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高等教育界的共識,逐漸引起高校的重視。培養個性化、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是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也是新時代賦予高等教育的使命,而通識教育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
因此,高等教育應該以培養學生“深厚的人文素質與強烈的創新意識”為目標,再造通識教育。首先,通識教育必須牢牢扎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其次,通識教育必須牢牢樹立“立德樹人”的使命,培養學生的高尚品德、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實現知識育人、思想育人、行為育人。再次,通識教育必須奠定深厚的數理化文史哲基礎,為專業教育發展奠定基礎。使得通識教育學習過程中培養的學習能力和人文素養,能夠成為專業教育的“助推器”。最后,將創新理念從通識教育階段即根植于學生心中,開展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的培育。在整個大學專業教育期間,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9]。
(3)重構面向智能時代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包括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和創新創業實踐的鍛煉等多個方面,其中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是關鍵。
在智能時代,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在智能時代高校應該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融入到整個大學期間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卓越創新人才。
第一,開展各種形式和類型的創新創業課程,形成多元化的課程系統,將創新創業課程分為通識教育類創新創業課程、專業類創新創業課程和拓寬類創新創業課程,逐層遞進,納入到計算機人才培養方案中。同時根據行業和社會的發展,及時更新最新教學內容,做到與時俱進。
第二,以創新創業比賽為抓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和計算機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將計算機專業課,比如“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軟件工程”“Web程序設計”等課程中引入比賽中,在比賽中進行專業課的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眼、耳、鼻、手、腦的協作配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了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一方面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習專業課的興趣和動力。
第三,引入成功的創業案例分享、專家創業指導等課程,分享創業成功者的創業過程。邀請高素質的創新創業專家來校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對師生進行培訓,開闊師生視野。
(4)深化智能時代教學模式改革
智能時代擁有超強的存儲能力、處理海量信息的能力、逼真的現實感官的智能設備,因此,基礎性知識都可以通過智能設備學習。智能時代教學內容不能僅僅以知識的講授為主,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學習能力、專業技能進行訓練。要訓練學生的這些能力,課堂的組織形式必須進行改革,改變以前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采用討論、實驗式、啟發式教學模式,使這些方法深入課堂,深入師生的教學過程中的各個階段。
為適應人工智能的發展需求,高等教育應以學生為中心,讓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知識引領者”,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減少講授學時,增加深度學習的機會,使學習環境更加互動,適時采用協作學習策略,并將技術廣泛融入學習體驗。
由于計算機專業是一個實踐性要求比較高的專業,該專業很多課程可以采用翻轉課堂進行教學,比如“數據結構”“數據庫技術”,以及程序設計類課程。翻轉課堂教學過程分為線上學習和線下實施兩部分,線上學習部分主要讓學生根據學習目標自由地安排學習進度和內容;線下實施過程中,授課教師可跳過陳述式知識點的教學,轉而將重點放在學生疑難問題和重點知識的講解中。這樣既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交流協作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又能有效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和質量,克服學生普遍存在自主學習能力差和動手能力差的問題。
翻轉課堂模型中兩大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兩個角色,雙方協同,缺一不可。根據教學流程分為課前準備活動、課堂教學活動和課后教學活動 3 個階段。每個階段教師和學生都有具體的任務。課前準備活動階段,教師的主要務是設定教學目標,整合教學資源,將教學資料發布到網絡平臺,同時進行教學設計;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網絡平臺上教學資源,根據內容開展資料查閱,并總結學習心得、形成筆記文檔。課堂教學活動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尤其疑難重點的掌握情況,在教學中主要重點介紹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同時在學生中建立學習小組合作進行實踐,針對學生的演示情況答疑解惑總結;學生的主要任務是接收知識內容、解決疑難困惑、應用知識訓練,并進行交流討論問題。課后教學活動過程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總結教學經驗,布置實訓資源,進行教學綜合考評;學生的主要任務是總結鞏固練習,編程實踐。
(5)積極探索“互聯網+ ”模式的多種教學手段
在智能時代,互聯網為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手段。教師應該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網上教學內容查閱和分享,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有趣。教師應熟練掌握多種智能教學模式,如QQ、微信、MOOC等媒體開展教學。教師應掌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多種互動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完成課前準備活動、課堂教學活動和課后教學活動,充分利用網上資源指導學生開展教學和實踐,鍛煉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能力和自己動手編程能力。
同時,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學生可以通過虛擬的網上圖書館和網絡視頻,分享來自世界各地的名校名師教學課堂,實現“互聯網+”創新模式下的教學資源共享,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同時,充分利用網上提供的MOOC等教學資源開展實踐,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比如使用Multisim 仿真軟件開展計算機硬件課程實踐,利用OnlineJudege平臺開展計算機軟件課程實踐。
(6)構建智能時代創新人才評價體系
智能時代競爭不斷加劇,競爭需要創新人才,要培養創新人才,必須改變傳統以知識考試為主的評價模式,建立智能時代創新人才的考核評價方案,制定出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方法。
對于計算機專業,要建立基于能力的綜合評價機制,不再單獨衡量理論成績,打通理論與實踐的評價機制。加大實踐考核力度,制定相對完善的實踐和能力考核方案,以學生的計算機軟硬件實踐動手能力為主要考核目標,以學生的計算機實踐作品為考核內容,不斷完善計算機專業教學考核方案。
3 方案分析
方案可行性強,操作性強,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1)符合智能時代和國家對人才的需求。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高等教育面臨巨大的挑戰。一個重要方面的原因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較低,不能適合智能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既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國內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同時,培養卓越創新人才也與國家“雙一流”建設、陜西省政府“四個一流”建設與發展的目標相吻合。
(2)符合學生求知需求。通過調查目前地方院校創新人才培養與教學方法的現狀,影響學生綜合素養和教育效果的主客觀因素,可以發現,目前在校大學生已經明顯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陳舊,知識面較窄,與社會和行業脫節,因此該方案符合當前學生的實際,滿足學生的需求。
(3)符合教師的需求。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提高學生上課抬頭率,教學效果很不理想,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符合高校教師的需求。
4 總結
本文以智能時代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從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實踐方法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智能時代卓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本文有助于培養符合“中國制造2025”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求的大量創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與國家“雙一流”建設、陜西省政府“四個一流”建設與發展的目標相吻合。本文不僅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具有參考價值,對其它專業的建設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勁, 呂文晶. 人工智能與新工科人才培養:重大轉向[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6):18-23.
[2] 李正良, 廖瑞金, 董凌燕. 新工科專業建設:內涵、路徑與培養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2):20-25.
[3] 李德毅, 馬楠. 智能時代新工科——人工智能推動教育改革的實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5):8-12.
[4] 許濤, 嚴驪, 殷俊峰,等. 創新創業教育視角下的“人工智能+新工科”發展模式和路徑研究[J]. 遠程教育雜志, 2018(1):80-88.
[5] 周開發, 曾玉珍. 新工科的核心能力與教學模式探索[J]. 重慶高教研究, 2017, 5(3):22-35.
[6] 朱凌, 許星, 張煒,等. CPS與工程教育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6):24-32.
[7] 吳磊. 基于“翻轉課堂”的產品設計主動性教學方法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 2017(20):177-179.
[8] 劉文. 人工智能時代高等教育之變與不變[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8(3):1-5.
[9] 孫向晨, 劉麗華. 建立有根、有魂、有效的中國大學通識教育[J]. 復旦教育論壇, 2018(2):49-53.
(收稿日期:2019.04.04)
推薦訪問: 探究 創新 人才培養模式 智能 時代下一篇:當前初中思品教學面臨問題分析
XX委高度重視黨校的建設和發展,出臺《創建全省一流州市黨校(行政學院)實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養政策,為黨校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州委黨校在省委黨校的悉心指導下、州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
為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常態化,樹牢“清新簡約、務本責實、實干興洛”作風導向,打造忠誠干凈擔當、敢于善于斗爭的執紀執法鐵軍,經縣紀委常委會會議研究,決定在全縣紀檢監察系統開展“轉變作風工作
為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強村級發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全面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四個工作計劃的通知》要求,工作隊與村“兩委”結合本村實際,共同研究謀劃xx村
今年來,我區圍繞“產城融合美麗XX”總體目標,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連,林水相依”以及“城鄉一體、景城一體、園城一體”的建設思路,強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改造、房地產開發和城市風貌塑
同志們:新冠疫情發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時間。三年來,在廣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堅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集團公司范圍內未發生一起確診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當前國際疫情仍在擴散蔓延,國內疫情多
我是畢業于XX大學的定向選調生,當初懷著奉獻家鄉、服務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關心關愛下,獲得了這個與青年為友的寶貴歷練機會。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對黨忠誠,做政治堅定的擎旗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
同志們:今天召開這個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強總理批示要求,認真落實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和全省、全市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研究我縣安全生產和安全隱患大
2022年市委政研室機關黨的建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XXX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XX屆X中X會和省、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自覺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深
同志們: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市直機關基層黨建示范點工作會議,一方面是對各示范點單位進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過這種會議交流的方式,給大家提供一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平臺和機會。市直工委歷來把創建基層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學校黨委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嚴格執行×××部、×××廳關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認真落實駐地防疫部門的工作舉措,繼承發揚優良傳統,以最高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