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胸懷祖國,心系教育,虛懷若谷,淡泊名利,行堪為世范,學足為人師。有后學稱之為:“學海五十二載熠熠發光,事業重如山,稷下沉璧。承絕學于盛世,杏壇傳薪火,金聲木鐸,桃蹊李下,炳燭千秋照后學。人生七十五年灼灼生輝,名利淡如水,坦蕩情懷。卻私欲而剛正,逆境見節操,石堅冰清,山高水長,逸香四海享美名。”
王炳照,我國當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活動家,中國教育史學科的重大建樹人,國務院首批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他多次擔任國家及教育部重大項目的負責人,親歷并引領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教育史學的發展,成為這一時期名副其實的教育史學學術泰斗。
1934年12月15日,王炳照出生于河北省景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41年進入帶有私塾性質的小學接受啟蒙教育。1947年進入河北省冀縣中學讀書,畢業后考入河北省保定財經學校。1955年2月在石家莊市地方國營棉織廠做會計出納工作,一年后,工廠內部精簡機構,工廠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默許年輕人報考大學。從報名到考試只有兩星期的時間,他白天上班,晚上復習借來的有限資料。功夫不負有心人,同年9月他考入北京俄語學院就讀。1957年,轉學至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學習教育專業,從此邁上可稱之為其畢生事業的教育學領域。1961年本科畢業后,被保送到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第一屆中國教育史研究生班學習,師承陳元暉、毛禮銳、陳景磐等老一輩教育史學家,正式跨入中國教育史學研究領域。1965年研究生班畢業留校工作至2009年10月去世為止。
逝世前曾擔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院長、第三屆和第四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史學科組組長,《教育學報》主編,《教師教育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和《教育史研究》副主編等職,被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十余所高校聘為兼職教授。他十分重視國際國內學術交流和實地考察,其足跡遍及英國、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新西蘭、瑞典、以色列等國,以及臺灣、香港、西藏、甘肅、內蒙古、新疆、青海、寧夏等地,其不辭勞苦的工作作風、兢兢業業的求是態度、卓越的見識和才華、崇高的道德品質、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無比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他贏得了廣泛的尊重和愛戴。
默默耕耘 初露頭角
1965年,王炳照研究生班畢業后留在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工作。1965年至1976年是他默默耕耘、刻苦自勵的12年。這12年為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1976年10月底,因工作需要,他由教育系調到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編輯部工作。從此開始了17年編輯兼教學科研的生涯。他在學報創刊50周年時撰寫的一篇回憶文章《我做學報編輯十七年》里,表達了自己對那段生活的眷戀:“假如有機會,我還愿意做編輯”。并且深有體會地說:“我深感,高校學報編輯兼職承擔一定的教學科研工作任務,教學科研人員兼職承擔部分編輯工作,是大有好處的。”
曾在學報編輯部共事17年的潘國琪教授,稱贊王炳照是值得信任的摯友,“是個大好人”,是他“最好的兄長、同事和朋友”。他說:他們朝夕相處,情同手足。耳濡目染王老師身上很多優良的品德,如對人熱情,樂于助人,甘當綠葉,忠于職守,慎重嚴謹等。每天上班最早到的是他,節假日仍在辦公室忙碌的還是他。他對大量的稿件一篇一篇地篩選、審讀、修改;對文中的史料和引文一條一條地查實、核對,容不得一點差錯出現在他所編發的文章里。
從事編輯工作的17年,是王炳照自1965年留校工作以后的45年工作生涯中在教育史研究領域取得成就的第一個輝煌時期,也是奠定他日后教育史學科帶頭人學術地位的關鍵時期。1983年他領銜編著的《簡明中國教育史》出版,這一教材至今已重印數十次,修訂4版,成為國內使用面最廣的中國教育史教材之一。
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毛禮銳先生去世前,他積極協助毛禮銳先生指導博士研究生多名,如1987年于國內首位獲中國教育史專業教育學博士學位的俞啟定、1988年獲得中國教育史專業教育學博士學位的畢誠和程方平。協助陳元暉先生完成《中國古代的書院制度》,基本奠定了中國書院研究的理論框架,也因此成為新中國書院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協助毛禮銳、沈灌群二位先生主編《中國教育通史》(6卷本)和《中國教育家評傳》(3卷本),并親自組織編寫了一批中國教育史學術著作,對恢復和發展我國教育史學科起到了承前啟屆的作用。
勇挑重擔 碩果累累
1993年10月底,因工作需要,王炳照調回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從此開始了其一邊搞教學科研,一邊兼做編輯工作的生涯,一直到其病逝為止。這一時期是他全部工作生涯的第二個輝煌時期,也是其一生成就最輝煌的時期。
老前輩們相繼辭世之后,王炳照勇挑重擔,組織全國各地的教育史研究隊伍,完成了一系列具有通史性質的重大項目,先后主編或合作主編了《中國教育思想通史》(8卷本)、《中國書院史》《中國教育制度通史》(8卷本)、《中國古代教育論著叢書》(10卷14冊)、《中國教育大系·歷代教育名人志》等幾十部著作。此外,他還主持了許多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課題,成就卓著。
2001年9月,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史學科被批準為國家重點學科,2006年通過國家重點學科的考核評估。作為這一重點學科的學術帶頭人,王炳照為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史學科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其博士生導師的生涯中,他先后培養了近20屆博士研究生,其中已獲博士學位的有40多人。這些學生很多已成為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和大學校長,為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繁榮作出積極的貢獻,也傳承著他的精神、品格和薪火。
王炳照在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上的辛勤努力和無私奉獻,為他贏得了教育界同仁的廣泛贊譽,也贏得了社會和政府的多次肯定。他是國務院首批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他先后獲得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二等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第四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第五屆國家圖書獎、第二屆全國教育圖書一等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以及“中國教育學會先進工作者”、第二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寶鋼教育基金全國優秀教師獎”和“北京師范大學十佳黨員”等稱號。
80%做人 20%做學問
王炳照女兒王向軍說:“父親這一生著書無數。在紀念他的各種文章中,大家都表述了很多他的成就。對于我來說,父親的諸多頭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生做事的態度,為人的理念。父親說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很不同,人文科學的80%是怎樣做人,20%才是做學問。父親一生一直是用他的心來做學問的。”
王炳照是個深明大理、聰明睿智、高風亮節、宅心仁厚并求是認真的人。工作上,他一絲不茍、
推薦訪問: 后學 千秋 王炳照 桃蹊李下上一篇:追求有效的小學思品課堂教學
下一篇:基礎教育教學改革論壇
XX委高度重視黨校的建設和發展,出臺《創建全省一流州市黨校(行政學院)實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養政策,為黨校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州委黨校在省委黨校的悉心指導下、州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
為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常態化,樹牢“清新簡約、務本責實、實干興洛”作風導向,打造忠誠干凈擔當、敢于善于斗爭的執紀執法鐵軍,經縣紀委常委會會議研究,決定在全縣紀檢監察系統開展“轉變作風工作
為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強村級發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全面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四個工作計劃的通知》要求,工作隊與村“兩委”結合本村實際,共同研究謀劃xx村
今年來,我區圍繞“產城融合美麗XX”總體目標,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連,林水相依”以及“城鄉一體、景城一體、園城一體”的建設思路,強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改造、房地產開發和城市風貌塑
同志們:新冠疫情發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時間。三年來,在廣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堅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集團公司范圍內未發生一起確診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當前國際疫情仍在擴散蔓延,國內疫情多
我是畢業于XX大學的定向選調生,當初懷著奉獻家鄉、服務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關心關愛下,獲得了這個與青年為友的寶貴歷練機會。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對黨忠誠,做政治堅定的擎旗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
同志們:今天召開這個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強總理批示要求,認真落實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和全省、全市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研究我縣安全生產和安全隱患大
2022年市委政研室機關黨的建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XXX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XX屆X中X會和省、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自覺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深
同志們: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市直機關基層黨建示范點工作會議,一方面是對各示范點單位進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過這種會議交流的方式,給大家提供一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平臺和機會。市直工委歷來把創建基層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學校黨委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嚴格執行×××部、×××廳關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認真落實駐地防疫部門的工作舉措,繼承發揚優良傳統,以最高標